后汉书

后汉书 《后汉书》是纪传体的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断代史著作,一百二十卷,分为纪十卷、传八十卷、志三十卷。其中的纪、传作者是南朝宋的范晔,志的作者是晋的司马彪,,

邓寇列传第六-后汉书

邓寇列传第六 邓禹子训孙骘寇恂曾孙荣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数年归家。 及汉兵起

后汉书

  《后汉书》是纪传体的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断代史著作,一百二十卷,分为纪十卷、传八十卷、志三十卷。其中的纪、传作者是南朝宋的范晔,志的作者是晋的司马彪,一般称为《续汉志》。  范晔,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南)人,生于公元398年,即晋安帝隆安二年,做过刘裕之子彭城王刘义康的参军,后升任尚书吏部郎。432年,宋文帝即元嘉九年,由于触犯刘义康,被贬为宣城太守。从此受到压制,便开始著书,但写完《后汉书》后,又卷入刘义康与宋文帝刘义隆之争,在元嘉二十二年被杀。司马彪,字绍统,晋宗室高阳王司马睦的长子,死于晋惠帝末年。  在范晔写《后汉书》之前,后汉史书已经有了很多种,从东汉的明帝到灵帝,经过班固、刘珍、伏无忌和蔡邕等几代人的努力,写就纪传体的《东观汉记》,主要记载光武帝到灵帝之间的东汉历史。后来,吴谢承、晋薛莹、司马彪和刘义庆等人都有著作面世。有了前人的成就,范晔便参考各家内容,融会贯通,写成《后汉书》。范晔原来想学习《汉书》,写成十志,因为被害而未如愿。由于范晔的著作叙事简明扼要,内容全面,所以其成就超过了前人,受到后世的重视。  《后汉书》纪、传的编次和《汉书》有不少区别,纪的最后一篇是《皇后纪》,相当于《汉书。外戚传》。皇后从传入纪,就是来自华晔的《后汉书》。此外,在《汉书》以外还创立了七篇类传,有《党锢传》、《宦者传》、《文苑传》、《独行传》、《方术传》、《逸民传》、《烈女传》,这些都是根据东汉现实、与风俗所写,有的类传成为后来人们学习的楷模。  在《汉书》中有《百官公卿表》,内容是西汉的职官制度,司马彪将“表”成为“志”,创立了《百官志》,记述东汉的职官制度。但该书的志中没有《食货志》,是一大漏洞,其内容在《晋书。食货志》里有了补充,介绍了此时期的经济状况。  现存最早的《后汉书》刻本是南宋时期的绍兴本,残缺五卷。后来商务印书馆加以影印,收进百衲本《二十四史》,缺的五卷用其他残本补充。1965年中华书局出版标点校本,以商务印书馆影印的南宋绍兴本为底本,校参考其他版本加以校正,同时吸取前人研究、校勘成果,参考价值较高。

版权声明:

本站《后汉书》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能完全保证作品版权的准确性和合法性,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成语对对子网,我们会在7个工作日内处理。

冯岑贾列传第七-后汉书

冯岑贾列传第七 冯异岑彭贾复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也。好读书,能《左氏春秋》、《孙子兵法》。 汉兵起,异以郡掾监五县,与父城长苗萌共城守,为王莽拒汉。光武略地颍川,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

后汉书目录: 后汉书 邓寇列传第六 冯岑贾列传第七 吴盖陈臧列传第八 耿弇列传第九 铫王祭列传第十 任李万邳刘耿列传第十一 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第十二 窦融列传第十三 马援列,

后汉书

后汉书 《后汉书》是纪传体的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断代史著作,一百二十卷,分为纪十卷、传八十卷、志三十卷。其中的纪、传作者是南朝宋的范晔,志的作者是晋的司马彪,

后汉书目录:

