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纪第二十六 惠宗四昭宗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本纪第二十六 惠宗四昭宗之新元史,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本纪第二十一 文宗上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本纪第二十一 文宗上之新元史,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本纪第二十六 惠宗四昭宗

十九年春正月甲午朔,陈友谅遣其将王奉国寇信州路,江东廉访副使伯颜不花的斤败之。乙巳,朵儿只班为中书平章政事。丙午,关先生、破头潘等陷辽阳,懿州路总管吕震、广宁路总管郭嘉死之。

二月甲申,叛将梁炳寇辰州,达鲁花赤和尚败之,以和尚为湖广行省参知政事。是月,诏孛罗帖木儿移兵镇大同。详定使王时为中书参知政事。明玉珍分兵陷嘉定,行省左丞相完者都、平章政事朗革歹、参知政事赵资死之。

三月癸巳朔,陈友谅陷襄阳。辛丑,兵马司指挥周哈剌歹等谋反,事觉伏诛。

夏四月癸亥朔,知枢密院事佛家奴复金、复诸州。甲子,天寿节。诏曰:“方今宜敬天地,法祖宗,以自修省。朕初度之日,群臣勿贺。”皇太子及左丞相太平等固请,不听。

五月壬辰朔,日有食之。陕西行台御史大夫完者帖木儿为陕西行省左丞相,便宜行事。是月,山东、河南、河东、陕西等路飞蝗蔽天,民大饥。

六月辛巳,宣徽使燕古思为御史大夫。是月,陈友谅陷信州,伯颜不花的斤死之。

秋七月壬辰朔,右丞相搠思监出为辽阳行省左丞相。乙巳,朱元璋将常遇春寇衢州,廉访使宋伯颜不花固守拒之。戊申,国王囊家歹、中书平章政事也先不花,知枢密院事佛家奴、黑驴等,会讨辽阳贼。

八月辛酉朔,倪文俊余党陷归州。戊寅,察罕帖木儿复汴梁路,刘福通挟其伪主韩林儿奔安丰。己卯,察罕帖木儿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兼同知河南行枢密院事、陕西行台御史中丞,依前便宜行事。

九月癸巳,中书平章政事估里帖里木儿出为陕西行省左丞相。丁未,常遇春陷衢州,总管汤浩死之,执廉访使宋伯颜不花。是月,兵部尚书伯颜帖木儿等征海运于张士诚。

冬十月庚申,方国珍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时国珍已降于朱元璋,遂拒命。

十一月壬寅,朱元璋将胡大海陷处州。

十二月丁卯,关先生等入高丽,陷义州。戊辰,朱元璋将常遇春攻杭州。

是月,杀中书左丞成遵、参知政事赵中、参议萧庸。

二十年春正月癸卯,关先生等陷大宁路。壬子,危素为中书参知政事。

二月戊午朔,左丞相太平罢为太保,留守上都。庚申,福建行省参知政事袁天禄以福宁州叛,降于朱元璋。是月,御史大夫老的沙为中书平章政事。阳翟王阿鲁辉反,屯于木儿古彻兀之地。

三月戊子朔,慧星见。田丰陷保走路。甲午,廷试进士三十五人,赐买住、魏元礼等及第、出身有差。己巳,贼陷冀宁路。壬子,辽阳行省左丞阳搠思监为中书右丞相。

夏四月庚申,遣大司农都事乐元臣招谕田丰,丰杀之。辛未,佥行枢密院事张居敬复兴中州。

五月丁亥朔,日有食之。乙未,陈友谅分兵陷辰州。己亥,绊住马为中书平章政事。

闰月庚午,陈友谅弑徐寿辉于采石,僭称皇帝,国号汉,改元大义。己未,甘肃行省左丞相阿吉刺为太尉。戊寅,胡大海陷信州。

六月壬子,石抹宜孙败绩于庆元县,死之。

秋七月辛酉,孛罗帖木儿败贼于台州。乙亥,孛罗帖木儿为总兵官,总领诸军,仍便宜行事。

八月乙未,贼陷永平路。庚戌,江浙行省左丞相达识帖睦迩加太尉,兼知江浙行枢密院事,便宜行事。

九月乙卯朔,遣参知政事也先不花谕孛罗帖木儿、察罕帖木儿毋越境相攻。壬戌,赋陷孟州及赵州。癸未,贼犯上都,右丞忙哥帖木儿败绩。

十月甲辰朔,张良弼为湖广行省参知政事。丙戌,迭儿必失为太尉,守大斡儿朵。

十一月甲寅朔,河清三日。

十二月辛卯,贼陷广平路。二十一年青正月癸丑朔,大赦天下。遣中书平章政事达识帖木儿、参知政事七十谕孛罗帖木儿、察罕帖木儿各罢兵还镇。乙丑,察罕帖木儿败贼于祀县。

二月甲申,同佥枢密院事迭里帖木儿复永平府及滦州。是月,江南行台御史八撒剌不花杀广东道廉访使完者都等。据广州以叛。

三月丁酉,泗州守将薛显叛降于朱元璋。

夏四月辛巳朔,日有食之。湖广行省参知政事张良弼为陕西行省参知政事。

五月癸丑,明玉珍陷嘉定路。是后,陕西贼李武、崔德等降于李思齐。

六月丙申,察罕帖木儿率所部讨山东贼。

秋七月辛酉朔,日有食之。辛亥,察罕帖木儿复东昌,遂复冠州。

八月庚子,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普化帖木儿为江南行台御史大夫。是月,察罕帖木儿败田丰于东平州,丰降。棣州贼俞宝、东平贼王士诚、东昌贼杨诚、济南贼刘珪等皆降。

九月戊午,知枢密院事老章获阿鲁辉,送于京都,伏诛。封老章为和宁王。加太傅。是月,遣兵部尚书彻彻不花等征海运于张士诚。中书平章政事定住出为陕西行省平章政事。

冬十月癸巳,察罕帖木儿为中书平章政事,兼知河南、山东等处行枢密院事。是后,关先生、破头潘、沙刘等入高丽。

十一月戊辰,河自三门碛至孟津五百余里皆清,凡七日。是月,关先生等陷高丽东都,高丽王伯颜帖木儿奔福州。

是岁,京师大饥。

二十二年春正月甲寅,诏李思齐讨四川张良弼,平襄汉。乙丑,高丽将郑世云等复东京,沙刘、关先生等俱伏诛。丁卯,太尉完者帖木儿为陕西行省左丞相。也先不花为中书右丞。

二月丁丑朔,盗杀陕西行省右丞塔不歹。乙酉,彗星见于危。

三月戊申,白气起虚危,其长竟天。戊辰,明玉珍僭称皇帝,国号大夏,改元大统。是月,孛罗帖木儿为中书平章政事,位第一,加太尉。

夏四月丙子朔,彗星见于虚危。乙未,贼陷安州。是月,辽阳行省同知高家奴获破头潘,诛之。

五月乙巳朔,赛甫丁、阿里迷丁寇福州路,行省平章政事燕只不花败之。行省参知政事陈友定复汀州路。辛未,明玉珍分兵寇兴元、巩昌等路。是月,高丽王伯颜帖木耳遣使来告捷。

六月辛巳,彗星见紫微垣。戊子,田丰、王士诚杀察罕帖木儿以叛。以察罕帖木儿养子扩廓帖木儿为中书平章政事,兼知河南、山东等处行枢密院事,一应军马,并听节制。

秋七月,河决范阳县,漂没民居。

八月,张士诚杀淮南行省左丞汪同。集贤院侍讲学士忻都使高丽,赐高丽王伯颜帖木耳龙衣、御酒。

九月癸卯朔,刘福通以兵援田丰,扩廓帖木儿大败之。甲辰,权置山北道廉访司于惠州。戊辰。也速为辽阳行省左丞相、知行枢密院事。

冬十月壬申朔,邵宗愚杀八撒刺不花。

十一月乙巳,扩廓帖木儿复益都,田丰、王士诚伏诛。庚戌,扩廓帖木儿复莒州,山东悉平。庚申,扩廓帖木儿加太尉。癸亥,明玉珍陷清州。

十二月庚子,中书平章政事佛家奴为御史大夫。是月,废高丽国王伯颜帖木儿,立塔思帖木儿为国王。遣崔帖木儿以兵送塔思帖木儿至高丽,为高丽人所败。遣尚书张昶授朱元璋江西行省平章政事,元璋不受。

二十三年春正月乙巳,贼陷大宁路。

三月辛丑,彗星见东方。中书平章政事爱不花分省冀宁,扩廓帖木儿拒之。丙午,大赦天下。丁未,廷试进士六十二人,赐宝宝、杨輗等及第,出身有差。是月,立广西行中书省,廉访使也儿吉尼为平章政事。立胶东行中书省及行枢密院,袁宏为行省参知政事。

夏五月,爪哇国遣使贡方物。

六月壬寅,授江南下第举人为府、州儒学提举。是月,李家奴使高丽,收高丽国王印。

秋七月壬戌,朱元璋与陈友谅战于鄱阳湖,友谅败死。其子理奔武昌,僭称皇帝,改元德寿。丁丑,马良为中书参知政事。

八月丁酉朔,日本人寇高丽,蓬州守将刘暹败之。

九月丁卯朔,遣爪哇使者还,赐爪哇国王三珠虎符及文币。是月,张士诚自称吴王。遣户部侍郎孛罗帖木儿征海运,士诚拒命。

冬十月己酉,削太傅太平官爵,安置吐蕃;右丞相搠思监矫诏杀之。扩廓帖木儿遣佥枢密院事任亮复安陆府。

是岁,御史大夫老的沙、知枢密院事秃坚帖木儿奔于孛罗帖木儿。

二十四年春正月丙寅朔,朱元璋自称吴王。是月,崔帖木儿与高丽人战于定州,败绩。

二月癸丑,伪汉主陈理降于朱元璋。

三月辛卯,削孛罗帖木儿官爵。

夏四月甲午朔,命扩廓帖木儿讨孛罗帖木儿。乙未,孛罗帖木儿举兵反。壬寅,孛罗帖木儿遣其将与秃坚帖木儿陷居庸。癸卯,知枢密院事。也速、太子詹事不兰翼与秃坚帖木儿战于皇后店,败绩。甲辰,皇太子奔古北口。乙巳,秃坚帖木儿至清河,京师大震。丁未,诏曰:

自至正十一年妖贼窃发,选命将相分任乃职,视同心膂。岂期搠思监、朴不花夤缘为奸,互相蒙蔽,以致在外宣力之臣,因而解体,在内忠良之士,悉陷非辜;又奋其私仇,诬构孛罗帖木儿、老的沙等同谋不轨。朕以信任之专,失于究察。今宗王伯颜帖木儿等运来控诉,联为恻然兴念。而搠思监、朴不花犹饰虚词,簧惑联听,其屏搠思监于岭北,窜朴不花于甘肃,以快众愤。

也速为中书左丞相。庚戌,秃坚帖木儿入京师。孛罗帖木儿加太保,秃坚帖木儿为中书平章政事。辛亥,秃坚帖木儿军还。是月,孛罗帖木儿杀搠思监、朴不花。

五月甲子,河清。戊辰,孛罗估木儿引兵犯京师。中书参知政事危素罢为翰林学士丞旨。

六月甲寅,扩廓帖木儿遣其将白锁住入卫。

秋七月丙戌,孛罗帖木儿入居庸;皇太子军于清河,也速军于昌平,皆不战而溃。丁亥,皇太子奔冀宁。戊子,孛罗帖木儿营于健德门外,与秃坚帖木儿、老的沙入觐于宣文阁。丁丑,朱元璋将徐达陷庐州,戊寅,遣别将常通春徇江西。庚寅,孛罗帖木儿为中书左丞相,老的沙为中书平章政事,秃坚帖木儿为御史大夫,也速知枢密院事。

八月壬辰朔,日有食之。壬寅,孛罗帖木儿为中书右丞相,节制天下兵马。是月,张士诚杀江南行台御史大夫普化帖木儿,江浙行省左丞相达识帖木儿自杀。

九月甲申,徐达陷中兴路。

冬十月乙未,召皇太子还京师。复高丽国王伯颜帖木耳官爵,槛送崔帖木儿于高丽。

十一月,高丽人杀崔帖本儿。

十二月庚寅,徐达陷辰州,遣别将陷衡州。

二十五年春正月癸亥,封李思齐为许国公。己巳,常遇春陷宝庆路。

二月已丑朔,福建行省平章政事陈友定攻处州,不克。

三月丙寅,孛罗帖木儿幽皇后奇氏于诸色总管府。丁卯,中书平章政事老的沙为右御史大夫,别帖木儿为左御史大夫。吏部侍郎王朵列秃使高丽,册高丽国王伯颜帖木耳为太尉,赐龙衣、御酒。

夏四月乙丑朔,朱元璋将胡深陷建宁松溪县。乙卯,扩廓帖木儿将关保克大同。

五月,京师天雨氂。乙亥,常遇春陷安陆府,己卯,陷襄阳。

六月戊子,黎安道为中书参知政事。辛丑,湖广行省左丞周文贵复囊阳路。乙巳,皇后奇氏还宫。乙卯,太尉火你赤为御史大夫。是月,陈友定败胡深于建宁,获之。

秋七月乙酉,孛罗帖木儿伏诛。丙戌,函孛罗帖木儿首至冀宁,召皇太子还,大赦天下。黎安道、方脱脱等伏诛。

八月癸卯,诏皇太子丞制用人,并准正授。丁未,皇后宏吉剌氏崩。壬子,洪宝宝、帖古思不花、捏烈秃并为中书平章政事。是月,中书右丞袁涣出为河南行省古丞。

九月,扩廓帖木儿扈从皇太子至京师。壬午,伯撒里为太师、中书右丞相,扩廊帖木儿为太尉、中书左丞相、录军国重事、知枢密院事,兼太子詹事。是后,方国珍为准南行省左丞相,分省庆元。

冬十月壬寅,哈剌章知枢密院事。丁未,老的沙伏诛。秃坚帖木儿遁于八儿思之地,岭北行省左丞相山僧等以兵讨之。戊申,资政院使秃鲁为御史大夫。升中书平章政事沙蓝答儿为头平章。

闰月庚申,五十八知枢密院事。辛未,封扩廓帖木儿为河南王,代皇太子亲征,总制关陕、晋、冀、山东等处并迤南一带军马,听便宜行事。辛巳,脱脱木儿为中书右丞,达识帖睦迩为中书参知政事。

十二月乙卯,立第二皇后奇氏为皇后,改为肃良合氏。癸亥,帖林沙为中书参知政事。是月,秃坚帖木儿伏诛。

二十六年春正月己酉,崇政院使孛罗沙为御史大夫。壬子,完者知枢密院事。是后,沙蓝答儿为中书左丞相。

二月癸丑朔,立河淮水军元帅府于孟津。甲戌,免天下一切泛杂差徭。是月,明玉珍死,其子升僭立,改元开熙。

三月癸未朔,罢洛阳、嵩县等处宣慰司。甲午,蛮子、脱脱知枢密院事。扩廓帖木儿遣其将关保等攻张良弼于鹿台。乙未,廷试进士七十二人,赐赫德普化、张栋等及第、出身有差。

夏四月辛未,徐达陷安丰;平章政事竹贞来援,败绩。

五月甲辰,脱脱不花为御史大夫。

六月壬子朔,汾州介休县地震。绍兴路山阴县山裂。己未,遣知枢密院事买驴守直沽。

秋七月辛巳朔,日有食之。徐沟县地震。甲申,李思齐为太尉。

八月戊寅,李国凤为中书左丞。

九月丙戌,方国珍为江浙行省左丞相,其弟国瑛等并为行省平章政事。己亥,中书平章政事失列门为御史大夫。

冬十月甲子,扩廓帖木儿遣其弟脱因帖木儿等屯济宁。

十二月,朱元璋迎韩林儿至建康,中道杀之。

二十七年春正月癸巳朔,朱元璋始称吴元年。庚子,松江府守将王立忠叛,降于吴将徐达。

二月庚申,七十为中书平章政事,月鲁不花为御史大夫。乙丑,詹事月鲁帖木儿为御史大夫。

夏四月丙午,上海县民钱鹤皋起兵复松江府,兵败,死之。

五月乙酉,完者帖木儿为中书右丞相。辛卯,知枢密院事,失列门为岭北行省左丞相。己亥,俺普为中书平章政事。

六月丙午朔,日有食之,昼晦。丁未,有龙出皇太子寝殿井中。丁卯,沂州山崩。

秋八月丙午,命皇太子总天下兵马,扩廓帖木儿与李思齐、秃鲁、张良弼等东西并进。庚戌,扩廓帖木儿部将貊高袭陷彰德路。诏削扩廓帖木儿兵权,命貊高讨之。辛亥,封帖木儿不花为准王。壬子,立大抚军院,以皇太子领之。癸丑,封伯撒里为永平王。甲寅,右丞相完者帖木儿、翰林学士丞旨答尔麻、平章政事完者帖木儿并知大抚军院事。丙辰,同知詹事院事李国凤为同知大抚军院事,参知政事,完者帖木儿为副使。辛酉,中书右丞帖里帖木儿为太尉、添设中书左丞相。丙寅,立行枢密院于察罕脑儿,陕西行省左丞相秃鲁兼知行枢密院事。壬辰,帖里帖木儿兼知大抚军院事。中书右丞陈敬伯为中书平章政事。

九月辛巳,吴将徐达克平江路,执张士诚以归,杀之。己丑,也速以右丞相分省山东,阿蓝答里以左丞相分省大同。乙巳,立中书分省于真走路。丁未,有事于太庙。

冬十月壬子,落扩廓帖木儿太傅、中书左丞相并兼领诸职,大赦天下。甲寅,火你赤为中书平章政事。乙丑,不好礼为中书添设平章政事。

十一月壬午,徐达陷沂州,王宣叛降。丙戌,平章政事月鲁帖木儿,知枢密院事完者帖木儿,平章政事伯颜帖木儿、帖林沙,并知大抚军院事。戊子,徐达陷峄州。壬辰,方国珍叛,降于吴。乙未,貉高为中书平章政事,中书左丞相帖里帖木儿为大抚军院使。庚子,徐达陷滕州。辛丑,徐达陷益都路,行省平章政事保保叛降,宣慰使普颜不花、总管胡浚、知院张缦皆死之。

十二月癸卯朔,日有食之。丁未,徐达陷般阳路,戊申,陷济宁路,己酉,分兵陷莱州,遂陷济南及东平路。庚申,杨诚、陈秉直为中书平章政事。丙寅,庄家为中书参知政事。庚午,吴将汤和陷福州,行宣政院使朵朵死之。

二十八年春正月壬申朔,中书平章政事伯颜帖木儿为御史大夫。乙亥,吴王朱元璋称皇帝,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壬辰,明将汤和陷建宁府。庚子,汤和陷延平府,参知政事文殊海牙等叛降,平章政事陈友定死之。

二月壬寅朔,削扩廓帖木儿爵邑,命秃鲁、李思齐等讨之。癸卯,武库灾。癸丑,明将常遇春陷东昌,平章政事申荣、王炳元死之。甲寅,明将杨璟陷宝庆府。甲子,汀州路总管陈谷珍叛降于明。丙寅,常遇春陷棣州。

三月甲戌,江西分省右丞何真籍广东户口,叛降于明。癸未,杨璟陷常宁州,丙戌,陷武冈州。庚寅,彗星见于西北。壬辰,明将廖永忠陷潮州。丙申,明将邓愈陷南阳路。己亥,徐达陷汴梁路。

夏四月辛丑朔,明兵陷英德州及连州、肇庆等路。戊申,脱因帖木儿等与徐达战于河南塔儿湾,败绩。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梁王阿鲁温叛降于明。壬子,常遇春陷嵩州。丁巳,明兵陷本州,行省右丞邓祖胜死之。庚申,福昌元帅张兴钧、许州守将谢孚、陈州守将杨崇俱叛降于明。壬戌,明兵陷陕州。癸亥,明将冯宗异入潼关,李思齐、张思道等俱败遁。

五月庚午朔,明兵陷道州。是月,廖永忠陷梧州、浔州、柳州等路。

六月壬戌,杨璟陷靖江,平章政事也儿自尼死之。

秋七月戊子,象州守将阿思兰叛降于明。丁酉,彬州守将左手杨叛降于明。

闰月己亥朔,扩廓帖木儿杀貊高、关保。庚子,徐达陷卫辉路,壬寅,陷彰德路,丁未,陷广平路。壬子,明将常遇春陷德州。丁巳,罢大抚军院,杀知大抚军院事伯颜帖木儿,复扩廓帖木儿官爵。皇太子总天下兵马,裁决庶务如前诏。戊午,明兵陷清州,辛酉,进至直沽,右丞相也速等溃走。癸亥,平章政事俺普等与明兵战于河西务。败绩。甲子,常遇春陷通州,知枢密院事卜颜帖木儿败绩,死之。诏太常礼仪院使阿鲁浑等奉太庙列室神主,同皇太子北行。乙丑,诏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庆童为中书左丞相,同守京师。丙寅,帝御清宁殿,召见群臣,议幸上都。左丞相失列门、知枢密院事黑厮、参知政事郭庸及宦者赵伯颜不花固谏,不从。是夜,出建德门,率三宫后姐、皇太子幸上都,群臣扈从者左丞相失列门、平章政事兼知枢密院事哈刺章、平章政事臧家奴、右丞定住、参知政事哈海、翰林学士丞旨李百家奴、观音奴等百余人。丁卯,车驾次居庸关,诏右丞相也速入援。

八月庚午,翰林学士承旨李百家奴兼知枢密院事。是日,徐达陷京师,淮王帖木儿不花,中书左丞相庆童,前中书平章政事丁好礼,参加政事郭庸,集贤学十闵本,翰林待制黄嘚,太子司经郎拜住,大乐署令赵宏毅等俱死之。乙亥,中书左丞相失列门卒。辽阳行省丞相也速不花为中书左丞相。纳哈出为辽阳省丞相。壬申,车驾至上都。乙酉,纳哈出加太尉。壬寅,行枢密院副使乃蛮台自军中入觐。甲辰,肯将薛显出古北口,守将枢密院佥事张益奔行在。

九月乙丑,明兵陷保定路,遂陷真定路。戊午,鼎住为中书平章政事。丁卯,诏高丽王将兵入援。

冬十月辛丑,封扩廓帖木儿为齐王。

十一月丙午,封也速为梁王,加太保。万户韩札儿败明兵于韩店。是月,诏皇太子出屯于红罗山。

十二月丁卯,扩廓帖木儿与明将徐达战于保安州,败绩。也速攻古北口,不克。

二十九年春正月丙申朔,颁新历于高丽。庚子,诸王晃火帖木儿将兵入卫,封晃火帖木儿为威定王。甲辰,命也速率所部屯全宁州,为上都屏蔽。扩廓帖木儿为中书右丞相。高丽国遣使贡方物。

二月庚辰,也速围通州,不克。

三月庚子,明兵陷奉元路,御史桑哥失里、三原县尹朱春俱死之。丙子,明兵陷风翔府,李思齐奔临洮。

夏四月乙丑朔,招晃火帖木儿、也速分道趋京师。辛未,也速攻永平路不克。乙亥,明兵陷巩昌,总帅汪灵、真保等俱叛降。忽都帖木儿为上都留守。丁丑,李思齐以临洮叛降于明。己卯,明主遣使赍手书来。

五月甲午朔,日有食之。辛丑,张良臣以庆阳叛降于明。

六月丁卯,也速与明将常遇春战于全宁州,败绩。甲戌,明兵陷大兴州,执中书右丞脱火赤。乙亥,车驾幸应昌府。河南王普化、中书平章政事鼎住等留守上都。丁丑,晃火帖木儿与明兵战于新开岭,败绩,晃火帖木儿死之。己卯,常遇春陷上都,河南王普化、中书平章政事鼎住俱死之。辛亥,扩廓帖木儿部将韩札儿复原州,遂复泾州。

八月癸亥朔,诏脱列伯、孔兴攻大同以图恢复。丙寅,脱列伯、孔兴败绩于大同,脱列伯被执,孔兴为部将所杀。

九月癸巳,诏扩廓帖木儿入卫。丁酉,哈刺章加太保。戊戌,郡王阿伶吉歹统正投下部众屯会州。

冬十月丁未,明主复遣使赍手书来。

十一月庚寅,扩廓帖木儿攻兰州,不克。

十二月丁酉,帝不豫。

三十年春正月壬辰,帝疾瘳。癸巳,明将徐达、李文忠、汤和分三道来伐,三宝奴赍手诏征扩廓帖木儿入卫。

二月,李文忠陷兴和,进至察罕脑儿,平章政事竹贞败绩。

夏四月乙丑,扩廓帖木儿与徐达战于沈儿峪,败绩。丙戌,帝崩于应昌,在位三十七年,年五十有一。太尉完者、知枢密院事观音奴奉梓宫葬于起辇谷。群臣上庙号曰惠宗皇帝,国语曰乌哈图汗。明祖以帝能顺天命,退避而去,上尊谥曰顺帝。

昭宗皇帝,讳爱猷识理达腊,惠宗长子也。母曰完者都皇后。至正十三年,册立为皇太子。二十八年,从惠宗奔上都。

三十年夏四月,惠宗崩于应昌,皇太子即皇帝位。五月丁酉,李文忠败太尉蛮子、平章政事沙不丁、朵儿只、八剌等于白海子之骆驼山,进次开平,平章政事上都马等叛降于文忠。太尉买驴与明将孙兴祖战于落马河,兵败,死之。辛丑,李文忠趋应昌,未至百余里,获使者,始知惠宗已崩。甲辰,应昌陷,帝以数十骑奔和林。文忠穷遣至北庆州,不及而还。既而,扩廓帖木儿至和林,帝以国事任之,改元宣光。

宣光元年,明太祖洪武四年世,辽阳行省平章刘益及王右丞以金、复、海、盖等州降于高丽。十月,高丽兵陷五老山寨,枢密副使哈利不花为所获。

二年春正月,明大将徐达来伐,由雁门趋和林。三月,明将蓝玉败扩廓帖木儿于土拉河。夏五月,扩廓帖木儿大破明徐达兵于岭北。自是,明兵不复渡漠。

三年二月,遣伯都帖木儿、玉山不花便于高丽,以玺书赐高丽王曰:“顷因兵乱,迁于北。今以扩廓帖木儿为相,几于中兴。王亦世祖之孙也,宜助朕复正天下。”是时,高丽称和林为北元。伯都帖木儿等入境,王欲杀之,群臣以为不可。于是王夜见伯部帖木儿,托言目疾,恐明人知之也,使还,附苎布以献。

四年夏四月,扩廓帖木儿遣兵攻雁门。不克。十一月,扩廓帖木儿自将攻大同,亦不克。

五年夏四月,明将蓝玉陷兴扣,败国兵于白酒泉。五月,帝徙帐于金山,丞相扩廓帖木儿卒。七月,明将李文忠败国兵于大宁高州。初,明人陷应昌,获皇子买的里八刺,明太祖封为崇礼侯;至是遣归,并以手书通好。

六年春,伯颜帖木儿攻延安,为明将傅友德所败,降于明。

七年秋八月,有番僧自和林至高丽,谓高丽人曰:“帝将以沈王孙为高丽国王。”高丽人执之。后知其妄,释不问。

八年夏四月,帝崩于金山,群臣上庙号曰昭宗皇帝,国语曰必里克图汗。

弟脱古思帖木儿嗣,惠宗第二子也,改元天元,在位十年,国语曰乌萨尔汗。自脱吉思帖木儿以后世次,详《宗室世表》。

史臣曰:“惠宗自以新意制宫漏,奇妙为前所未有,又晓天文灾异。至元二十二年,自气起虚后,扫太微垣,台官奏山东应大水。帝曰:‘不然,山东必陨一良将。’未几,察罕帖木儿果为田丰所杀。其精于推验如此。乃享国三十余年。帝淫湎于上,奸人植党于下,戕害忠良,隳其成功。迨盗贼四起,又专务姑息之政,縻以官爵,豢以土地,犹为虎傅翼,恣其抟噬。孟子有言:安其危,而利其灾,乐其所以亡者。呜呼,其帝之渭欤!然北走应昌,获保余年;视宋之徽、钦,辽之天祚,犹为厚幸焉。昭宗以下,文献无征。惟宣光八年之事,间存一二,故附载于本纪云。”

【版权声明】

成语对对子网所提供《本纪第二十六 惠宗四昭宗》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网友提供。如果任何第三方机构声称是任何内容的版权拥有者,并且不希望所属作品出现在本网站,请您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立即为您删除!

