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纪第十五 武宗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本纪第十五 武宗之新元史,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本纪第十六 仁宗上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本纪第十六 仁宗上之新元史,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本纪第十五 武宗

武宗仁惠宣孝皇帝,讳海山,顺宗答剌麻八拉第二子也。顺宗三子:长曰魏王阿木哥,其母微;帝与仁宗皆昭献元圣皇后宏吉剌氏所出,所谓兴圣皇太后也。帝以至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生。

成宗大德三年,命帝代宁远王阔阔出镇北边,御叛王海都。四年八月,效海都于阔别列之地。五年,海都率笃哇等大举入寇。八月朔,与海都战于铁坚古山,败之。越二日,海都悉众来攻,大战于合刺合塔。王师失利,帝亲昌矢石,投诸王、驸马以出。明日复战,王师分五队,为海都所乘,帝突出敌阵之后,全师而返。海都遁去,旋病死。

八年十月,封怀宁王,赐金印,食瑞州六万五千户,岁绐五户丝及币帛千匹。九年七月,置王府官。时海都子察八儿拥其父众,虽纳款,不甘入朝。十年七月,帝自脱忽思圈之地追察八儿弟斡罗思,获其妻孥辎重。八月,袭察八儿于也儿的百河,尽俘其众。察八儿奔于笃哇。诸王明里铁木儿、阿鲁灰等悉降。冬,驻于按台山,击察八儿弟秃曲灭,走之,北边悉平。

十一年春正月,成宗崩,左丞相阿忽台等潜谋推成宗皇后伯牙吾氏称制,以安西王阿难答辅之。皇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奉兴圣太后入定内难,执阿忽台等杀之,遣使迎帝于北边。既而太后意犹豫,使日者推帝及皇弟之星命,问所宜立。曰:“重光大荒落有灾,旃蒙作噩祚久。”重光,帝年幹;旃蒙,皇弟年幹也。太后惑其言,遣近侍托尔谕帝:日者所言运祚修短,不可不思。是时,帝已至和林,谓康里脱脱曰:“我捍御边陲,勤劳十年,又位居嫡长,神器应归于我。今大后以星命休咎为言,天道茫昧,安能豫知此。殆任事之臣,造奸谋以惑圣听耳。汝为我往察之。”縻里脱脱既行,帝率大军由西道,使诸王昂哈由中道,床兀儿由东道,分趋上都。康里脱脱入见太后,述帝意。太后愕然曰:“此我为太子远虑耳。今诸王、大臣议已定太子,不速来何为?”

五月,帝至上都。皇弟奉太后来会,左右部诸王毕至。乃废成宗皇后伯牙吾氏出居东安州,执安西王阿难答至上都,俱赐死。甲申,帝即位,受诸王百官朝贺于大安阁。诏曰:

昔我太祖皇帝以武功定天下,世祖皇帝以文德洽海内,列圣相承,丕衍无疆之祚。朕自先胡,抚军朔方,殆将十年,亲御甲胄,力战却敌者屡矣。方诸藩内附,边事以宁,遽闻宫车宴驾,乃有宗室诸王、贯戚元勋,相与定策于和怵,咸以朕为世祖曹孙之嫡,以功以贤,宜登太宝。朕廉让未遑,至于再三。还至上都,宗王、大臣复请于朕。间者,奸臣乘隙,谋为不轨,赖祖宗之灵,母弟爱育黎拔力八达禀命太后,恭行天罚。内难既平,神器不可久虚,合词劝进,试意益坚。朕勉徇舆情,于五月二十一日即皇帝位。任大守重,若涉渊冰。属嗣服之云初,其与民而更始,可大赦天下。

教育学校人才,以备擢用,系籍儒户蠲免杂徭差役。忧恤北庭战士,仍禁管军官、奥鲁官非理科扰。经过军马,牧养驼马人等,毋得扰民。诸色人等勿得别投户名,影避差徭,亦不得将土地妄词呈献。优恤蒙古站赤,仍禁各投下滥给铺马。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具实以闻,别加恩赐。上都、大都、隆兴三路免差税三年。其余路分,量轻重蠲免,云南八番田场地而,免差发一年,并免积年逋欠。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常加存问。进户复业者,免差税三年。被灾之处,山场湖泊课税权行停罢,听贫民采取。各处铁治。听人煽办。名山大川、圣帝明王、忠巨烈士载在祀典者,官吏择日致祭。其余民间利害,有合兴修者,中书省核议奏闻。是日,追尊皇考答刺麻八拉为皇帝,尊皇考元妃宏吉剌氏为皇太后。诏曰:盖闻孝治天下者,王政所选,养以天下者。尊称为大。带承先德,寅绍丕基;怆昭考之长违,赖慈闱之笃祜;方衍无疆之庆,曷胜报本之情。谨依先朝成宪,追尊皇考曰皇帝,尊太母元妃曰皇太后,其应行典札,以次举行。

壬辰,加知枢密院事朵儿朵海太傅,中书右丞相哈剌哈孙答剌罕太保,并录军国重事。知枢密院事塔剌海为中书左丞相,预枢密院、宜徽院亨。同知徽政院事床兀儿、也可札鲁忽赤阿沙不花、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明里不花并为中书平章政事。江浙行省左丞刘正为中书左丞,遥授中书左丞钦察、福建道宣慰使也先帖木儿并为中书参知政事。中书右丞、行御史中丞塔思不花为御史大夫。平章政事床兀儿旋改知枢密院院事。特授乞台普济中书平章政事。延废使抄儿赤、同知和林等处宣慰司事塔海并为中书右丞。阿里为中书左丞。脱脱为御史大夫。是月,敕高丽王王日臣归国。平章政事撒勤帖木儿,翰林学士郭贯镇抚高丽。中书平章政事合散出为辽阳行省平章政事。

六月癸已朔,立皇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受金宝,诏曰:朕承列圣之贻谋,协宗王之翌戴,必谨亲贤之托,共成继述之功。母弟爱育黎扰力八达性禀温文,行全孝敬,夙著忠勤之节,素明治理之方,载惟靖乱之殊勋,式符元良之渥命,乃遵裕皇居东宫旧制,于六月朔旦授以皇太子宝,俾领中书之务,仍兼宥密之司,匪特笃兄弟友爱之情。实以衍宗杜隆昌之福。

甲午,建行宫于旺兀察都之地,立为中都。丁酉,上皇考尊谥曰昭圣衍孝皇帝,庙号顺宗,大行皇帝尊谥曰钦明广孝皇帝,庙号成宗,元妃宏吉剌氏失怜答里尊谥曰贞慈静懿皇后。袝牴庙跻顺宗于成宗之上。己亥,罗罗斯宣慰使斡罗思为中书左丞。诸司听皇太子各置一人。拱卫直都指挥使马谋沙角牴屡胜,遥授平章政事。壬寅,左丞相塔刺海加太保、录军国重事,兼太子太师。癸卯,立詹事院。甲辰,平章政事、行和林宣慰使都元帅憨剌合儿,通政使、武备院卿帖木儿不花,并知枢密院事。戊申,特授尚乘卿索兰奚、床兀儿并为平章政事。大同屯储军民总管府达鲁花赤怯里术丁为中书右丞。辛卯,中书平章政事脱虎脱出为江西行省平章政事。壬子,封皇妹祥剌吉为鲁国大长公主,驸马潼阿不剌为鲁王。敕枢密院铨调军官遵世祖定制。近侍勿辄有请。军官许父子兄弟袭职,近侍不得援以为例。丙辰,御史大夫塔思不花、脱脱并遥授左丞相。戊午,高丽前王王日臣进封沈阳王,加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太傅、上柱国、驸马都尉,入中书省参议政事。己未,宁远王阔阔出进封宁王。庚申,遥授左丞相塔思不花为右丞相。