后汉书 邓寇列传第六 冯岑贾列传第七 吴盖陈臧列传第八 耿弇列传第九 铫王祭列传第十 任李万邳刘耿列传第十一 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第十二 窦融列传第十三 马援列传第十四 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宣张二王杜郭吴承郑赵列传第十七 桓谭冯衍列传第十八 申屠鲍郅列传第十九 苏杨郎襄列传第二十 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第二十一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朱冯虞郑周列传第二十三 梁统列传第二十四 张曹郑列传第二十五 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 桓荣丁鸿列传第二十七 张法滕冯度杨列传第二十八 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第二十九 班彪列传第三十 第五钟离宋寒列传第三十一 光武十王列传第三十二 朱乐何列传第三十三 邓张徐张胡列传第三十四 袁张韩周列传第三十五 郭陈列传第三十六 班梁列传第三十七 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第三十八 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第三十九 孝明八王列传第四十 李陈庞陈桥列传第四十一 崔骃列传第四十二 周黄徐姜申屠列传第四十三 杨震列传第四十四 章帝八王列传第四十五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杜栾刘李刘谢列传第四十七 虞傅盖臧列传第四十八 张衡列传第四十九 马融列传第五十 左周黄列传第五十一 荀韩钟陈列传第五十二 李杜列传第五十三 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 皇甫张段列传第五十五 陈王列传第五十六 党锢列传第五十七 郭符许列传第五十八 窦何列传第五十九 郑孔荀列传第六十 皇甫嵩朱雋列传第六十一 董卓列传第六十二 刘虞公孙瓚陶谦列传第六十三 袁绍刘表列传第六十四 刘焉袁术吕布列传第六十五 循吏列传第六十六 酷吏列传第六十七 宦者列传第六十八 儒林列传第六十九 文苑列传第七十 独行列传第七十一 方术列传第七十二 逸民列传第七十三 列女传第七十四 东夷列传第七十五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 西羌传第七十七 西域传第七十八 南匈奴列传第七十九 乌桓鲜卑列传第八十 光武帝纪第一 明帝纪第二 章帝纪第三 和殇帝纪第四 安帝纪第五 顺冲质帝纪第六 桓帝纪第七 灵帝纪第八 献帝纪第九 后纪第十 律历志第一 律历志第二 律历志第三 礼仪志第四 礼仪志第五 礼仪志第六 祭祀志第七 祭祀志第八 祭祀志第九 天文志第十 天文志第十一 天文志第十二 五行志第十三 五行志第十四 五行志第十五 五行志第十六 五行志第十七 五行志第十八 郡国志第十九 郡国志第二十 郡国志第二十一 郡国志第二十二 郡国志第二十三 百官志第二十四 百官志第二十五 百官志第二十六 百官志第二十七 百官志第二十八 舆服志第二十九 舆服志第三十 刘玄刘盆子列传第一 王刘张李彭卢列传第二 隗嚣公孙述列传第三 宗室四王三侯列传第四 李王邓来列传第五

后汉书

  《后汉书》是纪传体的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断代史著作,一百二十卷,分为纪十卷、传八十卷、志三十卷。其中的纪、传作者是南朝宋的范晔,志的作者是晋的司马彪,一般称为《续汉志》。<…更多

邓寇列传第六

  邓禹子训孙骘寇恂曾孙荣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数年归家。  及汉兵起,更…更多

冯岑贾列传第七

  冯异岑彭贾复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也。好读书,能《左氏春秋》、《孙子兵法》。  汉兵起,异以郡掾监五县,与父城长苗萌共城守,为王莽拒汉。光武略地颍川,攻父城…更多

吴盖陈臧列传第八

  吴汉盖延陈俊臧宫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家贫,给事县为亭长。王莽末,以宾客犯法,乃亡命至渔阳,资用乏,以贩马自业,往来燕、蓟间,所至皆交结豪杰。更始立,使使者韩鸿徇…更多

耿弇列传第九

  耿弇弟国国子秉秉弟夔国弟子恭  耿弇字伯昭,扶风茂陵人也。其先武帝时以吏二千石自巨鹿徙焉。父况,字侠游,以明经为郎,与王莽从弟亻及共学《老子》于安丘先生,后为朔调连率。…更多

铫王祭列传第十

  铫期王霸祭遵从弟肜  铫期字次况,颍川郏人也。长八尺二寸,容貌绝异,矜严有威。父猛,为桂阳太守,卒,期服丧三年,乡里称之。光武略地颍川,闻期志义,召署贼曹掾,从徇蓟。时…更多

任李万邳刘耿列传第十一

  任光子隗李忠万脩邳彤刘植耿纯  任光字伯卿,南阳宛人也。少忠厚,为乡里所爱。初为乡啬夫、郡县吏。汉兵至宛,军人见光冠服鲜明,令解衣,将杀而夺之。会光禄勋刘赐适至,视光容…更多