本纪第二十二 文宗下宁宗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本纪第二十二 文宗下宁宗之新元史,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本纪第二十六 惠宗四昭宗-新元史

本纪第二十六 惠宗四昭宗 十九年春正月甲午朔,陈友谅遣其将王奉国寇信州路,江东廉访副使伯颜不花的斤败之。乙巳,朵儿只班为中书平章政事。丙午,关先生、破头潘等陷辽阳,,

表第二 氏族表上-新元史

表第二 氏族表上 (表略) 上一章回目录下一章

本纪第二十六 惠宗四昭宗

十九年春正月甲午朔,陈友谅遣其将王奉国寇信州路,江东廉访副使伯颜不花的斤败之。乙巳,朵儿只班为中书平章政事。丙午,关先生、破头潘等陷辽阳,懿州路总管吕震、广宁路总管郭嘉死之。二月甲申,叛将梁炳寇辰州,达鲁花赤和尚败之,以和尚为湖广行省参知政事。是月,诏孛罗帖木儿移兵镇大同。详定使王时为中书参知政事。明玉珍分兵陷嘉定,行省左丞相完者都、平章政事朗革歹、参知政事赵资死之。三月癸巳朔,陈友谅陷襄阳。辛丑,兵马司指挥周哈剌歹等谋反,事觉伏诛。夏四月癸亥朔,知枢密院事佛家奴复金、复诸州。甲子,天寿节。诏曰:“方今宜敬天地,法祖宗,以自修省。朕初度之日,群臣勿贺。”皇太子及左丞相太平等固请,不听。五月壬辰朔,日有食之。陕西行台御史大夫完者帖木儿为陕西行省左丞相,便宜行事。是月,山东、河南、河东、陕西等路飞蝗蔽天,民大饥。六月辛巳,宣徽使燕古思为御史大夫。是月,陈友谅陷信州,伯颜不花的斤死之。秋七月壬辰朔,右丞相搠思监出为辽阳行省左丞相。乙巳,朱元璋将常遇春寇衢州,廉访使宋伯颜不花固守拒之。戊申,国王囊家歹、中书平章政事也先不花,知枢密院事佛家奴、黑驴等,会讨辽阳贼。八月辛酉朔,倪文俊余党陷归州。戊寅,察罕帖木儿复汴梁路,刘福通挟其伪主韩林儿奔安丰。己卯,察罕帖木儿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兼同知河南行枢密院事、陕西行台御史中丞,依前便宜行事。九月癸巳,中书平章政事估里帖里木儿出为陕西行省左丞相。丁未,常遇春陷衢州,总管汤浩死之,执廉访使宋伯颜不花。是月,兵部尚书伯颜帖木儿等征海运于张士诚。冬十月庚申,方国珍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时国珍已降于朱元璋,遂拒命。十一月壬寅,朱元璋将胡大海陷处州。十二月丁卯,关先生等入高丽,陷义州。戊辰,朱元璋将常遇春攻杭州。是月,杀中书左丞成遵、参知政事赵中、参议萧庸。二十年春正月癸卯,关先生等陷大宁路。壬子,危素为中书参知政事。二月戊午朔,左丞相太平罢为太保,留守上都。庚申,福建行省参知政事袁天禄以福宁州叛,降于朱元璋。是月,御史大夫老的沙为中书平章政事。阳翟王阿鲁辉反,屯于木儿古彻兀之地。三月戊子朔,慧星见。田丰陷保走路。甲午,廷试进士三十五人,赐买住、魏元礼等及第、出身有差。己巳,贼陷冀宁路。壬子,辽阳行省左丞阳搠思监为中书右丞相。夏四月庚申,遣大司农都事乐元臣招谕田丰,丰杀之。辛未,佥行枢密院事张居敬复兴中州。五月丁亥朔,日有食之。乙未,陈友谅分兵陷辰州。己亥,绊住马为中书平章政事。闰月庚午,陈友谅弑徐寿辉于采石,僭称皇帝,国号汉,改元大义。己未,甘肃行省左丞相阿吉刺为太尉。戊寅,胡大海陷信州。六月壬子,石抹宜孙败绩于庆元县,死之。秋七月辛酉,孛罗帖木儿败贼于台州。乙亥,孛罗帖木儿为总兵官,总领诸军,仍便宜行事。八月乙未,贼陷永平路。庚戌,江浙行省左丞相达识帖睦迩加太尉,兼知江浙行枢密院事,便宜行事。九月乙卯朔,遣参知政事也先不花谕孛罗帖木儿、察罕帖木儿毋越境相攻。壬戌,赋陷孟州及赵州。癸未,贼犯上都,右丞忙哥帖木儿败绩。十月甲辰朔,张良弼为湖广行省参知政事。丙戌,迭儿必失为太尉,守大斡儿朵。十一月甲寅朔,河清三日。十二月辛卯,贼陷广平路。二十一年青正月癸丑朔,大赦天下。遣中书平章政事达识帖木儿、参知政事七十谕孛罗帖木儿、察罕帖木儿各罢兵还镇。乙丑,察罕帖木儿败贼于祀县。二月甲申,同佥枢密院事迭里帖木儿复永平府及滦州。是月,江南行台御史八撒剌不花杀广东道廉访使完者都等。据广州以叛。三月丁酉,泗州守将薛显叛降于朱元璋。夏四月辛巳朔,日有食之。湖广行省参知政事张良弼为陕西行省参知政事。五月癸丑,明玉珍陷嘉定路。是后,陕西贼李武、崔德等降于李思齐。六月丙申,察罕帖木儿率所部讨山东贼。秋七月辛酉朔,日有食之。辛亥,察罕帖木儿复东昌,遂复冠州。八月庚子,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普化帖木儿为江南行台御史大夫。是月,察罕帖木儿败田丰于东平州,丰降。棣州贼俞宝、东平贼王士诚、东昌贼杨诚、济南贼刘珪等皆降。九月戊午,知枢密院事老章获阿鲁辉,送于京都,伏诛。封老章为和宁王。加太傅。是月,遣兵部尚书彻彻不花等征海运于张士诚。中书平章政事定住出为陕西行省平章政事。冬十月癸巳,察罕帖木儿为中书平章政事,兼知河南、山东等处行枢密院事。是后,关先生、破头潘、沙刘等入高丽。十一月戊辰,河自三门碛至孟津五百余里皆清,凡七日。是月,关先生等陷高丽东都,高丽王伯颜帖木儿奔福州。是岁,京师大饥。二十二年春正月甲寅,诏李思齐讨四川张良弼,平襄汉。乙丑,高丽将郑世云等复东京,沙刘、关先生等俱伏诛。丁卯,太尉完者帖木儿为陕西行省左丞相。也先不花为中书右丞。二月丁丑朔,盗杀陕西行省右丞塔不歹。乙酉,彗星见于危。三月戊申,白气起虚危,其长竟天。戊辰,明玉珍僭称皇帝,国号大夏,改元大统。是月,孛罗帖木儿为中书平章政事,位第一,加太尉。夏四月丙子朔,彗星见于虚危。乙未,贼陷安州。是月,辽阳行省同知高家奴获破头潘,诛之。五月乙巳朔,赛甫丁、阿里迷丁寇福州路,行省平章政事燕只不花败之。行省参知政事陈友定复汀州路。辛未,明玉珍分兵寇兴元、巩昌等路。是月,高丽王伯颜帖木耳遣使来告捷。六月辛巳,彗星见紫微垣。戊子,田丰、王士诚杀察罕帖木儿以叛。以察罕帖木儿养子扩廓帖木儿为中书平章政事,兼知河南、山东等处行枢密院事,一应军马,并听节制。秋七月,河决范阳县,漂没民居。八月,张士诚杀淮南行省左丞汪同。集贤院侍讲学士忻都使高丽,赐高丽王伯颜帖木耳龙衣、御酒。九月癸卯朔,刘福通以兵援田丰,扩廓帖木儿大败之。甲辰,权置山北道廉访司于惠州。戊辰。也速为辽阳行省左丞相、知行枢密院事。冬十月壬申朔,邵宗愚杀八撒刺不花。十一月乙巳,扩廓帖木儿复益都,田丰、王士诚伏诛。庚戌,扩廓帖木儿复莒州,山东悉平。庚申,扩廓帖木儿加太尉。癸亥,明玉珍陷清州。十二月庚子,中书平章政事佛家奴为御史大夫。是月,废高丽国王伯颜帖木儿,立塔思帖木儿为国王。遣崔帖木儿以兵送塔思帖木儿至高丽,为高丽人所败。遣尚书张昶授朱元璋江西行省平章政事,元璋不受。二十三年春正月乙巳,贼陷大宁路。三月辛丑,彗星见东方。中书平章政事爱不花分省冀宁,扩廓帖木儿拒之。丙午,大赦天下。丁未,廷试进士六十二人,赐宝宝、杨輗等及第,出身有差。是月,立广西行中书省,廉访使也儿吉尼为平章政事。立胶东行中书省及行枢密院,袁宏为行省参知政事。夏五月,爪哇国遣使贡方物。六月壬寅,授江南下第举人为府、州儒学提举。是月,李家奴使高丽,收高丽国王印。秋七月壬戌,朱元璋与陈友谅战于鄱阳湖,友谅败死。其子理奔武昌,僭称皇帝,改元德寿。丁丑,马良为中书参知政事。八月丁酉朔,日本人寇高丽,蓬州守将刘暹败之。九月丁卯朔,遣爪哇使者还,赐爪哇国王三珠虎符及文币。是月,张士诚自称吴王。遣户部侍郎孛罗帖木儿征海运,士诚拒命。冬十月己酉,削太傅太平官爵,安置吐蕃;右丞相搠思监矫诏杀之。扩廓帖木儿遣佥枢密院事任亮复安陆府。是岁,御史大夫老的沙、知枢密院事秃坚帖木儿奔于孛罗帖木儿。二十四年春正月丙寅朔,朱元璋自称吴王。是月,崔帖木儿与高丽人战于定州,败绩。二月癸丑,伪汉主陈理降于朱元璋。三月辛卯,削孛罗帖木儿官爵。夏四月甲午朔,命扩廓帖木儿讨孛罗帖木儿。乙未,孛罗帖木儿举兵反。壬寅,孛罗帖木儿遣其将与秃坚帖木儿陷居庸。癸卯,知枢密院事。也速、太子詹事不兰翼与秃坚帖木儿战于皇后店,败绩。甲辰,皇太子奔古北口。乙巳,秃坚帖木儿至清河,京师大震。丁未,诏曰:自至正十一年妖贼窃发,选命将相分任乃职,视同心膂。岂期搠思监、朴不花夤缘为奸,互相蒙蔽,以致在外宣力之臣,因而解体,在内忠良之士,悉陷非辜;又奋其私仇,诬构孛罗帖木儿、老的沙等同谋不轨。朕以信任之专,失于究察。今宗王伯颜帖木儿等运来控诉,联为恻然兴念。而搠思监、朴不花犹饰虚词,簧惑联听,其屏搠思监于岭北,窜朴不花于甘肃,以快众愤。也速为中书左丞相。庚戌,秃坚帖木儿入京师。孛罗帖木儿加太保,秃坚帖木儿为中书平章政事。辛亥,秃坚帖木儿军还。是月,孛罗帖木儿杀搠思监、朴不花。五月甲子,河清。戊辰,孛罗估木儿引兵犯京师。中书参知政事危素罢为翰林学士丞旨。六月甲寅,扩廓帖木儿遣其将白锁住入卫。秋七月丙戌,孛罗帖木儿入居庸;皇太子军于清河,也速军于昌平,皆不战而溃。丁亥,皇太子奔冀宁。戊子,孛罗帖木儿营于健德门外,与秃坚帖木儿、老的沙入觐于宣文阁。丁丑,朱元璋将徐达陷庐州,戊寅,遣别将常通春徇江西。庚寅,孛罗帖木儿为中书左丞相,老的沙为中书平章政事,秃坚帖木儿为御史大夫,也速知枢密院事。八月壬辰朔,日有食之。壬寅,孛罗帖木儿为中书右丞相,节制天下兵马。是月,张士诚杀江南行台御史大夫普化帖木儿,江浙行省左丞相达识帖木儿自杀。九月甲申,徐达陷中兴路。冬十月乙未,召皇太子还京师。复高丽国王伯颜帖木耳官爵,槛送崔帖木儿于高丽。十一月,高丽人杀崔帖本儿。十二月庚寅,徐达陷辰州,遣别将陷衡州。二十五年春正月癸亥,封李思齐为许国公。己巳,常遇春陷宝庆路。二月已丑朔,福建行省平章政事陈友定攻处州,不克。三月丙寅,孛罗帖木儿幽皇后奇氏于诸色总管府。丁卯,中书平章政事老的沙为右御史大夫,别帖木儿为左御史大夫。吏部侍郎王朵列秃使高丽,册高丽国王伯颜帖木耳为太尉,赐龙衣、御酒。夏四月乙丑朔,朱元璋将胡深陷建宁松溪县。乙卯,扩廓帖木儿将关保克大同。五月,京师天雨氂。乙亥,常遇春陷安陆府,己卯,陷襄阳。六月戊子,黎安道为中书参知政事。辛丑,湖广行省左丞周文贵复囊阳路。乙巳,皇后奇氏还宫。乙卯,太尉火你赤为御史大夫。是月,陈友定败胡深于建宁,获之。秋七月乙酉,孛罗帖木儿伏诛。丙戌,函孛罗帖木儿首至冀宁,召皇太子还,大赦天下。黎安道、方脱脱等伏诛。八月癸卯,诏皇太子丞制用人,并准正授。丁未,皇后宏吉剌氏崩。壬子,洪宝宝、帖古思不花、捏烈秃并为中书平章政事。是月,中书右丞袁涣出为河南行省古丞。九月,扩廓帖木儿扈从皇太子至京师。壬午,伯撒里为太师、中书右丞相,扩廊帖木儿为太尉、中书左丞相、录军国重事、知枢密院事,兼太子詹事。是后,方国珍为准南行省左丞相,分省庆元。冬十月壬寅,哈剌章知枢密院事。丁未,老的沙伏诛。秃坚帖木儿遁于八儿思之地,岭北行省左丞相山僧等以兵讨之。戊申,资政院使秃鲁为御史大夫。升中书平章政事沙蓝答儿为头平章。闰月庚申,五十八知枢密院事。辛未,封扩廓帖木儿为河南王,代皇太子亲征,总制关陕、晋、冀、山东等处并迤南一带军马,听便宜行事。辛巳,脱脱木儿为中书右丞,达识帖睦迩为中书参知政事。十二月乙卯,立第二皇后奇氏为皇后,改为肃良合氏。癸亥,帖林沙为中书参知政事。是月,秃坚帖木儿伏诛。二十六年春正月己酉,崇政院使孛罗沙为御史大夫。壬子,完者知枢密院事。是后,沙蓝答儿为中书左丞相。二月癸丑朔,立河淮水军元帅府于孟津。甲戌,免天下一切泛杂差徭。是月,明玉珍死,其子升僭立,改元开熙。三月癸未朔,罢洛阳、嵩县等处宣慰司。甲午,蛮子、脱脱知枢密院事。扩廓帖木儿遣其将关保等攻张良弼于鹿台。乙未,廷试进士七十二人,赐赫德普化、张栋等及第、出身有差。夏四月辛未,徐达陷安丰;平章政事竹贞来援,败绩。五月甲辰,脱脱不花为御史大夫。六月壬子朔,汾州介休县地震。绍兴路山阴县山裂。己未,遣知枢密院事买驴守直沽。秋七月辛巳朔,日有食之。徐沟县地震。甲申,李思齐为太尉。八月戊寅,李国凤为中书左丞。九月丙戌,方国珍为江浙行省左丞相,其弟国瑛等并为行省平章政事。己亥,中书平章政事失列门为御史大夫。冬十月甲子,扩廓帖木儿遣其弟脱因帖木儿等屯济宁。十二月,朱元璋迎韩林儿至建康,中道杀之。二十七年春正月癸巳朔,朱元璋始称吴元年。庚子,松江府守将王立忠叛,降于吴将徐达。二月庚申,七十为中书平章政事,月鲁不花为御史大夫。乙丑,詹事月鲁帖木儿为御史大夫。夏四月丙午,上海县民钱鹤皋起兵复松江府,兵败,死之。五月乙酉,完者帖木儿为中书右丞相。辛卯,知枢密院事,失列门为岭北行省左丞相。己亥,俺普为中书平章政事。六月丙午朔,日有食之,昼晦。丁未,有龙出皇太子寝殿井中。丁卯,沂州山崩。秋八月丙午,命皇太子总天下兵马,扩廓帖木儿与李思齐、秃鲁、张良弼等东西并进。庚戌,扩廓帖木儿部将貊高袭陷彰德路。诏削扩廓帖木儿兵权,命貊高讨之。辛亥,封帖木儿不花为准王。壬子,立大抚军院,以皇太子领之。癸丑,封伯撒里为永平王。甲寅,右丞相完者帖木儿、翰林学士丞旨答尔麻、平章政事完者帖木儿并知大抚军院事。丙辰,同知詹事院事李国凤为同知大抚军院事,参知政事,完者帖木儿为副使。辛酉,中书右丞帖里帖木儿为太尉、添设中书左丞相。丙寅,立行枢密院于察罕脑儿,陕西行省左丞相秃鲁兼知行枢密院事。壬辰,帖里帖木儿兼知大抚军院事。中书右丞陈敬伯为中书平章政事。九月辛巳,吴将徐达克平江路,执张士诚以归,杀之。己丑,也速以右丞相分省山东,阿蓝答里以左丞相分省大同。乙巳,立中书分省于真走路。丁未,有事于太庙。冬十月壬子,落扩廓帖木儿太傅、中书左丞相并兼领诸职,大赦天下。甲寅,火你赤为中书平章政事。乙丑,不好礼为中书添设平章政事。十一月壬午,徐达陷沂州,王宣叛降。丙戌,平章政事月鲁帖木儿,知枢密院事完者帖木儿,平章政事伯颜帖木儿、帖林沙,并知大抚军院事。戊子,徐达陷峄州。壬辰,方国珍叛,降于吴。乙未,貉高为中书平章政事,中书左丞相帖里帖木儿为大抚军院使。庚子,徐达陷滕州。辛丑,徐达陷益都路,行省平章政事保保叛降,宣慰使普颜不花、总管胡浚、知院张缦皆死之。十二月癸卯朔,日有食之。丁未,徐达陷般阳路,戊申,陷济宁路,己酉,分兵陷莱州,遂陷济南及东平路。庚申,杨诚、陈秉直为中书平章政事。丙寅,庄家为中书参知政事。庚午,吴将汤和陷福州,行宣政院使朵朵死之。二十八年春正月壬申朔,中书平章政事伯颜帖木儿为御史大夫。乙亥,吴王朱元璋称皇帝,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壬辰,明将汤和陷建宁府。庚子,汤和陷延平府,参知政事文殊海牙等叛降,平章政事陈友定死之。二月壬寅朔,削扩廓帖木儿爵邑,命秃鲁、李思齐等讨之。癸卯,武库灾。癸丑,明将常遇春陷东昌,平章政事申荣、王炳元死之。甲寅,明将杨璟陷宝庆府。甲子,汀州路总管陈谷珍叛降于明。丙寅,常遇春陷棣州。三月甲戌,江西分省右丞何真籍广东户口,叛降于明。癸未,杨璟陷常宁州,丙戌,陷武冈州。庚寅,彗星见于西北。壬辰,明将廖永忠陷潮州。丙申,明将邓愈陷南阳路。己亥,徐达陷汴梁路。夏四月辛丑朔,明兵陷英德州及连州、肇庆等路。戊申,脱因帖木儿等与徐达战于河南塔儿湾,败绩。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梁王阿鲁温叛降于明。壬子,常遇春陷嵩州。丁巳,明兵陷本州,行省右丞邓祖胜死之。庚申,福昌元帅张兴钧、许州守将谢孚、陈州守将杨崇俱叛降于明。壬戌,明兵陷陕州。癸亥,明将冯宗异入潼关,李思齐、张思道等俱败遁。五月庚午朔,明兵陷道州。是月,廖永忠陷梧州、浔州、柳州等路。六月壬戌,杨璟陷靖江,平章政事也儿自尼死之。秋七月戊子,象州守将阿思兰叛降于明。丁酉,彬州守将左手杨叛降于明。闰月己亥朔,扩廓帖木儿杀貊高、关保。庚子,徐达陷卫辉路,壬寅,陷彰德路,丁未,陷广平路。壬子,明将常遇春陷德州。丁巳,罢大抚军院,杀知大抚军院事伯颜帖木儿,复扩廓帖木儿官爵。皇太子总天下兵马,裁决庶务如前诏。戊午,明兵陷清州,辛酉,进至直沽,右丞相也速等溃走。癸亥,平章政事俺普等与明兵战于河西务。败绩。甲子,常遇春陷通州,知枢密院事卜颜帖木儿败绩,死之。诏太常礼仪院使阿鲁浑等奉太庙列室神主,同皇太子北行。乙丑,诏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庆童为中书左丞相,同守京师。丙寅,帝御清宁殿,召见群臣,议幸上都。左丞相失列门、知枢密院事黑厮、参知政事郭庸及宦者赵伯颜不花固谏,不从。是夜,出建德门,率三宫后姐、皇太子幸上都,群臣扈从者左丞相失列门、平章政事兼知枢密院事哈刺章、平章政事臧家奴、右丞定住、参知政事哈海、翰林学士丞旨李百家奴、观音奴等百余人。丁卯,车驾次居庸关,诏右丞相也速入援。八月庚午,翰林学士承旨李百家奴兼知枢密院事。是日,徐达陷京师,淮王帖木儿不花,中书左丞相庆童,前中书平章政事丁好礼,参加政事郭庸,集贤学十闵本,翰林待制黄嘚,太子司经郎拜住,大乐署令赵宏毅等俱死之。乙亥,中书左丞相失列门卒。辽阳行省丞相也速不花为中书左丞相。纳哈出为辽阳省丞相。壬申,车驾至上都。乙酉,纳哈出加太尉。壬寅,行枢密院副使乃蛮台自军中入觐。甲辰,肯将薛显出古北口,守将枢密院佥事张益奔行在。九月乙丑,明兵陷保定路,遂陷真定路。戊午,鼎住为中书平章政事。丁卯,诏高丽王将兵入援。冬十月辛丑,封扩廓帖木儿为齐王。十一月丙午,封也速为梁王,加太保。万户韩札儿败明兵于韩店。是月,诏皇太子出屯于红罗山。十二月丁卯,扩廓帖木儿与明将徐达战于保安州,败绩。也速攻古北口,不克。二十九年春正月丙申朔,颁新历于高丽。庚子,诸王晃火帖木儿将兵入卫,封晃火帖木儿为威定王。甲辰,命也速率所部屯全宁州,为上都屏蔽。扩廓帖木儿为中书右丞相。高丽国遣使贡方物。二月庚辰,也速围通州,不克。三月庚子,明兵陷奉元路,御史桑哥失里、三原县尹朱春俱死之。丙子,明兵陷风翔府,李思齐奔临洮。夏四月乙丑朔,招晃火帖木儿、也速分道趋京师。辛未,也速攻永平路不克。乙亥,明兵陷巩昌,总帅汪灵、真保等俱叛降。忽都帖木儿为上都留守。丁丑,李思齐以临洮叛降于明。己卯,明主遣使赍手书来。五月甲午朔,日有食之。辛丑,张良臣以庆阳叛降于明。六月丁卯,也速与明将常遇春战于全宁州,败绩。甲戌,明兵陷大兴州,执中书右丞脱火赤。乙亥,车驾幸应昌府。河南王普化、中书平章政事鼎住等留守上都。丁丑,晃火帖木儿与明兵战于新开岭,败绩,晃火帖木儿死之。己卯,常遇春陷上都,河南王普化、中书平章政事鼎住俱死之。辛亥,扩廓帖木儿部将韩札儿复原州,遂复泾州。八月癸亥朔,诏脱列伯、孔兴攻大同以图恢复。丙寅,脱列伯、孔兴败绩于大同,脱列伯被执,孔兴为部将所杀。九月癸巳,诏扩廓帖木儿入卫。丁酉,哈刺章加太保。戊戌,郡王阿伶吉歹统正投下部众屯会州。冬十月丁未,明主复遣使赍手书来。十一月庚寅,扩廓帖木儿攻兰州,不克。十二月丁酉,帝不豫。三十年春正月壬辰,帝疾瘳。癸巳,明将徐达、李文忠、汤和分三道来伐,三宝奴赍手诏征扩廓帖木儿入卫。二月,李文忠陷兴和,进至察罕脑儿,平章政事竹贞败绩。夏四月乙丑,扩廓帖木儿与徐达战于沈儿峪,败绩。丙戌,帝崩于应昌,在位三十七年,年五十有一。太尉完者、知枢密院事观音奴奉梓宫葬于起辇谷。群臣上庙号曰惠宗皇帝,国语曰乌哈图汗。明祖以帝能顺天命,退避而去,上尊谥曰顺帝。昭宗皇帝,讳爱猷识理达腊,惠宗长子也。母曰完者都皇后。至正十三年,册立为皇太子。二十八年,从惠宗奔上都。三十年夏四月,惠宗崩于应昌,皇太子即皇帝位。五月丁酉,李文忠败太尉蛮子、平章政事沙不丁、朵儿只、八剌等于白海子之骆驼山,进次开平,平章政事上都马等叛降于文忠。太尉买驴与明将孙兴祖战于落马河,兵败,死之。辛丑,李文忠趋应昌,未至百余里,获使者,始知惠宗已崩。甲辰,应昌陷,帝以数十骑奔和林。文忠穷遣至北庆州,不及而还。既而,扩廓帖木儿至和林,帝以国事任之,改元宣光。宣光元年,明太祖洪武四年世,辽阳行省平章刘益及王右丞以金、复、海、盖等州降于高丽。十月,高丽兵陷五老山寨,枢密副使哈利不花为所获。二年春正月,明大将徐达来伐,由雁门趋和林。三月,明将蓝玉败扩廓帖木儿于土拉河。夏五月,扩廓帖木儿大破明徐达兵于岭北。自是,明兵不复渡漠。三年二月,遣伯都帖木儿、玉山不花便于高丽,以玺书赐高丽王曰:“顷因兵乱,迁于北。今以扩廓帖木儿为相,几于中兴。王亦世祖之孙也,宜助朕复正天下。”是时,高丽称和林为北元。伯都帖木儿等入境,王欲杀之,群臣以为不可。于是王夜见伯部帖木儿,托言目疾,恐明人知之也,使还,附苎布以献。四年夏四月,扩廓帖木儿遣兵攻雁门。不克。十一月,扩廓帖木儿自将攻大同,亦不克。五年夏四月,明将蓝玉陷兴扣,败国兵于白酒泉。五月,帝徙帐于金山,丞相扩廓帖木儿卒。七月,明将李文忠败国兵于大宁高州。初,明人陷应昌,获皇子买的里八刺,明太祖封为崇礼侯;至是遣归,并以手书通好。六年春,伯颜帖木儿攻延安,为明将傅友德所败,降于明。七年秋八月,有番僧自和林至高丽,谓高丽人曰:“帝将以沈王孙为高丽国王。”高丽人执之。后知其妄,释不问。八年夏四月,帝崩于金山,群臣上庙号曰昭宗皇帝,国语曰必里克图汗。弟脱古思帖木儿嗣,惠宗第二子也,改元天元,在位十年,国语曰乌萨尔汗。自脱吉思帖木儿以后世次,详《宗室世表》。史臣曰:“惠宗自以新意制宫漏,奇妙为前所未有,又晓天文灾异。至元二十二年,自气起虚后,扫太微垣,台官奏山东应大水。帝曰:‘不然,山东必陨一良将。’未几,察罕帖木儿果为田丰所杀。其精于推验如此。乃享国三十余年。帝淫湎于上,奸人植党于下,戕害忠良,隳其成功。迨盗贼四起,又专务姑息之政,縻以官爵,豢以土地,犹为虎傅翼,恣其抟噬。孟子有言:安其危,而利其灾,乐其所以亡者。呜呼,其帝之渭欤!然北走应昌,获保余年;视宋之徽、钦,辽之天祚,犹为厚幸焉。昭宗以下,文献无征。惟宣光八年之事,间存一二,故附载于本纪云。”

【版权声明】

《本纪第二十六 惠宗四昭宗-新元史》内容来自网络或者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四字成语大全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表第三 氏族表下-新元史

表第三 氏族表下 (表略) 上一章回目录下一章

列传第二十六(缺)-新元史

列传第二十六(缺) 缺。 上一章回目录下一章,

列传第二十七 阔阔不花按札儿 肖乃台 吾也而拔不忽槊直腯鲁华 乃丹忒木台-新

列传第二十七 阔阔不花按札儿 肖乃台 吾也而拔不忽槊直腯鲁华 乃丹忒木台 阔阔不花按札儿(忙汉拙赤哥)肖乃台(抹兀答儿兀鲁台脱落合察儿)吾也而拔不忽槊直腯鲁华(撒吉思卜

列传第二十六(缺)

缺。

【版权声明】

《列传第二十六(缺)-新元史》内容来自网络或者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四字成语大全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列传第二十八-新元史

列传第二十八 阿剌浅阿剌瓦而思不别斡都蛮哈只哈心昔思铃部爱鲁小钤部赵阿哥潘重喜塔本阿里乞失铁木儿迭里威失锁咬儿哈的迷失曷思麦里阿刺浅,西域赛夷氏。赛夷者,西域族长之

志第二十六 礼四(吉礼四)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志第二十六 礼四(吉礼四)之明史,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志第二十四 礼二(吉礼二)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志第二十四 礼二(吉礼二)之明史,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志第二十六 礼四(吉礼四)

  历代帝王陵庙三皇圣师国先师孔子旗纛五祀国马神南京神庙功臣庙京师九庙诸神祠厉坛

  ○历代帝王陵庙

  洪武三年,遣使访先代陵寝,仍命各行省具图以进,凡七十有九。礼官考其功德昭著者,曰伏羲,神农,黄帝,少昊,颛顼,唐尧,虞舜,夏禹,商汤、中宗、高宗,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汉高祖、文帝、景帝、武帝、宣帝、光武、明帝、章帝,后魏文帝,隋高祖,唐高祖、太宗、宪宗、宣宗,周世宗,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孝宗、理宗,凡三十有六。各制衮冕,函香币。遣秘书监丞陶谊等往修祀礼,亲制祝文遣之。每陵以白金二十五两具祭物。陵寝发者掩之,坏者完之。庙敝者葺之。无庙者设坛以祭。仍令有司禁樵采。岁时祭祀,牲用太牢。

  四年,礼部定议,合祀帝王三十五。在河南者十:陈祀伏羲、商高宗,孟津祀汉光武,洛阳祀汉明帝、章帝,郑祀周世宗,巩祀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在山西者一:荥河祀商汤。在山东者二:东平祀唐尧,曲阜祀少昊。在北平者三:内黄祀商中宗,滑祀颛顼、高辛。在湖广者二:酃祀神农,宁远祀虞舜。在浙江者二:会稽祀夏禹、宋孝宗。在陕西者十五:中部祀黄帝,咸阳祀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宣王,汉高帝、景帝,咸宁祀汉文帝,兴平祀汉武帝,长安祀汉宣帝,三原祀唐高祖,醴泉祀唐太宗,蒲城祀唐宪宗,泾阳祀唐宣宗。岁祭用仲春、仲秋朔。于是遣使诣各陵致祭。陵置一碑,刊祭期及牲帛之数,俾所在有司守之。已而命有司岁时修葺,设陵户二人守视。又每三年,出祝文、香帛,传制遣太常寺乐舞生赍往所在,命有司致祭。其所祀者,视前去周宣王,汉明帝、章帝,而增祀娲皇于赵城,后魏文帝于富平,元世祖于顺天,及宋理宗于会稽,凡三十六帝。后又增祀隋高祖于扶风,而理宗仍罢祀。又命帝王陵庙所在官司,以春秋仲月上旬,择日致祭。

  六年,帝以五帝、三王及汉、唐、宋创业之君,俱宜于京师立庙致祭,遂建历代帝王庙于钦天山之阳。仿太庙同堂异室之制,为正殿五室:中一室三皇,东一室五帝,西一室夏禹、商汤、周文王,又东一室周武王、汉光武、唐太宗,又西一室汉高祖、唐太祖、宋太祖、元世祖。每岁春秋仲月上旬甲日致祭。已而以周文王终守臣服,唐高祖由太宗得天下,遂寝其祀,增祀隋高祖。七年,令帝王庙皆塑衮冕坐像,惟伏羲、神农未有衣裳之制,不必加冕服。八月,帝躬祀于新庙。已而罢隋高祖之祀。

  二十一年,令每岁郊祀,附祭历代帝王于大祀殿。仍以岁八月中旬,择日遣官祭于本庙,其春祭停之。又定每三年遣祭各陵之岁,则停庙祭。是年,诏以历代名臣从祀,礼官李原名奏拟三十六人以进。帝以宋赵普负太祖不忠,不可从祀。元臣四杰,木华黎为首,不可祀孙而去其祖,可祀木华黎而罢安童。既祀伯颜,则阿术不必祀。汉陈平、冯异,宋潘美,皆善始终,可祀。于是定风后、力牧、皋陶、夔、龙、伯夷、伯益、伊尹、傅说、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召虎、方叔、张良、萧何、曹参、陈平、周勃、邓禹、冯异、诸葛亮、房玄龄、杜如晦、李靖、郭子仪、李晟、曹彬、潘美、韩世忠、岳飞、张浚、木华黎、博尔忽、博尔术、赤老温、伯颜,凡三十七人,从祀于东西庑,为坛四。初,太公望有武成王庙。尝遣官致祭如释奠仪。至是,罢庙祭,去王号。

  永乐迁都,帝王庙遣南京太常寺官行礼。嘉靖九年,罢历代帝王南郊从祀。令建历代帝王庙于都城西,岁以仲春秋致祭。后并罢南京庙祭。十年春二月,庙未成,躬祭历代帝王于文华殿,凡五坛,丹陛东西名臣四坛。礼部尚书李时言:“旧仪有赐福胙之文。赐者自上而下之义,惟郊庙社稷宜用。历代帝王,止宜云答。”诏可。十一年夏,庙成,名曰景德崇圣之殿。殿五室,东西两庑,殿后祭器库,前为景德门。门外神库、神厨、宰牲亭、钟楼。街东西二坊,曰景德街。用八月壬辰亲祭。帝由中门入,迎神、受福胙、送神各两拜。嗣后岁遣大臣一员行礼,四员分献。凡子、午、卯、酉祭于陵寝之岁,则停秋祭。二十四年,以礼科陈棐言,罢元世祖陵庙之祀,及从祀木华黎等,复迁唐太宗与宋太祖同室。凡十五帝,从祀名臣三十二人。

  ○三皇

  明初仍元制,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通祀三皇。洪武元年,令以太牢祀。二年,命以句芒、祝融、风后、力牧左右配,俞跗、桐君、僦贷季、少师、雷公、鬼臾区、伯高、岐伯、少俞、高阳十大名医从祀。仪同释奠。四年,帝以天下郡邑通祀三皇为渎。礼臣议:“唐玄宗尝立三皇五帝庙于京师。至元成宗时,乃立三皇庙于府州县。春秋通祀,而以医药主之,甚非礼也。”帝曰:“三皇继天立极,开万世教化之原,汨于药师可乎?”命天下郡县毋得亵祀。

  正德十一年,立伏羲氏庙于秦州。秦州,古成纪地,从巡按御史冯时雄奏也。嘉靖间,建三皇庙于太医院北,名景惠殿。中奉三皇及四配。其从祀,东庑则僦贷季、岐伯、伯高、鬼臾区、俞跗、少俞、少师、桐君、雷公、马师皇、伊尹、扁鹊、淳于意、张机十四人,西庑则华陀、王叔和、皇甫谧、葛洪、巢元方、孙思邈、韦慈藏、王冰、钱乙、硃肱、李杲、利完素、张元素、硃彦修十四人。岁仲春、秋上甲日,礼部堂上官行礼,太医院堂上官二员分献,用少牢。复建圣济殿于内,祀先医,以太医官主之。二十一年,帝以规制湫隘,命拓其庙。

  ○圣师

  圣师之祭,始于世宗。奉皇师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帝师陶唐氏,有虞氏,王师夏禹王、商汤王、周文王武王,九圣南向。左先圣周公,右先师孔子,东西向。每岁春秋开讲前一日,皇帝服皮弁,拜跪,行释奠礼。用羹酒果脯帛祭于文华殿东室。

  初,东室有释像,帝以其不经,撤之,乃祀先圣先师。自为祭文,行奉安神位礼。辅臣礼卿及讲官俟行礼讫,入拜。先是洪武初,司业宋濂建议欲如建安熊氏之说,以伏羲为道统之宗,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以次列焉。秩祀天子之学,则道统益尊。太祖不从。至是,世宗仿其意行之。十六年,移祀于永明殿后,行礼如初。其后常遣官代祭。隆庆初,仍于文华殿东室行礼。?