七月癸亥朔,封诸王秃剌为趑王。甲子,御史大夫铁古迭儿等以即位告天地于南郊。丙寅,前中书参知政事赵仁荣为太子詹事。太傅右丞相哈刺哈孙、左丞相塔刺海综理中书庶务。己巳,立宫师府。壬申,御史大夫铁古迭儿等以即位告太庙。癸酉,立和林行中书省。太师月赤察儿为行省右丞相,中书右丞相哈剌哈孙为左丞相,依前太保、录军国重事。丙子,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塔失海牙、知枢密院事床兀儿为中书平章政事。丁丑,封诸王八不沙为齐王,朵列纳为济王,迭里哥儿不花为北宁王,太师月赤察为淇阳王。加平章政事脱虎脱太尉。中书左丞相塔剌海为中书右丞相,御史大夫塔思不花为中书左丞相,浙江行省平章政事教化、河南江北行省平章政事法忽鲁丁并为中书平章政事。平章政事铁木迭儿出为江西行省平章政事。己卯,集贤院使别不花为中书平章政事。庚辰,御史中丞只儿合郎为御史大夫。辛巳,加至圣文宣王尊号为大成至圣文宣王。置行工部于中都。同知枢密院事也儿吉尼知枢密院事。御史中丞王寿、浙江行省左丞郝天挺并为中书右丞。壬午,御史大夫铁古迭儿等,以即位告社稷。甲申,瞻思丁使西域。丙戌,同知宣徽院事勃罗答失为中书左丞。中书参知政事钦察出为四川行省左丞。辛卯,敕唐兀秃各花户籍已定,其入诸王、驸马部下避役及冒匿者,皆罪之。

八月甲午,敕不由中书奏者,勿与官。外任官勿带相衔。乙未,治书侍御史兀伯都剌为中书参知政事。戊戌,封御史大夫脱脱秦国公。辛亥,中书左丞孛罗帖木儿以国文译《孝经》进,诏曰:“此乃孔子之微言,自王公至于庶人皆当由是而行。其命中书首刊印,诸王以下皆赐之。”丁巳,中书左丞王寿罢为御史中丞。戊午,中书平章政事乞台普济、床兀儿、别不花等并加太尉。中书右丞塔海加太尉、平章政事。中书左丞孛罗帖木儿为中书右丞。禁诸色人带金翅雕帽顶。

九月甲子,车驾至自上都。时巡狩三不剌,翰林学士王文用谏曰:“先帝新弃天下,陛下巡狩不能时,无以慰臣民望,宜早还。”帝即日还大都。乙丑,中书右丞相塔刺海摄太尉,请皇考皇帝、大行皇帝尊谥于南郊。辛未,加塔刺海、塔思不花太尉。壬申,塔刺海奉册宝,上皇考极大行皇帝尊谥、庙号,又上大行皇帝元妃宏吉刺氏尊谥,袝于太庙。甲戌,改太常寺为太常礼仪院。丁丑,定中书省官为十二员:右丞相塔剌海,左丞相塔思不花,平章政事床兀儿、乞台普济如故,阿沙不花、塔失海牙为平章政事,勃罗答失、刘正为古丞,郝天挺、也先帖木儿为左丞,于璋、兀伯都刺为参知政事。甲申,立尚书首。塔剌海、塔思不花仍领中书省,脱虎脱、教化、法鲁忽丁任尚书省。命自举官属。丙戌,中书平茸政事别不花出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辛卯,御史台臣谏立尚书省,帝曰:“卿言良是,脱虎脱、教化、法鲁忽丁此三臣原任其事,姑听之。”

冬十月壬寅,封知枢密院事床兀儿为容国公。乙巳,敕阴阳法师勿谒诸王、驸马之门。丙午,诏整饬台纲。封御史大夫铁古迭儿为郓国公。中卫亲军都指挥使买奴为知枢密院事。

十一月癸亥,镇远王牙忽都进封楚王。丙寅,朝皇太后于隆福宫,上册宝。己巳,诏中书省官十二员。脱虎脱仍为宣政院,教化留京师,其余各授职任。戊寅,授皇太子玉册。己卯,帝御大明殿,受诸王、百官驾。

十二月辛丑,幸大圣寿万安寺。史部尚书察乃授平章政事,领工部事。禁汉人挟弓箭、弹弓。庚申,诏曰:仰惟祖宗应天顺人,肇启疆宇,华夏一统,罔不率从。逮联嗣服丕图,缵膺景命,遵承遣训,恪慕洪规,祗惕畏敬,未知攸济。永思创业艰难,茕然轸念。万事之统,在予一人。间者,岁比不登,流民未还。是以责任股肱耳目大臣,赞襄嘉猷,胡夕入告,乐与率土之民,共享治安之化,迩宁远肃,顾不韪欤。可改大德十二年为至大元年。诞布维新之令,式符永固之休。

凡公事并经由中书古可否施行,内外大小衙门毋得隔越闻奏。监察御史、廉访司严纠内外官吏,年终考其殿最者一人,以凭黜陟。政令得失、军民利病,许人上书陈言。若言元可采,并无罪责;如其可取,重加迁擢。培养学校人才,以借擢用。其贡举法,中书省续议举行。劝课农桑,孝弟力田之人,量加旌赏。存恤蒙古摞马赤各翼军人及各翼汉军。管军官举放军人钱物,诏书到日,尽行除免。典卖亲丁,悉听圆聚,价不追还。围猎飞放,毋得驻扰百姓。驱户毋得投充怯歹、鹰房子名色,影进差徭。站赤消乏,仰中书省、通政院先将户口合并截补,臂设头目,其整治事理次第举行。禁捕野物地面,除上都、大同、隆兴三路外。大都周围各禁五百里。其余禁断处所及山场、河泊、芦荡,并开禁一年,听民采捕。民户流移,所在官司勿与本管户一体科征。其原籍官司,用心招诱,毋侵占所抛田产。内庭作佛事,毋释重囚,以轻囚代之。岳镇、海渎,风师、雨师、雷师,有司洁斋致祭。

至大元年春正月辛酉,曲赦御史台见系赃吏。甲子,中书平章政事阿沙不花授右丞相,行御史大夫。丙寅,罢江南行都水监。丁卯,中书右丞也罕的斤为平章政事,议陕西行省事。己巳,缅国进驯象六。己丑,云南王也先帖木儿进封营王。是月,召前中书右丞尚文至京师,以疾辞。

二月甲辰,立王太子卫率府。戊午,不达达思等送爪哇使归其国。是月,中书平章政事乞台普济为中书左丞相。

三月戊寅,车驾幸上都。封阿沙不花为康国公。甘肃行省右丞脱脱木儿为中书平章政事,加大司徒。己卯,修顺宗、成宗《实录》。敕怯薛歹、昔宝赤、诸王附马部下勿践百姓田禾,犯者罪之。

夏四月戊戌,以永平路盐课赐桑哥剌失公主,中书省臣执不可,从之。封三宝奴为渤国公,香山为宾国公。加铁古迭儿右丞相,都护买住中书右丞。癸卯,加平章政事教化太子大保、太尉、平章军国重事,封魏国公。甲辰,知枢密院事也儿吉尼通授右丞相。乙卯,米楫等使苏鲁国。丙辰,罢征东行中书省。

五月丙寅,知枢密院事塔鲁忽台遥授右丞相。己巳,缅国进驯象六。乙亥,知枢密院事憨剌合儿谣授左丞相。丙子,禁白莲社,放其人隶民籍,加右丞相塔思不花上柱国,左丞相乞台普济大子太傅。甲申,立大同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六月己丑,加三宝奴录军国文事,曲出太子太保,脱虎脱上柱国、太尉、天慧都平章军国重事。戊戌,威定王药木忽儿进封定王。封驸马阿失为昌王。宦者李邦宁遥授左丞相。己酉,乞台普济录军国重事。敕无照会官不得赴任。