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第十二

  朱祐景丹王梁杜茂马成刘隆傅俊坚镡马武  朱祐字仲先,南阳宛人也。少孤,归外家复阳刘氏,往来舂陵,世祖与伯升皆亲爱之。伯升拜大司徒,以祐为护军。及世祖为大司马,讨河北,复…更多

窦融列传第十三

  窦融弟子固曾孙宪玄孙章  窦融字周公,扶风平陵人也。七世祖广国,孝文皇后之弟,封章武侯。融高祖父,宣帝时以吏二千石自常山徙焉。融早孤。王莽居摄中,为强弩将军司马,东击翟义,还攻…更多

马援列传第十四

  马援子廖子防兄子严族孙棱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其先赵奢为赵将,号曰马服君,子孙因为氏。武帝时,以吏二千石自邯郸徙焉。曾祖父通,以功封重合侯,坐兄何罗反,被诛,故…更多 123456789下一页

版权声明:

含反义词的成语网小编未对《后汉书-南朝宋·范晔》内容的版权进行可靠性核实,不能完全保证作品版权的准确性和合法性。如出现版权争议,请与站方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邓寇列传第六-后汉书

邓寇列传第六 邓禹子训孙骘寇恂曾孙荣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数年归家。 及汉兵起

沁园春(再和)

水调歌头(幕府有和,再用韵)

水调歌头(幕府有和,再用韵)原文 枣颊上秋色,朔漠寇南来。斧塘锋猬棼集,腥雾扫难开。细看眼前局面,惊落人间匕箸,砥柱者谁哉。熊虎贾余勇,狐兔等轻埃。炮雷轰,戈日耀,

沁园春(再和)原文

绮阁香销,玉砌梦残,凄凉旧台。对御沟红叶,一番木落,宫墙黄菊,几度花开。水溯岷源,山联吴会,目送征鸿安往哉。都休问,六朝人物,谁拙谁才。平生衮衮烟埃。记匹马当年荆蜀淮。叹凋零殆尽,词源已竭,消磨未去,酒量犹恢。八跪蟹肥,四腮鲈美,客有可人招不来。油幢暇,凭栏一笑,相与传杯。

沁园春(再和)注释

【四腮鲈】种,松江名产,本名松江鲈。肉嫩而肥,鲜而无腥,有四腮,故称。《后汉书·方术传下·左慈》:“今日高会,珍羞略备,所少吴松江鱸鱼耳。”《后汉书·方术传下·左慈》:“今日高会,珍羞略备,所少吴松江鱸鱼耳。”宋陆游《记梦》诗:“团脐霜蟹四腮鱸,樽俎芳鲜十载无。”汪洋《白露黄粱熟和静仁先生》诗:“升沉都一笑,归钓四腮鱸。”

版权声明:

《沁园春(再和)》文字图片素材,版权归原作者。因部分文章刊发时未能联系上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含有近反义词的成语网小编,立即处理。

贺新郎(辛亥初度自赋)

贺新郎(辛亥初度自赋)原文 幸得闲中趣。问何为倏_桂岭,重来荆渚。唤醒了前弧矢梦,钩月相辉初度。谩羞听、军中鼙鼓。马上弓刀成底事,仅平明、旆入襄州去。能不愧,古羊杜

《汉书》与《后汉书》名言名句欣赏

《汉书》与《后汉书》名言名句欣赏,

《资治通鉴》精华名言名句

《资治通鉴》精华名言名句

《汉书》与《后汉书》20大名句欣赏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中国东汉历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

《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取自司马彪《续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1.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东方朔传》

【译文】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对别人要求太严了,自己就会没有伙伴。这正是古人眼中与人相处的“中道”。

【感悟】“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做人不能太较真,这正是有人活得潇洒,有人活得太累的原因之所在。做人固然不能玩世不恭,游戏人生,但也不能太较真,认死理。太认真了,就会对什么都看不惯,连一个朋友都容不下,把自己同社会隔绝开。镜子看上去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镜下,就成了凹凸不平的山峦;肉眼看很干净的东西,拿到显微镜下,满目都是细菌。试想,如果我们“戴”着放大镜、显微镜生活,恐怕连饭都不敢吃了。再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毛病,恐怕许多人都会被看成罪不可恕、无可救药的了。