  ○至圣先师子孔庙祀

  汉晋及隋或称先师,或称先圣、宣尼、宣父。唐谥文宣王,宋加至圣号,元复加号大成。明太祖入江淮府,首谒孔子庙。洪武元年二月,诏以太牢祀孔子于国学,仍遣使诣曲阜致祭。临行谕曰:“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并。有天下者莫不虔修祀事。朕为天下主,期大明教化,以行先圣之道。今既释奠成均,仍遣尔修祀事于阙里,尔其敬之。”又定制,每岁仲春、秋上丁,皇帝降香,遣官祀于国学。以丞相初献,翰林学士亚献,国子祭酒终献。先期,皇帝斋戒。献官、陪祀、执事官皆散斋二日,致斋一日。前祀一日,皇帝服皮弁服,御奉天殿降香。至日,献官行礼。三年,诏革诸神封号,惟孔子封爵仍旧。且命曲阜庙庭,岁官给牲币,俾衍圣公供祀事。四年,礼部奏定仪物。改初制笾豆之八为十,笾用竹。其簠簋登铏及豆初用木者,悉易以瓷。牲易以熟。乐生六十人,舞生四十八人,引舞二人,凡一百一十人。礼部请选京民之秀者充乐舞生,太祖曰:“乐舞乃学者事,况释奠所以崇师,宜择国子生及公卿子弟在学者,豫教肄之。”五年,罢孟子配享。逾年,帝曰:“孟子辨异端,辟邪说,发明孔子之道,配享如故。”七年二月,上丁日食,改用仲丁。  十五年,新建太学成。庙在学东,中大成殿,左右两庑,前大成门,门左右列戟二十四。门外东为牺牲厨,西为祭器库,又前为灵星门。自经始以来,驾数临视。至是落成,遣官致祭。帝既亲诣释奠,又诏天下通祀孔子,并颁释奠仪注。凡府州县学,笾豆以八,器物牲牢,皆杀于国学。三献礼同,十哲两庑一献。其祭,各以正官行之,有布政司则以布政司官,分献则以本学儒职及老成儒士充之。每岁春、秋仲月上丁日行事。初,国学主祭遣祭酒,后遣翰林院官,然祭酒初到官,必遣一祭。十七年,敕每月朔望,祭酒以下行释菜礼,郡县长以下诣学行香。二十六年,颁大成乐于天下。二十八年,以行人司副杨砥言,罢汉扬雄从祀,益以董仲舒。三十年,以国学孔子庙隘,命工部改作,其制皆帝所规画。大成殿门各六楹,灵星门三,东西庑七十六楹,神厨库皆八楹,宰牲所六楹。永乐初,建庙于太学之东。

  宣德三年,以万县训导李译言,命礼部考正从祀先贤名位,颁示天下。十年,慈利教谕蒋明请祀元儒吴澄。大学士杨士奇等言当从祀,从之。正统二年,以宋儒胡安国、蔡沈、真德秀从祀。三年,禁天下祀孔子于释、老宫。孔、颜、孟三氏子孙教授裴侃言:“天下文庙惟论传道,以列位次。阙里家庙,宜正父子,以叙彝伦。颜子、曾子、子思,子也,配享殿廷。无繇、子昽、伯鱼,父也,从祀廊庑。非惟名分不正,抑恐神不自安。况叔梁纥元已追封启圣王,创殿于大成殿西崇祀,而颜、孟之父俱封公,惟伯鱼、子昽仍侯,乞追封公爵,偕颜、孟父俱配启圣王殿。”帝命礼部行之,仍议加伯鱼、子昽封号。成化二年,追封董仲舒广川伯,胡安国建宁伯,蔡沈崇安伯,真德秀浦城伯。十二年,从祭酒周洪谟言,增乐舞为八佾,笾豆各十二。弘治八年,追封杨时将乐伯。从祀,位司马光之次。九年,增乐舞为七十二人,如天子之制。十二年,阙里孔庙毁,敕有司重建。十七年,庙成,遣大学士李东阳祭告,并立御制碑文。正德十六年,诏有司改建孔氏家庙之在衢州者,官给钱,董其役。令博士孔承义奉祀。  嘉靖九年,大学士张璁言:“先师祀典,有当更正者。叔梁纥乃孔子之父,颜路、曾昽、孔鲤乃颜、曾、子思之父,三子配享庙庭,纥及诸父从祀两庑,原圣贤之心岂安?请于大成殿后,别立室祀叔梁纥,而以颜路、曾昽、孔鲤配之。”帝以为然。因言:“圣人尊天与尊亲同。今笾豆十二,牲用犊,全用祀天仪,亦非正礼。其谥号、章服悉宜改正。”璁缘帝意,言:“孔子宜称先圣先师,不称王。祀宇宜称庙,不称殿。祀宜用木主,其塑像宜毁。笾豆用十,乐用六佾。配位公侯伯之号宜削,止称先贤先儒。其从祀申党、公伯寮、秦冉等十二人宜罢,林放、蘧瑗等六人宜各祀于其乡,后苍、王通、欧阳修、胡瑗、蔡元定宜从祀。”

  帝命礼部会翰林诸臣议。编修徐阶疏陈易号毁像之不可。帝怒,谪阶官,乃御制《正孔子祀典说》,大略谓孔子以鲁僭王为非,宁肯自僭天子之礼?复为《正孔子祀典申记》,俱付史馆。璁因作《正孔子庙祀典或问》奏之。帝以为议论详正,并令礼部集议。于是御史黎贯等言:“圣祖初正祀典,天下岳渎诸神皆去其号,惟先师孔子如故,良有深意。陛下疑孔子之祀上拟祀天之礼。夫子以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虽拟诸天,亦不为过。自唐尊孔子为文宣王,已用天子礼乐。宋真宗尝欲封孔子为帝,或谓周止称王,不当加帝号。而罗从彦之论,则谓加帝号亦可。至周敦颐则以为万世无穷王祀孔子,邵雍则以为仲尼以万世为王。其辨孔子不当称王者,止吴澄一人而已。伏望博考群言,务求至当。”时贯疏中言:“莫尊于天地,亦莫尊于父师。陛下敬天尊亲,不应独疑孔子王号为僭。”帝因大怒,疑贯借此以斥其追尊皇考之非,诋为奸恶,下法司会讯,褫其职。给事中王汝梅等亦极言不宜去王号,帝皆斥为谬论。  于是礼部会诸臣议:“人以圣人为至,圣人以孔子为至。宋真宗称孔子为至,宋真宗称孔子为至圣,其意已备。今宜于孔子神位题至圣先师孔子,去其王号及大成、文宣之称。改大成殿为先师庙,大成门为庙门。其四配称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十哲以下凡及门弟子,皆称先贤某子。左丘明以下,皆称先儒某子,不复称公侯伯。遵圣祖首定南京国子监规制,制木为神主。仍拟大小尺寸,著为定式。其塑像即令屏撤。春秋祭祀,遵国初旧制,十笾十豆。天下各学,八笾八豆。乐舞止六佾。凡学别立一祠,中叔梁纥,题启圣化孔氏神位,以颜无繇、曾点、孔鲤、孟孙氏配,俱称先贤某氏,至从祀之贤,不可不考其得失。申党即申枨,厘去其一。公伯寮、秦冉、颜何、荀况、戴圣、刘向、贾逵、马融、何休、王肃、王弼、杜预、吴澄罢祀。林放、蘧瑗、卢植、郑众、郑玄、服虔、范宁各祀于其乡。后苍、王通、欧阳修、胡瑗宜增入。”命悉如议行。又以行人薛侃议,进陆九渊从祀。

  初,洪武时,司业宋濂请去像设主,礼仪乐章多所更定,太祖不允。成、弘间,少詹程敏政尝谓马融等八人当斥。给事中张九功推言之,并请罢荀况、公伯寮、蘧瑗等,而进后苍、王通、胡瑗。为礼官周洪谟所却而止。至是以璁力主,众不敢违。毁像盖用濂说,先贤去留,略如九功言。其进欧阳修,则以濮议故也。

  明年,国子监建启圣公祠成。从尚书李时言,春秋祭祀,与文庙同日。笾豆牲帛视四配,东西配位视十哲,从祀先儒程晌、硃松、蔡元定视两庑。辅臣代祭文庙,则祭酒祭启圣祠。南京祭酒于文庙,司业于启圣祠。遂定制,殿中先师南向,四配东西向。稍后十哲:闵子损、冉子雍、端木子赐、仲子由、卜子商、冉子耕、宰子予、冉子求、言子偃、颛孙子师皆东西向。两庑从祀:先贤澹台灭明、宓不齐、原宪、公冶长、南宫适、高柴、漆雕开、樊须、司马耕、公西赤、有若、琴张、申枨、陈亢、巫马施、梁鳣、公昽哀、商瞿、冉孺、颜辛、伯虔、曹恤、冉季、公孙龙、漆雕哆、秦商、漆雕徒父、颜高、商泽、壤驷赤、任不齐、石作蜀、公良孺、公夏首、公肩定、后处、鄡单、奚容AM、罕父黑、颜祖、荣旂、秦祖、左人郢、句井疆、郑国、公祖句兹、原亢、县成、廉洁、燕亻及、叔仲会、颜之仆、邽巽、乐欬、公西舆如、狄黑、孔忠、公西AM、步叔乘、施之常、秦非、颜哙,先儒左丘明、公羊高、谷梁赤、伏胜、高堂生、孔安国、毛苌、董仲舒、后苍、杜子春、王通、韩愈、胡瑗、周敦颐、程颢、欧阳修、邵雍、张载、司马光、程颐、杨时、胡安国、硃熹、张栻、陆九渊、吕祖谦、蔡沈、真德秀、许衡凡九十一人。

  隆庆五年,以薛瑄从祀。万历中,以罗从彦、李侗从祀。十二年,又以陈献章、胡居仁、王守仁从祀。二十三年,以宋周敦颐父辅成从祀启圣祠。又定每岁仲春、秋上丁日御殿传制,遣大臣祭先师及配位。其十哲以翰林官、两庑以国子监官各二员分献。每月朔,及每科进士行释菜礼。司府州县卫学各提调官行礼。牲用少牢,乐如太学。京府及附府县学,止行释菜礼。崇祯十五年,以左丘明亲授经于圣人,改称先贤。并改宋儒周、二程、张、硃、邵六子亦称先贤,位七十子下,汉唐诸儒之上。然仅国学更置之,阙里庙廷及天下学宫未遑颁行也。

  ○旗纛

  旗纛之祭有四。其一,洪武元年,礼官奏:“军行旗纛所当祭者,旗谓牙旗。黄帝出军诀曰:‘牙旗者,将军之精,一军之形侯。凡始竖牙,必祭以刚日。’纛,谓旗头也。《太白阴经》曰:‘大将中营建纛。天子六军,故用六纛。牦牛尾为之,在左騑马首。’唐、宋及元皆有旗纛之祭。今宜立庙京师,春用惊蛰,秋用霜降日,遣官致祭。”乃命建庙于都督府治之后,以都督为献官,题主曰军牙之神、六纛之神。七年二月,诏皇太子率诸王诣阅武场祭旗纛,为坛七,行三献礼。后停春祭,止霜降日祭于教场。其二,岁暮享太庙日,祭旗纛于承天门外。其三,旗纛庙在山川坛左。初,旗纛与太岁诸神合祭于城南。九年,别建庙。每岁仲秋,天子躬祀山川之日,遣旗手卫官行礼。其正祭,旗头大将、六纛大将、五方旗神、主宰战船正神、金鼓角铳砲之神、弓弩飞枪飞石之神、阵前阵后神祇五昌等众,凡七位,共一坛,南向。皇帝服皮弁,御奉天殿降香。献官奉以从事。祭物视先农,帛七,黑二白五。瘗毛血、望燎,与风云雷雨诸神同。祭毕,设酒器六于地。刺雄鸡六,沥血以衅之。其四,永乐后,有神旗之祭,专祭火雷之神。每月朔望,神机营提督官祭于教场。牲用少牢。凡旗纛皆藏内府,祭则设之。

  王国祭旗纛,则遣武官戎服行礼。天下卫所于公署后立庙,以指挥使为初献官。僚属为亚献、终献。仪物杀京都。

  ○五祀  洪武二年定制,岁终腊享,通祭于庙门外。八年,礼部奏:“五祀之礼,周、汉、唐、宋不一。今拟孟春祀户,设坛皇宫门左,司门主之。孟夏祀灶,设坛御厨,光禄寺官主之。季夏祀中霤,设坛乾清宫丹墀,内官主之。孟秋祀门,设坛午门左,司门主之。孟冬祀井,设坛宫内大庖井前,光禄寺官主之。四孟于有事太庙之日,季夏于土旺之日,牲用少牢。”制可。从定中霤于奉天殿外文楼前。又岁暮合祭五祀于太庙西庑下,太常寺官行礼。

  ○马神

  洪武二年命祭马祖、先牧、马社、马步之神,筑坛后湖。礼官言:“《周官》春祭马祖,天驷星也;夏祭先牧,始养马者;秋祭马社,始乘马者;冬祭马步,乃神之灾害马者。隋用周制,祭以四仲之月。唐、宋因之。今定春、秋二仲月,甲、戊、庚日,遣官致祀。为坛四,乐用时乐,行三献礼。”四年,蜀明升献良马十,其一白者,长丈余,不可加鞯勒。太祖曰:“天生英物,必有神司之。”命太常以少牢祀马祖,囊沙四百斤压之,令人骑而游苑中,久之渐驯。帝乘之以夕月于清凉山。比还,大悦,赐名飞越峰。复命太常祀马祖。五年,并诸神为一坛,岁止春祭。永乐十二年,立北京马神祠于莲花池。其南京马神,则南太仆主之。  ○南京神庙

  初称十庙。北极真武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道林真觉普济禅师宝志以三月十八日,都城隍以八月祭帝王后一日,祠山广惠张王渤以二月十八日,五显灵顺以四月八日、九月二十八日,皆南京太常寺官祭。汉秣陵尉蒋忠烈公子文、晋成阳卞忠贞公壸、宋济阳曹武惠王彬、南唐刘忠肃王仁瞻、元卫国忠肃公福寿俱以四孟朔,岁除,应天府官祭。惟蒋庙又有四月二十六日之祭。并功臣庙为十一。后复增四:关公庙,洪武二十七年建于鸡笼山之阳,称汉前将军寿亭侯。嘉靖十年订其误,改称汉前将军汉寿亭侯。以四孟岁暮,应天府官祭,五月十三日,南京太常寺官祭。天妃,永乐七年封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以正月十五日、三月二十三日,南京太常寺官祭。太仓神庙,以仲春、秋望日,南京户部官祭。司马、马祖、先牧神庙,以春、秋仲月中旬,择日南京太仆寺官祭。诸庙皆少牢,真武与真觉禅师素羞。

  ○功臣庙

  太祖既以功臣配享太庙,又命别立庙于鸡笼山。论次功臣二十有一人,死者塑像,生者虚其位。正殿:中山武宁王徐达、开平忠武王常遇春、岐阳武靖王李文忠、宁河武顺王邓愈、东瓯襄武王汤和、黔宁昭靖王沐英。羊二,豕二。西序:越国武庄公胡大海、梁国公赵德胜、巢国武壮公华高、虢国忠烈公俞通海、江国襄烈公吴良、安国忠烈公曹良臣、黔国威毅公吴复、燕山忠愍侯孙兴祖。东序:郢国公冯国用、西海武壮公耿再成、济国公丁德兴、蔡国忠毅公张德胜、海国襄毅公吴桢、蕲国武义公康茂才、东海郡公茅成。羊二,豕二。两庑各设牌一,总书“故指挥千百户卫所镇抚之灵”。羊十,豕十。以四孟岁暮,遣驸马都尉祭。

  初,胡大海等殁,命肖像于卞壸、蒋子文之庙。及功臣庙成,移祀焉。永乐三年,以中山王勋德第一,又命正旦、清明、中元、孟冬、冬至遣太常寺官祭于大功坊之家庙,牲用少牢。

  ○京师九庙  京师所祭者九庙。真武庙,永乐十三年建,以祀北极佑圣真君。正德二年改为灵明显佑宫,在海子桥之东,祭日同南京。  东岳泰山庙,在朝阳门外,祭以三月二十八日。

  都城隍庙,祭以五月十一日。

  汉寿亭侯关公庙,永乐间建。成化十三年,又奉敕建庙宛平县之东,祭以五月十三日。皆太常寺官祭。

  京都太仓神庙,建于太仓,户部官祭。  司马、马祖、先牧神庙,太仆寺官祭。

  宋文丞相祠,永乐六年从太常博士刘履节请,建于顺天府学之西。元世祖庙,嘉靖中罢。皆以二月,八月中旬顺天府官祭。

  洪恩灵济宫,祀徐知证、知谔。永乐十五年,立庙皇城之西,正旦、冬至圣节,内阁礼部及内官各一员祭。生辰,礼部官祭。弘治中,大学士刘健等请毋遣阁臣。嘉靖中,改遣太常寺官。

  其荣国公姚广孝,洪熙元年从祀太庙。嘉靖九年撤庙祀,移祀大兴隆寺,在皇城西北隅。后寺毁,复移崇国寺。  东岳、都城隍用太牢,五庙用少牢,真武、灵济宫素羞。

  ○诸神祠

  洪武元年,命中书省下郡县,访求应祀神祇。名山大川、圣帝明王、忠臣烈士,凡有功于国家及惠爱在民者,著于祀典,令有司岁时致祭。二年,又诏天下神祇,常有功德于民,事迹昭著者,虽不致祭,禁人毁撤祠宇。三年,定诸神封号,凡后世溢美之称皆革去。天下神祠不应祀典者,即淫祠也,有司毋得致祭。弘治元年,礼科张九功言:“祀典正则人心正。今朝廷常祭之外,又有释迦牟尼文佛、三清三境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金玉阙真君元君、神父神母,诸宫观中又有水官星君、诸天诸帝之祭,非所以法天下。”帝下其章礼部,尚书周洪谟等言:

  释迦牟尼文佛生西方中天竺国。宗其教者,以本性为法身,德业为报身,并真身为三,其实一人耳。道家以老子为师。硃熹有曰:“玉清元始天尊既非老子法身,上清太上道君又非老子报身,设有二像,又非与老子为一。而老子又自为上清太上老君,盖仿释氏而又失之者也。”自今凡遇万寿等节,不令修建吉祥斋醮,或遇丧礼,不令修建荐扬斋醮。其大兴隆寺、朝天宫俱停遣官祭告。

  北极中天星主紫微大帝者,北极五星在紫微垣中,正统初,建紫微殿,设像祭告。夫幽禜祭星,古礼也。今乃像之如人,称之为帝,稽之祀典,诚无所据。

  雷声普化天尊者,道家以为总司五雷,又以六月二十四日为天尊示现之日,故岁以是日遣官诣显灵宫致祭。夫风云雷雨,南郊合祀,而山川坛复有秋报,则此祭亦当罢免。

  祖师三天扶教辅玄大法师真君者,传记云:“汉张道陵,善以符治病。唐天宝,宋熙宁、大观间,累号正一靖应真君,子孙亦有封号。国朝仍袭正一嗣教真人之封。”然宋邵伯温云:“张鲁祖陵、父衡,以符法相授受,自号师君。”今岁以正月十五日为陵生日,遣官诣显灵宫祭告,亦非祀典。

  大小青龙神者,记云:“有僧名卢,寓西山。有二童子来侍。时久旱,童子入潭化二青龙,遂得雨。后赐卢号曰感应禅师,建寺设像,别设龙祠于潭上。宣德中,建大圆通寺,加二龙封号,春秋祭之。”迩者连旱,祈祷无应,不足崇奉明矣。

  梓潼帝君者,记云:“神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没,人为立庙。唐、宋屡封至英显王。道家谓帝命梓潼掌文昌府事及人间禄籍,故元加号为帝君,而天下学校亦有祠祀者。景泰中,因京师旧庙辟而新之,岁以二月三日生辰,遣祭。”夫梓潼显灵于蜀,庙食其地为宜。文昌六星与之无涉,宜敕罢免。其祠在天下学校者,俱令拆毁。

  北极佑圣真君者,乃玄武七宿,后人以为真君,作龟蛇于其下。宋真宗避讳,改为真武。靖康初,加号佑圣助顺灵应真君。图志云:“真武为净乐王太子,修炼武当山,功成飞升。奉上帝命镇北方。被发跣足,建皁纛玄旗。”此道家附会之说。国朝御制碑谓,太祖平定天下,阴佑为多,当建庙南京崇祀。及太宗靖难,以神有显相功,又于京城艮隅并武当山重建庙宇。两京岁时朔望各遣官致祭,而武当山又专官督祀事。宪宗尝范金为像。今请止遵洪武间例,每年三月三日、九月九日用素羞,遣太常官致祭,余皆停免。  崇恩真君、隆恩真君者,道家以崇恩姓萨名坚,西蜀人,宋徽宗时尝从王侍宸、林灵素辈学法有验。隆恩,则玉枢火府天将王灵官也,又尝从萨传符法。永乐中,以道士周思得能传灵官法,乃于禁城之西建天将庙及祖师殿。宣德中,改大德观,封二真君。成化初改显灵宫。每年换袍服,所费不訾。近今祈祷无应,亦当罢免。

  金阙上帝、玉阙上帝者,志云:“闽县灵济宫祀五代时徐温子知证、知谔。国朝御制碑谓太宗尝弗豫,祷神辄应,因大新闽地庙宇,春秋致祭。又立庙京师,加封金阙真君、玉阙真君。正统、成化中,累加号为上帝。朔望令节俱遣官祀,及时荐新,四时换袍服。”夫神世系事迹,本非甚异,其僭号宜革正,妄费亦宜节省。神父圣帝、神母元君及金玉阙元君者,即二徐父母及其配也。宋封其父齐王为忠武真人,母田氏为仁寿仙妃,配皆为仙妃。永乐至成化间,屡加封今号,亦宜削号罢祀。

  东岳泰山之神者,泰山五岳首,庙在泰安州山下。又每岁南郊及山川坛俱有合祭之礼。今朝阳门外有元东岳旧庙,国朝因而不废。夫既专祭封内,且合祭郊坛,则此庙之祭,实为烦渎。

  京师都城隍之神者,旧在顺天府西南,以五月十一日为神诞辰,故是日及节令皆遣官祀。夫城隍之神,非人鬼也,安有诞辰?况南郊秋祀俱已合祭,则诞辰及节令之祀非宜,凡此俱当罢免。

  议上,乃命修建斋醮,遣官祭告,并东岳、真武、城隍庙、灵济宫祭祀,俱仍旧。二徐真君及其父母妻革去帝号,仍旧封,冠袍等物换回焚毁,余如所议行之。

  按祀典,太祖时,应天祀陈乔、杨邦乂、姚兴、王鉷,成都祀李冰、文翁、张咏,均州祀黄霸,密县祀卓茂,松江祀陆逊、陆抗、陆凯,龙州祀李龙迁,建宁祀谢夷甫,彭泽祀狄仁杰,九江祀李黼,安庆祀余阙、韩建之、李宗可。宣宗时,高邮祀耿遇德。英宗时,豫章祀韦丹、许逊,无锡祀张巡。宪宗时,崖山祀张世杰、陆秀夫。孝宗时,新会祀宋慈元杨后,延平祀罗从彦、李侗,建宁祀刘子翚,乌撒祀潭渊,庐陵祀文天祥,婺源祀硃熹,都昌祀陈澔,饶州祀江万里,福州祀陈文龙,兴化祀陈瓚,湖广祀李芾,广西祀马慨。武宗时,真定祀颜杲卿、真卿,韶州附祀张九龄子拯,沂州祀诸葛亮,萧山祀游酢、罗从彦。皆历代名臣,事迹显著。守臣题请,礼官议覆,事载实录,年月可稽。至若有明一代之臣抗美前史者,或以功勋,或以学行,或以直节,或以死事,胪于志乘,刻于碑版,匪一而足。其大者,鄱阳湖忠臣祠祀丁普郎等三十五人,南昌忠臣祠祀赵德胜等十四人,太平忠臣庙祀花云、王鼎、许瑗,金华忠臣祠祀胡大海,皆太祖自定其典。其后,通州祀常遇春,山海关祀徐达,苏州祀夏原吉、周忱,淮安祀陈瑄,海州卫祀卫青、徐安生,甘州祀毛忠,榆林祀余子俊,杭州祀于谦,萧山祀魏骥,汀州祀王得仁,广州祀杨信民、毛吉,云南祀沐英、沐晟,贵州祀顾成,庐陵祀刘球、李时勉,广信祀邓颙,宝庆祀贺兴隆,上杭祀伍骥、丁泉,庆远祀叶祯,云南祀王祎、吴云,青田祀刘基,平阳祀薛瑄,杭州祀邹济、徐善述,金华祀章懋,皆众著耳目,炳然可考。其他郡县山川龙神忠烈之士,及祈祷有应而祀者,《会典》所载,尤详悉云。

  ○厉坛  泰厉坛祭无祀鬼神。《春秋传》曰“鬼有所归,乃不为厉。”此其义也。《祭法》:王祭泰厉,诸侯祭公厉,大夫祭族厉。《士丧礼》:“疾病祷于厉’,《郑注》谓“汉时民间皆秋祠厉”,则此祀达于上下矣,然后世皆不举行。洪武三年定制,京都祭泰厉,设坛玄武湖中,岁以清明及十月朔日遣官致祭。前期七日,檄京都城隍。祭日,设京省城隍神位于坛上,无祀鬼神等位于坛下之东西,羊三,豕三,饭米三石。王国祭国厉,府州祭郡厉,县祭邑厉,皆设坛城北,一年二祭如京师。里社则祭乡厉。后定郡邑厉、乡厉,皆以清明日、七月十五日、十月朔日。

版权声明:

《志第二十六 礼四(吉礼四)》文字图片素材,版权归原作者。因部分文章刊发时未能联系上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含有近反义词的成语网小编,立即处理。

志第二十三 礼一(吉礼一)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志第二十三 礼一(吉礼一)之明史,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列传第二十六-明史

