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处的近义词

弃捐的近义词

近义词: 弃捐 – 弃置、搁置 基本解释: 词语解释 qì juān ㄑㄧˋ ㄐㄨㄢ 弃捐(棄捐) (1).抛弃;废置。《战国策·秦策五》:“子曰:‘少弃捐在外,尝无师傅所教学,不习於诵。’”《淮南子·览冥训》:“弃捐 五帝 之恩刑,推厥 三王 之法籍。” 唐 胡适 《行路难》诗之一:“黄金如斗不敢惜,片言如山莫弃捐。”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所谓圣明之主者,亦非远于人情者也,果能敝屣其黄屋,而弃捐所有以利汉人邪?” (2).特指士人不遇于时或妇女被丈夫遗弃。 汉 刘向 《<战国策>序》:“当此之时……重约结誓,以守其国,故 孟子 、 孙卿 儒术之士,弃捐於世;而游説权谋之徒,见贵於俗。” 唐 张籍 《离妇》诗:“十载来夫家,闺门无瑕疵……念君终弃捐,谁能强在兹。” 唐 吴筠 《览古》诗之七:“ 鲁侯 祈政术, 尼父 从弃捐。 汉 主思英才, 贾生 被排迁。” 宋 陈师道 《贺许州梁资政书》:“某向以不虞之名,误被非常之举,间缘罪戾,自取弃捐。” 明 何景明 《东门赋》:“念我与君,少小结髮,何言中路,弃捐决别。”《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妾櫝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命之不辰,风尘困瘁,再得脱离,又遭弃捐。” 清 吴伟业 《赠陆生》诗:“京华浪跡非长计,卖药求名总游戏。习俗谁容我弃捐,才名苦受人招致。” (3).人死的婉词。《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弃捐填沟壑,长终而不得反。” 唐 李翱 《右仆射杨公墓志》:“公生六年,太保弃捐;未及成童, 虢国 又终。” 明 宋濂 《故封承事郎给事中王府君墓版文》:“予生髮未燥,先公弃捐,一念及兹,肝胆为之拆裂。” 清 赵翼 《哭刘瀛坡总戎》诗:“如此相知忍弃捐,身骑箕尾竟登仙。” 弃捐的意思 弃捐的反义词 含弃捐的近义词  

近义词:

苦处 – 心事、隐痛、隐衷、苦衷、凄凉、苦楚

基本解释:

苦处

kǔ chu

[释义] (名)所受的痛苦。

[构成]  偏正式:苦(处

苦处

天府之国是什么意思

版权声明:

含反义词的成语网小编未对《苦处的近义词》内容的版权进行可靠性核实,不能完全保证作品版权的准确性和合法性。如出现版权争议,请与站方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酷好的近义词

近义词: 酷好 – 酷爱 基本解释: 词语解释 kù hǎo ㄎㄨˋ ㄏㄠˇ 酷好 非常爱好。 唐 韩愈 《潮州刺史谢上表》:“臣受性愚陋,人事多所不通,惟酷好学问文章,未尝一日暂废。”《红楼梦》第七五回:“近日 邢夫人 的胞弟 邢德全 也酷好如此,所以也在其中。”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六:“儿童酷好游玩,诚然不错;然而他假使不知道有‘母怀’可返,游玩便成迷失,渐觉可怕。” 酷好的意思 酷好的反义词 含酷好的近义词  

中华经典名句

心理学名句

心理学名句_  心理学名句  1、真正的人生,只有在经过艰难卓绝的斗争之后才能实现。——塞涅卡  2、内疚所遭受的折磨是活生生的灵魂的地狱。  3、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是自己的修养不够。  4、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还没有胜他的把握。  5、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