2. 知其一未睹其二,见其外不识其内。《汉书・扬雄传》

【译文】你了解其一,未见其二;只见到事物的外表,不了解事物的本质。

【感悟】客观事物是复杂的,要想正确地认识它们,必须进行全面了解,深入分析,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见其外不见其内。如果停留在一知半解,认识必然带有片面性、表面性,这样就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导致错误的行动,不可不戒。

3. 遗子黄金满�,不如一经。《汉书・韦贤传》

【译文】留给儿子满满一筐黄金,不如教他熟读一种经书。

【感悟】这两句古谚是说:黄金再多,用完不会再生;学而优则仕就能受用无穷。现在可以理解为:留给子女的遗产再多,不如教育子女学会自立谋生的本领。

 4. 福善之门莫美于和睦,患咎之首莫大于内离。《汉书・东平思王刘宇传》

【译文】福分和亲善的来路没有比和睦更好,最大的灾祸和凶险没有比内部分离更甚。

【感悟】内部和睦团结,亲密无间,齐心合力,干起事来就容易成功,外部有仇敌也不敢轻举妄动,生活自然幸福美好。以和睦求福善,确实是最好的方法。内部分崩离析,矛盾重重,斗争激烈,干起事来难以成功,外部仇敌也认为有机可乘,灾祸自会降临。

5. 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汉书・司马相如传下》

【译文】灾祸本来就大多藏匿在隐蔽和细微的地方,而在人们的轻忽中产生。

【感悟】灾祸的苗头大多隐蔽,不易引起人们注意,再加上人的轻忽怠慢,就会由小而大,最后终于酿成。所以人要注意从平安顺利中发现灾祸的苗头,从细微之中看出后果的严重,给以足够的重视,及早采取预防和补救的措施,以避免灾祸的发生。

6. 镌金石者难为功,摧枯朽者易为力。《汉书・异姓诸侯王表》

【译文】在金石上雕刻,难以显示其功力;摧枯拉朽,容易显示其力量。

【感悟】班固说“汉亡尺土之阶,繇一剑之任,五载而成帝业”,原因何在呢?这是刘邦利用了暴秦苛刻的政令所激起的天下人的反对,形势使其然也。就像在金石上雕刻,半天难刻上一刀一凿,不容易显出功力;而摧枯拉朽,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则很容易显示出威力,取得成功。

7.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汉书-贾谊传》

【译文】少年老成好像是天性如此,实则是习惯成为自然。

【感悟】存在决定意识。人生活在社会上,一定会受客观环境的影响。贾谊少年老成,看来是天性如此,实则是他长期谨言慎行,克己抑欲,时问长了,也就成了习惯。此二句可用来说明人的思想性格、行为举止,无不是在客观环境中逐新形成的。

8. 千人所指,无病而死。《汉书・王嘉传》

【译文】受到众人的指责诅咒,即使无病也会死去。

【感悟】汉哀帝时,董贤把大量税收物资赠授私人,王嘉上书皇帝引了这一段俚谚,指斥董贤的做法必将引起众人的忿恨,最终不得好下场。“千人所指”现多写作“千夫所指”、“千夫指”。用以警告坏人:触犯众怒,必将在强大杜会舆论压力下完蛋。

9. 危于累卵,难于上天。《汉书・枚乘传》

【译文】处境比把蛋堆叠在一起还危险,要奏效比登天还困难。

【感悟】枚乘曾在吴王刘濞手下任职。吴王谋反前,枚乘上书谏阻。其中说道:“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脱。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吴王不听。于是.枚乘与邹阳等人一道离开吴国投到粱孝王门下。此名句强调了背叛中央搞分裂的危险性与成功的无可能性,言简意赅,震聋发聩,可谓善于言理。可用以比喻危险的处境。

10. 治天下者当用天下之心为心。《汉书・鲍宣传》

【译文】治理走下的人应当把天下人的愿望作为自己的愿望。

【感悟】治理天下的人必须得到天下人的拥护和支持,要想得到天下人的拥护和支持,就必须得天下人之心,那么就得想天下人之所想,急天下人之所急,爱民、惠民,为天下人的利益着想。不可为一己之私,一意之专,只求个人的舒心快意,而毫不顾及天下人的心情和愿望如何。

《后汉书》

1.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后汉书・马援传》

【译文】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就要死在报效祖国的抄场上,用马革裹着尸体回来埋葬,怎能死在卧榻之上,死在儿女手中呢?

