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纪第二十二 文宗下宁宗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本纪第二十二 文宗下宁宗之新元史,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本纪第二十三 惠宗一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本纪第二十三 惠宗一之新元史,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本纪第二十二 文宗下宁宗

至顺元年春正月丁巳,知枢密院事伯帖木儿出为辽阳行省左丞相。辛酉,有事于太庙。甲午,燕铁木儿、伯颜并乞罢退,不允,仍命阿荣、赵世安慰谕之。丁卯,诸王秃坚及万户伯忽、阿木、怯朝等起兵于云南,陷中庆路。壬申,衡阳徭寇湘乡州。癸酉,宣徽使撒敦知枢密院事。丁丑,召荆王也速也不干子脱脱木儿至京师。赵世延乞致仕,不允。衡阳徭寇石康县。己卯,封太医院使野里牙为秦国公。

二月壬午朔,赵世安为御史中丞,史惟良为中书左水。癸未,知枢密院事燕不怜加开府仪同三司。籍故中书平章政事张珪五子资产。己丑,秃坚等陷仁德府。是月,典瑞院使阿鲁等使高丽。甲午,秃坚自立为云南王。丙申,云南蒲蛮酋入觐。己亥,中书平章政事朵儿失有罪免。徭贼陷灌阳县。壬寅,御史大夫玥璐不花乞致仕,不允。甲辰,流王禅子帖木儿不花于吉阳军。乙巳封明宗皇子亦璘真班为鄜王。丙午,中尚卿小云失海涯以兵讨云南。丁未,伯颜知枢密院事,依前太保、录军国重事。诏曰:

昔在世祖,尝以宰相一人总领庶务,故治出于一,政有所统。今燕铁木儿为右丞相,伯颜既知枢密院事,左丞相其勿复置。

戊申,太禧宗禋使阿里海牙为中书平章政事。命中书左丞史惟良、参知政事和尚总督建言之事。是月,典瑞院使阿鲁等使高丽,册高丽世子桢为开府仪同三司、征东行省左丞相、高丽国王。

三月甲寅,乖酉蛮入寇。丁巳,徙封济阳王木楠子为燕王,吴王泼皮为济阳王。戊午,封皇子阿剌忒纳荅刺为燕王。延试进士,赐笃列图、王文烨等九十七人及第、出身有差。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乞住为云离行省平章政事,八番顺元宣慰使帖木儿不花为云南行省左丞,从豫王讨云南。癸亥,诸王桑哥班、撤忒迷失、买哥分使燕只吉台、不赛因、月即别三藩。丁卯,命御史大夫铁木儿补化等振举台纲。辛未,封知枢密院事不花帖木儿为武平郡王。录讨秃坚功,云南宣慰使举宗、禄余并遥授云南行省参知政事。壬申,袝明宗皇帝于太庙。甲戌,封诸王速来蛮为西宁王。乙亥,西番、哈刺火州来献蒲桃酒。丙子,改山东都万户府为都督府。云南木邦酋浑都来献方物。赐燕铁木儿定策元勋碑。辛巳,诸王哈儿蛮遣使贡蒲萄酒。

夏四月甲申,有事于太庙。丙戌,封也真也不干为桓国公。丁酉,遣诸王桑兀孙还云南。明宗皇后八不沙崩。云南宣慰使禄余杀乌撒宣慰司官吏,叛附伯忽,罗罗诸蛮俱叛,平章政事帖木儿不花死之。戊申,诸王云都帖木儿将江浙、江西、河南三行省兵,与湖广行省平章政事脱欢讨云南。

五月乙卯,以受尊号,告祭南郊。戊午,御大明殿,燕铁木儿率百官及僧道耆民,上尊号曰钦天统圣至德诚功大文孝皇帝。是日,改元至顺。诏河南、怀庆、卫辉、普宁四路曾经赈济人户,今岁差发全行蠲免。其余被灾路分,已经赈济者,腹里差发、江淮夏税,俱免三分。庚申,以受尊号,谢太庙。甲子,申命燕铁木儿为中书右丞相,诏天下。丁卯,翰林国史院进《英宗实录》。戊辰,车驾幸上都,次大口。阿怜帖木儿为大司徒。遣豫王阿剌忒纳失里镇西番。赵世延加翰林学土承旨,封鲁国公。己巳,车驾次龙虎台。辛未,置宣忠扈卫亲军都万户府。太禧宗禋使亦列赤为中书平章政事。癸酉,遣使劳云南军。甲戌,八番乖西蛮作乱。乙亥,置顺元宣抚使司,统答剌罕军讨云南。是月,以浙东宣慰使陈天祐、湖广行省参知政事樊楫死事,赠天祐推忠秉义全市功臣,江浙行省左丞,遁封河南郡公,楫推忠宣力效节功臣、江浙行省右丞、上党郡公。

六月丙戌,车驾至上都。丙申,立行枢密院,彻里铁木儿知行枢密院事,探马赤同知枢密院事,教化为枢密副使,率朵甘思、朵思麻及巩昌兵万三千人,从镇两武靖王搠思班、豫王阿刺忒纳夫里分道讨云南。庚子,内侍撒里为大司徒。杀知枢密院事阔彻伯、脱脱木儿,通政使只儿哈郎,翰林学士承旨教化的、伯颜也不干,燕王宫相教化的、斡罗思,中政使尚家奴、秃乌合,阿速卫指挥使那海察、拜住,并籍其家。乙巳,罗罗斯蛮酋撒加伯合乌蒙蛮寇建昌县,云南行省右丞跃里帖木儿败之,四川兵又败撒加伯于庐古驿。丁未,改东路蒙古军元帅府为东路钦察军万户府。

秋七月辛亥,封诸王按浑察为广宁王。丁巳,诸正不赛因遣使来朝。乙丑,翰林学土承旨也儿吉尼知枢密院事。丁丑,故丞相铁木迭儿子匠作使锁住与其羊观音奴及大医院使野里牙等祭北斗咀咒事觉,俱伏诛,井杀前刑部尚书乌马儿、前御史大夫李罗、上都留守马儿。

闰月庚辰朔,封诸王卯泽为永宁王。辛卯,陕西行合御史中丞脱亦纳为中书参知政事,中书平章政事赵世延罢为翰林学士承旨。癸巳,月鲁帖木儿为大司徒。丁酉,车驾发上都。戊戌,封甘肃行省平章政事乃马台为宣宁郡王,驸马谨只几十郓国公、并知行枢密院事。戊申,加封宣圣父叔梁纥为启圣王,母颜氏为启圣王夫人,颜子为兖国复圣公,曾子郕国宗圣公,子思沂国述圣公,孟子邹国亚圣公,程颢为豫国公,程颐为洛国公。罗罗斯酋撒加伯等寇建昌,四川行省以兵讨之。广西徭贼寇修仁,荔浦诸县,广西元帅府以兵讨之,获其酋于国安。

八月丁巳,诸五月即别遣使来朝。己未,车驾至自上都。甲子,忠州蛮酋黄祖显遣其子来献方吻。乙丑,遣使至真定玉华宫,礼睿宗及庄圣皇后。壬申,兴举蒙古字学。

九月庚辰,大宁路地震。罢入粟补官例。甲申,不兰奚、月鲁帖木儿并授大司徒印。辽阳行省平章政事哈刺铁儿为御史葛明诚所劾,免官。己丑,岭北行省平章政事哈八儿秃为御史朵罗台、王文若所劾,免官。癸巳,封魏王阿木哥子阿鲁为西靖王。甲午,窜湖南行省平章政事速速于雷州。丙子,中书左丞史惟良致仕。丁未,中书参知政事张发谅为中书左丞。知枢密院事脱别台出为陕西行台御史大夫。

冬十月己未,中书右丞相燕铁木儿等告于太庙,请以太祖皇帝配享南郊。辛酉,帝服大袭衮冕,祀昊天上帝天南郊,以太祖皇帝配享,中书右丞相燕铁木儿为亚献,御史大夫帖木儿补化为终献。乙丑,广西徭贼寇横州及永淳县。辛未,乌蒙路蛮酋阿朝降。乙亥,撒敦、唐其势并赐号答刺罕。

十一月戊寅,伯忽及其弟伯察儿等俱伏诛。丙戌,跃里帖木儿败罗罗斯诸蛮于建昌木托山。辛卯,阔阔台知枢密院事。癸巳,阿秃伏诛。甲午,诸王按灰坐殴伤巡检,杖谪广宁。乙未,跃里帖木儿等平云南。

十二月戊申,以立皇太子,遣知枢密院事伯颜告于郊庙。己酉,以汉儒董仲舒从祀孔子庙。辛亥,立皇子燕王阿刺忒纳答刺为皇太子。戊午,以郊祀礼成,帝御大明殿受百官贺,大赦天下,甲戌,御史中丞相尚坐贪纵,免官禁锢。二年春正月戊寅,乌撒、乌蒙诸蛮及东川夷獠俱来降。癸未,立侍王府,伯颜、月鲁帖木儿等十四人并以本官兼侍正。乙酉,有事于太庙。庚寅,改东路蒙古军万户府为东路蒙古亲军都指挥使司。诸王哈儿蛮遣使贡葡萄酒。辛卯,皇太子阿刺纳答刺卒。己亥,吏部尚书撒里瓦、礼部郎中赵期颐颁即位诏于安南并赐以新历。甲辰,建孔子庙于后卫。

二月丙戌,上都留守乃马台知岭北行枢密院事,太禧宗禋使谨只儿、答邻答里、马列捏并知枢密院事,遥授平章政事。四川怀德府驴谷什用等四洞及生蛮十二洞,俱来降,改怀德府为宣抚司。湖广行省参知政事彻里帖木儿及速速、班丹俱坐出言怨望,流彻里帖木儿于广东,班丹于广西,速速于海南,并籍其家。壬子,中书平章政事亦列赤兼沈阳等路安抚使,伯撒里为中书平章政事,朵儿只班为中书参知政事。乙卯,云南叛蛮悉降。壬戌,改封宁王彻彻秃为郊王。庚午,占城国遣使来贡方物。郯工彻彻秃及诸王沙哥坐妄言不道,安置彻彻秃于广州,沙哥于雷州。甲戌,荆王也不干遣使贡犁牛。云南景东蛮酋阿只弄遣其子来献驯象。

三月戊子,诸王阿鲁出镇陕西。己丑,江浙行省平章政事童童为御史所劾,免官。庚寅,命威顺正宽彻不花仍镇湖厂。癸巳,云南贼也不干、罗罗、脱脱木儿等俱伏诛。庚子,立宫相都总管府。

夏四月戊申,以宫中高丽女子不颜帖你赐燕铁木儿。高丽国王请献国中田为资送,遣使往受之。庚戌,建燕铁木儿生祠于红桥,并赐功德碑。壬子,燕铁木儿总制宫阳府事,也不伦、伯撒里并以本官兼都达鲁化赤。甲寅,改宣忠扈卫亲军都万户府为宣忠斡罗斯扈卫亲军部指挥使司。乙卯,有事于太庙。镇西武靖王搠思班等以云南平,各遣使来献捷。庚申,征河南儒士吴炳为艺文监典簿,炳不至。壬戌,探马赤为云南行省平章政事,总制境内军事。

五月己卯,安南世子陈日爌遣使来贡方物。己丑,置八百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临江、元江等处宣慰司。癸巳,云南威楚路蒲蛮猛吾来献方物,愿入银为岁赋,诏置散府一、土官三十三,皆赐金银符。甲午,封宣政使脱力为蓟国公。乙未,陕西行台御史大夫脱别台知枢密院事。御史大夫玥璐不花罢。奎章阁大学士赵世延等进《皇朝经世大典》。丙申,车驾幸上都。戊戌,次红桥,祀燕铁木儿生祠。己亥,也儿吉尼知行枢密院事。八百等处蛮酋来献方物。癸卯,也儿吉尼加太尉。

六月丙寅,云南乌撒、罗罗斯诸蛮复叛。是月,加封郓国夫人并官氏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夫人。

秋七月己卯,曲赦云南叛蛮禄余等。壬午,监察御史张益等劾四川行省平章政事钦察台反复不可信任,流钦察台于广东,同妻孥禁锢,仍诏御史台凡憸人如钦察台者,其极言之。丁亥,琼州黎贼作乱。壬辰,知枢密院事脱别合为御史大夫。戊戍,封伯颜为浚宁王。庚子,广西徭贼平。辛丑,怀德府二十一洞蛮来献方物。

八月甲辰朔,日有食之。封脱怜忽秃鲁为靖恭王,阿蓝朵儿只为懿德王。诸正不赛因遣使来朝。辛亥,车驾至自上都。壬子,诸王答儿麻失理遣孛儿只吉歹等来贡方物。丙辰,封怯列该为丰国公。己未,诸正不赛因遣使来言其臣怯列木丁矫正命入朝,请执以归;敕怯列木丁乘驲还。

九月丙子,云南东川路总管普沂先那具杀宣慰使月鲁以叛,西域指挥使锁住以兵讨之。海南贼王周率十九洞黎蛮作乱,湖广行省左丞移刺四奴以兵讨之。庚寅,幸大承天护圣寺。禄余寇顺元路。

冬十月己酉,有事于太庙。辛亥,召江南行台御史大夫阿儿思兰海涯至京师。癸丑,辛大承天护圣寺。蒙古都元帅怯烈败阿禾党于靖江路。乙丑,立昭功万户都总使府。

十一月壬申朔,日有食之。乙亥,李彦通、萧不兰奚等谋反,伏诛。丙子,封诸王斡即为保宁王。己卯,封蘸班为豳国公。辛巳,户部尚书耿焕为中书参知政事。癸未,养燕铁木儿之子塔刺海为皇子。荆王也速也不干贡犁牛四百。

十二月壬子,命诸王忽剃出复镇云南。戊午,诸王秃列帖木儿来献马及蒲萄酒。庚申,遣集贤直学士答失蛮至真定玉华宫祀睿宗及庄圣皇后。

三年春正月辛未朔,高丽国遣使贺正旦兼贡方物。癸酉,前高丽王焘仍为高丽国王。己卯,有事于太庙。广西罗伟里蛮合龙州落羽蛮作乱。丁亥,幸大承天护圣寺。戊子,万安军黎贼寇陵水县。庚子,封公主桑哥不刺为郓国大长公主。夔州路洞蛮寇施州。

二月辛丑朔,八番蛮酋骆度来献方物。甲辰,诸王答儿蛮失里、哈儿蛮各遣使贡马及金鸦鹘、蒲萄酒。乙巳,湖广行省平章政事玥璐不花为陕西行合御史大夫。戊申,禄余合芒部蛮寇罗罗斯及东川、会通等州,己酉,禄余乞降。己巳,诏修曲阜宣圣庙。

三月庚午朔,遣使赐诸正不赛因绣彩币帛。爪哇国遣使奉表贡方物。丁亥,诸王伯岳兀、完者帖木儿来朝。戊子,占城国遣使奉金字表,贡方物。癸巳,皇子古剌荅纳更名燕帖古思。丁酉,缅国遣使贡方物。

夏四月壬寅,四川师璧、散毛、盘速出三洞蛮酋来献方物。戊申,大宁路地震。四川大盘洞蛮来献方物。丙辰,诸正不别居法郎,及不赛因各遣使贡方物。乙丑,安南世子陈日爌遣使贡方物。安西王月鲁帖木儿与国师必刺忒纳失里沙津、畏兀僧玉你达八的剌板的谋为不轨,事觉皆伏诛。

五月戊寅,幸大承天护圣寺。京师地震,有声。庚寅,车驾幸上都。

六月己亥朔,赦天下。以月鲁帖木儿等罪状,诏谕中外。己酉,御史中丞赵世安为中书左丞。癸亥,知枢密院事也卜伦加开府仪同三司。

秋七月戊辰朔,诸王答里麻失里等遣使献虎豹。丁丑,移刺四奴以兵讨广东黎贼。壬辰,不赛因遣使贡七宝水晶。甲午,诸王月即别遣使贡方物。宥诸王彻彻秃、沙哥还本部。

八月癸卯,吴王木楠子及诸王答都阿海、锁南管卜、帖木儿赤、帖木迭儿等来朝。乙巳天鼓鸣于西北。丙午,祭社稷。丁未,有事于太庙。己酉,帝崩于上都,在位五年,年二十有九。癸丑,葬起辇谷。

元统元年十一月辛亥,上尊谥曰圣明元孝皇帝,庙号又宗,国语曰札牙笃皇帝。

宁宗冲圣嗣孝皇帝,讳懿璘质班,明宗第二子也。母曰皇后乃蛮真氏。

天历二年二月,封鄜王。

至顺三年八月,文宗驻跸上都,疾大渐,召皇后及丞相燕铁木儿至枝前曰:“旺忽察都之事,为朕平生大错,悔之无及。燕帖吉思虽朕子,然天下乃明宗之天下也。汝等如爱朕,其召妥欢帖木儿立之。朕见明宗于地下,亦可以自解矣。”言讫而崩。燕铁木儿不欲立妥欢帖木儿,秘遗诏不发,扬言大行皇帝申固让夙志,传位于明宗之子,请以帝入承大统,遣使征诸王会京师,中书庶务启皇后取进止。

九月辛巳,京师地震。

冬十月庚子,帝即位于大明殿。诏曰:洪惟太祖皇帝启辟疆宇,世祖皇帝统一万方,列圣相承,法度明著。我曲律皇帝入纂大统,修举庶政,动合成法,授大宝位于普颜笃皇帝以及格坚皇帝。历数之归,实当在我忽都笃皇帝、扎牙笃皇帝,而各播越辽远。时则有若燕铁木儿,建义效忠,戡平内难,以定邦国,协恭推戴扎牙笃皇帝。登极之始,即以让兄之诏明告天下。奉玺绂远迓忽都笃皇帝。及忽都笃皇帝奄弃臣庶,扎牙笃皇帝复正宸极,仁义之至,视民如伤,恩泽旁被,无间远迩。顾育眇躬,尤笃慈爱。宾天之日,皇后传顾命于太师太平王右丞相答剌罕燕铁木儿、太保浚宁王知枢密院事伯颜等,谓圣体弥留,益推固让之初志,以宗社之重,属诸忽都笃皇帝之世嫡。乃遣使召诸正宗亲,以十月一日来会于大都,与宗王、大臣同奉遗诒劝进。朕以至顺三年十月初四日,即皇帝位于大明殿。可大赦天下。

大都、上部、兴和三路差税免三年。腹里差发并诸郡不纳差发去处税粮,十分为率,免二分。江淮以南,夏税亦免二分。土木工役,除仓库必合修理外,毋创造以纾民力。民间应有逋欠差税课程,尽行蠲免。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官并内外三品以上正官,岁举才堪守令者一人,申省部先行录用,如称职,举官优加旌擢。重囚淹禁三年以上,疑不能决者,申省部详谳释放。学校农桑、孝义贞节、科举取士、国学贡试,并依旧制。广海、云南梗化之民,诏书到日,限六十日内出官,与免本罪。辛丑,知枢密院事撤敦为御史大夫,中书右丞撒迪为平章政事,宣政使阔里吉思为中书右丞,中书平章政事秃儿哈铁木儿知枢密院事。甲寅,不赛因遣使贡塔里牙、佩刀。乙卯,以即位告祀南郊。己未,告祀太庙。庚申,告祀社稷。是月,立皇后宏吉剌氏。

十一月壬申,命郯王彻彻秃镇辽阳。甲戌,以上皇太后玉册,告祭南郊及太庙。戊寅,尊皇后曰皇太后。己卯,御大明殿受朝贺。壬辰帝崩,年七岁。甲午,葬起辇谷。

至元三年正月辛亥,上尊谥曰冲圣嗣孝皇帝,庙号宁宗。

史臣曰:“燕铁木儿挟震主之威,专权用事。文宗垂拱于上,无所可否,日与文字之士从容翰墨而已。昔汉灵帝好词赋,召乐松等待诏鸿都门,蔡邕露章极谏,斥为俳优。况区区书画之玩乎?君子以是知元祚之哀也。《春秋》之义,未逾年之君称子。宁宗即位匝月而殇,乃入庙称宗;其廷臣不学如此,岂非失礼之大者哉。”

版权声明:

含反义词的成语网小编未对《本纪第二十二 文宗下宁宗》内容的版权进行可靠性核实,不能完全保证作品版权的准确性和合法性。如出现版权争议,请与站方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本纪第二十四 惠宗二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本纪第二十四 惠宗二之新元史,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志第二十二 百官一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志第二十二 百官一之新元史,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志第十九 河渠一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志第十九 河渠一之新元史,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志第二十二 百官一

世祖命刘秉忠、许衡定官制,以中书省管政事,枢密院管兵,御史台司纠劾,又设行省、行台,使内外均其轻重,以相维系,立法之善,殆为唐宋所不及。然上自中书省,下逮郡县亲民之吏,必以蒙古人为之长,汉人、南人贰之。终元之世,奸臣恣睢于上,贪吏掊克于下,痡民蠹国,卒为召乱之阶甚矣。王天下者,不可以有所私也。至一事而分数官,一官而置数员,秩位滥于遥授,事权隳于添设,率大德以后之所增益,不尽为世祖旧制也。《元典章》之内外文武职品,与旧史亘有同,今亦附著下方,备参考云。

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太祖十二年,以木华黎为太师,后又以耶律秃花为太傅。太宗时,耶律阿海为太师,耶律秃花为太傅,石抹明安为太保,皆崇以位号,无专职。世祖至元为太傅,石抹明安为太保,皆崇以位号,无专职。世祖至元元年,以刘秉忠为太保。至成宗以后,始三公并建。《元典章》:太师府、太傅府、太保府参军,俱正五品。又有太尉、大司徒、司徒,大司徒,秩从一品。余品秩无考。至元十九年,罢司徒府。或置或不置;其置者,或开府或不开府。大德十一年,又置太子太师、太师、太傅、少傅、太保、少保,寻并罢。

中书省:中书令一员。太宗二年,立中书省,以耶律楚材为中书令。自世祖以后,为皇太子兼宫。中统三年,以皇子燕王守中收令。至元十年,立燕王为皇太子,仍兼中书令。大德十一年,以皇太子领中书令。延祐三年,以皇太子行中书令。至正十三年,命皇太子领中书令。

右丞相、左丞相各一员。正一品。元初官制,中书令正一品,左、右承相从一品。居令之次,令缺则总省事,佐天子理万机。

平章政事四员。从一品。贰丞相,凡军国重事,无不由之。

右丞、左丞各一员。正二品。副丞相裁成庶务,号左右辖。

参知政事二员。从二品。参决大政,其职亚于丞。

参议中书省事。正四品。典左右司文牍,为六曹之管辖。

左司:郎中二员,正五品。员外郎二员,正六品。都事二员。正七品。掌吏礼房之科有九,一曰南吏,二曰北吏,三曰帖黄,四曰保举,五曰礼,六曰时政记,七曰封赠,八曰牌印,九曰好事。知除房之科有五,一曰次品,二曰常选,三曰台院选,四曰见缺选,五曰别里哥选。户杂房之科有七,一曰定俸,二曰衣装,三曰差别马,四曰置计,五曰田土,六曰太府监,七曰会总科。粮房之科有六,一曰海远,二曰攒运,三曰边远,四曰赈济,五曰事故,六曰军匠。银钞房房之科有二,一曰钞法,二曰课程。应办房之科有二。一曰饮膳,二曰草料。

右司:郎中二员,员外郎二员。都事二员。品秩同前。掌兵房之科有五,一曰边关,二曰站赤,三曰铺马,田曰屯田,五曰牧地。刑房之科有六、一曰法令,二曰弭盗,三曰功赏,四曰禁治,五曰枉勘,六曰斗讼。工房之科有六,一曰攒造军器,二曰常课段匹,三曰岁赐,四曰营造,五曰应办,六曰河道。

照磨一员,正八品。掌磨勘左右司钱谷出纳、营缮料例,凡数计、簿籍之事,皆领之。

管勾一员,正八品。掌纳四方文移,邮递之程期,曹司之承受。

架阁库管勾二员,正八品。掌庋藏省府帐籍案牍。

至正元年,吏兵刑分为二库,户工分为二库,各设管勾一员。

又蒙古架阁库管勾一员,回回架阁库管勾一员。品秩同前。

太宗二年始置左、右丞相,以粘合重山、镇海为之。

世祖中统元年,立行中书省于燕京、置中书丞相一员,平章政事二员,参知政事一员。二年,增置右丞相二员,左丞相二员,平章政事四员,右丞一员,左丞二员,参知政事二员。三年,增左右丞为四员。

至元二年,增置丞相五员,不分左右。四年,复省为右丞相一员,左丞相一员。七年,立尚书省,中书省增置左丞相一员,平章政事以下如故;尚书省置平章政事一员,同平章事一员,参知政事三员。九年,罢尚书省,左丞相仍省为一员,平章政事三员,左、右丞各一员,参知政事二员。二十三年,定省台院部官,中书省除令外,左、职丞相各一员,参知政事二员。二十四年,复立尚书省,置尚书平章政章二员,尚书右丞、左丞各一员,参政政事二员;中书省左、右丞缺不置。二十五年,尚书省置右丞相一员,中书省罢左丞相不置。二十八年,罢尚书省,专任一相,增中书平章政事为五员,一员为商议省事。三十年,又增平章政事一员,置右丞二员,一员为商议省事。

元贞元年,改商议省事为平章军国重事。从一品。

大德三年,复置左丞相。七年,诏中书省设官,自左右丞相以下,平章二员,左右丞各一员,参知政事二员,定为八府。

至大二年,再立尚书省,置尚书省左、右丞相各一员,平章政事三员,左、右丞各一员,参知政事二员;中书省增平章政事为五员,左丞二员,左丞三员。四年,尚书省并入中书省,尚书省丞相以下诸官并罢;中书省左、右丞相为四员,参知政事三员。

至顺元年,定平章政事为四员,右丞一员,左丞一员,参知政事二员。三年,以燕铁木儿专权,专任一相,不设左丞相。自后,左丞相或置或不置。

元统三年,命右丞相伯颜独长台司。

后至元五年,加右丞相伯颜为大丞相。八年,命脱脱为右丞相,复置左丞相。

至正七年,置议事平章四员。十二年,以贾鲁为添设左丞,悟良合台为添设参知政事,又以杜秉彝为添设参政,哈麻为添设右丞。十四年,以吕思诚为添设左丞。二十七年,以蛮子为添设第三平章,帖里帖木儿为添设左丞相。

参议中书省事,中统元年始置一员,至元二十二年累增至六员,大德元年省为四员。其治曰参议府、左右司,中统元年置,后改绐事中、中书舍人,校正等官。至元九年,仍设左右司,并为一司。十五年,分置两司。至大二年,并左右司为一。四年,仍分置如旧制。

照磨,中统元年置二员,至元八年省为一员。

管勾,中统元年置二员,至元三年省为一员。

架阁库管勾,至元三年始置二员,其后增置员数不一,至顺初定为二员。

断事官,正三品。元初职行最重,以御位下及中宫、东宫诸王各投下怯薛丹等人为之。中统元年,十六位下置三十一员。至元六年,十七位下置三十四员。七年,十八位下置三十五员。二十八年,分立两省断事官,随省并置。二十九年,十八位下置三十六员,并人中书省。三十一年,复增二员。后定置,自御位下及诸王位下共四十一员。

经历一员,从七品。

知事一员。从八品。

客省使。正五品。使四员,正五品。副使二员,正六品。掌直省舍人、宣使等选举差遣之事。

检校官四员,正七品。掌检校左右司、六部公事程期、文牍稽失之事。

至元九年,置客省使二员,一员兼通使,一员不兼。二十八年,置中书省检校官二员,考核户工部文案疏缓者,大德元年,增置使四员,副使二员,检校官四员。至元七年,置直省舍人二员,后增置三十三员,掌给使差遣之役,无品级,与宜使等。至大二年,置尚书客省使、副各一员,尚书省罢,应与同罢。

详定使司:正三品。使二员,正三品。副使二员,正四品;掌书记二员。正七品。掌详定四方献言,择其善者以闻于上。至正十七年置,以中书官提调之。

吏部:尚书三员,正三品。侍郎二员,正四品。郎中二员,从五品。员外郎二员。从六品。掌官吏选授调补之政令,及勋封爵邑之制,考课殿最之法。中统三年,以吏户礼为左三部,尚书二员,侍郎二员,郎中四员,员外郎六员。至元二年,吏礼自为一部,尚书三员,侍郎仍二员,郎中仍四员,员外郎三员,三年复为左三部,吏部仍设考功郎中、员外郎、主事正七品。各一员。五年,又合为吏礼部,尚书仍二员,侍郎、郎中、员外郎各一员。七年,始分六部,吏部尚书一员,侍郎一员,郎中二员,员外郎二员。八年,复为吏礼部,尚书、侍郎、郎中各一员,员外郎二员。十三年,分置吏部,尚书增置七员,侍郎三员,郎中二员、员外郎四员。十九年,尚书减为二员,侍郎一员,郎中一员,员外郎二员。二十一年,增尚书一员。案旧史本纪:二十一年,升六部尚书为二品,未知何时复降三品。二十三年,定六部尚书、寺郎、郎中、员外郎各二员。二十八年,增尚书为三员,主事三员。大德元年,增吏部尚书一员。至大二年,增郎中、员外郎、主事各一员。四年,罢增贸之员,如旧制。后至元三年,考功郎中、员外郎、主事各设一员。至正元年,置司绩一员。正七品。掌考察百官行止,以凭叙用。

户部:尚书三员,侍郎二员,郎中二员,员外郎三员。品秩同前。掌天下户口、钱稂、田土之政令,及贡赋之出纳,金币之转通,府藏之委积。中统元年,以吏户礼为左三部尚书。至元二年,分立户部,尚书三员,侍郎、郎中四员,员外郎三员。三年,复为左三部。五年又分为户部、尚书一员,侍郎、郎中各一员,员外郎二员。七年,增尚书一员,侍郎、郎中一员。十三年,又增尚书一员。十九年,郎中、员外郎俱增至四员。二十一年,省泉府司入户部。至元十六年,置泉府司。《元典章,泉府大卿,从二品;泉府司富藏库使,从七品。二十三年,六部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定以二员为额。明年,以户部所掌繁剧,增尚书二员。大德五年,省尚书一员、员外郎一员置主事八员,至大二年。增侍郎、员外郎各一员,四年,罢增置之员,如旧制。至正元年,设司计官四员,依至元二十八年例添设二员。正七品。共属附见于后:《元典章》:户部尚书规措应昌运粮事,正三品。

都提举万亿宝源库,掌宝钞、玉器。都提举一员,正四品。提举一员。正五品。同提举一员,从五品。副提举一员,从六品。知事一员,从八品。提控案牍一员。《元典章》宝源总库有达鲁花赤一员,从五品。至元二十五年,置分万亿库为四库:曰宝源、广源、绮源、赋源。

都提举万亿广源库,掌香药、纸札等物。置官同上。提控案牍二员。

都提举万亿绮源库,掌诸色段匹。置官品秩同前。惟提举增一员。提控案牍三员,后省二员。《元典章》万亿储支纳一员,从七品。

都提举万亿斌源库,掌丝线、布帛等物。置官。品秩同前。提控案牍二员,后省一员。

四库照磨兼架阁库。管勾一员,从九品。至元二十八年置。

提举宫宁库,掌万亿宝源库出纳金银之事。提举一员,从五品。同提举一员,从六品。副提举一员,从七品。至元二十七年置。

诸路宝钞都提举司,掌交钞公事。达鲁花赤一员。正四品。都提举一员,正四品。副达鲁花赤一员,正五品。提举一员。正五品。同提举一员,从五品。副提举二员,从六品。知事一员,从八品。照磨一员。从九品。至元七年。案旧纪宪宗癸丑,立交钞提举司,与志不合。立交钞提举司。正五品。至元八年罢。十三年又置行户部于大名,掌印造交钞。二十四年,改诸路宝钞都提举司,升正四品,增副达旮花赤、提控案牍各一员。后定置各员,又增提控案牍一员。

宝钞总库,达鲁花赤一员,从五品。大使一员,从五品。副使三员。正七品。至元二十五年,改元宝库为宝钞库。正六品。二十六年,升从五品。本纪:二十五年,升宝钞总库永盈库为从五品。未详孰误。永盈库。二十六年罢,以所领币帛入太府监及万亿库。增大便、副便诸员。

印造宝钞库,达鲁花赤一员,正七品。大使一员,从七品。副使二员。正八品。中统四年,始置大使。从八品。至元二十四年,升从七品,增达鲁花赤一员。后定置诸员。

烧钞东、西二库,达鲁花赤各一员,正八品。大使各一员,从八品。《元典章》作正八品。副使各一员。从九品。至元元年,昏钞库始置监钞昏钞官,用正九品印。二十四年,分立烧钞东西二库,置达鲁花赤等员。二十八年,罢大都烧钞库,各路昏钞令行省官监烧。《元典章》:行省烧钞库大使,正九品。

诸路宝泉都提举司,至正十年置,其属曰豉铸局,秩正七品。曰永利库,秩从七品。掌鼓铸铜钱、印造宝钞。

行用六库。中统元年,立中都行用库,提领一员,从七品。大使一员,从八品。副使一员,从九品。《元典章》:大都平淮十行用库大使,从九品。至元二十四年,大都改置库者三:曰光熙,曰文明,曰顺承。二十六年,又置三库:曰健德,曰和义,曰崇仁。皆因城门之名为名。大都宣课提举司,掌诸色课程,并领京城各市,提举二员,从五品。同提举一员。从六品。副提举一员,从七品。提控案牍一员。至元十九年,并大都旧城两税务为大都税课提举。《元典章》:大都税课提举,从五品,乃至大以前官制。至大元年,改宣课提举司。其属曰:

马市猪羊市,提领一员,从七品。大使一员,从八品。副使一员,从九品。至元三十年置。

牛驴市果木市,设官同前。

鱼蟹市,大使一员,副使二员。至大元年置。

煤炭所,提领一员,从八品。大使一员,从九品。副使一员,至元二十二年置。

大都酒课提举司,掌酒醋榷酤之事。提举一员,从五品。同提举二员,从六品。副提举一员,从七品。捉控案牍二员。至元八年置。廿八年,省同提举一员、副提举一员。《元典章》:鸳鸯泊仓粮酒务,从五品;泥河仓粮洒务大使,龙兴酒务大便,俱从九品。

钞纸坊,提领一员,正八品。大使一员,从八品。副使二员。从九品。中统四年置,用九品印,止设大使、副使各一员。至元二十七年,升正八品,增提领、副使各员。

印造盐茶等引局,掌印造腹里行省盐、茶、矾、铁等引,大使一员,从八品。副使一员。从九品。元二十四年置。

京畿都漕运使司,秩正三品。运使二员,正三品。《元典章》:京畿都漕运使司达告花赤。正三品。同知二员,正四品。副使二员,正五品。判官二员,正六品。经历一员。正七品。知事一员,从八品。提控案牍兼照磨一员。正九品。掌凡漕运之事。中统元年,立军储所。至二十七年,改储峙提举司为军储所,乃别立一官,非中统元年所置者。四年,改漕运河渠司。旧纪至元元年立漕运司,十五年罢,以其事隶行中书省。与志彼此互异,未详孰误。至元二年,改漕运司。十二年,改都漕运司。秩正五品。十九年,改京畿都漕运使司。秩正三品。二十四年,内外分立两运司。京畿都漕运司之额如旧,止领京仓出纳稂斛及新运粮提举司攒运公事,省同知、判官、知事各一员。延祐六年,增同知、副使、判官各一员。后定置正官各二员,首领官四员。后至元二年,增提调官、运副、运判各一员。九年,增海道巡防官二员,经正七品印,相副官二员。

新运粮提举司,秩正五品。达鲁花赤一员,正五品。都提举一员,正五品。同提举二员,从六品。副提举一员,从七品。吏目一员,管站车二百五十一辆。至元十六年置。延祐三年,改为京畿运粮提举司。

京师二十二仓:秩正七品。万斯北仓,中统二年置。万斯南仓,至元二十四年置。千斯仓,中统二年置。永平仓,至元十六年置。永济仓,至元四年置。惟亿仓,既盈仓,大有仓,并皇庆元年置。屡丰仓,积贮仓,并皇庆元年增置。以上十仓,各仓置监支纳一员,正七品。大使二员,从七品。副使二员。正八品。丰穰仓,广济仓。并皇庆元年置。广衍仓,至元二十九年置。大积仓。至元二十八年且。既积仓,盈衍仓,并至元二十六年且。相因仓,中统二年且。顺济仓,至元二十九年置。以上八仓,各置监支纳一员。大使二员,副使二员。通济仓,中统二年置。庆贮仓,至元四年置。丰实仓,置年缺。以上三仓,各置监支纳一员,大使一员,副使一员。

通惠河运粮千户所,秩正五品。中千户一员,正五品。中副千户二员。正六品。至元三十一年置。

都漕运使司,秩正三品。运使二员,正三品。同知二员,正四品。副使二员,正五品。运判三员,正六品。经历一员,从七品。知事一员,从八品。提控案牍二员,内一员兼照磨,正九品。掌御河上下至直沽、河西务、李二寺、通州等处漕运。至元二十四年,立置总司于河西务,置分司于临清。其属仓七十有五:

河西务十四仓:秩正七品。永备南仓,永备北仓,广盈南仓,广盈北仓,充溢仓,以上五仓,各置监支纳一员,正六品。《元典章》:永备仓提点,从五品。大使二员,从六品。副使二员。正七品。崇墉仓,大盈仓,大京仓,大稔仓,足用仓,丰储仓,丰积仓,恒足仓。既备仓,以上九仓,各置监支纳一员,大使一员,副使一员。《元典章》:万盈、广积、永备、景运、平盈五仓,副使俱正七品。永盈仓副使,从七品。大有、忙安、广盈、和籴、新城、丰州、广盈,平地县平济,云内州广贮八仓,监支纳俱正八品。大有,和籴、忙安、丰州、广盈,云内州广贮,扮州广贮,新州广盈,东胜州大盈,平地县平济十仓,大使俱正九品。丰储仓大使,从九品。

通州十三仓:秩正七品。有年仓、富有仓、广储仓、盈止仓、及秭仓、乃积仓、乐岁仓、庆丰仓、延丰仓,以上九仓各置监支纳一员、大使二员、副使二员,足食仓、富储仓,衍仓、富及衍仓,以上四仓,各置监支纳一员、大使二员、副使一员。

河仓十七,用从七品。印馆陶仓,旧县仓、陵州仓、傅家池仓,以上四仓,各置监支纳一员、从七品。大使一员、从八品。副使一员。秦家渡仓、尖冢西仓、尖冢东仓、长芦仓、武强仓、夹马营仓、上口仓、唐宋仓、唐村仓、安陵仓、四柳树仓、淇门仓、伏恩仓,以上十三仓,各置监支纳一员、从八品。大便一员。从九品。副使一员。

直沽广通仓,秩正七品。大使一员。从七品。荣阳等纲凡三十,曰:济源、陵州、献州,白马、滏阳、完州、河内、南宫、沂莒,霸州、东明、获嘉、盐山、武强、胶水、东昌、武安、汝宁、修武、安阳、开封、仪封、蒲台、邹平、中牟、胶西、卫辉、浚州、曹濮州,每纲皆设押纲官二员,计六十员,秩正八品。每编船三十只为一纲。船九百余只,运粮三百余万石。纲官以常选正八品为之。

檀景等处采金铁冶都提举司,秩正四品。提举一员,正四品。同提举一员,正五品。副提举一员,从六品。《元典章》作从七品。掌各冶采金炼铁之榷税。中统初,置景州提举司,管景州、滦阳、新匠三冶。至元十四年,又置檀州提举司,《元典章》:檀州采金都提是举司达鲁花赤,正五品。管双峰、暗峪、大峪、五峰等冶。大德五年,并为檀只等处都提举司。大德元年,罢颀德、彰德、广平等路五提举司,立都提举司二,升正四品,设官四员,直隶中书户部。卫辉路提举司隶于广平彰德都提举司,真定铁冶隶于顺德都提举司。事见本纪,旧志遗之。河东山西济南莱芜等处冶提举司及益都金总管府,其设置省并均不可考。又至元十九年立铁冶总管府,罢提举司,是否由总管府改都提举司,简册无征,不能臆断矣。《元典章》宜德云州等处、银冶等场都提举正四品,檀州采金都提举司达鲁花赤正五品,棋阳彰德济南高山汴梁等处,太原大同徐邳州景州溧阳等处、颀德等处、檀州等处、泰安州莱芜等处、广平等处、卫辉仓谷辽阳路安平山等处、易州紫荆关十七所铁提举司提举,俱从五品;以上同提举,俱从六品。宣德云州等处银冶提举司,从六品。