七月庆申,立广武康里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壬戌,立中都留守司兼开宁路总管府。壬申,塔察儿等九人使诸王宽阇,月鲁等十二人使诸王脱说。癸酉,礼部尚书阿里灰等赍玺书谕安南国,札部侍郎管祝思监等使缅国,脱里不花等十二人使诸王合儿班答。壬午,封乃蛮带为寿王。是月,诏中书右丞相塔思不花、左丞相乞台普济曰:中书政本也,军国之务,小大由之。朕自即位以来,励精求治,爰立辅相,以总中书。期年于兹,大效未著,岂选用之未当欤?何万机之犹繁,而群生之寡遂也。今特命塔思不花为中书右丞桕,乞台普济为左丞相,统百官、平庶政,便者举行,弊者革去,一新条理。诸内外大小事务,并听中书省区处奏闻。违者罪之。

八月戊申,特授■〈亻瓜〉头太师。

九月丙辰,高丽国王王日臣卒。雷尼台等使薜思迷干都。辛酉,谕诸王察八儿、宽阇入朝。乙亥,车驾至自上都。庚辰,册王謜为征东行省右丞相、嗣高丽国王,依前驸马都尉、沈阳王。封诸王秃满为阳翟王。

冬十月甲午,阿沙不花知枢密院事。敕持内降文书买河间路盐及以诸王、驸马命至运司者,一切禁之。甲辰,加左丞相、知枢密院事帖木儿不花录军国重寸。中书右丞秃忽鲁、河南行省右丞也速、内史脱勃花并何抠密院事。

十一月丁卯,知枢密院事也儿吉尼为御史大夫。己巳,塔思不花、乞台普济并为中书右丞相,脱虎脱为左丞相。壬申,高丽国王王謜来朝。是后,核天下屯阳。

闰月甲寅,太傅达剌罕哈剌哈孙卒。

十二月庚申,封和郎撒为陇王。甲戌,平章政事、太子宾客王大亨行太子危事,平茸军国重事、太子少詹事大藏都为太子詹事。

二年春正月己丑,从皇太子请,罢官师府。庚寅,杀越王秃剌。辛卯,皇太子率诸王、百官上尊号曰统天继圣钦文英武大章孝皇帝。乙未,以上尊号谢太庙。己亥,容国公床兀儿进封句容郡王。丙申,诏曰:

朕荷三灵之隆眷,承列圣之丕基,永言置器之艰,恒切履霜之惧。乃者皇太子率中外臣庶佥谓,抚军十我,遐迩悉平,当宁九重成规具举,苦稽旧典,盍进徽称。岂朕躬之克当。惟祖武之显式,己于正月十七日御大明殿受统天继圣钦文英武大章孝皇帝大号,越五日躬诣太室谢讫。

爱念即位之初,恒以赈灾恤民为务,而恩泽犹末溥博,流离犹未安集。岂有司奉行之不至欤?今特命中书省遴选内外官僚,专以抚治为事。简汰冗员,持节浮费,官吏各修乃职。劝农桑,兴学校,抚字百姓,严城吏胥。御史、廉访司年终每道考其殿最者一人,以凭黜陟。围猎飞放及过往屯戍、出使人符扰害百姓,有司再行禁戢。灾区经赈济百姓,本年腹路差税、江淮夏税并行蠲免。本年正月以前,民间逋欠、差税课程,并行蠲免。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除常例外,每名给中统钞十五两。禁捕野兽地面,除上都、中都、大同三路及大都周围五百里外,其余再弛禁一年。诸位下占据山场、河泊、关津、桥梁并抽分等钱,尽行革罢。检枧清民,计口赡济。其还乡者,量给行粮。流民合纳差税,勿邻见户包纳。岳渎、帝王及忠臣、烈士载于祀典者,有司蠲洁致祭。大小职官四品以下普覃散官一等。

二月癸亥,罢行泉府院,归市舶于行省。

三月己丑,辽阳行省右丞洪重喜告高丽国王王謜不法,敕王謜从皇太后幸五台山,勿令辨对。诸王老章代粱王松山镇云南。庚寅,车驾幸上都。封诸王也速不干为襄宁王。己亥,封阿刺的纳八剌公主为赵国公主。驸马注安为赵王。

夏四月辛酉。立兴圣宫江淮财赋总管府。癸亥,立镇守海口屯储亲军都指挥使司。

五月丁亥,通政院使憨刺合儿为知枢密院事,督建兴圣官。大都留守养安等董其役。

六月甲戌,革殴西番僧者断手、詈者断舌之令。

秋七月癸未。河决归德府。壬辰,改四川松、潘、威、茂等州安抚司为宣抚司,移治茂州汶州县。己亥,河决封邱县。

八月癸酉,立尚书省。乞台普济为尚书省右丞相,脱虎脱为左丞相,三宝奴、伯颜,也速为平章政事,保八为右丞,忙哥帖木儿为左丞,王罴为参知政事,中书左丞刘楫授尚书左丞、商议尚书省事。甲寅,海剌孙授平章政事、商议枢密院事。己未,立皇太子左卫率府。江西行省参知政事郝彬为尚书省参知政事。甲戌,赐太师■〈亻瓜〉头名脱尔赤颜。丁丑,诏天下敢有沮挠尚书省事者罪之。

九月庚辰朔,颁尚书省条画于天下,改各行中书省为行尚书省。诏:胡廷得失军民有上言者,得实封上闻;饥民复业者一切通欠,并行蠲免,仍除差税三年;中外吏员依世祖皇帝定例,以九十日为满;如有子证父,奴讦主,及妻妾、弟侄干犯名义者,一切禁之。颁行至大银钞。壬寅,迫夺前平章政事教化魏国公爵。丙戌,车驾至自上都。丙申,占八国遣使贡白面象、伽蓝木。秃坚、张也先、伯颜使不怜八孙国,薛彻兀、李唐、徐伯颜使八昔国、察罕、亦不剌金、场呼答儿、阿里使占八国。陕西行台御史大夫沙的授左丞相、行土番等处宣慰使都元帅。

冬十月庚戌朔,皇太子为尚书令。颁行铜钱法。癸亥,翰林学士承旨不里牙敦为御史大夫。乙丑,以皇太后不豫,释天下大辟囚百人。丁卯,御史大夫只儿合郎、中书左丞相脱虎蜕、尚服院使大悲都并为知枢密院事。癸酉,知抠密院事秃忽鲁加左丞相。丁丑,辽阳行省平章政事合散为左丞相、行中书平章政事,中书参知政事伯都为平章政事、行中书右丞,商议中书省事忽都不丁为右丞、行中书左丞,参议中书省事帖里脱欢、贾钧并中书参知政事。是月,杖流洪重喜于潮州。

十一月庚辰,云南行省右丞算只儿威招谕蛮酋谷保等,受谷保赂,复进兵大利。诏严鞠其罪。已而释之。乙酉,诏冬至祀南郊,以太祖皇帝配;明年夏至,祀北郊,以世祖史帝配。丁亥,湖广行首左丞散术带为平章政事、商议枢密院事。丙午,诸王勃兰奚坐私怨杀人,杖流北边。是月,中书参知政事贾钧佥知枢密院事。

十二月乙卯,有事于太庙。上太祖圣武皇帝尊谥曰法天启运圣武皇帝,光献皇后尊谥曰光献翼圣皇后,审宗庄圣皇后尊谥曰显懿庄圣皇后。和林行省右丞囊絮带擅至京师,诏锁囊家带至和林鞠之。丁丑,增百官棒,定流官封赠格,内外官三品以上者,许请谥,赠谥下在此例。是年常丰洞蛮叛,率洗土、不儿、散毛诸洞蛮寇永宁路。