  中华经典名句
  1、行百里者半九十。——《战国策·秦策五》
  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3、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四·庄辛谓楚襄王》
  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十月之交》
  5、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7、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
  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乾》
  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0、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礼记·檀弓上》
  11、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1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13、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14、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尽心上》
  15、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左传·隐公三年》
  16、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赠崔纯亮》
  17、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社甫《戏为六绝句》
  18、学然后知不足。——《礼记·学记》
  1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
  2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2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2、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傅玄《傅子·口铭》
  23、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涯不枯。——《荀子·劝学》
  2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5、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2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27、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28、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2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3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31、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
  32、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3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3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
  3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36、百闻不如一见。——班固《汉书·赵充国传》
  37、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韩愈《原毁》
  38、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3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修权》
  40、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
  4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42、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43、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44、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无名氏《古诗·甘瓜抱苦蒂》
  45、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杂下》
  46、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社秋娘《金缕衣》
  47、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48、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49、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5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5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社少府之任蜀州》
  5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3、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5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5、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乐府诗集·君子行》
  56、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九首之六
  57、物以稀为贵,情因老更慈。——白居易《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孩满月诗》
  58、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词九首》其九
  59、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无名氏《古诗·行行重行行》
  60、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61、知子莫若父。——《管子·大匡》
  62、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6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64、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6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社甫《望岳》
  66、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67、锲而含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6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69、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李贺《致酒行》
  70、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不免为下。——《唐太宗纪》
  71、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
  72、养心莫善于寡欲。——《孟于。尽心下》
  73、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7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75、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菊花》
  76、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礼记·大学》
  7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78、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荡》
  79、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80、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81、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8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战国·楚·屈原《卜居》
  8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论语·子罕》
  84、生儿不用多,了事一个足。——《全唐诗·织补遗》
  85、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商君书·战法》
  86、火不热贞玉,蝇不点清冰。——白居易《反白头吟》
  87、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致酒行》
  88、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经离乱后天恩流夜郎亿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89、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90、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白居易《与元九书》
  91、人一能之,己百能之;人十能之,己千能之。——《礼记·中庸》
  92、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93、学莫便乎近其人。——《荀子·劝学》
  9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洒》
  95、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9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
  97、满招损,谦受益。——《书·大禹谟》
  98、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99、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礼记·表记》
  10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0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102、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
  103、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孙光宪《琐言引古语》
  104、过犹不及,有余犹不足也。——贾谊《新书·容经》
  105、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孙子·谋攻》
  106、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10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08、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论语·公冶长》
  109、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放言五首》
  110、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111、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1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11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14、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15、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116、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117、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班固《汉书·贾谊传》
  118、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119、孤犊触乳,骄子骂母。——范晔《后汉书·仇览传》
  120、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甥书》
  121、温、良、恭、俭、让。——《论语·学而》
  122、食不重味,衣不杂采。——魏徵《群书治要·贾子》
  123、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二十三
  124、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学记》
  125、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12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127、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看图猜成语图片答案

版权声明:

本站《中华经典名句》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能完全保证作品版权的准确性和合法性,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成语对对子网,我们会在7个工作日内处理。

离骚名句

离骚名句_  离骚名句  1、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2、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备之不立。  3、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4、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7、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8、亦余心之所

《战国策》精选名言名句

《战国策》精选名言名句,

《汉书》与《后汉书》名言名句欣赏

《汉书》与《后汉书》名言名句欣赏

《战国策》经典20句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1.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士乐于为知己的人舍生忘死。女子乐于为喜欢自己的人修饰打扮。

感悟:在《战国策》原文中,这是豫让决心为重用,信赖自己的知伯复仇时说的话。豫让是晋国人,是战国四大刺客之一,跻身智伯门下后受到尊宠,称他为国士。智伯伐赵襄子没有成功,被赵襄子战败身亡。豫让改名换姓,为了改变相貌、声音,不惜在全身涂抹上油漆、口里吞下煤炭,乔装成乞丐,找机会报仇。

   在邢邑(即今邢台市)多次行刺赵襄子未遂后终于被捉,豫让知道非死不可,于是恳求赵襄子把衣服脱下让其刺穿以完成心愿;赵襄子答应了要求,豫让拔剑连刺衣服三次,然后自杀。豫让成为比荆柯刺秦还要早若干年的“赵燕慷慨悲歌之士”的代表人物。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两句话概括了人们的一种典型心理,自古知己难得。千百年来不同时代的人们又赋予这两句话不同的含义而经常引用。

2. 效小节者不能行大威,恶小耻者不能立荣名。

注重小节的人不能成就大的威名,不忍受小的耻辱的人不能建立美名。

感悟:我们常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春秋时代,管仲用箭射齐桓公,射中了他的带钩,这是篡夺;侍奉公子纠而不能为他殉死,这是怯懦;被鲁国囚禁,这就是身遭凌辱。这三种行为可以说是一般人都难以忍受的耻辱。假使使管仲终生穷困,因为曾遭监禁感到压抑而不出仕,因为自己所造受的耻辱感到惭愧而不去拜见齐桓公,就不免做一辈子被羞辱的’卑贱之人。然而管子同时拥有这三种过失,却执掌齐国的政事,一举匡正天下,九次会盟诸侯,使齐国成为五霸的首领,美名传遍天下,光辉照�邻国。

3.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狡猾的兔子有三个藏身的洞穴,只能避免丧命而已。

   感悟:这是齐国策士冯谖对孟尝君说的话。意思是劝告孟尝君要想巩固自己在齐国的政治地位,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得有许多安全的退路才行。这两句后来形成“狡兔三窟”的成语,用以比喻保障安全的退路越多越好,以便逃避灾祸;也可用于戏称人的住处多,到处都有可安身的地方。

