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传第七十四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列传第七十四之新元史,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列传第七十三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列传第七十三之新元史,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列传第七十四

杨大渊文安刘整垓夏贵吕文焕师夔范文虎管如德王积翁 都中朱焕霁陈奕岩蒲寿庚马成龙周全

杨大渊,成州天水人。与史大全、弟大楫皆仕宋。大渊总兵阆州。宪宗伐宋,围阆州大获城,遣宋降臣王仲入招大渊,大渊杀之。帝怒,督诸军力攻,大渊惧,遂以城降。帝欲诛之,汪田哥谏,获免,命招降蓬、广安诸州。进攻钓鱼山,擢大楫为管军总管。从诸王攻礼义城。宪宗九年,拜大渊侍郎、都行省,悉以阃外之任委之。

世祖中统元年,诏谕大渊曰:“尚厉忠贞之节,共成康乂之功。”大渊既拜命,即遣兵进攻礼义城,掠其馈运,获总管黄文才、路钤、高坦之以归。二年秋,与宋将鲜恭战,获其统制白继源。行省以大渊功言于朝,诏给虎符一、金符五、银符五十七,令论功行赏,以名闻。三年春,世祖命大渊出开、达与宋兵战于平田,复战于巴渠,擒其知军范燮、统制魏兴等。

先是,大渊建言,谓取江南必先取蜀,取蜀必先据夔州,乃遣其侄文安攻宋巴渠。至万安寨,守将卢埴降。复使文安相夔、达要冲,城蟠龙山。山四面岩阻,可以进攻退守,城未毕,宋夔州路提刑郑子发曰:“蟠龙,夔之咽喉,此必争之地也。”遂翻众来攻。大渊闻有宋兵,即遣侄安抚使文仲赴授。宋兵宵遁,追败之。秋七月,诏以金符十、银符十九赐其麾下将士,别给海青符二,俾事亟则驰奏。又赏合州之赐白金五十两。

冬,大渊入觐,拜东川都元帅,与征南都元帅钦察同署事。大渊还,复城虎啸山以逼宋大良城,不逾时而就。四年,宋贾似道遣杨琳赉空名告身及蜡书、金币,诱大渊南归。文安擒之以闻,诏诛琳。五月,世祖以大渊及张大悦复神山功,赐蒙古、汉军钞百锭。

至元元年,大渊进花罗、红边绢各百五十段。诏曰:“所贡币帛,已见忠勤,卿守边陲,宜加优恤。今后以此自给,俟有诏乃进。”冬十月,大渊谍知宋总统祁昌由间道运粮入得汉城,乃率军掩袭擒昌等于椒坪,俘获辎重以数千计。明日,宋都统张思广引兵来援,复大破之,擒其将盛总管。二年,大渊以疾卒。八年,追封阆中郡公,谥肃翼。

子文粲,袭阆、蓬、广安、顺庆、夔府路等都元帅。兄子文安。

文安,字泰叔。父大全仕宋,守叙州。大兵入蜀,大全战没。宋赠眉州防御使,谥愍忠,官其长子文仲。文安方二岁,母刘氏鞠之,依督父大渊于阆州。大渊降,授文仲安抚使。

中统元年,擢文安监军,攻礼义城,夺其粮船,绕出通川,获宋将黄文才、高坦之。二年,复出通川,与宋将鲜恭大战,擒统制白继源。三年,出开、达,擒知军范燮、统制魏兴等,授文安开、达、忠、万、梁山等处招讨使。遂筑蟠龙城,以据夔、达要路。宋兵来争,文安击败之。四年,佩银符,擢千户,监军如故。进筑虎啸城。至元元年,宋都统张喜引兵攻蟠龙,败之。喜潜师宵遁,出得汉城,文安又追击败之。复筑方斗城,为蟠龙声援,令裨将高先守之。宋兵攻潼川,行省命文安赴援,败宋师于射洪之纳填。宋都统冖昌以重兵运粮饷得汉,大渊命文安邀之,昌立栅椒原以守,连战三日,获昌,俘守将向良家属,充招良,良以城降。

二年,改授金符,仍前职,还攻宋开、达等州,擒其统制经和刚。八月,宋兵由开州运粮,文安率奇兵邀击之,获总管方富等。行省上其功,擢夔东路征行元帅,命以前后所俘入见。赐黄金、鞍马有差。还,攻宋金州断虎隘,杀其将梁富,擒路钤、赵贵等。

三年春,率千户李吉等略开州,与宋将硬弓张大战,获统制陈德等。冬,总帅汪惟王遣裨将李木波等由间道袭开州,文安遣千户王福引兵助之。福先登,宋将庞彦海投崖死,擒副将刘安仁,留兵戍其地。宋诸路兵来援,围城三匝,又筑垒于城外,文安密遣人入城,谕以坚守。四年春,文安率兵断宋人粮道,飞矢中文安面,拔矢力战,大破之,杀其将张德等。已而文安以创甚,回蟠龙,宋兵遂陷开州。

五年,文仲卒,诏文安就佩金虎符,充阆州夔东路安抚使、军民元帅,仍相副都元帅府事。阆州户口凋耗,文安教以耕桑,鳏寡不能自存,愿相配偶者,并为一户充役,民始复业。七年,从严忠范攻重庆,大战于龙坎,败宋兵,攻铧铁寨,擒其将袁宜、何世贤等。捷闻,诏赐白金、宝钞、币帛有差。冬,文粲入见,帝谕之曰:“汝兄弟宣力边陲,朕所知也。”进文安阶明威将军。

八年秋,文安会东川统军匣刺攻达州,三战三捷,帝深加奖谕,进昭勇大将军、东川路征南把讨使,复赐金银、宝钞、鞍马、弓矢,币帛。

九年秋,筑金汤城,积屯田之粟以逼宋龙爪城。知宋兵必至,遣韩福出通川以牵制之,与宋兵遇于锉耳山,败之。宋兵输粮达州,激击于卢滩峡,擒统制孙聪、张顺等。宋兵复由罗顶山输粮开、达,文安伏兵截之,打神将吴金等,覆其粮船;秋,宋都统阎国宝、监军张应庚,运粮于达州,文安复邀之于泻油坡,夺其粮。宋开州守将鲜汝忠邀文安归路,与战败之,获总辖秦兴祖、潭友孙。

十一年秋,与蒙古、汉军万户怯必烈等攻宋夔东,拔高阳、夔、巫等寨,擒守将严贵、窦世忠、赵兴,因跨江为桥,以断宋兵往来之路。时宋以鲜汝忠、赵章镇开、达二州,而汝忠家属,尚留开州。文安曰:“达未易攻,若先拔开州,俘其家属,以招汝忠,则达不烦兵而下矣。”乃遣蔡邦光率千户呼延顺等攻开州,盛兵驻蟠龙,以为声援。十二年正月,诸军夜衔枚,薄开州城下,遣死士先登,轩关以入。及城中人知,则我军己立旗帜于城上;守将韩明父子犹率所部巷战,力屈就擒。文安迁汝忠家属于蟠龙,遣部将王师能往达州,招之曰:“降则家属得全,不降则阖城涂炭。汝宜早为计。”汝忠遂降。赵章子桂楫,守师姑城,招之亦降。独龙爪城守将谢益不降,攻之,擒统制王庆,益弃城走。于是由山等处八城,皆望风归附,凯还。献捷京师,加文安骠骑卫上将军,兼宣抚使,赐钞一千锭,文粲加镇国上将军。

文安寻遣其兄子应之,往招都胜、茂竹、广福三城。蒲济川降。进攻梁山,守将袁世安皆降之。秋七月,兵至乐胜城,宋将隋方备御,围城四十日,竟不降。文安乃移兵攻万州之牛头城,迁其民进围万州,守将上官夔固守,文安解围去。冬,进攻白帝城,以师老乃还。

十三年,进金吾卫上将军,赐五带一。夏,朝廷遣安西王相李德辉经画东川课程,袁世安遣使约降。文安以自德辉,德辉大喜,即遣文安招之,世安遂纳款。秋七月,进军攻万州,遣经历徐政谕守将上官夔降,夔不从,逾月攻拔外城。宋将张起岩来救,遣镇抚彭福寿迎击,败之,万州夺气。文安复传王令旨谕夔降,终不屈。文安遣勇士梯城入,夔巷战而死。万州既定,遣使招铁檠、三宝两城守将杨宜、黎拱辰降,分兵略施州,擒统制薛忠,会大雪,遣蔡邦光夜攻之,遂拔施州。

十四年夏,进兵攻咸淳府,守将镇抚使马堃,文安乡里也,谕之降,不从。冬十一月,堃力屈就擒。十五年,进兵攻绍庆府,破之,获其守将鲜龙。东川已定,独夔帅张起岩婴城固守,文安遣元帅王师能招之,起岩亦以城降。夏入觐,文安以所得城邑绘图献之。帝劳之曰:“汝功城略地之功,何若是多也!”擢四川南道宣慰使,解白貂裘赐之。

十七年,遣裨将王介谕降散毛诸洞蛮,以散毛酋入觐,因奏曰:“元帅蔡邦光,昔征散毛洞战殁,可念也。”帝曰:“散毛既降而杀之,何以怀远!”乃擢邦光子为管军总管,佩虎符,赐散毛酋金银符各一,遥授文安参知政事,行四川南道宣慰使。十九年春,入观,擢龙虎卫上将军、中书左丞,行江西省事。二十年,改授荆南道宣慰使,卒。

子良之,袭佩虎符、昭勇大将军、管军万户,历湖南宣慰副使、岳州路总管。卒。

刘整,字武仲,先世京兆樊川人,徙邓州穰县。整沉毅有智谋,善骑射。金乱,入宋,隶制置使赵方麾下。方临卒,谓其子葵曰:“整才气,汝辈不能用,宜杀之,勿留为异日患。”葵不听,整从孟珙攻金信阳州,为前锋,夜率壮士十二人渡堑堑城,袭擒金将,还报。珙大惊,以为唐李存孝率十八骑拔洛阳,今整取信阳所将更少,乃书其旗曰赛存孝。累迁潼川十五军州安抚使,知泸州军州事。

整以北人,捍西边有功,江南诸将皆出其下,吕文德忌之,所画策辄摈沮,有功辄掩而不白,知俞兴与整有隙,使制置四川以图整。兴以军事召整,不行,诬构之。整遣使诉于临安,不得上达。及向士壁、曹世雄见杀,整益危不自保,乃谋款附。

中统二年夏,整籍十五军州、户三十万来降。世祖授整夔府行省,兼安抚使,赐金虎符,仍赐金、银符,以给其将校有功者。愈兴攻泸州,整出珍宝分士卒,激使战,败之。复遣使以宋所赐金字牙符及佩印入献,请益屯兵、厚储积为图宋计。

三年,入朝,授地中书省于成都、潼川两路,赐银万两,分给军士,仍兼都元帅。同列嫉整功,谋陷之,整惧,请分帅潼川。七年,改潼川路都元帅。四年五月,宋安抚高建、温和进逼成都,整授之。宋兵闻赛存孝至,遁去。攻潼川,又与整遇于锦江,败走。至元三年六月,迁昭武大将军、南京路宣抚使。

四年十一月,入朝,建言:“宋主暗臣悖,立国一隅,今天启混一之机。臣愿效犬马劳,先攻襄阳,撤其捍蔽。”廷议沮之。整又曰:“自古帝王,非四海一家,不为正统。圣朝有天下十七八,何置一隅不问,而自弃正统邪!”世祖曰:“朕意决矣。”五年七月,迁镇国上将军、都元帅。九月,偕都元帅阿术督诸军,围襄阳,城鹿门堡及白河口,为攻取计,率兵五万,钞略沿江诸郡。六年六月,擒都统唐永坚。七年三月,筑实心台于汉水中流,上置弩炮,下为石囤五,以扼敌船。且与阿术计曰:“我精兵突骑所当者破,惟水战不如宋耳。夺彼所长,造战舰,习水军,则事济矣。”乘驿以闻,报可。既还,造船五十艘,日练水军,虽雨不能出,亦画地为船习之,得战士七万。八月,复筑长转以遏外援。

八年五月,宋将范文虎遣都统张顺、张贵驾轮船馈襄阳衣甲,邀击,斩顺,独贵得入城。九月,迁河南省参知政事。九年三月,加诸翼汉军都元帅。襄阳帅吕文焕登城,整跃马前曰:“君昧于天命,害及生灵,岂仁者之事!又龌龊不能战,取羞于勇者,请与君决胜负。”文焕不答,伏弩中整臂。三月,破樊城外郭,斩首二千级,擒裨将十六人。谍知文焕将遣张贵出城来援,乃分部战舰,缚草如牛,傍汉水两岸遍置之,众莫测所用。九月,贵果夜出,乘轮船顺流下走,军士觇知之,两岸爇草牛如昼,整与阿术麾战舰转战五十里,擒贵于柜门关,余众尽杀之。

十一月,诏统水军四万户。宋荆湖制置李廷芝以金印牙符,授整汉军都元帅、卢龙军节度,使封燕郡王,为书,使永宁僧持送,期以间整。永宁令得之,驿闻于朝,敕张易、姚枢杂问,适整至自军中,言宋怒臣画策攻襄阳,故设此以杀臣,臣实不知。诏令整复书谓:“整受命以来,惟知督厉戎兵,举垂亡孤城。宋若果以生灵为念,当重遣信使,请命朝廷,顾为此小数,何益于事!”

时围襄阳已五年,整计襄、樊唇齿,宜先攻樊城。樊城人树栅于城外,斩木列置江中,贯以铁索。整言于丞相伯颜,令善泅者断木沉索,督战舰趋城下,以回回炮击之,焚其栅。十年五月,樊城破,遣唐永坚入襄阳,谕吕文焕,乃以城降。上功,赐整田宅、金币、良马。

整入朝奏曰:“襄阳下,则临安摇动矣。若将所练水军,乘胜长驱,长江必非宋所有。”遂改行淮西枢密院事,屯正阳。十一年,迁骠骑卫上将军、行中书左丞,宋夏贵悉水军来攻,破之于大夫洲。十二年正月,诏整将所部出淮南,整锐欲渡江,行省止之,不果行。丞相伯颜入鄂,捷至,整失声曰:“首帅止我,使我成功后人,善作者不必善成,果然!”是夕,愤惋而卒,年六十三。赠龙虎卫上将军、中书右丞,谥武敏。

四子:垣,尝从父战败昝万寿于通泉;埏,管军万户;均,榷茶提举;垓,最知名。垓,字仲宽。中统三年,移新附民匠于成都,以垓领头其众。时垓年十三岁。至元三年,从整入朝,授管军万户,佩金虎符。四年,城眉、简二州。从围嘉定,攻破五获石城,白马,资江等城寨。六年,从败宋师于龙填。九年,入直东宫宿卫。十年,从转樊城。四月,御史言垓与阿里海涯子忽失海牙素不知兵,帝命以万户还成都。十一年六月,败宋师于嘉定城外,收抚嘉定等路,拓地一千五百余里,以降将及蛮酋入觐,进拜都元帅。宋亡,蜀地未尽平,枢密院奏泸州整旧治,请使垓以都元帅领之。十四年,克泸州之珍珠堡,降其守将。十六年,入朝,拜同知四川北道宣慰司事。二十年,移四川南道。二十一年,邱德、祖迷等谋作乱,垓擒斩之。

二十三年,入朝,诏问宋降将,垓即奏:“先臣在襄阳,以吕文焕来归,今为右丞;在沪州,以管如德来归,今为左丞。臣在西川,以昝万寿来归,今亦为右丞。”帝即擢垓左丞,为参知政事吐鲁华所格而止。垓又奏:“江南平,臣不敢自言先臣功,惟上念之。”帝曰:“朕未尝忘尔父也。”授垓镇国上将军、陕西四川等处行省参知政事。旋改四川等处行省佥事,又改行尚书省事。二十九年,拜辅国上将军、四川行省参知政事。未几,谢病归。

大德八年,起为奉国上将军、四川行省参知政事、八番顺元等处宣慰使都元帅,佩金虎符。蛮酋南列等纳款,赐弓矢、衣甲。至大三年,移镇广东,奏言:“军士不习水土,宜移中原,屯戍于内地。”从之。皇庆二年卒,年六十四。垓廉于财,卒之日,仅存中统钞四百贯云。

夏贵,字用和,安丰人。生有异禀,暮夜能见射箭落处,人称为夏夜眼。少年以罪刺双旗面上,又称夏旗儿。以勇敢,见知于吕文德。从赵范入洛阳,擢为裨将。蒙古兵转安丰,贵援之,筑寨于瓦步,遍树五色旗,间道率所部趋安丰。敌撤围城兵,攻瓦步寨,竟得空城。比还安丰,则贵已登陴,遂解围去。

嘉熙三年,寿春告急,食且尽。贵与文德定计,夜率援兵,直抵城下,弃其所赉米于道。明日,敌兵见道上弃米,骇曰:“米入城中多矣。”皆有去志。贵又令舟师囊砖石,相系掷于浮桥上,桥沉,舟师鱼贯而上,卒全寿春。

淳祐六年,葵命贵援高邮,贵以兵百人赴之,夜伏敌寨外,以觜笛为号,仗兵闻笛而起,入寨中,获牛马器械无算。

宝祐五年,贾似道欲城荆山,问形势于贵。贵曰:“荆山与涂山夹束淮流,如人之喉咽,一有梗,则安丰、寿春断,淮西必危。”似道然之,命贵董城工,擢吉州刺史、知怀远军。六年,兼河南招抚使,寻封寿春郡开国伯,食邑七百户。

开庆元年,命贵至怀远,措置战守。贵固守百余日,会濠州援兵至,围始解。召诣行在,赐金带一、银五百两。

景定元年,兀良合台自黄州新生洲济师北归,贵进兵潍源,获战船三百余艘。又战于黄石港,获马三百余匹。遂复寿昌。军进至黄州团峰,去白鹿矶二十余里,时毡帐布南北两岸,贵以舟师阵白鹿矶浮桥下,登北岸陆战,夺还所俘老弱三千余。或谮贵不战于南岸,贵贻书贾似道曰:“敌辎重尽在北岸,攻其所必救,以速其走耳。不出三日,江面可以肃清。”于是夜率诸军,攻断浮桥,杀殿卒七百余人,明日江南无一骑,遂以大捷闻。论功,除其子松环卫官,赐金带。寻除贵知淮安州,兼京东招抚使。

李璮南侵,贵败之,坛仅仅以身免。二年,克复涟水军及东海军、海州,赐官会百万贯、金带一,又赐溧阳田三千亩。贵建第溧阳,得金龟,宋理宗书锦龟堂赐之。

四年,除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是年,偕张珏攻虎啸山,败绩于鹅湖。咸淳元年,贵潜师溯资江而上,出刘整不意,斩馘数千人,整败归。三年,克复广安军,除宁武军节度使,加食邑五百户,实封二百户。

四年,召赴行在,除沿江制置副使,知黄州。五年,除权荆潮安抚、制置大使,湖广总领、四川策应大使,知鄂州。六年,乞回黄州。七年,乞致仕。俱不允。九年,除淮西安抚、制置大使,兼知黄州。十二月,阿术攻阳罗堡,贵率兵投之。闻阿术渡江,大惊,引麾下三百艘遁还。事具《阿术传》。

德祐五年。贾似过督师次于芜湖,贵引兵会之,出一编书示似道早:“宋历止三百三十年。”似道俯首而已。二月,似道以精兵七万人属步军指挥使孙虎臣,次池州之丁家洲,贵以战舰二千五百亘江中,似道为殿。贵既失利于鄂,恐似道成功,无斗志。步军前锋将姜才方接战,众欢曰:“步师遁!”贵不战而走,以扁舟掠似道船,呼曰:“彼众我寡,势不可支。”似道遽鸣钲收军,宋师大溃。似追召贵计事,贵曰:“诸军胆落,吾何以战?”乃奔庐州。阿术乘胜东下,沿江州军相继降。

贵阴纵北人岳全还,致款附意,以书抵伯颜曰:“愿勿费兵力攻边城,行都若下,边城焉往!”伯颜遣贵婿胡应雷与贵约。是时宋征贵为枢密副使入卫,贵不应命。至元十三年二月,贵举淮西三府六州三十六县似降。

贵家僮洪福从贵积劳,为镇巢军统制,贵降,招福不从,使其从子往,福斩之。贵至城下,好语绍福。请单骑入城,福信之,开门,伏兵起,执福父子,贵莅杀之,大骂,数贵不忠而死。

四月,觐世祖于上都,令其孙贻孙权安抚事。贵条上安民十事,赐金织衣、玉带、靴帽、鞍马,授开府仪同三司、参知政事,行中书省事。十五年,擢左丞。十六年十月卒,年八十三。

子富,宋左领卫大将军,知昭信军,先贵卒;松,宋和州观察使,战殁,宋赠保康军节度便,谥壮肃;柏,嘉议大夫、岳州路总管。

吕文焕,安丰人。

兄文德,徵时鬻薪于市,宋淮西帅赵葵见其遗履长尺有咫,异之,招致麾下,累功授京湖安抚制置使。时刘整献计,谓宋人所恃惟文德在鄂州,然可以利诱。乃遗以玉带,求置榷场于樊城外,文德许之。既而言场货每为盗所掠,愿筑土墙护之。遂筑垒置堡江心,起万人台,立撒星桥,以遏宋南北之援,时出兵哨掠襄、樊城外。文德始捂为整所卖,疽发背死。

文焕仕宋。知襄阳府,兼京西安抚副使。时阿术攻襄阳,文焕拒守久之。至元六年,命史天泽督兵围襄阳,文焕遣使馈以盐茗。十年正月,阿里海牙等拔樊城,世祖降诏谕文焕曰:“尔等拒守孤城,于今五年,宜力尔主,固其宜也。然势究援绝,如数万生灵何?若能纳款,悉郝勿治,且加迁擢。”既而阿里海牙身至城下,谓曰:“君以孤军城守者数年,今飞鸟路绝,主上深嘉汝忠,若降则尊官厚禄可得,必不负汝。”文焕疑未决。又折箭与之暂,文焕感泣,遂纳箢钥,与其子来降。

四月,从阿里海涯入朝,即为帝画攻鄂策,且请身为前锋,授昭勇大将军、侍卫亲军都指挥使、襄阳大都督。十一年二月,拜参知政事,行省荆湖。命文焕率其麾下,临城以善遇降将意,招谕未下州郡。十月,文焕引兵攻破沙洋城,执守将王大用、总管王虎臣杀之。进逼新城,招都统边居谊,不从,伏弩中其右臂,马仆,几被获。众挟以出,文焕怒,麾兵拔其城,居谊赴火死。由是,江陵诸州皆下。文焕谓权守张晏然等曰:“汝国所恃者,江淮耳。今大军飞渡,如履平地,不降何待?”晏然与都统程鹏飞皆以州军降。时沿江诸将,多吕氏旧部,争望风款附。十二年正月,引兵至江州。从弟文福方为湖南五镇抚使,宋主促其将兵入卫,文福至饶州,杀使者,入江州,迎降。宋谢后遣使谕文焕,请息兵修好,不听。十月,伯颜分兵东下,以文焕为乡导,趋常州。宋遣兵部侍郎吕师孟来军中议和。师孟,文德子也,阴请文焕赞成和议,亦不省。十二月,平江府官属迎降于常州,文焕先往受其降。

十三年,伯颜兵至皋亭山,宋主奉表称臣。伯颜遣文焕入临安,阅视城堑,且赍黄榜安谕中外军民,并入慰谢后。文焕因使人上谢表而出。有曰:“兹衔北命来抗南师,视以犬马,报以寇仇,非曰子弟攻其父母,不得已也。尚何言哉!”伯颜拘文天祥于军中,天祥让伯颜失信。文焕从旁解喻,天祥并斥其合族为逆,文焕甚惭。十四年,以文焕为中书左丞,仍宣慰江东。