大都河间等路都转运盐使司。秩正三品。使二员,正三品。同知一员,正四品。副使一员,正五品。运判二员,正六品。经历一员,从七品。知事一员,从八品。照磨一员。从九品。掌榷办场灶盐货。太宗二年,始立河问税课所。六年,改盐运司。十二年,改提举盐榷所。六皇后称制二年,又改提举沧清盐使所。定宗四年。又改提举盐榷沧清盐使所。宪宗二年,改河间课程所为提举沧清深盐使所。中统元年,改立宣抚司,提领沧清深盐使所。四年,改为转运司。至元二年,以刑部侍郎右三部郎中兼沧清深盐使司。寻改立河间都转运盐使司,又立沧清深三盐司。十二年,改为都转运使司。十九年,以户部尚书行河间等路都转运使司事。寻罢,立大都芦台越支三叉沽盐使司。二十三年,改为河间等路都转运使。二十五年,复立芦台、越支、三叉三盐使司。二十七年。改令户部尚书行河间等路都转运使司事。二十八年,改河间等路都转运司。大德五年,并大都三盐运司入河间。延祐六年,颁分司印。

盐场二十二所,曰,利国场、利民场、海丰场、阜民场、阜财场、益民场、润国场、海阜场、海盈场、海润场、严镇场、富国场、兴国场、厚财场、丰财场、三叉沽场、芦台场、越支场、石碑场、济民场、惠民场、每场置司令一员,从七品。司丞一员。从八品。

山东东路都转运盐使司,使二员,同知一员,副使一员,运判一员,经历一员,知事一员,照磨一员。太宗二年,立益都课税所。六年,改山东盐运司。中统三年,命课税隶,山东都转运司。四年,诏以中书左右部兼诸路都转运司。至元二年,改立山东转运司。十二年,改山东都转运使司。按旧纪,山东盐课都转运为都转运盐使司在八年,改山东转运使司为都抟运使司兼济南酒税醋课在二十五年,与志互异。《元典章》各处转运盐使司正四品,乃大德以前之官制。延祐五年,颁分司印,罢胶莱盐司所属各场。至元十九年,立山东滨乐安及胶菜莒密盐使司。

盐场十九所:永利场、宁海场、官台场、丰国场、新镇场、丰民场、富国场、高家港场、永阜场、利国场、固堤场、王家冈场、信阳场、涛洛场、石河场、海沧场、行村场、登宁场、西由场,各场设司令一员,司丞一员,管勾一员。

河东陕西等处都转运盐使司,使二员,同知一员,副使一员,运判二员,经历一员,知事一员,照磨一员。太宗二年,立平阳府征收税课所。中统二年,改置转运司及提举解盐司。至元二年,罢运司、命赴制国用使司输课。寻复置转运司。二十二年,改立陕西都转运司。兼办诸色税课。二十九年,置盐运司,专掌盐课,解盐司亦罢。延祐六年,更为河东陕西等处都转盐运使司,案旧纪,改陕西盐课都转运司为都转盐使司,在至元八年,与志互异。直隶省部,颁分司印二。其属:

解盐场,管勾一员。正九品。同管勾一员。从九品。

河东等处解盐管民提领所。正提领一员,从八品。副提领一员。从九品。

安邑等处解盐管民提领所,正提领一员,副提领一员。二提领所,均延祐六年置。至元四年。立开元等路转运司,其省罢年分未详。《元典章》广东盐课都提举,正五品。

礼部:尚书三员,侍郎二员,郎中二员,员外郎二员。品秩同前。掌礼乐、祭祀、朝会,燕享、贡举之政,及符印、简册之制。中统元年,以吏户礼为左三部尚书。至元二年,分立吏札部,尚书三员,侍郎二员,郎中四员,员外郎四员。七年,别立礼部,尚书三员,侍郎一员,郎中二员,员外郎四员。明年,又合为吏礼部。十三年,又别为礼部。二十三年,定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各二员。元贞元年,复增尚书一员,会同馆主事二员。至大二年,增侍郎、郎中各一员。其属附见于后:

左三部照磨所,秩正八品。照靡一员,正八品。掌左三部钱谷计帐之事。

侍仪司,秩正三品。使四员,正三品。引进使知侍仪事二员,正四品。典簿一员。从七品。掌朝会、即位、册后、建储、上尊号及外国朝觐之礼。至元八年,置左右侍仪奉御二员,礼部侍郎知侍仪事一员。引进使知侍仪事一员,左右侍仪使二员,左右直侍仪使二员。副使二员,佥事二员,引进副使、侍仪令、丞、奉班都知、《元典章》:侍仪司丞、奉班都知,俱正七品。尚衣局大使各一员。十二年,省左侍仪奉御,通曰左右侍仪,省引进副使及侍仪令、尚衣局等。十三年,并侍仪司入太常寺。二十年,复置。大德十一年,升秩正三品。至大二年,增典簿一员。延祐七年,定置侍仪使四员。《元典章》:左右侍仪副使,正六品。后又定置引进使、知侍仪事二员。属官:承奉班都知一员,正七品。通事舍人十六员,从七品。侍仪舍人十四员。从七品。

法物库,秩从五品。掌大礼法物。提点一员,从五品。大使一员,从六品。副使一员,从七品。直长二员,正八品。

拱卫直都指挥使司。正三品。达鲁花赤一员,正三品。都指挥使四员,正三品。副指挥使二员,从三品。佥事二员,正四品。经历一员,从七品。知事一员。从八品。掌控鹤六百余户及仪卫之事。至元三年,立拱卫司。置都指挥使一员。副使一员,钤辖一员,正六品。提控案牍一员。九年,长拱卫司为拱卫直都指挥使司。旧纪至元十七年。改拱卫司为都指挥使,疑误。十六年,升正三品,降虎符,增置达鲁花赤,隶宣徽院。十九年,升拱卫司品。仍收其虎符。二十五年,改隶礼部。元贞元年,复升正三品。案旧纪:至元五年,隶宣徽院。九年,升拱卫司为拱卫直都指挥使。大德九年,升正三品。俱与志互异。皇庆元年,置经历一员。二年,改钤辖为佥事。至顺元年,拨隶侍正府。定置诸员。其属:

控鹤百户所,秩正七品。色目百户十三员,汉百户十三员,总十三所。

仪从库,秩从七品。掌收仪仗。大使一员,从七品。副使一员。从八品。

仪凤司,秩从三品。大使五员,从三品。副使四员,从四品。《元典章》作正五品。经历一员;从七品。知事一员。从八品。掌供奉祭飨之乐工。中统元年,立仙音院。复改为玉宸院。置乐长,正四品。乐副;正五品。乐判,正六品。各一员。八年,改隶宣徽院。二十年,改仪凤司,仍隶宣徽院。置大使、副使各一员,判官三员。按旧纪:二十一年,以仪凤司隶卫尉院,志不载。二十五年,改隶礼部,省判官。三十一年,置达鲁花赤一员,副使一员。大德十一年,升玉宸乐院。秩从三品。置院使、副使、佥事、同佥、院判。至大四年,复为仪凤司。秩正三品。延祐七年,降从三品,改仪凤卿为仪凤大使,定置诸员。其属:

云和署,秩从五品。署令二员,署丞二员,管勾二员,协音一员,协律一员。掌乐工调音律及部籍更番之事。至元十二年置。秩正七品。按旧纪二十三年,省入教坊司,不知何时复置。至大二年,拨隶玉宸乐院。皇庆元年,升从六品。二年,升从五品。署令以下品秩,旧志缺。置令当为从五品,丞从七品。管勾从八品。《元典章》仅载安和署令从七品,丞从八品,当是皇庆以前之官制。皇庆二年,令、丞皆升秩矣。

安和署,秩从七品。署令二员,从七品。署丞二员,从八品。管勾二员。协音一员,协律一员。至元十三年,置。秩正七品。二十五年,罢。二十七年,复置。皇庆二年,升从五品。

常和署。秩正六品。管回回乐工。皇庆元年,置管勾司。秩正七品。延祐三年,改常和署。署令一员,署丞二员,管勾二员。

天乐署,秩从五品。管河西乐工。至元十七年,置昭和署。从六品。大彷十一年,升正六品。至大四年。改天乐署。皇庆元年,升从五品。署令二员,署丞二员,管勾二员,协音一员,协律一员。

广乐库,秩从九品。掌乐器。皇庆元年,置大使一员、副使一员。

教坊司,秩正四品。达鲁花赤一员,正四品。大使三员,正四品。副使四员,正五品。知事一员,从八品。《元典章》:教坊司判,从八品;管勾,从九品。掌承应乐人及管领兴和等署五百户。中统二年置。秩从五品。五年,隶宜徽院。至元十二年,升正五品。十六年,并入拱卫司。后复置。十七年,改提点教坊司。秩正四品。二十五年,改隶礼部。大德八年,升正三品。延祐元年,改提点教坊司事为大使。七年,复降正四品。其属:

兴和署,秩从六品。署令二员,署丞二员,管勾二员。

祥和署,至大四年,增置官属,同。

广东库。秩从九品。大使一员,副使一员。

会同馆,秩从四品。礼部尚书领会同馆事一员,正三品。大使二员,从四品。副使二员,从六品。提控案牍一员,掌引见诸番蛮夷峒官之来朝者。至元九年置。二十五年,罢为四宾库。二十九年,改四宾库复为会同馆。元贞元年,以礼部尚书领馆事。遂为定制。其属:

收支诸物库,从九品。大使一员,副使一员。至元二十九年,以四宾库改置。

铸印局,秩正八品。掌凡刻印、销印之事。大使一员,副使一员,直长一员。至元五年置白纸坊,秩从八品。掌造诏旨、宜敕纸札。大使一员,从八品;副使一员。至元九年,置掌薪司。秩正七品。司令一员,正七品;司丞二员,正八品。大德八年置。

兵部:尚书三员,侍郎二员,郎中二员,员外郎二员。品秩同前。掌郡邑、邮传、屯牧之政,凡兵站、屯田之籍,官私刍牧之场,及远人之归化者,悉以任之。中统元年,以兵刑工为右三部,置尚书二员,侍郎二员,郎中五员,员外郎五员。至元元年,兵刑自为一部,尚书四员,侍郎三员,郎中五员,员外郎五员。三年,并为右三部。五年,复析为兵刑部,尚书二员,省侍郎二员,郎中如故,员外郎一员。七年,分六部,刑部尚书一员,侍郎一员。郎中、员外郎各一员。明年,又合为兵刑部。十三年,复析为兵部。二十三年,定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以二员为额。至大四年,罢通政院,以其事归兵部,增尚书一员、员外郎一员。十一月,又增置侍郎、郎中各一员。其属附见于后:

陆运提举司,秩从五品。提举二员,从五品。副提举一员,从七品。吏目一员。掌两都陆运粮斛之事。至元十六年,置运稂提举司。《元典章》新旧运粮提举司,俱从五品。延祐四年,改今名。海王庄、魏家庄、七年庄、腊八庄四所,各设提领一员,用从九品印。

管领随路打捕鹰房民匠总管储。秩从三品。达鲁花赤一员,从三品。总管一员,从三品。副总管二员,正四品。经历、从七品。知事从八品。各一员,提控案牍一员。初,太祖以随路打捕鹰房民户七千余户拨隶旭烈兀大王位下,中统二年置总管府,至元十二年阿八合大王奏归朝廷,隶兵部。

管领本投下大都等路打捕鹰房诸色人匠都部总管府。秩正三品。达鲁花赤一员,正三品。总管一员,正三品。同知一员,正五品。副总管一员,从五品。知事一员,从八品。提控案牍一员。掌哈赞大王位下事。大德八年,置官吏皆王选用。至大四年。省并衙门,以哈儿班答大王别无官属,存总管府不废。其属。

东局织染提举司,秩从五品。达鲁花赤一员,从五品。提举一员,从五品。副达鲁花赤一员,从七品。副提举一员,从七品。提控案牍一员。

随路诸色民匠打捕鹰房等户都总管府。秩正三品。达鲁花赤一员,正三品。总管一员,正三品。同知一员,正五品。经历一员,知事一员,捉控案牍兼照磨一员,常别吉大营盘事及管领大都路打捕鹰房等户。至元三十年置。秩从三品。延祐四年。升正三品。

管领本位下打捕鹰房民匠等户都总管府。秩正三品。达鲁花赤一员,总管一员,副达鲁花赤一员,同知一员,副总管一员,判官一员,从六品。经历一员,知事一员,提控案牍兼照磨一员,掌别吉大营盘城池阿哈探马儿一应差发、薛彻干定王位下事。泰定元年置。

刑部:尚书三员,侍郎二员,郎中二员,员外郎二员。品秩同前。掌刑名法律,凡大辟之按覆,系囚之详谳,孥收产没之籍,捕获功赏之格,悉以任之。中统元年,以兵刑工为右三部,别置郎中、员外郎各一员,专署刑部。至元二年,析置兵刑部,尚书四员,侍郎二员,郎中四员,员外郎五员。三年,复为右三部。七年,始置刑部,尚书一员,侍郎一员,郎中一员,员外郎二员。八年,改为为兵刑部。十三年,又为刑部。二十三年,定六部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各二员。大德四年,增尚书一员,主事三员。至正十二年,增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各一员。其属:

司狱司,司狱一员,正八品。狱丞二员。正九品。初以右三部照磨兼管刑部狱。大德七年,始置专官。

司籍所,提领一员,同提领一员。至元二十年。改大都等路断没提领所为司籍所,隶刑部。

工部:尚书三员,侍郎二员,郎中二员,员外郎二员。品秩同前。掌百工之政,凡营造之程式,材物之绐受,铨注局院司匠之官,悉以任之。中统元年,置右三部,尚书、郎中五员,员外郎五员,内二员专置工部事。至元二年,分立工部,尚书四员,侍郎三员,郎中四员,员外郎五员。三年,复为右三部。七年,始置工部,尚书二员,侍郎二员,郎中三员,员外郎五员。二十三年,定工部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各二员。明年,又增尚书二员。二十八年,省尚书一员,增主事五员,置司程官四员。正七品。其属附见于后:

右三部照磨一员。从七品。

左右部架阁库,秩正八品。管勾二员,正八品。掌六部文卷簿籍架阁之事。中统元年,左右部各置。二十三年,并为左右部架阁库。

诸色人匠总管府。秩正三品。达鲁花赤一员,正三品。总管一员,正三品。同知二员,正五品。副总管二员,从五品。经历一员,从七品。知事一员,从八品。《元典章》:诸色人匠总管府,照磨兼管勾承发架阁,正九品。提控案牍一员。掌百工之技艺。至元十二年,置总笞、同知、副总管各一员。十六年,置达鲁花赤一员,增同知、副总管和一员。二十八年,省同知。三十年,省副总笞。后定置诸员。其属:

梵像提举司。秩从五品。提举一员,从五品。《元典章》工部大仓提举,从五品。同提举一员。从六品。吏目一员。掌绘佛像及土木刻削之工。至元十二年,置梵像局。从七品。延祐三年,升提举司。

出蜡局提举司,秩从五品。提举一员,副提举一员,从七品。吏目一员。掌出蜡铸造之工。至元十二年,置局。从七品。延祐三年,升提举司。

铸泻等铜局。秩从七品。大使一员,从七品。副使一员。从八品。掌铸泻之工。至元十年,置官三员。二十八年,省管勾一员。

银局。秩从七品。大使一员,从七品。直长一员。正八品。掌金银之工。至元十二年置。

镔铁局。秩从七品。大使一员。掌镂铁之工。至元十二年置。

玛瑙玉局。秩从八品。直长一员。从八品。掌琢磨之工。至元十二年置。

石局。秩从七品。大使一员,管勾一员。掌攻石之工。至元十二年置。

木局。秩从七品。大使一员,直长一员。掌攻木之工。至元十二年置。

油漆局。副使一员,用从七品印。掌髹漆之工。至元十二年置。《元典章》:怯柃口皮局、貂鼠局、羊山玛瑙局提举,俱从五品。

诸物库。提领一员,从七品。副使一员。从八品。掌诸物之出纳。至元十二年置。

管领随路人匠都提领所。提领一员,从七品。大使一员,从七品。俱受省檄掌工匠之词讼。至元十二年置。

诸司人匠总管府。秩正三品。达鲁花赤一员,总臂一员,副达鲁花赤一员,同知一员,副总管一员,经历一员,知事一员,提控案牍一员。掌两都金银器皿及符牌等十四局事。至元十四年置。二十明年,以八局隶工部及金玉府,止领五局、一库,掌毡毯等事。《元典章》:仪鸾器物、金丝子、犀友牙、木,大都银器皿局大使,俱从五品。上都诸色人匠金银器皿,宜德等处打码磁,保定、云南、南宫三织染局提举,俱正六品。其属:

收支库,秩正九品。大使一员。掌出纳之事。

大都毡局。秩正七品。大使、正七品。副使正九品。各一员。管人匠一百二十五户。

大都染局。秩正九品。大使一员。管人匠六十三户。

上都毡局。秩正七品。大使、副使各一员,管人匠九十七户。

隆兴毡局,大使、副使各一员。管人匠一百户。

剪毛花毯蜡布局。大使、副使各一员。管人匠一百十八户。

提举右八作司。秩正六品。同提举一员。提举一员,副提举一员,吏目一员。掌出纳内府漆器、红瓮、捎只等,并都城局院造作镔铁、铜、钢、鍮石,东甫简铁,两都支持皮毛、杂色羊毛、生熟斜皮,马牛等皮,骔尾、杂行沙里陀等物。中统元年,置提领八作司。秩正九品。至元二十五年。改提举八作司,升正六品。二十九年,分左右两司。大德二年,以八作司旧制八员,令分左右二司,减去二员。上都八作提举司注品秩与大都八作司同。椐此知左右八作司直隶大都留守司,不应隶上都也。

提举左八作司。秩正六品。置官同上。掌出纳内府毡货、柳器等物。《元典章》:诸路金玉人匠总眢府达鲁花赤总管,俱正三品;副达鲁花赤、副总管,俱正四品;同知、正五品。

诸路杂造总管府。秩正三品。达鲁花赤一员,总管一员。同知一员,副总管一员,知一一员,提控案牍一员。至元元年,改提领所为提举司。十四年,又改工部尚书行诸路杂造局总皙府。其属:

帘纲局。大使、副使各一员。受省札。至元元年置。

收支库。大使、副使各一员。至元三十年置。

茶迭儿局总管府。秩正三品。达鲁花赤一员,总管一员,同知一员,提控案牍一员。掌诸色人匠造作等事。宪宗置。至元十六年,设总管一员。二十七年,诸司局。用从七品印。提领一员,相副官二员。中统三年置。

收支库。提领一员,大使、副使各一一员。掌造作出纳之物。

大都人匠总管府。秩从三品。达鲁花赤一员,总管一员,同知一员,经历一员,提控案牍一员。至元六年置。其属:

绣局,用从七品印,大使、副使各一员。掌绣造段匹。

纹锦总院,提领一员,大使、副使各一员。掌织造段匹。

涿州罗局,提领一员,大使一员。掌织造纱罗段匹。

尚方库,提领一员,大使、副使各一员。掌出纳丝金颜料等物。《元典章》:异样、文锦两局,钞局,罗绫锦织染两局,提举俱从五品。

随路诸色民匠都部管府。秩正三品。达鲁花赤一员,总管一员,同知一员,副总管一员,经历一员,知事一员,提控案牍一员。照磨一员。掌仁宗潜邸诸色人匠。延祐六年,拨隶崇祥院。后又属将作院。至顺三年,改隶工部。其属:

织染人匠提举司。秩从七品。达鲁花赤一员,从五品。提举一员,从五品。同提举、从六品。副提举从六品。各一员,吏目一员。至大二年置。

杂造人匠提举司。秩从七品。置官同上。

大都诸色人匠提举司。秩从五品。达鲁花赤一员,提举一员,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吏目一员。

大都等处织染提举司。秩从五品。达鲁花赤一员,提举一员,副提举一员,吏目一员。管阿难答王位下人匠一千三百九十八户。

收支诸物库。秩从七品。提领一员。大使、副使各一员。

提举都城所。秩从五品。《元典章》:都城所有达鲁花赤一员,从五品。提举二员,从五品。同提举、从六品。副提举从七品。各二员,照磨二员,吏目一员。掌修缮都城内外仓库等事。至元三年置。其属:

左右厢,官四员,用从九品印。至元十三年置。

受绐库。秩正八品,提领一员,大使、副使各一员。掌京城内外营造木石等事。至元十三年置。

符牌局,秩正八品。大使一员,正七品。副使一员,正八品。直长一员。掌造虎符等。至元十七年置。

旋匠提举司。秩从五品。提举一员,从五品。副提举一员。从七品。至元九年置。

撤答剌欺提举司。秩正七品。提举一员,从七品。副提举一员,正八品。提控案牍一员。初为组练匠提举司。至元二十四年,以札马剌丁率匠人成造撒答利欺与丝绸,同局造作,改为撤答剌欺提举司。

别失八里局,秩从七品。大使一员,秩从七品。副使一员。从八品。掌织造御用领袖纳失失等段。至元十三年置。

忽丹八里局。大使一员。给从七品印。至元三年置。

平则门窑场。提领一员,大使、副使各一员。绐从六品印。至元十三年置。

光熙门窑场。提领一员,大使、副使各一员。给从八品印。至元二十五年置。

大都皮货所。提领一员,大使、副使各一员。用从九品印。至元二十九年置。

通州皮货所。提领一员,大使、副使各一员。用从九品印。延祐六年置。

晋宁路织染提举司。秩正六品。提举一员,正六品。照略案牍一员。其属:

提领所一,系官织染人匠局一,云内人匠东西局二,本路人匠局一。河中府、襄陵、翼志;潞州、隰州、泽州、云州等局七。每局设提领,从七品。副提领从八品。各一员,云州、泽州止设提领一员。

冀宁路织染提举司。秩正六品。提举一员,正六品。同提举、正七品。副提举各一员,照略案牍一员。

真定路织染提举司。品秩置官同上。其属:

开除局。大使、副使各一员,照略案牍一员。

真定路纱罗兼杂造局。大使一员,从七品。副使一员。从八品。

南宫、中山织染提举司。各设提举、同提举、副提举一员,照略案牍一员。

中山刘元帅局。大使一员,从七品。刮使一员。从八品。

中山察鲁局,大使一员,副使一员。

深州织染局。大使一员,副使一员,照略案牍一员。

深州赵良局。大使一员,副使一员。

弘州人匠提举司。提举一员,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照案牍一员。《元典章》弘州寻麻林人匠提举司,同提举正七品。

纳纳失、毛段二局。院长一员。按纳失失、毛子旋二局,《元典章》均有大使、副使,与旧志不同。

云内州织染局。大使一员,副使一员,照略案牍一员。

大同织染后,大使一员,副使一员,照略案牍一员。

朔州毛子局。大使一员。

恩州织染局,大使、副使各一员,照略案牍一员。

恩州东昌局,提领一员。

保定织染提举司。提举一员,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照略案读一员。

大名人匠提举司。提举一员,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照略案牍一员。《元典章》:大名织染局提举司达鲁花赤,正六品。

永平路纹绵等局提举司。提举一员,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照略案牍一员。

大宁路织染局,大使一员,副使一员,照略案牍一员。

云州织染提举司。提举一员,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照略案牍一员。

顺德路织染局。大使、副使各一员,照略案牍一员。

前德中织染人匠局,大使一员,副使一员,照略案牍一员。

怀庆路织染局。大使、副使各一员,照略案牍一员。

宣德府织染提举司。提举一员,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照略案牍一员。

东圣州织染局。院长一员,局副一员。

宣德八鲁局。提领一员,副使一员。

东平路疃局。直长一员。

兴和路寻麻林人匠提举司。提举一员,同提举、副提举和一员,照略案牍一员。

阳城天城织染局。提领一员,副使一员,照略案牍一员。

巡河提领所。提领二员,副提领一员。《元典章》:绫锦纹绣、大同织染、弘州锦院、玛淄、朔州毛子镔铁、云内州织染、唐像、出腊、石局、铜局、大都毡局,别失八里人匠、彰德熟皮甸皮人匠、银局、塑局,大都染局,中山真定杂造等,麻纳失失、缙山毛子旋正局,各局大使三百户下,一百户上,俱从七品。织染局、纹绣局,将作院、帘绞锦杂造别失八里人匠、平阳系官杂造、寻麻林纳失失、弘州锦院、上和大都中山真定铁局、怀盂深州大名路恩州织染局,各局副使俱从八品。上都毡、出腊、彰德人匠、大同织染、顺德织染、浮梁磁、唐像各局,副使俱正九品。

中书分省。至正十一年,置中书分省于济宁,以松寿为参知政事。十二年,中书右丞玉枢虎儿吐华等开分省于彰德。十四年,升济宁分省参政为平章政事。是后,尝置右丞。十五年,前德分省增左右丞二员。十七年,以平章答兰等分省陵州,平章臧卜分省冀宁。二十三年,罢冀宁分者。二十七年,以添设平章蛮子分省保定,左丞相也速分省山东,沙蓝答里仍中书左丞相分省大同。又置分省于冀宁、真定二处。

行中书省。秩从一品,国初,有征伐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至元元年,始分立行中书省,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后嫌于外重,改为行中书省。凡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与都省相为表里。至元二十四年,改行尚书省,寻如旧。至大二年,又改行尚书省。二年,复如旧。凡十省,每省丞相一员,从一品。平章二员。从一品。右丞一员,左丞一员。俱正二品。参知政事二员,从二品。甘肃、岭北二省备减一员。郎中二员,从五品。员外郎二员,从六品。都事二员。从七品。旧制:参知政事之下,有佥省、同佥。大德九年,罢,不置。丞相或置不置。以慎于择人,故往往缺焉。又其属:

检校所。检校一员。正七品。

照磨所。照磨一员,从八品。

架阁库,管勾一员,正八品。

理问所。理问二员。正四品。副理间二员,从五品。知事一员,提控案牍一员。

都镇抚司。都镇抚一员,副都镇抚一员。

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至元五年,诏参政阿里佥行省事于河南等路,立省。二十八年,以河南江北系要冲之地,宜于汴梁立省,以控治之,遂移行省于汴梁路。

江浙等处行中书省。至元十三年,置江淮行省,治场州。二十一年,迁于杭州。二十二年,割江北诸路隶河南,改江浙行省。

江西等处行中书省。至元十四年置。十五年,并入福建行省。十七年,仍置省于龙兴府,福建自为行省。二十年,并泉州行省入福建,治泉州。二十二年,并福建于江西。二十三年,又以福建并入江浙。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至元十一年,伯颜伐宋,行中书省事于襄阳。寻以别将分省鄂州。为荆湖等路行中书省。十三年,徒治潭州。十八年,复徒鄂州。

陕西等处行中书省。中统元年,以商挺领秦蜀五路四川行省事。三年。改立陕西四川行中书省,治京兆。至元三年,移利州。十七年。复还京兆。十八年,分省四川。二十一年,仍合为陕西四川行省。二十三年,四川置行省,木首所辖惟陕西诸路。

四川等处行中书省。至元三年置,治成都。十年罢。二十三年,复置。

辽阳等处行中书省。至元二十四年置,治辽阳路。

甘肃等处行中书省。中统二年,立行省于中兴。十年罢。十八年,复立。二十二年,复罢。二十三年,置甘肃行省于甘州。三十一年,分省按治宁夏,寻并之。

岭北等处行中书省。大德十一年,置和林等处行中书省。皇庆元年,改岭北行省,治和宁路。

云南等处行中书省。至元十一年置,治中庆路。

征东等处行中书省。至元二十年,命高丽王置省,典征曰本军事,师还而巽。大德三年,复置。既而王言其不便,罢之。至治元年,复置。以高丽王领行省丞相,得奏选属官,治沈阳府。

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至正十二年置,治扬州,设平章二员,右丞、左丞各一员,参知政事二员,及首领属官共二十五员。平章一员兼提调淮南王府事。至正中置行省凡六,其设置惟淮南江北一省可考,作并无征。

福建等处行中书省。至正十六年置,福州。十八年,右丞朵歹分省建宁,参政讷都赤分省泉州。二十八年,又置福建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山东行中书省。至正十七年,置广西行中书省。至正二十三年,置胶东行省。二十三年置,治莱阳。

版权声明:

本站《志第二十二 百官一》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能完全保证作品版权的准确性和合法性,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成语对对子网,我们会在7个工作日内处理。

志第十八 地理六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志第十八 地理六之新元史,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志第二十二 百官一-新元史

志第二十二 百官一 世祖命刘秉忠、许衡定官制,以中书省管政事,枢密院管兵,御史台司纠劾,又设行省、行台,使内外均其轻重,以相维系,立法之善,殆为唐宋所不及。然上自中,

志第二十一 河渠三-新元史

志第二十一 河渠三 △浑河滹沱河冶河滦河吴松江淀山湖四川江堰盐官州海塘诸路水利浑河,又名卢沟河,其上流为桑乾河,发源于太原之天池,伏流至朔州马邑县,浑泉涌出,曰桑乾