三年吞正月癸未,汰中书省官吏一百八十一员,听尚书省迁叙。乙酉,特授李孟平章政事、集贤大学士、同知徽政院事。辛卯,立宏吉剌氏为皇后,脱虎脱摄太尉,授皇后宝册。戊戌,敕湖广行省招谕叛蛮黄胜许。辛丑,万户移剌四奴讨湖广乖西带叛蛮。听其便宜调遣。壬寅,云南行省右丞算只儿威招谕八百媳妇。乙巳,定枢密院知院七员、同知院事二员、副使二员、佥院事二员、同佥院事一员。御史台增御史大夫、中丞,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各二员。丁未,立右卫阿速亲军都指挥使司。

二月庚戌,以皇后受册宝,告谢太庙。己未,商议尚书省亨刘楫整顿钞法。甲子,以上皇太后尊号,告祀南郊。乙丑,佥枢密院事贾钧复为中书参知政事。己巳,宁王阔阔出与越王秃剌子阿剌纳失里等谋反。事觉,阔阔出下狱,赐其妻完者死,窜阿剌失里于伯铁木儿分地,磔畏兀僧铁里等于市。三宝奴赐号答剌罕,余并晋秩二等。辛未,加脱克赤颜录军国重事。壬申,尚书平章政事乐实遥授左丞相,封齐国公。癸酉,左丞相、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合散商议辽阳行省事。甲戌,以上皇太后徽号,告祀太庙。是月,诏大司农司总天下农政。定夺黜陟。

三月乙酉,知枢密院事只儿合郎为陕西行尚书省平章政事。壬辰,车驾幸上都。回回人木八剌等坐妖言伏诛。

夏四月己酉,容美洞蛮叛。高丽国王王謜加号纯诚守正推忠宣力定远保节功臣。

五月甲申,封诸王完者为卫王。乙未,尚书参知政事王罴加大司徒。

六月丁未朔,诏太尉尚书右丞相脱虎脱、封太保尚书右丞相三宝奴总治百司,庶务并从尚书省奏行。比申,中书左丞忽都不丁为中书右丞。甲子,太子詹事斡赤为中书左丞。壬申,以西北叛王察八儿等来朝,告祀太庙。赐脱虎脱、三宝奴珠衣,封三宝奴为楚国公。是月,荆门州大水,山崩,死者三千四百余人。

秋七月,封晋王长女宝塔失怜为韩国长公主。

八月丁未,浙江行省左丞相呼剌出、遥授中书右丞相厘日并为御史大夫。甲子,畋于昂兀脑儿。

九月己卯,平伐蛮酋不老丁来降。辛巳,立宣慰司都元帅府于察罕恼儿。丙戌,车驾至自上都。尚书右丞保八遥授平章政事。是月,流宁王阔阔出于高丽。

冬十月戊申,帝率皇太子、诸王、群臣胡兴圣宫,上皇太后尊号曰仪天兴圣慈仁昭懿寿元皇太后。庚戌,告谢太庙。辛酉,大赦天下。大都、上都、中都免至大三年秋税,其余诸路今岁被灾人口曾经体覆者,依上蠲免。内外不急之役,截曰停罢。至大二年以前负欠差税、课程,并行蠲免,阔阔出余党未发觉者,并原其罪。官民田土,诸人勿得陈献。诸收取钱物者,许实诉。丁卯,封驸马贾住韩为衮王。壬申,马合谋但的遥授尚书右丞,为海外诸番直慰使都元帅、领海道运粮漕运万户府事。丞相铁古迭儿为陕西行台御史大夫。十一月辛巳,脱虎脱进太师、录军国重事,封义国公。戊子,容美蛮田墨施什用等来隆。丙申,有事于南郊,尊太祖皇帝配享昊天上帝。己亥,杀武卫亲军都指挥郑阿思兰,籍其家。十二月甲辰朔,以建大崇恩福元寺,乞其剌遥授左丞,曲列、刘良遥授知政事,并领行工部事。己未,镇南王老章坐僭拟乘舆,召赴京师。四年春正月癸酉朔,帝不豫,大赦天下。庚辰,帝崩于玉德殿,在位四年,年三十有一。壬午,葬起辇谷。夏六月甲子,上尊谥曰仁惠宣孝皇帝,庙号武宗,国语曰曲律皇帝。史巨曰:“武宗舍其子而立仁宗。与直公舍与夷而立穆公无以异。公羊子曰:朱之乱,宣公为之。然则英宗之弑,文宗之篡夺,亦帝为之欤!《春秋》贵让而不贵争,公羊子之言过矣。帝享国日浅,滥恩幸赏无一善之可书。独传位仁宗,不愧孝友。其流祚于子孙宜哉。”

【版权声明】

成语对对子网所提供《本纪第十五 武宗》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网友提供。如果任何第三方机构声称是任何内容的版权拥有者,并且不希望所属作品出现在本网站,请您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立即为您删除!

本纪第十七 仁宗下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本纪第十七 仁宗下之新元史,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本纪第十五 武宗-新元史

本纪第十五 武宗 武宗仁惠宣孝皇帝,讳海山,顺宗答剌麻八拉第二子也。顺宗三子:长曰魏王阿木哥,其母微;帝与仁宗皆昭献元圣皇后宏吉剌氏所出,所谓兴圣皇太后也。帝以至元,

本纪第十七 仁宗下-新元史

本纪第十七 仁宗下 延祐元年春正月丁亥,授前中书右丞刘正平章政事、商议中书省事。庚子,江浙行省左丞高珪为中书参知政事。丁未,诏曰:惟天惟祖宗眷佑有国,朕自即位于今四