十五年三月,诏文焕遣官招宋生熟券军堪用者,月绐衣粮,不堪者屯田近地。江东道按察使阿八赤从文焕求金银及第宅、奴婢,不与,遂奏文焕私匿兵仗。帝命行台御史大夫相威按之,阿八赤坐免官。二十三年,文换以江淮行省右丞请老,许之,仍任其子为宣慰使。后卒于家。

文德子师夔,宋提举江州兴国军沿江制置使。陈奕既降,以兵攻蕲州,师夔与知江州钱真孙遣人如蕲请降。伯颜入江州,师夔设宴庾公楼,选宋宗室二女盛饰以进。伯颜怒曰:“吾奉天子命,帅师问罪于宋,岂以女色移吾志乎!”斥遣之。都元帅宋都碍攻抚州,命师夔以金符遣守将密佑诱之降,佑不受,死之。师夔与谢枋得友善,至是以兵徇江西,下安仁,时枋得守信州,攻之,枋得走建阳,师夔镂榜捕之,执其妻子下于狱。及宋主晌在广州,师夔复与阿里海牙、塔出等率兵逾梅岭,袭攻之,遂以参知政事留镇广州。瑞州张公明诉师夔谋不轨,塔出恐师夔惊疑,乃斩公明而后闻,诏弗问。

十五年,宋制置使张镇孙起兵复广州,师夔执之,及其妻子械送京师,镇孙自经死。十七年,以广州民不聊生,召师夔赴阙诘责之,廷辩无证验,仍还任。二十二年六月,乞假省母江州。未几卒。

范文虎,吕文德婿也,佚其籍贯。宋咸淳中,迁殿前副指挥使。阿术攻襄、樊,宋以文虎统禁军来援,遂蓄异志。军中为乐,日与妓妾击鞠宴饮,不进攻。比战,又为不力,兵屡败,所丧舟械甚多。及襄、樊陷,给事中陈宜中请诛文虎,贾似道庇之,止降一官,仍知安庆府。至元十二年正月,伯颜分兵至江州,文虎遣入以酒馔迎犒,且请伯颜速来。伯颜使阿术以舟师先至安庆,文虎以城降。伯颜承制遥授两浙大都皙,命招谕寿州诸镇。复同失里伯、史枢率襄阳熟券军降安丰、寿州、五河等处军民,与吕文焕、陈奕攻下沿江州郡。宋谢后诏谕文虎三人使通和议,文虎等不报,乃籍三人家,妻弩多遇害。十月,命董文炳将左军由江入海,以文虎为乡导。取道趋澉浦、华亭。十三年正月,伯颜分兵围安吉,文虎致书知州赵良淳诱之降,良淳斩其使而自经。及兵逼临安,宋驸马都尉杨镇奉益、广二王渡江,如婺州,文虎率劲兵五千追之不及,执镇而还。伯颜以临安为两浙大都督府,命文虎同忙古歹入治事。宋宗室赵孟頫谋起兵越州,事泄,被执至临安。文虎斩之。七月,与吕师夔并参知政事。

十五年二月,与夏贵、陈岩并进中书左丞。诏谕行省东南岛屿,诸番国有慕义者,可因番舶布德意,使其来朝。文虎遣周福等偕日本僧赍诏往谕诸国,降海贼贺文达,以所得银三千两献之。帝即以银赐文虎,并赐金纹绫及西锦衣诸物。文虎荐可为守令者三十人,帝曰:“今后所荐,朕自裁择。”皆不听。

十七年五月,召入朝,命招集避罪附宋蒙古、回鹘等军,并将兵十万,同右丞相阿剌罕征日本。十八年正月,文虎再赴阙,请给马二千及回鹘匠人。帝曰:“战船安用此?”亦不与。八月,军至平壶岛,遇飓风坏舟,文虎被溺,漂流一昼夜,幸附败板得生,遂择坚舰乘之。弃士卒于五龙山下,尽为日本所歼,逃归者仅三人。初议班师,张禧曰:“士卒溺死者过半,其脱死者皆壮士也,曷若乘其无回顾心,因粮于敌,以图进取。”文虎不从,曰:“还朝问罪,我自当之。”及归,文虎奏:遇风坏舟,将士沉溺。世祖不之罪也。

二十四年,诸王乃颜反,帝亲征,命文虎将卫军五百镇平滦为策应。文虎言:“豪、懿、东京诸地,人心未安,宜立行省抚治之。”诏立辽阳行省。

二十六年,漳州贼陈机察等降,行省请斩之,文虎曰:“罪固当斩,然杀降何以示信,宜并遗阙关。”行省从其言。盖其意独加厚于降人云。寻卒。

管如德,黄州黄陂人。父景模,为宋安抚使,守蕲州。伯颜兵至,景模举众降,授淮西宜抚使,以老不任事。时如德为江州都统制,遣书招之,亦以城降。先是,如德尝被俘,思其父,与同辈七人间道南驰,为逻者所获,械送郡。如德伺逻者怠,即破械走达父所,景模喜曰:“真吾子也!”至是入见,世祖笑曰:“是能孝于父者。”一日,授以强弓二,如德以左手兼握,右手悉引满之。帝曰:“得无伤汝臂乎,后毋复然。”尝从猎,过大沟,马不能越,如德即解衣浮渡,帝壮之,由是称为拔都。帝问:“朕何以得天下,宋何以亡?”对曰:“陛下以福德胜。襄樊,宋咽喉也,咽喉破塞,不亡何待!”帝曰:“善。”授湖北招讨使,总管本部军马。

阿术以如德为前锋,攻扬州,招降镇江、绍兴诸郡。初,世祖以宝刀赐如德,及与宋战,刀刃尽缺。宋平。入觐,如德以刀上曰:“陛下向所赐刀,历斫宋军,刃缺如是。”帝嘉其诚朴,迁浙西宣慰使。入奏事,帝问曰:“江南之民得无有贰志乎?”对曰:“往旱涝相仍,民不聊生或萌他念。今屡年丰稔,民沐圣恩多矣,安敢贰。”帝悦,授福建宣慰使。

二十一年,拜泉州行省参知政事。累迁江西左丞。初,广东贼钟明亮率众二万来降,宣慰使月的迷失请以明亮为循州知州,帝不允。明亮复叛,命如德统四省兵讨之,诸将欲直捣其巢,如德曰:“今田野之民,疲于转输,介胄之士,病于暴露,重困斯民,而自为功,吾不为也。”遣使谕以祸福,明亮复诣赣州降。诏缚至大都,如德留之不遣。明亮再反,朝廷责以玩寇,如德惶惧,卒于军。赠平昌郡公,谥武襄。

王积翁,字良臣,福建福宁人。以叔父参知政事伯大荫补承务郎,调监察岩州都酒务,累辟浙西安抚司,干办公事。奉朝命,谳六县狱。夜至余杭,阅囚一百七十,当坐者仅数人,余皆释之。平反他县疑狱,亦多所全活。差知富阳县,治辩为诸县最。秩满,除两浙转运司,主管文字。奏请宽版曹催科之限,东南各路便之。六迁至知徽州,兼都督兵马府参议官,加兵部侍郎。

德祐初,除天下兵马都元帅益王府司马,辞不就。改知南剑州,兼福建招捕使,进兵部尚书。是时。宋使积翁备御上三州,以黄恮为招捕副使,兼知漳州,备御下三州。大兵破邵武,积翁弃南剑州,走福安,密书纳款。及大兵至,迎降;以积翁知建宁府。

至元十四年,大军引还,留潜说友为福州宣慰使,积翁为宣慰副使,淮兵戍福州者以李雄统之。未几,雄杀说友,以应张世杰,积翁治绐雄诛之。擢宣抚使、福州路总管,兼府尹、提刑按察使。淮兵又谋杀积翁,事觉,皆为积翁所杀。已而刘深奏积翁尝通书于世杰,积翁上言:“若不暂从,恐为生灵害。”帝原其罪不问。十五年,入觐。帝使中书左丞张文谦询以日本事,积翁画招徕之策,甚称帝意,授刑部尚书、福建道宣慰使,佩金虎符。入辞,赐宴便殿,使中书左丞吕文焕为积翁起舞。十六年,复入觐,迁兵部尚书。十九年,拜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丞相安童留不遣。积翁建议开新河以通漕运,从之。使阿八赤等董其役,新河水浅,侯潮为出入,船多损坏,民苦之。既而忙古歹言海运之船悉至,役始罢。二十一年,积翁久留京师,不见用,自诡能宣谕日本,奏言:“日本难以力服,可以计取。诚令臣备一介之使,以招徕之,事成,不至劳师伤财,事不成,亦无损于国威。”帝乃以积翁为国信使,赐玉环还绦纳、瑟瑟、袍、帽、靴、马鞍各一,又以日本俗尚佛,命普陀僧如智副之。积翁过温州,强取县民任甲船,中途又以事鞭甲。将至对马岛,甲饮从者酒尽醉,遂杀积翁,掠其资遁去。事闻,诏廪其家,追谥积翁敬愍侯。皇庆初,赠荣禄大夫、平章政事、上柱国,追封田国公,改谥忠愍。子都中。

史臣曰:“孔子有言: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益其事有相为表里者。王积翁諓諓小人,冒利亡耻,世祖用之,负乘致寇,卒殒其躯。就使积翁不死,亦必启衅纳侮,辱命而返。世祖以范文虎为将,王积翁为使,其不得志于日本,不亦宜乎!

都中,字元俞。生三岁,以恩授从仕郎、南剑路顺昌尹。七岁,从其母叶氏诣阙下,世祖闵之,给驿券南还。赐平江田八亩千宅一区。未几,特授都中平江路总管府治中。都中年甫十七,僚吏易视之。既遇事,剖析动中肯綮,始不敢欺。

秩满,除浙东追宣慰副使。金华有杀人者,吏受赇,以为病死。都中命属吏覆按,得其情,狱具,置受赇吏于法。迁荆湖北道宣慰副使。武宗诏更钞法,行铜钱。以都中有干略,除江淮泉货监。几天下为监者六,惟江淮所铸独精。

改郴州路总管,民俗喜争斗,都中为立学校,制笾豆簠簋,使其民识礼乐,延宿儒教之,俗为一变。茶陵州富民谭甲死,妻诬赘婿匿其财,狱数年不决。宣抚移其狱,诿之都中,按问得实,州长吏以下计脏至十一万五千余缗,民以为神明。

迁饶州路总管。年饥,米价翔踊,都中以官仓米定价为三等,言于行省,请粜以下等饶州价,民乃得食,未报。又于下等价减十之二,使民就籴。行省怒其专擅,都中曰:“饶去杭几二千里,比议定往还。非半月不可。人七日不食则死,安能忍死以待乎!”行省闻之乃罢。岁贡金,而金户贫富不同,都中考得其实,更定之。包银之法,户不过二两,而州县征之加十倍,都中责之,一以诏书从事。以内优去郡,民为立生祠。

服阙。除两浙都转运盐使,未上,擢海北海南道肃政廉访使。中书省臣奏国计莫重于盐荚。又如前除盐亭造户,三年一比附推排,世祖旧制也。任事者恐敛怨,久不举行。都中曰:“为吏皆避嫌怨,何以集事?”遂请于行省,遍历三十四场,验其物力高下以损益之。役既平,而课亦足。公私便之。迁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使,俄迁福建道宣慰使都元帅,又改浙东道宣慰使都元帅。

天历初,徙广东道,三易镇,皆佩元降金虎符。惠宗时,朝廷以两淮盐法久坏。命都中以行户部尚书兼两淮都转运盐使。寻拜河南行省参知政事,中道疾作南归。诏即其家拜江南行省参知政事。至正元年,卒。赠昭文馆大学士,谥清献。

朱焕,泰安新泰人。宋淮安州安抚使。与李庭芝共守扬州,庭芝走泰州,焕以场州城降。授淮东大都督。累迁福建道宣慰使,卒。

子霁,字景周。初袭父官为准东大都督。后改都督府为总管府,以霁为扬州路总管,兼府尹,佩金虎符。治尚简静,民安之。或告嘉定富民王甲谋为不轨,行省议调兵捕之。霁曰:“此奸人,利王氏财耳。从其言,民将重足而立。”命县令察其虚实,遂正诬者罪。大军征爪哇,省檄扬州转饷十万石,霁日:“郡人朱清、张瑄岁漕海运米。请使清等输之,充常赋之数。”行省韪之。

二十三年,改吉州路总管。郡有稼轩书院,为宋名臣辛弃疾故第,国初。戍兵夺而居之。霁归其地,列于学宫。后以病归。二十五年,起为平江路总管。元贞三年,迁台州路,又转信州路、衢州路,阶嘉议大夫。延祐三年,迁征州路。七年,卒。

信州岁贡金币,皆为吏胥所蚀,霁亲为监视,其弊始除。徽州岁贡纸数百万,皆斌于民,一郡受其扰累。霁按户籍,请赋田多者,并除其租,民便之。

子德懋,溧阳州判官;德润,江淮营田提举。

陈奕,归德永城人。初谄事贾似道之玉工陈振民为兄。以求进。自小官躐贵显,为沿江制置使,兼知黄州。程鹏飞既降,以兵攻黄州,奕遣人请降于寿昌军,且求名爵。伯颜曰:“汝但率众来归,何虑名爵。”许以沿江大都督。奕遂以城降。

其子岩知安东州,奕遣人至涟州,出家书示之,岩亦降。世祖授岩淮东宣抚使。十二年五月,奕卒。岩乞解官终制,不许。十三年七月,宋姜才帅步骑来攻湾头堡,岩大破之,获米五千余石。加参知政事,行省淮东。二十二年,进征东行省左丞,同征日本。二十四年五月,江淮平章政事沙不丁议裁南人官吏,帝曰:“除陈岩、吕师夔、范文虎诸人,余从卿议。”其见信任如此。

蒲寿庚,本西域人,与兄寿?成以互市至泉州。宋咸淳末,御海寇有功。寿庚授闽广招抚使,以全军来降。宋幼主过泉州,众欲应之,寿庚闭门不纳。及张世杰回军攻城,宋宗室在城内者又谋应世杰,寿庚置酒延其人议城守事,酒半,尽杀之。世杰攻城三阅月不下,遂解去。世祖嘉其功,进昭勇大将军、兵马招讨使。十四年,拜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子孙并为显仕。

马成龙,成都广都人,宋濠州团练使。大军至临安,宋谢太后诏内外悉罢兵内附,成龙奉常德府版籍以降。召见,赐金符,授昭勇大将军、昭军安抚使。徇湖南、江西、广东西诸路,皆下之,迁昭毅大将军、招讨使。寻拜辅国上将军、海北海南道宣慰使。大军征交趾,公私烦费,成龙主馈运,事办而民不扰,又出新意,造大舰数十,名日海哨马,师赖以济。卒,年六十六。

子兴祖,明威将军、镇巢万户,战殁;寿祖,临川县尹;复祖,袭万户。

周全,光州人,宋广南西路马步军副总管。降于伯颜,遥授衡州知州。入觐,赐金符,遥授泉州知州,兼千户。从宋都碍平江西。又从大军攻韶州,杀安抚使熊飞。广东平,全功居多。十四年,从攻静江,宋将李梦龙迎降。授全管军总管。十五年,讨平赣州崖石山贼寨。十七年,进广威将军、管军副万户,镇守龙兴。二十年,以疾去官。大德九年,卒。赠怀远大将军万户,追封汝南郡侯,子祖瑞袭职。

【版权声明】

成语对对子网所提供《列传第七十四》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网友提供。如果任何第三方机构声称是任何内容的版权拥有者,并且不希望所属作品出现在本网站,请您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立即为您删除!

列传第七十二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列传第七十二之新元史,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列女传第七十四-后汉书

列女传第七十四 鲍宣妻王霸妻姜诗妻周郁妻曹世叔妻乐羊子妻程文矩妻孝女曹娥许升妻袁隗妻庞淯母刘长卿妻皇甫规妻阴瑜妻盛道妻孝女叔先雄董祀妻 《诗》、《书》之言女德尚矣。,

东夷列传第七十五-后汉书

东夷列传第七十五 夫余挹娄高句骊东沃沮濊三韩倭 《王制》云:“东方曰夷。”夷者,柢也,言仁而好生,万物柢地而出。故天性柔顺,易以道御,至有君子、不死之国焉。夷有九种