志第二十二 百官一

世祖命刘秉忠、许衡定官制,以中书省管政事,枢密院管兵,御史台司纠劾,又设行省、行台,使内外均其轻重,以相维系,立法之善,殆为唐宋所不及。然上自中书省,下逮郡县亲民之吏,必以蒙古人为之长,汉人、南人贰之。终元之世,奸臣恣睢于上,贪吏掊克于下,痡民蠹国,卒为召乱之阶甚矣。王天下者,不可以有所私也。至一事而分数官,一官而置数员,秩位滥于遥授,事权隳于添设,率大德以后之所增益,不尽为世祖旧制也。《元典章》之内外文武职品,与旧史亘有同,今亦附著下方,备参考云。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太祖十二年,以木华黎为太师,后又以耶律秃花为太傅。太宗时,耶律阿海为太师,耶律秃花为太傅,石抹明安为太保,皆崇以位号,无专职。世祖至元为太傅,石抹明安为太保,皆崇以位号,无专职。世祖至元元年,以刘秉忠为太保。至成宗以后,始三公并建。《元典章》:太师府、太傅府、太保府参军,俱正五品。又有太尉、大司徒、司徒,大司徒,秩从一品。余品秩无考。至元十九年,罢司徒府。或置或不置;其置者,或开府或不开府。大德十一年,又置太子太师、太师、太傅、少傅、太保、少保,寻并罢。中书省:中书令一员。太宗二年,立中书省,以耶律楚材为中书令。自世祖以后,为皇太子兼宫。中统三年,以皇子燕王守中收令。至元十年,立燕王为皇太子,仍兼中书令。大德十一年,以皇太子领中书令。延祐三年,以皇太子行中书令。至正十三年,命皇太子领中书令。右丞相、左丞相各一员。正一品。元初官制,中书令正一品,左、右承相从一品。居令之次,令缺则总省事,佐天子理万机。平章政事四员。从一品。贰丞相,凡军国重事,无不由之。右丞、左丞各一员。正二品。副丞相裁成庶务,号左右辖。参知政事二员。从二品。参决大政,其职亚于丞。参议中书省事。正四品。典左右司文牍,为六曹之管辖。左司:郎中二员,正五品。员外郎二员,正六品。都事二员。正七品。掌吏礼房之科有九,一曰南吏,二曰北吏,三曰帖黄,四曰保举,五曰礼,六曰时政记,七曰封赠,八曰牌印,九曰好事。知除房之科有五,一曰次品,二曰常选,三曰台院选,四曰见缺选,五曰别里哥选。户杂房之科有七,一曰定俸,二曰衣装,三曰差别马,四曰置计,五曰田土,六曰太府监,七曰会总科。粮房之科有六,一曰海远,二曰攒运,三曰边远,四曰赈济,五曰事故,六曰军匠。银钞房房之科有二,一曰钞法,二曰课程。应办房之科有二。一曰饮膳,二曰草料。右司:郎中二员,员外郎二员。都事二员。品秩同前。掌兵房之科有五,一曰边关,二曰站赤,三曰铺马,田曰屯田,五曰牧地。刑房之科有六、一曰法令,二曰弭盗,三曰功赏,四曰禁治,五曰枉勘,六曰斗讼。工房之科有六,一曰攒造军器,二曰常课段匹,三曰岁赐,四曰营造,五曰应办,六曰河道。照磨一员,正八品。掌磨勘左右司钱谷出纳、营缮料例,凡数计、簿籍之事,皆领之。管勾一员,正八品。掌纳四方文移,邮递之程期,曹司之承受。架阁库管勾二员,正八品。掌庋藏省府帐籍案牍。至正元年,吏兵刑分为二库,户工分为二库,各设管勾一员。又蒙古架阁库管勾一员,回回架阁库管勾一员。品秩同前。太宗二年始置左、右丞相,以粘合重山、镇海为之。世祖中统元年,立行中书省于燕京、置中书丞相一员,平章政事二员,参知政事一员。二年,增置右丞相二员,左丞相二员,平章政事四员,右丞一员,左丞二员,参知政事二员。三年,增左右丞为四员。至元二年,增置丞相五员,不分左右。四年,复省为右丞相一员,左丞相一员。七年,立尚书省,中书省增置左丞相一员,平章政事以下如故;尚书省置平章政事一员,同平章事一员,参知政事三员。九年,罢尚书省,左丞相仍省为一员,平章政事三员,左、右丞各一员,参知政事二员。二十三年,定省台院部官,中书省除令外,左、职丞相各一员,参知政事二员。二十四年,复立尚书省,置尚书平章政章二员,尚书右丞、左丞各一员,参政政事二员;中书省左、右丞缺不置。二十五年,尚书省置右丞相一员,中书省罢左丞相不置。二十八年,罢尚书省,专任一相,增中书平章政事为五员,一员为商议省事。三十年,又增平章政事一员,置右丞二员,一员为商议省事。元贞元年,改商议省事为平章军国重事。从一品。大德三年,复置左丞相。七年,诏中书省设官,自左右丞相以下,平章二员,左右丞各一员,参知政事二员,定为八府。至大二年,再立尚书省,置尚书省左、右丞相各一员,平章政事三员,左、右丞各一员,参知政事二员;中书省增平章政事为五员,左丞二员,左丞三员。四年,尚书省并入中书省,尚书省丞相以下诸官并罢;中书省左、右丞相为四员,参知政事三员。至顺元年,定平章政事为四员,右丞一员,左丞一员,参知政事二员。三年,以燕铁木儿专权,专任一相,不设左丞相。自后,左丞相或置或不置。元统三年,命右丞相伯颜独长台司。后至元五年,加右丞相伯颜为大丞相。八年,命脱脱为右丞相,复置左丞相。至正七年,置议事平章四员。十二年,以贾鲁为添设左丞,悟良合台为添设参知政事,又以杜秉彝为添设参政,哈麻为添设右丞。十四年,以吕思诚为添设左丞。二十七年,以蛮子为添设第三平章,帖里帖木儿为添设左丞相。参议中书省事,中统元年始置一员,至元二十二年累增至六员,大德元年省为四员。其治曰参议府、左右司,中统元年置,后改绐事中、中书舍人,校正等官。至元九年,仍设左右司,并为一司。十五年,分置两司。至大二年,并左右司为一。四年,仍分置如旧制。照磨,中统元年置二员,至元八年省为一员。管勾,中统元年置二员,至元三年省为一员。架阁库管勾,至元三年始置二员,其后增置员数不一,至顺初定为二员。断事官,正三品。元初职行最重,以御位下及中宫、东宫诸王各投下怯薛丹等人为之。中统元年,十六位下置三十一员。至元六年,十七位下置三十四员。七年,十八位下置三十五员。二十八年,分立两省断事官,随省并置。二十九年,十八位下置三十六员,并人中书省。三十一年,复增二员。后定置,自御位下及诸王位下共四十一员。经历一员,从七品。知事一员。从八品。客省使。正五品。使四员,正五品。副使二员,正六品。掌直省舍人、宣使等选举差遣之事。检校官四员,正七品。掌检校左右司、六部公事程期、文牍稽失之事。至元九年,置客省使二员,一员兼通使,一员不兼。二十八年,置中书省检校官二员,考核户工部文案疏缓者,大德元年,增置使四员,副使二员,检校官四员。至元七年,置直省舍人二员,后增置三十三员,掌给使差遣之役,无品级,与宜使等。至大二年,置尚书客省使、副各一员,尚书省罢,应与同罢。详定使司:正三品。使二员,正三品。副使二员,正四品;掌书记二员。正七品。掌详定四方献言,择其善者以闻于上。至正十七年置,以中书官提调之。吏部:尚书三员,正三品。侍郎二员,正四品。郎中二员,从五品。员外郎二员。从六品。掌官吏选授调补之政令,及勋封爵邑之制,考课殿最之法。中统三年,以吏户礼为左三部,尚书二员,侍郎二员,郎中四员,员外郎六员。至元二年,吏礼自为一部,尚书三员,侍郎仍二员,郎中仍四员,员外郎三员,三年复为左三部,吏部仍设考功郎中、员外郎、主事正七品。各一员。五年,又合为吏礼部,尚书仍二员,侍郎、郎中、员外郎各一员。七年,始分六部,吏部尚书一员,侍郎一员,郎中二员,员外郎二员。八年,复为吏礼部,尚书、侍郎、郎中各一员,员外郎二员。十三年,分置吏部,尚书增置七员,侍郎三员,郎中二员、员外郎四员。十九年,尚书减为二员,侍郎一员,郎中一员,员外郎二员。二十一年,增尚书一员。案旧史本纪:二十一年,升六部尚书为二品,未知何时复降三品。二十三年,定六部尚书、寺郎、郎中、员外郎各二员。二十八年,增尚书为三员,主事三员。大德元年,增吏部尚书一员。至大二年,增郎中、员外郎、主事各一员。四年,罢增贸之员,如旧制。后至元三年,考功郎中、员外郎、主事各设一员。至正元年,置司绩一员。正七品。掌考察百官行止,以凭叙用。户部:尚书三员,侍郎二员,郎中二员,员外郎三员。品秩同前。掌天下户口、钱稂、田土之政令,及贡赋之出纳,金币之转通,府藏之委积。中统元年,以吏户礼为左三部尚书。至元二年,分立户部,尚书三员,侍郎、郎中四员,员外郎三员。三年,复为左三部。五年又分为户部、尚书一员,侍郎、郎中各一员,员外郎二员。七年,增尚书一员,侍郎、郎中一员。十三年,又增尚书一员。十九年,郎中、员外郎俱增至四员。二十一年,省泉府司入户部。至元十六年,置泉府司。《元典章,泉府大卿,从二品;泉府司富藏库使,从七品。二十三年,六部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定以二员为额。明年,以户部所掌繁剧,增尚书二员。大德五年,省尚书一员、员外郎一员置主事八员,至大二年。增侍郎、员外郎各一员,四年,罢增置之员,如旧制。至正元年,设司计官四员,依至元二十八年例添设二员。正七品。共属附见于后:《元典章》:户部尚书规措应昌运粮事,正三品。都提举万亿宝源库,掌宝钞、玉器。都提举一员,正四品。提举一员。正五品。同提举一员,从五品。副提举一员,从六品。知事一员,从八品。提控案牍一员。《元典章》宝源总库有达鲁花赤一员,从五品。至元二十五年,置分万亿库为四库:曰宝源、广源、绮源、赋源。都提举万亿广源库,掌香药、纸札等物。置官同上。提控案牍二员。都提举万亿绮源库,掌诸色段匹。置官品秩同前。惟提举增一员。提控案牍三员,后省二员。《元典章》万亿储支纳一员,从七品。都提举万亿斌源库,掌丝线、布帛等物。置官。品秩同前。提控案牍二员,后省一员。四库照磨兼架阁库。管勾一员,从九品。至元二十八年置。提举宫宁库,掌万亿宝源库出纳金银之事。提举一员,从五品。同提举一员,从六品。副提举一员,从七品。至元二十七年置。诸路宝钞都提举司,掌交钞公事。达鲁花赤一员。正四品。都提举一员,正四品。副达鲁花赤一员,正五品。提举一员。正五品。同提举一员,从五品。副提举二员,从六品。知事一员,从八品。照磨一员。从九品。至元七年。案旧纪宪宗癸丑,立交钞提举司,与志不合。立交钞提举司。正五品。至元八年罢。十三年又置行户部于大名,掌印造交钞。二十四年,改诸路宝钞都提举司,升正四品,增副达旮花赤、提控案牍各一员。后定置各员,又增提控案牍一员。宝钞总库,达鲁花赤一员,从五品。大使一员,从五品。副使三员。正七品。至元二十五年,改元宝库为宝钞库。正六品。二十六年,升从五品。本纪:二十五年,升宝钞总库永盈库为从五品。未详孰误。永盈库。二十六年罢,以所领币帛入太府监及万亿库。增大便、副便诸员。印造宝钞库,达鲁花赤一员,正七品。大使一员,从七品。副使二员。正八品。中统四年,始置大使。从八品。至元二十四年,升从七品,增达鲁花赤一员。后定置诸员。烧钞东、西二库,达鲁花赤各一员,正八品。大使各一员,从八品。《元典章》作正八品。副使各一员。从九品。至元元年,昏钞库始置监钞昏钞官,用正九品印。二十四年,分立烧钞东西二库,置达鲁花赤等员。二十八年,罢大都烧钞库,各路昏钞令行省官监烧。《元典章》:行省烧钞库大使,正九品。诸路宝泉都提举司,至正十年置,其属曰豉铸局,秩正七品。曰永利库,秩从七品。掌鼓铸铜钱、印造宝钞。行用六库。中统元年,立中都行用库,提领一员,从七品。大使一员,从八品。副使一员,从九品。《元典章》:大都平淮十行用库大使,从九品。至元二十四年,大都改置库者三:曰光熙,曰文明,曰顺承。二十六年,又置三库:曰健德,曰和义,曰崇仁。皆因城门之名为名。大都宣课提举司,掌诸色课程,并领京城各市,提举二员,从五品。同提举一员。从六品。副提举一员,从七品。提控案牍一员。至元十九年,并大都旧城两税务为大都税课提举。《元典章》:大都税课提举,从五品,乃至大以前官制。至大元年,改宣课提举司。其属曰:马市猪羊市,提领一员,从七品。大使一员,从八品。副使一员,从九品。至元三十年置。牛驴市果木市,设官同前。鱼蟹市,大使一员,副使二员。至大元年置。煤炭所,提领一员,从八品。大使一员,从九品。副使一员,至元二十二年置。大都酒课提举司,掌酒醋榷酤之事。提举一员,从五品。同提举二员,从六品。副提举一员,从七品。捉控案牍二员。至元八年置。廿八年,省同提举一员、副提举一员。《元典章》:鸳鸯泊仓粮酒务,从五品;泥河仓粮洒务大使,龙兴酒务大便,俱从九品。钞纸坊,提领一员,正八品。大使一员,从八品。副使二员。从九品。中统四年置,用九品印,止设大使、副使各一员。至元二十七年,升正八品,增提领、副使各员。印造盐茶等引局,掌印造腹里行省盐、茶、矾、铁等引,大使一员,从八品。副使一员。从九品。元二十四年置。京畿都漕运使司,秩正三品。运使二员,正三品。《元典章》:京畿都漕运使司达告花赤。正三品。同知二员,正四品。副使二员,正五品。判官二员,正六品。经历一员。正七品。知事一员,从八品。提控案牍兼照磨一员。正九品。掌凡漕运之事。中统元年,立军储所。至二十七年,改储峙提举司为军储所,乃别立一官,非中统元年所置者。四年,改漕运河渠司。旧纪至元元年立漕运司,十五年罢,以其事隶行中书省。与志彼此互异,未详孰误。至元二年,改漕运司。十二年,改都漕运司。秩正五品。十九年,改京畿都漕运使司。秩正三品。二十四年,内外分立两运司。京畿都漕运司之额如旧,止领京仓出纳稂斛及新运粮提举司攒运公事,省同知、判官、知事各一员。延祐六年,增同知、副使、判官各一员。后定置正官各二员,首领官四员。后至元二年,增提调官、运副、运判各一员。九年,增海道巡防官二员,经正七品印,相副官二员。新运粮提举司,秩正五品。达鲁花赤一员,正五品。都提举一员,正五品。同提举二员,从六品。副提举一员,从七品。吏目一员,管站车二百五十一辆。至元十六年置。延祐三年,改为京畿运粮提举司。京师二十二仓:秩正七品。万斯北仓,中统二年置。万斯南仓,至元二十四年置。千斯仓,中统二年置。永平仓,至元十六年置。永济仓,至元四年置。惟亿仓,既盈仓,大有仓,并皇庆元年置。屡丰仓,积贮仓,并皇庆元年增置。以上十仓,各仓置监支纳一员,正七品。大使二员,从七品。副使二员。正八品。丰穰仓,广济仓。并皇庆元年置。广衍仓,至元二十九年置。大积仓。至元二十八年且。既积仓,盈衍仓,并至元二十六年且。相因仓,中统二年且。顺济仓,至元二十九年置。以上八仓,各置监支纳一员。大使二员,副使二员。通济仓,中统二年置。庆贮仓,至元四年置。丰实仓,置年缺。以上三仓,各置监支纳一员,大使一员,副使一员。通惠河运粮千户所,秩正五品。中千户一员,正五品。中副千户二员。正六品。至元三十一年置。都漕运使司,秩正三品。运使二员,正三品。同知二员,正四品。副使二员,正五品。运判三员,正六品。经历一员,从七品。知事一员,从八品。提控案牍二员,内一员兼照磨,正九品。掌御河上下至直沽、河西务、李二寺、通州等处漕运。至元二十四年,立置总司于河西务,置分司于临清。其属仓七十有五:河西务十四仓:秩正七品。永备南仓,永备北仓,广盈南仓,广盈北仓,充溢仓,以上五仓,各置监支纳一员,正六品。《元典章》:永备仓提点,从五品。大使二员,从六品。副使二员。正七品。崇墉仓,大盈仓,大京仓,大稔仓,足用仓,丰储仓,丰积仓,恒足仓。既备仓,以上九仓,各置监支纳一员,大使一员,副使一员。《元典章》:万盈、广积、永备、景运、平盈五仓,副使俱正七品。永盈仓副使,从七品。大有、忙安、广盈、和籴、新城、丰州、广盈,平地县平济,云内州广贮八仓,监支纳俱正八品。大有,和籴、忙安、丰州、广盈,云内州广贮,扮州广贮,新州广盈,东胜州大盈,平地县平济十仓,大使俱正九品。丰储仓大使,从九品。通州十三仓:秩正七品。有年仓、富有仓、广储仓、盈止仓、及秭仓、乃积仓、乐岁仓、庆丰仓、延丰仓,以上九仓各置监支纳一员、大使二员、副使二员,足食仓、富储仓,衍仓、富及衍仓,以上四仓,各置监支纳一员、大使二员、副使一员。河仓十七,用从七品。印馆陶仓,旧县仓、陵州仓、傅家池仓,以上四仓,各置监支纳一员、从七品。大使一员、从八品。副使一员。秦家渡仓、尖冢西仓、尖冢东仓、长芦仓、武强仓、夹马营仓、上口仓、唐宋仓、唐村仓、安陵仓、四柳树仓、淇门仓、伏恩仓,以上十三仓,各置监支纳一员、从八品。大便一员。从九品。副使一员。直沽广通仓,秩正七品。大使一员。从七品。荣阳等纲凡三十,曰:济源、陵州、献州,白马、滏阳、完州、河内、南宫、沂莒,霸州、东明、获嘉、盐山、武强、胶水、东昌、武安、汝宁、修武、安阳、开封、仪封、蒲台、邹平、中牟、胶西、卫辉、浚州、曹濮州,每纲皆设押纲官二员,计六十员,秩正八品。每编船三十只为一纲。船九百余只,运粮三百余万石。纲官以常选正八品为之。檀景等处采金铁冶都提举司,秩正四品。提举一员,正四品。同提举一员,正五品。副提举一员,从六品。《元典章》作从七品。掌各冶采金炼铁之榷税。中统初,置景州提举司,管景州、滦阳、新匠三冶。至元十四年,又置檀州提举司,《元典章》:檀州采金都提是举司达鲁花赤,正五品。管双峰、暗峪、大峪、五峰等冶。大德五年,并为檀只等处都提举司。大德元年,罢颀德、彰德、广平等路五提举司,立都提举司二,升正四品,设官四员,直隶中书户部。卫辉路提举司隶于广平彰德都提举司,真定铁冶隶于顺德都提举司。事见本纪,旧志遗之。河东山西济南莱芜等处冶提举司及益都金总管府,其设置省并均不可考。又至元十九年立铁冶总管府,罢提举司,是否由总管府改都提举司,简册无征,不能臆断矣。《元典章》宜德云州等处、银冶等场都提举正四品,檀州采金都提举司达鲁花赤正五品,棋阳彰德济南高山汴梁等处,太原大同徐邳州景州溧阳等处、颀德等处、檀州等处、泰安州莱芜等处、广平等处、卫辉仓谷辽阳路安平山等处、易州紫荆关十七所铁提举司提举,俱从五品;以上同提举,俱从六品。宣德云州等处银冶提举司,从六品。大都河间等路都转运盐使司。秩正三品。使二员,正三品。同知一员,正四品。副使一员,正五品。运判二员,正六品。经历一员,从七品。知事一员,从八品。照磨一员。从九品。掌榷办场灶盐货。太宗二年,始立河问税课所。六年,改盐运司。十二年,改提举盐榷所。六皇后称制二年,又改提举沧清盐使所。定宗四年。又改提举盐榷沧清盐使所。宪宗二年,改河间课程所为提举沧清深盐使所。中统元年,改立宣抚司,提领沧清深盐使所。四年,改为转运司。至元二年,以刑部侍郎右三部郎中兼沧清深盐使司。寻改立河间都转运盐使司,又立沧清深三盐司。十二年,改为都转运使司。十九年,以户部尚书行河间等路都转运使司事。寻罢,立大都芦台越支三叉沽盐使司。二十三年,改为河间等路都转运使。二十五年,复立芦台、越支、三叉三盐使司。二十七年。改令户部尚书行河间等路都转运使司事。二十八年,改河间等路都转运司。大德五年,并大都三盐运司入河间。延祐六年,颁分司印。盐场二十二所,曰,利国场、利民场、海丰场、阜民场、阜财场、益民场、润国场、海阜场、海盈场、海润场、严镇场、富国场、兴国场、厚财场、丰财场、三叉沽场、芦台场、越支场、石碑场、济民场、惠民场、每场置司令一员,从七品。司丞一员。从八品。山东东路都转运盐使司,使二员,同知一员,副使一员,运判一员,经历一员,知事一员,照磨一员。太宗二年,立益都课税所。六年,改山东盐运司。中统三年,命课税隶,山东都转运司。四年,诏以中书左右部兼诸路都转运司。至元二年,改立山东转运司。十二年,改山东都转运使司。按旧纪,山东盐课都转运为都转运盐使司在八年,改山东转运使司为都抟运使司兼济南酒税醋课在二十五年,与志互异。《元典章》各处转运盐使司正四品,乃大德以前之官制。延祐五年,颁分司印,罢胶莱盐司所属各场。至元十九年,立山东滨乐安及胶菜莒密盐使司。盐场十九所:永利场、宁海场、官台场、丰国场、新镇场、丰民场、富国场、高家港场、永阜场、利国场、固堤场、王家冈场、信阳场、涛洛场、石河场、海沧场、行村场、登宁场、西由场,各场设司令一员,司丞一员,管勾一员。河东陕西等处都转运盐使司,使二员,同知一员,副使一员,运判二员,经历一员,知事一员,照磨一员。太宗二年,立平阳府征收税课所。中统二年,改置转运司及提举解盐司。至元二年,罢运司、命赴制国用使司输课。寻复置转运司。二十二年,改立陕西都转运司。兼办诸色税课。二十九年,置盐运司,专掌盐课,解盐司亦罢。延祐六年,更为河东陕西等处都转盐运使司,案旧纪,改陕西盐课都转运司为都转盐使司,在至元八年,与志互异。直隶省部,颁分司印二。其属:解盐场,管勾一员。正九品。同管勾一员。从九品。河东等处解盐管民提领所。正提领一员,从八品。副提领一员。从九品。安邑等处解盐管民提领所,正提领一员,副提领一员。二提领所,均延祐六年置。至元四年。立开元等路转运司,其省罢年分未详。《元典章》广东盐课都提举,正五品。礼部:尚书三员,侍郎二员,郎中二员,员外郎二员。品秩同前。掌礼乐、祭祀、朝会,燕享、贡举之政,及符印、简册之制。中统元年,以吏户礼为左三部尚书。至元二年,分立吏札部,尚书三员,侍郎二员,郎中四员,员外郎四员。七年,别立礼部,尚书三员,侍郎一员,郎中二员,员外郎四员。明年,又合为吏礼部。十三年,又别为礼部。二十三年,定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各二员。元贞元年,复增尚书一员,会同馆主事二员。至大二年,增侍郎、郎中各一员。其属附见于后:左三部照磨所,秩正八品。照靡一员,正八品。掌左三部钱谷计帐之事。侍仪司,秩正三品。使四员,正三品。引进使知侍仪事二员,正四品。典簿一员。从七品。掌朝会、即位、册后、建储、上尊号及外国朝觐之礼。至元八年,置左右侍仪奉御二员,礼部侍郎知侍仪事一员。引进使知侍仪事一员,左右侍仪使二员,左右直侍仪使二员。副使二员,佥事二员,引进副使、侍仪令、丞、奉班都知、《元典章》:侍仪司丞、奉班都知,俱正七品。尚衣局大使各一员。十二年,省左侍仪奉御,通曰左右侍仪,省引进副使及侍仪令、尚衣局等。十三年,并侍仪司入太常寺。二十年,复置。大德十一年,升秩正三品。至大二年,增典簿一员。延祐七年,定置侍仪使四员。《元典章》:左右侍仪副使,正六品。后又定置引进使、知侍仪事二员。属官:承奉班都知一员,正七品。通事舍人十六员,从七品。侍仪舍人十四员。从七品。法物库,秩从五品。掌大礼法物。提点一员,从五品。大使一员,从六品。副使一员,从七品。直长二员,正八品。拱卫直都指挥使司。正三品。达鲁花赤一员,正三品。都指挥使四员,正三品。副指挥使二员,从三品。佥事二员,正四品。经历一员,从七品。知事一员。从八品。掌控鹤六百余户及仪卫之事。至元三年,立拱卫司。置都指挥使一员。副使一员,钤辖一员,正六品。提控案牍一员。九年,长拱卫司为拱卫直都指挥使司。旧纪至元十七年。改拱卫司为都指挥使,疑误。十六年,升正三品,降虎符,增置达鲁花赤,隶宣徽院。十九年,升拱卫司品。仍收其虎符。二十五年,改隶礼部。元贞元年,复升正三品。案旧纪:至元五年,隶宣徽院。九年,升拱卫司为拱卫直都指挥使。大德九年,升正三品。俱与志互异。皇庆元年,置经历一员。二年,改钤辖为佥事。至顺元年,拨隶侍正府。定置诸员。其属:控鹤百户所,秩正七品。色目百户十三员,汉百户十三员,总十三所。仪从库,秩从七品。掌收仪仗。大使一员,从七品。副使一员。从八品。仪凤司,秩从三品。大使五员,从三品。副使四员,从四品。《元典章》作正五品。经历一员;从七品。知事一员。从八品。掌供奉祭飨之乐工。中统元年,立仙音院。复改为玉宸院。置乐长,正四品。乐副;正五品。乐判,正六品。各一员。八年,改隶宣徽院。二十年,改仪凤司,仍隶宣徽院。置大使、副使各一员,判官三员。按旧纪:二十一年,以仪凤司隶卫尉院,志不载。二十五年,改隶礼部,省判官。三十一年,置达鲁花赤一员,副使一员。大德十一年,升玉宸乐院。秩从三品。置院使、副使、佥事、同佥、院判。至大四年,复为仪凤司。秩正三品。延祐七年,降从三品,改仪凤卿为仪凤大使,定置诸员。其属:云和署,秩从五品。署令二员,署丞二员,管勾二员,协音一员,协律一员。掌乐工调音律及部籍更番之事。至元十二年置。秩正七品。按旧纪二十三年,省入教坊司,不知何时复置。至大二年,拨隶玉宸乐院。皇庆元年,升从六品。二年,升从五品。署令以下品秩,旧志缺。置令当为从五品,丞从七品。管勾从八品。《元典章》仅载安和署令从七品,丞从八品,当是皇庆以前之官制。皇庆二年,令、丞皆升秩矣。安和署,秩从七品。署令二员,从七品。署丞二员,从八品。管勾二员。协音一员,协律一员。至元十三年,置。秩正七品。二十五年,罢。二十七年,复置。皇庆二年,升从五品。常和署。秩正六品。管回回乐工。皇庆元年,置管勾司。秩正七品。延祐三年,改常和署。署令一员,署丞二员,管勾二员。天乐署,秩从五品。管河西乐工。至元十七年,置昭和署。从六品。大彷十一年,升正六品。至大四年。改天乐署。皇庆元年,升从五品。署令二员,署丞二员,管勾二员,协音一员,协律一员。广乐库,秩从九品。掌乐器。皇庆元年,置大使一员、副使一员。教坊司,秩正四品。达鲁花赤一员,正四品。大使三员,正四品。副使四员,正五品。知事一员,从八品。《元典章》:教坊司判,从八品;管勾,从九品。掌承应乐人及管领兴和等署五百户。中统二年置。秩从五品。五年,隶宜徽院。至元十二年,升正五品。十六年,并入拱卫司。后复置。十七年,改提点教坊司。秩正四品。二十五年,改隶礼部。大德八年,升正三品。延祐元年,改提点教坊司事为大使。七年,复降正四品。其属:兴和署,秩从六品。署令二员,署丞二员,管勾二员。祥和署,至大四年,增置官属,同。广东库。秩从九品。大使一员,副使一员。会同馆,秩从四品。礼部尚书领会同馆事一员,正三品。大使二员,从四品。副使二员,从六品。提控案牍一员,掌引见诸番蛮夷峒官之来朝者。至元九年置。二十五年,罢为四宾库。二十九年,改四宾库复为会同馆。元贞元年,以礼部尚书领馆事。遂为定制。其属:收支诸物库,从九品。大使一员,副使一员。至元二十九年,以四宾库改置。铸印局,秩正八品。掌凡刻印、销印之事。大使一员,副使一员,直长一员。至元五年置白纸坊,秩从八品。掌造诏旨、宜敕纸札。大使一员,从八品;副使一员。至元九年,置掌薪司。秩正七品。司令一员,正七品;司丞二员,正八品。大德八年置。兵部:尚书三员,侍郎二员,郎中二员,员外郎二员。品秩同前。掌郡邑、邮传、屯牧之政,凡兵站、屯田之籍,官私刍牧之场,及远人之归化者,悉以任之。中统元年,以兵刑工为右三部,置尚书二员,侍郎二员,郎中五员,员外郎五员。至元元年,兵刑自为一部,尚书四员,侍郎三员,郎中五员,员外郎五员。三年,并为右三部。五年,复析为兵刑部,尚书二员,省侍郎二员,郎中如故,员外郎一员。七年,分六部,刑部尚书一员,侍郎一员。郎中、员外郎各一员。明年,又合为兵刑部。十三年,复析为兵部。二十三年,定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以二员为额。至大四年,罢通政院,以其事归兵部,增尚书一员、员外郎一员。十一月,又增置侍郎、郎中各一员。其属附见于后:陆运提举司,秩从五品。提举二员,从五品。副提举一员,从七品。吏目一员。掌两都陆运粮斛之事。至元十六年,置运稂提举司。《元典章》新旧运粮提举司,俱从五品。延祐四年,改今名。海王庄、魏家庄、七年庄、腊八庄四所,各设提领一员,用从九品印。管领随路打捕鹰房民匠总管储。秩从三品。达鲁花赤一员,从三品。总管一员,从三品。副总管二员,正四品。经历、从七品。知事从八品。各一员,提控案牍一员。初,太祖以随路打捕鹰房民户七千余户拨隶旭烈兀大王位下,中统二年置总管府,至元十二年阿八合大王奏归朝廷,隶兵部。管领本投下大都等路打捕鹰房诸色人匠都部总管府。秩正三品。达鲁花赤一员,正三品。总管一员,正三品。同知一员,正五品。副总管一员,从五品。知事一员,从八品。提控案牍一员。掌哈赞大王位下事。大德八年,置官吏皆王选用。至大四年。省并衙门,以哈儿班答大王别无官属,存总管府不废。其属。东局织染提举司,秩从五品。达鲁花赤一员,从五品。提举一员,从五品。副达鲁花赤一员,从七品。副提举一员,从七品。提控案牍一员。随路诸色民匠打捕鹰房等户都总管府。秩正三品。达鲁花赤一员,正三品。总管一员,正三品。同知一员,正五品。经历一员,知事一员,捉控案牍兼照磨一员,常别吉大营盘事及管领大都路打捕鹰房等户。至元三十年置。秩从三品。延祐四年。升正三品。管领本位下打捕鹰房民匠等户都总管府。秩正三品。达鲁花赤一员,总管一员,副达鲁花赤一员,同知一员,副总管一员,判官一员,从六品。经历一员,知事一员,提控案牍兼照磨一员,掌别吉大营盘城池阿哈探马儿一应差发、薛彻干定王位下事。泰定元年置。刑部:尚书三员,侍郎二员,郎中二员,员外郎二员。品秩同前。掌刑名法律,凡大辟之按覆,系囚之详谳,孥收产没之籍,捕获功赏之格,悉以任之。中统元年,以兵刑工为右三部,别置郎中、员外郎各一员,专署刑部。至元二年,析置兵刑部,尚书四员,侍郎二员,郎中四员,员外郎五员。三年,复为右三部。七年,始置刑部,尚书一员,侍郎一员,郎中一员,员外郎二员。八年,改为为兵刑部。十三年,又为刑部。二十三年,定六部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各二员。大德四年,增尚书一员,主事三员。至正十二年,增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各一员。其属:司狱司,司狱一员,正八品。狱丞二员。正九品。初以右三部照磨兼管刑部狱。大德七年,始置专官。司籍所,提领一员,同提领一员。至元二十年。改大都等路断没提领所为司籍所,隶刑部。工部:尚书三员,侍郎二员,郎中二员,员外郎二员。品秩同前。掌百工之政,凡营造之程式,材物之绐受,铨注局院司匠之官,悉以任之。中统元年,置右三部,尚书、郎中五员,员外郎五员,内二员专置工部事。至元二年,分立工部,尚书四员,侍郎三员,郎中四员,员外郎五员。三年,复为右三部。七年,始置工部,尚书二员,侍郎二员,郎中三员,员外郎五员。二十三年,定工部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各二员。明年,又增尚书二员。二十八年,省尚书一员,增主事五员,置司程官四员。正七品。其属附见于后:右三部照磨一员。从七品。左右部架阁库,秩正八品。管勾二员,正八品。掌六部文卷簿籍架阁之事。中统元年,左右部各置。二十三年,并为左右部架阁库。诸色人匠总管府。秩正三品。达鲁花赤一员,正三品。总管一员,正三品。同知二员,正五品。副总管二员,从五品。经历一员,从七品。知事一员,从八品。《元典章》:诸色人匠总管府,照磨兼管勾承发架阁,正九品。提控案牍一员。掌百工之技艺。至元十二年,置总笞、同知、副总管各一员。十六年,置达鲁花赤一员,增同知、副总管和一员。二十八年,省同知。三十年,省副总笞。后定置诸员。其属:梵像提举司。秩从五品。提举一员,从五品。《元典章》工部大仓提举,从五品。同提举一员。从六品。吏目一员。掌绘佛像及土木刻削之工。至元十二年,置梵像局。从七品。延祐三年,升提举司。出蜡局提举司,秩从五品。提举一员,副提举一员,从七品。吏目一员。掌出蜡铸造之工。至元十二年,置局。从七品。延祐三年,升提举司。铸泻等铜局。秩从七品。大使一员,从七品。副使一员。从八品。掌铸泻之工。至元十年,置官三员。二十八年,省管勾一员。银局。秩从七品。大使一员,从七品。直长一员。正八品。掌金银之工。至元十二年置。镔铁局。秩从七品。大使一员。掌镂铁之工。至元十二年置。玛瑙玉局。秩从八品。直长一员。从八品。掌琢磨之工。至元十二年置。石局。秩从七品。大使一员,管勾一员。掌攻石之工。至元十二年置。木局。秩从七品。大使一员,直长一员。掌攻木之工。至元十二年置。油漆局。副使一员,用从七品印。掌髹漆之工。至元十二年置。《元典章》:怯柃口皮局、貂鼠局、羊山玛瑙局提举,俱从五品。诸物库。提领一员,从七品。副使一员。从八品。掌诸物之出纳。至元十二年置。管领随路人匠都提领所。提领一员,从七品。大使一员,从七品。俱受省檄掌工匠之词讼。至元十二年置。诸司人匠总管府。秩正三品。达鲁花赤一员,总臂一员,副达鲁花赤一员,同知一员,副总管一员,经历一员,知事一员,提控案牍一员。掌两都金银器皿及符牌等十四局事。至元十四年置。二十明年,以八局隶工部及金玉府,止领五局、一库,掌毡毯等事。《元典章》:仪鸾器物、金丝子、犀友牙、木,大都银器皿局大使,俱从五品。上都诸色人匠金银器皿,宜德等处打码磁,保定、云南、南宫三织染局提举,俱正六品。其属:收支库,秩正九品。大使一员。掌出纳之事。大都毡局。秩正七品。大使、正七品。副使正九品。各一员。管人匠一百二十五户。大都染局。秩正九品。大使一员。管人匠六十三户。上都毡局。秩正七品。大使、副使各一员,管人匠九十七户。隆兴毡局,大使、副使各一员。管人匠一百户。剪毛花毯蜡布局。大使、副使各一员。管人匠一百十八户。提举右八作司。秩正六品。同提举一员。提举一员,副提举一员,吏目一员。掌出纳内府漆器、红瓮、捎只等,并都城局院造作镔铁、铜、钢、鍮石,东甫简铁,两都支持皮毛、杂色羊毛、生熟斜皮,马牛等皮,骔尾、杂行沙里陀等物。中统元年,置提领八作司。秩正九品。至元二十五年。改提举八作司,升正六品。二十九年,分左右两司。大德二年,以八作司旧制八员,令分左右二司,减去二员。上都八作提举司注品秩与大都八作司同。椐此知左右八作司直隶大都留守司,不应隶上都也。提举左八作司。秩正六品。置官同上。掌出纳内府毡货、柳器等物。《元典章》:诸路金玉人匠总眢府达鲁花赤总管,俱正三品;副达鲁花赤、副总管,俱正四品;同知、正五品。诸路杂造总管府。秩正三品。达鲁花赤一员,总管一员。同知一员,副总管一员,知一一员,提控案牍一员。至元元年,改提领所为提举司。十四年,又改工部尚书行诸路杂造局总皙府。其属:帘纲局。大使、副使各一员。受省札。至元元年置。收支库。大使、副使各一员。至元三十年置。茶迭儿局总管府。秩正三品。达鲁花赤一员,总管一员,同知一员,提控案牍一员。掌诸色人匠造作等事。宪宗置。至元十六年,设总管一员。二十七年,诸司局。用从七品印。提领一员,相副官二员。中统三年置。收支库。提领一员,大使、副使各一一员。掌造作出纳之物。大都人匠总管府。秩从三品。达鲁花赤一员,总管一员,同知一员,经历一员,提控案牍一员。至元六年置。其属:绣局,用从七品印,大使、副使各一员。掌绣造段匹。纹锦总院,提领一员,大使、副使各一员。掌织造段匹。涿州罗局,提领一员,大使一员。掌织造纱罗段匹。尚方库,提领一员,大使、副使各一员。掌出纳丝金颜料等物。《元典章》:异样、文锦两局,钞局,罗绫锦织染两局,提举俱从五品。随路诸色民匠都部管府。秩正三品。达鲁花赤一员,总管一员,同知一员,副总管一员,经历一员,知事一员,提控案牍一员。照磨一员。掌仁宗潜邸诸色人匠。延祐六年,拨隶崇祥院。后又属将作院。至顺三年,改隶工部。其属:织染人匠提举司。秩从七品。达鲁花赤一员,从五品。提举一员,从五品。同提举、从六品。副提举从六品。各一员,吏目一员。至大二年置。杂造人匠提举司。秩从七品。置官同上。大都诸色人匠提举司。秩从五品。达鲁花赤一员,提举一员,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吏目一员。大都等处织染提举司。秩从五品。达鲁花赤一员,提举一员,副提举一员,吏目一员。管阿难答王位下人匠一千三百九十八户。收支诸物库。秩从七品。提领一员。大使、副使各一员。提举都城所。秩从五品。《元典章》:都城所有达鲁花赤一员,从五品。提举二员,从五品。同提举、从六品。副提举从七品。各二员,照磨二员,吏目一员。掌修缮都城内外仓库等事。至元三年置。其属:左右厢,官四员,用从九品印。至元十三年置。受绐库。秩正八品,提领一员,大使、副使各一员。掌京城内外营造木石等事。至元十三年置。符牌局,秩正八品。大使一员,正七品。副使一员,正八品。直长一员。掌造虎符等。至元十七年置。旋匠提举司。秩从五品。提举一员,从五品。副提举一员。从七品。至元九年置。撤答剌欺提举司。秩正七品。提举一员,从七品。副提举一员,正八品。提控案牍一员。初为组练匠提举司。至元二十四年,以札马剌丁率匠人成造撒答利欺与丝绸,同局造作,改为撤答剌欺提举司。别失八里局,秩从七品。大使一员,秩从七品。副使一员。从八品。掌织造御用领袖纳失失等段。至元十三年置。忽丹八里局。大使一员。给从七品印。至元三年置。平则门窑场。提领一员,大使、副使各一员。绐从六品印。至元十三年置。光熙门窑场。提领一员,大使、副使各一员。给从八品印。至元二十五年置。大都皮货所。提领一员,大使、副使各一员。用从九品印。至元二十九年置。通州皮货所。提领一员,大使、副使各一员。用从九品印。延祐六年置。晋宁路织染提举司。秩正六品。提举一员,正六品。照略案牍一员。其属:提领所一,系官织染人匠局一,云内人匠东西局二,本路人匠局一。河中府、襄陵、翼志;潞州、隰州、泽州、云州等局七。每局设提领,从七品。副提领从八品。各一员,云州、泽州止设提领一员。冀宁路织染提举司。秩正六品。提举一员,正六品。同提举、正七品。副提举各一员,照略案牍一员。真定路织染提举司。品秩置官同上。其属:开除局。大使、副使各一员,照略案牍一员。真定路纱罗兼杂造局。大使一员,从七品。副使一员。从八品。南宫、中山织染提举司。各设提举、同提举、副提举一员,照略案牍一员。中山刘元帅局。大使一员,从七品。刮使一员。从八品。中山察鲁局,大使一员,副使一员。深州织染局。大使一员,副使一员,照略案牍一员。深州赵良局。大使一员,副使一员。弘州人匠提举司。提举一员,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照案牍一员。《元典章》弘州寻麻林人匠提举司,同提举正七品。纳纳失、毛段二局。院长一员。按纳失失、毛子旋二局,《元典章》均有大使、副使,与旧志不同。云内州织染局。大使一员,副使一员,照略案牍一员。大同织染后,大使一员,副使一员,照略案牍一员。朔州毛子局。大使一员。恩州织染局,大使、副使各一员,照略案牍一员。恩州东昌局,提领一员。保定织染提举司。提举一员,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照略案读一员。大名人匠提举司。提举一员,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照略案牍一员。《元典章》:大名织染局提举司达鲁花赤,正六品。永平路纹绵等局提举司。提举一员,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照略案牍一员。大宁路织染局,大使一员,副使一员,照略案牍一员。云州织染提举司。提举一员,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照略案牍一员。顺德路织染局。大使、副使各一员,照略案牍一员。前德中织染人匠局,大使一员,副使一员,照略案牍一员。怀庆路织染局。大使、副使各一员,照略案牍一员。宣德府织染提举司。提举一员,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照略案牍一员。东圣州织染局。院长一员,局副一员。宣德八鲁局。提领一员,副使一员。东平路疃局。直长一员。兴和路寻麻林人匠提举司。提举一员,同提举、副提举和一员,照略案牍一员。阳城天城织染局。提领一员,副使一员,照略案牍一员。巡河提领所。提领二员,副提领一员。《元典章》:绫锦纹绣、大同织染、弘州锦院、玛淄、朔州毛子镔铁、云内州织染、唐像、出腊、石局、铜局、大都毡局,别失八里人匠、彰德熟皮甸皮人匠、银局、塑局,大都染局,中山真定杂造等,麻纳失失、缙山毛子旋正局,各局大使三百户下,一百户上,俱从七品。织染局、纹绣局,将作院、帘绞锦杂造别失八里人匠、平阳系官杂造、寻麻林纳失失、弘州锦院、上和大都中山真定铁局、怀盂深州大名路恩州织染局,各局副使俱从八品。上都毡、出腊、彰德人匠、大同织染、顺德织染、浮梁磁、唐像各局,副使俱正九品。中书分省。至正十一年,置中书分省于济宁,以松寿为参知政事。十二年,中书右丞玉枢虎儿吐华等开分省于彰德。十四年,升济宁分省参政为平章政事。是后,尝置右丞。十五年,前德分省增左右丞二员。十七年,以平章答兰等分省陵州,平章臧卜分省冀宁。二十三年,罢冀宁分者。二十七年,以添设平章蛮子分省保定,左丞相也速分省山东,沙蓝答里仍中书左丞相分省大同。又置分省于冀宁、真定二处。行中书省。秩从一品,国初,有征伐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至元元年,始分立行中书省,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后嫌于外重,改为行中书省。凡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与都省相为表里。至元二十四年,改行尚书省,寻如旧。至大二年,又改行尚书省。二年,复如旧。凡十省,每省丞相一员,从一品。平章二员。从一品。右丞一员,左丞一员。俱正二品。参知政事二员,从二品。甘肃、岭北二省备减一员。郎中二员,从五品。员外郎二员,从六品。都事二员。从七品。旧制:参知政事之下,有佥省、同佥。大德九年,罢,不置。丞相或置不置。以慎于择人,故往往缺焉。又其属:检校所。检校一员。正七品。照磨所。照磨一员,从八品。架阁库,管勾一员,正八品。理问所。理问二员。正四品。副理间二员,从五品。知事一员,提控案牍一员。都镇抚司。都镇抚一员,副都镇抚一员。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至元五年,诏参政阿里佥行省事于河南等路,立省。二十八年,以河南江北系要冲之地,宜于汴梁立省,以控治之,遂移行省于汴梁路。江浙等处行中书省。至元十三年,置江淮行省,治场州。二十一年,迁于杭州。二十二年,割江北诸路隶河南,改江浙行省。江西等处行中书省。至元十四年置。十五年,并入福建行省。十七年,仍置省于龙兴府,福建自为行省。二十年,并泉州行省入福建,治泉州。二十二年,并福建于江西。二十三年,又以福建并入江浙。湖广等处行中书省。至元十一年,伯颜伐宋,行中书省事于襄阳。寻以别将分省鄂州。为荆湖等路行中书省。十三年,徒治潭州。十八年,复徒鄂州。陕西等处行中书省。中统元年,以商挺领秦蜀五路四川行省事。三年。改立陕西四川行中书省,治京兆。至元三年,移利州。十七年。复还京兆。十八年,分省四川。二十一年,仍合为陕西四川行省。二十三年,四川置行省,木首所辖惟陕西诸路。四川等处行中书省。至元三年置,治成都。十年罢。二十三年,复置。辽阳等处行中书省。至元二十四年置,治辽阳路。甘肃等处行中书省。中统二年,立行省于中兴。十年罢。十八年,复立。二十二年,复罢。二十三年,置甘肃行省于甘州。三十一年,分省按治宁夏,寻并之。岭北等处行中书省。大德十一年,置和林等处行中书省。皇庆元年,改岭北行省,治和宁路。云南等处行中书省。至元十一年置,治中庆路。征东等处行中书省。至元二十年,命高丽王置省,典征曰本军事,师还而巽。大德三年,复置。既而王言其不便,罢之。至治元年,复置。以高丽王领行省丞相,得奏选属官,治沈阳府。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至正十二年置,治扬州,设平章二员,右丞、左丞各一员,参知政事二员,及首领属官共二十五员。平章一员兼提调淮南王府事。至正中置行省凡六,其设置惟淮南江北一省可考,作并无征。福建等处行中书省。至正十六年置,福州。十八年,右丞朵歹分省建宁,参政讷都赤分省泉州。二十八年,又置福建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山东行中书省。至正十七年,置广西行中书省。至正二十三年,置胶东行省。二十三年置,治莱阳。

版权声明:

含反义词的成语网小编未对《志第二十二 百官一-新元史》内容的版权进行可靠性核实,不能完全保证作品版权的准确性和合法性。如出现版权争议,请与站方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志第二十四 百官三-新元史

志第二十四 百官三 御史台,从一品。掌纠察百官善恶、政治得失。至元五年,定御史台合行条划:一,弹劾中书省、枢密院、制国用使司等内外百官奸非,刷磨诸司案牍,并监察祭祀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后汉书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樊宏子儵族曾孙准阴识弟兴 樊宏字靡卿,南阳湖阳人也,世祖之舅。其先周仲山甫,封于樊,因而氏焉,为乡里著姓。父重,字君云,世善农稼,好货殖。重性,