本纪第十五 武宗

武宗仁惠宣孝皇帝,讳海山,顺宗答剌麻八拉第二子也。顺宗三子:长曰魏王阿木哥,其母微;帝与仁宗皆昭献元圣皇后宏吉剌氏所出,所谓兴圣皇太后也。帝以至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生。成宗大德三年,命帝代宁远王阔阔出镇北边,御叛王海都。四年八月,效海都于阔别列之地。五年,海都率笃哇等大举入寇。八月朔,与海都战于铁坚古山,败之。越二日,海都悉众来攻,大战于合刺合塔。王师失利,帝亲昌矢石,投诸王、驸马以出。明日复战,王师分五队,为海都所乘,帝突出敌阵之后,全师而返。海都遁去,旋病死。八年十月,封怀宁王,赐金印,食瑞州六万五千户,岁绐五户丝及币帛千匹。九年七月,置王府官。时海都子察八儿拥其父众,虽纳款,不甘入朝。十年七月,帝自脱忽思圈之地追察八儿弟斡罗思,获其妻孥辎重。八月,袭察八儿于也儿的百河,尽俘其众。察八儿奔于笃哇。诸王明里铁木儿、阿鲁灰等悉降。冬,驻于按台山,击察八儿弟秃曲灭,走之,北边悉平。十一年春正月,成宗崩,左丞相阿忽台等潜谋推成宗皇后伯牙吾氏称制,以安西王阿难答辅之。皇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奉兴圣太后入定内难,执阿忽台等杀之,遣使迎帝于北边。既而太后意犹豫,使日者推帝及皇弟之星命,问所宜立。曰:“重光大荒落有灾,旃蒙作噩祚久。”重光,帝年幹;旃蒙,皇弟年幹也。太后惑其言,遣近侍托尔谕帝:日者所言运祚修短,不可不思。是时,帝已至和林,谓康里脱脱曰:“我捍御边陲,勤劳十年,又位居嫡长,神器应归于我。今大后以星命休咎为言,天道茫昧,安能豫知此。殆任事之臣,造奸谋以惑圣听耳。汝为我往察之。”縻里脱脱既行,帝率大军由西道,使诸王昂哈由中道,床兀儿由东道,分趋上都。康里脱脱入见太后,述帝意。太后愕然曰:“此我为太子远虑耳。今诸王、大臣议已定太子,不速来何为?”五月,帝至上都。皇弟奉太后来会,左右部诸王毕至。乃废成宗皇后伯牙吾氏出居东安州,执安西王阿难答至上都,俱赐死。甲申,帝即位,受诸王百官朝贺于大安阁。诏曰:昔我太祖皇帝以武功定天下,世祖皇帝以文德洽海内,列圣相承,丕衍无疆之祚。朕自先胡,抚军朔方,殆将十年,亲御甲胄,力战却敌者屡矣。方诸藩内附,边事以宁,遽闻宫车宴驾,乃有宗室诸王、贯戚元勋,相与定策于和怵,咸以朕为世祖曹孙之嫡,以功以贤,宜登太宝。朕廉让未遑,至于再三。还至上都,宗王、大臣复请于朕。间者,奸臣乘隙,谋为不轨,赖祖宗之灵,母弟爱育黎拔力八达禀命太后,恭行天罚。内难既平,神器不可久虚,合词劝进,试意益坚。朕勉徇舆情,于五月二十一日即皇帝位。任大守重,若涉渊冰。属嗣服之云初,其与民而更始,可大赦天下。教育学校人才,以备擢用,系籍儒户蠲免杂徭差役。忧恤北庭战士,仍禁管军官、奥鲁官非理科扰。经过军马,牧养驼马人等,毋得扰民。诸色人等勿得别投户名,影避差徭,亦不得将土地妄词呈献。优恤蒙古站赤,仍禁各投下滥给铺马。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具实以闻,别加恩赐。上都、大都、隆兴三路免差税三年。其余路分,量轻重蠲免,云南八番田场地而,免差发一年,并免积年逋欠。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常加存问。进户复业者,免差税三年。被灾之处,山场湖泊课税权行停罢,听贫民采取。各处铁治。听人煽办。名山大川、圣帝明王、忠巨烈士载在祀典者,官吏择日致祭。其余民间利害,有合兴修者,中书省核议奏闻。是日,追尊皇考答刺麻八拉为皇帝,尊皇考元妃宏吉剌氏为皇太后。诏曰:盖闻孝治天下者,王政所选,养以天下者。尊称为大。带承先德,寅绍丕基;怆昭考之长违,赖慈闱之笃祜;方衍无疆之庆,曷胜报本之情。谨依先朝成宪,追尊皇考曰皇帝,尊太母元妃曰皇太后,其应行典札,以次举行。壬辰,加知枢密院事朵儿朵海太傅,中书右丞相哈剌哈孙答剌罕太保,并录军国重事。知枢密院事塔剌海为中书左丞相,预枢密院、宜徽院亨。同知徽政院事床兀儿、也可札鲁忽赤阿沙不花、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明里不花并为中书平章政事。江浙行省左丞刘正为中书左丞,遥授中书左丞钦察、福建道宣慰使也先帖木儿并为中书参知政事。中书右丞、行御史中丞塔思不花为御史大夫。平章政事床兀儿旋改知枢密院院事。特授乞台普济中书平章政事。延废使抄儿赤、同知和林等处宣慰司事塔海并为中书右丞。阿里为中书左丞。脱脱为御史大夫。是月,敕高丽王王日臣归国。平章政事撒勤帖木儿,翰林学士郭贯镇抚高丽。中书平章政事合散出为辽阳行省平章政事。六月癸已朔,立皇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受金宝,诏曰:朕承列圣之贻谋,协宗王之翌戴,必谨亲贤之托,共成继述之功。母弟爱育黎扰力八达性禀温文,行全孝敬,夙著忠勤之节,素明治理之方,载惟靖乱之殊勋,式符元良之渥命,乃遵裕皇居东宫旧制,于六月朔旦授以皇太子宝,俾领中书之务,仍兼宥密之司,匪特笃兄弟友爱之情。实以衍宗杜隆昌之福。甲午,建行宫于旺兀察都之地,立为中都。丁酉,上皇考尊谥曰昭圣衍孝皇帝,庙号顺宗,大行皇帝尊谥曰钦明广孝皇帝,庙号成宗,元妃宏吉剌氏失怜答里尊谥曰贞慈静懿皇后。袝牴庙跻顺宗于成宗之上。己亥,罗罗斯宣慰使斡罗思为中书左丞。诸司听皇太子各置一人。拱卫直都指挥使马谋沙角牴屡胜,遥授平章政事。壬寅,左丞相塔刺海加太保、录军国重事,兼太子太师。癸卯,立詹事院。甲辰,平章政事、行和林宣慰使都元帅憨剌合儿,通政使、武备院卿帖木儿不花,并知枢密院事。戊申,特授尚乘卿索兰奚、床兀儿并为平章政事。大同屯储军民总管府达鲁花赤怯里术丁为中书右丞。辛卯,中书平章政事脱虎脱出为江西行省平章政事。壬子,封皇妹祥剌吉为鲁国大长公主,驸马潼阿不剌为鲁王。敕枢密院铨调军官遵世祖定制。近侍勿辄有请。军官许父子兄弟袭职,近侍不得援以为例。丙辰,御史大夫塔思不花、脱脱并遥授左丞相。戊午,高丽前王王日臣进封沈阳王,加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太傅、上柱国、驸马都尉,入中书省参议政事。己未,宁远王阔阔出进封宁王。庚申,遥授左丞相塔思不花为右丞相。七月癸亥朔,封诸王秃剌为趑王。甲子,御史大夫铁古迭儿等以即位告天地于南郊。丙寅,前中书参知政事赵仁荣为太子詹事。太傅右丞相哈刺哈孙、左丞相塔刺海综理中书庶务。己巳,立宫师府。壬申,御史大夫铁古迭儿等以即位告太庙。癸酉,立和林行中书省。太师月赤察儿为行省右丞相,中书右丞相哈剌哈孙为左丞相,依前太保、录军国重事。丙子,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塔失海牙、知枢密院事床兀儿为中书平章政事。丁丑,封诸王八不沙为齐王,朵列纳为济王,迭里哥儿不花为北宁王,太师月赤察为淇阳王。加平章政事脱虎脱太尉。中书左丞相塔剌海为中书右丞相,御史大夫塔思不花为中书左丞相,浙江行省平章政事教化、河南江北行省平章政事法忽鲁丁并为中书平章政事。平章政事铁木迭儿出为江西行省平章政事。己卯,集贤院使别不花为中书平章政事。庚辰,御史中丞只儿合郎为御史大夫。