列女传第七十四

  鲍宣妻王霸妻姜诗妻周郁妻曹世叔妻乐羊子妻程文矩妻孝女曹娥许升妻袁隗妻庞淯母刘长卿妻皇甫规妻阴瑜妻盛道妻孝女叔先雄董祀妻  《诗》、《书》之言女德尚矣。若夫贤妃助国君之政,哲妇隆家人之道,高士弘清淳之风,贞女亮明白之节,则其徽美未殊也,而世典咸漏焉。故自中兴以后,综其成事,述为《列女篇》。如马、邓、梁后,别见前纪;梁D423、李姬,各附家传。若斯之类,并不兼书。余但搜次才行尤高秀者,不必专在一操而已。  勃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宣不悦,谓妻曰:“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妻曰:“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栉。即奉承君子,唯命是从。”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也。”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着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拜姑礼毕,提甕出汲,修行妇道,乡邦称之。  宣,哀帝时官至司隶校尉。子永,中兴初为鲁郡太守。永子昱从容问少君曰:“太夫人宁复识挽鹿车时不?”对曰:“先姑有言:’存不忘亡,安不忘危。’吾焉敢忘乎!”永、昱已见前传。  太原王霸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霸少立高节,光武时连征,不仕。霸已见《逸人传》。妻亦美志行。初,霸与同郡令狐子伯为友,后子伯为楚相,而其子为郡功曹。子伯乃令子奉书于霸,车马服从,雍容如也。霸子时方耕于野,闻宾至,投耒而归,见令狐子,沮怍不能仰视。霸目之,有愧容,客去而久卧不起。妻怪问其故,始不肯告,妻请罪,而后言曰:“吾与子伯素不相若,向见其子容服甚光,举措有适,而我兒曹蓬发历齿,未知礼则,见客而有惭色。父子恩深,不觉自失耳。”妻曰:“君少修清节,不顾荣禄。今子伯之贵孰与君之高?奈何忘宿志而惭兒女子乎!”霸屈起而笑曰:“有是哉!”遂共终身隐遁。  广汉姜诗妻者,同郡庞盛之女也。诗事母至孝,妻奉顺尤笃。母好饮江水,水去舍六七里,妻常溯流而汲。后值风,不时得还,母渴,诗责而遣之。妻乃寄止邻舍,昼夜纺绩,市珍羞,使邻母以意自遗其姑。如是者久之,姑怪问邻母,邻母具对。姑感惭呼还,恩养愈谨。其子后因远汲溺死,妻恐姑哀伤,不敢言,而托以行学不在。姑嗜鱼?会,又不能独食,夫妇常力作供?会,呼邻母共之。舍侧忽有涌泉,味如江水,每旦辄出双鲤鱼,常以供二母之膳。赤眉散贼经诗里,弛兵而过,曰“惊大孝必触鬼神。”时岁荒,贼乃遗诗米肉,受而埋之,比落蒙其安全。  永平三年,察孝廉,显宗诏曰:“大孝入朝,凡诸举者一听平之。”由是皆拜郎中。诗寻除江阳令,卒于官。所居治,乡人为立祀。  沛郡周郁妻者,同郡赵孝之女也,字阿。少习仪训,闲于妇道,而郁骄淫轻躁,多行无礼。郁父伟谓阿曰:“新妇贤者女,当以道匡夫。郁之不改,新妇过也。”阿拜而受命,退谓左右曰:“我无樊、卫二姬之行,故君以责我。我言而不用,君必谓我不奉教令,则罪在我矣。若言而见用,是为子违父而从妇,则罪在彼矣。生如此,亦何聊哉!”乃自杀。莫不伤之。  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一名姬。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臧书阁踵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及邓太后临朝,与闻政事。以出入之勤,特封子成关内侯,官至齐相。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后又诏融兄续继昭成之。  永初中,太后兄大将军邓骘以母忧,上书乞身,太后不欲许,以问昭。昭因上疏曰:  伏惟皇太后陛下,躬盛德之美,隆唐、虞之政,辟四门而开四聪,采狂夫之瞽言,纳刍荛之谋虑。妾昭得以愚朽,身当盛明,敢不披露肝胆,以效万一!妾闻谦让之风,德莫大焉,故典坟述美,神祇降福。昔夷、齐去国,天下服其廉高;太伯违B723,孔子称为三让。所以光昭令德,扬名于后世者也。《论语》曰:“能以礼让为国,于从政乎何有!”由是言之,推让之诚,其致远矣。今四舅深执忠孝,引身自退,而以方垂未静,拒而不许;如后有毫毛加于今日,诚恐推让之名不可再得。缘见逮及,故敢昧死竭其愚情。自知言不足采,以示虫蚁之赤心。  太后从而许之。于是骘等各还里第焉。  作《女诫》七篇,有助内训。其辞曰:  鄙人愚暗,受性不敏,蒙先君之余宠,赖母师之典训。年十有四,执箕帚于曹氏,于今四十余载矣。战战兢兢,常惧绌辱,以增父母之羞,以益中外之累。夙夜劬心,勤不告劳,而今而后,乃知免耳。吾性疏顽,教道无素,恒恐子穀负辱清朝。圣恩横加,猥赐金紫,实非鄙人庶几所望也。男能自谋矣,吾不复以为忧也。但伤诸女方当适人,而不渐训诲,不闻妇礼,惧失容它门,取耻宗族。吾今疾在沈滞,性命无常,念汝曹如此,每用惆怅。间作《女诫》七章,愿诸女各写一通,庶有补益,裨助汝身。去矣,其勖勉之!  卑弱第一。古者生女三日,卧之床下,弄之瓦砖,而斋告焉。卧之床下,明其卑弱,主下人也。弄之瓦砖,明其习劳,主执勤也。斋告先君,明当主继祭祀也。三者盖女人之常道,礼法之典教矣。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晚寝早作,勿惮夙夜,执务私事,不辞剧易,所作必成,手迹整理,是谓执勤也。正色端操,以事夫主,清静自守,无好戏笑,洁齐酒食,以供祖宗,是谓继祭祀也。三者苟备,而患名称之不闻,黜辱之在身,未之见也。三者苟失之,何名称之可闻,黜辱之可远哉!  夫妇第二。夫妇之道,参配阴阳,通达神明,信天地之弘义,人伦之大节也。是以《礼》贵男女之际,《诗》著《关睢》之义。由斯言之,不可不重也。夫不贤,则无以御妇;妇不贤,则无以事夫。夫不御妇,则威仪废缺;妇不事夫,则义理堕阙。方斯二事,其用一也。察今之君子,徒知妻妇之不可不御,威仪之不可不整,故训其男,检以书传。殊不知夫主之不可不事,礼义之不可不存也。但教男而不教女,不亦蔽于彼此之数乎!《礼》,八岁始教之书,十五而至于学矣。独不可依此以为则哉!  敬慎第三。阴阳殊性,男女异行。阳以刚为德,阴以柔为用,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故鄙谚有云:“生男如狼,犹恐其B573;生女如鼠,犹恐其虎。”然则修身莫若敬,避强莫若顺。故曰敬顺之道,妇人之大礼也。夫敬非它,持久之谓也;夫顺非它,宽裕之谓也。持久者,知止足也;宽裕者,尚恭下也。夫妇之好,终身不离。房室周旋,遂生C841黩。C841黩既生,语言过矣。语言既过,纵恣必作。纵恣既作,则侮夫之心生矣。此由于不知止足者也。夫事有曲直,言有是非。直者不能不争,曲者不能不讼。讼争既施,则有忿怒之事矣。此由于不尚恭下者也。侮夫不节,谴呵从之;忿怒不止,楚挞从之。夫为夫妇者,义以和亲,恩以好合,楚挞既行,何义之存?谴呵既宣,何恩之有?恩义俱废,夫妇离矣。  妇行第四。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夫云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功,不必工巧过人也。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EEC2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专心纺绩,不好戏笑,洁齐酒食,以奉宾客,是谓妇功。此四者,女人之大德,而不可乏之者也。然为之甚易,唯在存心耳。古人有言:“仁远乎哉?我欲仁,而仁斯至矣。”此之谓也。  专心第五。《礼》,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故曰夫者天也。天固不可逃,夫固不可离也。行违神祇,天则罚之;礼义有愆,夫则薄之。故《女宪》曰:“得意一人,是谓永毕;失意一人,是谓永讫。”由斯言之,夫不可不求其心。然所求者,亦非谓佞媚苟亲也,固莫若专心正色。礼义居洁,耳无涂听,目无邪视,出无冶容,入无废饰,无聚会群辈,无看视门户,此则谓专心正色矣。若夫动静轻脱,视听陕输,入则乱发坏形,出则窈窕作态,说所不当道,观所不当视,此谓不能专心正色矣。  曲从第六。夫“得意一人,是谓永华;失意一人,是谓永讫”,欲人定志专心之言也。舅姑之心,岂当可失哉?物有以恩自离者,亦有以义自破者也。夫虽云爱,舅姑云非,此所谓以义自破者也。然则舅姑之心奈何?固莫尚于曲从矣。姑云不尔而是,固宜从令;姑云尔而非,犹宜顺命。勿得违戾是非,争分曲直。此则所谓曲从矣。故《女宪》曰:“妇如影响,焉不可赏!”  和叔妹第七。妇人之得意于夫主,由舅姑之爱已也;舅姑之爱已,由叔妹之誉已也。由此言之,我臧否誉毁,一由叔妹,叔妹之心,复不可失也。皆莫知叔妹之不可失,而不能和之以求亲,其蔽也哉!自非圣人,鲜能无过!故颜子贵于能改,仲尼嘉其不贰,而况妇人者也!虽以贤女之行,聪哲之性,其能备乎!是故室人和则谤掩,外内离则恶扬。此必然之势也。《易》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此之谓也。夫嫂妹者,体敌而尊,恩疏而义亲。若淑媛谦顺之人,则能依义以笃好,崇恩以结援,使徽美显章,而瑕过隐塞,舅姑矜善,而夫主嘉美,声誉曜于邑邻,休光延于父母。若夫蠢愚之人,于嫂则托名以自高,于妹则因宠以骄盈。骄盈既施,何和之有!恩义既乖,何誉之臻!是以美隐而过宣,姑忿而夫愠,毁訾布于中外,耻辱集于厥身,进增父母之羞,退益君子之累。斯乃荣辱之本,而显否之基也。可不慎哉!然则求叔妹之心,固莫尚于谦顺矣。谦则德之柄,顺则妇之行。凡斯二者,足以和矣。《诗》云:“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其斯之谓也。  马融善之,令妻女习焉。  昭女妹曹丰生,亦有才惠,为书以难之,辞有可观。  昭年七十余卒,皇太后素服举哀,使者监护丧事。所著赋、颂、铭、诔、问、注、哀辞、书、论、上疏、遗令,凡十六篇。子妇丁氏为撰集之,又作《大家赞》焉。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B377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己,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反。妻常躬勤养姑,又远馈羊子。  尝有它舍鸡谬入园中,姑盗杀而食之,妻对鸡不餐而泣。姑怪问其故。妻曰:“自伤居贫,使食有它肉。”姑竟弃之。  后盗欲有犯妻者,乃先劫其姑。妻闻,操刀而出。盗人曰:“释汝刀从我者可全,不从我者,则杀汝姑。”妻仰天而叹,举刀刎颈而死。盗亦不杀其姑。太守闻之,即捕杀贼盗,而赐妻缣帛,以礼葬之,号曰“贞义”。  汉中程文矩妻者,同郡李法之姊也,字穆姜。有二男,而前妻四子。文矩为安众令,丧于官。四子以母非所生,憎毁日积,而穆姜慈爱温仁,抚字益隆,衣食资供,皆兼倍所生。或谓母曰:“四子不孝甚矣,何不别居以远之?”对曰:“吾方以义相导,使其自迁善也。”及前妻长子兴遇疾困笃,母恻隐自然,亲调药膳,恩情笃密。兴疾久乃瘳,于是呼三弟谓曰:“继母慈仁,出自天受。吾兄弟不识恩养,禽兽其心。虽母道益隆,我曹过恶亦已深矣!”遂将三弟诣南郑狱,陈母之德,状己之过,乞就刑辟。县言之于郡,郡守表异其母,蠲除家徭,遣散四子,许以修革。自后训导愈明,并为良士。  穆姜年八十余卒。临终敕诸子曰:“吾弟伯度,智达士也。所论薄葬,其义至矣。又临亡遗令,贤圣法也。令汝曹遵承,勿与俗同,增吾之累。”诸子奉行焉。  孝女曹娥者,会稽上虞人也。父盱,能弦歌,为巫祝。汉安二年五月五日,于县江溯涛婆娑迎神,溺死,不得尸骸。娥年十四,乃沿江号哭,昼夜不绝声,旬有七日,遂投江而死。至元嘉元年,县长度尚改葬娥于江南道傍,为立碑焉。  吴许升妻者,吕氏之女也,字荣。升少为博徒,不理操行,荣尝躬勤家业,以奉养其姑。数劝升修学,每有不善,辄流涕进规。荣父积忿疾升,乃呼荣欲改嫁之。荣叹曰:“命之所遭,义无离贰!”终不肯归。升感激自厉,乃寻师远学,遂以成名。寻被本州辟命,行至寿春,道为盗所害。刺史尹耀捕盗得之。荣迎丧于路,闻而诣州,请甘心仇人。耀听之。荣乃手断其头,以祭升灵。后郡遭寇贼,贼欲犯之,荣逾垣走,贼拔刀追之。贼曰:“从我则生,不从我则死。”荣曰:“义不以身受辱寇虏也!”遂杀之。是日疾风暴雨,雷电晦冥,贼惶惧叩头谢罪,乃殡葬之。  汝南袁隗妻者,扶风马融之女也,字伦。隗已见前传。伦少有才辩。融家世丰豪,装遣甚盛。及初成礼,隗问之曰:“妇奉箕帚而已,何乃过珍丽乎?”对曰:“慈亲垂爱,不敢逆命。君若欲慕鲍宣、梁鸿之高者,妾亦请从少君、孟光之事矣。”隗又曰:“弟先兄举,世以为笑。今处姊未适,先行可乎?”对曰:“妾姊高行殊邈,未遭良匹,不似鄙薄,苟然而已。”又问曰:“南郡君学穷道奥,文为辞宗,而所在之职,辄以货财为损,何邪?”对曰:“孔子大圣,不免武叔之毁;子路至贤,犹有伯寮之诉。家君获此,固其宜耳。”隗默然不能屈,帐外听者为惭。隗既宠贵当时,伦亦有名于世。年六十余卒。  伦妹芝,亦有才义。少丧亲长而追感,乃作《申情赋》云。  酒泉庞BF73母者,赵氏之女也,字娥。父为同县人所杀,而娥兄弟三人,时俱病物故,仇乃喜而自贺,以为莫己报也。娥阴怀感愤,乃潜备刀兵,常帷车以候仇家。十余年不能得。后遇于都亭,刺杀之。因诣县自首。曰:“父仇已报,请就刑戮。”禄福长尹嘉义之,解印缓欲与俱亡。娥不肯去。曰:“怨塞身死,妾之明分;结罪理狱,君之常理。何敢苟生,以枉公法!”后遇赦得免。州郡表其闾。太常张奂嘉叹,以束帛礼之。  沛刘长卿妻者,同郡桓鸾之女也。鸾已见前传。生一男五岁而长卿卒,妻防远嫌疑,不肯归宁。兒年十五,晚又夭殁。妻虑不免,乃豫刑其耳以自誓。宗妇相与愍之,共谓曰:“若家殊无它意;假令有之,犹可因姑姊妹以表其诚,何贵义轻身之甚哉!”对曰:“昔我先君五更,学为儒宗,尊为帝师。五更已来,历代不替,男以忠孝显,女以贞顺称。《诗》云:’无忝尔祖,聿修厥德。’是以豫自刑剪,以明我情。”沛相王吉上奏高行,显其门闾,号曰“行义桓B341”,县邑有祀必E122焉。  安定皇甫规妻者,不知何氏女也。规初丧室家,后更娶之。妻善属文,能草书,时为规答书记,众人怪其工。及规卒时,妻年犹盛而容色美。后董卓为相国,承其名,娉以軿辎百乘,马二十匹,奴婢钱帛充路。妻乃轻服诣卓门,跪自陈清,辞甚酸怆。卓使傅奴侍者悉拔刀围之,而谓曰:“孤之威教,欲令四海风靡,何有不行于一妇人乎?”妻知不免,乃立骂卓曰:“君羌胡之种,毒害天下,犹未足邪!妾之先人,清听奕世。皇甫氏文武上才,为汉忠臣。君亲非其趣使走吏乎?敢欲行非礼于尔君夫人邪!”卓乃引车庭中,以其头县轭,鞭扑交下。妻谓持杖者曰:“何不重乎?速尽为惠。”遂死车下。后人图画,号曰“礼宗”云。  南阳阴瑜妻者,颍川荀爽之女也,名采,字女荀。聪敏有才艺。年十七,适阴氏。十九产一女,而瑜卒。采时尚丰少,常虑为家所逼,自防御甚固。后同郡郭奕丧妻,爽以采许之,因诈称病笃,召采。既不得已而归,怀刃自誓。爽令傅婢执夺其刃,扶抱载之,犹忧致愤激,敕卫甚严。女既到郭氏,乃伪为欢悦之色,谓左右曰:“我本立志与阴氏同穴,而不免逼迫,遂至于此,素情不遂,奈何?”乃命使建四灯,盛装饰,请奕入相见,共谈,言辞不辍。奕敬惮之,遂不敢逼,至曙而出。采因敕令左右办浴。既入室而掩户,权令侍人避之,以粉书扉上曰:“尸还阴。”“阴”字未及成,惧有来者,遂以衣带自缢。左右玩之不为意,比视,已绝,时人伤焉。  犍为盛道妻者,同郡赵氏之女也,字媛姜。建安五年,益部乱,道聚众起兵,事败,夫妻执系,当死。媛姜夜中告道曰:“法有常刑,必无生望。君可速潜逃,建立门户,妾自留狱,代君塞咎。”道依违未从。媛姜便解道桎梏,为赍粮货。子翔时年五岁,使道携持而走。媛姜代道持夜,应对不失。度道已远,乃以实告吏,应时见杀。道父子会赦得归。道感其义,终身不娶焉。  孝女叔先雄者,犍为人也。父泥和,永建初为县功曹。县长遣泥和拜檄谒巴郡太守,乘船D926湍水物故,尸丧不归。雄感念怨痛,号泣昼夜,心不图存,常有自沉之计。所生男女二人,并数岁,雄乃各作囊,盛珠环以系兒,数为诀别之辞。家人每防闲之,经百许日后稍懈,雄因乘小船,于父D926处恸哭,遂自投水死。弟贤,其夕梦雄告之:“却后六日,当共父同出。”至期伺之,果与父相持,浮于江上。郡县表言,为雄立碑,图象其形焉。  陈留董祀妻者,同郡察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  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之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时且寒,赐以头巾履袜。操因问曰:“闻夫人家先多坟籍,犹能忆识之不?”文姬曰:“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操曰:“今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文姬曰:“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乞给纸笔,真草唯命。”于是缮书送之,文无遗误。  后感伤乱离,追怀悲愤,作诗二章。其辞曰: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马边县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所略有万计,不得今屯聚。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失意机微间,辄言毙降虏。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岂复惜性命,不堪其詈骂。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兒子。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兒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观者皆DF4F欷,行路亦鸣咽。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念我出腹子,匈臆为摧败。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城郭为山林,庭宇生荆艾。白骨不知谁,从横莫覆盖。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厉。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其二章曰:  嗟薄祐兮遭世患,宗族殄兮门户单。身执略兮入西关,历险阻兮之羌蛮。山谷眇兮路曼曼,眷东顾兮但悲叹。冥当寝兮不能安,饥当食兮不能餐,常流涕兮C55B不干,薄志节兮念死难,虽苟活兮无形颜。惟彼方兮远阳精,阴气凝兮雪夏零。沙漠壅兮尘冥冥,有草木兮春不荣。人似禽兮食臭腥,言兜离兮状窈停。岁聿幕兮时迈征,夜悠长兮禁门扃。不能寐兮起屏菅,登胡殿兮临广庭。玄云合兮翳月星,北风厉兮肃泠泠。胡笳动兮边马鸣,孤雁归兮声嘤嘤。乐人兴兮弹琴筝,音相和兮悲且清。心吐思兮匈愤盈,欲舒气兮恐彼惊,含哀咽兮涕沾颈。家既迎兮当归宁,临长路兮捐所生。兒呼母兮号失声,我掩耳兮不忍听。追持我兮走茕茕,顿复起兮毁颜形。还顾之兮破人情,心怛绝兮死复生。  赞曰:端操有踪,幽闲有容。区明风烈,昭我管彤。

版权声明:

本站《列女传第七十四-后汉书》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能完全保证作品版权的准确性和合法性,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成语对对子网,我们会在7个工作日内处理。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后汉书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 南蛮巴郡南郡蛮板楯蛮夷西南夷西南夷夜郎滇哀牢邛都莋都冉駹白马氐 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访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将吴将军

志第七十四 艺文三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志第七十四 艺文三之明史,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志第七十三 艺文二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志第七十三 艺文二之明史,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志第七十四 艺文三

  子类十二:一曰儒家类,二曰杂家类,前代艺文志列名法诸家,然寥寥无几,备数而已。今总附杂家。三曰农家类学及阳明学》等。,四曰小说家类,五曰兵书类,六曰天文类,七曰历数类,八曰五行类,九曰艺术类,医书附。十曰类书类,十一曰道家类,十二曰释家类。

  《圣学心法》四卷永乐中编,为类四:曰君道、臣道、父道、子道。成祖制序。  《性理大全》七十卷永乐中,既命胡广等纂修《经书大全》,又以周、程、张、硃诸儒性理之书类聚成编。成祖制序。

  《传心要语》一卷,《孝顺事实》十卷,《为善阴骘》十卷皆永乐中编

  《五伦书》六十二卷宣宗采经传子史嘉言善行为是书。正统中,英宗制序刊行。  宪宗《文华大训》二十八卷纲四,目二十有四,成化中编。嘉靖中,世宗制序刊行。

  世宗《敬一箴》一卷,《注程子四箴》、《注范浚心箴》共二卷

  孙作《东家子》一卷

  叶仪《潜书》一卷  留睿《留子》一卷  叶子奇《太玄本旨》九卷

  硃右《性理本原》三卷

  张九韶《理学类编》八卷  谢应芳《辩惑编》四卷

  周是修《纲常彝范》十二卷

  曹端《理学要览》二卷,《夜行烛》一卷,《月川语录》一卷  尤文《语录》二卷

  鲍宁《天原发微辨正》五卷  金润《心学探微》十二卷

  吴与弼《康斋日录》一卷

  薛瑄《读书录》十卷,《续录》十卷

  周洪谟《南皋子杂言》二卷,《箐斋读书录》二卷  胡居仁《居业录》八卷  谢鐸《伊洛渊源续录》六卷

  程敏政《道一编》五卷

  蔡清《性理要解》二卷

  杨廉《伊洛渊源录类增》十四卷,《畏轩劄记》三卷

  张吉《陆学订疑》二卷  章懋《枫山语录》二卷

  周木《延平问答续录》一卷

  杨守阯《困学寡闻录》十卷

  韩邦奇《性理三解》八卷

  王鸿渐《读书记》二卷

  王輶《大儒心学录》二十七卷  徐问《读书劄记》八卷,《续记》八卷

  方鹏《观感录》十二卷

  魏校《庄渠全书》十卷

  陈献章《言行录》十卷,《附录》二卷

  赵鹤《金华正学编》十卷

  王守仁《传习录》四卷,《阳明则言》二卷

  罗钦顺《困知记》六卷,《附录》二卷

  陈建《学蔀通辨》十卷  许赞《性学编》一卷,《道统溯流录》一卷

  湛若水《甘泉明论》十卷,《遵道录》十卷,《问辨录》六卷

  黄佐《泰泉庸言》十二卷

  吕柟《泾野子内篇》三十三卷,《语录》二十卷

  邹守益《道南三书》三卷,《明道录》四卷  何瑭《柏斋三书》四卷

  薛蕙《日录》五卷

  顾应祥《惜阴录》十二卷

  沈霁《语录》四卷

  邵经邦《弘道录》五十七卷  唐顺之《儒编》六十卷

  薛应旂《考亭渊源录》二十四卷,《薛子庸语》十卷  王艮《心斋语录》二卷

  周思兼《学道记言》六卷

  胡直《胡子衡齐》八卷

  陆树声《汲古丛语》一卷

  金贲亨《道南录》五卷,《台学源流集》七卷

  尤时熙《拟学小记》八卷

  刘元卿《诸儒学案》八卷

  周琦《东溪日谈》十八卷

  罗汝芳《明道录》八卷,《近溪集语》十二卷

  耿定向《庸言》二卷,《雅言》一卷,《新语》一卷,《教学商求》一卷

  李渭《先行录》十卷

  王樵《劄记》一卷,《笔记》一卷  许孚远《语要》二卷

  硃衡《道南源委录》十二卷

  孙应鰲《论学汇编》八卷  梁斗辉《圣学正宗》二十卷

  管志道《问辨牍》八卷,《理学酬咨录》八卷

  王敬臣《俟后编》四卷

  吕坤《呻吟语》四卷  邹德溥《畏圣录》二卷

  邓球《理学宗旨》二卷  李材《教学录》十二卷,《南中问辨录》十卷

  曾朝节《臆言》八卷

  邹元标《仁文会语》四卷,《日新编》二卷

  杨起元《证学编》二卷,《识仁编》二卷

  徐即登《儒学明宗录》二十五卷

  黄时熠《知非录》六卷

  钱一本《黾记》四卷

  顾宪成《劄记》十八卷,《东林商语》二卷,《证性编》八卷,《当下绎》一卷,《泾阳遗书》二十卷  李多见《学原前后编》八卷  涂宗浚《证学记》三卷

  周子义《日录见闻》十卷  吴仕期《大儒敷言》三十三卷

  徐三重《信古余论》八卷

  来知德《日录》十二卷

  方学渐《心学宗》四卷

  姚舜牧《性理指归》二十八卷

  冯从吾《元儒考略》四卷,《语录》六卷

  唐鹤徵《宪世编》六卷

  曾凤仪《明儒见道编》二卷

  周汝登《圣学宗传》十八卷

  高攀龙《就正录》二卷,《高子遗书》十二卷

  孙慎行《困思抄》四卷  刘宗周《理学宗要》一卷,《证人要旨》一卷,《刘子遗书》四卷

  叶秉敬《读书录钞》八卷

  黄道周《榕坛问业》十八卷

  章世纯《留书》十卷

  黄淳耀《吾师录》一卷,《语录》一卷,《劄记》二卷

  ──右儒家类,一百四十部,一千二百三十卷。  太祖《资治通训》一卷,凡十四章,首君道,次臣道,又次民用、士用、工用、商用,皆著劝导之意。《公子书》一卷,训世臣。《务农技艺商贾书》一卷训庶民子弟。

  成祖《务本之训》一卷采太祖创业事迹及往古兴亡得失为书,以训太孙

  仁孝皇后《劝善书》二十卷

  宋濂《燕书》一卷

  王廉《迂论》十卷

  叶子奇《草木子》八卷  王达《笔畴》二卷

  曹安《谰言长语》二卷

  赵弼《事物纪原删定》二十卷

  解延年《物类集说》三十四卷

  罗颀《梅山丛书》二百卷,《物原》二卷

  谢理《东岑子》四卷

  潘府《南山素言》一卷  何孟春《余冬序录》六十五卷,《闲日分义》一百卷

  戴鱀《经济考略》二十卷

  戴璟《博物策会》十七卷  陆深《同异录》一卷,《传疑录》二卷

  孙宜《遁言》二卷

  祝允明《前闻记》一卷,《读书笔记》一卷

  蔡羽《太薮外史》五卷

  刘绘《刘子通论》十卷

  高岱《楚汉余谈》一卷

  罗虞臣《原子》八卷  王杰《经济总论》十卷

  汪坦《日知录》五卷  刘凤《刘子杂组》十卷

  王世贞《劄记》二卷,《宛委余编》十九卷

  王可大《国宪家猷》五十六卷万历中,御史言内阁丝纶簿猝无可考,惟是书载之。遂取以进。

  沈津《百家类纂》四十卷

  陈耀文《学圃萱苏》六卷,《学林就正》四卷

  陈绛《金罍子》四十四卷

  方弘静《千一录》二十六卷

  劳堪《史编始事》二卷

  陈其力《芸心识余》八卷

  周祈《名义考》十二卷

  詹景凤《詹氏小辨》六十四卷  穆希文《说原》十六卷,《动植记原》四卷  王三聘《事物考》八卷

  徐常吉《诸家要旨》二卷

  徐伯龄《蟫精隽》二十卷  赵士登《省身至言》十卷

  刘仕义《知新录》二十四卷  屠隆《冥寥子》二卷,《鸿苞》四十八卷

  闵文振《异物类苑》五卷  硃谋?韦《玄览》八卷

  赵枢生《含玄子》十六卷,《别编》十卷

  吴安国《累瓦编》三十二卷

  冯应京《经世实用编》二十八卷

  柯寿恺《语丛》三十八卷

  徐三重《鸿洲杂著》十八卷

  王纳谏《会心言》四卷

  沈节甫《纪录汇编》二百十六卷  祁承?业《国朝徵信录》二百十二卷,《淡生堂余苑》六百四卷

  董斯张《广博物志》五十卷

  郑瑄《昨非庵日纂》六十卷  ──右杂家类,六十七部,二千二百八十四卷。

  刘基《多能鄙事》十二卷  周定王《救荒本草》四卷

  宁献王《癯仙神隐书》四卷

  杨溥《水云录》二卷

  周履靖《茹草编》四卷

  邝璠《便民图纂》十六卷  顾清《田家月令》一卷

  施大经《阅古农书》六卷

  俞贞木《种树书》三卷  温纯《齐民要书》一卷  王世懋《学圃杂疏》三卷

  黄省曾《稻品》一卷,《蚕经》一卷

  李德绍《树艺考》二卷

  袁黄《宝坻劝农书》二卷

  陈鸣鹤《田家月令》一卷  宋公望《四时种植书》一卷

  冯应京《月令广义》二十四卷

  王象晋《群芳谱》二十八卷

  徐光启《农政全书》六十卷,《农遗杂疏》五卷

  张国维《农政全书》八卷

  吴嘉言《四季须知》二卷

  ──右农家类,二十三部,一百九十一卷。

  宋濂《萝山杂言》一卷

  叶子奇《草木子余录》三卷  陶宗仪《辍耕录》三十卷,《说郛》一百二十卷又有《续说郛》四十六卷,明季人陶珽纂辑。

  刘绩《霏雪录》二卷

  陶辅《桑榆漫笔》一卷

  瞿佑《香台集》三卷

  张纶《林泉随笔》一卷

  李贤《古穰杂录》二卷

  岳正《类博杂言》二卷  叶盛《水东日记》三十八卷

  单宇《菊坡丛话》二十六卷

  陆容《菽园杂记》十五卷  姚福《青溪暇笔》二十卷

  张志淳《南园漫录》十卷,《续录》十卷  梅纯《续百川学海》一百卷

  王锜《寓圃杂记》十卷

  罗凤《漫录》三十卷  李诩《漫笔》八卷

  徐泰《玉池谈屑》四卷

  罗钦德《闲中琐录》二卷

  王涣《墨池琐录》三卷

  沈周《客坐新闻》二十二卷

  都邛《三余赘笔》二卷

  都穆《奚囊续要》二十卷

  徐祯卿《异林》一卷

  唐锦《龙江梦余录》四卷

  戴冠《笔记》十卷

  侯甸《西樵野记》十卷

  陆粲《庚巳编》十卷

  陆深《俨山外集》四十卷

  马攀龙《株守谈略》四卷

  陆采《天池声隽》四十卷

  胡侍《野谈》六卷

  杨慎《丹铅总录》二十七卷,《续录》十二卷,《余录》十七卷,《新录》七卷,《闰录》九卷,《卮言》四卷《谈菀醍醐》九卷,《艺林伐山》二十卷,《墐户录》一卷,《清暑录》二卷  陆楫《古今说海》一百四十二卷  陈霆《两山墨谈》十八卷