列传第二十六 陈修(滕毅赵好德翟善李仁吴琳)杨思义(滕德懋范敏费震张琬)周祯(刘惟谦周浈端复初李质黎光刘敏)杨靖(凌汉严德珉单安仁硃守仁薛祥秦逵赵翥赵俊唐鐸沈溍开济,

列传第二十八-明史

列传第二十八 魏观陶垕仲(王佑)刘仕貆(王溥徐均)王宗显(王兴宗吕文燧王兴福苏恭让赵庭兰)王观(杨卓罗性)道同(欧阳铭)卢熙兄熊王士弘倪孟贤郎敏青文胜 魏观,字?巳山

列传第二十六

  陈修(滕毅赵好德翟善李仁吴琳)杨思义(滕德懋范敏费震张琬)周祯(刘惟谦周浈端复初李质黎光刘敏)杨靖(凌汉严德珉单安仁硃守仁薛祥秦逵赵翥赵俊唐鐸沈溍开济  陈修,字伯昂,上饶人。从太祖平浙东,授理官。援引律令,悉本宽厚,尽改元季弊政。擢兵部郎中,迁济南知府。时乱后,比户彫残,且多卫将练兵屯田其间。修抚治有方,兵民相安,流亡复业。帝嘉之。  洪武四年拜吏部尚书。六部之设,始自洪武元年。镇江滕毅首长吏部,佐省台裁定铨除考课诸法略具。至是修与侍郎李仁详考旧典,参以时宜,按地冲僻,为设官烦简。凡庶司黜陟及课功核实之法,皆精心筹画,铨法秩然。未几,卒官。其后部制屡创。令入觐官各举所知,定内外封赠廕叙之典,自浮山李信始。天下朝正官各造事迹文册,图画土地人民以进,及拨用吏员法,自昆山余熂始。仿《唐六典》,自五府、六部、都察院以下诸司设官分职,编集为书曰《诸司职掌》;定吏役考满,给由法以为司、卫、府、县首领;选监生能文章者兼除州县官及学正、教谕,自泰兴翟善始。三年一朝,考核等第,自沂水杜泽始。此洪武时铨政大略也。  六部初属中书省,权轻,多仰承丞相意指。毅、修及詹同、吴琳、赵好德辈,居吏部称贤,然亦无大建竖。至十三年,中书省革,部权乃专,而铨衡为尤要。顾帝用法严,熂以排宋讷诛,善贬,泽拜尚书。未数月罢。惟信历侍郎,拜尚书,几二载,卒于官云。  滕毅,字仲弘。太祖征吴,以儒士见,留徐达幕下。寻除起居注。命与杨训文集古无道之君若桀、纣、秦始皇、隋炀帝行事以进。曰:“吾欲观丧乱之由,以为炯戒耳。”吴元年出为湖广按察使。寻召还,擢居吏部一月,改江西行省参政,卒。  赵好德,字秉彝,汝阳人。由安庆知府入为户部侍郎。进尚书,改吏部。帝嘉其典铨平,尝召与四辅官入内殿。坐论治道,命画史图像禁中。终陕西参政。子毅,永乐中,官至工部侍郎。  翟善,字敬夫,以贡举历官吏部文选司主事。二十六年,尚书詹徽、侍郎傅友文诛,命善署部事,再迁至尚书。明于经术,奏对合帝意。帝曰:“善虽年少,气宇恢廓,他人莫及也。”欲为营第于乡,善辞。又欲除其家戍籍,善曰:“戍卒宜增,岂可以臣破例。”帝益以为贤。二十八年坐事,降宣化知县以终。  李仁,唐县人。初仕陈友谅。王师克武昌,来归。以常遇春荐,代陶安知黄州府。历官侍郎,进尚书。坐事谪青州,政最。擢户部侍郎,致仕。  吴琳,黄岗人。太祖下武昌,以詹同荐,召为国子助教。经术逾于同。吴元年除浙江按察司佥事,复入为起居注。命赍币帛求书于四方。洪武六年,自兵部尚书改吏部,尝与同迭主部事。逾年,乞归。帝尝遣使察之。使者潜至旁舍,一农人坐小杌,起拔稻苗布田,貌甚端谨。使者前曰:“此有吴尚书者,在否?”农人敛手,对曰:“琳是也。”使者以状闻。帝为嘉叹。  杨思义,不详其籍里。太祖称吴王,授起居注。初,钱谷隶中书省。吴元年始设司农卿,以思义为之。明年设六部,改为户部尚书。大乱之后,人多废业。思义请令民间皆植桑麻,四年始征其税。不种桑者输绢,不种麻者输布,如《周官》里布法。诏可。帝念水旱不时,缓急无所恃,命思义令天下立预备仓,以防水旱。思义首邦计,以农桑积贮为急。凡所兴设,虽本帝意,而经画详密,时称其能。调陕西行省参政,卒于官。  终洪武朝,为户部尚书者四十余人,皆不久于职,绩用罕著。惟茹太素、杨靖、滕德懋、范敏、费震之属,差有声。太素、靖自有传。  德懋,字思勉,吴人。由中书省掾历外任。洪武三年,召拜兵部尚书,寻改户部。为人有才辨,器量弘伟。长于奏疏,一时招徠诏谕之文,多出其手。以事免官,卒。  范敏,阌乡人。洪武八年举秀才,擢户部郎中。十三年授试尚书。荐耆儒王本等,皆拜四辅官。帝以徭役不均,命编造黄册。敏议:百一十户为里,丁多者十人为里长,鸠一里之事以供岁役。十年一周。余百户为十甲。后遂仍其制不废。明年以不职罢。  费震,鄱阳人。洪武初,以贤良征,为吉水知州,宽惠得民,擢知汉中。岁凶盗起,发仓粟十余万斛贷民,俾秋成还仓。盗闻,皆来归。令占宅自为保伍,得数千家。帝闻而嘉之。后坐事被逮,以有善政,特释为宝钞提举。十一年,帝谓吏部曰:“资格为常流设耳,有才能者当不次用之。”超擢者九十五人。而拜震户部侍郎,寻进尚书。奉命定丞相、御史大夫以下负禄之制。出为湖广布政使,以老致仕。  洪武初,有张琬者,鄱阳人。以贡士试高等,授给事中,改户部主事。一日,帝问天下财赋、户口之数。口对无遗。帝悦,立擢左侍郎。谨身殿灾,上言时政。岁饥,请蠲民租百万余石。俱见嘉纳。琬才敏,有心计,年二十七,卒于官。时人惜之。  周祯,字文典,江宁人。元末流寓湖南。太祖平武昌,用为江西行省佥事,历大理卿。太祖以唐、宋皆有成律断狱,惟元以一时行事为条格,胥吏易为奸,诏祯与李善长、刘基、陶安、滕毅等定律令。少卿刘惟谦、丞周浈与焉。书成,太祖称善。  洪武元年设刑部,以祯为尚书。寻改治书侍御史。明年出为广东行省参政。时省治初开,正官多缺,吏治鲜劝惩。香山丞冲敬有治行,以劳卒官。祯为文祭之,闻者感动。一时郡邑良吏雷州同知余骐孙、惠州知府万迪、乳源知县张安仁、清流知县李鐸、揭阳县丞许德、廉州知府脱因、归善知县木寅,祯皆列其政绩以闻。寅,土司。脱因,蒙古人也。于是属吏益劝。三年九月召为御史中丞。寻引疾致仕。帝初即位,惩元宽纵,用法太严,奉行者重足立。律令既具,吏士始知循守。其后数有厘正,皆以祯书为权舆云。  刘惟谦,不详何许人。吴元年以才学举。洪武初,历官刑部尚书。六年命详定新律,删繁损旧,轻重得宜。帝亲加裁定颁行焉。后坐事免。  周浈,字伯宁,鄱阳人。江西十才子之一也,官亦至刑部尚书。  终洪武世,为刑部者亦几四十人,杨靖最著,而端复初、李质、黎光、刘敏亦有名。  复初,字以善,溧水人。子贡裔也,从省文,称端氏。元末为小吏。常遇春镇金华,召致幕下。未几,辞去。太祖知其名,召为徽州府经历。令民自实田,BZ为图籍,积弊尽刷。稍迁至磨勘司令。时官署新立,案牍填委,复初钩稽无遗。帝尝廷誉之。性严峭,人不敢干以私。僚属多贪败,复初独以清白免。洪武四年,超拜刑部尚书,用法平。杭州飞粮事觉,逮系百余人。诏复初往治,诚伪立辨,知府以下皆服罪。明年出为湖广参政。令民来归者,复其赋一年。流亡毕集。以治办闻。坐事召还,卒。子孝文,翰林待诏;孝思,翰林侍书。先后使朝鲜,并著清节,朝鲜人为立“双清馆”云。  李质,字文彬,德庆人。有材略。元末居何真麾下,尝募兵平德庆乱民,旁郡多赖其保障。名士客岭南者,茶陵刘三吾、江右伯颜子中、羊城孙蕡、建安张智等,皆礼之。洪武元年,从真降,授中书断事。明年改都督府断事,强力执法。五年擢刑部侍郎,进尚书,治狱平恕。遣振饥山东,御制诗饯之。寻出为浙江行省参政。居三年,惠绩著闻。帝念质老,召还。尝入见便殿,访时政。质直言无隐。拜靖江王右相。王罪废,质竟坐死。  黎光,东莞人。以乡荐拜御史,巡苏州,请振水灾,全活甚众。巡凤阳,上封事悉切时弊,帝嘉之。洪武九年,擢刑部侍郎,执法不阿,为御史大夫陈宁所忌,坐事死贬所。  刘敏,肃宁人。举孝廉,为中书省吏。尝暮市芦龙江,旦载于家,俾妻织蓆,鬻以奉母。而后,入治事。性廉介,或遗之瓷瓦器,亦不受。为楚相府录事,中书以没官女妇给文臣家,众劝其请给以事母。敏固辞曰:“事母,子妇事,何预他人。”及省臣败,吏多坐诛,敏独无所预。帝贤之,擢工部侍郎,改刑部。出为徽州府同知,有惠政,卒于官。  杨靖,字仲宁,山阳人。洪武十八年进士,选吏科庶吉士。明年擢户部侍郎。时任诸司者,率进士及太学生,然时有不法者。帝制《大诰》,举通政使蔡瑄、左通政茹瑺、工部侍郎秦逵及靖以讽厉之曰:“此亦进士太学生也,能率职以称朕心。”其见称如此。  二十二年进尚书。明年五月诏在京官三年皆迁调,著为令。乃以刑部尚书赵勉与靖换官。谕曰:“愚民犯法,如啖饮食。设法防之,犯者益众。推恕行仁,或能感化。自今惟犯十恶并杀人者死,余罪皆令输粟北边。”又曰:“在京狱囚,卿等覆奏,朕亲审决,犹恐有失。在外各官所拟,岂能尽当?卿等当详谳,然后遣官审决。”靖承旨研辨,多所平反。帝嘉纳之。尝鞫一武弁,门卒捡其身,得大珠,属僚惊异。靖徐曰:“伪也,安有珠大如此者乎。”碎之。帝闻,叹曰:“靖此举,有四善焉。不献朕求悦,一善也;不穷追投献,二善也;不奖门卒,杜小人侥幸,三善也;千金之珠卒然而至,略不动心,有过人之智,应变之才,四善也。”  二十六年,兼太子宾客,并给二禄。已,坐事免。会征龙州赵宗寿,诏靖谕安南输粟饷师。以白衣往。安南相黎一元以陆运险艰,欲不奉诏。靖宣示反覆开谕,且许以水运。一元乃输粟二万,至沲海江别造浮桥以达龙州。帝大悦,拜靖左都御史。靖公忠有智略,善理繁剧,治狱明察而不事深文。宠遇最厚,同列无与比。三十年七月,坐为乡人代改诉冤状草,为御史所劾。帝怒,遂赐死。时年三十八。  时有凌汉,字斗南,原武人。以秀才举,献《乌鹊论》。授官,历任御史。巡按陕西,疏所部疾困数事。帝善之,召其子赐衣钞。汉鞫狱平允。及还京,有德汉者,邀置酒,欲厚赠以金。汉曰:“酒可饮,金不可受也。”帝闻之嘉叹,擢右都御史。时詹徽为左,论议不合,每面折徽,徽衔之。左迁刑部侍郎,改礼部。后为徽所劾,降左佥都御史。帝悯其衰,令归田里。汉以徽在,有后忧,不敢去。岁余徽诛,复擢右佥都御史。寻致仕归。汉出言不检,居官屡踬。然以廉直见知于帝,故终得保全。  又吴人严德珉,由御史擢左佥都御史,以疾求归。帝怒,黥其面,谪戍南丹。遇赦放还。布衣徒步,自齿齐民。宣德中犹存。尝以事为御史所逮,德珉跪堂下,自言曾在台勾当公事,晓三尺法。御史问何官。答言:“洪武中台长,所谓严德珉是也。”御史大惊,揖起之。次日往谒,则担囊徙矣。有教授与饮,见其面黥,戴敝冠,问:“老人犯何法?”珉述前事,因言“先时国法甚严,仕者不保首领,此敝冠不易戴也。”乃北面拱手,称“圣恩,圣恩”云。  单安仁,字德夫,濠人。少为府吏。元末江淮兵乱,安仁集义兵保乡里,授枢密判官。从镇南王孛罗普化守扬州。时群雄四起,安仁叹曰:“此辈皆为人驱除耳。王者之兴,当自有别。”镇南王为长枪军所逐,安仁无所属,闻太祖定集庆,乃曰:“此诚是已。”率众归附。太祖悦,即命将其军守镇江。严饬军伍,敌不敢犯。移守常州。其子叛,降张士诚,太祖知安仁忠谨,弗疑也。久之,迁浙江副使。悍帅横敛民,名曰“寨粮”,安仁置于法。进按察使,征为中书左司郎中,佐李善长裁断。调瑞州守御千户,入为将作卿。  洪武元年擢工部尚书,仍领将作事。安仁精敏多智计,诸所营造,大小中程,甚称帝意。逾年改兵部尚书。请老归,赐田三千亩,牛七十角,岁给尚书半俸。六年起山东参政。恳辞,许之。家居,尝奏请浚仪真南坝至朴树湾,以便官民输挽;疏转运河江都深港以防淤浅;移瓜州仓CC置扬子桥西,免大江风潮之患。帝善其言,再授兵部尚书,致仕。初,尚书阶正三品。十三年,中书省罢,始进为正二。而安仁致仕在前。帝念安仁勋旧,二十年特授资善大夫。其年十二月卒,年八十五。  徐州硃守仁者,字元夫。元末亦以保障功官枢密同知,守舒城。明兵下庐州,以城来归。历官工部侍郎。洪武四年进尚书,奉命察山东官吏,称旨。寻改北平行省参政,以馈饷不继,谪苍梧知县。初,守仁知袁州,抚安创残,民甚德之。至是连知容州、高唐州,皆有善政。十年进四川布政使,治尚简严。以年老致仕。坐事罚输作,特宥之。十五年,云南平,改威楚、开南等路宣抚司为楚雄府,遂命守仁知府事。招集流移,均徭役,建学校,境内大治。二十八年上计入朝,郡人垂涕送之。拜太仆卿。首请立牧马草场于江北滁州诸处。所辖十四监九十八群。马大蕃息。马政之修,自守仁始。久之,致仕。永乐初,入朝,遇疾卒。  薛祥,字彦祥,无为人。从俞通海来归。渡江,为水寨管军镇抚。数从征有功。洪武元年转漕河南,夜半抵蔡河。贼骤至,祥不为动,好语谕散之。帝闻大喜。以方用兵,供亿艰,授京畿都漕运使,分司淮安。浚河筑堤,自扬达济数百里,徭役均平,民无怨言。有劳者立奏,授以官。元都下,官民南迁,道经淮安,祥多方存恤。山阳、海州民乱,驸马都尉黄琛捕治,诖误甚众。祥会鞫,无验者悉原之。治淮八年,民相劝为善。及考满还京,皆焚香,祝其再来,或肖像祀之。  八年授工部尚书。时造凤阳宫殿。帝坐殿中,若有人持兵斗殿脊者。太师李善长奏诸工匠用厌镇法,帝将尽杀之。祥为分别交替不在工者,并铁石匠皆不预,活者千数。营谨身殿,有司列中匠为上匠,帝怒其罔,命弃市。祥在侧,争曰:“奏对不实,竟杀人,恐非法。”得旨用腐刑。祥复徐奏曰:“腐,废人矣,莫若杖而使工。”帝可之。明年改天下行省为承宣布政司。以北平重地,特授祥,三年治行称第一。为胡惟庸所恶,坐营建扰民,谪知嘉兴府。惟庸诛,复召为工部尚书。帝曰:“谗臣害汝,何不言?”对曰:“臣不知也。”明年,坐累杖死,天下哀之。子四人,谪琼州,遂为琼山人。  孙远,正统七年进士。景泰时,官户部郎中。天顺元年,擢本部右侍郎,改工部。奉诏塞开封决河。还,仍改户部。成化初,督两广军饷,位至南京兵部尚书,以忤汪直免官。  其继祥为工部尚书有名者,有秦逵等。  逵,字文用,宣城人。洪武十八年进士。历事都察院。奉檄清理囚徒,宽严得宜。帝嘉其能,擢工部侍郎。时营缮事繁,部中缺尚书,凡兴作事皆逵领之。初,议籍四方工匠,验其丁力,定三年为班,更番赴京,三月交代,名曰“输班匠”。未及行,至是逵议量地远近为班次,置籍,为勘合付之,至期赍至部,免其家徭役,著为令。帝念逵勤勚,诏有司复其家。二十二年进尚书。明年改兵部。未几,复改工部。帝以学校为国储材,而士子巾服无异胥吏,宜更易之。命逵制式以进。凡三易,其制始定。赐监生蓝衫、绦各一,以为天下先。明代士子衣冠,盖创自逵云。  有赵翥者,永宁人。有志节,以学行闻。由训导举贤良,擢赞善大夫,拜工部尚书。奏定天下岁造军器之数,及议定籓王宫城制度。  赵俊者,不知何许人。自工部侍郎进尚书。帝以国子监所藏书板,岁久残剥,命诸儒考补,工部督匠修治。俊奉诏监理,古籍始备。洪武十二年,翥改署刑部。寻致仕去。俊,十七年免。而逵于二十五年九月坐事自杀。  唐鐸,字振之,虹人。太祖初起兵,即侍左右。守濠州,从定江州,授西安县丞。召为中书省管勾。洪武元年,汤和克延平,以鐸知府事,拊辑新附,士民安之。居三年,入为殿中侍御史,复出知绍兴府。六年十二月,召拜刑部尚书。明年改太常卿。丁母忧,特给半俸。十四年,服阕,起兵部尚书。  明年,初置谏院,以为谏议大夫。帝尝与侍臣论历代兴废,曰:“使朕子孙如成、康,辅弼如周、召,则可祈天永命。”鐸因进曰:“豫教元良,选左右为辅导,宗社万年福也。”帝又谓鐸曰:“人有公私,故言有邪正。正言务规谏,邪言务谤谀。”鐸曰:“谤近忠,谀近爱。不为所眩,则谗佞自远。”未几,左迁监察御史。请选贤能京官遍历郡县,访求贤才,体察官吏。选历练老成、望隆名重者,居布政、按察之职。帝从之。既复擢为右副都御史,历刑、兵二部尚书。二十二年,置詹事院,命吏部曰:“辅导太子,必择端重之士。三代保傅,礼甚尊严。兵部尚书鐸,谨厚有德量,以为詹事。食尚书俸如故。”以鐸尝请豫教故也。其年,致仕。  二十六年,起太子宾客,进太子少保。二十八年,龙州土官赵宗寿以奏郑国公常茂死事不实,被召,又不至。帝怒,命杨文统大军往讨。而命鐸招谕。鐸至,廉得茂实病死,宗寿亦伏罪来朝。乃诏文移兵征奉议诸州叛蛮,即以鐸参议军事。逾月,诸蛮平。鐸相度形势,请设奉议卫及向武、河池、怀集、武仙、贺县诸处守御千户所,镇以官军。皆报可。  鐸为人长者,性慎密,不妄取予。帝以故旧遇之,尝曰:“鐸自友及臣至今三十余年,其与人交不至变色,绝亦不出恶声。”又曰:“都御史詹徽刚断嫉恶,胥吏不得肆其贪,谤讪满朝。唐鐸重厚,又谓懦而无为。人心不古,有若是耶!”后徽卒坐罪诛死,而鐸恩遇不替。三十年七月,卒于京师,年六十九。赙赠甚厚,命有司护其丧归葬。  沈溍,字尚贤,钱塘人。与鐸同官兵部,以明敏称。帝尝以勋臣子弟多骫法,撰《大诰》二十二篇,谕天下武臣,皆令诵习,使知儆惕。已,又以谕戒八条,颁示将士。时溍以试兵部侍郎掌部事,一切训饬事宜,皆承旨行之。寻进尚书。广西都司建谯楼、青州卫造军器,皆擅科民财。溍请凡都司卫所营作,必都督府奏准。官给物料,毋擅役民。违者治罪。仍禁武臣预民事。时干戈甫息,武臣暴横,数扞文法,至是始戢,溍力也。帝尝谕致治之要在进贤、退不肖。溍因言:“君子常少,小人常多,在上风厉之耳,贤者举而不仁者远矣。”帝善其言。二十三年,以溍与工部尚书秦逵换官,赐诰奖谕。寻复旧任,后以事免。  明初,卫所世籍及军卒勾补之法,皆溍所定。然名目琐细,簿籍烦多,吏易为奸。终明之世颇为民患,而军卫亦日益耗减。语详《兵志》。潮州生陈质,父在戍籍。父没,质被勾补,请归卒业。帝命除其籍。溍以缺军伍,持不可。帝曰:“国家得一卒易,得一士难。”遂除之。然此皆特恩云。  开济,字来学,洛阳人。元末为察罕帖木儿掌书记。洪武初,以明经举。授河南府训导,入为国子助教。以疾罢归。十五年七月,御史大夫安然荐济有吏治才,召试刑部尚书,逾年实授。  济以综核为己任,请天下诸司设文簿,日书所行事,课得失。又各部勘合文移,立程限,定功罪。又言,军民以细故犯罪者,宜即决遣。数月间,滞牍一清。帝大以为能。会都御史赵仁言,曩者以“贤良方正”、“孝弟力田”诸科所取士列置郡县,多不举职。宜核其去留。济条议,以“经明行修”为一科、“工习文词”为一科、“通晓书义”为一科、“人品俊秀”为一科、“练达治理”为一科、“言有条理”为一科。六科备者为“上”;三科以上为“中”;不及三科者为“下”。从之。  济敏慧有才辩。凡国家经制、田赋、狱讼、工役、河渠事,众莫能裁定,济一算画,即有条理品式,可为世守。以故帝甚信任,数备顾问,兼预他部事。人以是忌之,谤议滋起。然济亦深刻,好以法中伤人。尝奉命定诈伪律。济议法巧密。帝曰::“张密网以罗民,可乎?”又设籍曰“寅戌之书”,以程僚属出入。帝切责曰:“古人以卯酉为常。今使趋事者朝寅暮戌。奉父母,会妻子,几何时耶!”又为榜戒其僚属,请揭文华殿。帝曰:“告诫僚属之言,欲张殿廷,岂人臣礼?”济惭谢。  寻令郎中仇衍脱囚死,为狱官所发。济与侍郎王希哲、主事王叔徵执狱官,毙之。其年十二月,御史陶垕仲等发其事,且言:“济奏事时,置奏答刂怀中,或隐而不言,觇伺上意,务为两端,奸狡莫测。役甥女为婢。妹早寡,逐其姑而略其家财。”帝怒,下济狱,并希哲、衍等皆弃市。  赞曰:六部之制仿于《周官》,所以佐王理邦国,熙庶绩,任至重也。明兴,建官分职,立法秩然。又三途用人,求贤弥广。若陈修、滕毅之典铨法,杨思义、范敏之治赋役,周祯之定律令,单安仁之领将作,以至沈溍、开济辈之所经画,皆委曲详备,细大不遗。考其规模,固一代政治之权舆者欤。

【版权声明】

成语对对子网所提供《列传第二十六-明史》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网友提供。如果任何第三方机构声称是任何内容的版权拥有者,并且不希望所属作品出现在本网站,请您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立即为您删除!

列传第二十七-明史

列传第二十七 钱唐(程徐韩宜可(周观政欧阳韶萧岐(门克新)冯坚茹太素(曾秉正)李仕鲁(陈汶辉)叶伯巨郑士利(方徵)周敬心王朴 钱唐,字惟明,象山人。博学敦行。洪武元

本纪第二十六 仁宗三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本纪第二十六 仁宗三之元史,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本纪第二十七 英宗一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本纪第二十七 英宗一之元史,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本纪第二十六 仁宗三

  四年春正月庚子,帝谓左右曰:“中书比奏百姓乏食,宜加赈恤。朕默思之,民饥若此,岂政有过差以致然欤?向诏百司务遵世祖成宪识论;下卷14章阐明了无神论观点。这一著作被誉为18世,宜勉力奉行,辅朕不逮,然尝思之,唯省刑薄赋,庶使百姓各遂其生也。”乙卯,诸王脱脱驻云南,扰害军民,以按灰代之。丙辰,以知枢密院事完者为云南行省平章政事。己未,给帝师寺廪食钞万锭。壬戌,冀宁路地震。戊辰,给诸王也速也不干、明安答兒部粮三月。

  闰月庚辰,封诸王孛罗为冀王。丙戌,以立皇太子诏天下,给赐鳏寡孤独钞,减免各路租税有差。赐诸王、宗戚朝会者,金三百两、银二千五百两、钞四万三千九百锭。辛卯,封别铁木兒为汾阳王。壬辰,给豳王南忽里部钞十二万锭买马。汴梁、扬州、河南、淮安、重庆、顺庆、襄阳民皆饥,发廪赈之。

  二月庚子,赐诸王买闾部钞三万锭。甲辰,敕郡县各社复置义仓。戊申,特授近侍完者不花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癸亥,升泰宁府为泰宁路,仍置泰宁县。乙丑,升蒙古国子监秩正三品,赐银印。丙寅,以诸王部值脱火赤之乱,百姓贫乏,给钞十六万六千锭、米万石赈之。曹州水,免今年租。三月丁卯朔,升靖州为路。庚午,给赵王阿鲁秃部粮四千石。乙酉,太阴犯箕。辛卯,车驾幸上都。

  夏四月戊戌,给安王兀都思不花部军粮三月。己亥,德安府旱,免屯田租。壬寅,加授太常礼仪院使拜住大司徒,赐赵王阿鲁秃金五十两、银五百两、钞千锭,割怀来县隶龙庆州。甲辰,以太宁路隶辽阳省。戊申,答合孙寇边,吴王朵列纳等败之于和怀,赐金玉束带、黄金、币帛有差。己未,诸王纽怜薨。乙丑,禁岭北酒。常尝夜坐,谓侍臣曰:“雨旸不时,奈何?”萧拜住对曰:“宰相之过也。”帝曰:“卿不在中书耶?”拜住惶愧。顷之,帝露香默祷。既而大雨,左右以雨衣进,帝曰:“朕为民祈雨,何避焉!”翰林学士承旨忽都鲁都兒迷失、刘赓等译《大学衍义》以进,帝览之,谓群臣曰:“《大学衍义》议论甚嘉,其令翰林学士阿怜铁木兒译以国语。”五月辛未,授上都留守阔阔出开府仪同三司、大司徒。壬申,赐出征诸王丑汉等金银、钞币有差。乙亥,加封大长公主忙哥台为皇姑大长公主,给金印。戊寅,改卫率府为中翊府。壬午,黄州、高邮、真州、建宁等处,流民群聚,持兵抄掠,敕所在有司,其伤人及盗者罪之,余并给粮遣归。以翰林学士承旨赤因铁木兒为中书平章政事,中书平章兀伯都剌为集贤大学士。己丑,升中书左丞阿卜海牙为平章政事,参政乞塔为右丞,高昉为左丞,参议中书省事换住、张思明并参知政事。

  六月乙巳,太阴犯心。内外监察御史四十余人劾铁木迭兒奸贪不法。戊申,铁木迭兒罢,以左丞相合散为中书右丞相。己酉,兀伯都剌复为中书平章政事。壬子,以工部尚书王桂为中书参知政事。安远王丑汉、赵王阿鲁秃为叛王脱火赤所掠,各赐金银、币帛。丙辰,敕:“诸王、驸马、功臣分地,仍旧制自辟达鲁花赤。”丁巳,安南国遣使来贡。戊午,置冀王孛罗王傅二员,中尉、司马各一员,都总管府秩正三品。己未,给岭北行省经费钞九十万锭、杂彩五万匹。癸亥,禁总摄沈明仁所佩司空印毋移文有司。

  秋七月乙亥,李孟罢,以江浙行省左丞王毅为中书平章政事。庚辰,赐皇姑大长公主忙哥台金百两、银千两、钞二千锭、币帛各百匹。赏讨叛王有功句容郡王床兀兒等金银、币帛、钞各有差。壬午,敕赤因铁木兒颁赉诸王、驸马,及赈济所部贫乏。特授中卫亲军都指挥使孛兰奚太尉。己丑,成纪县山崩,土石溃徙,坏田稼庐舍,压死居民。辛卯,冀宁路地震。帝谕省臣曰:“比闻蒙古诸部困乏,往往鬻子女于民家为婢仆,其命有司赎之还各部。”帝出,见卫士有敝衣者,驻马问之,对曰:“戍守边镇余十五年,以故贫耳。”帝曰:“此辈久劳于外,留守臣未常以闻,非朕亲见,何由知之!自今有类此者,必言于朕。”因命赐之钱帛。八月丙申,车驾至自上都。荧惑犯舆鬼。壬子,太阴犯昴。庚申,合散奏事毕,帝问曰:“卿等日所行者何事?”合散对曰:“臣等第奉行诏旨而已。”帝曰:“卿等何尝奉行朕旨,虽祖宗遗训,朝廷法令,皆不遵守。夫法者,所以辨上下,定民志,自古及今,未有法不立而天下治者。使人君制法,宰相能守而勿失,则下民知所畏避,纲纪可正,风俗可厚。其或法弛民慢,怨言并兴,欲求治安,岂不难哉?”九月丙寅,合散言:“故事,丞相必用蒙古勋臣;合散回回人,不厌人望。”遂恳辞,制以宣徽使伯答沙为中书右丞相,合散为左丞相。己巳,大都南城产嘉禾,一茎十一穗。庚午,太阴犯斗。壬辰,诏戒饬海漕,谕诸司毋得沮挠。岭北地震三日。