朱冯虞郑周列传第二十三-后汉书

朱冯虞郑周列传第二十三 朱浮冯鲂虞延郑弘周章 朱浮字叔元,沛国萧人也。初从光武为大司马主簿,迁偏将军,从破邯郸。光武遣吴汉诛更始幽州牧苗曾,乃拜浮为大将军幽州牧,守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樊宏子儵族曾孙准阴识弟兴  樊宏字靡卿,南阳湖阳人也,世祖之舅。其先周仲山甫,封于樊,因而氏焉,为乡里著姓。父重,字君云,世善农稼,好货殖。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故能上下戮力,财利岁倍,至乃开广田土三百余顷。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陂渠灌注。又池鱼牧畜,有求必给。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资至巨万,而赈赡宗族,恩加乡闾。外孙何氏兄弟争财,重耻之,以田二顷解其忿讼。县中称美,推为三老。年八十余终。其素所假贷人间数百万,遗令焚削文契。责家闻者皆惭,争往偿之,诸子从敕,竟不肯受。  宏少有志行。王莽末,义兵起,刘伯升与族兄赐俱将兵攻湖阳,城守不下。赐女弟为宏妻,湖阳由是收系宏妻子,令出譬伯升,宏因留不反。湖阳军帅欲杀其妻子,长吏以下共相谓曰:“樊重子父,礼义恩德行于乡里,虽有罪,且当在后。”会汉兵日盛,湖阳惶急,未敢杀之,遂得免脱。更始立,欲以宏为将,宏叩头辞曰:“书生不习兵事。”竟得免归。与宗家亲属作营堑自守,老弱归之者千余家。时赤眉贼掠唐子乡,多所残杀,欲前攻宏营,宏遣人持牛酒米谷,劳遗赤眉。赤眉长老先闻宏仁厚,皆称曰:“樊君素善,且今见待如此,何心攻之。”引兵而去,遂免寇难。  世祖即位,拜光禄大夫,位特进,次三公。建武五年,封长罗侯。十三年,封弟丹为射阳侯,兄子寻玄乡侯,族兄忠更父侯。十五年,定封宏寿张侯。十八年,帝南祠章陵,过湖阳,祠重墓,追爵谥为寿张敬侯,立庙于湖阳,车驾每南巡,常幸其墓,赏赐大会。  宏为人谦柔畏慎,不求苟进。常戒其子曰:“富贵盈溢,未有能终者。吾非不喜荣势也,天道恶满而好谦,前世贵戚皆明戒也。保身全己,岂不乐哉!”每当朝会,辄迎期先到,俯伏待事,时至乃起。帝闻之,常敕驺骑临朝乃告,勿令豫到。宏所上便宜及言得失,辄手自书写,毁削草本。公朝访逮,不敢众对。宗族染其化,未尝犯法。帝甚重之。及病困,车驾临视,留宿,问其所欲言。宏顿首自陈:“无功享食大国,诚恐子孙不能保全厚恩,令臣魂神惭负黄泉,愿还寿张,食小乡亭。”帝悲伤其言,而竟不许。  二十七年,卒。遗敕薄葬,一无所用,以为棺柩一臧,不宜复见,如有腐败,伤孝子之心,使与夫人同坟异臧。帝善其令,以书示百官,因曰:“今不顺寿张侯意,无以彰其德。且吾万岁之后,欲以为式。”赙钱千万,布万匹,谥为恭侯,赠以印绶,车驾亲送葬。子B34A嗣。帝悼宏不已,复封少子茂为平望侯。樊氏侯者凡五国。明年,赐B34A弟鲔及从昆弟七人合钱五千万。  论曰:昔楚顷襄王问阳陵君曰:“君子之富何如?”对曰:“假人不德不责,食人不使不役,亲戚爱之,众人善之。”若乃樊重之折契止讼,其庶几君子之富乎!分地以用天道,实廪以崇礼节,取诸理化,则亦可以施于政也。与夫爱而畏者,何殊间哉!  B34A字长鱼,谨约有父风。事后母至孝,及母卒,哀思过礼,毁病不自支,世祖常遣中黄门朝暮送B17E粥。服阕,就侍中丁恭受《公羊严氏春秋》。建武中,禁网尚阔,诸王既长,各招引宾客,以B34A外戚,争遣致之,而B34A清静自保,无所交结。及沛王辅事发,贵戚子弟多见收捕,B34A以不豫得免。帝崩,B34A为复土校尉。  永平元年,拜长水校尉,与公卿杂定郊祠礼仪,以谶记正《五经》异说。北海周泽、琅邪承宫并海内大儒,B34A皆以为师友而致之于朝。上言郡国举孝廉,率取年少能报恩者,耆宿大贤多见废弃,宜敕郡国简用良俊。又议刑辟宜须秋月,以顺时气。显宗并从之。二年,以寿张国益东平王,徙封B34A燕侯。其后广陵王荆有罪,帝以至亲悼伤之,诏B34A与羽林监南阳任隗杂理其狱。事竟,奏请诛荆。引见宣明殿,帝怒曰:“诸卿以我弟故,欲诛之,即我子,卿等敢尔邪!”B34A仰而对曰:“天下高帝天下,非陛下之天下也。《春秋》之义。’君亲无将,将而诛焉’。是以周公诛弟,季友鸩兄,经传大之。臣等以荆属托母弟,陛下留圣心,加恻隐,故敢请耳。如令陛下子,臣等专诛而已。”帝叹息良久。B34A益以此知名。其后弟鲔为子赏求楚王英女敬乡公主,B34A闻而止之,曰:“建武时,吾家并受荣宠,一宗五侯。时特进一言,女可以配王,男可以尚主,但以贵宠过盛,即为祸患,故不为也。且尔一子,奈何弃之于楚乎?”鲔不从。  十年,B34A卒,赗赠甚厚,谥曰哀侯。帝遣小黄门张音问所遗言。先是河南县亡失官钱,典负者坐死及罪徙者甚众,遂委责于人,以偿其耗。乡部吏司因此为奸,B34A常疾之。又野王岁献甘醪、膏餳,每辄扰人,吏以为利。B34A并欲奏罢之,疾病未及得上。音归,具以闻,帝览之而悲叹,敕二郡并令从之。  长子汜嗣,以次子郴、梵为郎。其后楚事发觉,帝追念B34A谨恪,又闻其止鲔婚事,故其诸子得不坐焉。  梵字文高,为郎二十余年,三署服其重惧。悉推财物二千余万与孤兄子,官至大鸿胪。  汜卒,子时嗣。时卒,子建嗣。建卒,无子,国绝。永宁元年,邓太后复封建弟盼。盼卒,子尚嗣。  初,B34A删定《公羊严氏春秋》章句,世号“樊侯学”,教授门徒前后三千余人。弟子颍川李脩、九江夏勤,皆为三公。勤字伯宗,为京、宛二县令,零陵太守,所在有理能称。安帝时,位至司徒。  准字幼陵,宏之族曾孙也。父瑞,好黄老言,清静少欲。准少励志行,修儒术,以先父产业数百万让孤兄子。永元十五年,和帝幸南阳,准为郡功曹,召见,帝器之,拜郎中,从车驾还宫,特补尚书郎。邓太后临朝,儒学陵替,准乃上疏曰:  臣闻贾谊有言,“人君不可以不学”。故虽大舜圣德,孳孳为善;成王贤主,崇明师傅。及光武皇帝受命中兴,群雄崩扰,旌旗乱野,东西诛战,不遑启处,然犹投戈讲艺,息马论道。至孝明皇帝,兼天地之姿,用日月之明,庶政万机,无不简心,而垂情古典,游意经艺,每飨射礼毕,正坐自讲,诸儒并听,四方欣欣。虽阙里之化,矍相之事,诚不足言。又多征名儒,以充礼官,如沛国赵孝、琅邪承宫等,或安车结驷,告归乡里;或丰衣博带,从见宗庙。其余以经术见优者,布在廊庙。故朝多皤皤之良,华首之老。每宴会,则论难BD60BD60,共求政化。详览群言,响如振玉。朝者进而思政,罢者退而备问。小大随化,雍雍可嘉。期门羽林介胄之士,悉通《孝经》。博士议郎,一人开门,徒众百数。化自圣躬,流及蛮荒,匈奴遣伊秩訾王大车且渠来入就学。八方肃清,上下无事。是以议者每称盛时,咸言永平。  今学者盖少,远方尤甚。博士倚席不讲,儒者竟论浮丽,忘謇謇之忠,习讠戋々之辞。文吏则去法律而学诋欺,锐锥刀之锋,断刑辟之重,德陋俗薄,以致苛刻。昔孝文窦后性好黄老,而清静之化流景、武之间。臣愚以为宜下明诏,博求幽隐,发扬岩穴,宠进儒雅,有如孝、宫者,征诣公车,以侯圣上讲习之期。公卿各举明经及旧儒子孙,进其爵位,使缵其业。复召郡国书佐,使读律令。如此,则廷颈者日有所见,倾耳者月有所闻。伏愿陛下推述先帝进业之道。  太后深纳其言,是后屡举方正、敦朴、仁贤之士。  准再迁御史中丞。永初之初,连年水旱灾异,郡国多被饥困,准上疏曰:  臣闻传曰:“饥而不损兹曰太,厥灾水。”《春秋穀梁传》曰:“五谷不登,谓之大侵。大侵之礼,百官备而不制,群神祷而不祠。”由是言之,调和阴阳,实在俭节。朝廷虽劳心元元,事从省约,而在职之吏,尚未奉承。夫建化致理,由近及远,故《诗》曰“京师翼翼,四方是则”。今可先令太官、尚方、考功、上林池B253诸官,实减无事之物,五府调省中都官吏京师作者。如此,则化及四方,人劳省息。  伏见被灾之郡,百姓凋残,恐非赈给所能胜赡,虽有其名,终无其实。可依征和元年故事,遣使持节慰安。尤困乏者,徙置荆、扬孰郡,既省转运之费,且令百姓各安其所。今虽有西屯之役,宜先东州之急。如遣使者与二千石随事消息,悉留富人守其旧士,转尤贫者过所衣食,诚父母之计也。愿以臣言下公卿平议。  太后从之,悉以公田赋与贫人。即擢准与议郎吕仓并守光禄大夫,准使冀州,仓使兗州。准到部,开仓廪食,尉安生业,流人咸得苏息。还,拜巨鹿太守。时饥荒之余,人庶流迸,家户且尽,准课督农桑,广施方略,期年间,谷粟丰贱数十倍。而赵、魏之郊数为羌所抄暴,准外御寇虏,内抚百姓,郡境以安。  五年,转河内太守。时羌复屡入郡界,准辄将兵讨逐,修理坞壁,威名大行。视事三年,以疾征,三转为尚书令,明习故事,遂见任用。元初三年,代周暢为光禄勋。五年,卒于官。  阴识字次伯,南阳新野人也,光烈皇后之前母兄也。其先出自管仲,管仲七世孙修,自齐适楚,为阴大夫,因而氏焉。秦、汉之际,始家新野。  及刘伯升起义兵,识时游学长安,闻之,委业而归,率子弟、宗族、宾客千余人往诣伯升。伯升乃以识为校尉。更始元年,迁偏将军,从攻宛,别降新野、BF73阳、杜衍、冠军、湖阳。二年,更始封识阴德侯,行大将军事。  建武元年,光武遣使迎阴贵人于新野,并征识。识随贵人至,以为骑都尉,更封阴乡侯。二年,以征伐军功增封,识叩头让曰:“天下初定,将帅有功者众,臣托属掖廷,仍加爵邑,不可以示天下。”帝甚美之,以为关都尉,镇函谷。迁侍中,以母忧辞归。十五年,定封原鹿侯。及显宗立为皇太子,以识守执金吾,辅导东宫。帝每巡郡国,识常留镇守京师,委以禁兵。入虽极言正议,及与宾客语,未尝及国事。帝敬重之,常指识以敕戒贵戚,激厉左右焉。识所用掾史皆简贤者,如虞廷、傅宽、薛C924等,多至公卿校尉。  显宗即位,拜为执金吾,位特进。永平二年,卒,赠以本官印绶,谥曰贞侯。  子躬嗣。躬卒,子璜嗣。永初七年,为奴所杀,无子,国绝。永宁元年,邓太后以璜弟淑绍封。淑卒,子鲔嗣。  躬弟子纲女为和帝皇后,封纲吴房侯,位特进,三子秩、辅、敞,皆黄门侍郎。后坐巫蛊事废,纲自杀,辅下狱死,轶、敞徙日南。识弟兴。  兴字君陵,光烈皇后母弟也,为人有膂力。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守期门仆射,典将武骑,从征伐,平定郡国。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涂泥,率先期门。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虽好施接宾,然门无侠客。与同郡张宗、上谷鲜于D9F6不相好,知其有用,犹称所长而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其忠平。第宅苟完,裁蔽风雨。  九年,迁侍中,赐爵关内侯。帝后召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兴固让曰:“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士,令天下觖望,诚为盈溢。臣蒙陛下、贵人恩泽至厚,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贵人问其故,兴曰:“贵人不读书心邪?’亢龙有悔。’夫外戚家苦不知廉退,嫁女欲配侯王,取妇眄睨公主,愚心实不安也。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贵人感其言,深自降挹,卒不为宗亲求位。十九年,拜卫尉,亦辅导皇太子。明年夏,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台广室。会疾廖,召见兴,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兴叩头流涕,固让曰:“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  二十三年,卒,时年三十九。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然敬其威重。兴疾病,帝亲临,问以政事以群臣能不。兴顿首曰:“臣愚不足以知之。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并经行明深,逾于公卿。”兴没后,帝思其言,遂擢广为光禄勋;嵩为中郎将,监羽林十余年,以谨敕见幸。显宗即位,拜长乐卫尉,迁执金吾。  永平元年诏曰:“故侍中卫尉关内侯兴,典领禁兵,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比例,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辅导朕躬,有周昌之直,在家仁孝,有曾、闵之行,不幸早卒,朕甚伤之。贤者子孙,宜加优异。其以汝南之鲖鲖阳封兴子庆为鲷阳侯,庆弟博为氵隐强侯。”博弟员、丹并为郎,庆推田宅财物悉与员、丹。帝以庆义让,擢为黄门侍郎。庆卒,子琴嗣。建初五年,兴夫人卒,肃宗使五官中郎将持节即墓赐策,追谥兴曰翼侯。琴卒,子万全嗣。万全卒,子桂嗣。  兴弟就,嗣父封宣恩侯,后改封为新阳侯。就善谈论,朝臣莫及,然性刚傲,不得众誉。显宗即位,以就为少府,位特进。就子丰尚郦邑公主。公主娇妒,丰亦狷急。永平二年,遂杀主,被诛,父母当坐,皆自杀,国除。帝以舅氏故,不极其刑。  阴氏侯者凡四人。初,阴氏世奉管仲之祀,谓为“相君”。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已后,暴至巨富,田有七百余顷,舆马仆隶,比于邦君。子方常言“我子孙必将强大”,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  赞曰:权族好倾,后门多毁。樊氏世笃,阴亦戒侈。恂恂苗胤,传龟袭紫。

版权声明:

含反义词的成语网小编未对《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后汉书》内容的版权进行可靠性核实,不能完全保证作品版权的准确性和合法性。如出现版权争议,请与站方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梁统列传第二十四-后汉书

梁统列传第二十四 梁统子松子竦曾孙商玄孙冀 梁统字仲宁,安定乌氏人,晋大夫梁益耳,即其先也。统高祖父子都,自河东迁居北地,子都子桥,以资千万徙茂陵,至哀、平之末,归

郡国志第二十二-后汉书

郡国志第二十二 济南平原乐安北海东莱齐国 –青州 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 –荆州 九江丹阳庐江会稽吴郡豫章 –扬州 ◎济南国故齐,文帝分。雒阳东千八百里。十城,户七万八,

郡国志第二十三-后汉书

郡国志第二十三 汉中巴郡广汉蜀郡犍为牂牁越巂益州永昌广汉属国蜀郡属国犍为属国 –益州 陇西汉阳武都金城安定北地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张掖属国张掖居延属国 –凉州 上党太原上郡西

郡国志第二十二

  济南平原乐安北海东莱齐国  –青州  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  –荆州  九江丹阳庐江会稽吴郡豫章  –扬州  ◎济南国故齐,文帝分。雒阳东千八百里。十城,户七万八千五百四十四,口四十五万三千三百八。  〖东平陵〗有铁。有谭城。有天山。  〖著〗  〖於陵〗  〖台〗  〖菅〗有赖亭。  〖土鼓〗  〖梁邹〗  〖邹平〗  〖东朝阳〗  〖历城〗有铁。有巨里聚。  ◎平原郡高帝置。雒阳北一千三百里。九城,户十五万五千五百八十八,口百万二千六百五十八。  〖平原〗  〖高唐〗湿水出。  〖般〗  〖鬲〗侯国。夏时有鬲君,灭浞,立少康。  〖祝阿〗春秋时曰祝柯。有野井亭。  〖乐陵〗  〖湿阴〗  〖安德〗侯国。  〖厌次〗本富平。明帝更名。  ◆乐安国高帝西平昌置,为千乘,永元七年更名。雒阳东千五百二十里。九城,户七万四千四百,口四十二万四千七十五。  〖临济〗本狄,安帝更名。  〖千乘〗  〖高菀〗  〖乐安〗  〖博昌〗有薄姑城。有贝中聚。有时水。  〖蓼城〗侯国。  〖利〗故属齐。  〖益〗侯国。故属北海。  〖寿光〗故属北海。有灌亭。  ◎北海国景帝置。建武十三年省菑川、高密、胶东三国,以其县属。十八城,户十五万八千六百四十一,口八十五万三千六百四。  〖剧〗有纪亭,古纪国。  〖营陵〗  〖平寿〗有斟城。有寒亭,古寒国,浞封此。  〖都昌〗  〖安丘〗有渠丘亭。  〖淳于〗永元九年夏。有密乡。  〖平昌〗侯国,故属琅邪,有蒌乡。  〖朱虚〗侯国,故属琅邪,永初元年属。  〖东安平〗故属菑川。六国时曰安平。有F043亭。  〖高密〗侯国。  〖昌安〗侯国,安帝复。  〖夷安〗侯国,安帝复。  〖胶东〗侯国。  〖即墨〗侯国。有棠乡。  〖壮武〗安帝复。  〖下密〗安帝复。  〖挺〗  ◎东莱郡高帝置。雒阳东三千一百二十八里。十三城,户十万四千二百九十七,口四十八万四千三百九十三。  〖黄〗  〖牟平〗  〖惤〗C36D侯国。  〖曲成〗侯国。  〖掖〗侯国。有过乡。  〖当利〗侯国  〖东牟〗侯国。  〖昌阳〗  〖卢乡〗  〖长广〗故属琅邪。  〖黔陬〗侯国,故属琅邪。有介亭。  〖葛卢〗有尤涉亭。  〖不其〗侯国,故属琅邪。  ◎齐国秦置。雒阳东千八百里。六城,户六万四千四百一十五,口四十九万一千七百六十五。  〖临菑〗本齐,刺史治。  〖西安〗有棘里亭。有蘧丘里,古渠丘。  〖昌国〗  〖临朐〗有三亭,古BD69邑。  〖广〗  〖般阳〗故属济南。  右青州刺史部,郡、国六,县六十五。  ◎南阳郡秦置。雒阳南七百里。三十七城,户五十二万八千五百五十一,口二百四十三万九千六百一十八。  〖宛〗本申伯国。有南就聚。有瓜里津。有夕阳聚。有东武亭。  〖冠军〗邑。  〖叶〗有长山,曰方城。有卷城。  〖新野〗有东乡,故新都。有黄邮聚。  〖章陵〗故舂陵,世祖更名。有上唐乡。  〖西鄂〗  〖雉〗  〖鲁阳〗有鲁山。有牛兰累亭。  〖犨〗  〖堵阳〗  〖博望〗  〖舞阴〗邑。  〖比阳〗  〖复阳〗侯国。有杏聚。  〖平氏〗桐柏大复山,淮水出。有宜秋聚。  〖棘阳〗有蓝乡。有黄淳聚。  〖湖阳〗邑。  〖随〗西有断蛇丘。  〖育阳〗邑。有小长安,有东阳聚。  〖涅阳〗  〖阴〗  〖酂〗  〖邓〗有E94A聚。  〖山都〗侯国。  〖郦〗侯国  〖穰〗  〖朝阳〗  〖蔡阳〗侯国。  〖安众〗侯国。  〖筑阳〗侯国。有涉都乡。  〖武当〗有和成聚。  〖顺阳〗侯国,故博山。有须聚。  〖成都〗  〖襄乡〗  〖南乡〗  〖丹水〗故属弘农。有章密乡。有三户亭。  〖析〗故属弘农,故楚白羽邑。有武关,在县西。有丰乡城。  ◎南郡秦置。雒阳南一千五百里。十七城,户十六万二千五百七十,口七十四万七千六百四。  〖江陵〗有津乡。  〖巫〗西有白帝城。  〖秭归〗本国。  〖中卢〗侯国。  〖编〗有蓝口聚。  〖当阳〗  〖华容〗侯国。云梦泽在南。  〖襄阳〗有阿头山。  〖邔〗侯国。有犁丘城。  〖宜城〗侯国。  〖鄀〗侯国。永平元年夏。  〖临沮〗侯国。有荆山。  〖枝江〗侯国。本罗国。有丹阳聚。  〖夷道〗  〖夷陵〗有荆门,虎牙山。  〖州陵〗  〖很山〗故属武陵。  ◎江夏郡高帝置。雒阳南千五百里。十四城,户五万八千四百三十四,口二十六万五千四百六十四。  〖西陵〗  〖西阳〗  〖轪〗侯国。  〖鄳〗  〖竟陵〗侯国。有郧乡。有章山,本内方。  〖云杜〗  〖沙羡〗  〖邾〗  〖下雉〗  〖蕲春〗侯国。  〖鄂〗  〖平春〗侯国。  〖南新市〗侯国。  〖安陆〗  ◎零陵郡武帝置。雒阳南三千三百里。十三城,户二十一万二千二百八十四,口百万一千五百七十八。  〖泉陵〗  〖零陵〗有阳朔山,湘水出。  〖营道〗南有九疑山。  〖营浦〗  〖泠道〗  〖洮阳〗  〖都梁〗有路山。  〖夫夷〗侯国。  〖始安〗侯国。  〖重安〗侯国,故钟武,永建三年更名。  〖湘乡〗  〖昭阳〗侯国。  〖烝阳〗侯国,故属长沙  ◎桂阳郡高帝置。山领山。在雒阳南三千九百里。十一城,户十三万五千二十九,口五十五一千四百三。  〖郴〗有客岭山。  〖便〗  〖耒阳〗有铁。  〖阴山〗  〖南平〗  〖临武〗  〖桂阳〗  〖含洭〗  〖浈阳〗有BD54领山。  〖曲江〗  〖汉宁〗永和元年置。  ◎武陵郡秦昭王置。名黔中郡,高帝五年更名。雒阳南二千一百里。十二城,户四万六千六百七十二,口二十五万九百一十三。  〖临沅〗  〖汉寿〗故索,阳嘉三年更名,刺史治。  〖孱陵〗  〖零阳〗  〖充〗  〖沅陵〗先有壶头山。  〖辰阳〗  〖酉阳〗  〖迁陵〗  〖镡成〗  〖沅南〗建武二十六年置。  〖作唐〗  ◎长沙郡秦置。雒阳南二千八百里。十三城,户二十五万五千八百五十四,口百五万九千三百七十二。  〖临湘〗  〖攸〗  〖荼陵〗  〖安城〗  〖霝阝〗  〖湘南〗侯国。衡山在东南。  〖连道〗  〖昭陵〗  〖益阳〗  〖下隽〗  〖罗〗  〖醴陵〗  〖容陵〗  右荆州刺史部,郡七,县、邑、侯国百一十七。  ◎九江郡秦置。雒阳东一千五百里。十四城,户八万九千四百三十六,口四十三万二千四百二十六。  〖阴陵〗  〖寿春〗  〖浚遒〗  〖成德〗  〖西曲阳〗  〖合肥〗侯国  〖历阳〗侯国,刺史治。  〖当涂〗有马丘聚,徐凤反于此。  〖全椒〗  〖钟离〗侯国。  〖阜陵〗  〖下蔡〗故属沛。  〖平阿〗故属沛。有徐山。  〖义成〗故属沛。  ◆丹阳郡秦鄣郡,武帝更名。雒阳东二千一百六十里。建安十三年,孙权分新都郡。十六城,户十三万六千五百一十八,口六十三万五百四十五。  〖宛陵〗  〖溧阳〗  〖丹阳〗  〖故鄣〗  〖於潜〗  〖泾〗  〖歙〗  〖黝〗  〖陵阳〗  〖芜湖〗中江在西。  〖秣陵〗南有牛渚。  〖湖熟〗侯国。  〖句容〗  〖江乘〗  〖春穀〗  〖石城〗  ◆庐江郡文帝分淮南置。建武十三年省六安国,以其县属。雒阳东一千七百里。十四城,户十万一千三百九十二,口四十二万四千六百八十三。  〖舒〗有桐乡。  〖雩娄〗侯国。  〖寻阳〗南有九江,东合为大江。  〖潜〗  〖临湖〗侯国。  〖龙舒〗侯国。  〖襄安〗  〖皖〗有铁。  〖居巢〗侯国。  〖六安〗国。  〖蓼〗侯国。  〖安丰〗有大别山。  〖阳泉〗侯国。  〖安风〗侯国。  ◎会稽郡秦置。本治吴,立郡吴,乃移山阴。雒阳东三千八百里。十四城,户十二万三千九十,口四十八万一千一百九十六。  〖山阴〗会稽山在南,上有禹冢。有浙江。  〖鄮〗  〖乌伤〗  〖诸暨〗  〖馀暨〗  〖太末〗  〖上虞〗  〖剡〗  〖馀姚〗  〖句章〗  〖鄞〗  〖章安〗故治,闽越地,光武更名。  〖永宁〗永和三年以章安县东瓯乡为县。  〖东部〗侯国。  ◎吴郡顺帝分会稽置。雒阳东三千二百里。十三城,户十六万四千一百六十四,口七十万七百八十二。  〖吴〗本国。震泽在西,后名具区泽。  〖海盐〗  〖乌程〗  〖馀杭〗  〖毘陵〗季札所居。北江在北。  〖丹徒〗  〖曲阿〗  〖由拳〗  〖安〗  〖富春〗  〖阳羡〗邑。  〖无锡〗侯国。  〖娄〗  ◎豫章郡高帝置。雒阳南二千七百里。二十一城,户四十万六千四百九十六,口百六十六万八千九百六。  〖南昌〗  〖建城〗  〖新淦〗  〖宜春〗  〖庐陵〗  〖赣〗有豫章水。  〖雩都〗  〖南野〗有台领山。  〖南城〗  〖鄱阳〗有鄱水。黄金采。  〖历陵〗有傅易山。  〖馀汗〗  〖鄡阳〗  〖彭泽〗彭蠡泽在西。  〖柴桑〗  〖艾〗  〖海昬〗侯国。  〖平都〗侯国,故安平。  〖石阳〗  〖临汝〗永元八年置。  〖建昌〗永元十六年分海昬置。  右扬州刺史部,郡六、县邑、侯国九十二。

版权声明:

《郡国志第二十二-后汉书》文字图片素材,版权归原作者。因部分文章刊发时未能联系上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含有近反义词的成语网小编,立即处理。

百官志第二十四-后汉书

百官志第二十四 太傅太尉司徒司空将军 汉之初兴,承继大乱,兵不及戢,法度草创,略依秦制,后嗣因循。至景帝,感吴楚之难,始抑损诸侯王。及至武帝,多所改作,然而奢广,民

本纪第二十二 熹宗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本纪第二十二 熹宗之明史,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志第十三 历七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志第十三 历七之明史,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本纪第二十二 熹宗

  熹宗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讳由校,光宗长子也。母选侍王氏。万历三十三年十一月,神宗以元孙生,诏告天下。

  四十八年,神宗遗诏皇长孙及时册立,未及行。九月乙亥,光宗崩,遗诏皇长子嗣皇帝位。群臣哭临毕,请见皇长子于寝门,奉至文华殿行礼,还居慈庆宫。丙子,颁遗诏。时选侍李氏居乾清宫,吏部尚书周嘉谟等及御史左光斗疏请选侍移宫,御史王安舜疏论李可灼进药之误,“红丸”、“移宫”二案自是起。己卯,选侍移仁寿殿。庚辰,即皇帝位。诏赦天下,以明年为天启元年。己丑,以是年八月以后称泰昌元年。辛卯,逮辽东总兵官李如柏。甲午,廕太监魏进忠兄锦衣卫千户。封乳保客氏为奉圣夫人,官其子。冬十月丙午,葬显皇帝、孝端显皇后于定陵。戊申,辽东巡抚都御史袁应泰为兵部侍郎,经略辽东,代熊廷弼。辛酉,御经筵。壬戌,礼部尚书孙如游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丁卯,哕鸾宫灾。十一月丙子,追谥皇妣孝元贞皇后,生母孝和皇太后。十二月辛酉,方从哲致仕。

  天启元年春正月庚辰,享太庙。壬辰,追谥伍文定等七十三人。壬寅,御史王心一请罢客氏香火土田,魏进忠陵工叙录,不报。二月甲辰,言官请复当朝口奏及召对之典,从之。己未,御经筵。闰月乙酉,以风霾谕群臣修省。丁亥,孙如游致仕。丙申,除齐泰、黄子澄戚属戍籍。戊戌,昭和殿灾。三月乙卯,大清兵取沈阳,总兵官尤世功、贺世贤战死。总兵官陈策、童仲揆、戚金、张名世帅诸将援辽,战于浑河,皆败没。壬戌,大清兵取辽阳,经略袁应泰等死之。巡按御史张铨被执,不屈死。丙寅,谕兵部:“国家文武并用,顷承平日久,视武弁不啻奴隶,致令豪杰解体。今边疆多故,大风猛士深轸朕怀,其令有司于山林草泽间慎选将材。”丁卯,京师戒严。夏四月壬申朔,日有食之。甲戌,禁抄发军机。丙子,辽东巡抚佥都御史薛国用为兵部侍郎,经略辽东。参议王化贞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广宁。戊寅,募兵于通州、天津、宣府、大同。甲午,募兵于陕西、河南、山西、浙江。戊戌,册皇后张氏。五月丁未,贵州红苗平。甲寅,禁讹言。辛酉,陕西都指挥陈愚直以固原兵入援,溃于临洺。未几,宁夏援辽兵溃于三河。六月癸酉,何宗彦入阁。丙子,硃国祚入阁。熊廷弼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经略辽东。辛巳,兵部尚书王象乾总督蓟、辽军务。秋七月乙巳,沈飗入阁。八月丙子,擢参将毛文龙为副总兵,驻师镇江城。戊子,杭州大火,诏停强造。癸巳,停刑。九月壬寅,葬贞皇帝于庆陵。乙卯,永宁宣抚使奢崇明反,杀巡抚徐可求,据重庆,分兵陷合江、纳溪、泸州。丁卯,陷兴文,知县张振德死之。冬十月戊辰,御史周宗建请出客氏于外,不听。给事中倪思辉、硃钦相等相继言,皆谪外任。丙子,史继偕入阁。乙酉,奢崇明围成都,布政使硃燮元固守。寻擢燮元佥都御史,巡抚四川。石砫宣抚使女土官秦良玉起兵讨贼。壬辰,叶向高入阁。十二月丁丑,巡抚河南都御史张我续为兵部侍郎,提督川、贵军务。陕西巡抚移驻汉中,郧阳巡抚移驻夷陵。湖广官军由巫峡趋忠、涪讨贼。庚辰,援辽浙兵哗于玉田。辛卯,以熊廷弼、王化贞屡议战守不合,遣使宣谕。是年,安南、土鲁番、乌斯藏入贡。  二年春正月丁未,延绥总兵官杜文焕、四川总兵官杨愈懋讨永宁贼。丁巳,大清兵取西平堡,副将罗一贵死之。镇武营总兵官刘渠、祁秉忠逆战于平阳桥,败没。王化贞走闾阳,与熊廷弼等俱入关。参政高邦佐留松山,死之。壬戌,振山东流徙辽民。癸亥,兵部尚书张鹤鸣视师辽东。乙丑,京师戒严。河套部犯延绥。永宁贼将罗乾象约降,与官军共击贼,成都围解。二月癸酉,水西土同知安邦彦反,陷毕节、安顺、平坝、沾益、龙里,遂围贵阳,巡抚都御史李枟、巡按御史史永安固守。戊寅,免天下带征钱粮二年及北畿加派。礼部右侍郎孙承宗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己丑,孙承宗兼理兵部事。三月丁酉朔,刘一燝致仕。甲辰,阳武侯薛濂管理募兵。兵部侍郎王在晋为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经略辽、蓟、天津、登、莱军务。甲寅,赐文震孟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丁巳,敕湖广、云南、广西官军援贵州。是春,举内操。夏四月甲申,京师旱。五月戊戌,复张居正原官。己亥,录方孝孺遗嗣,寻予祭葬及谥。丙午,山东白莲贼徐鸿儒反,陷郓城。癸亥,秦良玉、杜文焕破贼于佛图关,官军合围重庆,复之。六月戊辰,徐鸿儒陷邹县、滕县,滕县知县姬文胤死之。加毛文龙为总兵官。贵州总兵官张彦芳为平蛮总兵官,从巡抚都御史王三善讨水西贼。己巳,前总兵官杨肇基、游击陈九德帅兵讨山东贼。秋七月甲辰,松潘副使李忠臣约总兵官杨愈懋谋复永宁,不克,皆死之。贼攻大坝,游击龚万禄战死,遂陷遵义。癸丑,沈飗致仕。乙卯,神宗神主祔太庙。庚申,援黔兵溃于新添。癸亥,武邑贼于弘志作乱,寻伏诛。八月庚辰,孙承宗以原官督理山海关及蓟、辽、天津、登、莱军务。九月甲午朔,光宗神主祔太庙。壬寅,御史冯英请设州县兵,按亩供饷,从之。乙卯,封皇弟由检为信王。停刑。冬十月辛未,水西贼犯云南,官军击败之。辛巳,官军复邹县,擒徐鸿儒等,山东贼平。壬午,总兵官鲁钦代杜文焕为总理,援贵州。十一月癸丑,硃燮元总督四川军务。十二月己巳,王三善、副总兵刘超败贼于龙里,贵阳围解。是年,暹罗入贡。

  三年春正月己酉,礼部侍郎硃国祯,尚书顾秉谦,侍郎硃延禧、魏广微,俱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预机务。乙卯,红夷据澎湖。贵州官军三路进讨水西,副总兵刘超败绩于陆广河。二月乙酉,赠恤邹县死难博士孟承光及母孔氏,子弘略。是月,停南京进鲜。三月癸卯,朝鲜废其主李珲。是春,振山东被兵州县。夏四月庚申朔,京师地震。己巳,硃国祚致仕。五月辛丑,四川官军败贼于永宁,奢崇明走红崖。秋七月辛卯,南京大内灾。壬辰,奢崇明走龙场,与安邦彦合。丁酉,安南寇广西,巡抚都御史何士晋御却之。己亥,史继偕致仕。九月癸巳,给事中陈良训疏陈防微四事,下镇抚司狱。冬十月乙亥,京师地震。丁丑,停刑。闰月壬寅,以皇子生,诏赦天下。是月,王三善剿水西,屡破贼,至大方。十一月丁巳朔,祀天于南郊。十二月癸巳,封李倧为朝鲜国王。戊戌,京师地震。庚戌,魏忠贤总督东厂。是年,暹罗、琉球入贡。

  四年春正月丙辰朔,长兴民吴野樵杀知县石有恒、主簿徐可行,寻伏诛。乙丑,王三善自大方旋师遇伏,被执死之,诸官将皆死。庚午,何宗彦卒。二月丁酉,蓟州、永平、山海关地震,坏城郭庐舍。甲寅,京师地震,宫殿动摇有声。帝不豫。三月丁巳,疾愈。庚申,杭州兵变。是月,京师屡地震。夏五月甲寅朔,福宁兵变,有司抚定之。六月癸未,左副都御史杨涟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南北诸臣论忠贤者相继,皆不纳。丙申,大雨雹。杖杀工部郎中万燝,逮杖御史林汝翥。秋七月辛酉,叶向高致仕。癸亥,河决徐州。振山东饥。冬十月,削吏部侍郎陈于廷、副都御史杨涟、佥都御史左光斗籍。十一月己巳,韩爌致仕。是月,贵州官兵败贼于普定,进至织金,破之。十二月辛巳,逮内阁中书汪文言下镇抚司狱。丙申,硃国祯致仕。癸卯,南京地震如雷。是月,两当民变,杀知县牛得用。

  五年春正月癸亥,大清兵取旅顺。戊寅,以庆陵工成,予魏忠贤等廕赉。是月,总理鲁钦、刘超等自织金旋师,为贼所袭,诸营兵溃。三月甲寅。释奠于先师孔子。丙寅,赐余煌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甲戌,硃燮元总督云、贵、川、湖、广西军务,讨安邦彦。丁丑,谳汪文言狱,逮杨涟、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顾大章,削尚书赵南星等籍。未几,涟等逮至,下镇抚司狱,相继死狱中。夏四月己亥,削大学士刘一燝籍。五月癸亥,给事中杨所修请以“梃击”、“红丸”、“移宫”三案编次成书,从之。乙丑,祀地于北郊。庚午,行宗室限录法。六月丙戌,硃延禧致仕。秋七月壬戌,毁首善书院。壬申,韩爌削籍。甲戌,追论万历辛亥、丁巳、癸亥三京察,尚书李三才、顾宪成等削籍。八月壬午,毁天下东林讲学书院。削尚书孙慎行等籍。戊子,礼部尚书周如磐兼东阁大学士,侍郎丁绍轼、黄立极为礼部尚书,少詹事冯铨为礼部右侍郎,并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己亥,魏广微罢。壬寅,熊廷弼弃市,传首九边。九月壬子,辽东副总兵鲁之甲败没于柳河。冬十月己卯,兵部尚书高第经略辽、蓟、登、莱、天津军务。丙戌,停刑。庚寅,孙承宗致仕。丙申,逮中书舍人吴怀贤下镇抚司狱,杖杀之。庚子,以皇子生,诏赦天下。十一月壬子,周如磐致仕。十二月乙酉,榜东林党人姓名,颁示天下。戊子,戍前尚书赵南星。是年,琉球、乌斯藏入贡。

  六年春正月戊午,修《三朝要典》。丁卯,大清兵围宁远,总兵官满桂、宁前道参政袁崇焕固守。己巳,围解。二月乙亥,袁崇焕为佥都御史,专理军务,仍驻宁远。戊戌,以苏杭织造太监李实奏,逮前应天巡抚周起元,吏部主事周顺昌,左都御史高攀龙,谕德缪昌期,御史李应升、周宗建、黄尊素。攀龙赴水死,起元等下镇抚司狱,相继死狱中。己亥。祭日于东郊。三月丁未,设各边镇监军内臣。太监刘应坤镇守山海关,大学士丁绍轼、兵部尚书王永光等屡谏不听。论宁远解围功,封魏忠贤从子良卿肃宁伯。庚戌,安邦彦犯贵州,官军败绩,总理鲁钦死之。壬子,袁崇焕巡抚辽东、山海。夏四月丁丑,命南京守备内臣搜括应天各府贮库银,充殿工、兵饷。戊戌,丁绍轼卒。五月戊申,王恭厂灾,死者甚众。己酉,以旱灾敕群臣修省。癸亥,朝天宫灾。六月丙子,京师地震,灵丘地震经月。壬午,河决广武。辛卯,《三朝要典》成,刊布中外。闰月辛丑,巡抚浙江佥都御史潘汝桢请建魏忠贤生祠,许之。嗣是建祠几遍天下。壬寅,冯铨罢。壬子,硃燮元以忧去,偏沅巡抚都御史闵梦得代之。是夏,京师大水,江北、山东旱蝗。秋七月辛未朔,日当食,阴云不见。辛巳,下前扬州知府刘鐸诏狱,杀之。丙戌,礼部侍郎施凤来、张瑞图,詹事李国?普,俱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预机务。八月,陕西流贼起,由保宁犯广元。九月庚寅,顾秉谦致仕。壬辰,皇极殿成,停刑。己亥,魏良卿进封肃宁侯。是月,参将杨明辉赍敕招谕水西贼,被杀。是秋,江北大水,河南蝗。冬十月戊申,进魏忠贤爵上公,魏良卿宁国公,予诰券,加赐庄田一千顷。己酉,以皇极殿成诏天下,官匠杂流升授者九百六十五人。癸丑,改修《光宗实录》。十一月庚寅,予魏良卿铁券。十二月戊申,南京地震。甲子,浔州贼杀守备蔡人龙。是年,安南、乌斯藏、琉球入贡。

  七年春正月辛未,振凤阳饥。乙亥,太监涂文辅总督太仓银库、节慎库,崔文升、李明道提督漕运河道,核京师、通州诸仓。辛卯,免榷潼关、咸阳商税。二月壬戌,修隆德殿。三月癸酉,丰城侯李承祚请开采珠池、铜矿,不许。戊子,澄城民变,杀知县张斗耀。是春,大清兵征朝鲜。夏四月丁酉,下前侍郎王之寀镇抚司狱,死狱中。五月己巳,监生陆万龄请建魏忠贤生祠于太学旁,祀礼如孔子,许之。丙子,大清兵围锦州。癸巳,攻宁远。六月庚子,锦州围解。秋七月乙丑朔,帝不豫。丙寅,罢袁崇焕。己卯,封魏忠贤孙鹏翼为安平伯。壬午,戍孙慎行。丁亥,海贼寇广东。是月,浙江大水。八月丙申,加魏良卿太师,魏鹏翼少师。戊戌,中极、建极二殿成。乙巳,召见阁部、科道诸臣于乾清宫,谕以魏忠贤、王体乾忠贞可计大事。封忠贤侄良栋为东安侯。甲寅,大渐。乙卯,崩于乾清宫,年二十三。遗诏以皇第五弟信王由检嗣皇帝位。冬十月庚子,上尊谥,庙号熹宗,葬德陵。

  赞曰:明自世宗而后,纲纪日以陵夷,神宗末年,废坏极矣。虽有刚明英武之君,已难复振。而重以帝之庸懦,妇寺窃柄,滥赏淫刑,忠良惨祸,亿兆离心,虽欲不亡,何可得哉。

【版权声明】

《本纪第二十二 熹宗》内容来自网络或者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四字成语大全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志第十 历四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志第十 历四之明史,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志第二十二 地理七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志第二十二 地理七之明史,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志第五 五行二(火 木)-明史