  司马泰《广说郛》八十卷,《古今汇说》六十卷,《再续百川学海》八十卷,《三续三十卷,《史流十品》一百卷

  王文禄《明世学山》五十卷

  尤镗《红箱集》五十卷

  硃应辰《漫钞》十卷

  李文凤《月山丛谈》十卷

  何良俊《语林》三十卷,《丛说》三十八卷

  沈仪《麈谈录》十卷

  万表《灼艾集》十卷

  高鹤《见闻搜玉》八卷

  项乔《瓯东私录》六卷

  张时彻《说林》二十四卷

  袁褧《前后四十家小说》八十卷,《广四十家小说》四十卷

  陆树声《清暑笔谈》一卷,《长水日钞》一卷,《耄余杂识》一卷

  徐伯相《画暇丛记》二十卷  姚弘谟《锦囊琐缀》八卷

  陈师《笔谈》十五卷

  石磐《菊径漫谈》十四卷

  郎瑛《七修类稿》五十一卷

  硃国祯《涌幢小品》二十四卷  李豫亨《自乐编》十六卷  徐渭《路史》二卷

  汪云程《逸史搜奇》十卷

  孙能传《剡溪漫笔》六卷

  王应山《风雅丛谈》六十卷

  陈禹谟《说麈》八卷

  田艺蘅《留青日札》三十九卷,《西湖志余》二十六卷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三十二卷,《续》十六卷

  林茂槐《说类》六十二卷  焦竑《笔乘》二十卷,《玉堂丛语》八卷,《明世说》八卷

  黄汝良《笔谈》十二卷

  硃谋?韦《异林》十六卷

  汤显祖《续虞初志》八卷  张鼎思《琅琊代醉编》四十卷

  屠本畯《山林经济籍》二十四卷

  顾起元《说略》六十卷

  王肯堂《郁冈斋笔麈》四卷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二卷

  商浚《稗海》三百六十八卷

  谢肇淛《五杂组》十六卷,《麈余》四卷,《文海披沙》八卷

  徐?勃《徐氏笔精》八卷

  王兆云《惊座新书》八卷,《王氏青箱余》十二卷

  张所望《阅耕余录》六卷

  郭良翰《问奇类林》三十六卷

  陈继儒《秘笈》一百三十卷

  潘之恒《亘史钞》九十一卷

  王学海《筠斋温录》十卷

  李日华《六研斋笔记》十二卷,《日记》二十卷

  包衡《清赏录》十二卷

  张重华《娱耳集》十二卷

  马应龙《艺林钩微录》二十四卷

  李绍文《明世说新语》八卷  张大复《笔谈》十四卷

  徐应秋《谈荟》三十六卷

  杨崇吾《检蠹随笔》三十卷

  来斯行《槎庵小乘》四十六卷

  沈弘正《虫天志》十卷  胡震亨《读书杂录》三卷

  闵元京《湘烟录》十六卷

  茅元仪《杂记》三十二卷

  华继善《咫闻录》五卷

  王所《日格类钞》三十卷

  王勣《纂言钩玄》十六卷

  杨德周《随笔》十二卷

  吴之俊《狮山掌录》二十八卷

  ──右小说家类,一百二十七部,三千三百七卷。

  刘寅《七书直解》二十六卷,《集古兵法》一卷  宁献王权《注素书》一卷

  徐昌会《握机汇钥》六卷  陈元素《古今名将传》十七卷  刘畿《诸史将略》十六卷  何乔新《续百将传》四卷五代讫宋、元。

  何瑭《兵论》一卷

  王芑《纲目兵法》六卷

  穆伯寅《兵鉴撮要》七卷  刘濂《兵说》十二卷  吴从周《兵法汇编》十二卷

  唐顺之《武编》十二卷,《兵垣四编》五卷

  何东序《益智兵书》一百卷,《武库益智录》六卷

  陈禹谟《左氏兵法略》三十二卷

  李材《将将纪》二十四卷,《兵政纪略》五十卷,《经武渊源》十五卷

  顾其言《新续百将传》四卷一名《明百将传》。

  冯孜《古今将略》四卷

  尹商《阃外春秋》三十二卷

  戚继光《纪效新书》十四卷,《练兵实纪》九卷,《杂集》六卷,《将臣宝鉴》一卷

  赵本学《韬钤内篇》一卷  俞大猷《韬钤续篇》一卷,《剑经》一卷

  叶梦熊《运筹纲目》十卷

  王鸣鹤《登坛必究》四十卷

  何僎《读史机略》十卷

  郑璧《古今兵鉴》三十二卷,《经世宏筹》三十六卷

  王有麟《古今战守攻围兵法》六十卷

  姚文蔚《省括编》二十二卷

  赵大纲《方略摘要》十卷

  高折枝《将略类编》二十四卷  施浚明《古今纡筹》十二卷

  杨惟休《武略》十卷

  孙承宗《车营百八扣》一卷

  徐常《阵法举要》一卷

  龙正《八阵图演注》一卷

  瞿汝稷《兵略纂闻》十二卷

  茅元仪《武备志》二百四十卷  孙元化《经武全编》十卷

  颜季亨《明武功纪胜通考》八卷

  徐标《兵机纂要》四卷

  范景文《师律》十六卷

  谷中虚《水陆兵律令操法》四卷

  张焘《西洋火攻图说》一卷  王应遴《备书》二十卷

  冒起宗《守筌》五卷

  《讲武全书兵览》三十二卷,《兵律》三十八卷,《兵占》二十四卷

  《兵机备纂》十三卷  已上四部,不知撰人。

  ──右兵书类,五十八部,一千一百二十二卷。

  《清类天文分野书》二十四卷洪武中编,以十二分野星次分配天下郡县,又于郡县之下详载古今沿革之由

  《天元玉历祥异赋》七卷仁宗制序。

  叶子奇《元理》一卷

  刘基《天文秘略》一卷

  《观象玩占》十卷不知撰人,或云刘基辑。杨廉《星略》一卷

  王应电《天文会通》一卷

  周述学《天文图学》一卷

  吴珫《天文要义》二卷

  范守己《天官举正》六卷

  陆侹《天文地理星度分野集要》四卷

  王臣夔《测候图说》一卷  黄履康《管窥略》三卷

  黄钟和《天文星象考》一卷

  杨惟休《天文书》四卷

  潘元和《古今灾异类考》五卷  赵宦光《九圜史》一卷  余文龙《祥异图说》七卷,《史异编》十七卷

  李之藻《浑盖通宪图说》二卷

  利玛窦《几何原本》六卷,《勾股义》一卷,《表度说》一卷,《圜容较义》一卷,《测量法义》一卷,《天问略》一卷,《泰西水法》六卷

  熊三拔《简平仪说》一卷,《测量异同》一卷  李天经《浑天仪说》五卷  王应遴《乾象图说》一卷,《中星图》一卷

  陈胤昌《天文地理图说》二卷

  李元庚《乾象图说》一卷

  陈荩谟《象林》一卷

  马承勋《风纂》十二卷  魏浚《纬谈》一卷

  吴云《天文志杂占》一卷

  艾儒略《几何要法》四卷

  《图注天文祥异赋》十卷

  《天文玉历璇玑经》五卷

  《天文鬼料窍》一卷

  《天文玉历森罗记》十二卷

  《经史言天录》二十六卷

  《嘉隆天象录》四十五卷

  《雷占》三卷

  《风云宝鉴》一卷

  《天文占验》二卷  《物象通占》十卷  《白猿经》一卷  已上十一部,皆不知撰人。  ──右天文类,五十部,二百六十三卷。

  刘信《历法通径》四卷

  马沙亦黑《回回历法》三卷

  左赞《历解易览》一卷

  吕柟《寒暑经图解》一卷

  顾应祥《授时历法》二卷

  曾俊《历法统宗》二卷,《历台撮要》二卷  周述学《历宗通议》一卷,《中经测》一卷,《历草》一卷  贝琳《百中经》十卷起成化甲午讫嘉靖癸巳,凡六十年。后人又续至壬戌止。  戴廷槐《革节卮言》五卷

  袁黄《历法新书》五卷

  何注《历理管窥》一卷

  郭子章《枝干释》五卷

  硃载堉《律历融通》四卷,《音义》一卷,《万年历》一卷,《万年历备考》二卷,《历学新说》二卷万历二十三年编进。

  萧懋恩《监历便览》二卷

  邢云路《古今律历考》七十二卷  徐光启《崇祯历书》一百二十六卷《历书总目》一卷,《日躔历指》四卷,《日躔表》二卷,《恒星历指》三卷,《恒星图》一卷,《恒星图系》一卷,《恒星历表》四卷,《恒星经纬表》二卷,《恒星出没表》二卷,《月离历指》四卷,《月离表》六卷,《交食历指》七卷,《交食表》七卷,《五纬历指》九卷,《五纬表》十卷,《测天约说》二卷。《大测》二卷,《割圆八线表》六卷,《黄道升度表》七卷,《黄赤道距度表》一卷,《通率表》二卷,《元史揆日订讹》一卷,《通率立成表》一卷,《散表》一卷,《测圆八线立成长表》四卷,《黄道升度立成中表》四卷,《历指》一卷,《测量全义》十卷,《比例规解》一卷,《南北高弧表》十二卷、《诸方半昼分表》一卷,《诸方晨昏分表》一卷,《历学小辩》一卷,《历学日辩》五卷。崇祯二年敕光启与李之藻、王应遴及西洋人罗雅谷等陆续成书。

  罗雅谷《筹算》一卷

  王英《明历体略》三卷  何三省《历法同异考》四卷

  贾信《台历百中经》一卷

  《历法统宗》十二卷

  《历法集成》四卷  《经纬历书》八卷

  《七政全书》四卷

  已上四部,皆不知撰人。  ──右历数类,三十一部,二百九十一卷。

  刘基《玉洞金书》一卷,《注灵棋经》二卷,《解皇极经世稽览图》十八卷

  《选择历书》五卷洪武中,钦天监奉敕撰定。  马贵《周易杂占》一卷

  胡宏《周易黄金尺》一卷  卢翰《中庵签易》一卷

  季本《蓍法别传》二卷

  周瑞《文公断易奇书》三卷

  蔡元谷《神易数》一卷

  张其堤《易卦类选大成》四卷  王宇《周易占林》四卷  钱春《五行类应》八卷

  刘均《卜筮全书》八卷  赵际隆《卜筮全书》十四卷

  张濡《先天易数》二卷  周视考《阴阳定论》三卷

  杨向春《皇极心易发微》六卷

  蔡士顺《皇极秘数占验》一卷

  吴珫《皇极经世钤解》二卷,《太乙统宗宝鉴》二十卷,《太乙淘金歌》一卷,《六壬金钥匙》二卷

  冯柯《三极通》二卷

  张干山《古今应验异梦全书》四卷

  陈士元《梦占逸旨》八卷

  张凤翼《梦占类考》十二卷

  池本理《禽遁大全》四卷,《禽星易见》四卷

  鲍世彦《奇门微义》四卷,《奇门阳遁》一卷,《阴遁》一卷  刘翔《奇门遁甲兵机书》二十卷

  徐之镆《选择禽奇盘例定局》五卷

  胡献忠《八门神书》一卷

  叶容《太乙三辰显异经》十卷  李元沣《太乙九旗历》三卷

  邢云路《太乙书》十卷

  李克家《戎事类占》二十一卷

  杨瓚《六壬直指捷要》二卷

  蒋日新《开云观月歌》一卷

  黄公达《凤髓灵文》一卷  袁祥《六壬大全》三十三卷  徐常吉《六壬释义》一卷  黄宾廷《六壬集应钤》六十卷

  宁献王权《肘后神枢》二卷,《运化玄枢》一卷

  《历法通书》三十卷金溪何士泰景祥《历法》,临江宋鲁珍辉山《通书》合编。  熊宗立《金精鰲极》六卷,《通书大全》三十卷

  王天利《三元节要》三卷

  徐瓘《阴阳捷径》一卷  刘最《选择类编》八卷  万邦孚《汇选筮吉指南》十一卷,《日家指掌》二卷,《通书纂要》六卷

  何瑭《阴阳管窥》一卷  刘黄裳《元图符藏》二卷

  已上卜筮阴阳。  刘基《三命奇谈》、《滴天髓》一卷

  吴天洪《造命宗镜集》十二卷  洪理《历府大成》二十二卷

  欧阳忠《星命秘诀望斗真经》三卷

  杨源《星学源流》二十卷

  雷鸣夏《子平管见》二卷  李钦《渊海子平大全》六卷

  万民英《三命会通》十二卷,《星学大成》十八卷

  陆位《星学纲目正传》二十卷  张果《星宗命格》十卷,《文武星案》六卷

  西窗老人《兰台妙选》三卷

  袁忠彻《古今识鉴》八卷

  鲍栗之《麻衣相法》七卷

  李廷湘《人相编》十二卷

  已上星相。

  周继《阳宅真诀》二卷

  王君荣《阳宅十书》四卷

  陈梦和《阳宅集成》九卷

  李邦祥《阳宅真传》二卷

  周经《阳宅新编》二卷

  《阳宅大全》十卷不知撰人。

  刘基《金弹子》三卷,《披肝露胆》一卷,《一粒粟》一卷,《地理漫兴》三卷

  赵汸《葬说》一卷

  瞿佑《葬说》一卷  谢昌《地理四书》四卷

  谢廷柱《堪舆管见》二卷

  周孟中《地理真机》十五卷

  徐善继《人子须知》三十五卷  董章《堪舆秘旨》六卷

  徐国柱《地理正宗》八卷

  赵祐《地理紫囊》八卷  郭子章《校定天玉经七注》七卷

  陈时旸《堪舆真谛》三卷

  王崇德《地理见知》四卷

  李迪人《天眼目》九卷

  徐之镆《罗经简易图解》一卷,《地理琢玉斧》十三卷

  《地理全书》五十一卷不知撰人。

  《地理天机会元》三十五卷不知撰人。

  李国本《理气秘旨》七卷,《地理形势真诀》三十卷

  徐?勃《堪舆辨惑》一卷

  已上堪舆。

  ──右五行类,一百四部,八百六十一卷。

  《格古要论》十四卷洪武中曹昭撰。天顺间王均增辑。  沈津《欣赏编》十卷

  茅一相《续欣赏编》十卷  吴继《墨蛾小录》四卷

  周履靖《艺苑》一百卷,《绘林》十六卷,《画薮》九卷

  硃存理《铁网珊瑚》二十卷

  硃凯《图画要略》一卷

  都穆《金薤琳琅》二十卷,《寓意编》一卷  唐寅《画谱》三卷  韩昂《明画谱》一卷  杨慎《墨池琐录》一卷,《书品》一卷,《断碑集》四卷  徐献忠《金石文》一卷  周英《书纂》五卷

  程士庄《博古图录》三十卷

  硃观熰《画法权舆》二卷

  刘璋《明书画史》三卷

  罗周旦《古今画鉴》五卷

  李开先《中麓画品》一卷

  王勣《画史》二十卷

  王世贞《画苑》十卷,《补遗》二卷  莫是龙《画说》一卷  刘世儒《梅谱》四卷

  王稚登《吴郡丹青志》一卷

  徐?勃《闽画记》一卷

  曹学牷《蜀画苑》四卷

  李日华《画媵》二卷,《书画想像录》四十卷

  张丑《清河书画舫》十二卷  宁献王权《烂柯经》一卷,《琴阮启蒙》一卷,《神奇秘谱三卷》

  袁均哲《太古遗音》二卷

  严澂《琴谱》十卷  杨表正《琴谱》六卷  林应龙《适情录》二十卷,《棋史》二卷

  叶良贵《歙砚志》四卷

  方于鲁《墨谱》六卷  程君房《墨苑》十卷  周应愿《印说》一卷

  郑履祥《印林》二卷

  臧懋循《六博碎金》八卷  文震亨《长物志》十二卷

  已上杂艺。

  孝宗《类证本草》三十一卷  世宗《易简方》一卷

  赵简王《补刊素问遗篇》一卷世传《素问》王?水注本,中有缺篇,简王得全本,补之。  宁献王权《乾坤生意》四卷,《寿域神方》四卷

  周定王《普济方》六十八卷

  李絅《集解脉诀》十二卷

  刘纯《玉机微义》五十卷,《医经小学》六卷  杨文德《太素脉诀》一卷  李恒《袖珍方》四卷

  周礼《医学碎金》四卷

  俞子容《续医说》十卷

  徐子宇《致和枢要》九卷

  刘均美《拔萃类方》二十卷一作四十卷。  胡濙《卫生易简方》四卷永乐中,濙为礼部侍郎,出使四方,辑所得医方进于朝。一作十二卷。

  陶华《伤寒六书》六卷,《伤寒九种书》九卷,《伤寒全书》五卷

  郑达《遵生录》十卷

  杨慎《素问纠略》三卷

  阴秉旸《内经类考》十卷

  孙兆《素问注释考误》十二卷

  张介宾《张氏类经》四十二卷

  张世贤《图注难经》八卷

  吴球《诸证辨疑》四卷,《用药玄机》二卷

  方贤《奇效良方》六十九卷  钱原浚《集善方》三十六卷

  邹福《经验良方》十卷

  丁毅《医方集宜》十卷

  王鏊《本草单方》八卷  钱宝《运气说》二卷

  李言闻《四诊发明》八卷

  李时珍《濒湖脉学》一卷,《奇经八脉考》一卷时珍《本草纲目》一书,用力深入,详《方伎传》。

  虞抟《医学正传》八卷,《方脉发蒙》六卷

  楼英《医学纲目》四十卷

  陈谏《荩斋医要》十五卷

  徐春甫《古今医统》一百卷

  方广《丹溪心法附余》二十四卷

  傅滋《医学集成》十二卷

  薛己《家居医录》十六卷,《外科心法》七卷  王玺《医林集要》八十八卷  钱萼《医林会海》四十卷  方谷《脉经直指》七卷,《本草集要》十二卷

  王肯堂《医论》四卷肯堂著《证治准绳全书》,博通医学,见《王樵传》  黄承昊《折肱漫录》六卷

  万全《保命活诀》三十五卷

  李中梓《颐生微论》十卷

  李濂《医史》十卷

  杨珣《针炙详说》二卷

  徐凤《针炙大全》七卷

  徐彪《本草证治辨明》十卷  缪希雍《本草经疏》二十卷,《方药宜忌考》十二卷

  熊宗立《伤寒运气全书》十卷,《伤寒活人指掌图论》十卷

  赵原阳《外科序论》一卷

  汪机《外科理论》八卷

  吴伦《养生类要》二卷

  王銮《幼科类萃》二十八卷

  薛铠《保婴撮要》二十卷

  周子蕃《小儿推拿秘诀》一卷

  吴洪《痘疹会编》十卷

  以上医术。  ──右艺术类,一百十六部,一千五百六十四卷。

  《永乐大典》二万二千九百卷永乐初,解缙等奉敕编《文献大成》既竣,帝以为未备,复敕姚广孝等重修,四历寒暑而成,更定是名。成祖制序。后以卷帙太繁,不及刊布,嘉靖中,复加缮写。

  张九韶《群书备数》十二卷

  袁均哲《群书纂数》十二卷,《类林杂说》十五卷杨士奇《文籍志》云明初人所编。

  沈易《博文编》四卷

  吴相《沧海遗珠》十卷

  杨循吉《奚囊手镜》二十卷

  《群书集事渊海》四十七卷《百川书志》云弘治时人编。

  杨慎《升庵外集》一百卷焦竑编次。

  王圻《三才图说》一百六卷

  司马泰《文献汇编》一百卷

  凌瀚《群书类考》二十二卷  浦南金《修辞指南》二十卷

  顾充《古隽考略》十卷

  吴珫《经史文编》三十卷,《三才广志》三百卷

  唐顺之《稗编》一百二十卷  李先芳《杂纂》四十卷  郑若庸《类隽》三十卷

  王世贞《类苑详注》三十六卷

  陈耀文《天中记》六十卷

  凌迪知《文林绮绣》七十卷,《文选锦字》二十一卷,《左国腴词》八卷,《太史华句》八卷

  徐琏《群书纂要》一百九十六卷  曹大同《艺林华烛》一百六十卷

  陈禹谟《骈志》二十卷,《补注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

  茅綯《学海》一百六十四卷  徐常吉《事词类奇》三十卷

  徐元泰《喻林》一百二十卷  冯琦《经济类编》一百卷

  章潢《图书编》一百二十七卷

  何三畏《类熔》二十卷

  彭大翼《山堂肆考》二百四十卷

  卓明卿《藻林》八卷

  郭子章《黔类》十八卷

  詹景凤《六纬撷华》十卷

  焦竑《类林》八卷

  彭好古《类编杂说》六卷

  王家佐《古今元屑》八卷

  况叔祺《考古词宗》二十卷

  硃谋?韦《金海》一百二十卷  林濂《词丛类采》八卷,《续》八卷  俞安期《唐类函》二百卷  宋应奎《翼学编》十三卷

  陈世宝《古今类腴》十八卷

  陈懋学《事文类纂》十六卷

  袁黄《群书备考》二十卷

  徐鉴《诸书考略》四卷

  凌以栋《五车韵瑞》一百六十卷

  刘仲达《鸿书》一百八卷

  刘胤昌《类山》十卷  黄一正《事物绀珠》四十六卷  汪宗姬《儒函数类》六十二卷

  刘国翰《记事珠》十卷  吴楚材《强识略》二十四卷

  彭俨《五侯鲭》十二卷

  商浚《博闻类纂》二十卷

  范泓《典籍便览》八卷

  杨淙《事文玉屑》二十四卷  徐袍《事典考略》六卷  硃东光《玉林摘粹》八卷

  王光裕《客窗余录》二十二卷  刘业《古今事类通考》十卷  夏树芳《词林海错》十六卷

  王路清《珠渊》十卷

  唐希言《事言要玄集》二十二卷

  钱应充《史学璧珠》十八卷

  胡尚洪《子史类语》二十四卷

  沈梦熊《三才杂组》五卷

  屠隆《汉魏丛书》六十卷

  陈仁锡《潜确居类书》一百二十卷,《经济八编类纂》二百五十五卷

  林琦《伦史鸿文》二十四卷

  程良孺《茹古略》八十卷  雷金科《文林广记》三十一卷

  徐应秋《骈字凭霄》二十卷  《枳记》二十八卷

  胡震亨《秘册汇函》二十卷

  毛晋《津逮秘书》十五集

  ──右类书类,八十三部,二万七千一百八十六卷。

  《道藏目录》四卷

  《道经》五百十二函  太祖《注道德经》二卷,《周颠仙传》一卷太祖制。

  《神仙传》一卷成祖制。  宁献王权《庚辛玉册》八卷,《造化钳锤》一卷

  陶宗仪《金丹密语》一卷

  张三丰《金丹直指》一卷,《金丹秘旨》一卷

  刘太初《金丹正惑》一卷

  黄润玉《道德经注解》二卷

  杨慎《庄子阙误》一卷

  王道《老子亻意》二卷  硃得之《老子通义》二卷,《庄子通义》十卷,《列子通义》八卷

  薛蕙《老子集解》二卷

  商廷试《订注参同契经传》三卷

  徐渭《分释古注参同契》三卷

  皇甫濂《道德经辑解》三卷  孙应鰲《庄义要删》十卷  王宗沐《南华经别编》二卷

  田艺蘅《老子指玄》二卷

  焦竑《老子翼》二卷,《考异》一卷,《庄子翼》八卷,《南华经余事杂录》二卷,《拾遗》一卷

  龚锡爵《老子疏略》一卷

  陶望龄《老子解》二卷《庄子解》五卷  郭良翰《南华经荟解》三十三卷

  罗勉道《南华循本》三十卷  陆长庚《老子玄览》二卷,《南华副墨》八卷,《阴符经测疏》一卷,《周易参同契测疏》一卷,《金丹就正篇》一卷,《张紫阳金丹四百字测疏》一卷,《方壶外史》八卷