  冬十月甲午朔,有事于太庙。戊戌,给诸王晃火铁木兒等部粮五千石。壬寅,敕刑部尚书举林柏监大都兵马司防遏盗贼,仍严饬军校,制其出入。遣御史大夫伯忽、参知政事王桂祭陕西岳镇名山,赈恤秦州被灾之民。己酉,监察御史言:“官吏丁忧起复,人情惊惑,请禁止以绝侥幸。惟朝廷耆旧特旨起复者,不在禁例。”制曰:“可。”给两淮屯田总管府职田。壬子,给钞五万锭、粮五万石,赈察罕脑兒。戊午,海外婆罗公之民往贾海番,遇风涛,存者十四人漂至温州永嘉县,敕江浙省资遣还乡。改潮州路所统梅州隶广东道宣慰司。

  十一月己卯,复浚扬州运河。己丑,并汧源县入陇州。壬辰,谕:“诸宿卫入直,各居其次,非有旨不得上殿,阑入禁中者坐罪。大臣许从二人,他官一人,门者讥其出入。”十二月丁酉,复广州采金银珠子都提举司,秩正四品,官三员。乙巳,置詹事院,从一品,太子詹事四员,副詹事、詹事丞并二员,家令府、延庆司设官并四员,典宝监八员。遣官即兴和路及净州发廪赈给北方流民。己酉,卢沟桥、泽畔店、琉璃河并置巡检司。壬子,置安王王傅。丁巳,赐诸王秃满铁木兒等及驸马忽剌兀带各部,金一千二百两、银七千七百两、钞一万七千七百锭、币帛二千匹。以内宰领延福司事秃满迭兒知枢密院事,特授晋王内史按摊出金紫光禄大夫、鲁国公。辛酉,改怯怜口民匠总管府为缮用司。

  五年春正月辛未,赐诸王秃满铁木兒等所部钞四万锭。甲戌,懿州地震。丙子,安南国遣其臣尹世才等以方物来贡。乙酉,敕诸王位下民在大都者,与民均役。丁亥,会试进士。湖广平章买住加鲁国公、大司农。赈晋王也孙铁木兒等部贫乏者。

  二月癸巳朔,日有食之。和宁路地震。丁酉,敕:“广宁、开元等万户府军入侍卫,有兄弟子侄五人者,三人留,四人三人者,二人留,著为籍。”秦州秦安县山崩。封诸王晃火铁木兒为嘉王,秃满铁木兒为武平王,并赐印。丁未,敕云南、四川归还所侵顺元宣抚司民地。戊申,升内史府秩正二品。建鹿顶殿于文德殿后。辛亥,敕杭州守臣春秋祭淮安忠武王伯颜祠。王子诸王答失蛮部乏食,敕甘肃行省给粮赈之。赐诸王察吉兒钞万锭。甲寅,置宁昌府。乙卯,命中书省汰不急之役,增置河东宣慰司副使一员。敕上都诸寺、权豪商贩货物,并输税课。戊午,以者连怯耶兒万户府为右卫率府。给书西天字《维摩经》金三千两。庚申,罢封赠。赏讨叛王脱火赤战功,赐诸王部察罕等金银币钞有差。

  三月戊辰,御试进士,赐忽都达兒、霍希贤以下五十人及第、出身有差。己巳,赐宁海王八都兒金印。庚午,立诸王斡罗温孙部打捕鹰坊诸色人匠怯怜口总管府,秩从四品。改静安路为德宁路,静安县为德宁县。癸酉,晋王也孙铁木兒部贫乏,赈米四千一百五十石,仍赐钞二万锭买牛羊孳畜。乙亥,增给两淮运司分司印一。特授安远王丑汉开府仪同三司、录军国重事、知枢密院事。戊寅,以湖州路为安王兀都思不花分地,其户数视卫王阿木哥。癸未,和宁、净州路禁酒。赐钞万锭,命晋王也孙铁木兒赈济辽东贫民。晋王内史拾得闾加荣禄大夫,封桓国公。给金九百两、银百五十两,书金字《藏经》。甲申,免巩昌等处经赈济者差税盐课。乙酉,御史台臣言:“诸司近侍隔越中书闻奏者,请如旧制论罪。”制曰:“可。”己丑,敕以红城屯田米赈净州、平地等处流民。置汾阳王别铁木兒王傅四员,赐丑驴答剌罕平江路田百顷。

  夏四月壬辰,安吉王乞台普济薨。丁酉,诸王雍吉剌带部乏食,赈米三千石。己亥,耽罗捕猎户成金等为寇,敕征东行省督兵捕之。庚子,赐诸王察吉兒部钞万锭,布帛称是。给中翊府阎台顺州屯田钞万锭,置牛种农具。庚戌,敕:“安远王丑汉分地隶建宁者七县、汀州者三县,达鲁花赤听其自辟。”升印经提举司为延福监,秩正三品。遣官分汰各部流民,给粮赈济。免怀孟、河南、南阳居民所输陕西盐课。是时解州盐池为水所坏,命怀孟等处食陕西红盐;后以地远,改食沧盐,而仍输课陕西,民不堪命,故免之。木邻、铁里干驿困乏,济以马五千匹。辽阳饥,海漕粮十万石于义、锦州,以赈贫民。甲寅,枢密院臣言:“各省调度军马,惟长官二人领其事。今四川省诸臣皆预,非便,请如旧制。”从之。以千奴、史弼并为中书平章政事,侍御史敬俨为中书参知政事。戊午,车驾幸上都。  五月辛酉朔,顺元等处军民宣抚使阿昼以洞蛮酋黑冲子子昌奉方物来觐。丁卯,赐安王兀都思不花金五百两、银五千两。以御史中丞亦列赤为中书右丞相。戊辰,遣平章政事王毅翙星于司天台三昼夜。诸王按塔木兒、不颜铁木兒部乏食,赈粮两月。壬申,监察御史言:“比年名爵冒滥,太尉、司徒、国公接迹于朝。昔奉诏裁罢,中外莫不欣悦。近闻礼部奉旨铸太尉、司徒、司空等印二十有六,此辈无功于国,载在史册,贻笑将来。请自今门阀贵重、勋业昭著者存留一二,余并革去。”制曰:“可。”癸酉,遣官分道减决笞以下罪。己卯,德庆路地震。巩昌陇西县大雨,南土山崩,压死居民,给粮赈之。六月辛卯,御史台臣言:“昔遣张驴等经理江浙、江西、河南田粮,虚增粮数,流毒生民,已尝奉旨俟三年征租。今及其期,若江浙、江西当如例输之,其河南请视乡例减半征之。”制曰:“可。”癸巳,以典瑞院使斡赤为集贤大学士、领典瑞院事、大司徒。己亥,北地诸部军士乏食,给粮赈之。庚子,遣阿尼八都兒、只兒海分汰净州北地流民,其隶四宿卫及诸王、驸马者,给资粮遣还各部。癸卯,赐诸王桑哥班金束带一、银百两、钞五百锭。乙巳,术者赵子玉等七人伏诛。时卫王阿木哥以罪贬高丽,子玉言于王府司马曹脱不台等曰:“阿木哥名应图谶。”于是潜谋备兵器、衣甲、旗鼓,航海往高丽取阿木哥至大都,俟时而发,行次利津县,事觉,诛之。西番土寇作乱,敕甘肃省调兵捕之。丁巳,赐安王兀都思不花等金束带及金二百两、银一千五十两、钞二千二百锭、币帛二百八十匹。

  秋七月己未朔,李邦宁加开府仪同三司。癸亥,赐诸王八里带等金二百两、银八百五十两、钞二千锭、币帛二百匹。甲子,给钦察卫马羊价钞一十四万五千九百九十二锭。丙寅,调军五千乌蒙等处屯田,置总管万户府,秩正三品,给银印。丁卯,给钞二十万锭、粮万石,命晋王分赉所部宿卫士。壬申,御史中丞赵简言:“皇太子春秋鼎盛,宜选耆儒敷陈道义。今李铨侍东宫说书,未谙经史,请别求硕学,分进讲读,实宗社无疆之福。”制曰:“可。”诸王不里牙敦之叛,诸王也舍、失列吉及卫士朵带、伯都坐持两端,不助官军进讨,敕流也舍江西,失列吉湖广,朵带衡州,伯都潭州。癸酉,拘卫王阿木哥王傅印。置饩廪司,秩正八品,隶上都留守司。丰州石泉店置巡检司。赐诸王别失帖木兒等金、银,并赈其部米万石、钞万锭。己卯,诸王雍吉剌带、曲春铁木兒来朝,赐金二百两、银一千两、钞五千锭、币帛一百匹,仍给钞万锭、米万石,分赉其所部。辛巳,立受给库,秩九品,隶工部。壬午,罢河南省左丞陈英等所括民田,止如旧例输税。戊子,巩昌路宁远县山崩。加封楚三闾大夫屈原为忠节清烈公。  八月戊子,车驾至自上都。乙卯,并翁源县入曲江县。九月癸亥,大司农买住等进司农丞苗好谦所撰《栽桑图说》,帝曰:“农桑衣食之本,此图甚善。”命刊印千帙,散之民间。丙寅,广西两江龙州万户赵清臣、太平路总管李兴隆率土官黄法扶、何凯,并以方物来贡,赐以币帛有差。豳王南忽里等部贫乏,命甘肃省市马万匹给之。丁卯,中书右丞、宣徽使亦列赤为中书平章政事,左丞高昉为右丞,参知政事换住为左丞,吏部尚书燕只干为参知政事。壬申,以钞给北边军为马价。甲戌,以作佛事,释重囚三人,轻囚五十三人。己卯,以江浙省所印《大学衍义》五十部赐朝臣。辛巳,置大永福寺都总管府,秩三品。壬午,敕:“军官犯罪,行省咨枢密院议拟,毋擅决遣。”丙戌,以佥太常礼仪院事狗兒为中书参知政事。丁亥,立行宣政院于杭州,设官八员。大同路金城县大雨雹。

  冬十月己丑,以大宁路隶辽阳省,宣德府隶大都路。敕:“僧人除宋旧有及朝廷拨赐土田免租税,余田与民一体科征。”播州南宁长官洛麽作乱,思州守臣换住哥招谕之,洛麽遣人以方物来觐。罢胶、莱、莒、密盐使司,复立涛洛场。辛卯,禁大同、冀宁、晋宁等路酿酒。壬辰,建帝师巴思八殿于大兴教寺,给钞万锭。癸巳,改中翊府为羽林亲军都指挥使司。甲午,有事于太庙。癸丑,赣州路雩都县里胥刘景周,以有司征括田新租,聚众作乱,敕免征新租,招谕之。

  十一月辛酉,开成、庄浪等处禁酒。壬戌,改黄花岭屯储军民总管府为屯储总管府,设官四员。山后民饥,增海漕四十万石。增置大都南、北两兵马司指挥使,色目、汉人各二员,给分司印二。丁卯,用监察御史乃蛮带等言,追夺建康富民王训等白身滥受宣敕,仍禁冒籍贯宿卫及巧受远方职官、不赴任求别调者,隐匿不自首者罪之。己巳,升同知枢密院事忠嘉知枢密院事。丙子,集贤大学士、太保曲出言:“唐陆淳著《春秋纂例》、《辨疑》、《微旨》三书,有益后学,请令江西行省锓梓,以广其传。”从之。癸未,敕江西茶运司岁课以二十五万锭为额。敕大永福寺创殿,安奉顺宗皇帝御容。

  十二月壬辰,特授集贤大学士脱列大司徒。辛亥,置重庆路江津、巴县等处屯田,省成都岁漕万二千石。甲寅,敕枢密院核实蒙古军贫乏者,存恤五年。

  六年春正月丁巳朔,暹国遣使奉表来贡方物。丁卯,敕:“福建、两广、云南、甘肃、四川军官致仕还家,官给驿传如民官例。”戊辰,赈晋王部贫民。癸酉,特授同知徽政院事丑驴答剌罕金紫光禄大夫、太尉,给银印。甲戌,监察御史孛术鲁翀等言:“皇太子位正东宫,既立詹事院以总家政,宜择年德老成、道义崇重者为师保宾赞,俾尽心辅导,以广缉熙之学。”制曰:“可。”戊寅,太阴犯心。己卯,翙星于司天台。广东南恩、新州徭贼龙郎庚等为寇,命江西行省发兵捕之。帝御嘉禧殿,谓扎鲁忽赤买闾曰:“扎鲁忽赤人命所系,其详阅狱辞,事无大小,必谋诸同僚,疑不能决者,与省、台臣集议以闻。”又顾谓侍臣曰:“卿等以朕居帝位为安邪?朕惟太祖创业艰难,世祖混一疆宇,兢业守成,恆惧不能当天心,绳祖武,使万方百姓乐得其所,朕念虑在兹,卿等固不知也。”

  二月丁亥朔,日有食之。改释奠于中丁,祀社稷于中戊。翙星于回回司天台。丁酉,云南阇里爱俄、永昌蒲蛮阿八剌等并为寇,命云南省从宜剿捕。戊戌,改陕西转运盐使司为河东陕西都转运盐使司,直隶省部。己亥,太阴犯灵台。乙巳,敕:“诸司不由中书奏官辄署事者悉罢之。”特授僧从吉祥荣禄大夫、大司空,加荣禄大夫、大司徒僧文吉祥开府仪同三司。

  三月丁巳,以天寿节,释重囚一人。乙未,给钞赈济上都、西番诸驿。辛酉,斡端地有叛者入寇,遣镇西武靖王搠思班率兵讨之。诏以御史中丞秃秃合为御史大夫,谕之曰:“御史大夫职任至重,以卿勋旧之裔,故特授汝。当思乃祖乃父忠勤王室,仍以古名臣为法,否则将坠汝家声,负朕委任之意矣。”丙寅,改怀孟路为怀庆路。特授翰林学士承旨八兒思不花开府仪同三司、大司徒。己巳,太阴犯明堂。敕:“诸王、驸马、宗姻诸事,依旧制领于内八府官,忽径移文中书。”封诸王月鲁铁木兒为恩王,给印,置王傅官。免大都、上都、兴和、大同今岁租税。癸酉,太阴犯日星。甲戌,太阴犯心。壬午,赐大兴教寺僧斋食钞二万锭,禁甘肃行省所属郡县酿酒。

  夏四月壬辰,中书省臣言:“云南土官病故,子侄兄弟袭之,无则妻承夫职。远方蛮夷,顽犷难制,必任土人,可以集事。今或阙员,宜从本俗,权职以行。”制曰:“可。”丙辰,命京师诸司官吏运粮输上都、兴和,赈济蒙古饥民。庚子,车驾幸上都。以铁木迭兒为太子太师。内外监察御史四十余人,劾其逞私蠹政,难居师保之任,不听。诸王合赞薨。丙午,命宣政院赈给西番诸驿。壬子,伯颜铁木兒部贫乏,给钞赈之。

  五月辛酉,太阴犯灵台。丁卯,太阴犯房。丙子,太阴犯垒壁阵。加安南国王陈益稷仪同三司。六月戊子,以庄浪巡检司为庄浪县,移巡检司于北卜渡。癸巳,以米五千石赈大长公主所隶贫民。甲午,改缮珍司为徽仪使司,秩二品。己亥,岁星犯东咸。辛丑,置河南田赋总管府,隶内史府,设达鲁花赤、总管、同知各一员,副总管二员,秩从三品。戊申,置勇校署,以角牴者隶之。庚戌,大同县雨雹,大如鸡卵。诏以驼马牛羊分给朔方蒙古民戍守边徼者,俾牧养蕃息以自赡,仍命议兴屯田。壬子,赐大乾元寺钞万锭,俾营子钱,供缮修之费,仍升其提点所为总管府,给银印,秩正三品。给钞四十万锭,赈合剌赤部贫民;三十万锭,赈诸位怯怜口被灾者;诸有俸禄及能自赡者勿给。癸丑,以羽林亲军万人隶东宫。丙子,升广惠司秩正三品,掌回回医药。丁丑,以济宁等路水,遣官阅视其民,乏食者赈之,仍禁酒,开河泊禁,听民采食。晋阳、西凉、钧等州,阳翟、新郑、密等县大雨雹,汴梁、益都、般阳、济南、东昌、东平、济宁、泰安、高唐、濮州、淮安诸处大水。

  秋七月丙辰,缅国赵钦撒以方物来觐。来安路总管岑世兴叛,据唐兴州,赐玺书招谕之。诸王阔悭坚部贫乏,给粮赈之。壬戌,太阴犯心。以者连怯耶兒万户府军万人隶东宫,置右卫率府,秩正三品。丁卯,诏谕江西官吏、豪民毋沮挠茶课。甲戌,皇姊大长公主祥哥剌吉作佛事,释全宁府重囚二十七人,敕按问全宁守臣阿从不法,仍追所释囚还狱。命分简奴兒流囚罪稍轻者,屯田肇州。乙亥,通州、  漷州增置三仓。丙子,太白犯太微垣右执法。增置上都警巡院、开平县官各二员。己卯,晋王也孙铁木兒所部民,经剽掠灾伤,为盗者众,敕扎鲁忽赤囊加带往,与晋王内史审录罪囚,重者就启晋王诛之,当流配者加等杖之。庚辰,赐木怜、麦该两驿钞一万二千一百二十锭,俾市马给驿。辛巳,赐左右鹰坊及合剌赤等贫乏者钞一十四万锭。

  八月甲申,以河东山西道宣慰使张思明为中书参知政事。乙酉,荧惑犯舆鬼。甲午,以授皇太子玉册,告祭于南郊。庚子,车驾至自上都。丁未,告祭于太庙。是月,伏羌县山崩。

  闰八月丙辰,辰星犯太微垣右执法。赐嘉王晃火铁木兒部羊十万、马万匹。庚申,增置兴和路预备仓,秩正八品;升广盈库从八品。癸亥,荧惑犯轩辕。甲子,太阴犯垒壁阵。浚会通河。壬申,以太傅、御史大夫伯忽为太师。癸酉,敕:“河东山西道宣慰司官,给俸同随朝。”敕:“诸司有受命不之官及避繁剧托故去职者,夺其宣敕。”乙亥,太白犯东咸。并永兴县入奉圣州。

  九月甲申,以徽政使朵带为太傅,升参议中书省事钦察为参知政事。辛卯,铁里干等二十八驿被灾,给钞赈之。壬辰,翙星于司天台。癸巳,以作佛事,释大辟囚七人,流以下囚六人。戊戌,增海漕十万石。置云南县,隶云内州。以故昌州宝山县置宝昌州,隶兴和路。庚子,并顺德、广平两铁冶提举司为顺德广平彰德等处铁冶提举司。癸卯,御史台臣言:“比者官以幸求,罪以赂免,乞凡内外官非勋旧有资望者,不许骤升。诸犯赃罪已款伏及当鞫而幸免者,悉付元问官以竟其罪;其贪污受刑,夺职不叙者,夤缘近侍,出入内庭,觊幸名爵,宜斥逐之。”帝皆纳其言。诏谓四宿卫尝受刑者,勿令造禁廷。山东诸路禁酒。浚镇江练湖。发粟赈济宁、东平、东昌、高唐、德州、济南、益都、般阳、扬州等路饥。十月甲寅,省都功德使四员,止存六员。乙卯,东平、济宁路水陆十五驿乏食,户给麦十石。中书省臣言:“白云宗总摄沈明仁,强夺民田二万顷,诳诱愚俗十万人,私赂近侍,妄受名爵,已奉旨追夺,请汰其徒,还所夺民田。其诸不法事,宜令核问。”有旨:“朕知沈明仁奸恶,其严鞫之。”戊午,遣中书右丞相伯答沙持节授皇太子玉册。辛酉,以扎鲁忽赤铁木兒不花为御史大夫。癸亥,荧惑犯太微垣左执法。上都民饥,发官粟万石减价赈粜。置两浙盐仓六所,秩从八品,官二员,惟杭州、嘉兴二仓设官三员,秩从七品;盐场三十四所,场设监运一员,正八品。罢检校所。乙丑,太阴犯昴。丁卯,赈北方诸驿。戊辰,太阴犯东井。庚午,太白昼见。辛未,太阴犯轩辕。丙子,以皇太子受玉册,诏天下。己卯,浚通惠河。增河东、陕西盐运司判官一员,给分司印二;置提领所二,秩从八品,官各二员;盐场二,增管勾各二员;罢漉盐户提领二十人。济南滨、棣州、章丘等县水,免其田租。  十一月辛卯,荧惑犯进贤。木邦路带邦为寇,敕云南省招捕之。乙巳,以秘书卿苫思丁为大司徒。庚子,敕晋王部贫民二千居称海屯田。增京畿漕运司同知、副使各一员,给分司印。中书省臣言:“曩赐诸王阿只吉钞三万锭,使营子钱以给畋猎廪膳,毋取诸民。今其部阿鲁忽等出猎,恣索于民,且为奸事,宜令宗正府、刑部讯鞫之,以正典刑。”制曰:“可。”禁民匿蒙古军亡奴。帝谕台臣曰:“有国家者,以民为本。比闻百姓疾苦衔冤者众,其令监察御史、廉访司审察以闻。”河间民饥,发粟赈之。

  十二月壬戌,命皇太子参决国政。封宋儒周惇颐为道国公。甲子,遣宗正府扎鲁忽赤二员,审决兴和、平地等处狱囚。省云南大理、大、小彻里等地同知、相副官及儒学、蒙古教授等官百二十四员。丙寅,太阴犯轩辕。己巳,复吏人出身旧制,其犯赃者止从七品。免大都、上都、兴和延祐七年差税。河西塔塔剌地置屯田,立军民万户府。壬申,太阴犯星。平章政事王毅以亲老辞职,从之,仍赐其父币帛。癸酉,是夜风雪甚寒,帝谓侍臣曰:“朕与卿等居暖室,宗戚、昆弟远戍边陲,曷胜其苦!岁赐钱帛,可不遍及耶?”敕上都、大都冬夏设食于路,以食饥者。

  七年春正月辛巳朔,日有食之。帝斋居损膳,辍朝贺。壬午,御史台臣言:“比赐不兒罕丁山场、完者不花海舶税,会计其钞,皆数十万锭,诸王军民贫乏者,所赐未尝若是,苟不撙节,渐致帑藏虚竭,民益困矣。”中书省臣进曰:“台臣所言良是,若非振理朝纲,法度愈坏。臣等乞赐罢黜,选任贤者。”帝曰:“卿等不必言,其各共乃事。”癸未,帝御大明殿,受诸王、百官朝贺。辛卯,江浙行省丞相黑驴言:“白云僧沈明仁,擅度僧四千八百余人,获钞四万余锭,既已辞伏,今遣其徒沈崇胜潜赴京师行贿求援,请逮赴江浙,并治其罪。”从之。乙未,太阴犯明堂上星。丁亥,帝不豫。辛丑,帝崩于光天宫,寿三十有六,在位十年。癸卯,葬起辇谷,从诸帝陵。五月乙未,群臣上谥曰圣文钦孝皇帝,庙号仁宗,国语曰普颜笃皇帝。

  仁宗天性慈孝,聪明恭俭,通达儒术,妙悟释典,尝曰:“明心见性,佛教为深;修身治国,儒道为切。”又曰:“儒者可尚,以能维持三纲五常之道也。”平居服御质素,澹然无欲,不事游畋,不喜征伐,不崇货利。事皇太后,终身不违颜色;待宗戚勋旧,始终以礼。大臣亲老,时加恩赉;太官进膳,必分赐贵近。有司奏大辟,每惨恻移时。其孜孜为治,一遵世祖之成宪云。

版权声明:

本站《本纪第二十六 仁宗三》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能完全保证作品版权的准确性和合法性,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成语对对子网,我们会在7个工作日内处理。

本纪第二十四 仁宗一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本纪第二十四 仁宗一之元史,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志第二十六 祭祀四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志第二十六 祭祀四之元史,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志第二十五 祭祀三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志第二十五 祭祀三之元史,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志第二十六 祭祀四

  ○宗庙下  亲谢仪,其目有八:

  一曰斋戒。前享三日,皇帝散斋二日于别殿,致斋一日于大次。应享官员受誓戒于中书省,如常仪。

  二曰陈设,如前亲祀仪。  三曰车驾出宫。前享一日,所司备仪从、内外仗,与应享之官两行序立于崇天门外,太仆卿控御马立于大明门外,诸侍臣及导驾官二十四人,俱于斋殿前左右分班立候。通事舍人引侍中跪奏请中严,俯伏兴。少顷,侍中版奏外办,皇帝即御座。四品以上应享执事官起居讫,侍中奏请升舆。皇帝出斋殿,降自正阶,乘舆,华盖伞扇如常仪。导驾官前导至大明门外,侍中进当舆前,奏请降舆,乘马讫,导驾官分左右步导。门下侍郎跪奏请进发,俯伏兴,前称警跸。至崇天门,门下侍郎奏请权停,敕众官上马。侍中承旨退,称制可,门下侍郎退传制,称众官上马,赞者承传,众官出棂星门外,上马讫,门下侍郎奏请进发,前称警跸,华盖伞扇仪仗与众官左右前引,教坊乐鼓吹不振作。至太庙棂星门外,红桥南,赞者承传众官下马。下马讫,自卑而尊与仪仗倒卷而北,两行驻立。驾至庙门,侍中奏请皇帝下马,步入庙门。入庙门讫,侍中奏请升舆,尚辇奉舆,华盖伞扇如常仪。导驾官前导,皇帝乘舆至大次前,侍中奏请降舆。皇帝降舆入就位,帘降,侍卫如式。尚食进膳,如常仪。礼仪使以祝册奏御署讫,奉出,太庙令受之,各奠于坫,置各室祝案上。通事舍人承旨,敕众官各还斋次。

  四曰省牲器,见前亲祀仪。

  五曰晨祼。享日丑前五刻,光禄卿、良醖令、太官令入实笾豆簠簋尊罍,各如常仪。太乐令率工人二舞,以次入就位。礼直官引御史及执事者以次入就位。礼直官引太常卿、御史升殿点视陈设,退复位。礼直官引司徒等官诣各室,分香设酒如常仪。礼直官复引太常卿及御史、太庙令、太祝、宫闱令升殿、奉出帝后神主讫,各退降就拜位,立定。奉礼于殿上赞奉神主讫,奉礼赞曰“再拜”,赞者承传,御史以下皆再拜讫,各就位。礼直官引摄太尉由南神门东偏门入就位,立定。协律郎跪俯伏,举麾兴,工鼓柷,宫县乐作《思成之曲》,以黄钟为宫,大吕为角,太簇为征,应钟为羽,作文舞九成止。太尉以下皆再拜讫,礼直官引太尉诣盥洗位,宫县乐作《肃宁之曲》,至位乐止,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执笏诣爵洗位,北向立,搢笏、洗瓚、拭瓚,以瓚授执事者。执笏升殿,宫县乐作,至阼阶下,乐止。升自阼阶,登歌乐作,诣太祖尊彝所,西向立,乐止。执事者以瓚奉太尉,太尉搢笏执瓚。司尊者举冪酌郁鬯讫,太尉以瓚授执事者,执笏诣太祖神位前,搢笏跪,三上香,执事者以瓚奉太尉,太尉执瓚以鬯祼地讫,以虚瓚授执事者。执笏俯伏兴,退出户外,北向再拜讫,次诣各室,并如上仪。礼毕,降自阼阶,复位。  六曰进馔。太尉祼将毕,进馔如前仪。

  七曰酌献。太尉既升祼,礼直官引博士,博士引礼仪使至大次前,北向立。通事舍人引侍中诣大次前,版奏请中严,皇帝服衮冕。坐少顷,侍中奏外办,礼仪使跪奏请皇帝行礼,俯伏兴。帘卷出次,礼仪使前导至西神门,华盖伞扇停于门外,近侍从入,太礼使后从。殿中监跪进镇圭,皇帝执圭入门,协律郎跪,俯伏兴,举麾,宫县《顺成之乐》作,至版位东向立,乐止。引礼官分左右侍立,礼仪使奏请皇帝再拜。奉礼曰“众官再拜”,赞者承传,凡在位者皆再拜。礼仪使奏请皇帝诣盥洗位,宫县乐作,至位乐止。内侍跪取醿,兴,沃水,又内侍跪取盘,承水。礼仪使奏请搢镇圭,皇帝搢圭盥手。内侍跪取巾于篚,兴,进。帨手讫,奉爵官以爵跪进。皇帝受爵,内侍奉醿沃水,又内侍奉盘承水。皇帝洗爵讫,内侍奉巾跪进。皇帝拭爵讫,内侍奠盘醿,又奠巾于篚,奉爵官受爵。礼仪使奏请执镇圭,导升殿,宫县乐作,至西阶下,乐止。升自西阶,登歌乐作。礼仪使前导诣太祖室尊彝所,东向立,乐止。宫县乐作,奏《开成之曲》,奉爵官以爵莅尊,执事者举冪,侍中跪酌牺尊之泛齐,以爵授执事者。礼仪使前导,入诣太祖神位前,北向立。礼仪使奏请搢镇圭,跪,又奏请三上香。上香讫,奉爵官以爵授进酒官,进酒官东向以爵跪进,礼仪使奏请执爵祭酒。执爵三祭酒于茅苴讫,以虚爵授进酒官,进酒官受爵以授奉爵官,退立尊彝所。进酒官进彻神案上所奠玉爵马湩,东向跪进,礼仪使奏请执爵祭马湩。祭讫以虚爵授进酒官,进酒官进奠神案上讫,退。礼仪使奏请执圭,俯伏兴,司徒搢笏跪俎前,举牲盘西向以进。礼仪使奏请搢镇圭,皇帝搢圭,俯受牲盘,北向跪,奠神案上讫,礼仪奏请执圭兴,前导出户外褥位,北向立,乐止。举祝官搢笏跪,对举祝版。读祝官北向跪,读祝文讫,俯伏兴。举祝官奠祝版讫。先诣次室。次蒙古祝史诣室前致辞讫,礼仪使奏请再拜。拜讫,礼仪使前导诣各室,奏各室之乐。其酌献、进牲体、祭马湩,并如第一室之仪。既毕,礼仪使奏请诣饮福位。登歌乐作,至位,西向立,乐止。宫县《厘成之乐》作,礼直官引司徒立于饮福位侧,太祝以爵酌上尊福酒,合置一爵,以奉侍中,侍中受爵奉以立。礼仪使奏请皇帝再拜。拜讫,奏搢镇圭跪,侍中东向以爵跪进。礼仪使奏请执爵三祭酒,又奏请啐酒。啐讫,以爵授侍中。礼仪使奏请受胙,太祝以黍稷饭笾授司徒,司徒东向跪进,皇帝受,以授左右。太祝又以胙肉俎跪授司徒,司徒跪进,皇帝受,以授左右,礼直官引司徒退立。侍中再以爵酒跪进,礼仪使奏请皇帝受爵,饮福酒讫,侍中受虚爵兴,以授太祝。礼仪使奏请执镇圭,俯伏兴,又奏请再拜。拜讫,乐止。礼仪使前导还版位。登歌乐作,降自西阶,乐止。宫县乐作,至位乐止。奉礼于殿上唱太祝彻笾豆。宫县《丰宁之乐》作,卒彻,乐止。奉礼曰“赐胙”,赞者唱“众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送神乐作,《保成之曲》作,一成止。礼仪使奏请皇帝再拜,赞者承传,在位者皆再拜。拜讫,礼仪使前奏礼毕,皇帝还大次。宫县《昌宁之乐》作,出门,乐止。礼仪使奏请释镇圭,殿中监跪受,华盖伞扇如常仪。入次,帘降。礼直官引太常卿、御史、太庙令、太祝、宫闱令升殿纳神主讫,各降就位。赞者于殿上唱升纳神主讫,奉礼曰“再拜”,御史以下诸执事者皆再拜讫,以次出。通事舍人、礼直官各引享官以次出,太乐令率工人二舞以次出,太庙令阖户讫降乃退。祝版藏于匮。