辛巳,加至圣文宣王尊号为大成至圣文宣王。置行工部于中都。同知枢密院事也儿吉尼知枢密院事。御史中丞王寿、浙江行省左丞郝天挺并为中书右丞。壬午,御史大夫铁古迭儿等,以即位告社稷。甲申,瞻思丁使西域。丙戌,同知宣徽院事勃罗答失为中书左丞。中书参知政事钦察出为四川行省左丞。辛卯,敕唐兀秃各花户籍已定,其入诸王、驸马部下避役及冒匿者,皆罪之。八月甲午,敕不由中书奏者,勿与官。外任官勿带相衔。乙未,治书侍御史兀伯都剌为中书参知政事。戊戌,封御史大夫脱脱秦国公。辛亥,中书左丞孛罗帖木儿以国文译《孝经》进,诏曰:“此乃孔子之微言,自王公至于庶人皆当由是而行。其命中书首刊印,诸王以下皆赐之。”丁巳,中书左丞王寿罢为御史中丞。戊午,中书平章政事乞台普济、床兀儿、别不花等并加太尉。中书右丞塔海加太尉、平章政事。中书左丞孛罗帖木儿为中书右丞。禁诸色人带金翅雕帽顶。九月甲子,车驾至自上都。时巡狩三不剌,翰林学士王文用谏曰:“先帝新弃天下,陛下巡狩不能时,无以慰臣民望,宜早还。”帝即日还大都。乙丑,中书右丞相塔刺海摄太尉,请皇考皇帝、大行皇帝尊谥于南郊。辛未,加塔刺海、塔思不花太尉。壬申,塔刺海奉册宝,上皇考极大行皇帝尊谥、庙号,又上大行皇帝元妃宏吉刺氏尊谥,袝于太庙。甲戌,改太常寺为太常礼仪院。丁丑,定中书省官为十二员:右丞相塔剌海,左丞相塔思不花,平章政事床兀儿、乞台普济如故,阿沙不花、塔失海牙为平章政事,勃罗答失、刘正为古丞,郝天挺、也先帖木儿为左丞,于璋、兀伯都刺为参知政事。甲申,立尚书首。塔剌海、塔思不花仍领中书省,脱虎脱、教化、法鲁忽丁任尚书省。命自举官属。丙戌,中书平茸政事别不花出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辛卯,御史台臣谏立尚书省,帝曰:“卿言良是,脱虎脱、教化、法鲁忽丁此三臣原任其事,姑听之。”冬十月壬寅,封知枢密院事床兀儿为容国公。乙巳,敕阴阳法师勿谒诸王、驸马之门。丙午,诏整饬台纲。封御史大夫铁古迭儿为郓国公。中卫亲军都指挥使买奴为知枢密院事。十一月癸亥,镇远王牙忽都进封楚王。丙寅,朝皇太后于隆福宫,上册宝。己巳,诏中书省官十二员。脱虎脱仍为宣政院,教化留京师,其余各授职任。戊寅,授皇太子玉册。己卯,帝御大明殿,受诸王、百官驾。十二月辛丑,幸大圣寿万安寺。史部尚书察乃授平章政事,领工部事。禁汉人挟弓箭、弹弓。庚申,诏曰:仰惟祖宗应天顺人,肇启疆宇,华夏一统,罔不率从。逮联嗣服丕图,缵膺景命,遵承遣训,恪慕洪规,祗惕畏敬,未知攸济。永思创业艰难,茕然轸念。万事之统,在予一人。间者,岁比不登,流民未还。是以责任股肱耳目大臣,赞襄嘉猷,胡夕入告,乐与率土之民,共享治安之化,迩宁远肃,顾不韪欤。可改大德十二年为至大元年。诞布维新之令,式符永固之休。凡公事并经由中书古可否施行,内外大小衙门毋得隔越闻奏。监察御史、廉访司严纠内外官吏,年终考其殿最者一人,以凭黜陟。政令得失、军民利病,许人上书陈言。若言元可采,并无罪责;如其可取,重加迁擢。培养学校人才,以借擢用。其贡举法,中书省续议举行。劝课农桑,孝弟力田之人,量加旌赏。存恤蒙古摞马赤各翼军人及各翼汉军。管军官举放军人钱物,诏书到日,尽行除免。典卖亲丁,悉听圆聚,价不追还。围猎飞放,毋得驻扰百姓。驱户毋得投充怯歹、鹰房子名色,影进差徭。站赤消乏,仰中书省、通政院先将户口合并截补,臂设头目,其整治事理次第举行。禁捕野物地面,除上都、大同、隆兴三路外。大都周围各禁五百里。其余禁断处所及山场、河泊、芦荡,并开禁一年,听民采捕。民户流移,所在官司勿与本管户一体科征。其原籍官司,用心招诱,毋侵占所抛田产。内庭作佛事,毋释重囚,以轻囚代之。岳镇、海渎,风师、雨师、雷师,有司洁斋致祭。至大元年春正月辛酉,曲赦御史台见系赃吏。甲子,中书平章政事阿沙不花授右丞相,行御史大夫。丙寅,罢江南行都水监。丁卯,中书右丞也罕的斤为平章政事,议陕西行省事。己巳,缅国进驯象六。己丑,云南王也先帖木儿进封营王。是月,召前中书右丞尚文至京师,以疾辞。二月甲辰,立王太子卫率府。戊午,不达达思等送爪哇使归其国。是月,中书平章政事乞台普济为中书左丞相。三月戊寅,车驾幸上都。封阿沙不花为康国公。甘肃行省右丞脱脱木儿为中书平章政事,加大司徒。己卯,修顺宗、成宗《实录》。敕怯薛歹、昔宝赤、诸王附马部下勿践百姓田禾,犯者罪之。夏四月戊戌,以永平路盐课赐桑哥剌失公主,中书省臣执不可,从之。封三宝奴为渤国公,香山为宾国公。加铁古迭儿右丞相,都护买住中书右丞。癸卯,加平章政事教化太子大保、太尉、平章军国重事,封魏国公。甲辰,知枢密院事也儿吉尼通授右丞相。乙卯,米楫等使苏鲁国。丙辰,罢征东行中书省。五月丙寅,知枢密院事塔鲁忽台遥授右丞相。己巳,缅国进驯象六。乙亥,知枢密院事憨剌合儿谣授左丞相。丙子,禁白莲社,放其人隶民籍,加右丞相塔思不花上柱国,左丞相乞台普济大子太傅。甲申,立大同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六月己丑,加三宝奴录军国文事,曲出太子太保,脱虎脱上柱国、太尉、天慧都平章军国重事。戊戌,威定王药木忽儿进封定王。封驸马阿失为昌王。宦者李邦宁遥授左丞相。己酉,乞台普济录军国重事。敕无照会官不得赴任。七月庆申,立广武康里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壬戌,立中都留守司兼开宁路总管府。壬申,塔察儿等九人使诸王宽阇,月鲁等十二人使诸王脱说。癸酉,礼部尚书阿里灰等赍玺书谕安南国,札部侍郎管祝思监等使缅国,脱里不花等十二人使诸王合儿班答。壬午,封乃蛮带为寿王。是月,诏中书右丞相塔思不花、左丞相乞台普济曰:中书政本也,军国之务,小大由之。朕自即位以来,励精求治,爰立辅相,以总中书。期年于兹,大效未著,岂选用之未当欤?何万机之犹繁,而群生之寡遂也。今特命塔思不花为中书右丞桕,乞台普济为左丞相,统百官、平庶政,便者举行,弊者革去,一新条理。诸内外大小事务,并听中书省区处奏闻。违者罪之。八月戊申,特授■〈亻瓜〉头太师。九月丙辰,高丽国王王日臣卒。雷尼台等使薜思迷干都。辛酉,谕诸王察八儿、宽阇入朝。乙亥,车驾至自上都。庚辰,册王謜为征东行省右丞相、嗣高丽国王,依前驸马都尉、沈阳王。封诸王秃满为阳翟王。冬十月甲午,阿沙不花知枢密院事。敕持内降文书买河间路盐及以诸王、驸马命至运司者,一切禁之。甲辰,加左丞相、知枢密院事帖木儿不花录军国重寸。中书右丞秃忽鲁、河南行省右丞也速、内史脱勃花并何抠密院事。十一月丁卯,知枢密院事也儿吉尼为御史大夫。己巳,塔思不花、乞台普济并为中书右丞相,脱虎脱为左丞相。壬申,高丽国王王謜来朝。是后,核天下屯阳。闰月甲寅,太傅达剌罕哈剌哈孙卒。十二月庚申,封和郎撒为陇王。甲戌,平章政事、太子宾客王大亨行太子危事,平茸军国重事、太子少詹事大藏都为太子詹事。二年春正月己丑,从皇太子请,罢官师府。庚寅,杀越王秃剌。辛卯,皇太子率诸王、百官上尊号曰统天继圣钦文英武大章孝皇帝。乙未,以上尊号谢太庙。己亥,容国公床兀儿进封句容郡王。丙申,诏曰:朕荷三灵之隆眷,承列圣之丕基,永言置器之艰,恒切履霜之惧。乃者皇太子率中外臣庶佥谓,抚军十我,遐迩悉平,当宁九重成规具举,苦稽旧典,盍进徽称。岂朕躬之克当。惟祖武之显式,己于正月十七日御大明殿受统天继圣钦文英武大章孝皇帝大号,越五日躬诣太室谢讫。