4. 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别人对自己有恩德,不可忘记;自己对别人有恩惠,不可不忘。

 感悟:这几句浅近平易的话虽然表达的是古人的一种借鉴观念.但对今人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困为即使在今天,那些忘恩负义或恩将仇报的行为,也会遭到人们广泛地鄙弃;自己给了别人一点帮助或一点好处便念念不忘.动辄重提,同样为大众所不齿.本名句可供阐述人际关系时引用。

5.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见到兔子再去招呼狗,不算是晚了;羊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也不算太迟。

 感悟:作者以这几句作比喻,说明应及时修正错误,总结经验,以减少损失。见到兔子再放出狗,虽然时间急迫,还来得及;羊已丢失了马上修补羊圈,虽不能找回已丢的羊,但以后就不会再丢失了。以这儿句说明有错要及时改,不可固执错误,否则会造成更太的祸患。“亡羊补牢”已成引用率很高的习见成语。

 战国时期,楚国的楚襄王(也就是芈月的侄子)即位后,重用奸臣,国家一天天衰亡。楚国有个大臣叫庄辛,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和一些人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国家迟早有一天会灭亡啊!”

 楚襄王听了大怒,臭骂庄辛。庄辛见楚襄王不纳忠言,只好躲到了赵国。五个月后,秦国派兵攻打楚国,攻陷都城郢城。楚襄王惶惶如丧家之犬,逃到城阳城。到这时,他想到庄辛的忠告,派人把庄辛迎请回来,说:“过去因为我没听你的话,所以才会弄到这种地步,现在,你看还有办法挽救吗?”庄辛就讲述了亡羊补牢的故事。

6. 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

  用钱财交朋友,钱财用完了交情就会断绝;贪美色面结合,到年老色衰时爱情就会消失。

   感悟:这几句不失为警句名言,作为人生格言,仍可引用。

7.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作父母的疼爱孩子,就要为他们作长远打算,不能只顾眼前得失。

 感悟:这是触龙说赵太后时说的话,今天仍有教育意义。在劝诫那些一味宠爱、娇惯子女的父母时可引此名句;重温“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也可使今人受到有益的启迪。

8. 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

内心的企求相同的人容易相互憎恶,有共同的痛苦或忧患的人容易互相亲近。

 感悟:内心的企求相同的人,往往成为竞争的对手,都想捷足先登,唯恐他人得到而自己得不到,所以容易相互产生憎恶甚而仇视的心理;有共同的痛苦或忧患的人,或同病相怜,或同仇敌忾,所以容易相互亲近,引为知己。这些都是一般人的心理。我们可以用“同欲者相憎”来说明有共同企求的人容易互相产生憎恶的心理,也可以反其义而用之,说明在大目标相同的前提下,应该克服“同欲者相憎”的传统心理。

9.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宁可作鸡的嘴巴,决不作牛的肛门。

 感悟:鲍彪注:“《正义》云:鸡口虽小乃进食,牛后虽大乃出粪。”这两句表现的是一种独立自主的意识,喻示人们要作自己的主人,而不作他人的附庸;宁可在小局面中独当一面,也不在大局面中任人支配,俗语有“宁为鸡头,不作凤尾”,与此意同。

10. 怀重宝者不以夜行,任大功者不以轻敌。

怀藏着贵重的宝物,不能在晚上行走;担任重大事业的人,不能够轻视敌人。

 感悟:深夜行走,怀有重宝,可能遭图财害命者的抢劫,招致杀身之祸,作者以此作比,说明担当重任者应时时谨慎,不可轻敌,否则将遭暗算,招来灾祸。因为“重宝”和“大功”,都会招来忌妒。~说明一个浅显易知的社会通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不可不慎。

11.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前面的事情不能忘记,它可以成为后事的老师。

 感悟:此二句“精警的语言,告诉人们决不能忘记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应将前事作为老师,时时提醒自已,引为鉴戒。此二句和“前车之覆。可以为鉴”一样,都是哲意深刻的生理名言,常被人所引用。

 12. 谋泄者,事无功;计不决者,名不成。

谋略泄露了,事情一定不能成功;计划不果断,名望也不能建立起来。

 感悟:若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必须作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谋划并注意保密,若计划泄露了,或多谋而寡断,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则将一事无成。这个道理可广泛地适用于政治、经侪、军事各个领域。