  八曰车驾还宫。皇帝既还大次,侍中奏请解严。皇帝释衮冕,停大次。五刻顷,尚食进膳,如常仪。所司备仪从、内外仗,与从祀诸执事官两行序立太庙棂星门外。侍中版奏外办,皇帝出次升舆,导驾官前导,华盖伞扇如常仪。至庙门,太仆卿进御马,侍中奏请皇帝降舆乘马。乘马讫,门下侍郎奏请进发,俯伏兴退,前称警跸。至棂星门外,门下侍郎奏请权停,敕众官上马。侍中承旨退称曰“制可”,门下侍郎退传制,赞者承传,众官上马毕,导驾官及华盖伞扇分左右前导,称警跸,教坊乐鼓吹振作。至崇天门棂星门外,门下侍郎奏请权停,敕众官下马。赞者承传,众官下马讫,左右前引入内石桥北,与仪仗倒卷而北,驻立。驾入崇天门,至大明门外降马,升舆以入,驾既入,通事舍人承旨敕众官皆退,宿卫官率卫士宿卫如式。

  摄祀仪,其目有九:

  一曰斋戒。享前三日,三献官以下凡与祭员,皆公服受誓戒于中书省。是日质明,有司设金椅于省庭,一人执红罗伞立于其左。奉礼郎率仪鸾局陈设版位,献官诸执事位,俱藉以席,仍加紫绫褥。设初献太尉位于省阶少西,南向;大礼使位于其东,少南,西向;监祭御史位二,于通道之西,东向;监礼博士位二,于通道之东,西向;俱北上。设司徒亚终献位于其南,北向,西上。次助奠七祀献官,次太常卿、光禄卿、光禄丞、书祝官、读祝官、太官令、良醖令、廪牺令、司尊彝、举祝官、太官丞、廪牺丞、奉爵官、奉瓚官、盥爵官二、巾篚官、蒙古太祝、巫祝、点视仪卫、清道官及与祭官,依品级陈设,皆异位重行。太庙令、太乐令、郊社令、太祝位于通道之西,北向,东上。太庙丞、太乐丞、郊社丞、奉礼郎、协律郎、司天生位于通道之东,北向,西上。斋郎位于其后。赞者引行事等官,各就位,立定。次引初献官立定。礼直官搢笏,读誓文曰“某年某月某日,享于太庙,各扬其职,其或不敬,国有常刑”。散斋二日宿于正寝,致斋一日宿于祠所。散斋日治事如故,不吊丧问病,不作乐,不判署刑杀文字,不决罚罪人,不与秽恶事。致斋日惟享事得行,余悉禁。凡与享之官,已斋而阙者,通摄行事。七品以下官先退,余官再拜。礼直官赞“鞠躬”,“拜”,“兴”,“拜”,“兴”,“平立”,“礼毕”。守庙兵卫与太乐工人,俱清斋一宿。赴祝所之日,官给酒馔。

  二曰陈设。享前二日,所司设兵卫于庙门,禁断行人。仪鸾局设幄幔于馔殿,所司设三献官以下行事执事官次于斋房之所。前一日,太乐令率其属设宫县之乐于庭中。东方西方磬虡起北,钟虡次之;南主北方磬虡起西,钟虡次之。设十二镈钟于编县之间。各依辰位。树建鼓于四隅,置柷敔于北县之内。柷一在道东,敔一在道西。路鼓一在柷之东南,晋鼓一在其后,又路鼓一在柷之西南。诸工人各于其后。东方西方,以北为上;南方北方,以西为上。文舞在北,武舞在南,立舞表于酂缀之间。又设登歌之乐于殿上前楹间。玉磬一虡在西,金钟一虡在东,柷一在金钟北稍西,敔一在玉磬北稍东。搏拊二,一在敔北,一在柷北,东西相向。歌工次之,余工各位于县后。其匏竹者立于阶间,重行北向,相对为首。

  享前一日,太庙令率其属扫除庙庭之内外;枢密院军官一员,率军人铲除草秽,平治道路。又设七祀燎柴于庙门之外。又于室内铺设神位于北牖下,当户南向。每位设黼扆一,紫绫厚褥一,薄褥一,莞席一,缫席二,虎皮次席二。时暄则用桃枝竹席,几在筵上。又设三献官拜跪褥位二,一在室内,一在室外。学士院定撰祝册讫,书祝官于馔幕具公服书祝讫,请初献官署御名讫,以授太庙令。又设祝案于室户外之右。又设三献官位于殿下横街之南,稍西,东向;亚献终献位稍却,助奠七祀献官又于其南;书祝官、读祝官、举祝官、太庙令、太官令、良醖令、廪牺令、太庙丞、太官丞位,又于其南;司尊彝、奉瓚官、奉爵官、盥洗巾篚、爵洗巾篚、蒙古太祝、蒙古巫祝、太祝、宫闱令及七祀司尊彝、盥洗巾篚,以次而南。又设斋郎位于其后。每等异位,重行,东向,北上。又设大礼使位于南神门东偏门稍北,北向。又设司徒、太常卿等位于横街之南,稍东,西向,与亚终献相对,司徒位在北,太常卿稍却;太常同知、光禄卿、佥院、同佥院判、光禄丞、拱卫使,以次而南。又设监祭御史位二、监礼博士位二于横街之北,西向,以北为上。又设协律郎位在宫县乐虡西北,东向,大乐丞在乐虡之间。又设大乐令、协律郎位于登歌乐虡之间。又设牲榜于东神门外,南向。设太常卿位于牲位,南向。监祭御史位在太常卿之左,太官令次之,光禄丞、太官丞又次之,廪牺令位在牲西南,廪牺丞稍却,俱北向,以右为上。又设诸太祝位于牲东,西向,以北为上。又设蒙古巫祝位于牲东南,北向。又设省馔位于省馔殿前,太常卿、光禄卿、光禄丞、太官令位于东,西向;监祭、监礼位于西,东向;皆北上。太庙令陈祝版于室右之祝案,又率祠祭局设笾豆簠簋。每室左十有二笾,右十有二豆,俱为四行。登三在笾豆之间,铏三次之,簠二、簋二又次之,簠左簋右,俎七在簠簋之南,香案一次之,沙池又次之。又设每室尊罍于通廊,斝彝、黄彝各一,春夏用鸡彝、鸟彝、牺尊二、象尊二,秋冬用著尊、壶尊,著尊二、山罍二,以次在本室南之左,皆加勺冪。为酌尊所,北向,西上。彝有舟坫冪。又设壶尊二、太尊二、山罍四,在殿下阶间,俱北向,望室户之左,皆有坫加冪,设而不酌。凡祭器,皆藉以席。又设七祀位于横阶之南道东,西向,以北为上。席皆以莞。设神版位,各于座首。又设祭器,每位左二笾,右二豆,簠一、簋一在笾豆间,俎一在笾前,爵坫一次之,壶尊二在神位之西,东向以北为上,皆有坫勺冪。又设三献盥洗、爵洗在通街之西,横街之南,北向。罍在洗西加勺,篚在洗东,皆实以巾。爵洗仍实以瓚,爵加盘坫。执罍篚者各位于后。又设七祀献官盥洗位于七祀神位前,稍北。罍在洗西,篚在洗东,实以巾。又实爵于坫。执罍篚者各位于后。

  三曰习仪。享前二日,三献以下诸执事官员赴太庙习仪。次日早,各具公服乘马赴东华门,迎接御香至庙省牲。

  四曰迎香。享前一日,有司告谕坊市,洒扫经行衢路,祗备香案。享前一日质明,三献官以下及诸执事官,各具公服,六品以下官皆借紫服,诣崇天门下。太常礼仪院官一员奉御香,一员奉酒,二员奉马湩,自内出;监祭、监礼、奉礼郎、太祝,分两班前导;控鹤五人,一人执伞,从者四人,执仪仗在前行。至大明门,由正门出,教坊大乐作。至崇天门外,奉香、酒、马湩者安置于舆,导引如前。行至外垣棂星门外,百官上马,分两班行于仪仗之外,清道官行于仪卫之先,兵马司之兵夹道次之,金鼓又次之,京尹仪从又次之,教坊大乐为一队次之。控鹤弩手各服其服,执仪仗左右成列次之,拱卫使居其中,仪凤司细乐又次之。太常卿与博士、御史导于舆前,献官、司徒、大礼使、助奠官从入至殿下。献官奉香酒马湩升自东阶,入殿内通廊正位安置。礼直官引献官降自东阶,由东神门北偏门出,释服。

  五曰省牲器,见亲祀仪。

  六曰晨祼。祀日丑前五刻,太常卿、光禄卿、太庙令率其属设烛于神位,遂同三献官、司徒、大礼使等每室一人,分设御香酒醴,以金玉爵斝,酌马湩、葡萄尚醖酒奠于神案。又陈笾豆之实。笾四行,以右为上。第一行,鱼鱐在前,糗饵、粉糍次之。第二行,干??在前,干枣、形盐次之。第三行,鹿脯在前,榛实、干桃次之。第四行,菱在前,芡、栗次之。豆四行,以左为上。第一行,芹菹在前,笋菹、葵菹次之。第二行,菁菹在前,韭菹、厓食次之。第三行,鱼醢在前,兔醢、豚拍次之。第四行,鹿MZ在前,醓醢、糁食次之。簠实以稻粱,簋实以黍稷,登实以太羹,铏实以和羹,尊彝、斝彝实以明水,黄彝实以郁鬯,牺尊实以泛齐,象尊实以醴齐,著尊实以盎齐,山罍实以三酒,壶尊实以醍齐,太尊实以沈齐。凡齐之上尊实以明水,酒之上尊实以玄酒,其酒齐皆以上醖代之。又实七祀之祭器,每位左二笾,栗在前,鹿脯次之;右二豆,菁菹在前,鹿MZ次之。簠实以黍,簋实以稷,壶尊实以醍齐,其酒齐亦以上配代之。陈设讫,献官以下行事执事官,各服其服,会于齐班?。礼直官引太常卿、监祭、监礼、太庙令、太祝、宫闱令、诸执事官、斋郎,自南神门东偏门入就位,东西相向立定。候监祭、监礼按视殿之上下,彻去盖冪,纠察不如仪者,退复位。礼直官引太常卿、监祭、监礼、太庙令、太祝、宫闱令升自东阶,诣太祖室。蒙古太祝起帝主神冪,宫闱令起后主神冪。次诣每室,并如常仪毕,礼直官引太常卿以下诸执事官,当横街间,重行,以西为上,北向立定。奉礼郎赞曰“奉神主讫,再拜”。礼直承传,太常卿以下皆再拜讫,奉礼郎又赞曰“各就位”。礼直官引诸执事官各就位,次引太官令率斋郎由南神门东偏门以次出。赞者引三献官、司徒、大礼使、七祀献官、诸行事官,由南神门东偏门入,各就位,立定。礼直官进于初献官之左,赞曰“有司谨具,请行事”,退复位。协律郎跪,俯伏兴,举麾兴工鼓柷,宫县乐奏《思成之曲》九成,文舞九变。奉礼郎赞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奉礼又赞诸执事者各就位,礼直官引奉瓚、奉爵、盥爵、洗巾篚执事官各就位,立定。礼直官引初献官诣盥洗位,宫县乐作无射宫《肃宁之曲》,至位北向立定;搢笏、盥手、帨手,执笏诣爵洗位,至位北向立定;搢笏、执瓚、洗瓚、拭瓚,以瓚授执事者。执笏,乐止。登歌乐作,奏夹钟宫《肃宁之曲》,升自东阶,乐止。诣太祖酌尊所,西向立,搢笏,执事者以瓚授初献官,执瓚。司尊彝跪举冪,良醖令跪酌黄彝郁鬯,初献以瓚授执事者,执笏诣太祖神位前,北向立,搢笏跪,三上香。执事者以瓚授初献,初献执瓚以鬯灌于沙池,以瓚授执事者,执笏,俯伏兴,出室户外,北向立。再拜讫,诣每室祼鬯如上仪。俱毕,礼直官引初献降自东阶,登歌乐作,奏夹钟宫《肃宁之曲》。复位,乐止。

  七曰馈食。初献既祼,如前进馔仪。  八曰酌献。太祝立茅苴于盘。礼直官引初献诣盥洗位,宫县乐作,奏无射宫《肃宁之曲》,至位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执笏诣爵洗位;至位,搢笏、执爵、洗爵、拭爵、以爵授执事者,执笏,乐止。登歌乐作,奏夹钟宫《肃宁之曲》。升自东阶,乐止。诣太祖酒尊所,西向立,搢笏执爵。司尊彝搢笏跪举冪,良醖令搢笏跪酌牺尊之泛齐,以爵授执事者,执笏。宫县乐作,奏无射宫《开成之曲》。诣太祖神座前,北向立,稍前,搢笏跪,三上香。执爵,三祭酒于茅苴,以爵授执事者,执笏,俯伏兴,平立。请出室户外,北向立,乐止,俟读祝。举祝官搢笏跪,对举祝版,读祝官跪读祝文。读讫,举祝官奠祝版于案,执笏兴,读祝官俯伏兴。礼直官赞再拜讫,次诣每室,酌献如上仪,各奏本室之乐。献毕,宫县乐止。降自东阶,登歌乐作,奏夹钟宫《肃宁之曲》。初献复位,立定。文舞退,武舞进,宫县乐作,奏无射宫《肃宁之曲》。舞者立定,乐止。礼直官引亚献诣盥洗位,至位北向立,搢笏、执爵、洗爵、拭爵,以爵授执事者。升自东阶,诣太祖酌尊所,西向立,搢笏,执爵。司尊彝搢笏跪举冪,良醖令搢笏跪酌象尊之醴齐,以爵授执事者,执笏。宫县乐作,奏无射宫《肃宁之曲》。诣太祖神座前,北向立,稍前,搢笏跪,三上香,执爵三祭酒于茅苴,以爵授执事者,执笏俯伏兴,平立,请出室户外,北向立。再拜讫,次诣每室,酌献并如上仪。献毕,乐止。降自东阶,复位立定。礼直官引终献,如亚献之仪,唯酌著尊之盎齐。礼毕,降复位。初终献将行,赞者引七祀献官诣盥洗位,搢笏、盥手、帨手讫,执笏诣酒尊所,搢笏、执爵、酌酒,以爵授执事者,执笏诣首位神座前,东向立,稍前,搢笏跪执爵,三祭酒于沙池,奠爵于案,执笏俯伏兴,少退立,再拜讫,每位并如上仪。俱毕,七祀献官俟终献官降复位,立定。  九曰祭马湩。终献酌献将毕,礼直官分引初献亚献官、司徒、太礼使、助奠官、七祀献官、太常卿、监祭、监礼、太庙令丞、蒙古庖人、巫祝等升殿。每室献官一员,各立于户外,太常卿、监祭、监礼以下立于其后。礼直官引献官诣神座前,蒙古庖人割牲体以授献官。献官搢笏跪奠于帝主神位前,次奠于后主神位前讫,出笏退就拜位,搢笏跪。太庙令取案上先设金玉爵斝马湩,蒲萄尚醖酒,以次授献官,献官皆祭于沙池。蒙古巫祝致词讫,宫县乐作同进馔之曲。初献出笏就拜兴,请出室户外,北向立。俟众献官毕立,礼直官通赞曰“拜”,“兴”,凡四拜。监祭、监礼以下从拜。皆作本朝跪礼。拜讫退,登歌乐作,降阶,乐止。太祝彻笾豆,登歌乐作,奏夹钟宫《丰宁之曲》。奉礼赞赐胙,赞者承传,众官再拜兴。送神乐作,奏黄钟宫《保成之曲》,一成而止。太祝各奉每室祝版,降自太阶望瘗位,礼直官引三献、司徒、大礼使、助奠、七祀献官、太常卿、光禄卿、监祭、监礼视燔祝版,至位坎北南向跪,以祝版奠于柴,就拜兴。俟半燎,礼直官赞可瘗。礼直官引三献以下及诸执事者斋郎等,由南神门东偏门出至揖位,圆揖。乐工二舞以次从出。三献之出也,礼直官分引太常卿、太庙令、监祭、监礼、蒙古太祝、宫闱令及各室太祝,升自东阶,诣太祖神座前,升纳神主,每室如仪。俱毕,降自东阶,至横街南,北向西上立定。奉礼赞曰“升纳神主讫,再拜”。赞者承传,再拜讫,以次出。礼毕,三献官、司徒、大礼使、太常礼仪院使、光禄卿等官,奉胙进于阙庭。驾幸上都,则以驿赴奉进。

  摄行告谢仪:告前三日,三献官以下诸执事官,各具公服赴中书省受誓戒。告前一日未正二刻,省牲器。至期质明,三献官以下诸执事者各服法服,礼直官引太常卿、监祭御史、监礼博士、五令诸执事官先入就位。礼直官引监祭、监礼点视陈设毕,复位。礼直官引太常卿、监祭、监礼、太庙令、太祝、宫闱令奉迁各室神主讫,降自横街,北向立定。奉礼郎赞再拜,在位官皆再拜讫,奉礼郎赞各就位讫,太官令、斋郎出。礼直官引三献、司徒、光禄卿、捧瓚、爵盥、爵洗官入就位,立定。礼直官赞“有司谨具,请行事”,降神乐作,九成止。奉礼郎赞再拜,三献以下再拜讫,奉礼郎赞诸执事者各就位,立定。礼直官引初献诣盥洗位,盥手,诣爵洗位,洗瓚。诣第一室酒尊所,酌郁鬯。诣神座前北向跪,搢笏三上香,奠币执瓚,以鬯灌于沙池,执笏俯伏兴。出室户外,再拜讫,次诣各室,并如上仪。俱毕,降复位。司徒率斋郎进馔,如常仪。奠毕,降复位。礼直官引初献诣盥洗位,盥手,诣爵洗位,洗爵。诣第一室酒尊所,酌酒。诣神座前,北向搢笏跪,三上香,执爵三祭酒于茅苴,以爵授执事者,执笏俯伏兴,出室户外,北向立。俟读祝官读祝文讫,再拜。诣每室,并如上仪。俱毕,降复位。礼直官引亚献官盥手、洗爵、酌献,并如初献仪,惟不读祝。俱毕,降复位。礼直官引终献,并如亚献仪。俱毕,复位。太祝彻笾豆,奉礼郎赞赐胙,众官再拜。在位官皆再拜讫,礼直官引三献官、司徒、太常卿、监祭、监礼视焚祝版币帛,礼直官赞可瘗。礼毕,太常卿、监祭、监礼升纳神主讫,降自横阶。奉礼郎赞再拜,在位官皆再拜讫,退。

  荐新仪:至日质明,太常礼仪院官属赴庙所,皆公服俟于次。太庙令率其属升殿,开室户,不出神主,设笾豆俎、酒醴、马湩及室户内外褥位。又设盥洗位于阶下,少东,西向。奉礼郎率仪鸾局设席褥版位于横街南,又设盥盆巾帨二所于齐班幕前。凡与祭执事官皆盥手讫,太常官诣神厨点视神馔。执事者奉所荐馔物,各陈馔幕内。太常官以下入就位,东西重行,北向立定。礼直官赞“皆再拜”,“鞠躬”,“拜”,“兴”,“拜”,“兴”,“平立”,“各就位”。礼直官引太常次官一员,率执事者出诣馔所,奉馔入自正门,升自太阶,奠各室神位前。执事者进时食,院官搢笏受而奠之。礼直官引太常礼仪使诣盥洗位,盥手帨手。升殿诣第一室神位前,搢笏,执事者注酒于杯,三祭酒,又注马湩于杯,亦三祭之,奠杯于案。出笏,就拜兴,出室户外,北向立,再拜。每室俱毕,降复位,执事者皆降。礼直官赞“再拜”,“鞠躬”,“拜”,“兴”,“拜”,“兴”,“平立”,余官率执事者升彻馔,出殿阖户。礼直官引太常官以下俱出东神门外,圆揖。

  神御殿

  神御殿,旧称影堂。所奉祖宗御容,皆纹绮局织锦为之。影堂所在:世祖帝后大圣寿万安寺,裕宗帝后亦在焉;顺宗帝后大普庆寺,仁宗帝后亦在焉;成宗帝后大天寿万宁寺;武宗及二后大崇恩福元寺,为东西二殿;明宗帝后大天源延圣寺;英宗帝后大永福寺;也可皇后大护国仁王寺。世祖、武宗影堂,皆藏玉册十有二牒,玉宝一钮。仁守影堂,藏皇太子玉册十有二牒,皇后玉册十有二牒,玉宝一钮。英宗影堂,藏皇帝玉册十有二牒,玉宝一钮,皇太子玉册十有二牒。凡帝后册宝,以匣匮金锁钥藏于太庙,此其分置者。

  其祭器,则黄金瓶斝盘盂之属以十数,黄金涂银香合碗楪之属以百数,银壶釜杯匜之属称是。玉器、水晶、玛瑙之器为数不同,有玻璃瓶、琥珀勺。世祖影堂有真珠帘,又皆有珊瑚树、碧甸子山之属。

  其祭之日,常祭每月初一日、初八日、十五日、二十三日,节祭元日、清明、蕤宾、重阳、冬至、忌辰。其祭物,常祭以蔬果,节祭忌辰用牲。祭官便服,行三献礼。加荐用羊羔、炙鱼、馒头、饣其子、西域汤饼、圜米粥、砂糖饭羹。

  泰定二年,亦作显宗影堂于大天源延圣寺,天历元年废。旧有崇福、殊祥二院,奉影堂祀事,乃改为泰禧院。二年,又改为太禧宗禋院,秩二品。既而复以祖宗所御殿尚称影堂,更号神御殿。殿皆制名以冠之:世祖曰元寿,昭睿顺圣皇后曰睿寿,南必皇后曰懿寿,裕宗曰明寿,成宗曰广寿,顺宗曰衍寿,武宗曰仁寿,文献昭圣皇后曰昭寿,仁宗曰文寿,英宗曰宣寿,明宗曰景寿。且命学士拟其祭祀仪注,今阙。

  又有玉华宫孝思殿在真定,世祖所立。以忌日享祀太上皇、皇太后御容。本路官吏祭奠,太常博士按《宋会要》定其仪。所司前期置办茶饭、香果。质明,礼直官、引献官与陪位官以下,并公服入庙庭,西向立。俱再拜讫,引献官诣殿正阶下再拜,升阶至案前褥位,三上香,三奠酒讫,就拜兴。又再拜讫,引献官复位,与陪位官以下俱再拜,退。仁宗皇庆二年秋八月庚辰,命大司徒田忠良诣真定致祭,依岁例给御香酒并牺牲祭物钱中统钞一百锭。延祐四年,始用登歌乐,行三献礼。七年,太常博士言影堂用太常礼乐非是,制罢之,岁时本处依旧礼致祭。

  其太祖、太宗、睿宗御容在翰林者,至元十五年十一月,命承旨和礼霍孙写太祖御容。十六年二月,复命写太上皇御容,与太宗旧御容,俱置翰林院,院官春秋致祭。二十四年二月,翰林院言旧院屋敝,新院屋才六间,三朝御容宜于太常寺安奉,后仍迁新院。至大四年,翰林院移署旧尚书省,有旨月祭。中书平章完泽等言:“祭祀非小事,太庙岁一祭,执事诸臣受戒誓三日乃行事,今此轻易非宜。旧置翰林院御容,春秋二祭,不必增益。”制若曰“可”。至治三年迁置普庆寺,祀礼废。泰定二年八月,中书省臣言当祭如故,乃命承旨斡赤赍香酒至大都,同省臣祭于寺。四年,造影堂于石佛寺,未及迁。至顺元年七月,即普庆寺祭如故事。二年,复祀于翰林国史院。重改至元之六年,翰林院言三朝御容祭所甚隘,兼岁久屋漏,于石佛寺新影堂奉安为宜。中书省臣奏,此世祖定制,当仍其旧,制可。

【版权声明】

《志第二十六 祭祀四》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四字成语大全网小编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志第二十四 祭祀二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志第二十四 祭祀二之元史,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本纪第二十六 仁宗三-元史

本纪第二十六 仁宗三 四年春正月庚子,帝谓左右曰:“中书比奏百姓乏食,宜加赈恤。朕默思之,民饥若此,岂政有过差以致然欤?向诏百司务遵世祖成宪识论;下卷14章阐明了无神论,

本纪第二十七 英宗一-元史

本纪第二十七 英宗一 英宗睿圣文孝皇帝,讳硕德八剌,仁宗嫡子也。母庄懿慈圣皇后,弘吉剌氏,以大德七年二月甲子生。仁宗欲立为太子分析了王权、行政权、立法权、君主制和民