【感悟】此名句表现了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的处世态度。前两句豪迈奔放,直抒胸臆,后句用反问否定庸庸碌碌、老死床榻的生活方式,进一步肯定男儿应当以身许国的思想,一正一反,加强了语句的表现力,给人以振奋与激励。

2. 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后汉书・第五伦传》

【译文】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教导百姓,百姓就接受你的教化;若只流于言论,说一套做一套,百姓就不接受你的教化,反而会生出是非。

【感悟】该名句是东汉名臣第五伦给汉章帝所上奏章中的两句话。当时,王公外戚骄奢淫佚,不守法度,第五伦以此立论,希望章帝革除弊政。该名句反映了身教重于言教。它强调教育要从自身的德化与自身的行动做起,并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不同的做法所得到的迥然相异的社会效果,使道理一目了然。

3.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译文】早晨受到损失,傍晚挽救回来。

【感悟】此句是千年流传的民间俗谚,具有明显的劝诚意味,它劝导人们正视变故,正视损失,以积极的态度,从眼下做起,来弥补失误,不能因过失而失去心态平衡。

4. 位尊身危,财多命殆。后汉书・冯衍传》

【译文】地位尊贵,财产丰多,性命就危险。

【感悟】位太尊,就会引起别人的忌妒,或有人企图取而代之,有时还会引起皇帝的疑惧;财产太多,也会引起别人的忌妒,甚而图财害命,这些都会危及生命的安全。这两句可用以告诫人们对地位和财物的追求应该适可而止,也可用以提醒“位尊”“财多”者处事谨慎。

5. 墙高基下,虽得必失。《后汉书・郭太传》

【译文】高耸的大墙,其基础却十分低矮,这样的墙虽然建成了,但一定会倒塌。

【感悟】做什么事情,一定要打好坚实的基础,没有坚实的基础,其后患无穷。犹如参天的大树,如果根扎得不深,一遇风雨,便会被连棍拔起;高峻的太墙,其基础不牢,稍有震动,便会倒塌;人的的事业也是如此,若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一有风吹草动,便会出现动荡,轻则事业受损失,重则整个事业垮台。

6. 物暴长者必夭折,功卒成者必亟坏。《后汉书・朱浮传》

【译文】物体突然猛长,必定中途夭折,成功来得突然,必然很快毁坏。

【感悟】“暴长”和“卒成”指事物的发展违背了客观规律,结果必然导致恶果。可用于说明自然规律的重要性或对某事发展的预测。

7. 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爝火虽微,卒能燎原。《后汉书・周纡传》

【译文】细小的水流虽小,但汇集起来会渐渐成为江河;小火把虽微弱,最终能够形成燎原大火。

【感悟】这段话说明量变和质变这一自然界的普遍规律。量变即渐变;这种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正是事物质变的媒介,正是这种变化才引起事物由一种质的形态向另一种质的形态的突变和飞跃。

8. 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恶人从游,则日生邪情。《后汉书・爰延列传》

【译文】同品德高尚的人相处,就会天天得到美好的教益;和行为不轨的人鬼混,就会天天产生邪恶的思想。

【感悟】这几句说明了择友交游的重要性。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跳假神,环境的薰陶,交往的盛染会对人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个中道理,值得深思。

9. 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马援传》

【译文】失意时志向应更加坚定,年老了志气应更加豪壮。

【感悟】此二句点出人所应有的心理状态。失意时,常有壮志难酬,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如若不是懦夫,一定会坚定志向,为达到自己的目的锲而不舍。同样.年老体弱时,也应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0. 香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死夫。《后汉书・耿纯传》

【译文】投放香饵,必有鱼儿上钩;重赏之下,必有敢于拼命效死的人出现。

【感悟】这几句以香饵钓鱼作比,点出统治者以金钱收买死士的实质。重金悬赏,犹如香饵。鱼儿吞食香饵,必定上钩,成为钓者的美味佳肴;拿了别人的赏金,必定得为别人效力卖命。反过来说,这些人不是为真理、正义而战,而是为了金钱而战。

版权声明:

含反义词的成语网小编未对《《汉书》与《后汉书》名言名句欣赏》内容的版权进行可靠性核实,不能完全保证作品版权的准确性和合法性。如出现版权争议,请与站方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有关爱国的谚语、俗语、名言

有关爱国的谚语、俗语、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