  李先芳《阴符经解》一卷,《蓬玄杂录》十卷

  沈宗霈《阴符释义》三卷

  尹真人《性命圭旨》四卷

  桑乔《大道真诠》四卷

  孙希化《真武全传》八卷

  池显方《国朝仙传》二卷

  靳昂《龙砂一脉》一卷

  硃多鲎《龙砂八百纯一玄藻》二卷

  硃载?韦《葆真通》十卷

  顾起元《紫府奇玄》十一卷

  曹学牷《蜀中神仙记》十卷

  傅兆际《寰有诠》六卷

  杨守业《洞天玄语》五卷

  徐成名《保合编》十二卷

  ──右道家类,五十六部,二百六十七卷

  《释藏目录》四卷

  《佛经》六百七十八函  太祖《集注金刚经》一卷成祖制序。  成祖《御制诸佛名称歌》一卷,《普法界之曲》四卷,《神僧传》九卷

  仁孝皇后《梦感佛说大功德经》一卷,《佛说大因缘经》三卷

  宋濂《心经文句》一卷

  姚广孝《佛法不可灭论》一卷,《道余录》一卷

  克庵禅师《语录》一卷

  一如《三藏法数》十八卷

  陈实《大藏一览》十卷

  大祐《净土指归》二卷

  元瀞《三会语录》二卷

  溥洽《雨轩语录》五卷

  法聚《玉芝语录》六卷,《内语》二卷

  宗泐《心经注》一卷,《金刚经注》一卷

  洪恩《金刚经解义》一卷,《心经说》一卷  杨慎《禅藻集》六卷,《禅林钩玄》九卷

  弘道《注解楞伽经》四卷

  梵琦《楚石禅师语录》二十卷

  汪道昆《楞严纂注》十卷

  交光法师《楞严正脉》十卷

  陆树声《禅林余藻》一卷

  管志道《龙华忏法》一卷

  王应乾《楞严圆通品》四卷

  方允文《楞严经解》十二卷

  曾凤仪《金刚般若宗通》二卷,《心经释》一卷,《楞严宗通》十卷,《楞伽宗通》八卷,《圆觉宗通》四卷

  沈士荣《续原教论》二卷

  杨时芳《心经集解》一卷

  何湛之《金刚经偈论疏注》二卷

  戚继光《禅家六籍》十六卷

  如愚《金刚筏喻》二卷  张有誉《金刚经义趣广演》三卷

  李通《华严疏钞》四十卷  方泽《华严要略》二卷

  刘琏《无隐集偈颂》三卷

  古音《禅源诸诠》一卷

  景隆《大藏要略》五卷  刘凤《释教编》六卷  陈士元《象教皮编》六卷,《释氏源流》二卷

  方晟《宗门崇行录》四卷

  一元《归元直指》四卷

  陶望龄《宗镜广删》十卷

  沈泰鸿《慈向集》十三卷

  陆长庚《楞严述旨》十卷

  王肯堂《参禅要诀》一卷  杨惟休《佛宗》一卷

  张明弼《兔角诠》十卷

  徐可求《禅燕》二十卷

  瞿汝稷《指月录》三十二卷

  袁宏道《宗镜摄录》十二卷

  姚希孟《佛法金汤文录》十二卷

  袁中道《禅宗正统》一卷

  祩宏《弥陀经疏》四卷,《正讹集》一卷,《禅关策进》一卷,《竹窗三笔》三卷,《自知录》二卷

  真可《紫柏语录》一卷

  德清《华严法界境》一卷,《楞严通义》十卷,《法华通义》七卷,《观楞伽记》四卷,《肇论略注》三卷,《长松茹退》二卷,《憨山绪言》一卷

  李树乾《竺乾宗解》四卷

  萧士玮《起信论解》一卷

  曹胤儒《华严指南》四卷

  俞王言《金刚标指》一卷,《心经标指》一卷,《楞严标指》十二卷,《圆觉标指》一卷

  镇澄《楞严正观疏》十卷,《般若照真论》一卷

  传灯《楞严玄义》四卷,《天台山方外志》三十卷

  通润《楞严合辙》十卷,《楞伽合辙》四卷,《法华大窾》七卷

  石显《西方合论》十卷

  智顺《善才五十三参论》一卷

  仁潮《法界安立图》六卷

  如卺《禅宗正脉》十卷

  章有成《金华分灯录》十卷  钟惺《楞严如说》十卷  沈宗霈《楞严约指》十二卷,《徵心百问》一卷

  王正位《赤水玄珠》一卷,《栴檀林》一卷  曾大奇《通翼》四卷

  曹学牷《蜀中高僧记》十卷

  王应遴《慈无量集》四卷  林应起《全闽祖师语录》三卷

  夏树芳《栖真志》四卷

  祖心《冥枢会要》四卷

  净喜《禅林宝训》四卷  净喜《禅林宝训》四卷

  大舣《禅警语》一卷,《宗教答响》一卷,《归正录》一卷,《博山语录》二十二卷

  元贤《弘释录》三卷

  宗林《寒灯衍义》二卷  ──右释家类,一百十五部,六百四十五卷。

【版权声明】

《志第七十四 艺文三》内容来自网络或者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四字成语大全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志第七十二 艺文一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志第七十二 艺文一之明史,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志第七十四 艺文三-明史

志第七十四 艺文三 子类十二:一曰儒家类,二曰杂家类,前代艺文志列名法诸家,然寥寥无几,备数而已。今总附杂家。三曰农家类学及阳明学》等。,四曰小说家类,五曰兵书类,,

志第七十三 艺文二-明史

志第七十三 艺文二 史类十:一曰正史类,编年在内。二曰杂史类,三曰史钞类,四曰故事类,五曰职官类族》(1844年),批判了鲍威尔等人的思辨哲学,为新哲学的,六曰仪注类,七