爱念即位之初,恒以赈灾恤民为务,而恩泽犹末溥博,流离犹未安集。岂有司奉行之不至欤?今特命中书省遴选内外官僚,专以抚治为事。简汰冗员,持节浮费,官吏各修乃职。劝农桑,兴学校,抚字百姓,严城吏胥。御史、廉访司年终每道考其殿最者一人,以凭黜陟。围猎飞放及过往屯戍、出使人符扰害百姓,有司再行禁戢。灾区经赈济百姓,本年腹路差税、江淮夏税并行蠲免。本年正月以前,民间逋欠、差税课程,并行蠲免。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除常例外,每名给中统钞十五两。禁捕野兽地面,除上都、中都、大同三路及大都周围五百里外,其余再弛禁一年。诸位下占据山场、河泊、关津、桥梁并抽分等钱,尽行革罢。检枧清民,计口赡济。其还乡者,量给行粮。流民合纳差税,勿邻见户包纳。岳渎、帝王及忠臣、烈士载于祀典者,有司蠲洁致祭。大小职官四品以下普覃散官一等。二月癸亥,罢行泉府院,归市舶于行省。三月己丑,辽阳行省右丞洪重喜告高丽国王王謜不法,敕王謜从皇太后幸五台山,勿令辨对。诸王老章代粱王松山镇云南。庚寅,车驾幸上都。封诸王也速不干为襄宁王。己亥,封阿刺的纳八剌公主为赵国公主。驸马注安为赵王。夏四月辛酉。立兴圣宫江淮财赋总管府。癸亥,立镇守海口屯储亲军都指挥使司。五月丁亥,通政院使憨刺合儿为知枢密院事,督建兴圣官。大都留守养安等董其役。六月甲戌,革殴西番僧者断手、詈者断舌之令。秋七月癸未。河决归德府。壬辰,改四川松、潘、威、茂等州安抚司为宣抚司,移治茂州汶州县。己亥,河决封邱县。八月癸酉,立尚书省。乞台普济为尚书省右丞相,脱虎脱为左丞相,三宝奴、伯颜,也速为平章政事,保八为右丞,忙哥帖木儿为左丞,王罴为参知政事,中书左丞刘楫授尚书左丞、商议尚书省事。甲寅,海剌孙授平章政事、商议枢密院事。己未,立皇太子左卫率府。江西行省参知政事郝彬为尚书省参知政事。甲戌,赐太师■〈亻瓜〉头名脱尔赤颜。丁丑,诏天下敢有沮挠尚书省事者罪之。九月庚辰朔,颁尚书省条画于天下,改各行中书省为行尚书省。诏:胡廷得失军民有上言者,得实封上闻;饥民复业者一切通欠,并行蠲免,仍除差税三年;中外吏员依世祖皇帝定例,以九十日为满;如有子证父,奴讦主,及妻妾、弟侄干犯名义者,一切禁之。颁行至大银钞。壬寅,迫夺前平章政事教化魏国公爵。丙戌,车驾至自上都。丙申,占八国遣使贡白面象、伽蓝木。秃坚、张也先、伯颜使不怜八孙国,薛彻兀、李唐、徐伯颜使八昔国、察罕、亦不剌金、场呼答儿、阿里使占八国。陕西行台御史大夫沙的授左丞相、行土番等处宣慰使都元帅。冬十月庚戌朔,皇太子为尚书令。颁行铜钱法。癸亥,翰林学士承旨不里牙敦为御史大夫。乙丑,以皇太后不豫,释天下大辟囚百人。丁卯,御史大夫只儿合郎、中书左丞相脱虎蜕、尚服院使大悲都并为知枢密院事。癸酉,知抠密院事秃忽鲁加左丞相。丁丑,辽阳行省平章政事合散为左丞相、行中书平章政事,中书参知政事伯都为平章政事、行中书右丞,商议中书省事忽都不丁为右丞、行中书左丞,参议中书省事帖里脱欢、贾钧并中书参知政事。是月,杖流洪重喜于潮州。十一月庚辰,云南行省右丞算只儿威招谕蛮酋谷保等,受谷保赂,复进兵大利。诏严鞠其罪。已而释之。乙酉,诏冬至祀南郊,以太祖皇帝配;明年夏至,祀北郊,以世祖史帝配。丁亥,湖广行首左丞散术带为平章政事、商议枢密院事。丙午,诸王勃兰奚坐私怨杀人,杖流北边。是月,中书参知政事贾钧佥知枢密院事。十二月乙卯,有事于太庙。上太祖圣武皇帝尊谥曰法天启运圣武皇帝,光献皇后尊谥曰光献翼圣皇后,审宗庄圣皇后尊谥曰显懿庄圣皇后。和林行省右丞囊絮带擅至京师,诏锁囊家带至和林鞠之。丁丑,增百官棒,定流官封赠格,内外官三品以上者,许请谥,赠谥下在此例。是年常丰洞蛮叛,率洗土、不儿、散毛诸洞蛮寇永宁路。三年吞正月癸未,汰中书省官吏一百八十一员,听尚书省迁叙。乙酉,特授李孟平章政事、集贤大学士、同知徽政院事。辛卯,立宏吉剌氏为皇后,脱虎脱摄太尉,授皇后宝册。戊戌,敕湖广行省招谕叛蛮黄胜许。辛丑,万户移剌四奴讨湖广乖西带叛蛮。听其便宜调遣。壬寅,云南行省右丞算只儿威招谕八百媳妇。乙巳,定枢密院知院七员、同知院事二员、副使二员、佥院事二员、同佥院事一员。御史台增御史大夫、中丞,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各二员。丁未,立右卫阿速亲军都指挥使司。二月庚戌,以皇后受册宝,告谢太庙。己未,商议尚书省亨刘楫整顿钞法。甲子,以上皇太后尊号,告祀南郊。乙丑,佥枢密院事贾钧复为中书参知政事。己巳,宁王阔阔出与越王秃剌子阿剌纳失里等谋反。事觉,阔阔出下狱,赐其妻完者死,窜阿剌失里于伯铁木儿分地,磔畏兀僧铁里等于市。三宝奴赐号答剌罕,余并晋秩二等。辛未,加脱克赤颜录军国重事。壬申,尚书平章政事乐实遥授左丞相,封齐国公。癸酉,左丞相、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合散商议辽阳行省事。甲戌,以上皇太后徽号,告祀太庙。是月,诏大司农司总天下农政。定夺黜陟。三月乙酉,知枢密院事只儿合郎为陕西行尚书省平章政事。壬辰,车驾幸上都。回回人木八剌等坐妖言伏诛。夏四月己酉,容美洞蛮叛。高丽国王王謜加号纯诚守正推忠宣力定远保节功臣。五月甲申,封诸王完者为卫王。乙未,尚书参知政事王罴加大司徒。六月丁未朔,诏太尉尚书右丞相脱虎脱、封太保尚书右丞相三宝奴总治百司,庶务并从尚书省奏行。比申,中书左丞忽都不丁为中书右丞。甲子,太子詹事斡赤为中书左丞。壬申,以西北叛王察八儿等来朝,告祀太庙。赐脱虎脱、三宝奴珠衣,封三宝奴为楚国公。是月,荆门州大水,山崩,死者三千四百余人。秋七月,封晋王长女宝塔失怜为韩国长公主。八月丁未,浙江行省左丞相呼剌出、遥授中书右丞相厘日并为御史大夫。甲子,畋于昂兀脑儿。九月己卯,平伐蛮酋不老丁来降。辛巳,立宣慰司都元帅府于察罕恼儿。丙戌,车驾至自上都。尚书右丞保八遥授平章政事。是月,流宁王阔阔出于高丽。冬十月戊申,帝率皇太子、诸王、群臣胡兴圣宫,上皇太后尊号曰仪天兴圣慈仁昭懿寿元皇太后。庚戌,告谢太庙。辛酉,大赦天下。大都、上都、中都免至大三年秋税,其余诸路今岁被灾人口曾经体覆者,依上蠲免。内外不急之役,截曰停罢。至大二年以前负欠差税、课程,并行蠲免,阔阔出余党未发觉者,并原其罪。官民田土,诸人勿得陈献。诸收取钱物者,许实诉。丁卯,封驸马贾住韩为衮王。壬申,马合谋但的遥授尚书右丞,为海外诸番直慰使都元帅、领海道运粮漕运万户府事。丞相铁古迭儿为陕西行台御史大夫。十一月辛巳,脱虎脱进太师、录军国重事,封义国公。戊子,容美蛮田墨施什用等来隆。丙申,有事于南郊,尊太祖皇帝配享昊天上帝。己亥,杀武卫亲军都指挥郑阿思兰,籍其家。十二月甲辰朔,以建大崇恩福元寺,乞其剌遥授左丞,曲列、刘良遥授知政事,并领行工部事。己未,镇南王老章坐僭拟乘舆,召赴京师。四年春正月癸酉朔,帝不豫,大赦天下。庚辰,帝崩于玉德殿,在位四年,年三十有一。壬午,葬起辇谷。夏六月甲子,上尊谥曰仁惠宣孝皇帝,庙号武宗,国语曰曲律皇帝。史巨曰:“武宗舍其子而立仁宗。与直公舍与夷而立穆公无以异。公羊子曰:朱之乱,宣公为之。然则英宗之弑,文宗之篡夺,亦帝为之欤!《春秋》贵让而不贵争,公羊子之言过矣。帝享国日浅,滥恩幸赏无一善之可书。独传位仁宗,不愧孝友。其流祚于子孙宜哉。”