志第五 五行二(火 木) 《洪范》曰:“火曰炎上。”火不炎上,则失其性矣。前史多以恒燠、草异、火、木、羽虫之孽、羊祸、火灾、火异、赤眚赤祥皆属之火,今从之。 ▲恒燠 洪

志第二十二 地理七

  ○云南贵州  云南《禹贡》梁州徼外。元置云南等处行中书省。治中庆路。洪武十五年二月癸丑平云南,置云南都指挥使司。乙卯置云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同治云南府。领府五十八,州七十五,县五十五,蛮部六。后领府十九,御夷府二,州四十,御夷州三,县三十,宣慰司八,宣抚司四,安抚司五,长官司三十三,御夷长官司二。北至永宁,与四川界。东至福州,与广西界。西至干崖,与西番界。南至木邦,与交址界。距南京七千二百里,京师一万六百四十五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五万九千五百七十六,口二十五万九千二百七十。弘治四年,户一万五千九百五十,口一十二万五千九百五十五。万历六年,户一十三万五千五百六十,口一百四十七万六千六百九十二。  云南府元中庆路。洪武十五年正月改为云南府。领州四,县九:

  昆明倚。洪武二十六年,岷王府自陕西岷州迁於此。永乐二十二年迁岷王府於湖广武冈州,建滕王府於此,宣德元年除。东有金马山,与西南碧鸡山相对,俱有关,山下即滇池。池在城南,周五百里,其西南为海口,至武定府北,注於金沙江。又东有盘龙江,西注滇池。东有赤水鹏、清水江二巡检司。

  富民府西北。东有螳?良川,源自滇池,下流入金沙江。东南有安宁河。  宜良府东少南。东有大池江,一名大河,亦曰巴盘江。西有汤池巡检司。

  罗次府西北。旧属安宁州,弘治十三年八月改属府。西有星宿河,自武定府流入。又有沙摩溪,即安宁河。南有鍊象关巡检司。  晋宁州西有大堡河,下流入滇池。北距府百里。领县二:

  归化东北有交七浦,滇池下流。

  呈贡州北。西有滇池,北有落龙河,南流入焉。

  安宁州西有呀嵕山,有煎盐水,设盐课提举司,辖盐井四。天启三年改设於琅井,此司遂废。又南有螳?良川。西有安宁河。又有禄脿、贴琉二巡检司。东距府八十里。领县一:

  禄丰州西。西有南平山,上有关。东有大溪,即安宁河。西有星宿河,河东有老鸦关巡检司。又西有兰谷关。

  昆阳州东南有渠滥川,东北入於滇池。北距府百五十里。领县二:

  三泊州西北。西有三泊溪,流入滇池。

  易门州西。南有易门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四年置,旧县治在焉。万历三年复还县治於此。又南有黎崖山,产异马,一名马头山。西有九渡河,即禄丰县大溪,下流入元江府界。

  嵩明州洪武十五年三月改曰嵩盟。成化十八年复故。东北有罗锦山。东有秀嵩山。西北有东葛勒山。东南有乌纳山,牧漾水出焉,西南入滇池。又东南有嘉利泽,亦曰杨林泽。又西有邵甸河,汇九十九泉,至昆明为备龙江。西有邵甸县,洪武十五年三月属州,寻废。东南有杨林县,成化十七年十月废。又东有杨林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五年置。又西有兔儿关巡检司。西南距府百二十里。

  曲靖府元曲靖路。洪武十五年三月为府。二十七年四月升为军民府。领州四,县二。西距布政司二百九十里。

  南宁倚。东南有石堡山,山西有元越州治,洪武二十八年正月废。北有白石江,流合城南之潇湘江,又东南合左小江,亦谓之南盘江,下流环云南、澂江、广西三府之境,至罗平州入贵州界。东北有白水关巡检司。

  亦佐府东。元属罗雄州。永乐初,改属府。西南有塊泽江。

  沾益州东南有堆涌山。北有北盘江,其上流即贵州毕节卫之可渡河,流入州境,又东南入贵州安南卫。其西南又有南盘江,即南宁县之东山河。南有交水县,东南有罗山县,东北有石梁县,元皆属州,洪武十五年皆废。南有平夷卫,本平夷千户所,洪武二十一年十一月置,二十三年四月改为卫,后废,永乐元年复置卫。卫当贵州西入之冲,东有峦冈,西有定南岭,北有豫顺关、宣威关。州东南又有越州卫,洪武二十三年七月置,二十四年十二月徙於陆凉州,二十八年与州同废,永乐元年九月复置。又州南有松韶铺、阿幢桥二巡检司。又南有炎方城,西南有松株城,俱天启五年筑。西南距府二百十三里。

  陆凉州东有丘雄山,下有中涎泽,即南盘江所汇也。西北有木容山,有关。又西有部封山。又西有芳华县,南有河纳县,元皆属州,永乐初皆废。西南有陆凉卫,洪武二十三年三月以古鲁昌地置,西南有乔甸,万历二年立营置戍於此。四十八年复设法古甸、龙峒等营,协守其地。北距府百二十里。

  马龙州东南有木容箐山,洪武二十四年十二月置宁越堡於此。山下有木容溪,下流即潇湘江。又西有杨磨山,一名关索岭,上有关。西南有通泉县,元属州,永乐初废。北有马隆守御千户所,本马隆卫,洪武二十三年七月置,二十八年十月改为所。南有鲁婆伽岭巡检司。又有马龙县,元属州,洪武十五年废。西南有分水岭关。东有三叉口关。东距府七十里。

  罗平州元罗雄州。万历十五年四月更名。北有禄布山。东南有盘江,下流入贵州慕役长官司界。南有定雄守御千户所,万历十四年九月置。西北距府二百七十里。

  寻甸府元仁德府。洪武十六年十月辛未升为仁德军民府。丁丑改寻甸军民府。成化十二年改为寻甸府。旧治在东。今治在凤梧山下,嘉靖七年十月徙。西南有落陇雄山,又有哇山。西有果马山,其泉流为龙巨江,下流入滇池。又西南有三棱山,上有九十九泉,即盘龙江之上源。又东有阿交合溪。又北有为美县,西有归厚县,元属府,洪武十五年三月因之,寻废。东南有木密关,一名易龙堡,洪武二十三年四月置木密关守御千户所於此。西南距布政司二百六十里。

  临安府元临安路。洪武十五年正月为府。领州六,县五,长官司九。北距布政司四百二十里。  建水州倚。元时府在州北,洪武中移府治此。西南有宝山。西北右有火焰山。东有石岩山,泸江水自石屏州流经此,伏流入岩洞中,东出为乐蒙河。又东北有曲江,东入於盘江,有曲江巡检司。又西有礼社江,源出赵州,流经此。又有宁远州,万历十四年析建水州置,四十八年废。东南有纳更山土巡检司。  石屏州元曰石坪。洪武十五年三月改曰石平,后改今名。南有钟秀山。东有菜玉山,产石似玉。有曲江。又有异龙湖,周百五十里,中有大、小、中三岛,其大岛、中岛上皆有城,其水引流为泸江。西有宝秀关巡检司。东距府七十里。

  阿迷州元阿甯万户。洪武十五年三月置州。东南有买吾山,万历初,改名雷公山。又南有盘江,东有乐蒙河流入焉。又东有火井,有东山口土巡检司。又有部旧村巡检司,后废。又有阿迷守御城,万历二年筑。西距府百二十里。

  宁州东南有登楼山。东有水角甸山,产芦甘石。又东有婆兮江,源出澂江府抚仙湖,下流入盘江,又西南有浣江,流合焉。又东有西沙县,元属州,后省,洪武十五年三月复置,仍属州,寻复省。西北有甸直巡检司。西南距府百八十里。

  通海府西北。元属宁州,洪武十五年三月改属府。南有秀山。北有通海湖。东有守御通海前前、右右二千户所,本元临安路治。洪武初,徙府治建水州。十五年置守御千户所於此。

  河西府西北。东有曲江。又西有禄卑江,自新兴州流入,合於曲江。又东北有绿溪河,其下流即通海湖。又北有曲陀关巡检司,后废。

  嶍峨府西北。元属宁州。洪武十五年二月改属府。东有曲江,自新兴州流入,又南有合流江,西北有丁癸江,俱流合焉。又西南有伽罗关、西有兴衣乡二巡检司。

  蒙自府东南。西有目则山。东有云龙山,又有羡裒山。又东南有黎花江,即礼社江也,东南注於交址清水江。有黎花旧市栅,宣德五年五月置临安卫右千户所於此。又西南有西溪二,出银矿。又南有莲花滩,即澜沧江下流,交址洮江上流。西南有箐口关巡检司,又有大窝关、杨柳河关。东南有废果寨,又有贺谜寨,俱道通交址。

  新平府西北。万历十九年置。东南有鲁奎山。东有平甸河。南有南峒巡检司。  新化州本马龙他郎甸长官司。洪武十七年四月置,直隶布政司。弘治八年改为新化州。万历十九年来属。北有彻崇山。西有马笼山,蛮酋结寨处,元置马笼部千户於此,属元江路,洪武十五年废。又北有法龙山,亦蛮酋结寨处。又东南有马笼江,即礼社江,亦曰摩沙勒江,有摩沙勒巡检司。东北有阿怒甸。东南距府五百三十里。

  宁远州元至治三年二月置,直隶云南行省。洪武十五年来属。宣德元年与安南。

  纳楼茶甸长官司府西南。本纳楼千户所,洪武十五年置,属和泥府。十七年四月改置。北有羚羊洞,产银矿。又有禄丰江,即礼社江下流。又东有倘甸。

  教化三部长官司府东南。元强现三部,洪武中改置。西南有鲁部河,源出礼社江,下流合蒙自县梨花江。

  王弄山长官司府东南。元王弄山大小二部,洪武中改置。

  亏容甸长官司府西南。元铁容甸,属元江路。洪武中改置,来属。西有亏容江,源出沅江府,东经车人寨,出宁远州境。

  溪处甸长官司府西南。元溪处甸军民副万户,属元江路。洪武中改置,来属。

  思佗甸长官司府西南。元和泥路。洪武十五年三月为府,领纳楼千户所伴溪、七溪、阿撒三蛮部,十七年废,后改置。

  左能寨长官司府西南。本思佗甸寨,洪武中改置。

  落恐甸长官司府西南。元伴溪落恐部军民万户。洪武中改置。

  安南长官司府东南。元舍资千户,后改安南道防送军千户。洪武十五年三月仍曰舍资千户所,寻改置长官司。正德六年省入蒙自县。天启二年复置。

  澂江府元澂江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府。领州二,县三。西北距布政司八十里。

  河阳倚。旧治在西。洪武中,迁绣球山上。弘治中,又迁县东金莲山。正德十三年又迁县东暘溥山麓。嘉靖二十年又迁金莲山南。隆庆四年又迁舞凤山下,即今治。北有罗藏山。南有抚仙湖,一名罗伽湖,下流东会於盘江。又东有铁池河,源出陆凉州,流至此,会抚仙湖,复引流为铁赤河,入於盘江。  江川府西南。南有故城,崇祯七年圮於水,迁於旧江川驿,即今治。又南有星云湖,东南入抚仙湖。北有关索岭巡检司。

  阳宗府东北。北有明湖,一名阳宗湖,源出罗藏山,流入於盘江。

  新兴州东北有罗麽山,一名石崖山。西北有大棋山。又有蒙习山,山与晋宁州交界。又有大溪,下流至嶍峨县,入於曲江。有罗麽溪,源出罗麽山,入於大溪。又北有普舍县,南有研和县,元俱属州,洪武十五年三月因之,寻废。又北有铁炉关巡检司。东距府二百里。

  路南州西南有竹子山。东有答刂龙山,石可炼铜。西有巴盘江,源自陆凉州。又有铁赤河合焉。东南有邑市县,元属州,弘治三年九月废。东北有革泥巡检司。西距府百三十里。

  广西府元广西路。洪武十五年三月为府。西有阿卢山。西北有巴盘江。又西有南盘江。又南有矣邦池,一名龙甸海,跨弥勒州界,南入盘江。领州三。西北距布政司三百十里。  师宗州西有龟山,万历四十八年筑督捕城於此。东有英武山。西有盘江,又西北有巴盘江合焉,东北入罗平州界。西南距府八十里。

  弥勒州南有卜龙山。西有阿欲山。东南有盘江山,南盘江经其下。又东有八甸溪,南合南盘江。又西有十八寨山,嘉靖元年二月置十八寨守御千户所於此,直隶云南都司。又南有捏招巡检司。东北距府九十里。  维摩州元大德四年二月置。东北有小维摩山。东南有大维摩山,又有阿母山。又东北有宝宁溪,下流经广南府界,合西洋江。西有三乡城,万历二十二年筑。西北距府二百二十里。

  广南府元广南西路宣抚司。洪武十五年十一月改置广南府。西北有牌头山,土人筑砦其上。南有西洋江,东南至广西田州府,入於左江。领州一。西北距布政司七百九十里。

  富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属广南西路。洪武十五年改属府。东南有者鹞山。东北有西宁山。又东有楠木溪,至州南与南汪溪合,伏流十五里,东出於西洋江。西南有安宁州,东北有罗佐州,俱元至元十三年置,属广南西路。洪武十五年因之,后俱废。西距府二百里。

  元江军民府元元江路。洪武十五年三月为府。永乐初,升军民府。领州二。东北距布政司七百九十里。  奉化州倚。本因远罗必甸长官司,洪武十八年四月置。嘉靖中,改州。东有罗盘山,亦名玉台山。又有路通山。东南有元江,亦曰礼社江,东南入纳楼茶甸长官司界。西南有澜沧江,与车里宣慰司分界。又西有步日部,洪武中废。又东有禾摩村巡检司。

  恭顺州本他郎寨长官司,嘉靖中改州。

  楚雄府元威楚开南路。洪武十五年三月改为楚雄府。领州二,县五。东距布政司六百里。  楚雄倚。元曰威楚。洪武十五年二月更名。西有薇溪山,又有龙川江,经城北青峰下,曰峨?录江,下流入武定府,合金沙江。西有波罗涧,其麓有滷水,元设盐课司於此,明废。西北有吕合巡检司。

  广通府东。元属南安州。洪武十五年因之,后改属府。东北有盘龙山,亦曰九盘山。西有罗苴甸山。东有盐仓山,旧产盐。又有卧象山,东南有卧狮山,俱产银矿。又东北有阿陋雄山,有阿陋井、猴井,俱产盐。又东有舍资河,自武定府流入,下流入於元江。又北有大河,西北入定远县之龙川江。东有舍资巡检司,东北有沙矣旧,西有回蹬关二土巡检司。

  定远府西北。西有赤石山。东有龙川江。又有黑盐井,设提举於此。又有琅井提举司,本置於安宁州,天启三年移此,有黑井、琅井二巡检司。又西南有罗平关、南有会基关二巡检司。

  定边府西。元至元十二年置,属镇南州。洪武中,改属。北有螺盘山,上有自普关。又有无量山。南有定边河,又有阳江,自蒙化府流合焉。

  柷嘉府南。元置。西有黑初山。东北有卜门河,在卜门山下,又东北合马龙江,流入新化州。又西有上江河,接南安州界。  南安州东有健林苍山。又西南有表罗山,产银。北有舍资河。西北距府五十里。  镇南州东北有石吠山。东有五楼山。西南有马龙江,其上流为定边河,又东南入柷嘉县界。又西有平夷川,龙川江之上流。又有沙桥巡检司。又有镇南关、英武关、阿雄关三土巡检司。东南距府五十里。

  姚安军民府元姚安路。洪武十五年三月为府。二十七年四月升军民府。领州一,县一。东南距布政司七百里。  姚州倚。元属大理路。洪武十五年三月来属。东有东山,一名饱烟萝山。东北有金沙江。南有青蛉河,源出三窠山,下流合大姚河。北有守御姚安千户所,洪武二十八年置。东有箭场、西有普昌、南有三窠、西南有普淜四巡检司。  大姚府北。元属姚州。洪武十五年三月因之,后改属府。西北有赤石崖。北有大姚河,源出书案山。西北有龙蛟江,源出铁索箐,一名苴泡江,产金。俱东北流入金沙江。南有白盐井提举司,辖盐井九。又有白盐井巡检司。东有姚安中屯千户所,洪武二十八年置。

  武定府元武定路。洪武十五年三月为府,寻升军民府。隆庆三年闰六月徙治狮子山。万历中,罢称军民。领州二,县一。东南距布政司百五十里。

  和曲州倚。旧城在南,元州治於此。隆庆三年十二月徙州为府附郭,令吏目领兵守焉。西北有三台山。北有金沙江,源出吐蕃共龙川犁牛石,下流经丽江、鹤庆二府,至本府北界,东流入黎溪州,又东入四川会川卫界。有金沙江土巡检司。又有乌龙河,流入金沙江。又西北有西溪河,即楚雄府龙川江下流。又有只旧、草起二盐井。东有南甸县,元路治,洪武十五年三月改属州,成化二十年仍属府,正德元年七月省。西北有乾海子、又有罗摩洱、又南有小甸关三巡检司。西北有龙街关土巡检司。  元谋府西北。西北有住雄山,又有竹沙雄山。北有金沙江,西有西溪河流入焉。

  禄劝州北有法塊山,又有哇匿歪山。东北有幸丘山,又有乌蒙山,一名绛云露山。北有金沙江,与四川东川府界。又东有普渡河,即螳?良川,下流会掌鸠河水,入於金沙江。北有易笼县,元属州,洪武十七年省。东有石旧县,元属州,天启元年七月省。又北有普渡河巡检司。南有撒墨巡检司,后废。西距府二十里。  景东府元至顺二年二月置。洪武十五年闰二月因之。三月降为州,属楚雄府。十七年正月仍升为府。西有景董山,洪武中筑景东卫城於其上,又筑小城於山颠,谓之月城。北有蒙落山,一名无量山。西南有澜沧江,源出金齿,流经府西南二百余里,南注车里,为九龙江,下流入交址,东南有大河,即定边河之下流,又东入镇南州,为马龙江。又南有土井,产盐。北有开南州,元属威楚开南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属楚雄府,寻省。又东有三汊河、西北有保甸二土巡检司。又北有安定关。南有母瓜关。东南有景兰关。西南有兰津桥,铁索为之。东北距布政司千一百八十里。

  镇沅府本镇沅州。洪武三十五年十二月置。永乐四年四月升为府。西有波弄山,山上下有盐井六。南有杉木江,源出者乐甸,下流合威远州之谷宝江。领长官司一。北距布政司千五十里。

  禄谷寨长官司府东北。永乐十年四月以禄平寨置。北有马容山。南有南浪江,西南流合杉木江。

  大理府元大理路。洪武十五年三月为府。领州四,县三,长官司一。东南距布政司八百九十里。

  太和倚。西有点苍山。东有西洱河,一名洱海,自浪穹县流入,经天桥下,又东合点苍山之十八川汇於此,中有三岛、四洲、九曲。西有样备江,一曰漾鼻水,自剑川州流入,经点苍山后,合於西洱河,又西南流入澜沧江。南有太和土巡检司。又北有龙首关,亦曰上关。南有龙尾关,亦曰下关。

  赵州洪武十五年三月改名赵喜州,寻复。南有九龙顶山。又有定西岭,大江之源出焉,一名波罗江,西北入西洱河。又西南有样备江,南入蒙化府界。东南有白崖江,源出定西岭,下流为礼社江。有旧白崖城,嘉靖四十三年修筑,更名彩云城。又东有乾海子、南有迷度市二巡检司。又有定西岭上巡检司。西北距府三十里。领县一:

  云南州东。元云南州。洪武十五年三月改为县,属府。十七年改属州。西北有宝泉水,有一泡江。东北有周官些海子。西有品甸,洪武十九年四月置洱海卫於此。又东北有你场、又有楚甸、南有安南坡三巡检司。

  邓川州北有钟山,又有普陀江,一名蒲萄江,又名弥苴佉江,南入西洱河。又东有豪猪洞,一名银坑。又有青索鼻土巡检司。南距府七十里。领县一:

  浪穹州东。东北有佛光山,山半有洞,可容万人,山后险仄,名一女关。又有莲花山,有蒙次和山,皆险峻。西南有凤羽山。北有罢谷山,洱水所出。西有样备江。西北有宁湖,亦曰明河,即普陀江上源。又有五盐井提举司,洪武十六年置,万历四十二年废。西南有凤羽县,洪武十五年三月置,属邓川州,寻省。有凤羽乡巡检司。又东南有晋陀崆巡检司,后废。西有上江嘴、西南有下江嘴二土巡检司。  宾川州弘治六年四月析赵州及太和、云南二县地置。西有鸡足山,一名九曲岩。东北有金沙江,东入姚安府界。西有金龙湫,流入西洱河。又东有大罗卫,在钟英山下,弘治六年四月与州同置。又东北有赤石崖、西南有宾居二巡检司。西有神摩洞。又南有蔓神寨、北有白羊市二巡检司,后废。又北有金沙江土巡检司。西距府百里。

  云龙州元云龙甸军民府,至元末置。洪武十七年改为州,来属。正统间属蒙化府,后仍来属。西有三峰山。东有澜沧江。又西北有诺邓等盐井,东南有大井等盐井,旧俱辖於五井提举司,后改属州。东有云龙甸巡检司,后废。东北有顺荡井、又有上五井、东有师井、北有箭捍场四巡检司,又东有十二关土巡检司,旧俱属浪穹县,后改属。东南距府六十里。  十二关长官司府东。元十二关防送千户所。洪武中改置。嘉靖元年五月徙於一泡江之西。

  鹤庆军民府元鹤庆路。洪武十五年三月为府。三十年十一月升军民府。南有方丈山,又有半子山,产矿。东有金沙江。东南有漾共江,即鹤川,其下流入金沙江。有木按州,又有副州,元俱属府,洪武十五年俱废。东北有宣化关、西南有观音山、又有清水江三巡检司。领州二。东南距布政司千一百六十里。  剑川州元剑川县。洪武十五年三月因之。十七年正月升为州。西南有石宝山。南有剑川湖,俗呼海子,样备江之下流。又西南有弥沙井盐课司。又有弥沙井巡检司。东距府九十里。

  顺州元属丽江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属北胜府,寻来属。西有金沙江。东有浴海浦,与北胜州分界。西距府百二十里。

  丽江军民府元丽江路宣抚司。洪武十五年三月为府。三十年十一月升军民府。领州四。东南距布政司千二百四十里。

  通安州倚。西北有玉龙山,一名雪岭。又有金沙江,古名丽水,源出吐蕃界犁牛石下,名犁水,“犁”讹“丽”,流经巨津、宝山二州,至武定府,北流入四川大江。西有石门关巡检司。

  宝山州西南有阿那山。南有金沙江。西距府二百四十里。

  兰州元属丽江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属丽江府,寻属鹤庆府,后仍来属。北有福源山。西北有澜沧江,源出吐蕃嵯和歌甸,流入境,南入云龙州界。东北距府三百六十里。

  巨津州南有华马山。北有金沙江,流入州界,有铁桥跨其上。西北有临西县,元属州,洪武十五年三月因之,弘治后废。又东北有雪山关。东南距府三百里。

  永宁府元永宁州,属丽江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属北胜府。十七年属鹤庆府。二十九年改属澜沧卫。永乐四年四月升为府。金沙江在西。又东有泸沽湖,周三百里,中有三岛。又东南有鲁窟海子,在干木山下,下流入四川盐井卫之打冲河。又北有勒汲河,自吐蕃流入,亦东流入打冲河。又南有罗易江,自蒗蕖州流入,注於泸沽湖。领长官司四。东南距布政司千四百五十里。

  剌次和长官司府东北、革甸长官司府西北、香罗甸长官司府西、瓦鲁之长官司府北。四司,俱永乐四年四月置。  北胜州元北胜府,属丽江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属布政司,寻降为州,属鹤庆府。二十九年改属澜沧卫。正统七年九月直隶布政司。弘治九年徙治澜沧卫城。澜沧卫旧在州南,本澜沧卫军民指挥使司,洪武二十八年九月置,属都司。弘治九年徙州来同治。寻罢军民司,止为卫。西南有澜沧山。南有九龙山。西有金沙江,环绕州治,亦曰丽江。又南有陈海,又有呈湖,东南有浪峨海,下流俱入金沙江。东有罗易江,下流入永宁府界。北有蒗蕖州,元属丽江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属北胜府,寻属鹤庆军民府,二十九年改属澜沧卫,天启中废。东有宁番土巡检司。南距布政司千二十五里。

  永昌军民府元永昌府,属大理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属布政司。十八年二月兼置金齿卫,属都司。二十三年十二月省府,升卫为金齿军民指挥使司。嘉靖元年十月罢军民司,止为卫,复置永昌军民府。领州一,县二,安抚司四,长官司三。东距布政司千二百里。

  保山倚。本金齿千户所,洪武中置。永乐元年九月又置永昌府守御千户所,俱属金齿军民司。嘉靖三年三月改二所为保山县,东有哀牢山,本名安乐,夷语哀牢。西有九隆山。又东北有罗岷山,澜沧江经其麓。又南有潞江,旧名怒江,一名喳里江,自潞江司流入。又北有清水河,经县东南峡口山下,伏流东出,入澜沧江。又有潞江州,宣德八年六月置,直隶布政司,正统二年五月废。又东北有沙木和、西北有清水关二巡检司。又北有甸头、南有水眼二土巡检司。

  永平府东北。元属永昌府。洪武二十三年属金齿军民司。嘉靖元年仍属府。西南有博南山,一名金浪巅山,俗讹为丁当丁山,上有关。又有花桥山,产铁矿。又东北有横岭山,驿道所经。东有银龙江,下流入澜沧江。又东北有胜备江,下流入蒙化府样备江。又西南有花桥河,源出博南山,流入银龙江,上有花桥关,亦曰玉龙关。又东北有上甸定夷关巡检司。东有打牛坪土巡检司。

  腾越州元腾冲府,属大理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属布政司,寻废。永乐元年九月置腾冲守御千户所,属金齿军民司。宣德六年八月直隶都司。正统十年三月升所为腾冲军民指挥使司。嘉靖三年十月置腾越州,属府。十年十二月罢司为腾冲卫。东有球牟山。东南有罗生山。南有罗佐冲山,上有镇夷关,有巡检司。又东北有高黎共山,一名昆仑冈。西北有明光山,有银矿铜矿。西有大盈江,亦曰大车江,自徼外流入,下流至比苏蛮界,注於金沙江。又东北有龙川江,源出徼外蛾昌蛮地之七藏甸,下流合於大盈江,有藤桥在其上。有龙川江关巡检司。又西南有叠水河,即大盈江之支流。又有腾冲土州,宣德五年六月置,属金齿军民司,后直隶布政司,正统三年五月仍属金齿军民司,寻废。又西有古勇关。东北距府二百七十五里。  潞江安抚司元柔远路。洪武十五年三月为府,后废,属麓川平缅司。永乐元年正月析置潞江长官司,直隶都司。十六年六月升安抚司。宣德元年六月改隶布政司。正统三年六月属金齿军民司。嘉靖元年十月属府。北有潞江,一名怒江,源出吐蕃雍望甸,南流经此,折而东南入府界。东岸有潞江关,北岸有细甸。又西有镇姚守御千户所,万历十三年置,治老姚关凤山之阿。又西有全胜关。东北距府三百五十里。  镇道安抚司、杨塘安抚司二司地旧属西番,与丽江府接界。俱永乐四年正月置,属金齿军民司。嘉靖元年属府。

  瓦甸安抚司本瓦甸长官司。宣德二年置,属金齿军民司。九年二月直隶都司。正统三年五月仍属金齿军民司。五年十一月升为安抚司。嘉靖元年属府。

  凤溪长官司府东。洪武二十三年十一月置,属金齿军民司。嘉靖元年改属府。

  施甸长官司府南。元石甸长官司。洪武十七年五月更名,属府。二十三年属金齿军民司。嘉靖元年仍属府。西有坪市河,下流入於怒江。东南有猛淋寨,万历十三年置镇安守御千户所於此。南有金齿巡检司,治浦关。又南有石甸巡检司。

  茶山长官司永乐五年析孟养地置,属金齿军民司。嘉靖元年属府。东有高黎共山。

  蒙化府元蒙化州,属大理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因之。正统十三年六月升为府。北有龙宇图山、又有甸头山,一名天耳山。南有甸尾山。西有阳江,源出甸头涧,下流至定边县,入定边河。又西有样备江,一名神庄江,与永平县分界,南入顺宁府境,为黑惠江。西南有澜沧江。有甸头、甸尾、样备、澜沧江四巡检司。又西南有备溪江土巡检司。又东有迷渡市,嘉靖初筑。东距布政司八百六十里。

  顺宁府元泰定四年十一月置。洪武十五年三月庚戌因之。己未降为州,属大理府。十七年正月仍升为府。西北有乐平山。南有把边山,中有把边关。东北有澜沧江,又有黑惠江,即样备江也,又名墨会江,南流至府东泮山下,合於澜沧江。又城东有顺宁河,源出甸头村山箐,流入云州之孟祐河。南有宝通州,又有庆甸县,元俱与府同置,洪武十五年省。又西南有矣堵寨,万历三十年置右甸守御士千户所於此。北有锡铅寨、又有牛街、又有猛麻、又有锡蜡寨、董甕寨、蟒水寨、亦壁岭七巡检司。领州一。东距布政司千五百五十里。

  云州本大侯长官司。永乐元年正月析麓川平缅地置,直隶都司。宣德三年五月升为大侯御夷州,直隶布政司。万历二十五年更名,来属。旧治在南。万历三十年移於今治。南有澜沧江,东有孟祐河流入焉。有腊丁乡巡检司,后废。西距府百五十里。领长官司一:

  孟缅长官司州西南。宣德五年六月以景东府之孟缅、孟梳地置,属景东府,后直隶布政司。万历二十五年来属。有大猛麻、又有猛撒二土巡检司,与猛缅称为“三猛”。

  车里军民宣慰使司元车里路,泰定二年七月置,即大彻里。洪武十五年闰二月为军民府。十九年十一月改军民宣慰使司。永乐中废。宣德六年复置。东北有澜沧江,与九龙江会,达於交址,为富良江,而入於海。又有沙木江。东有小彻里部,永乐十九年正月置车里靖安宣慰使司,宣德九年十月省入车里。又有元耿冻路,至正七年正月置,又有耿当、孟弄二州,亦元末置,洪武十五年俱省入车里。西北距布政司三十四程。

  缅甸军民宣慰使司本缅中宣慰司。洪武二十七年六月置,寻废。永乐元年十月复置,更名。北有大金沙江,其上流即大盈江也,源出青石山,自孟养境内流经司北江头城下,下流注於南海。东有阿瓦河,自孟养流入境,下流入大金沙江。又北有江头城、太公城、马来城、安正国城、蒲甘缅王城,谓之“缅中五城”。元后至元四年十二月置邦牙宣慰司於蒲甘缅王城,至正二年六月废。至元二十六年置太公路於太公城,洪武十五年三月为府,后废。领长官司一。东北距布政司三十八程。

  东倘长官司宣德八年九月置。

  木邦军民宣慰使司元木邦路,至顺元年三月置。洪武十五年三月为府,后废。三十五年十二月复置。永乐二年六月改军民宣慰司。北有慕义山。西有喳里江,即潞江,自芒市流入境,又西南入缅甸界。又北有蒙怜路、蒙来路,俱元置,洪武十五年三月俱为府,后俱废。又西北有孟炎甸,有天马关。东北距布政司三十五程。  八百大甸军民宣慰使司元八百等处宣慰使司。洪武二十四年六月改置。东北有南格剌山,下有河,与车里分界。有八百者乃军民宣慰使司,永乐二年四月分八百大甸地置,后废。又有蒙庆宣慰司,元泰定四年闰月置,至正二年四月罢,洪武十五年三月复置府,后废。又有孟绢路,元元统元年置,属八百宣慰司,洪武十五年三月为府,后废。又有木按、孟杰二路,俱元置,洪武十五年三月俱为府,后俱废。北距布政司三十八程。  孟养军民宣慰使司元云远路。洪武十五年三月为府。十七年改为孟养府,后废。三十五年十二月复置。永乐二年六月改军民宣慰使司。正统十三年废。万历十三年改置长官司。东有鬼窟山,又有茫崖山。又有大金沙江,其上流即大盈江,南流入於缅甸。又南有密堵城,有速送城。又南有戛撒寨。西有猛伦,西南有孟拱、戛里、猛别、盏西诸部。东北距布政司三十七程。

  老挝军民宣慰使司永乐二年四月置。东南有三关,与安南界。西北距布政司六十八程。

  南甸宣抚司元至元二十六年置南甸路。洪武十五年三月为府,后废,属腾冲守御千户所。永乐十二年正月置州,直隶布政司。正统三年五月改属金齿军民指挥使司。九年六月升宣抚司,仍直隶布政司。东有丙弄山,又有蛮干山。南有沙木笼山,上有沙木笼关。西有大盈江。东北有小梁河,西南经南牙山下,曰南牙江,入干崖境内。又东南有孟乃河,即腾越州之龙川江。又南有黄连坡关。东北有小陇川关。东北距布政司二十二程。  十崖宣抚司元镇西路。洪武十五年三月为府,后废,属麓川平缅司。永乐元年正月析置干崖长官司,直隶都司,后属金齿军民指挥使司。宣德五年六月复属都司。正统三年五月复属金齿军民指挥使司。九年六月升宣抚司,直隶布政司。东有云笼山。西有大盈江,又南有槟榔江,自吐蕃界流合焉。东有安乐河,即小梁河,下流经云笼山下,曰云笼江,经司治北,折而西,合於槟榔江。又西北有南赕,元置,洪武中废。又西有雷弄、盏达等部。东北距布政司二十三程。  陇川宣抚司本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司。正统六年废,九年九月改置,治陇把。元平缅路,在陇把东北。洪武十五年闰三月置平缅宣慰使司。三月又改路为府,未几府废。十七年八月丙子升司为平缅军民宣慰使司。甲午改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司,省麓川路入焉。元麓川路在陇把南,洪武十五年三月为府,未几府废。十七年八月为麓川平缅军民宣慰司治所,正统中,司废,曰平麓城,亦曰孟卯城,万历十二年置宣抚同知於此。又西南有通西军民总管府,元至元二十六年置,洪武十五年三月为府,后废。又东南有遮放城,万历十二年置宣抚副使於此。北有马鞍山。西北有大金沙江。又有麓川江,即龙川江,自南甸流入,与芒市分界,西南入於大金沙江。东北距布政司六十六程。

  孟定御夷府元孟定路,至元三十一年四月置。洪武十五年三月为府。东北有无量山,又有喳哩江,与麓川江合。东南有谋粘路,元泰定三年七月置。有木连路,元至正二十六年置。洪武十五年三月俱因之,后俱废。领安抚司一。东北距布政司十八程。

  耿马安抚司万历十三年析孟定地置。西有三尖山。南有喳哩江,与孟定分界。北距府百里。

  孟艮御夷府永乐三年七月置,直隶都司,后直隶布政司。东有木朵路,又有孟隆路,俱元泰定三年九月置。东北有孟爱等甸军民府,元至元二十六年置。洪武十五年三月俱为府,后俱废。北距布政司三十八程。

  威远御夷州元威远州,属威楚路,后改威远蛮栅府。洪武十五年三月仍为威远州,属楚雄府。十七年升为府,后废。三十五年十二月复置州,直隶布政司。北有蒙乐山,接景东府界。西北有威远江,一名谷宝江,下流合澜沧江。东北距布政司十九程。

  湾甸御夷州本湾甸长官司。永乐元年正月析麓川平缅地置,直隶都司。三年四月升为州,直隶布政司。西北有高黎共山。北有姚关,与顺宁府界。东北距布政司二十程。  镇康御夷州元镇康路。洪武十五年三月为府。十七年降为州,后废,以其地属湾甸州。永乐七年七月复置,直隶布政司。西有喳哩江,接潞江安抚司界。南有昔剌寨。西南有控尾寨。东北距布政司二十三程。  孟密宣抚司本孟密安抚司。成化二十年六月析木邦地置。万历十三年升为宣抚司。东北有南牙山,与南甸分界。西南有摩勒江,有大金沙江,俱与缅甸分界。又有宝井。北有猛乃、猛哈,东北有孟广等部。东北距布政司三十三程。

  蛮莫安抚司万历十三年析孟密地置。东北有等练山。西南有那莫江,下流入大金沙江。又西有孟木寨。东北距布政司三十一程。

  者乐甸长官司永乐元年正月析麓川平缅地置,直隶都司,后改隶布政司。南有澜沧江。又东有景来河,自景东府流入,下流入马龙江。东北距布政司千一百七十里。

  钮兀御夷长官司宣德八年十月以和泥之钮兀、五隆二寨置,北距布政司十六程。

  芒市御夷长官司元芒施路。洪武十五年三月为府,后废。正统八年四月改置,属金齿军民指挥司,后直隶布政司。西南有永昌干山,又有孟契山。又有大盈江,西南经青石山下,又西有麓川江来合焉。东北距布政司二十三程

  孟琏长官司旧为麓川平缅司地,后为孟定府。永乐四年四月置,直隶都司。东南有木来府,元置,洪武十五年三月因之,后废。东北距布政司二十三程。

  大古剌军民宣慰使司在孟养西南。亦曰摆古,滨南海,与暹罗邻、底马撒军民宣慰使司在大古剌东南、小古剌长官司、茶山长官司、底板长官司、孟伦长官司、八家塔长官司皆在西南极边俱永乐四年六月置。

  刺和庄长官司永乐四年十月置,直隶都司。

  ○促瓦长官司

  散金长官司旧俱为麓川平缅司地。永乐六年四月置。

  里麻长官司永乐六年七月析孟养地置,直隶都司。  八寨长官司永乐十二年九月置,直隶都司。  底兀刺宣慰使司永乐二十二年三月置。地旧为大古剌所据,上谕还之,故置司。

  广邑州本金齿军民司之广邑寨。宣德五年五月升为州。八年十一月直隶布政司。正统元年三月徙於顺宁府之右甸。

  贵州《禹贡》荆、梁二州徼外。元为湖广、四川、云南三行中书省地。洪武十五年正月置贵州都指挥使司,治贵州宣慰司。其民职有司则仍属湖广、四川、云南三布政司。永乐十一年置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与都指挥司同治。领府八,州一,县一,宣慰司一,长官司三十九。后领府十,州九,县十四,宣慰司一,长官司七十六。北至铜仁,与湖广、四川界。南至镇宁,与广西、云南界。东至黎平,与湖广、广西界。西至普安,与云南、四川界。距南京四千二百五十里,京师七千六百七十里。弘治四年,编户四万三千三百六十七,口二十五万八千六百九十三。万历六年,户四万三千四百五,口二十九万九百七十二。  贵阳军民府本程番府。成化十二年七月分贵州宣慰司地置,治程番长官司。隆庆二年六月移入布政司城,与宣慰司同治。三年三月改府名贵阳。万历二十九年四月升为军民府。领州三,县二,长官司十六:

  新贵倚。本贵竹长官司,洪武五年正月置,属宣慰司。万历十四年二月改置县,来属。西有狮子山。西北有木阁箐山,在水西境内。北有贵人峰。又西有白龙洞。北有乌江,源出水西,与四川遵义府分界,北流至四川彭水县,入涪陵江。西北有陆广河,下流入於乌江,有陆广河巡检司。又西有宅溪。又西北有蔡家关,一名响水关,又有阔水关。

  贵定倚。万历三十六年析新贵县及定番州地置。东有铜鼓山,有石门山。南有高连山,有南门河。又东有龙洞河,下流俱入陆广河。

  开州崇祯四年十一月以副宣慰洪边旧地置。西南距府一百二十里。

  广顺州本金筑长官司。洪武五年三月置,属四川行省。十年正月改安抚司。十九年十二月属广西。二十七年仍属四川。二十九年属贵州卫。正统三年八月直隶贵州布政司。成化十二年七月属程番府。隆庆二年六月属贵阳府。万历四十年置州。东南有天台山。北有天生桥。南距府一百一十里。