志第七十四 艺文三

  子类十二:一曰儒家类,二曰杂家类,前代艺文志列名法诸家,然寥寥无几,备数而已。今总附杂家。三曰农家类学及阳明学》等。,四曰小说家类,五曰兵书类,六曰天文类,七曰历数类,八曰五行类,九曰艺术类,医书附。十曰类书类,十一曰道家类,十二曰释家类。  《圣学心法》四卷永乐中编,为类四:曰君道、臣道、父道、子道。成祖制序。  《性理大全》七十卷永乐中,既命胡广等纂修《经书大全》,又以周、程、张、硃诸儒性理之书类聚成编。成祖制序。  《传心要语》一卷,《孝顺事实》十卷,《为善阴骘》十卷皆永乐中编  《五伦书》六十二卷宣宗采经传子史嘉言善行为是书。正统中,英宗制序刊行。  宪宗《文华大训》二十八卷纲四,目二十有四,成化中编。嘉靖中,世宗制序刊行。  世宗《敬一箴》一卷,《注程子四箴》、《注范浚心箴》共二卷  孙作《东家子》一卷  叶仪《潜书》一卷  留睿《留子》一卷  叶子奇《太玄本旨》九卷  硃右《性理本原》三卷  张九韶《理学类编》八卷  谢应芳《辩惑编》四卷  周是修《纲常彝范》十二卷  曹端《理学要览》二卷,《夜行烛》一卷,《月川语录》一卷  尤文《语录》二卷  鲍宁《天原发微辨正》五卷  金润《心学探微》十二卷  吴与弼《康斋日录》一卷  薛瑄《读书录》十卷,《续录》十卷  周洪谟《南皋子杂言》二卷,《箐斋读书录》二卷  胡居仁《居业录》八卷  谢鐸《伊洛渊源续录》六卷  程敏政《道一编》五卷  蔡清《性理要解》二卷  杨廉《伊洛渊源录类增》十四卷,《畏轩劄记》三卷  张吉《陆学订疑》二卷  章懋《枫山语录》二卷  周木《延平问答续录》一卷  杨守阯《困学寡闻录》十卷  韩邦奇《性理三解》八卷  王鸿渐《读书记》二卷  王輶《大儒心学录》二十七卷  徐问《读书劄记》八卷,《续记》八卷  方鹏《观感录》十二卷  魏校《庄渠全书》十卷  陈献章《言行录》十卷,《附录》二卷  赵鹤《金华正学编》十卷  王守仁《传习录》四卷,《阳明则言》二卷  罗钦顺《困知记》六卷,《附录》二卷  陈建《学蔀通辨》十卷  许赞《性学编》一卷,《道统溯流录》一卷  湛若水《甘泉明论》十卷,《遵道录》十卷,《问辨录》六卷  黄佐《泰泉庸言》十二卷  吕柟《泾野子内篇》三十三卷,《语录》二十卷  邹守益《道南三书》三卷,《明道录》四卷  何瑭《柏斋三书》四卷  薛蕙《日录》五卷  顾应祥《惜阴录》十二卷  沈霁《语录》四卷  邵经邦《弘道录》五十七卷  唐顺之《儒编》六十卷  薛应旂《考亭渊源录》二十四卷,《薛子庸语》十卷  王艮《心斋语录》二卷  周思兼《学道记言》六卷  胡直《胡子衡齐》八卷  陆树声《汲古丛语》一卷  金贲亨《道南录》五卷,《台学源流集》七卷  尤时熙《拟学小记》八卷  刘元卿《诸儒学案》八卷  周琦《东溪日谈》十八卷  罗汝芳《明道录》八卷,《近溪集语》十二卷  耿定向《庸言》二卷,《雅言》一卷,《新语》一卷,《教学商求》一卷  李渭《先行录》十卷  王樵《劄记》一卷,《笔记》一卷  许孚远《语要》二卷  硃衡《道南源委录》十二卷  孙应鰲《论学汇编》八卷  梁斗辉《圣学正宗》二十卷  管志道《问辨牍》八卷,《理学酬咨录》八卷  王敬臣《俟后编》四卷  吕坤《呻吟语》四卷  邹德溥《畏圣录》二卷  邓球《理学宗旨》二卷  李材《教学录》十二卷,《南中问辨录》十卷  曾朝节《臆言》八卷  邹元标《仁文会语》四卷,《日新编》二卷  杨起元《证学编》二卷,《识仁编》二卷  徐即登《儒学明宗录》二十五卷  黄时熠《知非录》六卷  钱一本《黾记》四卷  顾宪成《劄记》十八卷,《东林商语》二卷,《证性编》八卷,《当下绎》一卷,《泾阳遗书》二十卷  李多见《学原前后编》八卷  涂宗浚《证学记》三卷  周子义《日录见闻》十卷  吴仕期《大儒敷言》三十三卷  徐三重《信古余论》八卷  来知德《日录》十二卷  方学渐《心学宗》四卷  姚舜牧《性理指归》二十八卷  冯从吾《元儒考略》四卷,《语录》六卷  唐鹤徵《宪世编》六卷  曾凤仪《明儒见道编》二卷  周汝登《圣学宗传》十八卷  高攀龙《就正录》二卷,《高子遗书》十二卷  孙慎行《困思抄》四卷  刘宗周《理学宗要》一卷,《证人要旨》一卷,《刘子遗书》四卷  叶秉敬《读书录钞》八卷  黄道周《榕坛问业》十八卷  章世纯《留书》十卷  黄淳耀《吾师录》一卷,《语录》一卷,《劄记》二卷  ──右儒家类,一百四十部,一千二百三十卷。  太祖《资治通训》一卷,凡十四章,首君道,次臣道,又次民用、士用、工用、商用,皆著劝导之意。《公子书》一卷,训世臣。《务农技艺商贾书》一卷训庶民子弟。  成祖《务本之训》一卷采太祖创业事迹及往古兴亡得失为书,以训太孙  仁孝皇后《劝善书》二十卷  宋濂《燕书》一卷  王廉《迂论》十卷  叶子奇《草木子》八卷  王达《笔畴》二卷  曹安《谰言长语》二卷  赵弼《事物纪原删定》二十卷  解延年《物类集说》三十四卷  罗颀《梅山丛书》二百卷,《物原》二卷  谢理《东岑子》四卷  潘府《南山素言》一卷  何孟春《余冬序录》六十五卷,《闲日分义》一百卷  戴鱀《经济考略》二十卷  戴璟《博物策会》十七卷  陆深《同异录》一卷,《传疑录》二卷  孙宜《遁言》二卷  祝允明《前闻记》一卷,《读书笔记》一卷  蔡羽《太薮外史》五卷  刘绘《刘子通论》十卷  高岱《楚汉余谈》一卷  罗虞臣《原子》八卷  王杰《经济总论》十卷  汪坦《日知录》五卷  刘凤《刘子杂组》十卷  王世贞《劄记》二卷,《宛委余编》十九卷  王可大《国宪家猷》五十六卷万历中,御史言内阁丝纶簿猝无可考,惟是书载之。遂取以进。  沈津《百家类纂》四十卷  陈耀文《学圃萱苏》六卷,《学林就正》四卷  陈绛《金罍子》四十四卷  方弘静《千一录》二十六卷  劳堪《史编始事》二卷  陈其力《芸心识余》八卷  周祈《名义考》十二卷  詹景凤《詹氏小辨》六十四卷  穆希文《说原》十六卷,《动植记原》四卷  王三聘《事物考》八卷  徐常吉《诸家要旨》二卷  徐伯龄《蟫精隽》二十卷  赵士登《省身至言》十卷  刘仕义《知新录》二十四卷  屠隆《冥寥子》二卷,《鸿苞》四十八卷  闵文振《异物类苑》五卷  硃谋?韦《玄览》八卷  赵枢生《含玄子》十六卷,《别编》十卷  吴安国《累瓦编》三十二卷  冯应京《经世实用编》二十八卷  柯寿恺《语丛》三十八卷  徐三重《鸿洲杂著》十八卷  王纳谏《会心言》四卷  沈节甫《纪录汇编》二百十六卷  祁承?业《国朝徵信录》二百十二卷,《淡生堂余苑》六百四卷  董斯张《广博物志》五十卷  郑瑄《昨非庵日纂》六十卷  ──右杂家类,六十七部,二千二百八十四卷。  刘基《多能鄙事》十二卷  周定王《救荒本草》四卷  宁献王《癯仙神隐书》四卷  杨溥《水云录》二卷  周履靖《茹草编》四卷  邝璠《便民图纂》十六卷  顾清《田家月令》一卷  施大经《阅古农书》六卷  俞贞木《种树书》三卷  温纯《齐民要书》一卷  王世懋《学圃杂疏》三卷  黄省曾《稻品》一卷,《蚕经》一卷  李德绍《树艺考》二卷  袁黄《宝坻劝农书》二卷  陈鸣鹤《田家月令》一卷  宋公望《四时种植书》一卷  冯应京《月令广义》二十四卷  王象晋《群芳谱》二十八卷  徐光启《农政全书》六十卷,《农遗杂疏》五卷  张国维《农政全书》八卷  吴嘉言《四季须知》二卷  ──右农家类,二十三部,一百九十一卷。  宋濂《萝山杂言》一卷  叶子奇《草木子余录》三卷  陶宗仪《辍耕录》三十卷,《说郛》一百二十卷又有《续说郛》四十六卷,明季人陶珽纂辑。  刘绩《霏雪录》二卷  陶辅《桑榆漫笔》一卷  瞿佑《香台集》三卷  张纶《林泉随笔》一卷  李贤《古穰杂录》二卷  岳正《类博杂言》二卷  叶盛《水东日记》三十八卷  单宇《菊坡丛话》二十六卷  陆容《菽园杂记》十五卷  姚福《青溪暇笔》二十卷  张志淳《南园漫录》十卷,《续录》十卷  梅纯《续百川学海》一百卷  王锜《寓圃杂记》十卷  罗凤《漫录》三十卷  李诩《漫笔》八卷  徐泰《玉池谈屑》四卷  罗钦德《闲中琐录》二卷  王涣《墨池琐录》三卷  沈周《客坐新闻》二十二卷  都邛《三余赘笔》二卷  都穆《奚囊续要》二十卷  徐祯卿《异林》一卷  唐锦《龙江梦余录》四卷  戴冠《笔记》十卷  侯甸《西樵野记》十卷  陆粲《庚巳编》十卷  陆深《俨山外集》四十卷  马攀龙《株守谈略》四卷  陆采《天池声隽》四十卷  胡侍《野谈》六卷  杨慎《丹铅总录》二十七卷,《续录》十二卷,《余录》十七卷,《新录》七卷,《闰录》九卷,《卮言》四卷《谈菀醍醐》九卷,《艺林伐山》二十卷,《墐户录》一卷,《清暑录》二卷  陆楫《古今说海》一百四十二卷  陈霆《两山墨谈》十八卷  司马泰《广说郛》八十卷,《古今汇说》六十卷,《再续百川学海》八十卷,《三续三十卷,《史流十品》一百卷  王文禄《明世学山》五十卷  尤镗《红箱集》五十卷  硃应辰《漫钞》十卷  李文凤《月山丛谈》十卷  何良俊《语林》三十卷,《丛说》三十八卷  沈仪《麈谈录》十卷  万表《灼艾集》十卷  高鹤《见闻搜玉》八卷  项乔《瓯东私录》六卷  张时彻《说林》二十四卷  袁褧《前后四十家小说》八十卷,《广四十家小说》四十卷  陆树声《清暑笔谈》一卷,《长水日钞》一卷,《耄余杂识》一卷  徐伯相《画暇丛记》二十卷  姚弘谟《锦囊琐缀》八卷  陈师《笔谈》十五卷  石磐《菊径漫谈》十四卷  郎瑛《七修类稿》五十一卷  硃国祯《涌幢小品》二十四卷  李豫亨《自乐编》十六卷  徐渭《路史》二卷  汪云程《逸史搜奇》十卷  孙能传《剡溪漫笔》六卷  王应山《风雅丛谈》六十卷  陈禹谟《说麈》八卷  田艺蘅《留青日札》三十九卷,《西湖志余》二十六卷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三十二卷,《续》十六卷  林茂槐《说类》六十二卷  焦竑《笔乘》二十卷,《玉堂丛语》八卷,《明世说》八卷  黄汝良《笔谈》十二卷  硃谋?韦《异林》十六卷  汤显祖《续虞初志》八卷  张鼎思《琅琊代醉编》四十卷  屠本畯《山林经济籍》二十四卷  顾起元《说略》六十卷  王肯堂《郁冈斋笔麈》四卷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二卷  商浚《稗海》三百六十八卷  谢肇淛《五杂组》十六卷,《麈余》四卷,《文海披沙》八卷  徐?勃《徐氏笔精》八卷  王兆云《惊座新书》八卷,《王氏青箱余》十二卷  张所望《阅耕余录》六卷  郭良翰《问奇类林》三十六卷  陈继儒《秘笈》一百三十卷  潘之恒《亘史钞》九十一卷  王学海《筠斋温录》十卷  李日华《六研斋笔记》十二卷,《日记》二十卷  包衡《清赏录》十二卷  张重华《娱耳集》十二卷  马应龙《艺林钩微录》二十四卷  李绍文《明世说新语》八卷  张大复《笔谈》十四卷  徐应秋《谈荟》三十六卷  杨崇吾《检蠹随笔》三十卷  来斯行《槎庵小乘》四十六卷  沈弘正《虫天志》十卷  胡震亨《读书杂录》三卷  闵元京《湘烟录》十六卷  茅元仪《杂记》三十二卷  华继善《咫闻录》五卷  王所《日格类钞》三十卷  王勣《纂言钩玄》十六卷  杨德周《随笔》十二卷  吴之俊《狮山掌录》二十八卷  ──右小说家类,一百二十七部,三千三百七卷。  刘寅《七书直解》二十六卷,《集古兵法》一卷  宁献王权《注素书》一卷  徐昌会《握机汇钥》六卷  陈元素《古今名将传》十七卷  刘畿《诸史将略》十六卷  何乔新《续百将传》四卷五代讫宋、元。  何瑭《兵论》一卷  王芑《纲目兵法》六卷  穆伯寅《兵鉴撮要》七卷  刘濂《兵说》十二卷  吴从周《兵法汇编》十二卷  唐顺之《武编》十二卷,《兵垣四编》五卷  何东序《益智兵书》一百卷,《武库益智录》六卷  陈禹谟《左氏兵法略》三十二卷  李材《将将纪》二十四卷,《兵政纪略》五十卷,《经武渊源》十五卷  顾其言《新续百将传》四卷一名《明百将传》。  冯孜《古今将略》四卷  尹商《阃外春秋》三十二卷  戚继光《纪效新书》十四卷,《练兵实纪》九卷,《杂集》六卷,《将臣宝鉴》一卷  赵本学《韬钤内篇》一卷  俞大猷《韬钤续篇》一卷,《剑经》一卷  叶梦熊《运筹纲目》十卷  王鸣鹤《登坛必究》四十卷  何僎《读史机略》十卷  郑璧《古今兵鉴》三十二卷,《经世宏筹》三十六卷  王有麟《古今战守攻围兵法》六十卷  姚文蔚《省括编》二十二卷  赵大纲《方略摘要》十卷  高折枝《将略类编》二十四卷  施浚明《古今纡筹》十二卷  杨惟休《武略》十卷  孙承宗《车营百八扣》一卷  徐常《阵法举要》一卷  龙正《八阵图演注》一卷  瞿汝稷《兵略纂闻》十二卷  茅元仪《武备志》二百四十卷  孙元化《经武全编》十卷  颜季亨《明武功纪胜通考》八卷  徐标《兵机纂要》四卷  范景文《师律》十六卷  谷中虚《水陆兵律令操法》四卷  张焘《西洋火攻图说》一卷  王应遴《备书》二十卷  冒起宗《守筌》五卷  《讲武全书兵览》三十二卷,《兵律》三十八卷,《兵占》二十四卷  《兵机备纂》十三卷  已上四部,不知撰人。  ──右兵书类,五十八部,一千一百二十二卷。  《清类天文分野书》二十四卷洪武中编,以十二分野星次分配天下郡县,又于郡县之下详载古今沿革之由  《天元玉历祥异赋》七卷仁宗制序。  叶子奇《元理》一卷  刘基《天文秘略》一卷  《观象玩占》十卷不知撰人,或云刘基辑。杨廉《星略》一卷  王应电《天文会通》一卷  周述学《天文图学》一卷  吴珫《天文要义》二卷  范守己《天官举正》六卷  陆侹《天文地理星度分野集要》四卷  王臣夔《测候图说》一卷  黄履康《管窥略》三卷  黄钟和《天文星象考》一卷  杨惟休《天文书》四卷  潘元和《古今灾异类考》五卷  赵宦光《九圜史》一卷  余文龙《祥异图说》七卷,《史异编》十七卷  李之藻《浑盖通宪图说》二卷  利玛窦《几何原本》六卷,《勾股义》一卷,《表度说》一卷,《圜容较义》一卷,《测量法义》一卷,《天问略》一卷,《泰西水法》六卷  熊三拔《简平仪说》一卷,《测量异同》一卷  李天经《浑天仪说》五卷  王应遴《乾象图说》一卷,《中星图》一卷  陈胤昌《天文地理图说》二卷  李元庚《乾象图说》一卷  陈荩谟《象林》一卷  马承勋《风纂》十二卷  魏浚《纬谈》一卷  吴云《天文志杂占》一卷  艾儒略《几何要法》四卷  《图注天文祥异赋》十卷  《天文玉历璇玑经》五卷  《天文鬼料窍》一卷  《天文玉历森罗记》十二卷  《经史言天录》二十六卷  《嘉隆天象录》四十五卷  《雷占》三卷  《风云宝鉴》一卷  《天文占验》二卷  《物象通占》十卷  《白猿经》一卷  已上十一部,皆不知撰人。  ──右天文类,五十部,二百六十三卷。  刘信《历法通径》四卷  马沙亦黑《回回历法》三卷  左赞《历解易览》一卷  吕柟《寒暑经图解》一卷  顾应祥《授时历法》二卷  曾俊《历法统宗》二卷,《历台撮要》二卷  周述学《历宗通议》一卷,《中经测》一卷,《历草》一卷  贝琳《百中经》十卷起成化甲午讫嘉靖癸巳,凡六十年。后人又续至壬戌止。  戴廷槐《革节卮言》五卷  袁黄《历法新书》五卷  何注《历理管窥》一卷  郭子章《枝干释》五卷  硃载堉《律历融通》四卷,《音义》一卷,《万年历》一卷,《万年历备考》二卷,《历学新说》二卷万历二十三年编进。  萧懋恩《监历便览》二卷  邢云路《古今律历考》七十二卷  徐光启《崇祯历书》一百二十六卷《历书总目》一卷,《日躔历指》四卷,《日躔表》二卷,《恒星历指》三卷,《恒星图》一卷,《恒星图系》一卷,《恒星历表》四卷,《恒星经纬表》二卷,《恒星出没表》二卷,《月离历指》四卷,《月离表》六卷,《交食历指》七卷,《交食表》七卷,《五纬历指》九卷,《五纬表》十卷,《测天约说》二卷。《大测》二卷,《割圆八线表》六卷,《黄道升度表》七卷,《黄赤道距度表》一卷,《通率表》二卷,《元史揆日订讹》一卷,《通率立成表》一卷,《散表》一卷,《测圆八线立成长表》四卷,《黄道升度立成中表》四卷,《历指》一卷,《测量全义》十卷,《比例规解》一卷,《南北高弧表》十二卷、《诸方半昼分表》一卷,《诸方晨昏分表》一卷,《历学小辩》一卷,《历学日辩》五卷。崇祯二年敕光启与李之藻、王应遴及西洋人罗雅谷等陆续成书。  罗雅谷《筹算》一卷  王英《明历体略》三卷  何三省《历法同异考》四卷  贾信《台历百中经》一卷  《历法统宗》十二卷  《历法集成》四卷  《经纬历书》八卷  《七政全书》四卷  已上四部,皆不知撰人。  ──右历数类,三十一部,二百九十一卷。  刘基《玉洞金书》一卷,《注灵棋经》二卷,《解皇极经世稽览图》十八卷  《选择历书》五卷洪武中,钦天监奉敕撰定。  马贵《周易杂占》一卷  胡宏《周易黄金尺》一卷  卢翰《中庵签易》一卷  季本《蓍法别传》二卷  周瑞《文公断易奇书》三卷  蔡元谷《神易数》一卷  张其堤《易卦类选大成》四卷  王宇《周易占林》四卷  钱春《五行类应》八卷  刘均《卜筮全书》八卷  赵际隆《卜筮全书》十四卷  张濡《先天易数》二卷  周视考《阴阳定论》三卷  杨向春《皇极心易发微》六卷  蔡士顺《皇极秘数占验》一卷  吴珫《皇极经世钤解》二卷,《太乙统宗宝鉴》二十卷,《太乙淘金歌》一卷,《六壬金钥匙》二卷  冯柯《三极通》二卷  张干山《古今应验异梦全书》四卷  陈士元《梦占逸旨》八卷  张凤翼《梦占类考》十二卷  池本理《禽遁大全》四卷,《禽星易见》四卷  鲍世彦《奇门微义》四卷,《奇门阳遁》一卷,《阴遁》一卷  刘翔《奇门遁甲兵机书》二十卷  徐之镆《选择禽奇盘例定局》五卷  胡献忠《八门神书》一卷  叶容《太乙三辰显异经》十卷  李元沣《太乙九旗历》三卷  邢云路《太乙书》十卷  李克家《戎事类占》二十一卷  杨瓚《六壬直指捷要》二卷  蒋日新《开云观月歌》一卷  黄公达《凤髓灵文》一卷  袁祥《六壬大全》三十三卷  徐常吉《六壬释义》一卷  黄宾廷《六壬集应钤》六十卷  宁献王权《肘后神枢》二卷,《运化玄枢》一卷  《历法通书》三十卷金溪何士泰景祥《历法》,临江宋鲁珍辉山《通书》合编。  熊宗立《金精鰲极》六卷,《通书大全》三十卷  王天利《三元节要》三卷  徐瓘《阴阳捷径》一卷  刘最《选择类编》八卷  万邦孚《汇选筮吉指南》十一卷,《日家指掌》二卷,《通书纂要》六卷  何瑭《阴阳管窥》一卷  刘黄裳《元图符藏》二卷  已上卜筮阴阳。  刘基《三命奇谈》、《滴天髓》一卷  吴天洪《造命宗镜集》十二卷  洪理《历府大成》二十二卷  欧阳忠《星命秘诀望斗真经》三卷  杨源《星学源流》二十卷  雷鸣夏《子平管见》二卷  李钦《渊海子平大全》六卷  万民英《三命会通》十二卷,《星学大成》十八卷  陆位《星学纲目正传》二十卷  张果《星宗命格》十卷,《文武星案》六卷  西窗老人《兰台妙选》三卷  袁忠彻《古今识鉴》八卷  鲍栗之《麻衣相法》七卷  李廷湘《人相编》十二卷  已上星相。  周继《阳宅真诀》二卷  王君荣《阳宅十书》四卷  陈梦和《阳宅集成》九卷  李邦祥《阳宅真传》二卷  周经《阳宅新编》二卷  《阳宅大全》十卷不知撰人。  刘基《金弹子》三卷,《披肝露胆》一卷,《一粒粟》一卷,《地理漫兴》三卷  赵汸《葬说》一卷  瞿佑《葬说》一卷  谢昌《地理四书》四卷  谢廷柱《堪舆管见》二卷  周孟中《地理真机》十五卷  徐善继《人子须知》三十五卷  董章《堪舆秘旨》六卷  徐国柱《地理正宗》八卷  赵祐《地理紫囊》八卷  郭子章《校定天玉经七注》七卷  陈时旸《堪舆真谛》三卷  王崇德《地理见知》四卷  李迪人《天眼目》九卷  徐之镆《罗经简易图解》一卷,《地理琢玉斧》十三卷  《地理全书》五十一卷不知撰人。  《地理天机会元》三十五卷不知撰人。  李国本《理气秘旨》七卷,《地理形势真诀》三十卷  徐?勃《堪舆辨惑》一卷  已上堪舆。  ──右五行类,一百四部,八百六十一卷。  《格古要论》十四卷洪武中曹昭撰。天顺间王均增辑。  沈津《欣赏编》十卷  茅一相《续欣赏编》十卷  吴继《墨蛾小录》四卷  周履靖《艺苑》一百卷,《绘林》十六卷,《画薮》九卷  硃存理《铁网珊瑚》二十卷  硃凯《图画要略》一卷  都穆《金薤琳琅》二十卷,《寓意编》一卷  唐寅《画谱》三卷  韩昂《明画谱》一卷  杨慎《墨池琐录》一卷,《书品》一卷,《断碑集》四卷  徐献忠《金石文》一卷  周英《书纂》五卷  程士庄《博古图录》三十卷  硃观熰《画法权舆》二卷  刘璋《明书画史》三卷  罗周旦《古今画鉴》五卷  李开先《中麓画品》一卷  王勣《画史》二十卷  王世贞《画苑》十卷,《补遗》二卷  莫是龙《画说》一卷  刘世儒《梅谱》四卷  王稚登《吴郡丹青志》一卷  徐?勃《闽画记》一卷  曹学牷《蜀画苑》四卷  李日华《画媵》二卷,《书画想像录》四十卷  张丑《清河书画舫》十二卷  宁献王权《烂柯经》一卷,《琴阮启蒙》一卷,《神奇秘谱三卷》  袁均哲《太古遗音》二卷  严澂《琴谱》十卷  杨表正《琴谱》六卷  林应龙《适情录》二十卷,《棋史》二卷  叶良贵《歙砚志》四卷  方于鲁《墨谱》六卷  程君房《墨苑》十卷  周应愿《印说》一卷  郑履祥《印林》二卷  臧懋循《六博碎金》八卷  文震亨《长物志》十二卷  已上杂艺。  孝宗《类证本草》三十一卷  世宗《易简方》一卷  赵简王《补刊素问遗篇》一卷世传《素问》王?水注本,中有缺篇,简王得全本,补之。  宁献王权《乾坤生意》四卷,《寿域神方》四卷  周定王《普济方》六十八卷  李絅《集解脉诀》十二卷  刘纯《玉机微义》五十卷,《医经小学》六卷  杨文德《太素脉诀》一卷  李恒《袖珍方》四卷  周礼《医学碎金》四卷  俞子容《续医说》十卷  徐子宇《致和枢要》九卷  刘均美《拔萃类方》二十卷一作四十卷。  胡濙《卫生易简方》四卷永乐中,濙为礼部侍郎,出使四方,辑所得医方进于朝。一作十二卷。  陶华《伤寒六书》六卷,《伤寒九种书》九卷,《伤寒全书》五卷  郑达《遵生录》十卷  杨慎《素问纠略》三卷  阴秉旸《内经类考》十卷  孙兆《素问注释考误》十二卷  张介宾《张氏类经》四十二卷  张世贤《图注难经》八卷  吴球《诸证辨疑》四卷,《用药玄机》二卷  方贤《奇效良方》六十九卷  钱原浚《集善方》三十六卷  邹福《经验良方》十卷  丁毅《医方集宜》十卷  王鏊《本草单方》八卷  钱宝《运气说》二卷  李言闻《四诊发明》八卷  李时珍《濒湖脉学》一卷,《奇经八脉考》一卷时珍《本草纲目》一书,用力深入,详《方伎传》。  虞抟《医学正传》八卷,《方脉发蒙》六卷  楼英《医学纲目》四十卷  陈谏《荩斋医要》十五卷  徐春甫《古今医统》一百卷  方广《丹溪心法附余》二十四卷  傅滋《医学集成》十二卷  薛己《家居医录》十六卷,《外科心法》七卷  王玺《医林集要》八十八卷  钱萼《医林会海》四十卷  方谷《脉经直指》七卷,《本草集要》十二卷  王肯堂《医论》四卷肯堂著《证治准绳全书》,博通医学,见《王樵传》  黄承昊《折肱漫录》六卷  万全《保命活诀》三十五卷  李中梓《颐生微论》十卷  李濂《医史》十卷  杨珣《针炙详说》二卷  徐凤《针炙大全》七卷  徐彪《本草证治辨明》十卷  缪希雍《本草经疏》二十卷,《方药宜忌考》十二卷  熊宗立《伤寒运气全书》十卷,《伤寒活人指掌图论》十卷  赵原阳《外科序论》一卷  汪机《外科理论》八卷  吴伦《养生类要》二卷  王銮《幼科类萃》二十八卷  薛铠《保婴撮要》二十卷  周子蕃《小儿推拿秘诀》一卷  吴洪《痘疹会编》十卷  以上医术。  ──右艺术类,一百十六部,一千五百六十四卷。  《永乐大典》二万二千九百卷永乐初,解缙等奉敕编《文献大成》既竣,帝以为未备,复敕姚广孝等重修,四历寒暑而成,更定是名。成祖制序。后以卷帙太繁,不及刊布,嘉靖中,复加缮写。  张九韶《群书备数》十二卷  袁均哲《群书纂数》十二卷,《类林杂说》十五卷杨士奇《文籍志》云明初人所编。  沈易《博文编》四卷  吴相《沧海遗珠》十卷  杨循吉《奚囊手镜》二十卷  《群书集事渊海》四十七卷《百川书志》云弘治时人编。  杨慎《升庵外集》一百卷焦竑编次。  王圻《三才图说》一百六卷  司马泰《文献汇编》一百卷  凌瀚《群书类考》二十二卷  浦南金《修辞指南》二十卷  顾充《古隽考略》十卷  吴珫《经史文编》三十卷,《三才广志》三百卷  唐顺之《稗编》一百二十卷  李先芳《杂纂》四十卷  郑若庸《类隽》三十卷  王世贞《类苑详注》三十六卷  陈耀文《天中记》六十卷  凌迪知《文林绮绣》七十卷,《文选锦字》二十一卷,《左国腴词》八卷,《太史华句》八卷  徐琏《群书纂要》一百九十六卷  曹大同《艺林华烛》一百六十卷  陈禹谟《骈志》二十卷,《补注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  茅綯《学海》一百六十四卷  徐常吉《事词类奇》三十卷  徐元泰《喻林》一百二十卷  冯琦《经济类编》一百卷  章潢《图书编》一百二十七卷  何三畏《类熔》二十卷  彭大翼《山堂肆考》二百四十卷  卓明卿《藻林》八卷  郭子章《黔类》十八卷  詹景凤《六纬撷华》十卷  焦竑《类林》八卷  彭好古《类编杂说》六卷  王家佐《古今元屑》八卷  况叔祺《考古词宗》二十卷  硃谋?韦《金海》一百二十卷  林濂《词丛类采》八卷,《续》八卷  俞安期《唐类函》二百卷  宋应奎《翼学编》十三卷  陈世宝《古今类腴》十八卷  陈懋学《事文类纂》十六卷  袁黄《群书备考》二十卷  徐鉴《诸书考略》四卷  凌以栋《五车韵瑞》一百六十卷  刘仲达《鸿书》一百八卷  刘胤昌《类山》十卷  黄一正《事物绀珠》四十六卷  汪宗姬《儒函数类》六十二卷  刘国翰《记事珠》十卷  吴楚材《强识略》二十四卷  彭俨《五侯鲭》十二卷  商浚《博闻类纂》二十卷  范泓《典籍便览》八卷  杨淙《事文玉屑》二十四卷  徐袍《事典考略》六卷  硃东光《玉林摘粹》八卷  王光裕《客窗余录》二十二卷  刘业《古今事类通考》十卷  夏树芳《词林海错》十六卷  王路清《珠渊》十卷  唐希言《事言要玄集》二十二卷  钱应充《史学璧珠》十八卷  胡尚洪《子史类语》二十四卷  沈梦熊《三才杂组》五卷  屠隆《汉魏丛书》六十卷  陈仁锡《潜确居类书》一百二十卷,《经济八编类纂》二百五十五卷  林琦《伦史鸿文》二十四卷  程良孺《茹古略》八十卷  雷金科《文林广记》三十一卷  徐应秋《骈字凭霄》二十卷  《枳记》二十八卷  胡震亨《秘册汇函》二十卷  毛晋《津逮秘书》十五集  ──右类书类,八十三部,二万七千一百八十六卷。  《道藏目录》四卷  《道经》五百十二函  太祖《注道德经》二卷,《周颠仙传》一卷太祖制。  《神仙传》一卷成祖制。  宁献王权《庚辛玉册》八卷,《造化钳锤》一卷  陶宗仪《金丹密语》一卷  张三丰《金丹直指》一卷,《金丹秘旨》一卷  刘太初《金丹正惑》一卷  黄润玉《道德经注解》二卷  杨慎《庄子阙误》一卷  王道《老子亻意》二卷  硃得之《老子通义》二卷,《庄子通义》十卷,《列子通义》八卷  薛蕙《老子集解》二卷  商廷试《订注参同契经传》三卷  徐渭《分释古注参同契》三卷  皇甫濂《道德经辑解》三卷  孙应鰲《庄义要删》十卷  王宗沐《南华经别编》二卷  田艺蘅《老子指玄》二卷  焦竑《老子翼》二卷,《考异》一卷,《庄子翼》八卷,《南华经余事杂录》二卷,《拾遗》一卷  龚锡爵《老子疏略》一卷  陶望龄《老子解》二卷《庄子解》五卷  郭良翰《南华经荟解》三十三卷  罗勉道《南华循本》三十卷  陆长庚《老子玄览》二卷,《南华副墨》八卷,《阴符经测疏》一卷,《周易参同契测疏》一卷,《金丹就正篇》一卷,《张紫阳金丹四百字测疏》一卷,《方壶外史》八卷  李先芳《阴符经解》一卷,《蓬玄杂录》十卷  沈宗霈《阴符释义》三卷  尹真人《性命圭旨》四卷  桑乔《大道真诠》四卷  孙希化《真武全传》八卷  池显方《国朝仙传》二卷  靳昂《龙砂一脉》一卷  硃多鲎《龙砂八百纯一玄藻》二卷  硃载?韦《葆真通》十卷  顾起元《紫府奇玄》十一卷  曹学牷《蜀中神仙记》十卷  傅兆际《寰有诠》六卷  杨守业《洞天玄语》五卷  徐成名《保合编》十二卷  ──右道家类,五十六部,二百六十七卷  《释藏目录》四卷  《佛经》六百七十八函  太祖《集注金刚经》一卷成祖制序。  成祖《御制诸佛名称歌》一卷,《普法界之曲》四卷,《神僧传》九卷  仁孝皇后《梦感佛说大功德经》一卷,《佛说大因缘经》三卷  宋濂《心经文句》一卷  姚广孝《佛法不可灭论》一卷,《道余录》一卷  克庵禅师《语录》一卷  一如《三藏法数》十八卷  陈实《大藏一览》十卷  大祐《净土指归》二卷  元瀞《三会语录》二卷  溥洽《雨轩语录》五卷  法聚《玉芝语录》六卷,《内语》二卷  宗泐《心经注》一卷,《金刚经注》一卷  洪恩《金刚经解义》一卷,《心经说》一卷  杨慎《禅藻集》六卷,《禅林钩玄》九卷  弘道《注解楞伽经》四卷  梵琦《楚石禅师语录》二十卷  汪道昆《楞严纂注》十卷  交光法师《楞严正脉》十卷  陆树声《禅林余藻》一卷  管志道《龙华忏法》一卷  王应乾《楞严圆通品》四卷  方允文《楞严经解》十二卷  曾凤仪《金刚般若宗通》二卷,《心经释》一卷,《楞严宗通》十卷,《楞伽宗通》八卷,《圆觉宗通》四卷  沈士荣《续原教论》二卷  杨时芳《心经集解》一卷  何湛之《金刚经偈论疏注》二卷  戚继光《禅家六籍》十六卷  如愚《金刚筏喻》二卷  张有誉《金刚经义趣广演》三卷  李通《华严疏钞》四十卷  方泽《华严要略》二卷  刘琏《无隐集偈颂》三卷  古音《禅源诸诠》一卷  景隆《大藏要略》五卷  刘凤《释教编》六卷  陈士元《象教皮编》六卷,《释氏源流》二卷  方晟《宗门崇行录》四卷  一元《归元直指》四卷  陶望龄《宗镜广删》十卷  沈泰鸿《慈向集》十三卷  陆长庚《楞严述旨》十卷  王肯堂《参禅要诀》一卷  杨惟休《佛宗》一卷  张明弼《兔角诠》十卷  徐可求《禅燕》二十卷  瞿汝稷《指月录》三十二卷  袁宏道《宗镜摄录》十二卷  姚希孟《佛法金汤文录》十二卷  袁中道《禅宗正统》一卷  祩宏《弥陀经疏》四卷,《正讹集》一卷,《禅关策进》一卷,《竹窗三笔》三卷,《自知录》二卷  真可《紫柏语录》一卷  德清《华严法界境》一卷,《楞严通义》十卷,《法华通义》七卷,《观楞伽记》四卷,《肇论略注》三卷,《长松茹退》二卷,《憨山绪言》一卷  李树乾《竺乾宗解》四卷  萧士玮《起信论解》一卷  曹胤儒《华严指南》四卷  俞王言《金刚标指》一卷,《心经标指》一卷,《楞严标指》十二卷,《圆觉标指》一卷  镇澄《楞严正观疏》十卷,《般若照真论》一卷  传灯《楞严玄义》四卷,《天台山方外志》三十卷  通润《楞严合辙》十卷,《楞伽合辙》四卷,《法华大窾》七卷  石显《西方合论》十卷  智顺《善才五十三参论》一卷  仁潮《法界安立图》六卷  如卺《禅宗正脉》十卷  章有成《金华分灯录》十卷  钟惺《楞严如说》十卷  沈宗霈《楞严约指》十二卷,《徵心百问》一卷  王正位《赤水玄珠》一卷,《栴檀林》一卷  曾大奇《通翼》四卷  曹学牷《蜀中高僧记》十卷  王应遴《慈无量集》四卷  林应起《全闽祖师语录》三卷  夏树芳《栖真志》四卷  祖心《冥枢会要》四卷  净喜《禅林宝训》四卷  净喜《禅林宝训》四卷  大舣《禅警语》一卷,《宗教答响》一卷,《归正录》一卷,《博山语录》二十二卷  元贤《弘释录》三卷  宗林《寒灯衍义》二卷  ──右释家类,一百十五部,六百四十五卷。

版权声明:

本站《志第七十四 艺文三-明史》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能完全保证作品版权的准确性和合法性,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成语对对子网,我们会在7个工作日内处理。

表第一 诸王世表一-明史

表第一 诸王世表一 表第一 诸王世表一表第一 诸王世表一表第一 诸王世表一 上一章回目录下一章

列传第七十四-明史

列传第七十四 ○韩文顾佐陈仁张敷华杨守随弟守隅许进子诰赞论雍泰张津陈寿樊莹熊绣潘蕃胡富张泰吴文度张鼐冒政王璟李钦 韩文,字贯道,洪洞人,宋宰相琦后也。生时,父梦紫衣,

列传第七十三-明史

列传第七十三 ○李敏叶淇贾俊刘璋黄绂张悦张蓥?钟曾鉴梁璟王诏徐恪李介子昆黄珂王鸿儒丛兰吴世忠 李敏,字公勉,襄城人。景泰五年进士。授御史。天顺初,奉敕抚定贵州蛮。还,