13.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一百里的路程,走到九十里也只能算是才开始一半而已。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愈要认真对待。常用于以勉励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感悟:成语意思可以从字面来理解,“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意思是行百里路,走了九十里,也只是走了一半;深层含义是说,干事情越接近完成时越艰难、越关键。很多人开始的时候总是雄心壮志,宏图远大,可是随着时间的进行,慢慢的就没有了动力,没有了毅力,没有了决心。到最后草草了事。

14. 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知之而已;利害之相似者,唯智者知之而已。

  双生的孩子长得极为相似,只有他们的母亲能一眼分辨出来;利害混淆在一起的事物难以分辨,只有聪明的人才能把它们区分开来。

   感悟:这几句以形象的比喻,说明在日常事物中,“利”与“害”常常混杂在一起,或看似有利实则有害,或看似有害实则有利,或虽有小利却存大害,或虽有小害而终获大利,令人分辨不清。唯有智者能够去伪存真,去粗存精,顾此及彼,由表及里,看到问题的实质,不为斤斤小利所诱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以这几句说明利害常常杂糅在一起,必须认真调查,审时度势,才能得出正确结论,才配称之为智者。

15.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

太阳运行到中天则向西移,月亮满盈后就会亏缺,万物极盛之后就会衰败。

 感悟:自然界的万物都遵循着由兴至盛、由盛转衰的客观规律而运行变化。当其发展到极盛阶段之后,由于某种条件的作用,就会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注意到事物的这种特性,对于人的处事、立身都是有益的。

16. 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上奏章直言劝讳我的,受中等奖赏,能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过失使我听到的,受下等奖赏。

 感悟:这几句是齐威王下令求谏的话。“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以则很著名的故事。邹忌从几件生活小事中悟出:平时说他的好话的人,不是偏受他,害怕他,就是有求于他。因此劝齐威王不要像他受蒙蔽一样尽听阿谀奉承之词。齐威王觉得邹忌讲得很有道理,就下令群臣史民。齐威王敢于悬赏求谏,表现了具有实事求是精神的政治家的襟怀与风度,值得后世的政治家借鉴。

17. 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

遵循古法成就的功业,不完全高于今世;效法古人的学问,不能够制定今天的制度。

 感悟:我们现在学国学,学习古人的智慧,但是很少人注意到古人的智慧是要经过“转化”才能适用于当下。因此,我们不能教条地学习古人,一定要懂得辩证变通。

18.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成事者不谋于众”的意思是:要成就大事,不应该去听从身边人的意见或者建议。

感悟:成大事者不谋于众,这一原则通俗地说,就是谋求特别重大的事情,不必与人商量。因为谋求非常重大事情的人,自己必定有非同一般的眼光、心胸与气度,自己看准了,去做就是了,如果和别人商量,反倒麻烦搜索。

首先,如果别人见识低下,心胸狭小,气度平凡,必定不理解你的想法。七嘴八舌,会动摇你的意志,也会破坏你的信心和情绪。第二是人多口杂,也会出现走漏风声、葬送机会的坏事。

秦孝公的商鞅变法就是这样的情景。当时秦孝公支持商鞅改革,秦国的大臣都不太支持。商鞅就对孝公讲一番道理:“对于一般人,事情开始的谋划,和他们谈不拢,只能成功之后和他们共同享乐。讲究崇高道德的人,不附和于俗人,建立大功大业的人,不必和普通人商议。能使国家强盛,旧的章法便可换一换。”

19. 圣人不能为时,时至而弗失。舜虽贤,不遇尧,不得为天子;汤、武虽贤,不当桀、纣不王。故以舜、汤、武,不遭时不得帝王。

即使是品格,智慧最高超的圣人,他也不能创造时势,时机来了就不能把它放过。虞舜虽贤,如果不遇到唐尧,他也不会成为天子,商汤、周武王虽贤,如果不是遇到昏君夏桀和商纣,他们也不会称王于天下。所以,即使是贤能的虞舜、商汤和周武王,他们如果不遇到时机,也都不可能成为帝王。

   感悟:时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即便是圣人也只能在时机到来的时候及时抓住,而不能够创造时事。

20. 无形者,形之君也。无端者,事之本也。

无形者,形之君也:无形之物是有形之物的主宰。君:统辖,主宰。无端者,事之本也:没有发端的事物是一切事物的根本。

 感悟:中国古代从老子开始,非常注重“虚无”的东西,《道德经》里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是形而上学的说法。在现实中,我们要做事也要特别重视那些无形的事物的价值,谁能看到“无”的价值,利用“无”的价值,就必然更容易成功。这句话还告诉我们,要见微知著,在事物还没有成型、事情还没有发端的时候就看清它的走向。

【版权声明】

《《战国策》精选名言名句》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四字成语大全网小编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资治通鉴》精华名言名句

《资治通鉴》精华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