  定番州元程番武胜军安抚司。洪武五年罢。成化十二年七月置程番府,领金筑安抚司,上马桥、大龙番、小龙番、程番、方番、韦番、卧龙番、洪番、小程番、卢番、罗番、金石番、卢山、木瓜、大华、麻响十六长官司。隆庆二年六月移府入布政司城。万历十四年三月置州。距府八十五里,领长官司十六:  程番长官司倚。洪武五年三月置,属贵州卫。正统三年八月属贵州宣慰司。成化十二年七月属程番府。万历十四年三月属州。北有青岩。南有都泥江,源出州西北乱山中,曰濛潭,经司南,州境之水皆流合焉,入广西南丹州界。下十二司所属亻放此。

  小程番长官司州西北。元小程番安抚司。洪武六年正月改置。

  上马桥长官司州西北。洪武十五年六月置。

  卢番长官司州北。元卢番静海军安抚司。洪武六年正月改置,省元卢番蛮夷军民长官司入焉。  韦番长官司州南。元韦番蛮夷长官司。洪武十五年六月改置。

  方番长官司州南。元方番河中府安抚司。洪武五年改置。

  洪番长官司州西。元洪番永盛军安抚司。洪武六年正月改置。

  卧龙番长官司州南。元卧龙番南宁州安抚司。洪武五年改置。  小龙番长官司州东南。元小龙番静蛮军安抚司。洪武六年正月改置。

  大龙番长官司州东南。元大龙番应天府安抚司。洪武五年改置。  金石番长官司州东。元金石番太平军安抚司。洪武五年改置。

  罗番长官司州南。元罗番大龙遏蛮军安抚司。洪武五年改置。

  卢山长官司州南。元卢山等处蛮夷军安抚司。洪武六年正月改置。  木瓜长官司元木瓜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洪武五年改置,属贵州卫。正统三年八月属金筑安抚司。成化十二年七月,属程番府。万历十四年三月属州。下二司仿此。  麻响长官司洪武七年六月置。

  大华长官司洪武七年六月置。

  贵州宣慰使司元改顺元路军民安抚司置,属湖广行省。洪武五年正月属四川行省。九年六月属四川布政司。永乐十一年二月来属。有沙溪、的澄河二巡检司。又有黄沙渡、龙谷二土巡检司。领长官司七:

  水东长官司宣慰司北。元水东寨长官司。洪武五年改置,后废。永乐元年六月置,属都司,后来属。

  中曹蛮夷长官司宣慰司东南。元中曹白纳等处长官司,属管番民总管。洪武五年改置,来属。

  龙里长官司宣慰司东南。元龙里等寨长官司,属管番民总管。洪武五年改置,来属。

  白纳长官司宣慰司东南。元茶山白纳等处长官司。洪武五年并入中曹司。永乐四年五月置,来属。

  底寨长官司宣慰司北。元底寨等处长官司。洪武五年改置。  乖西蛮夷长官司宣慰司东北。元乖西军民府,属管番民总管。洪武五年改置,后废。永乐元年六月复置,属都司,后来属。

  养龙坑长官司宣慰司北。元养龙坑宿徵等处长官司。洪武五年改置。

  安顺军民府元安顺州,属普定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属普定府。十八年直隶云南布政司。二十五年八月属四川普定卫。正统三年八月直隶贵州布政司。成化中,徙州治普定卫城。万历三十年九月升安顺军民府。普定卫旧在州西北,洪武十五年正月置,属四川都司。三月升军民指挥使司,正统三年改属贵州都司。成化中,州自卫东南来同治。西北有旧坡山,两峰相对,中有石关。东有岩孔山。北有欢喜岭,又有思腊河,接水西界。西南有北盘江,自云南沾益州流入。东南有九溪河。又东有元普定路,属云南行省,洪武十五年三月为府,属云南布政司,寻并军民府,改属四川布政司,十八年七月废。领州三,长官司六。东距布政司百五十里。

  宁谷寨长官司府西南。洪武十九年置,属安顺州。二十五年八月属普定卫。正统三年八月仍来属。下仿此。东南有乾海子。  西堡长官司府西北。建置所属同上。北有浪伏山,元置习安州於山下,属普定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属普定府,后废。又北有白石岩。东南有楚油洞山。北有谷龙河,下流合乌江。

  镇宁州元至正十一年四月以火烘夷地置,属普定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属普定府。二十五年八月属普定卫,后侨治卫城。正统三年八月直隶贵州布政司。嘉靖十一年六月徙州治安庄卫城。万历三十年九月属府。安庄卫旧在州西,洪武二十三年五月置,属贵州都司。万历三十五年九月,州自卫东来同治。南有白水河,又有乌泥江,即都泥江,源出山箐中,东南流,入金筑安抚司境。东距府五十五里。领长官司二:

  十二营长官司州北。洪武十九年置,属安顺州。二十五年八月属普定卫。正统三年八月来属。下仿此。东北有天生桥,又有公具河。北有阿破河。

  康佐长官司州东。建置所属同上。  永宁州元以打罕夷地置,属普定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属普定府。二十五年八月属普定卫,后侨治卫城。正统三年八月直隶贵州布政司。嘉靖十一年三月徙州治关索岭守御千户所城。万历三十年九月属府。关索所旧在州西南,洪武二十五年置,属安庄卫。万历三十年九月,州自所东北来同治。西北有红崖山。西有北盘江,自普安州流入,有盘江河巡检司。东北距府一百二十里。领长官司二:

  慕役长官司州西。洪武十九年置,属安顺州。二十五年八月属普定卫。正统三年八月来属。下仿此。北有安笼箐山。西北有象鼻岭。东有北盘江,与永宁州分界,东南流,南盘江自云南罗平州来合焉,又南入广西泗城州界。

  顶营长官司州北。洪武四年置,所属同上。东有关索岭。西有盘江。

  普安州本贡宁安抚司。建文中置,属普安军民府。永乐元年正月改普安安抚司,属四川布政司。十三年十二月改为州,直隶贵州布政司。万历十四年二月徙治普安卫城。三十年九月属府。普安卫旧在州南,洪武十五年正月置,属云南都司,后改属贵州都司。二十二年三月升军民指挥使司。万历十四年二月,州自卫北来同治。东有八部山,元普安路治山下,属云南行省,洪武十五年三月为府,属云南布政司,寻升军民府,二十七年四月改属四川,永乐后废。东北有格孤山。又西北有番纳牟山,一名云南坡。又东南有得都山,一名白崖,产雄黄水银。又东有盘江。东南有者卜河,下流入於盘江。东有芭蕉关。西有分水岭关。东南有安笼箐关。又西南有乐民守御千户所,西有平夷守御千户所,俱洪武二十二年置,又东南有安南守御千户所,又有安笼守御千户所,俱洪武二十三年置,皆属普安卫。正统十年四月徙安南所於罗渭江。东北距府三百三十五里。

  都匀府本都匀安抚司。洪武十九年十二月置。二十三年十月改都匀卫,属贵州都司。二十九年四月升军民指挥使司,属四川布政司。永乐十七年仍属贵州都司。弘治七年五月置都匀府於卫城。西有龙山。南有独山镇巡检司。北有平定关,西有威镇关,俱洪武二十四年置。领州二,县一,长官司八。西北距布政司二百六十里。

  都匀长官司府南。元上都匀等处军民长官司。洪武十六年更名。南有都匀河,亦名马尾河。

  邦水长官司府西。元中都云板水等处军民长官司,属管番民总管。洪武十六年更名。邦水河在东南,本名扳河,即都匀河上源。  平浪长官司府西。洪武十六年置。西南有凯阳山,上有灭苗镇,即故凯口囤。东南有麦冲河。

  平洲六洞长官司府西南。洪武十六年置。西南有六洞山。南有平洲河,中有沙洲。

  麻哈州本麻哈长官司。洪武十六年置,属平越卫。弘治七年五月升为州,来属。南有麻哈江,即邦水河之上源。南距府六十里。领长官司二。

  乐平长官司州西北。洪武二十四年五月置,属云南,后属平越卫。弘治七年五月来属。东北有马场山。南有乐平溪。

  平定长官司州西北。洪武二十二年置,属平越卫。三十年属清平卫。弘治七年五月来属。东有山江河。

  独山州本九名九姓独山州长官司。洪武十六年置,属都匀卫。弘治七年五月升为独山州,属府。南有独山,有独山江,即都匀河下流,南入广西天河县界,为龙江。北距府百五十里。领县一,长官司二:

  清平府北。本清平长官司,洪武二十二年置,属平越卫。三十年属清平卫。弘治七年五月改为县,属麻哈州,后来属。东有香炉山,嘉靖十二年四月徙清平卫中左所於此。北有云溪洞。南有木级坡。又东有山江河,源出香炉山,有舟溪江流合焉,亦都匀河上源。又南有鸡场关,北有罗冲关,俱洪武二十五年置。又东北有黎树等寨。

  合江洲陈蒙烂土长官司州东。洪武十六年置,属都匀卫。弘治七年五月属州。东南有梅花洞。  丰宁长官司州西南。洪武二十三年置,属都匀卫。弘治七年五月属州。西南有行郎山。

  平越军民府元平月长官司。洪武十四年置平越守御千户所。十五年闰二月改为平越卫。十七年二月升军民指挥使司。领长官司五,属四川布政司,寻属贵州都司。万历二十九年四月置平越军民府於卫城,以播州地益之,属贵州布政司。东有峨黎山,又有七盘坡。东南有麻哈江,其上源即黄平州之两岔江。南有马场江,又有羊场河,俱东入於麻哈江。南有武胜关。西南有通津关。东南有羊场关。领卫二,州一,县三,长官司二。西距布政司百八十里。

  清平卫洪武二十三年六月置,属贵州都司。万历二十九年来属。卫治在清平县北一里。西南距府六十里。  兴隆卫洪武二十二年六月置,属贵州都司。万历二十九年来属。北有龙岩山,亦名龙洞山。又有截洞,其深险。东有飞云岩。西南距府百二十里。

  黄平州本黄平安抚司。洪武七年十一月置,属播州宣慰司。万历二十九年四月改为州,来属。东有七里谷。西南有两岔江,以两源合流而名。又东有冷水河。西北有黄平守御千户所,洪武十一年正月置,十五年正月改为卫,闰二月仍为千户所。南距府三十里。  余庆州西。本余庆长官司,洪武十七年置,属播州宣慰司。万历二十九年六月改为县,来属。东有白泥长官司,亦洪武十七年置,属播州宣卫司,万历二十九年四月省入余庆县。南有小乌江,下流入於乌江。东南有白泥河,下流合於思南河。又有走马坪寨,嘉靖三十四年置。

  甕安州西北。本甕水安抚司,洪武初置。万历二十九年四月改为县,来属。东有草塘安抚司,洪武十七年六月置,又有重安长官司,永乐四年九月置,俱属播州宣慰司,万历二十九年四月俱省入甕安县。东南有万丈山。西有乌江,县境诸山溪之水皆流合焉。又有黄滩关。东北有飞练堡,有天邦囤,西有西坪等寨。  湄潭州北。万历二十九年四月以播州湄潭地置。西有容山长官司,洪武中置,属播州宣慰司。万历二十九年省入湄潭县。南有湄潭水,又西有三江水,下流俱入於乌江。

  凯里长官司府东北。本凯里安抚司,嘉靖八年二月分播州宣慰司地置,属清平卫。万历二十九年来属。三十五年六月改为长官司。

  杨义长官司府东南。洪武初置,属平越卫。万历二十九年属府。西有杉木箐山。又有清水江,上流自新添卫流入,经城西,又名皮陇江,北经乖西、巴香诸苗界,而入乌江。

  黎平府本思州宣慰司地。洪武十八年正月置五开卫,属湖广都司,后废。三十五年十一月复置。永乐十一年二月置黎平府於卫城,属贵州布政司。弘治十年徙府治卫南。万历二十九年十一月改府属湖广。三十一年四月还属贵州。南有宝带山。东有摩天岭。东北有铜鼓岩。西有新化江。又有福禄江,其上源为古州江,下流入广西怀远县境。西南有黎平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一年九月置,属五开卫。领县一,长官司十三。西距布政司六百三十里。

  永从府南。本元福禄永从军民长官司。洪武中改置福禄永从蛮夷长官司,后废。永乐元年正月复置,属贵州卫。十二年三月来属。正统六年九月改为县。南有福禄江,有彩江流合焉。又有永从溪。

  潭溪蛮夷长官司府东南。元潭溪长官司。洪武三年正月改置,属湖广辰州卫。三月改属湖广靖州卫,后废。永乐元年正月复置,属贵州卫。十二年三月来属。西南有铜关铁寨山。南有潭溪。

  八舟蛮夷长官司府北。元八舟军民长官司。洪武五年改置,后废。永乐元年正月复置,属贵州卫。十二年三月来属。西南有八舟江,源自府城,西为三十里江,北流经此,又东北为新化江。

  洪舟泊里蛮夷长官司府东南。元洪舟泊里军民长官司。洪武初改置,后废。永乐元年正月复置,属贵州卫。十三年三月来属。北有洪舟江,下流合於湖广靖州之渠河。西南有中潮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一年九月置,属五开卫。

  曹滴洞蛮夷长官司府西北。元曹滴等洞军民长官司。洪武初改置,后废。永乐元年正月复置,属贵州卫。十二年三月来属。西南有容江,源出苗地,北流入福禄江。

  古州蛮夷长官司府西北。元古州八万洞军民长官司。洪武三年正月改置,属湖广辰州卫。三月改属湖广靖州卫,后废。永乐元年正月复置,属贵州卫。十二年三月来属。有古州卫,洪武二十六年置,寻废。东北有古州江。

  西山阳洞蛮夷长官司府西南。洪武初置,后废。永乐元年正月复置,属贵州卫。十二年三月来属。西北有大岩山,大岩江出焉,东南入於福禄江。  新化蛮夷长官司府东北。元新化长官司。洪武三年正月改置,属湖广辰州卫,三月改属湖广靖州卫,后废。永乐元年正月复置,属贵州卫。十一年二月置新化府於此,领湖耳、亮寨、欧阳、新化、中林验洞、龙里六蛮夷长官司,赤溪湳洞长官司。宣德九年十一月府废,以所领俱属黎平府。西有六叠山。东南有新化江,又西北合於清水江。又东有新化亮寨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一年九月置,西南有新化屯千户所,洪武二十五年置,俱属五开卫。

  湖耳蛮夷长官司府东北。元湖耳洞长官司。洪武三年正月改置,属湖广辰州卫。三月改属湖广靖州卫,后废。永乐元年正月复置,属贵州卫。十二年三月属新化府,府废来属。西有铜鼓卫,本铜鼓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一年九月置,属五开卫,三十年改所为卫,属湖广都司,后二年废,三十五年十一月复置,属湖广都司。  亮寨蛮夷长官司府东北。本八万亮寨蛮夷长官司。洪武三年正月置,属湖广辰州卫。三月属湖广靖州卫,后废。永乐元年正月复置,改名,属贵州卫。十二年三月属新化府,府废来属。

  欧阳蛮夷长官司府东北。元欧阳寨长官司。洪武三年正月改置,属湖广辰州卫。三月改属湖广靖州卫,后废。永乐元年正月复置,属贵州卫。十二年三月属新化府,府废来属。

  中林验洞蛮夷长官司府北。洪武初置,后废。永乐元年正月复置。十二年三月属新化府,府废来属。下二司仿此。

  赤溪湳洞蛮夷长官司府东北。  龙里蛮夷长官司府北。南有龙里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五年置,属五开卫。

  思南府元思南宣慰司,属湖广行省。洪武四年改属四川。六年十二月升为思南道宣慰使司,仍属湖广。永乐十一年二月改为府,属贵州布政司。隆庆四年三月徙治平溪卫。寻复故。有都儒、五堡、二坑等处巡检司。又有覃韩偏力水土巡检司。又有板桥巡检司,旧属石阡府,后来属。领县三,长官司三。西南距布政司六百二十里。

  安化倚。本水犄姜长官司,元属思州安抚司。洪武初,改曰水德江,属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二年三月属府。万历三十三年改置安化县。西南有崖门山。南有万胜山。又有乌江,自石阡府流入,经城西鲇鱼峡北,入四川彭水县界,合涪陵江。东南有水德江,即乌江之分流,又有思印江流合焉,下流亦入於涪陵江。旧有洪安、化济二长官司,属思南宣慰司,洪武二十六年五月省。东有水胜关。南有武胜关。北有太平关。

  蛮夷长官司倚。洪武十年十月置,属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二年三月属府。

  婺川府北。元属思州安抚司。洪武五年属镇远州。十七年后仍属思州。永乐十二年三月来属。东有河只水,又有罗多水,下流俱注於水德江。

  印江府东。本思印江长官司,元属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二年三月属府。弘治七年六月改为印江县。

  沿河祐溪长官司府东北。洪武七年十月置,属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二年三月属府。  朗溪蛮夷长官司府东。洪武七年十月置,属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二年三月属乌罗府。正统三年五月,府废,来属。有厥溪蛮夷长官司,亦洪武七年十月置,寻废。  思州府元思州宣慰司。永乐十一年二月改为府,属贵州布政司。领长官司四。西距布政司七百五十里。

  都坪峨异溪蛮夷长官司倚。洪武六年置,二十五年省。永乐十二年三月复置。南有峨山。西北有江头山。东有异溪。东北有平溪,上有关,洪武二十二年三月置平溪卫於此,属湖广都司,万历二十九年十一月改属贵州,三十一年四月还属湖广。又有鲇鱼关。南有黄土关。又东北有晃州驿,路出湖广沅州。

  都素蛮夷长官司府西。永乐十二年三月置,属府。

  施溪长官司府北。元施溪样头长官司。洪武五年改名,属湖广沅州卫。永乐十二年三月来属。东有施溪。  黄道溪长官司府东北。元属思州宣慰司。永乐十二年三月属府。西南有黄道溪。

  镇远府元镇远府,属思州安抚司。洪武四年降为镇远州,属思南宣慰司。五年六月直隶湖广。永乐十一年二月置镇远府於州治,属贵州布政司。正统三年五月省州入焉。领县二,长官司三。西距布政司五百三十里。

  镇远倚。本镇远溪洞金容金达蛮夷长官司,洪武二年二月置,属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二年三月属州。正统三年五月改属府。弘治七年十月改为镇远县。北有石崖山。东有中河山,以两水夹流而名。东北有铁山。又东有观音山,有马场坡。东南有巴邦山。西有平冒山。南有镇阳江,一名镇南江,亦曰潕水,上受兴隆、黄平诸水,东流三百里,入於沅江。又东北有铁溪,出铁山,下流入镇阳江。又西有油榨关。有焦溪关、梅溪关。又有清浪关,清浪卫治於此,又西有偏桥,偏桥卫在焉,俱洪武二十三年四月置。西南有镇远卫,洪武二十二年七月置。俱属湖广都司,万历二十九年十一月俱改属贵州,三十一年四月还属湖广。

  施秉府西南。本施秉蛮夷长官司,洪武五年置,属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二年三月属州。正统九年七月改为县。天启元年四月省。崇祯四年十一月复置。南有洪江,即镇阳江。

  偏桥长官司府西。元偏桥中寨蛮夷军民长官司。洪武五年改置,属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二年三月来属。

  邛水十五洞蛮夷长官司府东。元邛水县。洪武五年改置团罗、得民、晓隘、陂带、邛水五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二十九年以四司并入邛水司,属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二年三月属府。

  臻剖六洞横坡等处长官司府西。本臻剖、六洞、横坡三长官司,洪武二十二年置,属镇远卫,后并为一司。

  铜仁府本思州宣慰司地。永乐十一年二月置铜仁府。领县一,长官司五。西南距布政司七百七十里。

  铜仁倚。元铜人大小江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属思州安抚司。洪武初,改置铜仁长官司,属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二年三月置府治於此。万历二十六年四月改为县。南有铜崖山。又有新坑山,产硃砂水银。西南有铜仁大江,西北有小江流合焉,下流入沅州界,注於沅江。

  省溪长官司府西。元省溪坝场等处蛮夷长官司,属思州安抚司。洪武初改名,属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二年三月来属。西有棨逻江,即省溪,产金。

  提溪长官司府西。元提溪等处军民长官司,属思州安抚司。洪武初改名,属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二年三月来属。东有印江。西有提溪,产砂金。

  大万山长官司府南。元大万山苏葛办等处军民长官司,属思州安抚司。洪武初改名,属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二年三月来属。

  乌罗长官司府西。元乌罗龙干等处长官司,属思州安抚司。洪武初更名,属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一年二月置乌罗府,领朗溪蛮夷长官司,乌罗、答意、治古、平头著可四长官司治於此。正统三年五月,府废来属。西有九龙山,铜仁大江源於此。又西南有观音囤,亦曰乌罗洞。南有九江。又有木耳溪,亦曰九十九溪,下流亦入沅江。

  平头著可长官司府西北。元平头著可通达等处长官司,属思州安抚司。洪武七年十月改置,属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二年三月属乌罗府,府废来属。又有答意长官司,治古寨长官司,俱永乐三年七月置,属贵州宣慰司,十二年三月改属乌罗府,正统三年五月俱与府同废。  石阡府本思州宣慰司地。永乐十一年二月置石阡府。领县一,长官司三。西南距布政司六百三十里。

  石阡长官司倚。元石阡等处军民长官司,属思州安抚司。洪武初改置,属思州宣慰司。永乐十二年三月为石阡府治。西有崖门山。南有秋满洞。西有乌江,自四川遵义府流入,东北入思南府界。有石阡江,下流入於乌江。  龙泉府西。本龙泉坪长官司,元为思州安抚司治。洪武七年七月复置,属思州宣慰司。永乐十二年三月来属。万历二十九年四月改为县。北有腾云洞。南有邓坎等寨。

  苗民长官司府西南。洪武七年十月置,属思州宣慰司。永乐十二年三月来属。  葛彰葛商长官司府南。元属思州安抚司。洪武中属思州宣慰司。永乐十二年三月来属。

  龙里卫军民指挥使司洪武二十三年四月置卫。二十九年四月升军民指挥使司。西有莲花泾,又有加牙河,下流入甕首河。东南有平伐长官司,本元平伐等处长官司,洪武十五年改置,属贵州卫,二十八年属龙里卫,万历十四年二月省入新贵县。又西有长冲关。东有巄耸关。领长官司一。西距布政司五十里。  大平伐长官司卫南。洪武十九年置,属贵州卫。二十八年来属。东北有谷峡山。东南有甕首河,下流合清水江。

  新添卫军民指挥使司元新添葛蛮安抚司,后废。洪武二十二年置新添千户所,属贵州卫。二十三年二月改为新添卫,属贵州都司。二十九年四月升军民指挥使司。领长官司五。西距布政司百十里。

  新添长官司倚。洪武四年置。东有凭虚洞,一名猪母洞。西北有清水江。西南有甕城河,有甕城河土巡检司。又东有谷忙关。  小平伐长官司卫西南。洪武十五年六月置,属贵州卫,寻属龙里卫。二十九年来属。

  把平寨长官司卫南。洪武十五年六月置,属贵州卫,寻属龙里卫。二十九年来属。  丹平长官司卫西南。洪武三十年置,寻省。永乐二年复置。

  丹行长官司卫西南。洪武三十年置,寻省。永乐二年复置。

  安南卫洪武十五年正月置尾洒卫於此,寻废。二十三年十二月复置,更名,属贵州都司。南有尾洒山。东有盘江山,有清源洞。又有北盘江,自云南沾益州流入,又南入安顺府界。东南有者卜河,自普安州流入,注於盘江。西有江西陂,初置栅屯守於此,寻徙於尾洒,筑城为卫。南有乌鸣关,亦洪武中置。东北距布政司三百四十里。

  威清卫洪武二十三年六月置,属贵州都司。北有羊耳山。西有的澄河,即陆广河上流。西北有鸭池河,即乌江。西距布政司六十里。

  平坝卫洪武二十三年闰四月置,属贵州都司。东南有南仙洞,有马头山。东有东溪。西南距布政司八十里。  毕节卫洪武十七年二月置,属贵州都司。东有木稀山,有关。又有响水河。南有善欲关,西有老鸦关,俱洪武中置。东北有层台卫,洪武二十一年九月置,二十七年六月废。领守御所一。东南距布政司四百五十里。

  守御七星关后千户所卫西。洪武二十一年置,属乌撒卫。永乐中来属。有七星关河,亦曰可渡河,源出四川乌撒府,即北盘江上流,七星关在其上,下流入云南沾益州界。

  赤水卫洪武二十一年十月置,北有雪山,上有关。东有赤水河,有赤水关。领所四。距布政司六百二十里。

  摩尼千户所卫北、白撒千户所卫东南。二所俱洪武二十二年九月置、阿落密千户所卫南、前千户所卫南。二所俱洪武二十七年置。  普市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三年三月析永宁宣抚司地置,直隶贵州都司。东有木案山。西南有水脑洞。又东南有龙泉涧。距布政司七百二十里。

  敷勇卫本答刂佐长官司。洪武五年改元落邦札佐等处长官司置,属贵州宣慰司。崇祯三年改置,属贵州都司。东有阳明洞。西有三湘水。北有乌江,有陆广河。领所四。南距布政司五十里。

  於襄守御千户所卫西。本青山长官司,洪武五年改元青山远地等处长官司置,属贵州宣慰司。崇祯三年改置。

  息烽守御千户所卫东北。崇祯三年以贵州前卫故绝六屯并割底寨司地置。西有西望山。南有石天洞。北有乌江。

  濯灵守御千户所卫北。西有陆广河,北流合乌江、修文守御千户所卫东北。二所俱宣慰司水西地,崇祯三年同置。

  镇西卫崇祯三年以宣慰司水西地置。北有天柱洞,又有鸭池河,即乌江异名。领所四。西南距布政司六十里。

  威武守御千户所卫东、赫声守御千户所卫北。有鸭池河、柔远守御千户所卫□、定远守御千户所卫□。以上俱水西地,崇祯三年与卫同置。

版权声明:

《志第二十二 地理七》文字图片素材,版权归原作者。因部分文章刊发时未能联系上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含有近反义词的成语网小编,立即处理。

志第六 五行三(金 土)-明史

志第六 五行三(金 土) 《洪范》曰:“金曰从革。”金不从革,则失其性矣。前史多以恒暘、诗妖、毛虫之孽、犬祸、金石之妖、白眚白祥皆属之金,今从之。 ▲恒蝪 洪武三年,夏

列传第二十二-明史

列传第二十二 何文辉(徐司马叶旺(马云缪大亨(武德)蔡迁(陈文)王铭宁正(袁义)金兴旺(费子贤)花茂丁玉郭云(王溥) 何文辉,字德明,滁人。太祖下滁州,得文辉,年十,

列传第二十三-明史

列传第二十三 陈遇(秦从龙)叶兑范常(潘庭坚)宋思颜(夏煜)郭景祥(李梦庚)王濂(毛骐)杨元杲(阮弘道汪河)孔克仁 陈遇,字中行,先世曹人。高祖义甫,宋翰林学士,徙

列传第二十二

  何文辉(徐司马叶旺(马云缪大亨(武德)蔡迁(陈文)王铭宁正(袁义)金兴旺(费子贤)花茂丁玉郭云(王溥)  何文辉,字德明,滁人。太祖下滁州,得文辉,年十四,抚为己子,赐姓硃氏。太祖初起,多蓄义子。及长,命偕诸将分守诸路。周舍守镇江,道舍守宁国,马儿守婺州,柴舍、真童守处州,金刚奴守衢州,皆义子也。金刚奴后无考。周舍即沐英,军中又呼沐舍。柴舍者,硃文刚,与耿再成死处州难。又有硃文逊,史不传其小字,亦以义子死太平。自沐英外,最著者唯道舍、马儿,马儿即徐司马,而道舍即文辉也。文辉以天宁翼元帅守宁国,进江西行省参政。数攻江西,未下州县。讨新淦邓仲廉,斩之。援安福,走饶鼎臣,平山尖寨。从徐达取淮东,复从下平江。赐文绮,进行省左丞,复其姓。  以征南副将军与平章胡美由江西取福建,度杉关,入光泽,徇邵武、建阳,直趋建宁。元同佥达里麻、参政陈子琦闭门拒守。文辉与美环攻之。逾十日,达里麻不能支,夜潜至文辉营,乞降。诘旦,总管翟也先不花亦以众降于文辉。美怒两人不诣己,欲屠其城。文辉驰告美曰:“与公同受命至此,为安百姓耳。今既降,奈何以私忿杀人。”美乃止。师入城,秋毫无所犯。汀、泉诸州县闻之,皆相次归附。会车驾幸汴梁,召文辉扈从,因命为河南卫指挥使,定汝州余寇。从大将军取陕西,留守潼关。洪武三年,授大都督府都督佥事,予世袭指挥使。复以参将从傅友德等平蜀,赐金币,留守成都。  文辉号令明肃,军民皆德之。帝尝称其谋略威望。迁大都督府同知。五年命帅山东兵从李文忠出应昌。明年移镇北平。文忠北征,文辉督兵巡居庸关,以疾召还。九年六月卒,年三十六。遣官营葬滁州东沙河上,恤赉甚厚。子环,成都护卫指挥使,征迤北阵殁。  徐司马,字从政,扬州人。元末兵乱年九岁,无所依。太祖得之,养为子,亦赐姓。即长,出入侍左右。及取婺州,除总制,命助元帅常遇春守婺。吴元年,授金华卫指挥同知。洪武元年从副将军李文忠北征,擒元宗王庆生。擢杭州卫指挥使,寻进都指挥使。诏复姓。  九年迁镇河南。时新建北京于汴梁,号重地。帝素贤司马,特委任之。宋国公冯胜方练兵河南。会有星变,占在大梁。帝使使密敕胜,且曰:“并以此语马儿知之。”既复敕二人曰:“天象屡见,大梁军民错处,尤宜慎防。今秦、晋二王还京,当严兵宿卫。王抵汴时,若宋国公出迓,则都指挥居守;都指挥出迓,则宋国公亦然。”敕书官而不名,倚重与宋公等。十九年入觐,遂擢中军都督府佥事。二十五年,以左副总兵从蓝玉征建昌,讨越巂。明年正月还至成都,卒。追坐蓝玉党,二子皆获罪。  司马好文学,性谦厚,所至抚循士卒,甚得众心。在河南久,尤有惠政。公暇退居,一室萧然如寒素。虽战功不及文辉,而雅量过之,并称贤将云。  叶旺,六安人。与合肥人马云同隶长枪军谢再兴,为千户。再兴叛,二人自拔归。数从征,积功并授指挥佥事。洪武四年,偕镇辽东。初,元主北走,其辽阳行省参政刘益屯盖州,与平章高家奴相为声援,保金、复等州。帝遣断事黄俦赍诏谕益。益籍所部兵马、钱粮、舆地之数来归。乃立辽阳指挥使司,以益为指挥同知。未几,元平章洪保保、马彦翚合谋杀益。右丞张良佐、左丞商暠擒彦翚杀之,保保挟俦走纳哈出营。良佐因权卫事,以状闻。且言:“辽东僻,处海隅,肘腋皆敌境。平章高家奴守辽阳山寨,知院哈剌章屯沈阳古城,开元则右丞也先不花,金山则太尉纳哈出。彼此相依,时谋入犯。今保保逃往,衅必起。乞留断事吴立镇抚军民,而以所擒平章八丹、知院僧孺等械送京师。”帝命立、良佐、暠俱为盖州卫指挥佥事。既念辽阳重地,复设都指挥使司统辖诸卫,以旺及云并为都指挥使往镇之。已,知俦被杀,纳哈出将内犯,敕旺等预为备。  未几,纳哈出果以众至,见备御严,不敢攻,越盖至金州。金州城未完,指挥韦富、王胜等督士卒分守诸门。乃剌吾者,敌骁将也,率精骑数百挑战城下,中伏弩仆,为我兵所获。敌大沮。富等纵兵击,敌引退,不敢由故道,从盖城南十里沿柞河遁。旺先以兵扼柞河。自连云岛至窟驼寨,十余里缘河垒冰为墙,沃以水,经宿凝沍如城。布钉板沙中,旁设坑阱,伏兵以伺。云及指挥周鹗、吴立等建大旗城中,严兵不动,寂若无人。已,寇至城南。伏四起,两山旌旗蔽空,矢石雨下。纳哈出仓皇趋连云岛,遇冰城,旁走,悉陷于阱,遂大溃。云自城中出,合兵追击至将军山、毕栗河,斩获及冻死者无算,乘胜追至猪儿峪。纳哈出仅以身免。第功,进旺、云俱都督佥事。时洪武八年也。  十二年命云征大宁。捷闻,受赏,召还京。后数年卒。旺留镇如故。会高丽遣使致书及礼物,而龙州郑白等请内附。旺以闻。帝谓:人臣无外交。此间谍之渐,勿轻信。彼特示弱于我,以窥边衅。还之,使无所藉口。明年,旺复送高丽使者周谊入京。帝以其国中弑逆,又诡杀朝使,反覆不可信,切责旺等绝之,而留谊不遣。十九年召旺为后军都督府佥事。居三月,辽东有警,复命还镇。二十一年三月卒。  旺与云之镇辽也,翦荆棘,立军府,抚辑军民,垦田万余顷,遂为永利。旺尤久,先后凡十七年。辽人德之。嘉靖初,以二人有功于辽,命有司立祠,春秋祀之。  缪大亨,定远人。初纠义兵,为元攻濠,不克,元兵溃。大亨独以众二万人与张知院屯横涧山,固守月余。太祖以计夜袭其营,破之,大亨与子走免。比明,复收散卒,列阵以待。太祖遣其叔贞谕降之,命将所部从征,数有功,擢元帅。总兵取扬州,克之。降青军元帅张明鉴。  初,明鉴聚众淮西,以青布为号,称“青军”;又以善长枪,称“长枪军”。由含山转掠扬州,元镇南王孛罗普化招降之,以为濠、泗义兵元帅。逾年,食尽,谋拥王作乱。王走,死淮安。明鉴遂据城,屠居民以食。大亨言于太祖,贼饥困,若掠食四出则难制矣,且骁鸷可用,无为他人得。太祖命大亨亟攻,明鉴降,得众数万、马二千余匹。悉送其将校妻子至应天。改淮海翼元帅府为江南分枢密院,以大亨为同佥枢密院事,总制扬州、镇江。  大亨有治略,宽厚不扰,而治军严肃,禁暴除残,民甚悦之。未几卒。太祖过镇江,叹曰:“缪将军生平端直,未尝有过,惜不见矣。”遣使祭其墓。  武德,安丰人。元至正中为义兵千户。知元将亡,言于其帅张鉴曰:“吾辈才雄万夫。今东衄西挫,事势可知。不如早择所依。”鉴然其言,相率归太祖。隶李文忠,从赴池州,力战,流矢中右股,拔去,战自若。取于潜、昌化,克严州,皆预,进万户。苗帅杨完者军乌龙岭,德请曰:“此可袭而取也。”文忠问故。对曰:“乘高觇之,其部曲徙举不安而声嚣。”文忠曰:“善。”即袭完者,覆其营。取兰溪,克诸暨,攻绍兴,皆先登陷阵,伤右臂不顾。文忠叹曰:“将士人人如此,何战不捷哉。”  蒋英、贺仁德之叛,浙东大震。从文忠定金华,又从攻处州。遇仁德于刘山,戈中右股,德引刀断戈,追击之。仁德再战,再败走,遂为其下所杀。德还师守严。后二年,定官制,改管军百户。从文忠破张士诚兵于诸暨,与诸将援浦城,所过山寨皆下。复从文忠下建、延、汀三州,悉定闽溪诸寨。进管军千户,移守衢,予世袭。最后从靖海侯吴祯巡海上。祯以德可任,令守平阳。在任八年,致仕。及征云南,帝以德宿将,命与诸大帅偕行。  张鉴,又名明鉴,淮西人。既归太祖,每攻伐必与德俱,先德卒。官至江淮行枢密院副使。  蔡迁,不详其乡里,元末从芝麻李据徐州。李败,归太祖,为先锋。从渡江,下采石,克太平,取溧水,破蛮子海牙水寨及陈埜先,皆有功。定集庆,授千户。从徐达取广德、宁国,迁万户。进攻常州,获黄元帅,遂为都先锋。从征马驮沙,克池州,攻枞阳,从征衢、婺二州,授帐前左翼元帅。败陈友谅于龙江,进复太平,取安庆水寨,收九江,败友谅八阵指挥于瑞昌,遂克南昌。从援安丰,攻合肥,战鄱阳。从征武昌,进指挥同知。从常遇春讨平邓克明余党,进攻赣州。取南安、南雄诸郡,还兵追饶鼎臣于茶陵,迁龙骧卫同知。从徐达克高邮,破马港,授武德卫指挥使,守淮安,移守黄州。从下湘潭、辰、全、道、永诸州,转荆州卫指挥。进克广西,迁广西行省参政,兼靖江王相,讨平诸叛蛮。洪武三年九月卒,诏归葬京师,赠安远侯,谥武襄。  迁为将十五年,未尝独任,多从诸将征讨。身经数十战,辄奋勇突出,横刀左右击,敌皆披靡,不敢近。既还,金疮满体,人视之不可堪。而迁略不为意,为太祖所爱重。及卒,尤痛惜之,亲制文祭焉。  合肥陈文者,南北征伐,累立战功,亦迁亚也。文少孤,奉母至孝,元季挈家归太祖,积官都督佥事。卒,追封东海侯,谥孝勇。明臣得谥孝者,文一人而已。  王铭,字子敬,和州人。初隶元帅俞通海麾下,从攻蛮子海牙于采石。以铭骁勇,选充奇兵。战方合,帅敢死士大噪突之,拔其水寨。自是数有功。与吴军战太湖,流矢中右臂,引佩刀出其镞,复战。通海劳之。复拔通州之黄桥、鹅项诸寨。赐白金文绮。龙湾之战,逐北至采石,铭独突敌阵。敌兵攒?朔刺铭,伤颊。铭三出三入,所杀伤过当。赐文绮银碗,选充宿卫。从取江州,战康郎山及泾江口,复克英山诸寨,擢管军百户。从副将军常遇春战湖州之升山。再战旧馆,已,又战乌镇。前后数十战,功多,命守松江。移太仓,捕斩倭寇千余人,再赐金币。  洪武四年,都试百户诸善用枪者,率莫能与铭抗。累官至长淮卫指挥佥事,移守温州。上疏曰:“臣所领镇,外控岛夷,城池楼橹仍陋袭简,非独不足壮国威,猝有风潮之变,捍御无所,势须改为。”帝报可。于是缮城浚濠,悉倍于旧。加筑外垣,起海神山属郭公山,首尾二千余丈,宏敞壮丽,屹然东浙巨镇。帝甚嘉之,予世袭。铭尝请告暂还和州。温士女遮道送迎。长吏皆相顾叹曰:“吾属为天子牧民,民视吾属去来漠然,愧王指挥多矣。”历右军都督佥事,二十六年坐蓝玉党死。  宁正,字正卿,寿州人。幼为韦德成养子,冒韦姓。元末随德成来归,从渡江。德成战殁宣州,以正领其众。积功授凤翔卫指挥副使。从定中原,入元都,招降元将士八千余人。  傅友德自真定略平定州,以正守真定。已,从大军取陕西。冯胜克临洮,留正守之。大军围庆阳,正驻邠州,绝敌声援。庆阳下,还守临洮。从邓愈破定西,克河州。  洪武三年,授河州卫指挥使。上言:“西民转粟饷军甚劳,而茶布可易粟。请以茶布给军,令自相贸易,省挽运之苦。”诏从之。正初至卫,城邑空虚,勤于劳徠。不数年,河州遂为乐土。玺书嘉劳,始复甯姓。兼领宁夏卫事。修筑汉、唐旧渠,引河水溉田,开屯数万顷,兵食饶足。  十三年从沐英北征,擒元平章脱火赤、知院爱足,取全宁四部。十五年迁四川都指挥使,讨平松、茂诸州。云南初定,命正与冯诚共守之。思伦发作乱,正破之于摩沙勒寨,斩首千五百。已,敌众大集,围定边。沐英分兵三队,正将左军,鏖战,大败之。语在《英传》。土酋阿资叛,复从英讨降之。英卒,诏授正左都督代镇。已,复命为平羌将军,总川、陕兵讨平阶、文叛寇张者。二十八年从秦王讨平洮州番,还京。明年卒。  又袁义,庐江人,本张姓,德胜族弟也。初为双刀赵总管,守安庆,败赵同佥、丁普郎于沙子港。左君弼招之,弗从。德胜战死,始来附。为帐前亲军元帅,赐姓名。数从征伐,积功为兴武卫指挥佥事。从大将军北征,败元平章俺普达等于通州,走贺宗哲、詹同于泽、潞,功最。复从定陕西,败元豫王兵。与诸将合攻庆阳。张良臣兵骤薄义营,义坚壁不为动,俟其懈,力击破之。走扩廓军于定西,南取兴元。进本卫同知,调羽林卫,移镇辽东。  已,从沐英征云南,克普定诸城,留镇楚雄。蛮人屡叛。义积粮高垒,且守且战,以功迁楚雄卫指挥使。尝入朝,帝厚加慰劳。以其老,命医为染须鬓,俾还任以威远人,且特赐银印宠异之。历二十年,垦田筑堰,治城郭桥梁,规画甚备。军民德之。建文元年征还,为右军都督府佥事,进同知,卒官。  金兴旺,不详所始。为威武卫指挥佥事,进同知。洪武元年,大将军徐达自河南至陕西,请益兵守潼关。以兴旺副郭兴守之,进指挥使。  明年攻临洮,移兴旺守凤翔,转军饷。未几,贺宗哲攻凤翔,兴旺与知府周焕婴城守。敌编荆为大箕,形如半舫。每箕五人,负之攻城,矢石不能入。投藁焚之,辄扬起。乃置钩藁中,掷着其隙,火遂炽,敌弃箕走。复为地道薄城。城中以矛迎刺,敌死甚众,而攻不已。兴旺与焕谋曰:“彼谓我援师不至,必不敢出。乘其不意击之,可败也。”潜出西北门,奋战,敌少却。会百户王辂自临洮收李思齐降卒东还,即以其众入城共守。敌拔营去。众欲追之,辂曰:“未败而退,诱我也。”遣骑侦之。至五里坡,伏果发。还师复围城。众议欲走。兴旺叱曰:“天子以城畀我,宁可去耶!”以辂所将皆新附,虑生变,乃括城中赀畜积庭中,令曰:“敌少缓,当大犒新兵。”新兵喜,协力固守。相持十五日,敌闻庆阳下,乃引去。帝遣使以金绮劳兴旺等。  明年,达入沔州,遣兴旺与张龙由凤翔入连云栈,合攻兴元。守将降,以兴旺守之,擢大都督府佥事。蜀将吴友仁帅众三万寇兴元,兴旺悉城中兵三千御敌。面中流矢,拔矢复战,斩数百人。敌益众,乃敛兵入城。友仁决濠填堑,为必克计。达闻之,令傅友德夜袭木槽关,攻斗山寨。人持十炬,连亘山上。友仁惊遁。兴旺出兵蹑之,坠崖石死者无算。友仁自是气夺。时兴旺威镇陇蜀。  而国初诸都督中,城守功,兴旺外尤推费子贤。子贤,亦不详所始。从渡江,为广德翼元帅。数有功。取武康,又取安吉。筑城守之,张士诚兵数来犯,辄败去。最后张左丞以兵八万来攻,子贤所部仅三千人,而守甚固。设车弩城上,射杀其枭将二人,敌乃解去。以功进指挥同知。取福建,克元都、定西,俱有功,授大都督府佥事,世指挥使。  花茂,巢县人。初从陈埜先,已而来归。从定江左,灭陈友谅。平中原、山西、陕西。积功授武昌卫副千户。征西蜀。克瞿唐关,入重庆。下左、右两江及田州。进神策卫指挥佥事。调广州左卫。平阳春、清远、英德、翁源、博罗诸山寨叛蛮及东莞、龙川诸县乱民,进指挥同知。平电白、归善贼,再迁都指挥同知,世袭指挥使。数剿连州、广西湖广诸瑶贼。上言:“广东南边大海,奸宄出没。东莞、笋冈诸县逋逃蜒户,附居海岛。遇官军则诡称捕鱼;遇番贼则同为寇盗。飘忽不常,难于讯诘。不若籍以为兵,庶便约束。”又请设沿海依山广海、碣石、神电等二十四卫所。筑城浚池,收集海岛隐料无籍等军。仍于山海要害地立堡屯军,以备不虞。皆报可。进都指挥使。久之卒,赐葬安德门。  长子荣袭职。次子英,果毅有父风,亦以军功为广东都指挥使,有声永乐中。  丁玉,初名国珍,河中人。仕韩林儿为御史,才辨有时誉。吕珍破安丰,玉来归。随征彭蠡,为九江知府。大兵还建康,彭泽山民叛,玉聚乡兵讨平之。太祖嘉其武略,命兼指挥,更名玉。从傅友德克衡州,以指挥同知镇其地。复调守永州。玉有文武才,抚辑新附,威望甚著。  洪武元年,进都指挥使,寻兼行省参政,镇广西。十年召为右御史大夫。四川威茂土酋董贴里叛,以玉为平羌将军讨之。至威州,贴里降。承制设威州千户所。十二年平松州,玉遣指挥高显等城之,请立军卫。帝谓松州山多田少,耕种不能赡军,守之非策。玉言:松州为西羌要地,军卫不可罢。遂设官筑戍如玉议。会四川妖人彭普贵为乱,焚掠十四州县。指挥普亮等不能克,命玉移军讨灭之。帝手敕褒美,转左御史大夫。师还,拜大都督府左都督。十三年坐胡惟庸姻诛。  郭云,南阳人。长八尺余,状貌魁伟。元季聚义兵保裕州泉白寨,累官湖广行省平章政事。元主北奔,河南郡县皆下,云独坚守。大将军徐达遣指挥曹谅围之,云出战,被执。大将军呵之跪。云植立,嫚骂求死。胁以刃,不动。大将军壮之,系送京师。太祖奇其状貌,释之。时帝方阅《汉书》,问识字否,对曰:“识。”因以书授之。云诵其书甚习。帝大喜,厚加赏赐,用为溧水知县,有政声。帝益以为贤,特擢南阳卫指挥佥事,使还乡收故部曲,就戍其地,凡数年卒。  长子洪,年甫十三。帝为下制曰:“云出田间,倡义旗,保乡曲,崎岖累年,竭心所事。王师北伐,人神响应。而云数战不屈,势穷援绝,终无异志。朕嘉其节概。试之有司,则闾阎颂德;俾镇故乡,则军民乐业。虽无汗马之勋,倒戈之效,治绩克著,忠义凛然。子洪可入开国功臣列,授宣武将军、飞熊卫亲军指挥使司佥事,世袭。”其同时以降将予世职者有王溥。  溥,安仁人。仕陈友谅为平章,守建昌。太祖命将攻之,不克。硃亮祖击于饶之安仁港,亦失利。友谅将李明道之寇信州也,溥弟汉二在军,俱为胡大海擒,归于行省李文忠,文忠命二人招溥。是岁,太祖拔江州,友谅走武昌,溥乃遣使降,命仍守建昌。明年,太祖次龙兴,帅其众来见,数慰劳。从归建康,赐第聚宝门外,号其街曰“宰相街”,以宠异之。寻遣取抚州及江西未附郡县。从克武昌,进中书右丞。洪武元年,命兼詹事府副詹事。从大将军北征,屡有功。赐文币,擢河南行省平章,不署事。岁禄视李伯升、潘元明。  初,溥未仕时,奉母叶氏避兵贵溪。遇乱,与母相失,凡十八年。尝梦母若告以所在,至是从容言于帝,请归省坟墓。许之,且命礼官具祭物。溥率士卒之贵溪,求不得,昼夜号泣。居人吴海言:“夫人为贼逼,投井中死矣。”溥求得井,有鼠自井出,投溥怀中,旋复入井。汲井索之,母尸在焉。哀呼不自胜,乃具棺敛,即其地以葬。溥卒,子孙世袭指挥同知。  赞曰:文辉、司马任寄股肱,叶旺、马云效著边域;大亨以端直见思,郭云以政绩蒙宠。他如蔡迁、王铭、甯正、金兴旺辈,或善战,或善守,或善抚绥,要皆一时良将也。盖明运初兴,人材蔚起,铁券、丹符之外,其可称者犹如此。以视诗人《兔罝》之咏,何多让哉。