列传第七十四

  ○韩文顾佐陈仁张敷华杨守随弟守隅许进子诰赞论雍泰张津陈寿樊莹熊绣潘蕃胡富张泰吴文度张鼐冒政王璟李钦  韩文,字贯道,洪洞人,宋宰相琦后也。生时,父梦紫衣人抱送文彦博至其家,故名之曰文。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核韦州军功,劾宁晋伯刘聚,都御史王越、马文升等滥杀妄报。寻劾越荐李秉、王竑。语颇涉两宫,帝怒,挞之文华殿庭。已,进右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乾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阅七年,转左。  弘治改元,王恕以文久淹,用为山东左参政。居二年,用倪岳荐,擢云南左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移抚河南,召为户部右侍郎。母丧除,起改吏部,进左。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  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帝不欲发内帑,命文以渐经画。文持大体,务为国惜财。真人陈应衤盾、大国师那卜坚参等落职,文请没其资实国帑。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上林苑、林衡署至三十二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孝宗时,外戚庆云、寿宁侯家人及商人谭景清等奏请买补残盐至百八十万引。文条盐政夙弊七事,论残盐尤切。孝宗嘉纳,未及行而崩,即入武宗登极诏中,罢之。侯家复奏乞,下部更议,文等再三执奏,弗从,竟如侯请。正德元年,内阁及言官复论之,诏下廷议。文言:“盐法之设,专以备边。今山、陕饥,寇方大入,度支匮绌,飞挽甚难。奈何坏祖宗法,忽边防之重。”景清复陈乞如故。文等劾其桀悍,请执付法官。帝不得已,始寝前令。  荣王乞霸州庄田,崇王请自征庄田租,勿令有司与,文皆持却之。保定巡抚王璟请革皇庄,廷议从之,帝命再议。文请命巡抚官召民佃,亩征银三分输内库,而尽撤中官管庄者,大学士刘健等亦力言内臣管庄扰民。乃命留中官各一人、校尉十人,余如文议。中旨索宝石、西珠,文请屏绝珍奇,以养俭德。报可。帝将大婚,取户部银四十万两,文连疏请,得免四之一。  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牴,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大臣,义共国休戚,徒泣何为。谏官疏劾诸奄,执政持甚力。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略曰:“人主辨奸为明,人臣犯颜为忠。况群小作朋,逼近君侧,安危治乱胥此焉关。臣等伏睹近岁朝政日非,号令失当。自入秋来,视朝渐晚。仰窥圣容,日渐清削。皆言太监马永成、谷大用、张永、罗祥、魏彬、丘聚、刘瑾、高凤等造作巧伪,淫荡上心。击球走马,放鹰逐犬,俳优杂剧,错陈于前。至导万乘与外人交易,狎昵媟亵,无复礼体。日游不足,夜以继之,劳耗精神,亏损志德。遂使天道失序,地气靡宁。雷异星变,桃李秋华。考厥占候,咸非吉征。此辈细人,惟知蛊惑君上以便己私,而不思赫赫天命。皇皇帝业,在陛下一身。今大婚虽毕,储嗣未建。万一游宴损神,起居失节,虽齑粉若辈,何补于事。高皇帝艰难百战,取有四海。列圣继承,以至陛下。先帝临崩顾命之语,陛下所闻也。奈何姑息群小,置之左右,以累圣德?窃观前古奄宦误国,为祸尤烈,汉十常侍、唐甘露之变,其明验也。今永成等罪恶既著,若纵不治,将来益无忌惮,必患在社稷。伏望陛下奋乾刚,割私爱,上告两宫,下谕百僚,明正典刑,以回天地之变,泄神人之愤,潜削祸乱之阶,永保灵长之业。”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时内阁刘健、谢迁等方持言官章不肯下,文疏复入。帝遣司礼太监李荣、王岳等诣阁议。一日三至,健等持益坚。岳素刚直,独曰:“阁议是。”是夜,八人者环泣帝前。帝怒,立收岳下诏狱,而外廷固未之知也。明日,文倡九卿科道再诣阙固争。俄有旨,宥八人不问。健、迁仓皇致仕去。八人各分据要地,瑾掌司礼,时事遂大变。  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郎中陈仁谪钧州同知。给事中徐昂乞留文原官。中旨谓显有嘱托,落文职,以顾佐代,并除昂名。二年三月榜奸党姓名,自刘健、谢迁外,尚书则文为首,余若张敷华、杨守随、林瀚等凡五十三人,列于朝堂。文子高唐知州士聪,刑部主事士奇,皆削籍。文出都门,乘一蓝舆,行李一车而已。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及侍郎张缙下诏狱。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  瑾诛,复官,致仕。世宗即位,遣行人赍玺书存问,赉羊酒。令有司月给廪四石,岁给役夫六人终其身。复加太子太保,廕一孙光禄寺署丞。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赠太傅,谥忠定。  士聪,举人。罢官后,不复仕。士奇进士,终湖广参政。少子士贤,亦由举人为开封同知。孙廷玮,进士,行太仆卿。  顾佐,字良弼,临淮人。成化五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历郎中。按锦衣指挥牛循,中官顾雄、钟钦罪,无所挠。出为河间知府。弘治中,再迁大理少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宗室第宅,官为缮,费不赀,佐请悉令自营治。正统末,权发太原、平阳民戍边,后久不代,佐奏令更代。入为左副都御史,勘罢辽东总兵官李杲、太监任良、巡抚张玉。,历户部左、右侍郎,出理陕西军食。善区画,储蓄余三年。正德改元。代韩文为尚书。刘瑾憾文,捃摭万端。部有故册逸,欲以为文罪,逼佐上其事。佐不可,坐事夺俸三月。佐乃再疏乞归,从之。瑾憾不置,三罚米输塞上,至千余石。家贫,称贷以偿。卒,赠太子太保。  陈仁,字子居,莆田人。成化末进士。弘治中,官户部郎中。阙里先圣庙灾,疏请修省。陕西进古玺,仁抗疏斥其伪。诏召番僧领占竹于四川,仁疏谏。又请复建文忠臣方孝孺等官。多格不行。正德初,瑾以赝银事坐尚书文罪,仁并谪。后瑾诛,累擢至浙江右布政使。  张敷华,字公实,安福人。父洪,御史,死土木难。敷华少负气节。年七岁,里社树为祟,麾群儿尽伐之。景泰初,录死事后,入国学。举天顺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成化元年,与刘大夏愿就部曹。除兵部主事,历郎中。廉重不挠,名等于大夏。  十一年,出为浙江参议。景宁矿盗起,至数千人。敷华谕散之,执其魁十二人。居浙十余年,历布政使。弘治初,迁湖广。岁饥,令府县大修学宫,以亻庸直资饿者。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中道奔丧,服阕还故官。部内赋输大同,困于折价。敷华请太原以北可通车者仍输米,民便之。改抚陕西,制婚娶、丧葬之式,纳民于礼。妖僧据终南山为逆,廷议用兵,尚书马文升曰:“张都御史能办此。”敷华果以计缚僧归。迁南京兵部右侍郎。  十二年改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淮、扬诸府。高邮湖堤圮,浚深沟以杀水势。又筑宝应堤。民利赖焉。改掌南京都察院。与吏部尚书林瀚、佥都御史林俊、祭酒章懋,称“南都四君子”,就迁刑部尚书。  正德元年召为左都御史。其冬,大臣与言官请去刘瑾等,内阁力主之。帝犹豫,敷华乃上言:“陛下宴乐逸游,日狎憸壬,政令与诏旨相背,行事与成宪交乖,致天变上干,人心下拂。今给事中刘蒨,御史硃廷声、徐钰等连章论列,但付所司。英国公懋与臣等列名上请,但云‘朕自处置”。臣窃叹惑,请略言时政之弊。如四十万库藏已竭,而取用不已。六七岁童子何知,而招为勇士。织造已停,传奉已革,寻复如故。盐法、庄田方遣官清核,而奏乞之疏随闻。中官监督京营、镇守四方者,一时屡有更易。政令纷拏,弊端滋蔓。夫国家大事,百人争之不足,数人坏之有余。愿陛下审察。”疏入,不报。  既而朝事大变,宦官势益张。至除夕朝罢,忽传旨与杨守随俱致仕。敷华即日就道。至徐州洪,坐小艇,触石几溺死。瑾恨未已,欲借湖广仓储浥烂,坐以赃罪。修撰康海过瑾曰:“吾秦人爱张公如父母,公忍相薄耶?”瑾意稍解,犹坐敷华奸党,与守随等榜名朝堂。明年六月病且革,衣冠揖家庙,就榻而卒。瑾诛后二年,赠太子少保,谥简肃。  敷华性刚介。弘治时,刘大夏常荐之,帝曰:“敷华诚佳,但为人太峻耳。”为部郎奉使,盗探其囊,得七金而已。  孙鰲山,官御史。  杨守随,字维贞,鄞人,侍郎守陈从弟也。举成化二年进士,授御史。巡视漕运,核大同军饷,巡按江西,所至以风采见惮。  六年,疏陈六事,言:“郕王受命艰危时,削平祸乱,功甚大。殁乃谥以‘戾’,公论不平。此非先帝意,权奸逞私憾者为之也。亟宜改易,彰陛下亲亲之仁。尚书李秉效忠守法,一时良臣,为萧彦庄诬劾致仕,乞即召还。律令犯公罪者不罢,近御史硃贤、娄芳等并除名,乞复其官,且戒所司毋法外加罪,一以律令从事。西征之役,以数万甲兵讨出没不常之寇,千里转输,旷日持久。恐外患未平,内地先敝。乞速班师,戒边臣慎封守。近例,军官犯罪未结正者,遇赦即原,致此曹迁延,以希幸免。自今众证明白者,即据律定案,毋使逃罪。虽遇赦免,亦不得管军。在外官俸、兵饷,有逾年不给者,由郡县蓄积少也。请于起运外,量加存留,以济乏匮。”疏奏,时不能从。太常少卿孙广安母丧起复,守随与给事中李和等连章论之,乃令守制。  八年冬以灾异陈时政九事。廷议四方灾伤,停遣刷卷御史。会昌侯孙继宗请并停在京者,守随言:“继宗等任情作奸,恐罪及,假此祈免。”帝置继宗不问,而刷卷如故。山东饥,廷议吏纳银免考,授冠带。守随极言不可,帝即罢之。擢应天府丞,未上,母忧归。服除无缺,添注视事。初,李孜省授太常寺丞,因守随言改上林监副,憾之。至是谮于帝,中旨责守随不当添注,调南宁知府。  弘治初,召为应天府尹,勘南京守备中官蒋琮罪。琮嗾其党郭镛劾守随按给事方向狱不公,谪广西右参政。久之,进按察使。八年召为南京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历两京大理卿。九载满,进工部尚书,仍掌大理寺。刑部狱送寺覆谳者多加刑,主事硃?论其非。守随言:“自永乐间,寺已设刑具。部囚多未得实,安得不更讯。”帝乃?寝奏。孝宗崩,中官张瑜等以误用御药下狱,守随会讯杖之。  正德元年四月,守随奏:“每岁热审,行于京师而不行于南京,五岁一审录,详于在京而略于在外,皆非是。请更定其制。”报可。中官李兴擅伐陵木论死,令家人以银四十万两求变其狱。守随持之坚,狱不得解。廷臣之争余盐也,中旨诘“是何大事?”守随语韩文曰:“事诚有大于是者。”文遂偕九卿伏阙论“八党”。文等既逐,守随愤,独上章极论之曰:  陛下嗣位以来,左右迫臣,不能只承德意,尽取先朝良法而更张之,尽诬先朝硕辅而刬汰之。天下嗷嗷,莫措手足,致古今罕见之灾,交集数月以内。陛下独不思其故乎?内臣刘瑾等八人,奸险佞巧,诬罔恣肆,人目为“八虎”,而瑾尤甚,日以荒纵导陛下。或在西海擎鹰搏兔,或于南城蹑峻登高,禁内鼓钲震于远迩,宫中火砲声彻昼夜。淆杂尊卑,陵夷贵贱。引车骑而供执鞭之役,列市肆而亲商贾之为。致陛下日高未朝,漏尽不寝。此数人者,方且窃揽威权,诈传诏旨。放逐大臣,刑诛台谏。邀阻封章,广纳货赂。传奉冗员,多至千百。招募武勇,收及孩童。紫绶金貂尽予爪牙之士,蟒衣玉带滥授心腹之人。附己者进官,忤意者褫职。内外臣僚。但知畏瑾,不知畏陛下。向也二三大臣受遗夹辅,今则有潜交默附、漏泄事机者矣。向也南北群僚,矢心痛疾,今则有画策主文,依附时势者矣。而且数易边境将帅之臣,大更四方镇守之职,志欲何为?夫太阿之柄不可授人。今陛下于兵刑财赋之区,机务根本之地,悉以委之。或掌团营,或主两厂,或典司礼,或督仓场,大权在手,彼复何惮?于是大行杀戮,广肆诛求。府藏竭于上,财力匮于下,武勇疲于边。上下胥谗,神人共愤。陛下犹不觉悟,方且谓委任得人,何其舛也!伏望大奋乾纲,立置此曹重典,远鉴延熹之失,毋使臣蹈蕃、武已覆之辙。  疏入,帝不省。瑾辈深衔之,传旨致仕。守随去,李兴遂以中旨免死矣。  瑾憾未释。三年四月坐覆谳失出,逮赴京系狱,罚米千石输塞上。逾年,复坐庇乡人重狱,除名,追毁诰命,再罚米二百石。守随家立破。瑾诛,复官。又十年卒,年八十五。赠太子少保,谥康简。  从弟守隅,由进士历官江西参政,有政绩。宁府禄米,石征银一两,后渐增十之五。守隅入请于王,裁减如旧。瑾恶守随,并罢守隅官。瑾死后,起官四川,终广西布政使。  许进,字季升,灵宝人。成化二年进士。除御史。历按甘肃、山东,皆有声。陈钺激变辽东,为御史强珍所劾,进亦率同官论之。汪直怒,构珍下狱,摘进他疏伪字,廷杖之几殆。满三考,迁山东副使。辨疑狱,人称神明。分巡辽东,坐累,征下诏狱。孝宗嗣位,释还。  弘治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小王子久不通贡,遣使千五百余人款关,进以便宜纳之。请于朝,诏许五百人至京师。已而屡盗边,进被劾,不问。三年复窥边,进等整军待之。新宁伯谭祐以京军援,乃遁去。又乞通贡,进再为请,帝许之。当是时,大同士马盛强,边防修整。贡使每至关,率下马脱弓矢入馆,俯首听命,无敢哗者。会进与分守中官石岩相讦,岩征还,进亦谪衮州知府。  七年迁陕西按察使。土鲁番阿黑麻攻陷哈密,执忠顺王陕巴去,使其将牙兰守之。尚书马文升谓复哈密非进不可,乃荐为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明年莅镇,告诸将曰:“小丑陆梁,谓我不敢深入耳。堂堂天朝不能发一镞塞外,何以慰远人。”诸将难之。乃独与总兵官刘宁谋,厚结小列秃,使以四千骑往,杀数百人,小列秃中流矢卒。小列秃故与土鲁番世相仇,及死,其子卜六阿歹益愤。进复厚结之,使断贼道,无令东援牙兰,而重犒赤斤、罕东及哈密遗种之居苦峪者,令出兵助讨。十一月,副将彭清以精骑千五百出嘉峪关前行,宁与中官陆訚统二千五百骑继之。越八日,诸军俱会,羽集乜川。薄暮大风扬沙,军士寒栗僵卧。进出帐外劳军,有异乌悲鸣,将士多雨泣。进慷慨曰:“男儿报国,死沙场幸耳,何泣为!”将士皆感奋。夜半风止,大雨雪。时番兵俱集,惟罕东兵未至,众欲待之。进曰:“潜师远袭,利在捷速,兵已足用,不须待也。”及明,冒雪倍道进。又六日奄至哈密城下。牙兰已先遁去,余贼拒守。官军四面并进,拔其城,获陕巴妻女。贼退保土剌。土剌,华言大台也。守者八百人,诸军再战不下。问其俘,则皆哈密人为牙兰所劫者,进乃令勿攻。或欲尽歼之,进不可,遣使抚谕即下。于是探牙兰所向,分守要害。而疏请怀辑罕东诸卫为援,散土鲁番党与孤其势,遂班师。录功,加右副都御史。明年移抚陕西,历户部右侍郎,进左。十三年,火筛大举犯大同,边将屡败。敕进与太监金辅、平江伯陈锐率京军御之,无功。言官劾辅等玩寇,并论进,致仕去。  武宗即位,乃起为兵部左侍郎,提督团营。正德元年代刘大夏为尚书。七月应诏陈时政八事,极言内监役京军,守皇城内侍横索月钱诸弊,多格不行。又以帝狎比群小,请崇圣学,以古荒淫主为戒,不纳。中官王岳奏官校王缙等缉事捕盗功,各进一秩。进言:“边将出万死馘一贼,始获晋级。此辈乃冒滥得之,孰不解体?”又言:“团营军非为营造设,宜悉令归伍。”居兵部半岁,改吏部,明年加太子少保。  进以才见用,能任人,性通敏。刘瑾弄权,亦多委蛇徇其意,而瑾终不悦。方进督团营时,与瑾同事。每阅操,谈笑指挥,意度闲雅,瑾及诸将咸服。一日操毕,忽呼三校前,各杖数十。瑾请其故,进出权贵请托书示之。瑾阳称善,心不喜。至是,欲去进用刘宇代。焦芳以干请不得,亦因挤进。三年八月,南京刑部郎中阙,适无实授员外郎,进循故事以署事主事二人上。瑾以为非制,令对状。进不引咎,三降严旨谯责。不得已请罪,乃令致仕。未几,坐用雍泰削其籍。二子诰、赞在翰林,俱输赎调外任。寻与刘健等六百七十五人,并追夺诰命。瑾又摘进在大同时籍军出雇役钱,失勾校,欲籍其家。会瑾诛得解,复官致仕。未闻命卒,年七十四。嘉靖五年谥襄毅。  子诰、赞、诗、词、论。诗,工部郎中。词,知府。  诰,字廷纶,进次子也。弘治十二年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出视延绥军储,论丁粮、丁草之害,帝褒纳之。寻劾监督中官苗逵贪肆罪,进刑科右给事中。正德元年,父进为兵部尚书。故事,大臣子不得居言职,遂改翰林检讨。及进忤刘瑾削籍,并谪诰全州判官。父丧归。久之,荐起尚宝丞。复引疾归,家居授徒讲学。嘉靖初,起南京通政参议,改侍讲学士,直经筵,迁太常卿掌国子监。请于太学中建敬一亭,勒御制《敬一箴注》、程子《四箴》、范浚《心箴》于石。帝悦从之。帝将正文庙祀典,诰请用木主。文华殿东室旧有释像,帝命撤去。诰所撰《道统书》言宜崇祀五帝、三王,以周公、孔子配。帝即采用其言。十一年擢吏部右侍郎。其冬,拜南京户部尚书,弟赞亦长户部。兄弟并司两京邦计,缙绅以为荣。卒官,赠太子太保,谥庄敏。  诰官祭酒时,诸生旅榇不能归者三十余,皆为葬之,衣食不继者并周恤。然颇善傅会。时有白鹊之瑞,诰献论,司业陈寰献颂,并宣付史馆。给事中张裕、谢存儒,御史冯恩皆劾诰,裕至比之祝钦明。帝怒,下裕狱,谪福建布政司照磨,存儒亦调边方。恩诋诰学术迂邪,诰求罢。帝曰:“恩所诋乃指前日去土偶用木主事也。尔以是介意邪?”其为帝眷宠如此。  讠赞,字廷美,进第三子也。弘治九年进士。授大名推官。亦以辨疑狱知名,召拜御史。正德元年改编修。刘瑾逐进,讠赞亦出为临淄知县。累迁浙江左布政使。  嘉靖六年入为光禄卿,历刑部左、右侍郎。知州金辂谪戍,赂武定侯郭勋。勋遣人篡取之,指挥王臣不与。缚臣以归,掠取其贿。事觉,讠赞等请论如律。帝怜勋,谕法司毋刑辂等,辂等遂不承。尚书高友玑在告,坐畏缩,被劾去。讠赞请如常讯,具得勋纳贿状,乃再夺其禄。  八年,进尚书。诏许六部历事监生发廷臣奸弊。有詹摐者,讦吏部侍郎徐缙,下都御史汪鋐讯。摐语塞,已论罪,摐复讦缙及通政陈经等。再下鋐讯,鋐力斥其妄。会太常卿彭泽欲倾缙代之,伪为缙书抵张孚敬求解,复惎孚敬劾缙贿己。缙疏辨,诏法司会锦衣卫讯。讠赞等卒论摐诬罔,而缙行贿事莫能白,坐除名。帝方嘉摐能奉诏言事,竟宥摐罪。于是无赖子率持朝士阴事,索资财,妄构事端入奏,诸司为惕息。军人童源讦中官张永造茔,犯天寿山龙脉,复嗾永弟容仆王谦等发容违法事。奸人张雄又为谦草奏,诋讠赞与兄诰及汪鋐、廖道南、史道,内臣黄锦辈数十人受容重赂,源亦上疏助之。鞫得实,源等并戍极边,告讦始少衰。  十年,改讠赞户部尚书。驰驿归省母。母先卒。服未阕,诏以为吏部尚书,服除始入朝。帝以讠赞醇谨,虚位待。及至,论列不当意。诏选宫僚,阁臣多引私党,言官劾罢十余人,帝以属吏部。讠赞乃举霍韬、毛伯温、顾璘、吕柟、邹守益、徐阶、任瀚、薛蕙、周鈇、赵时春等,诏璘、柟、蕙仍故官,余俱用之。屡加少保兼太子太保。九庙灾,自陈免。居半岁,帝难其代,复起讠赞任之。请发内帑,借百官俸,括富民财,开鬻爵之令,以济边需。时议内地筑墩堡,讠赞谓非计。帝以借俸、括财非盛世事,已之。墩堡议亦寝。翟銮、严嵩柄政,多所请托。郎中王与龄劝讠赞发之。嵩辨之强,帝眷嵩,反切责讠赞,除与龄籍。讠赞自是慑嵩不敢抗,亦颇以贿闻矣。銮罢,帝谋代者。嵩以讠赞柔和易制,引之。诏以本官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政事一决于嵩,讠赞无所可否。久之加少傅。以年逾七十,数乞休。帝责其忘君爱身,落职闲住。归三年卒。后复官,赠少师,谥文简。  论,字廷议,进少子也。嘉靖五年进士。授顺德推官,入为兵部主事,改礼部。好谈兵,幼从父历边境,尽知厄塞险易,因著《九边图论》上之。