本纪第二十六 仁宗三

  四年春正月庚子,帝谓左右曰:“中书比奏百姓乏食,宜加赈恤。朕默思之,民饥若此,岂政有过差以致然欤?向诏百司务遵世祖成宪识论;下卷14章阐明了无神论观点。这一著作被誉为18世,宜勉力奉行,辅朕不逮,然尝思之,唯省刑薄赋,庶使百姓各遂其生也。”乙卯,诸王脱脱驻云南,扰害军民,以按灰代之。丙辰,以知枢密院事完者为云南行省平章政事。己未,给帝师寺廪食钞万锭。壬戌,冀宁路地震。戊辰,给诸王也速也不干、明安答兒部粮三月。  闰月庚辰,封诸王孛罗为冀王。丙戌,以立皇太子诏天下,给赐鳏寡孤独钞,减免各路租税有差。赐诸王、宗戚朝会者,金三百两、银二千五百两、钞四万三千九百锭。辛卯,封别铁木兒为汾阳王。壬辰,给豳王南忽里部钞十二万锭买马。汴梁、扬州、河南、淮安、重庆、顺庆、襄阳民皆饥,发廪赈之。  二月庚子,赐诸王买闾部钞三万锭。甲辰,敕郡县各社复置义仓。戊申,特授近侍完者不花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癸亥,升泰宁府为泰宁路,仍置泰宁县。乙丑,升蒙古国子监秩正三品,赐银印。丙寅,以诸王部值脱火赤之乱,百姓贫乏,给钞十六万六千锭、米万石赈之。曹州水,免今年租。三月丁卯朔,升靖州为路。庚午,给赵王阿鲁秃部粮四千石。乙酉,太阴犯箕。辛卯,车驾幸上都。  夏四月戊戌,给安王兀都思不花部军粮三月。己亥,德安府旱,免屯田租。壬寅,加授太常礼仪院使拜住大司徒,赐赵王阿鲁秃金五十两、银五百两、钞千锭,割怀来县隶龙庆州。甲辰,以太宁路隶辽阳省。戊申,答合孙寇边,吴王朵列纳等败之于和怀,赐金玉束带、黄金、币帛有差。己未,诸王纽怜薨。乙丑,禁岭北酒。常尝夜坐,谓侍臣曰:“雨旸不时,奈何?”萧拜住对曰:“宰相之过也。”帝曰:“卿不在中书耶?”拜住惶愧。顷之,帝露香默祷。既而大雨,左右以雨衣进,帝曰:“朕为民祈雨,何避焉!”翰林学士承旨忽都鲁都兒迷失、刘赓等译《大学衍义》以进,帝览之,谓群臣曰:“《大学衍义》议论甚嘉,其令翰林学士阿怜铁木兒译以国语。”五月辛未,授上都留守阔阔出开府仪同三司、大司徒。壬申,赐出征诸王丑汉等金银、钞币有差。乙亥,加封大长公主忙哥台为皇姑大长公主,给金印。戊寅,改卫率府为中翊府。壬午,黄州、高邮、真州、建宁等处,流民群聚,持兵抄掠,敕所在有司,其伤人及盗者罪之,余并给粮遣归。以翰林学士承旨赤因铁木兒为中书平章政事,中书平章兀伯都剌为集贤大学士。己丑,升中书左丞阿卜海牙为平章政事,参政乞塔为右丞,高昉为左丞,参议中书省事换住、张思明并参知政事。  六月乙巳,太阴犯心。内外监察御史四十余人劾铁木迭兒奸贪不法。戊申,铁木迭兒罢,以左丞相合散为中书右丞相。己酉,兀伯都剌复为中书平章政事。壬子,以工部尚书王桂为中书参知政事。安远王丑汉、赵王阿鲁秃为叛王脱火赤所掠,各赐金银、币帛。丙辰,敕:“诸王、驸马、功臣分地,仍旧制自辟达鲁花赤。”丁巳,安南国遣使来贡。戊午,置冀王孛罗王傅二员,中尉、司马各一员,都总管府秩正三品。己未,给岭北行省经费钞九十万锭、杂彩五万匹。癸亥,禁总摄沈明仁所佩司空印毋移文有司。  秋七月乙亥,李孟罢,以江浙行省左丞王毅为中书平章政事。庚辰,赐皇姑大长公主忙哥台金百两、银千两、钞二千锭、币帛各百匹。赏讨叛王有功句容郡王床兀兒等金银、币帛、钞各有差。壬午,敕赤因铁木兒颁赉诸王、驸马,及赈济所部贫乏。特授中卫亲军都指挥使孛兰奚太尉。己丑,成纪县山崩,土石溃徙,坏田稼庐舍,压死居民。辛卯,冀宁路地震。帝谕省臣曰:“比闻蒙古诸部困乏,往往鬻子女于民家为婢仆,其命有司赎之还各部。”帝出,见卫士有敝衣者,驻马问之,对曰:“戍守边镇余十五年,以故贫耳。”帝曰:“此辈久劳于外,留守臣未常以闻,非朕亲见,何由知之!自今有类此者,必言于朕。”因命赐之钱帛。八月丙申,车驾至自上都。荧惑犯舆鬼。壬子,太阴犯昴。庚申,合散奏事毕,帝问曰:“卿等日所行者何事?”合散对曰:“臣等第奉行诏旨而已。”帝曰:“卿等何尝奉行朕旨,虽祖宗遗训,朝廷法令,皆不遵守。夫法者,所以辨上下,定民志,自古及今,未有法不立而天下治者。使人君制法,宰相能守而勿失,则下民知所畏避,纲纪可正,风俗可厚。其或法弛民慢,怨言并兴,欲求治安,岂不难哉?”九月丙寅,合散言:“故事,丞相必用蒙古勋臣;合散回回人,不厌人望。”遂恳辞,制以宣徽使伯答沙为中书右丞相,合散为左丞相。己巳,大都南城产嘉禾,一茎十一穗。庚午,太阴犯斗。壬辰,诏戒饬海漕,谕诸司毋得沮挠。岭北地震三日。  冬十月甲午朔,有事于太庙。戊戌,给诸王晃火铁木兒等部粮五千石。壬寅,敕刑部尚书举林柏监大都兵马司防遏盗贼,仍严饬军校,制其出入。遣御史大夫伯忽、参知政事王桂祭陕西岳镇名山,赈恤秦州被灾之民。己酉,监察御史言:“官吏丁忧起复,人情惊惑,请禁止以绝侥幸。惟朝廷耆旧特旨起复者,不在禁例。”制曰:“可。”给两淮屯田总管府职田。壬子,给钞五万锭、粮五万石,赈察罕脑兒。戊午,海外婆罗公之民往贾海番,遇风涛,存者十四人漂至温州永嘉县,敕江浙省资遣还乡。改潮州路所统梅州隶广东道宣慰司。  十一月己卯,复浚扬州运河。己丑,并汧源县入陇州。壬辰,谕:“诸宿卫入直,各居其次,非有旨不得上殿,阑入禁中者坐罪。大臣许从二人,他官一人,门者讥其出入。”十二月丁酉,复广州采金银珠子都提举司,秩正四品,官三员。乙巳,置詹事院,从一品,太子詹事四员,副詹事、詹事丞并二员,家令府、延庆司设官并四员,典宝监八员。遣官即兴和路及净州发廪赈给北方流民。己酉,卢沟桥、泽畔店、琉璃河并置巡检司。壬子,置安王王傅。丁巳,赐诸王秃满铁木兒等及驸马忽剌兀带各部,金一千二百两、银七千七百两、钞一万七千七百锭、币帛二千匹。以内宰领延福司事秃满迭兒知枢密院事,特授晋王内史按摊出金紫光禄大夫、鲁国公。辛酉,改怯怜口民匠总管府为缮用司。  五年春正月辛未,赐诸王秃满铁木兒等所部钞四万锭。甲戌,懿州地震。丙子,安南国遣其臣尹世才等以方物来贡。乙酉,敕诸王位下民在大都者,与民均役。丁亥,会试进士。湖广平章买住加鲁国公、大司农。赈晋王也孙铁木兒等部贫乏者。  二月癸巳朔,日有食之。和宁路地震。丁酉,敕:“广宁、开元等万户府军入侍卫,有兄弟子侄五人者,三人留,四人三人者,二人留,著为籍。”秦州秦安县山崩。封诸王晃火铁木兒为嘉王,秃满铁木兒为武平王,并赐印。丁未,敕云南、四川归还所侵顺元宣抚司民地。戊申,升内史府秩正二品。建鹿顶殿于文德殿后。辛亥,敕杭州守臣春秋祭淮安忠武王伯颜祠。王子诸王答失蛮部乏食,敕甘肃行省给粮赈之。赐诸王察吉兒钞万锭。甲寅,置宁昌府。乙卯,命中书省汰不急之役,增置河东宣慰司副使一员。敕上都诸寺、权豪商贩货物,并输税课。戊午,以者连怯耶兒万户府为右卫率府。给书西天字《维摩经》金三千两。庚申,罢封赠。赏讨叛王脱火赤战功,赐诸王部察罕等金银币钞有差。  三月戊辰,御试进士,赐忽都达兒、霍希贤以下五十人及第、出身有差。己巳,赐宁海王八都兒金印。庚午,立诸王斡罗温孙部打捕鹰坊诸色人匠怯怜口总管府,秩从四品。改静安路为德宁路,静安县为德宁县。癸酉,晋王也孙铁木兒部贫乏,赈米四千一百五十石,仍赐钞二万锭买牛羊孳畜。乙亥,增给两淮运司分司印一。特授安远王丑汉开府仪同三司、录军国重事、知枢密院事。戊寅,以湖州路为安王兀都思不花分地,其户数视卫王阿木哥。癸未,和宁、净州路禁酒。赐钞万锭,命晋王也孙铁木兒赈济辽东贫民。晋王内史拾得闾加荣禄大夫,封桓国公。给金九百两、银百五十两,书金字《藏经》。甲申,免巩昌等处经赈济者差税盐课。乙酉,御史台臣言:“诸司近侍隔越中书闻奏者,请如旧制论罪。”制曰:“可。”己丑,敕以红城屯田米赈净州、平地等处流民。置汾阳王别铁木兒王傅四员,赐丑驴答剌罕平江路田百顷。  夏四月壬辰,安吉王乞台普济薨。丁酉,诸王雍吉剌带部乏食,赈米三千石。己亥,耽罗捕猎户成金等为寇,敕征东行省督兵捕之。庚子,赐诸王察吉兒部钞万锭,布帛称是。给中翊府阎台顺州屯田钞万锭,置牛种农具。庚戌,敕:“安远王丑汉分地隶建宁者七县、汀州者三县,达鲁花赤听其自辟。”升印经提举司为延福监,秩正三品。遣官分汰各部流民,给粮赈济。免怀孟、河南、南阳居民所输陕西盐课。是时解州盐池为水所坏,命怀孟等处食陕西红盐;后以地远,改食沧盐,而仍输课陕西,民不堪命,故免之。木邻、铁里干驿困乏,济以马五千匹。辽阳饥,海漕粮十万石于义、锦州,以赈贫民。甲寅,枢密院臣言:“各省调度军马,惟长官二人领其事。今四川省诸臣皆预,非便,请如旧制。”从之。以千奴、史弼并为中书平章政事,侍御史敬俨为中书参知政事。戊午,车驾幸上都。  五月辛酉朔,顺元等处军民宣抚使阿昼以洞蛮酋黑冲子子昌奉方物来觐。丁卯,赐安王兀都思不花金五百两、银五千两。以御史中丞亦列赤为中书右丞相。戊辰,遣平章政事王毅翙星于司天台三昼夜。诸王按塔木兒、不颜铁木兒部乏食,赈粮两月。壬申,监察御史言:“比年名爵冒滥,太尉、司徒、国公接迹于朝。昔奉诏裁罢,中外莫不欣悦。近闻礼部奉旨铸太尉、司徒、司空等印二十有六,此辈无功于国,载在史册,贻笑将来。请自今门阀贵重、勋业昭著者存留一二,余并革去。”制曰:“可。”癸酉,遣官分道减决笞以下罪。己卯,德庆路地震。巩昌陇西县大雨,南土山崩,压死居民,给粮赈之。六月辛卯,御史台臣言:“昔遣张驴等经理江浙、江西、河南田粮,虚增粮数,流毒生民,已尝奉旨俟三年征租。今及其期,若江浙、江西当如例输之,其河南请视乡例减半征之。”制曰:“可。”癸巳,以典瑞院使斡赤为集贤大学士、领典瑞院事、大司徒。己亥,北地诸部军士乏食,给粮赈之。庚子,遣阿尼八都兒、只兒海分汰净州北地流民,其隶四宿卫及诸王、驸马者,给资粮遣还各部。癸卯,赐诸王桑哥班金束带一、银百两、钞五百锭。乙巳,术者赵子玉等七人伏诛。时卫王阿木哥以罪贬高丽,子玉言于王府司马曹脱不台等曰:“阿木哥名应图谶。”于是潜谋备兵器、衣甲、旗鼓,航海往高丽取阿木哥至大都,俟时而发,行次利津县,事觉,诛之。西番土寇作乱,敕甘肃省调兵捕之。丁巳,赐安王兀都思不花等金束带及金二百两、银一千五十两、钞二千二百锭、币帛二百八十匹。  秋七月己未朔,李邦宁加开府仪同三司。癸亥,赐诸王八里带等金二百两、银八百五十两、钞二千锭、币帛二百匹。甲子,给钦察卫马羊价钞一十四万五千九百九十二锭。丙寅,调军五千乌蒙等处屯田,置总管万户府,秩正三品,给银印。丁卯,给钞二十万锭、粮万石,命晋王分赉所部宿卫士。壬申,御史中丞赵简言:“皇太子春秋鼎盛,宜选耆儒敷陈道义。今李铨侍东宫说书,未谙经史,请别求硕学,分进讲读,实宗社无疆之福。”制曰:“可。”诸王不里牙敦之叛,诸王也舍、失列吉及卫士朵带、伯都坐持两端,不助官军进讨,敕流也舍江西,失列吉湖广,朵带衡州,伯都潭州。癸酉,拘卫王阿木哥王傅印。置饩廪司,秩正八品,隶上都留守司。丰州石泉店置巡检司。赐诸王别失帖木兒等金、银,并赈其部米万石、钞万锭。己卯,诸王雍吉剌带、曲春铁木兒来朝,赐金二百两、银一千两、钞五千锭、币帛一百匹,仍给钞万锭、米万石,分赉其所部。辛巳,立受给库,秩九品,隶工部。壬午,罢河南省左丞陈英等所括民田,止如旧例输税。戊子,巩昌路宁远县山崩。加封楚三闾大夫屈原为忠节清烈公。  八月戊子,车驾至自上都。乙卯,并翁源县入曲江县。九月癸亥,大司农买住等进司农丞苗好谦所撰《栽桑图说》,帝曰:“农桑衣食之本,此图甚善。”命刊印千帙,散之民间。丙寅,广西两江龙州万户赵清臣、太平路总管李兴隆率土官黄法扶、何凯,并以方物来贡,赐以币帛有差。豳王南忽里等部贫乏,命甘肃省市马万匹给之。丁卯,中书右丞、宣徽使亦列赤为中书平章政事,左丞高昉为右丞,参知政事换住为左丞,吏部尚书燕只干为参知政事。壬申,以钞给北边军为马价。甲戌,以作佛事,释重囚三人,轻囚五十三人。己卯,以江浙省所印《大学衍义》五十部赐朝臣。辛巳,置大永福寺都总管府,秩三品。壬午,敕:“军官犯罪,行省咨枢密院议拟,毋擅决遣。”丙戌,以佥太常礼仪院事狗兒为中书参知政事。丁亥,立行宣政院于杭州,设官八员。大同路金城县大雨雹。  冬十月己丑,以大宁路隶辽阳省,宣德府隶大都路。敕:“僧人除宋旧有及朝廷拨赐土田免租税,余田与民一体科征。”播州南宁长官洛麽作乱,思州守臣换住哥招谕之,洛麽遣人以方物来觐。罢胶、莱、莒、密盐使司,复立涛洛场。辛卯,禁大同、冀宁、晋宁等路酿酒。壬辰,建帝师巴思八殿于大兴教寺,给钞万锭。癸巳,改中翊府为羽林亲军都指挥使司。甲午,有事于太庙。癸丑,赣州路雩都县里胥刘景周,以有司征括田新租,聚众作乱,敕免征新租,招谕之。  十一月辛酉,开成、庄浪等处禁酒。壬戌,改黄花岭屯储军民总管府为屯储总管府,设官四员。山后民饥,增海漕四十万石。增置大都南、北两兵马司指挥使,色目、汉人各二员,给分司印二。丁卯,用监察御史乃蛮带等言,追夺建康富民王训等白身滥受宣敕,仍禁冒籍贯宿卫及巧受远方职官、不赴任求别调者,隐匿不自首者罪之。己巳,升同知枢密院事忠嘉知枢密院事。丙子,集贤大学士、太保曲出言:“唐陆淳著《春秋纂例》、《辨疑》、《微旨》三书,有益后学,请令江西行省锓梓,以广其传。”从之。癸未,敕江西茶运司岁课以二十五万锭为额。敕大永福寺创殿,安奉顺宗皇帝御容。  十二月壬辰,特授集贤大学士脱列大司徒。辛亥,置重庆路江津、巴县等处屯田,省成都岁漕万二千石。甲寅,敕枢密院核实蒙古军贫乏者,存恤五年。  六年春正月丁巳朔,暹国遣使奉表来贡方物。丁卯,敕:“福建、两广、云南、甘肃、四川军官致仕还家,官给驿传如民官例。”戊辰,赈晋王部贫民。癸酉,特授同知徽政院事丑驴答剌罕金紫光禄大夫、太尉,给银印。甲戌,监察御史孛术鲁翀等言:“皇太子位正东宫,既立詹事院以总家政,宜择年德老成、道义崇重者为师保宾赞,俾尽心辅导,以广缉熙之学。”制曰:“可。”戊寅,太阴犯心。己卯,翙星于司天台。广东南恩、新州徭贼龙郎庚等为寇,命江西行省发兵捕之。帝御嘉禧殿,谓扎鲁忽赤买闾曰:“扎鲁忽赤人命所系,其详阅狱辞,事无大小,必谋诸同僚,疑不能决者,与省、台臣集议以闻。”又顾谓侍臣曰:“卿等以朕居帝位为安邪?朕惟太祖创业艰难,世祖混一疆宇,兢业守成,恆惧不能当天心,绳祖武,使万方百姓乐得其所,朕念虑在兹,卿等固不知也。”  二月丁亥朔,日有食之。改释奠于中丁,祀社稷于中戊。翙星于回回司天台。丁酉,云南阇里爱俄、永昌蒲蛮阿八剌等并为寇,命云南省从宜剿捕。戊戌,改陕西转运盐使司为河东陕西都转运盐使司,直隶省部。己亥,太阴犯灵台。乙巳,敕:“诸司不由中书奏官辄署事者悉罢之。”特授僧从吉祥荣禄大夫、大司空,加荣禄大夫、大司徒僧文吉祥开府仪同三司。  三月丁巳,以天寿节,释重囚一人。乙未,给钞赈济上都、西番诸驿。辛酉,斡端地有叛者入寇,遣镇西武靖王搠思班率兵讨之。诏以御史中丞秃秃合为御史大夫,谕之曰:“御史大夫职任至重,以卿勋旧之裔,故特授汝。当思乃祖乃父忠勤王室,仍以古名臣为法,否则将坠汝家声,负朕委任之意矣。”丙寅,改怀孟路为怀庆路。特授翰林学士承旨八兒思不花开府仪同三司、大司徒。己巳,太阴犯明堂。敕:“诸王、驸马、宗姻诸事,依旧制领于内八府官,忽径移文中书。”封诸王月鲁铁木兒为恩王,给印,置王傅官。免大都、上都、兴和、大同今岁租税。癸酉,太阴犯日星。甲戌,太阴犯心。壬午,赐大兴教寺僧斋食钞二万锭,禁甘肃行省所属郡县酿酒。  夏四月壬辰,中书省臣言:“云南土官病故,子侄兄弟袭之,无则妻承夫职。远方蛮夷,顽犷难制,必任土人,可以集事。今或阙员,宜从本俗,权职以行。”制曰:“可。”丙辰,命京师诸司官吏运粮输上都、兴和,赈济蒙古饥民。庚子,车驾幸上都。以铁木迭兒为太子太师。内外监察御史四十余人,劾其逞私蠹政,难居师保之任,不听。诸王合赞薨。丙午,命宣政院赈给西番诸驿。壬子,伯颜铁木兒部贫乏,给钞赈之。  五月辛酉,太阴犯灵台。丁卯,太阴犯房。丙子,太阴犯垒壁阵。加安南国王陈益稷仪同三司。六月戊子,以庄浪巡检司为庄浪县,移巡检司于北卜渡。癸巳,以米五千石赈大长公主所隶贫民。甲午,改缮珍司为徽仪使司,秩二品。己亥,岁星犯东咸。辛丑,置河南田赋总管府,隶内史府,设达鲁花赤、总管、同知各一员,副总管二员,秩从三品。戊申,置勇校署,以角牴者隶之。庚戌,大同县雨雹,大如鸡卵。诏以驼马牛羊分给朔方蒙古民戍守边徼者,俾牧养蕃息以自赡,仍命议兴屯田。壬子,赐大乾元寺钞万锭,俾营子钱,供缮修之费,仍升其提点所为总管府,给银印,秩正三品。给钞四十万锭,赈合剌赤部贫民;三十万锭,赈诸位怯怜口被灾者;诸有俸禄及能自赡者勿给。癸丑,以羽林亲军万人隶东宫。丙子,升广惠司秩正三品,掌回回医药。丁丑,以济宁等路水,遣官阅视其民,乏食者赈之,仍禁酒,开河泊禁,听民采食。晋阳、西凉、钧等州,阳翟、新郑、密等县大雨雹,汴梁、益都、般阳、济南、东昌、东平、济宁、泰安、高唐、濮州、淮安诸处大水。  秋七月丙辰,缅国赵钦撒以方物来觐。来安路总管岑世兴叛,据唐兴州,赐玺书招谕之。诸王阔悭坚部贫乏,给粮赈之。壬戌,太阴犯心。以者连怯耶兒万户府军万人隶东宫,置右卫率府,秩正三品。丁卯,诏谕江西官吏、豪民毋沮挠茶课。甲戌,皇姊大长公主祥哥剌吉作佛事,释全宁府重囚二十七人,敕按问全宁守臣阿从不法,仍追所释囚还狱。命分简奴兒流囚罪稍轻者,屯田肇州。乙亥,通州、  漷州增置三仓。丙子,太白犯太微垣右执法。增置上都警巡院、开平县官各二员。己卯,晋王也孙铁木兒所部民,经剽掠灾伤,为盗者众,敕扎鲁忽赤囊加带往,与晋王内史审录罪囚,重者就启晋王诛之,当流配者加等杖之。庚辰,赐木怜、麦该两驿钞一万二千一百二十锭,俾市马给驿。辛巳,赐左右鹰坊及合剌赤等贫乏者钞一十四万锭。  八月甲申,以河东山西道宣慰使张思明为中书参知政事。乙酉,荧惑犯舆鬼。甲午,以授皇太子玉册,告祭于南郊。庚子,车驾至自上都。丁未,告祭于太庙。是月,伏羌县山崩。  闰八月丙辰,辰星犯太微垣右执法。赐嘉王晃火铁木兒部羊十万、马万匹。庚申,增置兴和路预备仓,秩正八品;升广盈库从八品。癸亥,荧惑犯轩辕。甲子,太阴犯垒壁阵。浚会通河。壬申,以太傅、御史大夫伯忽为太师。癸酉,敕:“河东山西道宣慰司官,给俸同随朝。”敕:“诸司有受命不之官及避繁剧托故去职者,夺其宣敕。”乙亥,太白犯东咸。并永兴县入奉圣州。  九月甲申,以徽政使朵带为太傅,升参议中书省事钦察为参知政事。辛卯,铁里干等二十八驿被灾,给钞赈之。壬辰,翙星于司天台。癸巳,以作佛事,释大辟囚七人,流以下囚六人。戊戌,增海漕十万石。置云南县,隶云内州。以故昌州宝山县置宝昌州,隶兴和路。庚子,并顺德、广平两铁冶提举司为顺德广平彰德等处铁冶提举司。癸卯,御史台臣言:“比者官以幸求,罪以赂免,乞凡内外官非勋旧有资望者,不许骤升。诸犯赃罪已款伏及当鞫而幸免者,悉付元问官以竟其罪;其贪污受刑,夺职不叙者,夤缘近侍,出入内庭,觊幸名爵,宜斥逐之。”帝皆纳其言。诏谓四宿卫尝受刑者,勿令造禁廷。山东诸路禁酒。浚镇江练湖。发粟赈济宁、东平、东昌、高唐、德州、济南、益都、般阳、扬州等路饥。十月甲寅,省都功德使四员,止存六员。乙卯,东平、济宁路水陆十五驿乏食,户给麦十石。中书省臣言:“白云宗总摄沈明仁,强夺民田二万顷,诳诱愚俗十万人,私赂近侍,妄受名爵,已奉旨追夺,请汰其徒,还所夺民田。其诸不法事,宜令核问。”有旨:“朕知沈明仁奸恶,其严鞫之。”戊午,遣中书右丞相伯答沙持节授皇太子玉册。辛酉,以扎鲁忽赤铁木兒不花为御史大夫。癸亥,荧惑犯太微垣左执法。上都民饥,发官粟万石减价赈粜。置两浙盐仓六所,秩从八品,官二员,惟杭州、嘉兴二仓设官三员,秩从七品;盐场三十四所,场设监运一员,正八品。罢检校所。乙丑,太阴犯昴。丁卯,赈北方诸驿。戊辰,太阴犯东井。庚午,太白昼见。辛未,太阴犯轩辕。丙子,以皇太子受玉册,诏天下。己卯,浚通惠河。增河东、陕西盐运司判官一员,给分司印二;置提领所二,秩从八品,官各二员;盐场二,增管勾各二员;罢漉盐户提领二十人。济南滨、棣州、章丘等县水,免其田租。  十一月辛卯,荧惑犯进贤。木邦路带邦为寇,敕云南省招捕之。乙巳,以秘书卿苫思丁为大司徒。庚子,敕晋王部贫民二千居称海屯田。增京畿漕运司同知、副使各一员,给分司印。中书省臣言:“曩赐诸王阿只吉钞三万锭,使营子钱以给畋猎廪膳,毋取诸民。今其部阿鲁忽等出猎,恣索于民,且为奸事,宜令宗正府、刑部讯鞫之,以正典刑。”制曰:“可。”禁民匿蒙古军亡奴。帝谕台臣曰:“有国家者,以民为本。比闻百姓疾苦衔冤者众,其令监察御史、廉访司审察以闻。”河间民饥,发粟赈之。  十二月壬戌,命皇太子参决国政。封宋儒周惇颐为道国公。甲子,遣宗正府扎鲁忽赤二员,审决兴和、平地等处狱囚。省云南大理、大、小彻里等地同知、相副官及儒学、蒙古教授等官百二十四员。丙寅,太阴犯轩辕。己巳,复吏人出身旧制,其犯赃者止从七品。免大都、上都、兴和延祐七年差税。河西塔塔剌地置屯田,立军民万户府。壬申,太阴犯星。平章政事王毅以亲老辞职,从之,仍赐其父币帛。癸酉,是夜风雪甚寒,帝谓侍臣曰:“朕与卿等居暖室,宗戚、昆弟远戍边陲,曷胜其苦!岁赐钱帛,可不遍及耶?”敕上都、大都冬夏设食于路,以食饥者。  七年春正月辛巳朔,日有食之。帝斋居损膳,辍朝贺。壬午,御史台臣言:“比赐不兒罕丁山场、完者不花海舶税,会计其钞,皆数十万锭,诸王军民贫乏者,所赐未尝若是,苟不撙节,渐致帑藏虚竭,民益困矣。”中书省臣进曰:“台臣所言良是,若非振理朝纲,法度愈坏。臣等乞赐罢黜,选任贤者。”帝曰:“卿等不必言,其各共乃事。”癸未,帝御大明殿,受诸王、百官朝贺。辛卯,江浙行省丞相黑驴言:“白云僧沈明仁,擅度僧四千八百余人,获钞四万余锭,既已辞伏,今遣其徒沈崇胜潜赴京师行贿求援,请逮赴江浙,并治其罪。”从之。乙未,太阴犯明堂上星。丁亥,帝不豫。辛丑,帝崩于光天宫,寿三十有六,在位十年。癸卯,葬起辇谷,从诸帝陵。五月乙未,群臣上谥曰圣文钦孝皇帝,庙号仁宗,国语曰普颜笃皇帝。  仁宗天性慈孝,聪明恭俭,通达儒术,妙悟释典,尝曰:“明心见性,佛教为深;修身治国,儒道为切。”又曰:“儒者可尚,以能维持三纲五常之道也。”平居服御质素,澹然无欲,不事游畋,不喜征伐,不崇货利。事皇太后,终身不违颜色;待宗戚勋旧,始终以礼。大臣亲老,时加恩赉;太官进膳,必分赐贵近。有司奏大辟,每惨恻移时。其孜孜为治,一遵世祖之成宪云。

版权声明:

含反义词的成语网小编未对《本纪第二十六 仁宗三-元史》内容的版权进行可靠性核实,不能完全保证作品版权的准确性和合法性。如出现版权争议,请与站方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本纪第二十八 英宗二-元史

本纪第二十八 英宗二 二年春正月己巳朔,安南、占城各遣使来贡方物。壬申,保定雄州饥,赈之。庚午,广太庙。甲戌作有《讽刺诗》、《论自然》,现仅存一些残篇。,禁汉人执兵

卷六十一列传第二十六-隋书

卷六十一列传第二十六 宇文述云定兴宇文述,字伯通,代郡武川人也。本姓破野头,役属鲜卑俟豆归,后从其主为宇文氏。父盛,周上柱国。述少骁锐,便弓马。年十一时,有相者谓述,

实录卷之四百七十三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实录卷之四百七十三 之清实录光绪朝实录,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卷六十一列传第二十六