版权声明:

含反义词的成语网小编未对《列传第二十二-明史》内容的版权进行可靠性核实,不能完全保证作品版权的准确性和合法性。如出现版权争议,请与站方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列传第二十四-明史

列传第二十四 陶安(钱用壬詹同硃升崔亮(牛谅答禄与权张筹硃梦炎刘仲质陶凯曾鲁任昂李原名乐韶凤 陶安,字主敬,当涂人。少敏悟,博涉经史,尤长于《易》。元至正初,举江浙

本纪第二十二 武宗一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本纪第二十二 武宗一之元史,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本纪第二十一 成宗四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本纪第二十一 成宗四之元史,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本纪第二十二 武宗一

  武宗仁惠宣孝皇帝,讳海山,顺宗答剌麻八剌之长子也。母曰兴圣皇太后,弘吉剌氏。至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生。

  成宗大德三年,以宁远王阔阔出总兵北边,怠于备御,命帝即军中代之。四年八月,与海都军战于阔别列之地,败之。十二月,军至按台山,乃蛮带部落降。五年八月朔,与海都战于迭怯里古之地,海都军溃。越二日,海都悉合其众以来,大战于合剌合塔之地,师失利,亲出阵力战,大败之,尽获其辎重,悉援诸王、驸马众军以出。明日复战,军少却,海都乘之,帝挥军力战,突出敌阵后,全军而还。海都不得志去,旋亦死。

  八年十月,封帝怀宁王,赐金印,置王傅官,食瑞州六万五千户。十年七月,自脱忽思圈之地逾按台山,追叛王斡罗思,获其妻孥辎重;执叛王也孙秃阿等及驸马伯颜。八月,至也里的失之地,受诸降王秃满、明里铁木兒、阿鲁灰等降。海都之子察八兒逃于都瓦部,尽俘获其家属营帐。驻冬按台山,降王秃曲灭复叛,与战败之,北边悉平。

  十一年春,闻成宗崩,三月,自按台山至于和林。诸王勋戚毕会,皆曰今阿难答、明里铁木兒等荧惑中宫,潜有异议;诸王也只里昔尝与叛王通,今亦预谋。既辞服伏诛,乃因阖辞劝进。帝谢曰:“吾母、吾弟在大都,俟宗亲毕会,议之。”先是,成宗违豫日久,政出中宫,命仁宗与皇太后出居怀州。至是,仁宗闻讣,以二月辛亥与太后俱至京师。安西王阿难答与诸王明里铁木兒已于正月庚午先至。左丞相阿忽台,平章八都马辛,前中书平章伯颜,中政院使怯烈、道兴等潜谋推成宗皇后伯要真氏称制,阿难答辅之。仁宗以右丞相哈剌哈孙之谋言于太后曰:“太祖、世祖创业艰难,今大行晏驾,德寿已薨,诸王皆疏属,而怀宁王在朔方,此辈潜有异图,变在朝夕,俟怀宁王至,恐乱生不测,不若先事而发。”遂定计,诛阿忽台、怯列等,而遣使迎帝。

  五月,至上都。乙丑,仁宗侍太后来会,左右部诸王毕至会议,乃废皇后伯要真氏,出居东安州,赐死;执安西王阿难答、诸王明里铁木兒至上都,亦皆赐死。甲申,皇帝即位于上都,受诸王文武百官朝于大安阁,大赦天下,诏曰:

  昔我太祖皇帝以武功定天下,世祖皇帝以文德洽海内,列圣相承,丕衍无疆之祚。朕自先朝,肃将天威,抚军朔方,殆将十年,亲御甲胄,力战却敌者屡矣。方诸籓内附,边事以宁,遽闻宫车晏驾,乃有宗室诸王、贵戚元勋相与定策于和林,咸以朕为世祖曾孙之嫡,裕宗正派之传,以功以贤,宜膺大宝。朕谦让未遑,至于再三。还至上都,宗亲大臣复请于朕。间者奸臣乘隙,谋为不轨,赖祖宗之灵,母弟爱育黎拔力八达禀命太后,恭行天罚。内难既平,神器不可久虚,宗祧不可乏祀,合辞劝进,诚意益坚。朕勉徇舆情,于五月二十一日即皇帝位。任大守重,若涉渊冰。属嗣服之云初,其与民更始,可大赦天下。存恤征戍军士及供给繁重州郡,免上都、大都、隆兴差税三年,其余路分,量重轻优免。云南八番、田杨地面,免差发一年。其积年逋欠者,蠲之;逃移复业者,免三年。被灾之处,山场湖泊课程,权且停罢,听贫民采取。站赤消乏者,优之。经过军马,勿得扰民。诸处铁冶,许诸人煽办。勉励学校,蠲儒户差役;存问鳏寡孤独。

  是日,追尊皇考曰皇帝,尊太母元妃曰皇太后。丁亥,升通政院秩正二品,升仪凤司为玉宸乐院,秩从二品。壬辰,加知枢密院事朵兒朵海太傅,中书右丞相哈剌哈孙答剌罕太保,并录军国重事;知枢密院事塔剌海为中书左丞相,预枢密院、宣徽院事;同知徽政院事床兀兒、也可扎鲁忽赤阿沙不花、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明里不花,并为中书平章政事;江浙行省左丞刘正为中书左丞;遥授中书左丞钦察、福建道宣慰使也先帖木兒,并为中书参知政事;中书右丞、行御史中丞塔思不花为御史大夫;平章政事床兀兒为知枢密院事。特授乞台普济中书平章政事,延庆使抄兒赤中书右丞,同知和林等处宣慰司事塔海中书右丞,阿里中书左丞,脱脱御史大夫。以大都迤北六十二驿驿户罢乏,给钞赒之。是月,封皇太子乳母李氏为寿国夫人,其夫燕家奴为寿国公。以中书平章政事合散为辽阳行省平章政事。建州大雨雹,真定、河间、顺德、保定等郡蝗。

  六月癸巳朔,诏立母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受金宝。升武备寺为武备院,秩从二品。甲午,建行宫于旺兀察都之地,立宫阙为中都。丁酉,中书右丞相哈剌哈孙答剌罕、左丞相塔剌海言:“臣等与翰林、集贤、太常老臣集议,皇帝嗣登宝位,诏追尊皇考为皇帝,皇考大行皇帝同母兄也,大行皇帝祔庙之礼尚未举行,二帝神主依兄弟次序祔庙为宜。今拟请谥皇考昭圣衍孝皇帝,庙号顺宗;大行皇帝曰钦明广孝皇帝,庙号成宗。太祖之室居中,睿宗西第一室,世祖西第二室,裕宗西第三室,顺宗东第一室,成宗东第二室。先元妃弘吉剌氏失怜答里宜谥曰真慈静懿皇后,祔成宗庙室。”制曰:“可。”又言:“前奉旨命臣等议诸王朝会赐与,臣等议:宪宗、世祖登宝位时赏赐有数,成宗即位,承世祖府库充富,比先例,赐金五十两者增至二百五十两,银五十两者增至百五十两。”有旨:“其遵成宗所赐之数赐之。”戊戌,哈剌哈孙答剌罕言:“比者诸王、驸马会于和林,已蒙赐与者,今不宜再赐。”帝曰:“和林之会,国事方殷,已赐者,其再赐之。”己亥,御史大夫脱脱、翰林学士承旨三宝奴言:“旧制,皇太子官属,省、台参用,请以罗罗斯宣慰使斡罗思任之中书。”诏以为中书右丞。班朝诸司,听皇太子各置一人。以拱卫直都指挥使马谋沙角牴屡胜,遥授平章政事。壬寅,塔剌海加太保、录军国重事、太子太师。癸卯,置詹事院。甲辰,枢密院请以军二千五百人缮治上都鹰坊及诸官廨,有旨:“自今非奉旨,军勿辄役。”以平章政事、行和林等处宣慰使都元帅憨剌合兒,通政使、武备卿铁木兒不花,并知枢密院事。乙巳,以金二千七百五十两、银十二万九千二百两、钞万锭、币帛二万二千二百八十匹奉兴圣宫,赐皇太子亦如之。中书省臣言:“中书宰臣十四员,御史大夫四员,前制所无。”诏与翰林、集贤诸老臣议拟以闻。丙午,太阴犯南斗杓星。徽政使?头等言:“拜布哈以私钱建寺,为国祝厘。其父为诸王斡忽所害,请赐以斡忽所得岁赐。”命以五年与之,为银四千一百余两、丝三万一千二百九十斤、织币金百两、绢七百一十匹。戊申,特授尚乘卿孛{艹阑}奚、床兀?并平章政事,大同屯储军民总管府达噜噶齐怯里木丁中书右丞。辛亥,以中书平章政事托克托为江西行省平章政事。壬子,封皇妹祥哥剌吉为鲁国大长公主,驸马?周阿不剌为鲁王。特穆尔布哈、哈喇格尔等言:“旧制,枢密院铨调军官,公议以闻。比者近侍自择名分,从内降旨,恐坏世祖定制,且误国事。在成宗时尝有旨,辄奏枢密事者,许本院再陈。臣等以为自今用人,宜一遵世祖成宪。”帝曰:“其遵前制,余人忽有辄请。”又言:“军官与民官不同,父子兄弟许其相袭,此世祖定制。比者近侍辄有以万户、千户之职请于上者,内降圣旨,臣等未敢奉行。”帝曰:“其依例行之。”甲寅,敕内郡、江南、高丽、四川、云南诸寺僧诵《藏经》,为三宫祈福。乙卯,遣伊克扎尔古齐玛喇勒赴北军,以印给之。丙辰,御史大夫塔斯布哈言:“殿中司所职:中书而下奏事,必使随之以入;不在奏事之列者,听其引退;班朝百官朝会失仪者,得纠劾;病故者,必以告。请如旧制。”又言:“旧制,内外风宪官有所弹劾,诸人勿预。而近有受赃为监察御史所劾者,狱具,夤缘奏请,托言事入觐,以避其罪。臣等以为今后有罪者,勿听至京,待其对辩事竟,果有所言,方许奏陈。”皆从之。塔思不花又言:“皇太子有旨:有司赃罪,不须刑部定议,受敕者从廉访司处决,省、台遣人检核廉访司文案,则私意沮格,非便。”平章阿沙不花因言:“此省、台同议之事,台臣不宜独奏。”帝曰:“此御史台事,阿沙不花勿妄言。台臣言是也,如所奏行之。”塔思不花、脱脱并遥授左丞相。戊午,进封高丽王王昛为沈阳王,加太子太傅、驸马都尉。置皇太子家令司、府正司、延庆司、曲宝署、典膳署。己未,封宁远王阔阔出为宁王,赐金印。庚申,遥授左丞相、行御史大夫塔思不花右丞相。辛酉,汴梁、南阳、归德、江西、湖广水,保定属县蝗。

  秋七月癸亥朔,封诸王秃剌为越王。诸王出伯言:“瓜州、沙州屯田逋户渐成丁者,乞拘隶所部。”中书省臣言:“瓜州虽诸王分地,其民役于驿传,出伯言宜勿从。”升章佩监为章佩院,秩从二品,赐阿剌纳八剌钞万锭。甲子,命御史台大夫铁古迭兒、知枢密院事塔鲁忽带、中书平章政事床兀兒以即位告谢南郊。丙寅,以礼店蒙古万户属土番宣慰司非便,命仍旧隶脱思麻宣慰司,防守陕州。诸王、驸马入觐者,非奉旨不许给驿。以中书参知政事赵仁荣为太子詹事。以阿保功,授明里大司徒,封其妻梅仙为顺国夫人。赐床兀兒军士钞六万锭、币帛二万匹。遣肥兒牙兒迷的里及铁胳胆诣西域取佛钵、舍利,肥兒牙兒迷的里遥授宣政使,铁胳胆遥授平章政事。以并命太傅右丞相哈剌哈孙答剌罕、太保左丞相塔剌海综理中书庶务,诏谕中外。己巳,太阴犯亢。置宫师府,设太子太师、少师、太傅、少傅、太保、少保,宾客,左、右谕德,赞善,庶子,洗马,率更令、丞,司经令、丞,中允,文学,通事舍人,校书,正字等官。壬申,命御史大夫铁古迭兒、中书平章政事床兀兒、枢密副使孛兰奚,以即位祗谢太庙。以安西、平江、吉州三路为皇太子分地,越州路为越王秃剌分地。赐诸王八不沙钞万锭。癸酉,罢和林宣慰司,置行中书省及青海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和林总管府。以太师月赤察兒为和林行省右丞相,中书右丞相哈剌哈孙答剌罕为和林行省左丞相,依前太傅、录军国重事。江浙水,民饥,诏赈粮三月,酒醋、门摊、课程悉免一年。乙亥,以永平路为皇妹鲁国长公主分地,租赋及土产悉赐之。赐越王秃剌钞万锭,诸王兀都思不花所部三万五千二百二十锭。丙子,以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塔失海牙、知枢密院事床兀兒,并为中书平章政事。丁丑,封诸王八不沙为齐王,朵列纳为济王,迭里哥兒不花为北宁王,太师月赤察兒为淇阳王,加平章政事脱虎脱太尉。以中书左丞相塔剌海为中书右丞相、监修国史,御史大夫塔思不花为中书左丞相,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教化、河南江北行省平章政事法忽鲁丁并为中书平章政事,平章政事铁木迭兒为江西行省平章政事。戊寅,以仪凤司大使火失海牙、铁木兒不花、教坊司达鲁花赤沙的,并遥授平章政事,为玉宸乐院使。己卯,以集贤院使别不花为中书平章政事。庚辰,以御史中丞只兒合郎为御史大夫。辛巳,加封至圣文宣王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右丞相塔剌海、左丞相塔思不花言:“中书庶务,同僚一二近侍,往往不俟公议,即以上闻,非便。今后事无大小,请共议而后奏。”帝曰:“卿等言是。自今庶政,非公议者勿奏。”置行工部于旺兀察都。以遥授左丞相、同知枢密院事也兒吉絺知枢密院事;御史中丞王寿、江浙行省左丞郝天挺,并为中书左丞。壬午,荧惑犯南斗。命御史大夫铁古迭兒、知枢密院事塔鲁忽带、中书平章政事床兀兒,以即位告社稷。癸未,升利用监为利用院,秩从二品。甲申,遣赡思丁使西域,遥授福建道宣慰使。乙酉,赐寿宁公主钞万锭。丙戌,以内郡岁歉,令诸王卫士还大都者拣汰以入。从和林省臣请,乞如甘肃省例,给钞二千锭,岁收子钱,以佐供给,仍以网罟赐贫民。御史大夫月兒鲁言:“旧制,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宣政院许得自选其人,他司悉从中书铨择,近臣不得辄奏,如此则纪纲不紊。”帝嘉纳之。以同知宣徽院事孛罗答失为中书左丞,中书参知政事钦察为四川行省左丞。江浙、湖广、江西属郡饥,诏行省发粟赈之。丁亥,使完泽偕乞兒乞带亦难往征乞兒吉思部秃鲁花、騬马、鹰鹞。山东、河北蒙古军告饥,遣官赈之。赐晋王部贫民钞五万锭。己丑,塔剌海、塔思不花言:“前乃颜叛,其系虏之人,奉世祖旨俱隶版籍。比者近臣请以归之诸王脱脱,彼即遣人拘括。臣等以为此事具有先制,今已归脱脱所部,宜令辽阳省臣薛阇干等往谕之,已拘之人悉还其主。”从之。安西等郡旱饥,以粮二万八千石赈之。庚寅,置延福司,秩正三品。辛卯,诏唐兀秃鲁花户籍已定,其入诸王、驸马各部避役之人及冒匿者,皆有罪。发卒二千人为晋王也孙铁木兒治邸舍。是月,江浙、湖广、江西、河南、两淮属郡饥,于盐茶课钞内折粟,遣官赈之。诏富家能以私粟赈贷者,量授以官。保定、河间、晋宁等郡水,德州蝗。

  八月甲午,中书省臣言:“内降旨与官者八百八十余人,已除三百,未议者犹五百余。请自今越奏者勿与。”帝曰:“卿等言是。自今不由中书奏者,勿与官。”又言:“外任官带相衔非制也,请勿与。”制可。又言:“以朝会应赐者,为钞总三百五十万锭,已给者百七十万,未给犹百八十万,两都所储已虚。自今特奏乞赏者,宜暂停。”有旨:“自今凡以赏为请者,勿奏。”御史台臣言:“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宣政院得自选官,具有成宪。今监察御史、廉访司官非本台公选,而从诸臣所请,自内降旨,非祖宗成法。”帝曰:“凡若此者,卿等其勿行。”浙东、浙西、湖北、江东郡县饥,遣官赈之。赐山后驿户钞,每驿五百锭。置掌仪署,秩五品,设令、丞各一员。乙未,赐诸王按灰、阿鲁灰、北宁王迭里哥兒不花金三百五十两、银三千七百两。以治书侍御史乌伯都剌为中书参知政事。戊戌,御史大夫脱脱封秦国公。辛丑,迤北之民新附者,置传输粟以赈之。癸卯,改也里合牙营田司为屯田运粮万户府。甲辰,以纳兰不剌所储粮万石,赈其旁近饥民。丙午,建佛阁于五台寺。江南饥,以十道廉访司所储赃罚钞赈之。己酉,从皇太子请,升詹事院从一品,置参议断事官如枢密院。辛亥,中书右丞孛罗铁木兒以国字译《孝经》进,诏曰:“此乃孔子之微言,自王公达于庶民,皆当由是而行。其命中书省刻版模印,诸王而下皆赐之。”癸丑,唐兀秃鲁花军乏食,发粟赈之。丙辰,升阑遗监秩三品。丁巳,以中书左丞王寿为御史中丞。戊午,中书平章政事乞台普济、床兀兒、别不花并加太尉,中书右丞塔海加太尉、平章政事,以中书左丞孛罗铁木兒为中书右丞。东昌、汴梁、唐州、延安、潭、沅、归、澧、兴国诸郡饥,发粟赈之。冀宁路地震,河间、真定等郡蝗,隆平、文水、平遥、祁、霍邑、靖海、容城、束鹿等县水。九月甲子,车驾至自上都。乙丑,请谥皇考皇帝、大行皇帝于南郊,命中书右丞相塔剌海摄太尉行事。庚午,升御史台从一品。辛未,加塔剌海、塔思不花并太尉。壬申,命塔剌海奉玉册、玉宝,上皇考及大行皇帝尊谥、庙号,又上先元妃弘吉烈氏尊谥,祔于成宗庙室。升尚舍监秩正三品。癸酉,太白犯右执法。甲戌,改太常寺为太常礼仪院,秩正二品。升侍仪司秩正三品。丙子,置皇太子位典牧监,秩正三品。中书省臣言:“内外选法,向者有旨一遵世祖成制。两宫近侍迁叙,为上所命。比有应入常调者,夤缘骤迁;其已仕废黜及未尝入仕者,亦复请自内降旨。臣等奏请禁止,蒙赐允从。是后所降内旨复有百余,臣等已尝铨择奉行。第中书政务,他人又得辄请,责以整饬,其效实难。自今铨选、钱谷,请如前制,非由中书议者,毋得越奏。”制从之。又言:“比怯来木丁献宝货,敕以盐万引与之,仍许市引九万。臣等窃谓,所市宝货,既估其直,止宜给钞,若以引给之,徒坏盐法。”帝曰:“此朕自言,非臣下所请,其给之,余勿视为例。”江浙饥,中书省臣言:“请令本省官租,于九月先输三分之一,以备赈给。又两淮漕河淤涩,官议疏浚,盐一引带收钞二贯为佣费,计钞二万八千锭,今河流已通,宜移以赈饥民。杭州一郡,岁以酒糜米麦二十八万石,禁之便。河南、益都诸郡,亦宜禁之。”制可。塔剌海言:“比蒙圣恩,赐臣江南田百顷。今诸王、公主、驸马赐田还官,臣等请还所赐。”从之。仍谕诸人赐田,悉令还官。命张留孙知集贤院事,领诸路道教事。丁丑,中书省臣言:“比议省臣员数,奉旨依旧制定为十二员,右丞相塔剌海,左丞相塔思不花,平章床兀兒、乞台普济如故,余令臣等议。臣等请以阿沙不花、塔失海牙为平章政事,孛罗答失、刘正为右丞,郝天挺、也先铁木兒为左丞,于璋、兀伯都剌为参知政事。其班朝诸司冗员,并宜拣汰。”从之。己卯,太白犯左执法。壬午,改尚乘寺为卫尉院,秩从二品。甲申,诏立尚书省,分理财用。命塔剌海、塔思不花仍领中书。以脱虎脱、教化、法忽鲁丁任尚书省,仍俾其自举官属,命铸尚书省印。敕弛江浙诸郡山泽之禁。丙戌,升掌谒司秩三品。皇太子建佛寺,请买民地益之,给钞万七百锭有奇。戊子,升延庆司秩从二品。己丑,遣使录囚。晋王也孙铁木兒以诏赐钞万锭、止给八千为言,中书省臣言:“帑藏空竭,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常年所支止二百七十余万锭。自陛下即位以来,已支四百二十万锭,又应求而未支者一百万锭。臣等虑财用不给,敢以上闻。”帝曰:“卿之言然。自今赐予宜暂停,诸人毋得奏请。可给晋王钞千锭,余移陕西省给之。”以中书平章政事别不花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辛卯,御史台臣言:“至元中阿合马综理财用,立尚书省,三载并入中书。其后桑哥用事,复立尚书省,事败又并入中书。粤自大德五年以来,四方地震水灾,岁仍不登,百姓重困,便民之政,正在今日。顷又闻为总理财用立尚书省,如是则必增置所司,滥设官吏,殆非益民之事也。且综理财用,在人为之,若止命中书整饬,未见不可。臣等隐而不言,惧将获罪。”帝曰:“卿言良是。此三臣愿任其事,姑听其行焉。”是月,襄阳霖雨,民饥,敕河南省发粟赈之。十月乙未,升典宝署为典宝监,秩正三品。庚子,中书省奏:“初置中书省时,太保刘秉忠度其地宜,裕宗为中书令,尝至省署敕。其后桑哥迁立尚书省,不四载而罢。今复迁中书于旧省,乞涓吉徙中书令位,仍请皇太子一至中书。”制可。壬寅,升典瑞监为典瑞院,秩从二品。封知枢密院事床兀兒为容国公。癸卯,以旧制诸王、驸马事务皆内侍宰臣所领,命中书右丞孛罗铁木兒领之。乙巳,太白犯亢。敕方士、日者毋游诸王、驸马之门。丙午,诏整饬台纲,布告中外。封御史大夫铁古迭兒为郓国公,以中卫亲军都指挥使买奴知枢密院事。壬子,从中书省臣言,凡事不由中书,辄遣使并移文者,禁止之。甲寅,太阴犯明堂。升集贤院秩从一品,将作院秩从二品。丙辰,以行省平章总督军马,得佩虎符,其左丞等所佩悉追纳。中书省奏:“常岁海漕粮百四十五万石,今江浙岁俭,不能如数,请仍旧例,湖广、江西各输五十万石,并由海道达京师。”从之。己未,塔思不花上疏言政事,且辞太尉职,还所降制书及印。是月,杭州、平江水,民饥,发粟赈之。

  十一月癸亥,封诸王牙忽都为楚王,赐金印,置王傅。建佛寺于五台山。乙丑,中书省臣言:“宿卫廪给及马驼刍料,父子兄弟世相袭者给之,不当给者,请令孛可孙汰之。今会是年十月终,马驼九万三千余,至来春二月,阙刍六百万束、料十五万石;比又增马五万余匹。此国重务,臣等敢以上闻。”有旨:“不当给者勿给。”丙寅,帝朝隆福宫,上皇太后玉册、玉宝。丁卯,太白犯房。阔兒伯牙里言:“更用银钞、铜钱便。”命中书与枢密院、御史台、集贤、翰林诸老臣集议以闻。己巳,中书省臣阿沙不花、孛罗铁木兒言:“臣等与阔兒伯牙里面论,折银钞、铜钱,非便。”有旨:“卿等以为不便,勿行可也。”诏:“中书省官十二员,脱虎脱仍领宣政院,教化留京师,其余各任以职。”庚午,卢龙、滦河、迁安、昌黎、抚宁等县水,民饥,给钞千锭以赈之。辛未,以塔剌海领中政院事。乙亥,中书省臣言:“大都路供亿浩繁,概于属郡取之。其军、站、鹰坊、控鹤等户,恃其杂徭无与,冒占编氓。请降玺书,依祖宗旧制,悉令均当。或辄奏请者,亦宜禁止。”制可。皇太子言:“近蒙恩以安西、吉州、平江为分地,租税悉以赐臣。臣恐宗亲昆弟援例,自五户丝外,余请输之内帑。其陕西运司岁办盐十万引,向给安西王,以此钱斟酌与臣,惟陛下裁之。”中书计会三路租税及盐课所入,钞四十万锭。有旨:“皇太子所思甚善,岁以十万锭给之,不足则再赐。”乐工殴人,刑部捕之,玉宸乐院长谓玉宸与刑部秩皆三品,官皆荣禄大夫,留不遣。中书以闻,帝曰:“凡诸司,视其资级,授之散官,不可超越。其闲冗职名官高者,遵旧制降之。”建康路属州县饥,诏免今年酒醋课。丙子,太阴犯东井。丁丑,中书省臣言:“前为江南大水,以茶、盐课折收米,赈饥民。今商人输米中盐,以致米价腾涌,百姓虽获小利,终为无益。臣等议,茶、盐之课当如旧。”从之。戊寅,授皇太子玉册。己卯,以皇太子受册礼成,帝御大明殿,受诸王、百官朝贺。庚辰,中书省臣言:“皇太子谓臣等曰:吾之分地安西、平江、吉州三路,遵旧制,自达鲁花赤之外,悉从常选,其常选宜速择才能。”有旨:“其择人任之。”乙酉,太阴犯亢。诏:“皇太后军民人匠等户租赋徭役,有司勿与,并隶徽政院。”升太仆院秩从二品。丁亥,杭州、平江等处大饥,发粮五十万一千二百石赈之。庚寅,赐太师月赤察兒江南田四十顷。时赐田悉夺还官,中书省为言,有旨:“月赤察兒自世祖时积有勋劳,非余人比,宜以前后所赐,合百顷与之。”仍敕行省平章别不花领其岁入。辛卯,辰星犯岁星。从皇太子请,御史台检核詹事院文案。

  十二月壬辰朔,中书省臣言:“旧制,金虎符及金银符典瑞院掌之,给则由中书,事已则复归典瑞院。今出入多不由中书,下至商人,结托近侍奏请,以致泛滥,出而无归。臣等请核之,自后除官及奉使应给者,非由中书省勿给。”从之。又言:“今国用甚多,帑藏已乏,用及钞母,非宜。盐引向从运司与民为市,今权时制宜,从户部鬻盐引八十万便。”有旨:“今岁姑从所请,后勿复行。”又言:“太府院为内藏,世祖、成宗朝,遇重赐则取给中书,今所赐有逾千锭至万锭者,皆取之太府。比者太府取五万锭,已支二万矣,今复以乏告。请自后内府所用数多者,仍取之中书。”帝曰:“此朕特旨,后当从所奏。”乙未,贵赤塔塔兒等扰檀州民,强取米粟六百余石,遣官讯之。辛丑,幸大圣寿万安寺。授吏部尚书察乃平章政事,领工部事。癸卯,以汉军万人屯田和林,命留守司以来岁正月十五日起灯山于大明殿后、延春阁前。庚戌,升行泉府司为泉府院,秩正二品。以蒙古万户秃监铁木兒有平内难功,加镇国上将军。升皇太子典医署为典医监,秩正三品。山东、河南、江浙饥,禁民酿酒。丁巳,以中书省言国用浩穰,民贫岁歉,诏宣政院并省佛事。大都、上都二驿,设敕授官二员,余驿一员。敕诸王、公主、驸马、使臣给玺书驿券,不许辄用圆符乘驿。中书省臣言:“驿户疲乏,宜量事给驿。今经费浩大,其收售宝货,权宜停罢。又,陛下即位诏书不许越职奏事,比者近侍奏除官丐赏者,皆自内降旨,请今不经中书省勿行。又,刑法者譬之权衡,不可偏重,世祖已有定制,自元真以来,以作佛事之故,放释有罪,失于太宽,故有司无所遵守。今请凡内外犯法之人,悉归有司依法裁决。又,各处民饥,除行宫外,工役请悉停罢。”皆从之。又言:“律令者治国之急务,当以时损益。世祖尝有旨,金《泰和律》勿用,令老臣通法律者,参酌古今,从新定制,至今尚未行。臣等谓律令重事,未可轻议,请自世祖即位以来所行条格,校雠归一,遵而行之。”制可。庚申,诏曰:

  仰惟祖宗应天抚运,肇启疆宇,华夏一统,罔不率从。逮朕嗣服丕图,缵膺景命,遵承诒训,恪慕洪规,祗扬畏兢,未知攸济。永思创业艰难之始,茕然轸念;而守成万事之统,在予一人。故自即位以来,溥从宽大,量能授官,俾勤乃职,夙夜以永康兆民为急务。间者岁比不登,流民未还,官吏并缘侵渔,上下因循,和气乖戾。是以责任股肱耳目大臣,思所以尽瘁赞襄嘉猷,朝夕入告,朕命惟允,庶事克谐,乐与率土之民,共享治安之化,迩宁远肃,顾不韪欤。可改大德十二年为至大元年。诞布惟新之令,式孚永固之休。

  存恤征戍蒙古、汉军,拯治站赤消乏。弛山场、河泊、芦荡禁。围猎飞放毋得搔扰百姓,招诱流移人户。禁投属怯薛歹、鹰房避役,滥请钱粮。劝农桑,兴学校,议贡举,旌赏孝弟力田,惩戒游惰。政令得失,许诸人上书陈言。僧、道、也里可温、答失蛮,并依旧制纳税。凡选法、钱粮、刑名、造作一切公事,近侍人员毋得隔越闻奏。敕内庭作佛事,毋释重囚,以轻囚释之。

  至大元年春正月辛酉朔,曲赦御史台见系犯赃官吏,罪止征赃、罢职。癸亥,敕枢密院发六卫军万八千五百人,供旺兀察都建宫工役。甲子,授中书平章政事阿沙不花右丞相、行御史大夫。丙寅,从江浙行省请,罢行都水监,以其事隶有司。立皇太子位典幄署、承和署,秩并正五品。丁卯,以中书右丞也罕的斤为平章政事,议陕西省事。己巳,绍兴、台州、庆元、广德、建康、镇江六路饥,死者甚众,饥户四十六万有奇,户月给米六斗,以没入硃清、张瑄物货隶徽政院者,鬻钞三十万锭赈之。特授乳母夫寿国公杨燕家奴开府仪同三司。己巳,缅国进驯象六。辛未,枢密院臣言:“先奉旨以中卫亲军隶皇太子位,皇太子谓臣等曰:世祖立五卫,以应五方,去一不可。宜各翼选汉军万人,别立一卫。”帝以为然,敕知院事铁木兒不花等摘汉军万人,别立卫。甲戌,中书省臣言:“进海东青鹘者当乘驿,马五百不敷,敕遣怯列、应童括民间车马,兵部请以各驿马陆续而进,勿括为便。”从之。改徽政院人匠总管府为缮珍司,秩正三品。己卯,升中尚监为中尚院,秩从二品。豳王出伯进玉六百一十五斤,赐金千五百两、银二万两、钞万锭,从人四万锭;宽阇、也先孛可等,金二千三百两、银一万七百两、钞三万九千一百锭。甲申,敕床兀兒除登极恩例外,特赐金五百两、银千两、钞二千锭。戊子,皇太子请以阿沙不花复入中书,脱脱复入御史台。己酉,中书省臣言:“阿失铁木兒请遣教化的诣河西地采玉,驮攻玉沙需马四十余匹,采玉人千余。臣等以为不急之务劳民,乞罢之。”又言:“近百姓艰食,盗贼充斥,苟不严治,将至滋蔓。宜遣使巡行,遇有罪囚,即行决遣,与随处官吏共议弭盗方略,明立赏罚,或匿盗不闻,或期会不至,或逾期不获者,官吏连坐。”又言:“江浙行省海贼出没,杀虏军民。其已获者,例合结案待报,宜从中书省、也可扎鲁忽赤遣官,同行省、行台、宣慰司、廉访司审录无冤,弃之于市。其未获者,督责追捕,自首者原罪给粟,能禽其党者加赏。”有旨:“弭盗安民,事为至重,宜即议行之。”封诸王也先铁木兒为营王,以乳母夫斡耳朵为司徒。