帝喜,颁边臣议行,自是以知兵闻。累迁南京大理寺丞。会廷推顺天巡抚,论名列第二。帝曰:“是上《九边图论》者”,即拜右佥都御史,任之。白通事以千余骑犯黄崖口,论督将士败之。再犯大木谷,复为官军所却。录功,进右副都御史。岁余,以病免。俺答薄都城,起故官抚山西。录防秋功,进兵部右侍郎,召理京营戎政。以筑京师外城转左。  三十三年出督宣、大、山西军务。奸人吕鹤初与邱富以左道惑众。富叛降俺答,为之谋主。鹤遣其党阑出塞外,引寇入犯,为侦卒所获。论遣兵捕鹤,并诛其党。以功进右都御史,再以功进兵部尚书,廕子锦衣世千户。翁万达为总督,筑大同边墙六百里,里建一墩台于墙内。后以兵少墙不能守,尽撤而守台。论言:“兵既守台,则寇攻墙不得用其力。及寇入墙,率震骇逃散。请改筑于墙外,每三百步建一台,俾矢石相及。去墙不得越三十步,高广方四丈五尺,其颠损三之一,上置女墙、营舍,守以壮士十人。下筑月城,穴门通出入。度工费不过九万金,数月而足。”诏立从之。寇万骑犯山西,论督军遮破之朔州川。其犯宣府、龙门者,亦为将士所败,先后俘斩五百三十有奇。加太子太保,廕子如初。  三十五年,兵部尚书杨博以父丧去,召论代之。当是时,严嵩父子用事,将帅率以贿进。南北用兵,帝责中枢甚急。丁汝夔、王邦瑞、赵锦、聂豹,咸不得善去。论时已老,重自顾念。一切将帅黜陟,兵机进止,悉听世蕃指挥,望由此损。俺答子辛爱愤总督杨顺纳其逃妾,拥众围大同右卫城数重,城中析屋而爨。帝闻,深以为忧,密问嵩。嵩意欲弃之而难于发言,则请降谕问本兵。论请复右卫军马,岁办五十万金,故为难词,冀以动帝。帝顾亟措饷发兵,易置文武将吏,右卫围亦寻解。给事中吴时来劾杨顺,因言论雷同附和,日昏酣,置边警度外。帝遂削论籍。嵩微为之解,亦不能救也。  三十八年复起故官,督蓟、辽、保定军务。把都儿犯蓟西,论厚集精锐以待。至则为游击胡镇所破。分掠沙儿岭、燕子窝,又却,乃遁去。事闻,厚赍银币。寻又奏密云、昌平二镇防秋,须饷银三十余万。给事中郑茂言论奏请过多,请察其侵冒弊,诏论回籍听勘。给事中邓栋往核,具得虚冒状,夺官闲住。未几卒,年七十二。隆庆初,复官,谥恭襄。  曾孙浩然,由世廕历官太子太保,左都督。浩然子达胤,锦衣指挥。李自成陷京师,不屈死。其从兄佳胤,弘农卫指挥。崇祯十四年贼破灵宝,持刀赴斗,死焉。  雍泰,字世隆,咸宁人。成化五年进士。除吴县知县。太湖涨,没田千顷,泰作堤为民利,称“雍公堤”。民妾亡去,妾父讼其夫密杀女匿尸湖石下。泰诘曰:“彼密杀汝女,汝何以知匿所。且此非两月尸,必汝杀他人女,冀得赂耳。”一考而服。  召为御史,巡盐两淮。灶丁无妻者,泰为婚匹。出知凤阳府。父忧去,服阕起知南阳。余子俊督师,荐为大同兵备副使,擢山西按察使。泰刚廉,所至好搏击豪强。太原知府尹珍涂遇弗及避,泰召至,跽而数之。珍不服,泰竟笞珍。珍诉于朝,且告泰非罪杖人死,逮下诏狱。王恕请宽泰罪,会事经赦,乃降湖广参议。弘治四年转浙江右布政使,复以母忧去。  十二年起右副都御史,巡抚宣府。官马死,军士不能偿,泰言于朝,以官帑市。边军贫,有妻者辄鬻,泰请官为资给。尚书周经因令贫者给聘财,典卖者收赎,军尽欢。参将王杰有罪,泰劾之,下泰逮问。泰又请按千户八人,帝以泰屡抑武臣,方诏都察院行勘。而参将李稽坐事畏泰重劾,乞受杖,泰取大杖决之。稽乃奏泰凌虐,帝遣给事中徐仁偕锦衣千户往按。杰复使人走登闻鼓下,讼泰妄逮将校至八十六人,并及其婿纳赂事。法司核上,褫为民。  武宗立,给事中潘鐸等荐泰有敢死之节,克乱之才。吏部尚书马文升遂起泰南京右副都御史,提督操江,固辞不赴。正德三年春,许进为吏部,复起前官。七月擢南京户部尚书。刘瑾,泰乡人也,怒泰不与通,甫四日即令致仕。谓进私泰,遂削二人籍,而追斥马文升及前荐泰者尚书刘大夏、给事中赵士贤、御史张津等为民,其他罚米输边者又五十余人。泰归,居韦曲别墅,不入城市。瑾诛,复官,致仕。年八十卒。卒时榻下有声若霆者。  泰奉身俭素。贵宾至,不过二肉。为尚书,无绯衣。及卒,家人始制以敛。天启中,追谥端惠。  张津,字广汉,博罗人。成化末进士,除建阳知县。筑城郭,遏矿盗,建硃熹、蔡元定诸贤祠,置祭田畀其子孙。忧归,补大治,征授御史。弘治十四年冬,吏部缺尚书,廷臣推马文升、闵珪,而津偕同官文森、曾大有请用致仕尚书周经、两广总督刘大夏。忤旨下诏狱。给事御史论救,得释。已,言:“陛下延访大臣,而庶官不预,非所以明目达聪也。乞命卿佐侍从及考满朝觐诸外僚,咸得以时进见,通达下情。”武宗初,巡按广西,劾总镇中官韦经擅移官帑。预平富贺贼,被赉,出为泉州知府。坐尝举泰,勒为民。刘瑾败,起宁波知府,迁山东左参政,擢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应天诸府。所部水旱,请停织造。车驾北巡,疏谏,不报。浙孝丰奸民据深山拒捕,积二十年莫能制。津托别事赴浙,悉缚之。加户部右侍郎,巡抚如故。帝自宣府还,复欲北幸,津疏切谏,不报。卒,赠南京户部尚书。  陈寿,字本仁,其先新淦人。祖志弘,洪武间代兄戍辽东,遂籍宁远卫。寿少贫甚。,得遗金,坐守至夜分,还其主。从乡人贺钦学,登成化八年进士,授户科给事中。视宣、大边防,劾去镇守中官不检者。又尝劾万贵妃兄弟及中官梁芳、僧继晓,系诏狱。得释,屡迁都给事中。  弘治元年,王恕为吏部,擢寿大理丞。刘吉憾恕,讽御史劾寿不习刑名,冀以罪恕。竟调寿南京光禄少卿,就转鸿胪卿。  十三年冬,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火筛数盗边,前镇巡官俱得罪去。寿至,蒐军实,广间谍,分布士马为十道,使互相应援,军势始振。明年,诸部大入,先以百余骑来诱。诸将请击之,寿不可。自出帐,拥数十骑,据胡床指麾饮食。寇望见,疑之,引去。诸道袭击,斩获甚多。朝廷方遣苗逵等重兵至,而寿已奏捷。孝宗嘉之,加录一等。逵欲乘胜捣巢。驻延绥久,战马三万匹日费刍菽不赀。寿请出牧近塞,就水草,众有难色。寿跨马先行,众皆从之,省费数十万。当战捷时,或劝注子弟名籍,寿曰:“吾子弟不知弓槊,宁当与血战士同受赏哉?”竟不许。  十六年以右副都御史掌南院。正德初,刘瑾矫诏逮南京科道戴铣、薄彦徽等,寿抗章论救。瑾怒,令致仕。寻坐延绥仓储亏损,罚米二千三百石、布千五百匹。贫不能偿,上章自诉。瑾廉知寿贫,特免之。中官廖堂镇陕西贪暴,杨一清以寿刚果,九年正月起抚其地。堂初奉诏制氈幄百六十间,赢金数万,将遗权幸。寿檄所司留备振,复戒谕堂勿假贡献名有所科取。堂怒,将倾之。寿四疏乞休,不得。堂爪牙数十辈散府县渔利,寿命捕之,皆逃归,气益沮。其秋,拜南京兵部侍郎,陕人号呼拥舆,移日不得行。逾年,乞骇骨,就进刑部尚书,致仕。  寿为给事中,言时政无隐,独不喜劾人,曰:“吾父戒吾勿作刑官,易枉人。言官枉人尤甚,吾不敢妄言也。”嘉靖改元,诏进一品阶,遣有司存问,时年八十有三。寿廉,历官四十年,无家可归。寓南京,所居不蔽风雨。其卒也,尚书李充嗣、府尹寇天叙为之敛。又数年,亲旧赙助,始得归葬新淦。  樊莹,字廷璧,常山人。天顺末,举进士,引疾归养。久之,授行人,使蜀不受馈,土官作却金亭识之。  成化八年,擢御史。山东盗起,奉命捕获其魁。清军江北,所条奏多著为例。改按云南,交阯诱边氓为寇,驰檄寝其谋。出知松江府。运夫苦耗折,莹革民夫,令粮长专运,而宽其纲,用以优之。赋役循周忱旧法,稍为变通,民困大苏。忧归,起知平阳。  弘治初,诏大臣举方面官。侍郎黄孔昭以莹应,尚书王恕亦器之,擢河南按察使。黄河为患,民多流移。莹巡振,全活甚众。河南田赋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欲考本末,众难之。莹曰:“视万犹千,视千犹百耳,何难。”恪以属莹部吏钩考,旬日间,宿蠹一清。四年迁应天府尹。守备中官蒋琮与言官讦奏,所蔓引多至罪黜。莹承命推鞫,初若不为异者,琮大喜。后奏其伤孝陵山脉事,琮遂下狱,充净军。  七年迁南京工部右侍郎,寻改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锦田贼结两广瑶、僮为寇,莹谕散余党,戮首恶十八人。岁余,以疾乞休。家居七年,中外交荐,起故官抚治郧阳,旋改南京刑部右侍郎。  十六年,云南景东卫昼晦七日,宜良地震如雷,曲靖大火数发,贵州亦多灾异,命莹巡视。至则劾镇巡官罪,黜文武不职者千七百人。廉知景东之变,乃指挥吴勇侵官帑,图脱罪,因云雾晦冥虚张其事,劾罪之。还进本部尚书。  武宗践阼,致仕归。刘瑾以会勘隆平侯争袭事,连及莹,削籍。明年又坐减松江官布,罚米五百石输边。莹素贫,至是益窘。三年十一月卒,年七十五。瑾败,复官,赠太子少保,谥清简。  莹性诚悫,农月坐篮舆戴笠,子孙舁行田间,曰:“非徒视稼,欲子孙习劳也。”其后人率教,多愿朴力学者。  熊绣,字汝明,道州人,其先以戍籍自丰城徙焉。绣举成化二年进士,授行人。奉使楚府,巡茶四川,力拒馈遗。擢御史,巡按陕西。左布政于璠以官帑银馈苑马卿邵进,绣发其罪。璠遁赴京讦绣,帝并下绣吏,谪知清丰,璠、进亦除名。久之,凤翔阙知府,擢绣任之。  弘治初,迁山东左参政,进右布政使。七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榆林初仅小堡,屯兵备冬。景泰中,始移巡抚、总兵官居之,遂为西北巨镇,城隘弗能容,绣因请增筑千二百余丈。涖镇数年,练兵积粟,边政修举。历兵部左、右侍郎,尚书刘大夏深倚信之。胜腾四卫勇士额三四万人,率虚籍。岁糜钱谷数十万,多入奄人家。廷臣屡请稽核,辄被挠。十八年命绣清厘,未竟而孝宗崩。朝政渐变,绣力持不顾,得诡冒者万四千人。御马太监宁瑾等疏请复旧,给事御史交章劾瑾,大夏亦力争。武宗不得已从之,而宥瑾等不问。  正德元年擢右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兼巡抚事。既抵镇,尽裁幕府供亿,秋毫无所取。二年与总兵官伏羌伯毛锐讨平贺县僮。刘瑾以前汰勇士事深疾绣,伺察无所得。召掌南京都察院事,寻以中旨罢之。已,复摭延绥仓储浥烂为绣罪,罚米五百石,责绣躬输于边。绣家遂破。  十年闰四月卒,无子。巡抚秦金颂其清节于朝,赠刑部尚书。太仆少卿何孟春以绣承继孙幼且贫,无以为养,请如主事张凤翔孔琦例,赐月廪,且乞予谥。遂谥庄简,给其孙米月一石。  潘蕃,字廷芳,崇德人。初冒钟姓,既显始复。成化二年举进士,授刑部主事。历郎中。云南镇守中官钱能为巡抚王恕所劾,诏蕃按,尽得其实。出为安庆知府,改郧阳。时府治初设,陕、洛流民毕聚。蕃悉心抚循,皆成土著。累迁山东、湖广左右布政使。  弘治九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兼提督松潘军务。宣布威信,蛮人畏服,单车行松、茂莫敢犯。迁南京兵部右侍郎,就改刑部。  十四年进右都御史,总督两广。帐下士旧不下万人,蕃汰之,才给使令而已。黎寇符南蛇乱海南,聚众数万。蕃令副使胡富调狼土兵讨斩之,平贼巢千二百余所。论功,进左都御史。已,又平归善剧贼古三仔、唐大鬓等。思恩知府岑濬与田州知府岑猛相仇杀,攻陷田州,猛穷乞援。蕃谕濬罢兵,不从,乃与镇守太监韦经、总兵官伏羌伯毛锐集兵十余万,分六哨讨之。濬死,传首军门,斩级四千七百,尽平其地。回军讨平南海县丰湖贼褟元祖。捷闻,玺书嘉劳。蕃奏,思恩宜设流官,猛构兵失地,宜降同知,俾还守旧土。兵部尚书刘大夏议,猛世济凶恶,不宜归旧治,请两府皆设流官,而降猛为千户,徙之福建。帝从之。正德改元之正月召为南京刑部尚书。逾年,致仕。  初,蕃去两广,岑猛据田州不肯徙,知府谢湖畏猛悍,亦逗遛。事闻,逮湖诏狱。湖委罪蕃及韦经、毛锐,经复委罪于尚书大夏。刘瑾方恶大夏,遂并逮四人。大夏以不从蕃言为罪,而蕃亦坐不能抚猛,俱谪戍肃州,三年九月也。既而瑾从户部郎中庄言,遣太监韦霦核广东库藏,奏应解赃罚诸物多朽敝,梧州贮盐利军赏银六十余万两不以时解。逮问蕃及前总督大夏、前左布政使仁和沈锐等八百九十九人,罚米输边。锐廉介,已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乞休归,至是夺职。瑾诛,蕃以原官致仕。逾六年,卒。锐至嘉靖初,始复职致仕。  方蕃解官归,无屋,税他人宅居之。与乡人饮,露坐花下,醉则任所之。其风致如此。  胡富,字永年,绩溪人。成化十四年进士。授南京大理评事。弘治初,历福建佥事。福宁系囚二百余人,富一讯皆定,囹圄顿空。以忧去,起补山东,迁广东副使。四会瑶乱,剿擒五百余人。泷水瑶出没无时,富度其所经地,得荒田三千余顷,招僮户耕牧其中。瑶畏僮不敢出扰,居民得田作。符南蛇围儋州,富与参议刘信往觇。贼突至,杀信,富手斩剧贼一人,贼乃退。还益兵讨平之。历陕西左、右布政使。  正德初,入为顺天府尹。三年进南京大理寺卿,就迁户部右侍郎。五年正月坐大理时勘事迟缓,勒致仕。亦瑾意也。瑾败,起故官。七年拜本部尚书。南都仓储仅支一年,富在部三载,有六年积。上十余事,率权贵所不便,格不行,遂引年归。嘉靖元年卒。赠太子少保,谥康惠。  张泰,字叔亨,广东顺德人。成化二年进士。除知沙县。时经邓茂七之乱,泰抚绥招集,流亡尽复。入为御史,偕同官谏万贵妃干政,廷杖几毙。出督京畿学校,以忧去,家居十余年。  弘治五年起故官,按云南。孟密土舍思揲构乱,以兵遏木邦宣慰使罕挖法于孟乃寨。守臣抚谕,拒不听。泰与巡抚张诰集兵示必讨,思揲惧,始罢兵。滇池溢,为民灾,泰筑堤以弭其患。还朝,乞罢织造内臣,减皇庄及贵戚庄田被灾税赋,给畿省灾民牛种。诏止给牛种,余不行。寇入永昌,甘肃游击鲁麟委罪副总兵陶祯,而总兵官刘宁疏言守臣不和,诏泰往勘。泰奏镇守太监傅德、故总兵官周玉侵据屯田。巡抚冯续减削军饷,寇数入莫肯为御,失士卒六百余、马驼牛羊二万皆不以闻。帝怒,下之吏。德降内使,锢南京,续编氓口外。泰又言甘州膏腴地悉为中官、武臣所据,仍责军税;城北草湖资戍卒牧马,今亦被占。请悉归之军,且推行于延、宁二镇,诏皆从之。迁太仆少卿,改大理。  初,蓟州民田多为牧马草场所侵,又侵御马监及神机营草场、皇庄,贫民失业,草场亦亏故额。孝宗屡遣给事中周旋,侍郎顾佐、熊翀等往勘,皆不能决。至是命泰偕锦衣官会巡抚周季麟复勘。泰密求得永乐间旧籍,参互稽考,田当归民者九百三十余顷,而京营及御马监牧地咸不失故额。奏入,驳议者再,尚书韩文力持之,留中未下。及武宗嗣位,文再请,始出泰奏,流亡者咸得复业。  寻迁右副都御史督储南京。奏厘革十二事,多报可。正德二年,召为工部右侍郎,逾年迁南京右都御史。泰清谨。刘瑾专权,朝贵争赂遗。泰奏表至京,惟馈土葛。瑾憾之,其年十月令以南京户部尚书致仕。明年七月卒,摭他事罚米数百石。瑾诛,予葬祭如制。  吴文度,字宪之,晋江人,从父客江宁,遂家焉。登成化八年进士,除龙泉知县,征授南京御史。偕同官孙需等论妖僧继晓,被廷杖。寻迁汀州知府。瑶弗靖,设方略绥抚,瑶承赋如居民。弘治中历江西左参政,山西、河南左、右布政使。正德元年迁右副都御史,巡抚云南。师宗州贼阿本等作乱,谕不从,乃遣参议陈一经等督军二万攻之,别遣兵截盘江,据贼巢背,先后俘斩千人。入历户部侍郎。三年冬进南京右都御史。方文度召自云南,刘瑾以地产金宝,屡责贿。文度无以应,瑾深衔之。会工部尚书李鐩致仕,廷推文度及南京户部侍郎王珩,遂改文度南京户部尚书,与珩俱致仕。命下,举朝骇异。既归,所居屋仅数椽。瑾诛,未及用而卒。珩,赵人。起家进士,亦以清操闻。  张鼐,字用和,历城人。成化十一年进士。授襄陵知县,入为御史。宪宗末年数笞言官,鼐力谏。又尝劾妖僧继晓、方士邓常恩等。帝心恶之。出按江西。盗贼多强宗佃仆,鼐与巡抚闵珪交奏其事。尹直等构之,乃贬珪而坐鼐尹旻党,谪郴州判官。  弘治初,擢河南佥事,进参议,以协治黄陵冈迁副使。十五年进按察使。鼐官河南久,屡遭河患,督治有方,民为立祠。是年秋,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时军政久驰,又许余丁纳资助驿递,给冠带,复其身。边人竞援例避役。鼐言不可,因条上定马制、核屯粮、清隐占、稽客户、减军伴数事,悉允行。寻劾分守中官刘恭贪虐罪,筑边墙自山海关迄开原叆阳堡凡千余里。辽抚自徐贯后,历张岫、张玉、陈瑶、韩重四人,多得罪去,至鼐称能。  武宗立,移抚宣府。正德改元,召还,寻进右副都御史署院事。有知县犯赃当褫职,卒杀人当抵死。刘瑾纳重贿,欲宽之,鼐执不可,出为南京右都御史。焦芳子黄中欲强市其居,畀通政魏讷,鼐不从,芳父子亦怨之。会瑾遣给事中王翊等核辽东军饷,还奏刍粟多浥烂,遂以为守臣罪,逮鼐及继任巡抚马中锡、邓章,前参政冒政,参议方矩,郎中王荩、刘绎下诏狱,令其家人输米辽东。鼐坐输二千石,以力不办,系辽东。久之,总兵官毛伦等具奏诸人苦状,请得折价,瑾勉从之。阅三年事始竟,皆斥为民。瑾诛,复官。鼐前卒,世宗初予恤。  冒政,泰州人。鼐同年进士,历官右副都御史,巡抚宁夏。守官廉,刘瑾觊贿不得,遂假辽东事逮之,罚米至三千石。瑾诛,复职致仕。久之,卒。  王璟,字廷采,沂人。成化八年进士。为登封知县。历两京御史。  弘治十四年,以南京鸿胪卿拜右佥都御史,理两浙盐政。振荒浙江,奏行荒政十事,多所全活。十七年冬巡抚保定。武宗立,太监夏绶乞于真定诸府岁加苇场税,少监傅琢请履亩核静海、永清、隆平诸县田,太监张峻欲税宁晋小河往来客货,诏皆许之。又以庄田故,遣缇骑逮民鲁堂等二百余人,畿南骚动。璟抗疏切谏。尚书韩文等力持之,管庄内臣稍得召还。  正德元年四月引疾致仕,命驰传归。三年坐累夺官闲住。六年起抚山西。制火枪万余,枪藏箭六,皆傅毒药,用以御寇,寇不敢西。累迁右都御史。已,迁左,以张纶为右都御史代之。后陈金以太子太保左都御史入院,位璟上,人号璟“中都御史”焉。时群小用事,大臣靡然附之,璟独守故操。再进太子太保。世宗立,致仕,卒。赠少保,谥恭靖。  初,璟自保定巡抚归,其后兵科给事中高淓勘沧州盐山牧地,劾六十一人,及璟与前巡抚都御史高铨。铨即淓父也。诏去职者勿问,璟、铨并获免。  铨,江都人,累官南京户部尚书。正德二年廷推左都御史,瑾勒令致仕。寻坐事逮下狱,复坐隆平侯家袭爵事除名,罚米五百石。后瑾益事操切,每遣使勘核,多务苛急承瑾意,淓遂并铨在劾中。淓后官至光禄少卿,以劾父不齿于人。瑾诛,铨复官致仕,卒。赠太子少保。  硃钦,字懋恭,邵武人。师吴与弼,以学行称。举成化八年进士,授宁波推官。治最,征授御史。出督漕运,按河南,清军广西,并著风节。  弘治中,迁山东副使,历浙江按察使。十五年入觐。吏部举天下治行卓异者六人,钦与焉。佥都御史林俊又举钦自代,乃稍迁湖广左布政使。  武宗立,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中官王岳被谪,道死。钦上言:“岳谪守祖陵,罪状未暴,赐死道路,不厌人心。臣知岳为刘瑾辈所恶,必瑾谮毁以至此。望陛下察岳非辜,惩瑾谗贼。”疏至,瑾屏不奏,衔之。钦以山东俗淫酗,严禁市酤,令济南推官张元魁察之,犯者罪及邻。比有惧而自缢者,其母欲奏诉,元魁与知府赵璜贿之乃已。瑾使侦事校尉发之,俱逮下诏狱,勒钦致仕,璜除名,元魁谪戍。瑾憾钦未已,摭前湖广时小故,下巡按御史逮问。俄坐山东勘地事,斥为民。又坐修曲阜先圣庙会计数多,罚输米六百石塞下。又坐抚山东时,以民夫给事尚书秦纮家,再下巡按御史逮问。瑾诛,乃复官。十五年卒,年七十七。与弼之门以宦学显者,钦为称首。  赞曰:武宗初,刘、谢受遗辅政,韩文、张敷华等为列卿长,当路多正人,国事有赖。“八虎”潜伏左右,虽未敢显与朝士为难,固腹心之蠹也。夫以外攻内,势所甚难。况相权之轻,远异前代,虽抱韩琦之忠,初无书敕之柄。区区争胜于笔舌间,此难必之刚明之主,而以望之武宗,庸有济乎?一击不胜,反噬必毒,消长之机,间不容发。宦竖之贻祸烈也,吁可畏哉!

【版权声明】

《列传第七十四-明史》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四字成语大全网小编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列传第七十六-明史

列传第七十六 ○刘抃吕翀艾洪葛嵩赵佑硃廷声等戴铣李光翰等陆昆薄彦徽等蒋钦周玺涂祯汤礼敬王涣何绍正许天锡周钥等徐文溥翟唐王銮张士隆张文明陈鼎等范辂张钦周广曹琥石天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