  宇文述云定兴宇文述,字伯通,代郡武川人也。本姓破野头,役属鲜卑俟豆归,后从其主为宇文氏。父盛,周上柱国。述少骁锐,便弓马。年十一时,有相者谓述曰:“公子善自爱,后当位极人臣。”周武帝时,以父军功,起家拜开府。述性恭谨沈密,周大冢宰宇文护甚爱之,以本官领护亲信。及帝亲总万机,召为左宫伯,累迁英果中大夫,赐爵博陵郡公,寻改封濮阳郡公。  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相州,述以行军总管率步骑三千,从韦孝宽击之。军至河阳,迥遣将李俊攻怀州,述别击俊军,破之。又与诸将击尉惇于永桥,述先锋陷阵,俘馘甚众。平尉迥,每战有功,超拜上柱国,进爵褒国公,赐缣三千匹。开皇初,拜右卫大将军。平陈之役,复以行军总管率众三万,自六合而济。时韩擒、贺若弼两军趣丹阳,述进据石头,以为声援。陈主既擒,而萧瓛、萧岩据东吴之地,拥兵拒守。述领行军总管元契、张默言等讨之,水陆兼进。落丛公燕荣以舟师自海至,亦受述节度。上下诏曰:“公鸿勋大业,名高望重,奉国之诚,久所知悉。金陵之寇,既已清荡,而吴会之地,东路为遥,萧岩、萧瓛,并在其处。公率将戎旅,抚慰彼方,振扬国威,宣布朝化。以公明略,乘胜而往,风行电扫,自当稽服。若使干戈不用,黎庶获安,方副朕怀,公之力也。”陈永新侯陈君范自晋陵奔瓛,并军合势。见述军且至,瓛惧,立栅于晋陵城东,又绝塘道,留兵拒述。瓛自义兴入太湖,图掩述后。述进破其栅,回兵击瓛,大败之,斩瓛司马曹勒叉。前军复陷吴州,瓛以馀众保包山,燕荣击破之。述进至奉公埭,萧岩、陈君范等以会稽请降。  述许之,二人面缚路左,吴会悉平。以功拜一子开府,赐物三千段,拜安州总管。  时晋王广镇扬州,甚善于述,欲述近己,因奏为寿州刺史总管。王时阴有夺宗之志,请计于述,述曰:“皇太子失爱已久,令德不闻于天下。大王仁孝著称,才能盖世,数经将领,深有大功。主上之与内宫,咸所钟爱,四海之望,实归于大王。  然废立者,国家之大事,处人父子骨肉之间,诚非易谋也。然能移主上者,唯杨素耳。素之谋者,唯其弟约。述雅知约,请朝京师,与约相见,共图废立。”晋王大悦,多赍金宝,资述入关。述数请约,盛陈器玩,与之酣暢,因而共博,每佯不胜,所赍金宝尽输之。约所得既多,稍以谢述。述因曰:“此晋王之赐,令述与公为欢乐耳。”约大惊曰:“何为者?”述因为王申意。约然其说,退言于素,素亦从之。  于是素每与述谋事。晋王与述情好益密,命述子士及尚南阳公主,前后赏赐不可胜计。及晋王为皇太子,以述为左卫率。旧令,率官第四品,上以述素贵,遂进率品为第三,其见重如此。  炀帝嗣位,拜左卫大将军,改封许国公。大业三年,加开府仪同三司,每冬正朝会,辄给鼓吹一部。从幸榆林,时铁勒契弊歌棱攻败吐谷浑,其部携散,遂遣使请降求救。帝令述以兵屯西平之临羌城,抚纳降附。吐谷浑见述拥强兵,惧不敢降,遂西遁。述领鹰扬郎将梁元礼、张峻、崔师等追之,至曼头城,攻拔之,斩三千馀级。乘胜至赤水城,复拔之。其馀党走屯丘尼川,述进击,大破之,获其王公、尚书、将军二百人,前后虏男女四千口而还。浑主南走雪山,其故地皆空。帝大悦。  明年,从帝西幸,巡至金山,登燕支,述每为斥候。时浑贼复寇张掖,进击走之。  还至江都宫,敕述与苏威常典选举,参预朝政。述时贵重,委任与苏威等,其亲爱则过之。帝所得远方贡献及四时口味,辄见班赐,中使相望于道。述善于供奉,俯仰折旋,容止便辟,宿卫者咸取则焉。又有巧思,凡有所装饰,皆出人意表。数以奇服异物进献宫掖,由是帝弥悦焉。时述贵幸,言无不从,势倾朝廷。左卫将军张瑾与述连官,尝有评议,偶不中意,述张目叱之,瑾惶惧而走,文武百僚莫敢违忤。  然性贪鄙,知人有珍异之物,必求取之。富商大贾及陇右诸胡子弟,述皆接以恩意,呼之为兒。由是竞加馈遗,金宝累积。后庭曳罗绮者数百,家僮千馀人,皆控良马,被服金玉。述之宠遇,当时莫与为比。  及征高丽,述为扶馀道军将。临发,帝谓述曰:“礼,七十者行役以妇人从,公宜以家累自随。古称妇人不入军,谓临战时耳。至于营垒之间,无所伤也。项籍虞姬,即其故事。”述与九军至鸭绿水,粮尽,议欲班师。诸将多异同,述又不测帝意。会乙支文德来诣其营,述先与于仲文俱奉密旨,令诱执文德。既而缓纵,文德逃归,语在《仲文传》。述内不自安,遂与诸将渡水追之。时文德见述军中多饥色,欲疲述众,每斗便北。述一日之中七战皆捷,既恃骤胜,又内逼群议,于是遂进,东济萨水,去平壤城三十里,因山为营。文德复遣使伪降,请述曰:“若旋师者,当奉高元朝行在所。”述见士卒疲敝,不可复战,又平壤险固,卒难致力,遂因其诈而还。众半济,贼击后军,于是大溃,不可禁止,九军败绩,一日一夜,还至鸭绿水,行四百五十里。初,渡辽九军三十万五千人,及还至辽东城,唯二千七百人。帝大怒,以述等属吏。至东都,除名为民。明年,帝有事辽东,复述官爵,待之如初。从至辽东,与将军杨义臣率兵复临鸭绿水。会杨玄感作乱,帝召述班师,令驰驿赴河阳,发诸郡兵以讨玄感。时玄感逼东都,闻述军将至,惧而西遁,将图关中。述与刑部尚书卫玄、左御卫将军来护兒、武卫将军屈突通等蹑之。至阌乡皇天原,与玄感相及。述与来护兒列阵当其前,遣屈突通以奇兵击其后,大破之,遂斩玄感,传首行在所。赐物数千段。复从东征,至怀远而还。  突厥之围雁门,帝惧,述请溃围而出。樊子盖固谏不可,帝乃止。及围解,车驾次太原,议者多劝帝还京师,帝有难色。述因奏曰:“从官妻子多在东都,便道向洛阳,自潼关而入可也。”帝从之。是岁,至东都,述又观望帝意,劝幸江都,帝大悦。述于江都遇疾,中使相望,帝将亲临视之,群臣苦谏乃止。遂遣司宫魏氏问述曰:“必有不讳,欲何所言?”述二子化及、智及,时并得罪于家,述因奏曰:“化及臣之长子,早预籓邸,愿陛下哀怜之。”帝闻,泫然曰:“吾不忘也。”及薨,帝为之废朝,赠司徒、尚书令、十郡太守,班剑四十人,辒?京车,前后部鼓吹,谥曰恭,帝令黄门侍郎裴矩祭以太牢,鸿胪监护丧事。子化及,别有传。  云定兴者,附会于述。初,定兴女为皇太子勇昭训,及勇废,除名配少府。定兴先得昭训明珠络帐,私赂于述,自是数共交游。定兴每时节必有赂遗,并以音乐干述。述素好著奇服,炫耀时人。定兴为制马鞯,于后角上缺方三寸,以露白色。  世轻薄者争放学之,谓为许公缺势。又遇天寒,定兴曰:“入内宿卫,必当耳冷。”  述曰:“然。”乃制裌头巾,令深袙耳。又学之,名为许公袙势。述大悦曰:“云兄所作,必能变俗。我闻作事可法,故不虚也。”后帝将事四夷,大造兵器,述荐之,因敕少府工匠并取其节度。述欲为之求官,谓定兴曰:“兄所制器仗并合上心,而不得官者,为长宁兄弟犹未死耳。”定兴曰:“此无用物,何不劝上杀之。”述因奏曰:“房陵诸子,年并成立。今欲动兵征讨,若将从驾,则守掌为难;若留一处,又恐不可。进退无用,请早处分。”帝从之,因鸩杀长宁,又遣以下七弟分配岭表,仍遣间使于路尽杀之。五年,大阅军实,帝称甲仗为佳。述奏曰:”并云定兴之功也。”擢授少府丞。寻代何稠为少监,转卫尉少卿,迁左御卫将军,仍知少府事。十一年,授左屯卫大将军。  凡述所荐达,皆至大官。赵行枢以太常乐户,家财亿计,述谓为兄,多受其贿。  称其骁勇,起家为折冲郎将。  郭衍郭衍,字彦文,自云太原介休人也。父以舍人从魏武帝入关,其后官至侍中。  衍少骁武,善骑射。周陈王纯引为左右,累迁大都督。时齐氏未平,衍奉诏于天水募人,以镇东境,得乐徙千馀家,屯于陕城。拜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每有寇至,辄率所领御之,一岁数告捷,颇为齐人所惮。王益亲任之。建德中,周武帝出幸云阳,衍朝于行所,时议欲伐齐,衍请为前锋。攻河阴城,授仪同大将军。  武帝围晋州,虑齐兵来援,令衍从陈王守千里径。又从武帝与齐主大战于晋州,追齐师至高壁,败之。仍从平并州,以功加授开府,封武强县公,邑一千二百户,赐姓叱罗氏。宣政元年,为右中军熊渠中大夫。  尉迥之起逆,从韦孝宽战于武陟,进战于相州。先是,迥遣弟子勤为青州总管,率青、齐之众来助迥。迥败,勤与迥子惇、祐等欲东奔青州。衍将精骑一千追破之,执祐于阵,勤遂遁走,而惇亦逃逸。衍至济州,入据其城,又击其馀党于济北,累战破之,执送京师。超授上柱国,封武山郡公。赏物七千段。密劝高祖杀周室诸王,早行禅代。由是大被亲昵。开皇元年,敕复旧姓为郭氏。突厥犯塞,以衍为行军总管,领兵屯于平凉。数岁,虏不入。征为开漕渠大监。部率水工,凿渠引渭水,经大兴城北,东至于潼关,漕运四百馀里。关内赖之,名之曰富民渠。五年,授瀛州刺史。遇秋霖大水,其属县多漂没,民皆上高树,依大家。衍亲备船?伐,并赍粮拯救之,民多获济。衍先开仓赈恤,后始闻奏。上大善之,选授朔州总管。所部有恆安镇,北接蕃境,常劳转运。衍乃选沃饶地,置屯田,岁剩粟万馀石,民免转输之劳。又筑桑乾镇,皆称旨。十年,从晋王广出镇扬州。遇江表构逆,命衍为总管,领精锐万人先屯京口。于贵洲南与贼战,败之,生擒魁帅,大获舟楫粮储,以充军实,乃讨东阳、永嘉、宣城、黟、歙诸洞,尽平之。授蒋州刺史。  衍临下甚踞,事上奸谄。晋王爱昵之,宴赐隆厚。迁洪州总管。王有夺宗之谋,托衍心腹,遣宇文述以情告之。衍大喜曰:“若所谋事果,自可为皇太子。如其不谐,亦须据淮海,复梁、陈之旧。副君酒客,其如我何?”王因召衍,阴共计议。  又恐人疑无故来往,托以衍妻患瘿,王妃萧氏有术能疗之。以状奏高祖,高祖听衍共妻向江都,往来无度。衍又诈称桂州俚反,王乃奏衍行兵讨之。由是大修甲仗,阴养士卒。及王入为太子,征授左监门率,转左宗卫率。高祖于仁寿宫将大渐,太子与杨素矫诏,令衍、宇文述领东宫兵,帖上台宿卫,门禁并由之。及上崩,汉王起逆,而京师空虚,使衍驰还,总兵居守。大业元年,拜左武卫大将军。帝幸江都,令衍统左军,改授光禄大夫。又从讨吐谷浑,出金山道,纳绛二万馀户。衍能揣上意,阿谀顺旨。帝每谓人曰:“唯有郭衍,心与朕同。”又尝劝帝取乐,五日一视事,无得效高祖空自劬劳。帝从之,益称其孝顺。初,新令行,衍封爵从例除。六年,以恩幸封真定侯。七年,从往江都,卒。赠左卫大将军,赗赐甚厚,谥曰襄。  长子臻,武牙郎将。次子嗣本,孝昌县令。  史臣曰:謇謇匪躬,为臣之高节,和而不同,事君之常道。宇文述、郭衍以水济水,如脂如韦,便辟足恭,柔颜取悦。君所谓可,亦曰可焉,君所谓不,亦曰不焉。无所是非,不能轻重,默默苟容,偷安高位,甘素餐之责,受彼己之讥。此固君子所不为,亦丘明之深耻也。

版权声明:

含反义词的成语网小编未对《卷六十一列传第二十六-隋书》内容的版权进行可靠性核实,不能完全保证作品版权的准确性和合法性。如出现版权争议,请与站方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实录卷之四百七十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实录卷之四百七十 之清实录光绪朝实录,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卷三十四 列传第二十六-周书

卷三十四 列传第二十六 赵善元定杨摽裴宽杨敷韩盛 赵善字僧庆,太傅、楚国公贵之从祖兄也。祖国,魏龙骧将军、洛州刺史。父更,安乐太守。 善少好学,涉猎经史,美容仪,沉毅有,

卷三十五 列传第二十七-周书

卷三十五 列传第二十七 郑孝穆崔谦弟说说子弘度崔猷裴侠薛端薛善弟慎敬珍 郑孝穆字道和,荥阳开封人,魏将作大匠浑之十一世孙。祖敬叔,魏颍川、濮阳郡守,本邑中正。父琼,范

卷三十四 列传第二十六

  赵善元定杨摽裴宽杨敷韩盛  赵善字僧庆,太傅、楚国公贵之从祖兄也。祖国,魏龙骧将军、洛州刺史。父更,安乐太守。  善少好学,涉猎经史,美容仪,沉毅有远量。永安初,尔朱天光为肆州刺史,辟为主簿,深器重之。天光讨邢杲及万俟丑奴,以善为长史。军中谋议,每参预之。天光为关右行台,表善为行台左丞,加都督、征虏将军。普泰初,赏平关、陇之功,拜骠骑将军、大行台、散骑常侍,封山北县伯,邑五百户。俄除持节、东雍州诸军事、雍州刺史。天光东拒齐神武于韩(令)陵,善又以长史从。及天光败见杀,善请收葬其尸,齐神武义而许之。  贺拔岳总关中兵,乃遣迎善,复以为长史。岳为侯莫陈悦所害,善共诸将翊戴太祖,仍从平悦。  魏孝武西迁,除都官尚书,改封襄城县伯,增邑五百户。顷之,为北道行台,与仪同李虎等讨曹泥,克之。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进爵为公,增邑并前一千五百户。  大统三年,转左仆射,兼侍中,监著作,领太子詹事。善性温恭,有器局,虽位居端右,而逾自谦退。其职务克举,则曰某官之力;若有罪责,则曰善之咎也。时人称其公辅之量。太祖亦雅敬重焉。  九年,从战邙山,属大军不利,善为敌所获,遂卒于东魏。建德初,朝廷与齐通好,齐人乃归其柩。其子绚表请赠谥。诏赠大将军、大都督、岐宜宁豳四州诸军事、岐州刺史。谥曰敬。子度,字幼济,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度弟绚,字会绩,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淅资二州刺史。  元定字愿安,河南洛阳人也。祖比颓,魏安西将军、务州刺史。父道龙,征虏将军、钜鹿郡守。  定惇厚少言,内沉审而外刚毅。永安初,从尔朱天光讨关陇群贼,并破之。除襄(虏)〔威〕将军。及贺拔岳被害,定从太祖讨侯莫陈悦,以功拜平远将军、步兵校尉。魏孝武西迁,封高邑县男,邑二百户。从击潼关,拔回洛城,进爵为伯,增邑三百户,加前将军、太中大夫。从擒窦泰,复弘农,破沙苑,战河桥,定皆先锋,当其前者,无不披靡。以前后功,累迁都督、征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帅都督,增邑三百户。邙山之役,敌人如堵,定夺矛冲之,杀伤甚众,无敢当者。太祖亲观之,论功为最,赏物甚厚。十三年,授河北郡守,加大都督、通直散骑常侍,增邑通前一千户。定有勇略,每战必陷阵,然未尝自言其功。太祖深重之,诸将亦称其长者。十五年,迁使持节、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为公。魏废帝二年,以宗室,进封建城郡王。(二)年,行周礼,爵随例改,封长湖郡公。世宗初,拜岷州刺史。威恩兼济,甚得羌豪之情。先时生羌据险不宾者,至是并出山谷,从征赋焉。及定代还,羌豪等感恋之。保定中,授左宫伯中大夫。久之,转左武伯中大夫,进位大将军。  天和二年,陈湘州刺史华皎举州归梁,梁主欲因其隙,更图攻取,乃遣使请兵。诏定从卫公直率众赴之。梁人与华皎皆为水军,定为陆军,直总督之,俱至夏口。而陈郢州坚守不下。直令定率步骑数千围之。陈遣其将淳于量、徐度、吴明彻等水陆来拒。量等以定已度江,势分,遂先与水军交战。而华皎所统之兵,更怀疑贰,遂为陈人所败。皎得脱身归梁。定既孤军悬隔,进退路绝,陈人乘胜,水陆逼之。定乃率所部斫竹开路,且行且战,欲趣湘州,而湘州已陷。徐度等知定穷迫,遣使伪与定通和,重为盟誓,许放还国。定疑其诡诈,欲力战死之。而定长史〔长〕孙隆及诸将等多劝定和,定乃许之。于是与度等刑牲歃血,解仗就船。遂为度等所执,〔所部〕众军亦被囚虏,送诣丹阳。居数月,忧愤发病卒。子乐嗣。  杨摽字显进,正平高凉人也。祖贵、父猛,并为县令。  摽少豪侠有志气。魏孝昌中,尔朱荣杀害朝士,大司马、城阳王元徽逃难投摽,摽藏而免之。孝庄帝立,徽乃出,复为司州牧。由是摽以义烈闻。擢拜伏波将军、给事中。元颢入洛,孝庄欲往晋阳就尔朱荣,诏摽率其宗人收船马渚。摽未至,帝已北度太行,摽遂匿所收船,不以资敌。及尔朱荣奉帝南讨,至马渚,摽乃具船以济王师。颢平,封肥如五百户,加镇远将军、步兵校尉,行济北郡事。进都督、平东将军、太中大夫。  从魏孝武入关,进爵为侯,增邑八百户,加抚军、银青光禄大夫。时东魏迁邺,太祖欲知其所为,乃遣摽间行诣邺以观察之。使还,称旨,授通直散骑常侍、车骑将军。稽胡恃险不宾,屡行抄窃,以摽兼黄门侍郎,往慰抚之。摽颇有权略,能得边情,诱化酋渠,多来款附,乃有随摽入朝者。  时弘农为东魏守,摽从太祖攻拔之。然自河以北,犹附东魏。摽父猛先为邵郡白水令,摽与其豪右相知,请微行诣邵郡,举兵以应朝廷。太祖许之。摽遂行,与土豪王覆怜等阴谋举事,密相应会者三千人,内外俱发,遂拔邵郡。擒郡守程保及令四人,并斩之。众议推摽行郡事,摽以因覆怜成事,遂表覆怜为邵郡守。以功授大行台左丞,率义徒更为经略。于是遣谍人诱说东魏城堡,旬月之间,正平、河北、南(涉)〔汾〕、二绛、建州、(大)〔太〕宁等城,并有请为内应者,大军因攻而拔之。以摽行正平郡事,左丞如故。齐神武败于沙苑,其将韩轨、潘洛、可朱浑元等为殿,摽分兵要截,杀伤甚众。东雍州刺史马恭惧摽威声,弃城遁走。摽遂移据东雍州。  太祖以摽有谋略,堪委边任,乃表行建州事。时建州远在敌境三百余里,然摽威恩夙着,所经之处,多并赢粮附之。比至建州,众已一万。东魏刺史车折于洛出兵逆战,摽击败之。又破其行台斛律俱步骑二万于州西,大获甲仗及军资,以给义士。由是威名大振。东魏遣太保侯景攻陷正平,复遣行台薛循义率兵与斛律俱相会,于是敌众渐盛。摽以孤军无援,且腹背受敌,谋欲拔还。恐义徒背叛,遂伪为太祖书,遣人若从外送来者,云已遣军四道赴援。因令人漏泄,使所在知之。又分土人义首,令领所部四出抄掠,拟供军费。摽分遣讫,遂于夜中拔还邵郡。朝廷嘉其权以全军,即授建州刺史。  时东魏以正平为东雍州,遣薛荣祖镇之。摽将谋取之,乃先遣奇兵,急攻汾桥。荣祖果尽出城中战士,于汾桥拒守。其夜,摽率步骑二千,从他道济,遂袭克之。进骠骑将军。既而邵郡民以郡东叛,郡守郭武安脱身走免。摽又率兵攻而复之。转正平郡守。又击破东魏南绛郡,虏其郡守屈僧珍。录前后功,别封合阳县伯,邑五百户。  邙山之战,摽攻拔柏谷坞,因即镇之。及大军不利,摽亦拔还。而东魏将侯景率骑追摽,摽与仪同韦法保同心抗御,且前经十数里,景乃引退。太祖嘉之,赐帛三百疋。复授建州刺史,镇车箱。摽久从军役,未及葬父,至是表请还葬。诏赠其父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晋州刺史,赠其母夏阳县君,并给仪卫。州里荣之。  及齐神武围玉壁,别令侯景趣齐子岭。摽恐入寇邵郡,率骑御之。景闻摽至,斫木断路者六十余里,犹惊而不安,遂退还河阳,其见惮如此。十二年,进授大都督,加晋建二州诸军事。又攻破蓼坞,获〔东〕魏将李显,进仪同三司。寻迁开府,复除建州邵郡河内汲郡黎阳等诸军事,领邵郡。十六年,大军东讨,授大行台尚书,率义众先驱敌境,攻其四戍,拔之。时以齐军不出,乃追摽还。并肥如、合阳二邑,合一千八百户,改封华阳县侯。又于邵郡置邵州,以摽为刺史,率所部兵镇之。  保定四年,迁少师。其年,大军围洛阳,诏摽率义兵万余人出轵关。然摽自镇东境二十余年,数与齐人战,每常克获,以此遂有轻敌之心。时洛阳未下,而摽深入敌境,又不设备。齐人奄至,大破摽军。摽以众败,遂降于齐。摽之立勋也,有慷慨壮烈之志,及军败,遂就虏以求苟免。时论以此鄙之。朝廷犹录其功,不以为罪,令其子袭爵。  摽之败也,新平郡守韩盛亦于洛阳战没。  盛字文炽,南阳(渚)〔堵〕阳人也。五世祖远,为郑县令,因徙居京兆之渭南焉。曾祖良,举秀才,奉朝请、姑臧令。祖与,魏傥城郡守,赠直州刺史。父先藻,安夷鄜城二郡守,赠镇远将军、义州刺史。  盛幼有操行,涉猎经史,兼善骑射,膂力过人。魏大统初,起家开府行参军。转参军事。从李远积年征讨,每有战功。累迁至都督、辅国将军、中散大夫、帅都督、持节、平东将军、太中大夫、银青光禄大夫、大都督。明帝二年,封临湍县子,邑三百户。保定四年,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虞部下大夫,出为新平郡守。居官清静,严而不残,矜恤孤贫,抑挫豪右,贼盗止息,郡治肃然。寻以本官从晋公护东讨,于洛阳战没。赠淅洛义三州刺史,谥曰壮。子谦嗣。官至大都督。  盛二兄,德舆、仲恭。德舆姿貌魁杰,有异常人。历官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通洛慈涧防主、邵州刺史、任城县男。仲恭美容仪,澹于荣利。郡累辟为功曹、中正。仲恭答曰:“第五之号,岂减骠骑乎!”后历广原、灵原、新丰三县令,所在皆有声绩。有八子,并有志操。少子纫约,后最知名。裴宽字长宽,河东闻喜人也。祖德欢,魏中书郎、河内郡守。父静虑,银青光禄大夫,赠汾州刺史。  宽仪貌瑰伟,博涉群书,弱冠为州里所称。与二弟汉、尼是和知名。亲殁,抚弟以笃友闻。荥阳郑孝穆常谓从弟文直曰:“裴长宽兄弟,天伦笃睦,人之师表。吾爱之重之。汝可与之游处。”年十三,以选为魏孝明帝挽郎,释褐员外散骑侍郎。魏孝武末,除广陵王府直兵参军,加宁朔将军、员外散骑常侍。及孝武西迁,宽谓其诸弟曰:“权臣擅命,乘舆播越,战争方始,当何所依?”诸弟咸不能对。宽曰:“君臣逆顺,大义昭然。今天子西幸,理无东面,以亏臣节。”乃将家属避难于大石岩。独孤信镇洛阳,始出见焉。  时汾州刺史韦子粲降于东魏,子粲兄弟在关中者,咸已从坐。其季弟子爽先在洛,窘急,乃投宽。宽开怀纳之。遇有大赦,或传子爽合免,因尔遂出。子爽卒以伏法。独孤信召而责之。宽曰:“穷来见归,义无执送。今日获罪,是所甘心。”以经赦宥,遂得不坐。  大统五年,授都督、同轨防长史,加征虏将军。十三年,从防主韦法保向颍川,解侯景围。景密图南叛,军中颇有知者。以其事计未成,外示无贰,往来诸军间,侍从寡少。军中名将,必躬自造,至于法保,尤被亲附。宽谓法保曰:“侯景狡猾,必不肯入关。虽托款于公,恐未可信。若仗兵以斩之,亦一时之计也。如曰不然,便须深加严警,不得信其诳诱,自贻后悔。”法保纳之,然不能图景,但自固而已。  十四年,与东魏将彭乐、〔乐〕恂战于新城,因伤被擒。至河阴,见齐文襄。宽举止详雅,善于占对,文襄甚赏异之。谓宽曰:“卿三河冠盖,材识如此,我必使卿富贵。关中贫(校)〔狭〕,何足可依,勿怀异图也。”因解锁付馆,厚加其礼。宽乃裁卧毡,夜缒而出,因得遁还,见于太祖。太祖顾谓诸公曰:“被坚执锐,或有其人,疾风劲草,岁寒方验。裴长宽为高澄如此厚遇,乃能冒死归我。虽古之竹帛所载,何以加之!”乃手书署宽名下,授持节、帅都督,封夏阳县男,邑三百户,并赐马一疋、衣一袭,即除孔城城主。  十六年,迁河南郡守,仍镇孔城。寻加抚军、大都督、通直散骑常侍。魏废帝元年,进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孝闵帝践阼,进爵为子。宽在孔城十三年,与齐洛州刺史独孤永业相对。永业有计谋,多谲诈,或声言春发,秋乃出兵,掩蔽消息,倏忽而至。宽每揣知其情,用兵邀击,无不克之。永业常戒其所部曰:“但好镇孔城,自外无足虑。”其见惮如此。齐伊川郡守梁鲊,常在境首抄掠。太祖患之,命宽经略焉。鲊行过妻家,椎牛宴饮,既醉之后,不复自防。宽密知之,遣兵往袭,遂斩之。太祖嘉焉,赐奴婢、金带、粟帛等。武成二年,征拜司(士)〔土〕中大夫。  保定元年,出为(汾)〔沔〕州刺史。寻转鲁山防主。四年,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天和二年,行复州事。三年,除温州刺史。初陈氏与国通和,每修聘好。自华皎附后,乃图寇掠。沔州既接敌境,事资守备,于是复以宽为沔州刺史。而州城埤狭,器械又少,宽知其难守,深以为忧。又恐秋水暴长,陈人得乘其便。即白襄州总管,请戍兵,并请移城于羊蹄山,权以避水。总管府许增兵守御,不许迁移城。宽乃量度年常水至之处,竖大木于岸,以备船行。襄州所遣兵未至,陈将程灵洗已率众至于城下。遂分布战舰,四面攻之。水势犹小,灵洗未得近城。宽每简募骁兵,令夜掩击,频挫其锐。相持旬日,灵洗无如之何。俄而雨水暴长,所竖木上,皆通船过。灵洗乃以大舰临逼,拍干打楼,应即摧碎,弓弩大石,昼夜攻之。苦战三十余日,死伤过半。女垣崩尽,陈人遂得上城。短兵相拒,犹经二日。外无继援,力屈。城陷之后,水便退缩。陈人乃执宽至扬州,寻被送岭外。经数载,后还建业,遂卒于江左。时年六十七。子义宣后从御正杜杲使于陈,始得将宽柩还。开皇元年,隋文帝诏赠襄郢二州刺史。  义宣起家谯王俭府记室,转司金二命士,合江令。宽弟汉。汉字仲霄,操尚弘雅,聪敏好学。尝见人作百字诗,一览便诵。魏孝武初,解褐员外散骑侍郎。大统五年,除大丞相府士曹行参军,补墨曹参军。汉善尺牍,尤便簿领,理识明赡,决断如流。相府为之语曰:“日下粲烂有裴汉。”十一年,李远出镇弘农,启汉为司马。远特相器遇。寻加安东将军、银青光禄大夫、成都上士。寻转司车路下大夫。与工部郭彦、太府高宾等参议格令,每较量时事,必有条理,彦等咸敬异之。加帅都督。天和中,复与司宗孙恕、典祀薛慎同为八使,巡察风俗。五年,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汉少有宿疾,恒带虚羸,剧职烦官,非其好也。时晋公护擅权,搢绅等多谄附之,以图仕进。唯汉直道固守,八年不徙职。性不饮酒,而雅好宾游。每良辰美景,必招引时彦,宴赏留连,间以篇什。当时人物,以此重之。自宽没后,遂断绝游从,不听琴瑟,岁时伏腊,哀恸而已。抚养兄弟子,情甚笃至。借人异书,必躬自录本。至于疹疾弥年,亦未尝释卷。建德元年卒,时年五十九。赠晋州刺史。  子镜民,少聪敏,涉猎经史。为大将军、谭公会记室参军。后历宋王寔侍读,转记室,迁司录。宣政初,吏部上士。大象末,春官府都上士。汉弟尼。  尼字景尼,性弘雅,有器局。起家奉朝请。除梁王东合祭酒,迁从事中郎,加通直散骑常侍。陇西李际、范阳卢诞并有高名于世,与尼结忘年之交。魏恭帝元年,以本官从于谨平江陵,大获军实,谨恣诸将校取之。余人皆竞取珍玩,尼唯取梁元帝素琴一张而已。谨深叹美之。六官建,拜御正下大夫。寻以疾卒。赠辅国将军、随州刺史。  子之隐,赵王招府记室参军。之隐弟师民,好学有识度,见称于时。起家秦王(赟)〔贽〕府记室参军,仍兼侍读。宽族弟鸿。  鸿少恭谨,有干略,历官内外。孝闵帝践阼,拜辅城公司马,加仪同三司。为晋公护雍州治中,累迁御正中大夫,进位开府仪同三司,转民部中大夫。保定末,出为中州刺史、九曲城主。镇守边鄙,甚有扞御之能。卫公直出镇襄州,以鸿为襄州司马。天和初,拜郢州刺史,转襄州总管府长史,赐爵高邑县侯。从直南征,军败,遂没。寻卒于陈。朝廷哀之,赠丰资遂三州刺史。  杨敷字文衍,华山公宽之兄子也。父暄,字景和。性朗悟,有识学。弱冠拜奉朝请,历员外散骑侍郎、华州别驾、尚书右中兵郎中、辅国将军、谏议大夫。以别将从魏广阳王深征葛荣,为荣所害。赠殿中尚书、华夏二州诸军事、镇西将军、华州刺史。  敷少有志操,重然诺。每览书传,见忠臣烈士之事,常慨然景慕之。魏建义初,袭祖钧爵临贞县伯,邑四百户。除员外羽林监。大统元年,拜奉车都尉。历尚书左士郎中、祠部郎中、大丞相府墨曹参军、帅都督、平东将军、太中大夫,加抚军将军、通直散骑常侍。魏恭帝二年,迁廷尉少卿。所断之狱,号称平允。  孝闵帝践阼,进爵为侯,增邑并前八百户。除小载师下大夫,使北豫州迎司马消难,还,授使持节、蒙州诸军事、蒙州刺史。先是蛮左等多受齐假署,数为乱逆。敷推诚布信,随方慰抚,蛮左等感之,相率归附。敷乃送其首四十余人赴阙,请因齐所假而授之。诸蛮等愈更感悦,州境获宁。特降玺书劳问,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保定中,征为司水中大夫。夷夏吏民,乃荆州总管长孙俭并表请留之。时议欲东讨,将委敷以舟舰转输之事,故弗许焉。陈公纯镇陕(西)〔州〕,以敷为总管长史。五年,转司木中大夫、军器副监。敷明习吏事,所在以勤察著名,每岁奏课居最,累获优赏。进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天和六年,出为汾州诸军事、汾州刺史,进爵为公,增邑一千五百户。齐将段孝先率众五万来寇,梯冲地道,昼夜攻城。敷亲当矢石,随事扞御,拒守累旬。孝先攻之愈急。时城中兵不满二千,战死者已十四五,粮储又尽,公私穷蹙。齐公宪总兵赴救,惮孝先,不敢进军。敷知必陷没,乃召其众谓之曰:“吾与卿等,俱在边镇,实愿同心戮力,破贼全城。但强寇四面攻围日久,吾等粮食已尽,救援断绝。守死穷城,非丈夫也。今胜兵之士,犹数百人,欲突围出战,死生一决。傥或得免,犹冀生还,受罪阙庭,孰与死于寇乎!吾计决矣,于诸君意何如?”众咸涕泣从命。敷乃率见兵夜出,击杀齐军数十人。齐军众稍却。俄而孝先率诸军尽锐围之,敷殊死战,矢尽,为孝先所擒。齐人方欲任用之,敷不为之屈,遂以忧惧卒于邺。高祖平齐,赠使持节、大将军、淮广复三州诸军事、三州刺史,谥曰忠壮。葬于华阴旧茔。  子素,有文武材略。大象末,上柱国、清河郡公。  史臣曰:自三方鼎峙,群雄竞逐,俊能驰骛,各吠非主。争奋厉其智勇,思赴蹈于仁义。临危不顾,前哲所难。赵善等或行彰于孝友,或诚显于忠概,咸躬志力,俱徇功名。兵凶战危,城孤援绝。杨敷、赵善,类庞德之势穷;元定、裴宽,同黄权之无路。王旅不振,非其罪也。敷少而慷慨,终能立节,仁而有勇,其最优乎。杨摽屡有奇功,狃于数胜,轻敌无备,兵破身囚,未能远谋,良可嗟矣。易曰:“师出以律,否臧凶。”传曰:“不备不虞,不可以师。”其杨摽之谓也?

版权声明:

本站《卷三十四 列传第二十六-周书》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能完全保证作品版权的准确性和合法性,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成语对对子网,我们会在7个工作日内处理。

卷三十七 列传第二十九-周书

卷三十七 列传第二十九 寇隽韩褒赵肃张轨李彦郭彦裴文举高宾 寇俊字祖俊,上谷昌平人也。祖赞,魏南雍州刺史。父臻,安远将军、郢州刺史。 隽性宽雅,幼有识量,好学强记。兄祖

不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