  二月癸巳,立鹰坊为仁虞院,秩正一品。以右丞相脱脱、遥授左丞相秃剌铁木兒、也可扎鲁忽赤月里赤,并为仁虞院使。汝宁、归德二路旱、蝗,民饥,给钞万锭赈之。甲午,增泉府院副使、同佥各一员。益都、济宁、般阳、济南、东平、泰安大饥,遣山东宣慰使王佐同廉访司核实赈济,为钞十万二千二百三十七锭有奇、粮万九千三百四十八石。乙未,中书省臣言:“陛下登极以来,锡赏诸王,恤军力,赈百姓,及殊恩泛赐,帑藏空竭,豫卖盐引。今和林、甘肃、大同、隆兴、两都军粮,诸所营缮,及一切供亿,合用钞八百二十余万锭。往者或遇匮急,奏支钞本。臣等固知钞法非轻,曷敢辄动,然计无所出,今乞权支钞本七百一十余万锭,以周急用,不急之费姑后之。”帝曰:“卿等言是。泛赐者,不以何人,毋得蒙蔽奏请。”升尚舍监为尚舍寺,秩正三品。丙申,立甄用监,秩正三品,隶徽政院。淮安等处饥,从河南行省言,以两浙盐引十万贸粟赈之。戊戌,以上都卫军三千人,赴旺兀察都行宫工役。壬寅,中书省臣言:“贵赤扰害檀州民,敕遣人往讯,其辞伏者宜加罪,有旨勿问。臣等以为非宜,已辞伏者,先为决遣。”帝曰:“俟其猎毕治之。”从皇太子请,改詹事院使为詹事,副詹事为少詹事,院判为丞。立尚服院,秩从二品。中书省臣言:“陕西行省言,开成路前者地震,民力重困,已免赋二年,请再免今年。”从之。甲辰,赐国王和童金二百五十两、银七百五十两。立皇太子卫率府,发军千五百人修五台山佛寺。命有司市邸舍一区,以赐丞相赤因铁木兒,为钞万九千四百锭。丁未,用丞相?头言,设尚冠、尚衣、尚舢鞶、尚沐、尚辇、尚饰六奉御,秩五品,凡四十八员,隶尚服院。甲寅,和林贫民北来者众,以钞十万锭济之,仍于大同、隆兴等处籴粮以赈,就令屯田。请内侍、太医、阴阳、乐人,毋援常选散官。以网罟给和林饥民。戊午,遣不达达思等送瓜哇使还。己未,以皇太子建佛寺,立营缮署,秩五品。

  三月庚申朔,中书省臣言:“鄃王拙忽难人户散失,诏有司括索。臣等议,昔阿只吉括索所失人户,成宗虑其为例,不许。今若括索,未免扰民。且诸王必多援例,乞寝其事。”从之。又庄圣皇后及诸王忽秃秃人户散入他郡,阿都赤、脱欢降玺书,俾括索。陕西行省及真定等路言:“百姓均在国家版籍,今所遣使,辄夺军、驿、编民等户,非宜。”中书省臣以闻,帝曰:“彼奏误也,卿等速追以还。”赐镇南王老章金五百两、银五千两、钞二千锭、币帛八百匹,也先不花、牙兒昔金各二百五十两、银七百五十两、钞二千锭。乙丑,太阴犯井。以北来贫民八十六万八千户,仰食于官,非久计,给钞百五十万锭、币帛准钞五十万锭,命太师月赤察兒、太傅哈剌哈孙分给之,罢其廪给。赐诸王八亦忽金百五十两、银七百五十两。丁卯,建兴圣宫,给钞五万锭、丝二万斤。遣使祀五岳四渎名山大川。赐诸王八不沙金五百两、银五千两。复立白云宗摄所,秩从一品,设官三员。戊寅,车驾幸上都。建佛寺于大都城南。立骥用、资武二库,秩正五品,隶府正司。升太史院秩从二品,司天台秩正四品。封中书右丞相、行平章政事阿沙不花为康国公。以甘肃行省右丞脱脱木兒为中书平章政事,加大司徒。赐晋王所部五百四十七人,钞五万二千九百六十锭;定王药木忽兒,金千五百两、银三万两、钞万锭;卫士五十三人,钞万六百锭。乙卯,命翰林国史院纂修《顺宗》、《成宗实录》。壬午,嗣汉天师张与材来朝,加金紫光禄大夫,封留国公。

  夏四月戊戌,中书省臣言:“请依元降诏敕,勿超越授官,泛滥赐赉。”帝曰:“卿等言是。朕累有旨止之,又复蒙蔽以请,自今纵有旨,卿等其覆奏罪之。”诏以永平路盐课赐祥哥剌吉公主,中书省臣执不可,从之。赐诸王木南子金五十两、银千两、钞千锭,赐皇太子位鹰坊钞二十万锭。戊戌,封三宝奴为渤国公,香山为宾国公;加铁木迭兒右丞相,都护买住中书右丞。立皇太子位人匠总管府,秩正三品。癸卯,加授平章政事教化太子太保、太尉、平章军国重事、魏国公。甲辰,升典瑞监为典瑞院,秩从二品。知枢密院事也兒吉尼遥授右丞相。辛亥,枢密院臣言:“诸王各用其印符乘驿,使臣旁午,驿户困乏。宜准旧制,量其马数,降以玺书。”奏可。乙卯,遣米楫等使苏鲁国。丙辰,高丽国王王昛言:“陛下令臣还国,复设官行征东行省事。高丽岁数不登,百姓乏食,又数百人仰食其土,则民不胜其困,且非世祖旧制。”帝曰:“先请立者以卿言,今请罢亦以卿言,其准世祖旧制,速遣使往罢之。”五月丙寅,降英德路为州,知枢密院事塔鲁忽台遥授左丞相。丁卯,御史台臣言:“成宗朝建国子监学,迄今未成,皇太子请毕其功。”制可。己巳,管城县大雨雹。缅国进驯象六。乙亥,知枢密院事憨剌合兒遥授左丞相。丙子,以诸王及西番僧从驾上都,途中扰民,禁之。禁白莲社,毁其祠宇,以其人还隶民籍。御史台臣言:“比奉旨罢不急之役,今复为各官营私宅。臣等以为俟旺兀察都行宫及大都、五台寺毕工,然后从事为宜。”有旨:“除?头、三宝奴所居,余悉罢之。”授右丞相塔思不花上柱国,监修国史,加左丞相乞台普济太子太傅。辛巳,中书省臣言:“旧制,枢密院、御史台、宣政院得自选官,诸官府必由中书省奏闻迁调,宜申严告谕。”制可。癸未,济南、般阳雨雹。甲申,立大同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以丞相赤因铁木兒为使,摘通惠河漕卒九百余人隶之,漕事如故。渭源县旱饥,给粮一月。真定、大名、广平有虫食桑,宁夏府水,晋宁等处蝗,东平、东昌、益都蝝。

  六月己丑,渤国公三宝奴加录军国重事、中书右丞相,应国公、太子詹事、平章军国重事、大司农曲出加太子太保,左丞相脱脱加上柱国、太尉,遥授参知政事、行詹事丞大慈都加平章军国重事。甲午,改太子位承和署为典乐司,秩正三品。丁酉,巩昌府陇西、宁远县地震,云南乌撒、乌蒙三日之中地大震者六。戊戌,大都饥,发官廪减价粜贫民,户出印帖,委官监临,以防不均之弊。中书省臣言:“江浙行省管内饥,赈米五十三万五千石、钞十五万四千锭、面四万斤。又,流民户百三十三万九百五十有奇,赈米五十三万六千石、钞十九万七千锭、盐折直为引五千。”令行省、行台遣官临视。内郡、江淮大饥,免今年常赋及夏税。益都水,民饥,采草根树皮以食,免今岁差徭,仍以本路税课及发硃汪、利津两仓粟赈之。封药木忽兒为定王,驸马阿失为昌王,并赐金印。以司徒、平章政事、领大司农李邦宁遥授左丞相。辛丑,以没入硃清、张瑄田产隶中宫,立江浙财赋总管府、提举司。己酉,减太常礼仪院官二十七员为八员。河南、山东大饥,有父食其子者,以两道没入赃钞赈之。加乞台普济录军国重事。是月,保定、真定蝗。

  秋七月庚申,流星起自勾陈,南行,圆若车轮,微有锐,经贯索灭。敕以金银岁入数少,自今毋问何人,以金银为请奏及托之奏者,皆抵罪。又,各处行省、宣慰司等官,多以结托来京师,今后非奉朝命毋赴阙。云南、湖广、河南、四川盗贼窃发,谕军民官用心抚治。立广武康里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以中书平章政事阿沙不花为都指挥使。壬戌,皇子和世?束请立总管府,领提举司四,括河南归德、汝宁境内濒河荒地约六万余顷,岁收其租,令河南省臣高兴总其事。中书省臣言:“濒河之地,出没无常,遇有退滩,则为之主。先是,有亦马罕者,妄称省委括地,蚕食其民,以有主之田俱为荒地,所至骚动。民高荣等六百人,诉于都省,追其驿券,方议其罪,遇赦获免,今乃献其地于皇子。且河南连岁水灾,人方阙食,若从所请,设立官府,为害不细。”帝曰:“安用多言,其止勿行!”禁鹰坊于大同、隆兴等处纵猎扰民。筑呼鹰台于漷州泽中,发军千五百人助其役。旺兀察都行宫成。立中都留守司兼开宁路都总管府。丙寅,复置泰安州之新泰县。辛卯,济宁大水入城,诏遣官以钞五千锭赈之。己巳,真定淫雨,水溢,入自南门,下及藁城,溺死者百七十七人,发米万七百石赈之。辛未,立御香局,秩正五品。壬申,太白犯左执法。香山加太子太傅。遣塔察兒等九人使诸王宽阇,

  月鲁等十二人使诸王脱脱。癸酉,诏谕安南国曰:“惟我国家,以武功定天下,文德怀远人,乃眷安南,自乃祖乃父,世修方贡,朕甚嘉之。迩者先皇帝晏驾,朕方抚军朔方,为宗室诸王、贵戚、元勋之所推戴,以谓朕乃世祖嫡孙,裕皇正派,宗籓效顺于外,臣民属望于下,人心所共,神器有归。朕俯徇舆情,大德十一年五月二十一日即皇帝位于上都。今遣少中大夫、礼部尚书阿里灰,朝请大夫、吏部侍郎李京,朝列大夫、兵部侍郎高复礼谕旨。尚体同仁之视,益坚事大之诚,辑宁尔邦,以称朕意。”又以管祝思监为礼部侍郎、朵兒只为兵部侍郎使缅国。遣脱里不花等二十人使诸王合兒班答。弛上都酒禁。壬午,置皇太子司议郎,秩正五品。封乃蛮带为寿王。癸未,枢密院臣言:“世祖时枢密臣六员,成宗时增至十三员。今署事者三十二员,乞省之。”敕罢塔思带等一十一人。甲申,太师淇阳王月赤察兒请置王傅,中书省臣谓异姓王无置傅例,不许。乙酉,以豢虎人彻兒怯思为监察御史。是月,以左丞相塔思不花为中书右丞相,太保乞台普济为中书左丞相,内外大小事务并听中书省区处,诸王、公主、驸马、势要人等,毋得搅扰沮坏,近侍臣员及内外诸衙门,毋得隔越闻奏。各处行省、宣慰司及在外诸衙门等官,非奉圣旨并中书省明文,毋得擅自离职,乘驿赴京,营干私事。江南、江北水旱饥荒,已尝遣使赈恤者,至大元年差发、官税并行除免。  八月戊子,大宁雨雹。丙申,御史台臣言:“奉敕逮监察御史撒都丁赴上都。世祖、成宗迄于陛下,累有明旨,监察御史乃朝廷耳目,中外臣僚作奸犯科,有不职者,听其纠劾,治事之际,诸人毋得与焉。迩者鞫问刑部尚书乌剌沙赃罪,蒙玉音奖谕,诸御史皆被锡赉,台纲益振。今撒都丁被逮,同列皆惧,所系非小,乞寝是命,申明台宪之制,诸人毋得与闻。”制可。辛丑,以中都行宫成,赏官吏有劳者,工部尚书黑马而下并升二等,赐塔剌兒银二百五十两,同知察乃、通政使塔利赤、同知留守萧珍、工部侍郎答失蛮金二百两、银一千四百两,军人金二百两、银八百两,死于木石及病没者给钞有差。癸卯,加中书右丞、领将作院吕天麟大司徒。戊申,立中都万亿司。宁夏立河渠司,秩五品,官二员,参以二僧为之。特授?头太师。赐诸王脱欢金二百两、银二千五百两、钞二千锭,阿里不花金百两、银千两、钞千锭。己酉,大同陨霜杀禾。甲寅,李邦宁以建香殿成,赐金五十两、银四百五十两。乙卯,中书省臣言:“外台、行省及诸人应诏言事,未敢一一上烦圣听。请集朝臣议,择其切于事者,小则辄行,大则以闻。”从之。扬州、淮安蝗。九月丙辰,以内郡岁不登,诸部人马之入都城者,减十之五。中书省臣言:“夏秋之间,巩昌地震,归德暴风雨,泰安、济宁、真定大水,庐舍荡析,人畜俱被其灾。江浙饥荒之余,疫疠大作,死者相枕籍。父卖其子,夫鬻其妻,哭声震野,有不忍闻。臣等不才,猥当大任,虽欲竭尽心力,而闻见浅狭,思虑不广,以致政事多舛,有乖阴阳之和,百姓被其灾殃,愿退位以避贤路。”帝曰:“灾害事有由来,非尔所致,汝等但当慎其所行。”立怯怜口提举司,秩正五品,设官四员。高丽国王王昛卒。命雪尼台铁木察使薛迷思干部。己未,升中政院秩从一品。辛酉,遣人使诸王察八兒、宽阇所。壬戌,太尉脱脱奏:“泉州大商合只铁即剌进异木沉檀可构宫室者。”敕江浙行省驿致之。癸亥,万户也列门合散来自薛迷思干等城,进呈太祖时所造户口青册,赐银钞币帛有差。丙寅,蒲县地震。癸酉,升内史府为内史院,秩正二品。乙亥,车驾至自上都。弛诸路酒禁。戊寅,泉州大商马合马丹的进珍异及宝带、西域马。庚辰,以高丽国王王章嗣高丽王。诸王秃满进所藏太宗玉玺,封秃满为阳翟王,赐金印。中书省臣言:“奉旨:连岁不登,从驾四卫,一卫约四百人,所给刍粟自如常例,给各部者减半。臣等议,大都去岁饲马九万四千匹,今请减为五万匹,外路饲马十一万九千余匹,今请减为六万匹,自十月十五日为始。”又言:“薛迷思干、塔剌思、塔失玄等城,三年民赋以输县官。今因薛尼台铁木察往彼,宜令以二年之赋与宽阇,给与元输之人,以一年者上进。”并从之。癸未,太阴犯荧惑。立中都虎贲司,特授承务郎、直省舍人藏吉沙资善大夫、行泉府院使。

  冬十月庚寅,为太师?头建第,给钞二万锭。癸巳,蒲县、陵县地震。甲午,以阿沙不花知枢密院事。丁酉,以大都艰食,复粜米十万石,减其价以赈之,以其钞于江南和籴。罢大都榷酤,赐皇太子金千两。辛丑,太白犯南斗。癸卯,中书省臣请以湖广米十万石贮于扬州,江西、江浙海漕三十万石,内分五万石贮硃汪、利津二仓,以济山东饥民,从之。敕:“凡持内降文记买河间盐及以诸王、驸马之言至运司者,一切禁之;持内降文记不由中书者,听运司以闻。”禁奉符、长清、泗水、章丘、沾化、利津、无棣七县民田猎。甲辰,从帝师请,以释教都总管朵兒只八兼领囊八地产钱物,为都总管府达鲁花赤总其财赋。以西番僧教瓦班为翰林承旨。左丞相、知枢密院事铁木兒不花加录军国重事。中书右丞、司徒秃忽鲁,河南江北行省右丞也速,内史脱孛花,并知枢密院事。乙巳,改护国仁王寺昭应规运总管府为会福院,秩从二品。丙午,立兴圣宫掌医监,秩正三品。

  十一月己未,中书省臣言:“世祖时,省、院、台及诸司皆有定员,后略有增者,成宗已尝有旨并省。迩者诸司递升,四品者三品,三品者二品,二品者一品,一司甚至二三十员,事不改旧而官日增。请依大德十年已定员数,冗滥者从各司自与减汰。衙门既升,诸吏止从旧秩出官,果应例者,自如选格。”从之。庚申,太白昼见。以军五千人供造寺工役。增官吏俸,以至元钞依中统钞数给之,止其禄米,岁该四十万石。吏员以九十月出身,如旧制。诏免绍兴、庆元、台州、建康、广德田租,绍兴被灾尤甚,今岁又旱,凡佃户止输田主十分之四。山场、河泺、商税,截日免之。诸路小稔,审被灾者免之。乙丑,赐诸王南木忽里金印。丁卯,中书省臣言:“今铨选、钱粮之法尽坏,廪藏空虚。中都建城,大都建寺,及为诸贵人营私第,军民不得休息。迩者用度愈广,每赐一人,辄至万锭,惟陛下矜察。”又言:“铨选、钱粮,诸司乞毋干预。”帝曰:“已降制书,令诸人毋干中书之政。他日或有乘朕忽忘,持内降文记及传旨至中书省,其执之以来,朕将加罪。”以也兒吉尼为御史大夫。己巳,以乞台普济为右丞相,脱脱为左丞相。既又从脱脱言,以塔思不花与乞台普济俱为右丞相。中书省臣言:“国用不给,请沙汰宣徽、太府、利用等院籍,定应给人数,其在上都、行省者,委官裁省。又,行泉院专以守宝货为任,宜禁私献宝货者。又,天下屯田百二十余所,由所用者多非其人,以致废弛,除四川、甘州、应昌府、云南为地绝远,余当选习农务者往,与行省、宣慰司亲履其地,可兴者兴,可废者废,各具籍以闻。”并从之。诏:“开宁路及宣德、云州工役,供亿浩繁,其赋税除前诏已免三年外,更免一年。”辛巳,罢益都诸处合剌赤等狩猎。以银七百五十两、钞二千二百锭、币帛三百匹施昊天寺,为水陆大会。癸未,皇太后造寺五台山,摘军六千五百人供其役。闰十一月己丑,以大都米贵,发廪十万石,减其价以粜赈贫民。北来饥民有鬻子者,命有司为赎之。乙未,赐故中书右丞相完泽妻金五百两、银千五百两。丙申,罢江南进沙糖,止富民输粟赈饥补官。丁酉,禁江西、湖广、汴梁私捕驾鹅。己亥,罢辽阳省进雕豹。贵赤卫受乌江县达鲁花赤献私户万,令隶县官。壬寅,乞台普济乞赐固安田二百余顷,从之。乙巳,中书省臣言:“回回商人持玺书,佩虎符,乘驿马,名求珍异,既而以一豹上献,复邀回赐,似此甚众。臣等议,虎符,国之信器,驿马,使臣所需,今以畀诸商人,诚非所宜,乞一概追之。”制可。罢顺德、广平铁冶提举司,听民自便,有司税之如旧。丁未,复立汴梁路之项城县。以杭州、绍兴、建康等路岁比饥馑,今年酒课免十分之三。敕河西僧户准先朝定制,从军输税,一与民同。甲寅,答剌罕哈剌哈孙卒。

  十二月庚申,封和郎撒为陇王,赐金印。平江路民有隶谨的里部者,依旧制,差赋与民一体均当。云南畏吾兒一千人居荆襄,云南省臣言:“世祖有旨使归云南,以佐征讨。”中书省臣议发还为是,从之。中都立开宁县,降隆兴为源州,升蔚州为蔚昌府。省河东宣慰司,以大同路隶中都留守司,冀宁、晋宁二路隶中书省。甲戌,以平章政事、商议中书省事、太子宾客王太亨行太子詹事,平章军国重事、太子少詹事大慈都为太子詹事。赐御史台官及监察御史宴服。

【版权声明】

成语对对子网所提供《本纪第二十二 武宗一》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网友提供。如果任何第三方机构声称是任何内容的版权拥有者,并且不希望所属作品出现在本网站,请您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立即为您删除!

本纪第二十五 仁宗二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本纪第二十五 仁宗二之元史,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志第二十二 礼乐五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志第二十二 礼乐五之元史,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志第二十三 祭祀一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志第二十三 祭祀一之元史,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志第二十二 礼乐五

  ○乐服

  乐正副四人,舒脚幞头,紫罗公服,乌角带,木笏,皁靴。

  照烛二人,服同前,无笏。

  乐师二人,服绯,冠、笏同前。

  运谱二人,服绿,冠、笏同前。

  舞师二人,舒脚幞头,黄罗绣抹额,紫服,金铜荔枝带,皁靴,各执仗。仗,牙仗也。

  执旌二人,平冕,前后各九旒五就,青生色鸾袍,黄绫带,黄绢袴,白绢袜,赤革履。平冕鸾袍,皆仿金制,惟冕之旒数不同,详见后至元二年博士议。

  执纛二人,青罗巾,余同执旌。  乐工,介帻冠,绯罗生色鸾袍,黄绫带,皁靴。冠以皮为之,黑油如熊耳,亦金制也。

  歌工,服同乐工。

  执麾,服同上,惟加平巾帻。状若笼金帻,以革为之。

  舞人,青罗生色义花鸾袍,缘以皁绫,平冕冠。冠前后有旒,青白硝石珠相间。

  执器二十人,服同乐工,绿油母追冠,革为之,一名武弁。加红抹额。

  至元二年闰五月,大乐署言,堂上下乐舞官员及乐工,合用衣服冠冕靴履等物,乞行制造。太常寺下博士议定:乐正副四人、乐师二人、照烛二人、运谱二人,皆服紫罗公服,皁纱幞头舒脚,红鞓角带,木笏,皁靴。引舞色长四人,紫罗公服,皁纱幞头展脚,黄罗绣南花抹额,金铜带,皁靴。乐工二百四十有六人,绯绣义花鸾袍,县黄插口,介帻冠,紫罗带,全黄罗抹带,黄绢夹裤,白绫袜,硃履。金太常寺掌故张珍所著《叠代世范》载金制:舞人服黑衫,皆四袄,有黄插口,左右垂之,黄绫抹带,其衫以绸为之,胸背二答、两肩二答,前后和一答,皆彩色,绣二鸾盘飞之状,缀之于衫。冠以平冕,亦有天板、口圈,天门纳言以紫绢标背,铜裹边圈,前后各五旒,以青白硝石珠相间。《大备集》所载,二舞人皁绣义花鸾衫,县紫插口,黄绫抹带,硃履,平冕。其冠有口圈,亦有天门纳言系带,口圈高一尺许,天板长二尺,阔一尺,前微高后低,里外紫绢糊,铜楞道妆钉,无旒。执器二十人,绯绣义花鸾袍,县黄插口,绿油革冠,黄罗抹带,黄绢夹裤,白绫袜,硃履。旌纛四人,青绣义花鸾袍,县紫插口,平冕冠二,青包巾二,黄罗抹带,黄绢夹裤,白绫袜,硃履。七月,中书吏部再准太常博士议定,行下所司制造。三年九月服成,绯鸾袍二百六十有七,青鸾袍一百三十二,黄绢裤一百五十二,紫罗公服一十四,黄绫带三百九十七,介帻冠二百四十有四,平冕冠百三十,簪全,木笏十有六,幞头十有四,平巾帻二,绿油革冠二十,荔枝铜带四,角带十,皁靴二百六十对,硃履百五十对。

  宣圣庙乐工,黑漆冠三十五,绿罗生色胸背花袍三十五,皁靴三十五对,黄绢囊三十五,黄绢夹袱三十五。

  大乐职掌

  大乐署,令一人,丞一人,掌郊社、宗庙之乐。凡乐,郊社、宗庙则用宫县,工二百六十有一人;社稷,则用登歌,工五十有一人;二乐用工三百一十有二人,代事故者五十人。前祭之月,召工习乐及舞。祀前一日,宿县于庭中。东方西方设十二镈钟,各依辰位。编钟处其左,编磬处其右。黄钟之钟起子位,在通街之西。蕤宾之钟居午位,在通街之东。每辰三虡,谓之一肆,十有二辰,凡三十六虡。树建鞞应于四隅,左柷右敔,设县中之北。歌工次之,三十二人,重行相向而坐。巢笙次之,箫次之,竽次之,籥次之,篪次之,埙次之,长笛又次之。夹街之左右,瑟翼柷敔之东西,在前行。路鼓、路鼗次之。郊祀则雷鼓、雷鼗。闰余匏在箫之东,七星匏在西,九曜匏次之。一弦琴列路鼓之东西,东一,西二。三弦、五弦、七弦、九弦次之。晋鼓一,处县中之东南,以节乐。一弦琴三,五弦以下皆六。凡坐者,高以杌,地以氈。立四表于横街之南,少东。设舞位于县北。文郎左执籥,右秉翟;武郎左执干,右执戚;皆六十有四人。享日,与工人先入就位。舞师二人,执纛二人,引文舞分立于表南。武舞及执器者,俟立于宫县之左右。器鼗二,双铎二,单铎二,铙二,錞二,二錞用六人。钲二,相鼓二,雅鼓二,凡二十人。文舞退,舞师二人、执旌二人,引武舞进,立其处,文舞还立于县侧。又设登歌乐于殿之前楹,殿陛之旁,设乐床二,乐工列于上。搏拊二,歌工六,柷一,敔一,在门内,相向而坐。钟一虡,在前楹之东。一弦、三弦、五弦、七弦、九弦琴五,次之。瑟二,在其东,笛一、籥一、篪一在琴之南,巢笙、和笙各二次之。埙一,在笛之南。闰余匏、排箫各一,次之,皆西上。磬一虡,在前楹之西。一弦、三弦、五弦、七弦、九弦琴五,次之。埙一,在笛之南。七星匏、九曜匏、排箫各一,次之,皆东上。凡宗庙之乐九成,舞九变。黄钟之宫,三成,三变。大吕之角,二成,二变。太簇之徵,二成,二变。应钟之羽,二成,二变。圜丘之乐六成,舞六变。夹钟之宫,三成,三变。黄钟之角,一成,一变。太簇之徵,一成,一变。姑洗之羽,一成,一变。社稷之乐八成:林钟之宫二成,太簇之角二成,姑洗之征二成,南吕之羽二成。凡有事于宗庙,大乐令位于殿楹之东,西向;丞位于县北,通街之东,西向;以肃乐舞。

  协律郎二人,掌和律吕,以合阴阳之声。阳律六:黄钟子,太簇寅,姑洗辰,蕤宾午,夷则申,无射戌。阴吕六:大吕丑,夹钟卯,仲吕巳,林钟未,南吕酉,应钟亥。文之以宫、商、角、征、羽、变宫、变征,播之以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凡律管之数九,九九相乘,八十一以为宫;三分去一,五十四以为徵;三分益一,七十二以为商;三分去一,四十八以为羽;三分益一,六十四以为角。如黄钟为宫,则林钟为征,太簇为商,南吕为羽,姑洗为角,应钟为变宫,蕤宾为变征,是为七声十二律,还相为宫,为八十四调。凡大祭祀皆法服,一人立于殿楹之西,东向;一人立于县北通街之西,东向;以节乐。堂上者主登歌,堂下者主宫县。凡乐作,则跪,俯伏,举麾以兴,工鼓柷以奏;乐止则偃麾,工戛敔而乐止。今执麾者代执之,协律郎特拜而已。

  乐正二人,副二人,掌肄乐舞、展乐器、正乐位。凡祭,二人立于殿内,二人立于县间,以节乐。殿内者视献者奠献用乐作止之节,以笏示照烛,照烛举偃以示堂下。若作登歌,则以笏示柷敔而已。县间者视堂上照烛。及引初献,照烛动,亦以笏示柷敔。

  乐师一人,运谱一人,掌以乐教工人。凡祭,立于县间,皆北上,相向而立。

  舞师四人,皆执梃,梃,牙仗也。执纛二人,执旌二人,祭则前举以为舞容。舞人从南表向第一表,为一成,则一变;从第二至第三,为二成;从第三至北第四表,为三成;舞人各转身南向于北表之北,还从第一至第二,为四成;从第二至第三,为五成;从第三至南第一表,为六成;若八变者,更从南北向第二,为七成;又从第二至第三,为八成;若九变者,又从第三至北第一,为九变。  执麾一人,从协律郎以麾举偃而节乐。

  照烛二人,掌执笼烛而节乐。凡乐作止,皆举偃其笼烛。一人立于堂上门东,视殿内献官礼节,麾烛以示县间。一人立于堂下县间,俟三献入导初献至位,立于其左。初献行,皆前导,亚、终则否。凡殿下礼节,则麾其烛以示上下。初献诣盥洗位,乃偃其烛,止亦如之。俟初献动为节,宫县乐作,诣盥洗位,洗拭瓚讫,乐止。诣阶,登歌乐作,升自东阶,至殿门,乐止,乃立于陛侧以俟。晨稞讫,初献出殿,登歌乐作,至版位,乐止。司徒迎馔至横街,转身北向,宫县乐作,司徒奉俎至各室遍奠讫,乐止。酌献,初献诣盥洗位,宫县乐作,诣爵洗位,洗拭爵讫,乐止。出笏,登歌乐作,升自东阶,至殿门,乐止。初献至酒尊所,酌讫,宫县乐作,诣神位前,祭酒讫,拜、兴、读祝,乐止。读讫,乐作,再拜讫,乐止。次诣每室,作止如初。每室各奏本室乐曲,俱献毕,还至殿门,登歌乐作,降自东阶,至版位,乐止。文舞退,武舞进,宫县乐作,舞者立定,乐止。亚献行礼,无节步之乐,至酒尊所,酌酒讫,出笏,宫县乐作,诣神位前,奠献毕,乐止。次诣每室,作止如初。俱毕,还至版位,皆无乐。终献乐作,同亚献,助奠以下升殿,奠马湩,至神位,蒙古巫祝致词讫,宫县乐作,同司徒进馔之曲,礼毕,乐止。出殿,登歌乐作,各复位,乐止。太祝彻笾豆,登歌乐作,卒彻,乐止。奉礼赞拜,众官皆再拜讫,送神,宫县乐作,一成而止。

  宴乐之器

  兴隆笙,制以楠木,形如夹屏,上锐而面平,缕金雕镂枇杷、宝相、孔雀、竹木、云气,两旁侧立花板,居背三之一,中为虚柜,如笙之匏。上竖紫竹管九十,管端实以木莲苞。柜外出小橛十五,上竖小管,管端实以铜杏叶。下有座,狮象绕之,座上柜前立花板一,雕镂如背,板间出二皮风口,用则设硃漆小架于座前,系风囊于风口,囊面如琵琶,硃漆杂花,有柄,一人挼小管,一人鼓风囊,则簧自随调而鸣。中统间,回回国所进。以竹为簧,有声而无律。玉宸乐院判官郑秀乃考音律,分定清浊,增改如今制。其在殿上者,盾头两旁立刻木孔雀二,饰以真孔雀羽,中设机。每奏,工三人,一人鼓风囊,一人按律,一人运动其机,则孔雀飞舞应节。  殿庭笙十,延祐间增制,不用孔雀。

  琵琶,制以木,曲首,长颈,四轸,颈有品,阔面,四弦,面饰杂花。

  筝,如瑟,两头微垂,有柱,十三弦。

  火不思,制如琵琶,直颈,无品,有小槽,圆腹如半瓶榼,以皮为面,四弦,皮絣同一孤柱。

  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

  方响,制以铁,十六枚,悬于磬虡,小角槌二。廷中设,下施小交足几,黄罗销金衣。

  龙笛,制如笛,七孔,横吹之,管首制龙头,衔同心结带。

  头管,制以竹为管,卷芦叶为首,窍七。

  笙,制以匏为底,列管于上,管十三,簧如之。

  箜篌,制以木,阔腹,腹下施横木,而加轸二十四,柱头及首并加凤喙。

  云璈,制以铜,为小锣十三,同一木架,下有长柄,左手持,而右手以小槌击之。

  箫,制如笛,五孔。

  戏竹,制如籈,长二尺余,上系流苏香囊,执而偃之,以止乐。

  鼓,制以木为匡,冒以革,硃漆杂花,面绘复身龙,长竿二。廷中设,则有大木架,又有击挝高座。

  杖鼓,制以木为匡,细腰,以皮冒之,上施五彩绣带,右击以杖,左拍以手。  札鼓,制如杖鼓而小,左持而右击之。

  和鼓,制如大鼓而小,左持而右击之。

  闉,制如筝而七弦,有柱,用竹轧之。

  羌笛,制如笛而长,三孔。

  拍板,制以木为板,以绳联之。

  水盏,制以铜,凡十有二,击以铁箸。

  乐队

  乐音王队:元旦用之。引队大乐礼官二员,冠展角幞头,紫袍,涂金带,执笏。次执戏竹二人,同前服。次乐工八人,冠花幞头。紫窄衫,铜束带。龙笛三,杖鼓三,金鞚小鼓一,板一,奏《万年欢》之曲。从东阶升,至御前,以次而西,折绕而南,北向立。后队进,皆仿此。次二队,妇女十人,冠展角幞头,紫袍,随乐声进至御前,分左右相向立。次妇女一人,冠唐帽,黄袍,进北向立定,乐止,念致语毕,乐作,奏《长春柳》之曲。次三队,男子三人,戴红发青面具,杂彩衣,次一人,冠唐帽,绿襕袍,角带,舞蹈而进,立于前队之右。次四队,男子一人,戴孔雀明王像面具,披金甲,执叉,从者二人,戴毗沙神像面具,红袍,执斧。次五队,男子五人,冠五梁冠,戴龙王面具,绣氅,执圭,与前队同进,北向立。次六队,男子五人,为飞天夜叉之像,舞蹈以进。次七队,乐工八人,冠霸王冠,青面具,锦绣衣,龙笛三,觱栗三,杖鼓二,与前大乐合奏《吉利牙》之曲。次八队,妇女二十人,冠广翠冠,销金绿衣,执牡丹花,舞唱前曲,与乐声相和,进至御前,北向,列为九重,重四人,曲终,再起,与后队相和。次九队,妇女二十人,冠金梳翠花钿,绣衣,执花鞚稍子鼓,舞唱前曲,与前队相和。次十队,妇女八人,花髻,服销金桃红衣,摇日月金鞚稍子鼓,舞唱同前。次男子五人,作五方菩萨梵像,摇日月鼓。次一人,作乐音王菩萨梵像,执花鞚稍子鼓,齐声舞前曲一阕,乐止。次妇女三人,歌《新水令》、《沽美酒》、《太平令》之曲终,念口号毕,舞唱相和,以次而出。  寿星队:天寿节用之。引队礼官乐工大乐冠服,并同乐音王队。次二队,妇女十人,冠唐巾,服销金紫衣,铜束带。次妇女一人,冠平天冠,服绣鹤氅,方心曲领,执圭,以次进至御前,立定,乐止,念致语毕,乐作,奏《长春柳》之曲。次三队,男子三人,冠服舞蹈,并同乐音王队。次四队,男子一人,冠金漆弁冠,服绯袍,涂金带,执笏;从者二人,锦帽,绣衣,执金字福禄牌。次五队,男子一人,冠卷云冠,青面具,绿袍,涂金带,分执梅、竹、松、椿、石,同前队而进,北向立。次六队,男子五人,为乌鸦之像,作飞舞之态,进立于前队之左,乐止。次七队,乐工十有二人,冠云头冠,销金绯袍,白裙,龙笛三,觱栗三,札鼓三,和鼓一,板一,与前大乐合奏《山荆子》带《妖神急》之曲。次八队,妇女二十人,冠凤翘冠,翠花钿,服宽袖衣,加云肩、霞绶、玉佩,各执宝盖,舞唱前曲。次九队,妇女三十人,冠玉女冠,翠花钿,服黄销金宽袖衣,加云肩、霞绶、玉佩,各执棕毛日月扇,舞唱前曲,与前队相和。次十队,妇女八人,服杂彩衣,被槲叶、鱼鼓、简子。次男子八人,冠束发冠,金掩心甲,销金绯袍,执戟。次为龟鹤之像各一。次男子五人,冠黑纱帽,服绣鹤氅,硃履,策龙头濆杖,齐舞唱前曲一阕,乐止。次妇女三人,歌《新水令》、《沽美酒》、《太平令》之曲终,念口号毕,舞唱相和,以次而出。  礼乐队:朝会用之。引队礼官乐工大乐冠服,并同乐音王队。次二队,妇女十人,冠黑漆弁冠,服青素袍,方心曲领,白裙,束带,执圭;次妇女一人,冠九龙冠,服绣红袍,玉束带,进至御前,立定,乐止,念致语毕,乐作,奏《长春柳》之曲。次三队,男子三人,冠服舞蹈同乐音王队。次四队,男子三人,皆冠卷云冠,服黄袍,涂金带,执圭。次五队,男子五人,皆冠三龙冠,服红袍,各执劈正金斧,同前队而进,北向立。次六队,童子五人,三髻,素衣,各执香花,舞蹈而进,乐止。次七队,乐工八人,皆冠束发冠,服锦衣白袍,龙笛三,觱栗三,杖鼓二,与前大乐合奏《新水令》、《水仙子》之曲。次八队,妇女二十人,冠笼巾,服紫袍,金带,执笏,歌《新水令》之曲,与乐声相和,进至御前,分为四行,北向立,鞠躬拜,兴,舞蹈,叩头,山呼,就拜,再拜,毕,复趁声歌《水仙子》之曲一阕,再歌《青山口》之曲,与后队相和。次九队,妇女二十人,冠车髻冠,服销金蓝衣,云肩,佩绶,执孔雀幢,舞唱与前队相和。次十队,妇女八人,冠翠花唐巾,服锦绣衣,执宝盖,舞唱前曲。次男子八人,冠凤翅兜牟,披金甲,执金戟。次男子一人,冠平天冠,服绣鹤氅,执圭,齐舞唱前曲一阕,乐止。次妇女三人,歌《新水令》、《沽美酒》、《太平令》之曲终,念口号毕,舞唱相和,以次而出。  说法队:引队礼官乐工大乐冠服,并同乐音王队。次二队,妇女十人,冠僧伽帽,服紫禅衣,皁绦;次妇女一人,服锦袈裟,余如前,持数珠,进至御前,北向立定,乐止,念致语毕,乐作,奏《长春柳》之曲。次三队,男子三人,冠、服、舞蹈,并同乐音王队。次四队,男子一人,冠隐士冠,服白纱道袍,皁绦,执麈拂;从者二人,冠黄包巾,服锦绣衣,执令字旗。次五队,男子五人,冠金冠,披金甲,锦袍,执戟,同前队而进,北向立。次六队,男子五人,为金翅雕之像,舞蹈而进,乐止。次七队,乐工十有六人,冠五福冠,服锦绣衣,龙笛六,觱栗六,杖鼓四,与前大乐合奏《金字西番经》之曲。次八队,妇女二十人,冠珠子菩萨冠,服销金黄衣,缨络,佩绶,执金浮屠白伞盖,舞唱前曲,与乐声相和,进至御前,分为五重,重四人,曲终,再起,与后队相和。次九队,妇女二十人,冠金翠菩萨冠,服销金红衣,执宝盖,舞唱与前队相和。次十队,妇女八人,冠青螺髻冠,服白销金衣,执金莲花。次男子八人,披金甲,为八金刚像。次一人,为文殊像,执如意;一人为普贤像,执西番莲花;一人为如来像;齐舞唱前曲一阕,乐止。次妇女三人,歌《新水令》、《沽美酒》、《太平令》之曲终,念口号毕,舞唱相和,以次而出。  凡吉礼,郊祀、享太庙、告谥,见《祭祀志》。军礼,见《兵志》。丧礼五服,见《刑法志》。水旱赈恤,见《食货志》。内外导从,见《仪卫志》。

版权声明:

《志第二十二 礼乐五》文字图片素材,版权归原作者。因部分文章刊发时未能联系上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含有近反义词的成语网小编,立即处理。

志第二十七下 祭祀六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志第二十七下 祭祀六之元史,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