版权声明:

含反义词的成语网小编未对《本纪第十五 武宗-新元史》内容的版权进行可靠性核实,不能完全保证作品版权的准确性和合法性。如出现版权争议,请与站方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本纪第十六 仁宗上-新元史

本纪第十六 仁宗上 仁宗圣文钦孝皇帝,讳爱育黎拔力八达,顺宗第三子,武宗同母弟也。以至元二十二年三月丙子生。大德九年冬十月,成宗不豫,皇后伯牙吾氏出帝与兴圣皇太后居

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之后汉书,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之后汉书,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

  卓茂鲁恭弟丕魏霸刘宽

  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父祖皆至郡守。茂,元帝时学于长安,事博士江生,习《诗》、《礼》及历算。究极师法,称为通儒。性宽仁恭爱。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

  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茂问曰:“子亡马几何时?”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嘿解与之,挽车而去,顾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诸府送马,叩头谢之。茂性不好争如此。

  后以儒术举为侍郎,给事黄门,迁密令。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人尝有言部享长受其米肉遗者,茂辟左右问之曰:“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人曰:“往遗之耳。”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邪?”人曰:“窃闻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茂曰:“汝为敝人矣。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今邻里长老尚致馈遗,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汝浊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人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顺人情。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且归念之!”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初,茂到县,有所废置,吏人笑之,邻城闻者皆蚩其不能。河南郡为置守令,茂不能嫌,理事自若。数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遗。平帝时,天下大蝗,河南二十余县皆被其灾,独不入密县界。督邮言之,太守不信,自出案行,见乃服焉。

  是时,王莽秉政,置大司农六部丞,劝课农桑。迁茂为京部丞,密人老少皆涕泣随送。及莽居摄,以病免归郡,常为门下掾祭酒,不肯作职吏。

  更始立,以茂为侍中祭酒,从至长安,知更始政乱,以年老乞骸骨归。

  时,光武初即位,先访求茂,茂诣河阳谒见。乃下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夫名冠天下,当受天下重赏,故武王诛纣,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今以茂为太傅,封褒德侯,食邑二千户,赐几杖、车马,衣一袭,絮五百斤。”复以茂长子戎为太中大夫,次子崇为中郎,给事黄门。建武四年,薨,赐棺椁冢地,车驾素服亲临送葬。

  子崇嗣,徙封汎乡侯,官至大司农。崇卒,子棽嗣。棽卒,子?嗣。?,子隆嗣。永元十五年,隆卒,无子,国除。

  初,茂与同县孔休、陈留蔡勋、安众刘宣、楚国龚胜、上党鲍宣六人同志,不仕王莽时,并名重当时。休字子泉,哀帝初,守新都令。后王莽秉权,休去官归家。及莽篡位,遣使赍玄纁、束帛,请为国师,遂欧血托病,杜门自绝。光武即位,求休、勋子孙,赐谷以旌显之。刘宣字子高,安众侯崇之从弟,知王莽当篡,乃变名姓,抱经书隐避林薮。建武初乃出,光武以宣袭封安众侯。擢龚胜子赐为上谷太守。胜、鲍宣事在《前书》。勋事在玄孙邕传。

  论曰:建武之初,雄豪方扰,虓呼者连响,婴城者相望,斯固倥偬不暇给之日。卓茂断断小宰,无它庸能,时已七十余矣,而首加聘命,优辞重礼,其与周、燕之君表闾立馆何异哉?于是蕴愤归道之宾,越关阻,捐宗族,以排金门者众矣。夫厚性宽中近于仁,犯而不校邻于恕,率斯道也,怨悔曷其至乎!

  鲁恭字仲康,扶风平陵人也。其先出于鲁顷公,为楚所灭,迁于下邑,因氏焉。世吏二千石,哀、平间,自鲁而徙。祖父匡,王莽时,为羲和,有权数,号曰“智囊”。父某。建武初,为武陵太守,卒官。时恭年十二,弟丕七岁,昼夜号踊不绝声,郡中赙赠无所受,乃归服丧,礼过成人,乡里奇之。十五,与母及丕俱居太学,习《鲁诗》,闭户讲诵,绝人间事,兄弟俱为诸儒所称,学士争归之。

  太尉赵憙慕其志,每岁时遣子问以酒粮,皆辞不受。恭怜丕小,欲先就其名,托疾不仕。郡数以礼请,谢不肯应,母强遣之,恭不得已而西,因留新丰教授。建初初,丕举方正,恭始为郡吏。太傅赵憙闻而辟之。肃宗集诸儒于白虎观,恭特以经明得召,与其议。

  憙复举恭直言,特诏公车,拜中牟令。恭专以德化为理,不任刑罚,讼人许伯等争田,累守令不能决,恭为平理曲直,皆退而自责,辍耕相让。亭长从人借牛而不肯还之,牛主讼于恭。恭召亭长,敕令归牛者再三,犹不从。恭叹曰:“是教化不行也。”欲解印绶去。掾史涕泣共留之,亭长乃惭悔,还牛,诣狱受罪,薛贳不问。于是吏人信服。建初七年,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中牟。河南尹袁安闻之,疑其不实,使仁恕掾肥亲往廉之。恭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傍。傍有童兒,亲曰:“兒何不捕之?”兒言:“雉方将雏。”亲瞿然而起,与恭诀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耳。今虫不犯境,此一异也;化及鸟兽,此二异也;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还府,具以状白安。是岁,嘉禾生恭便坐廷中,安因上书言状,帝异之。会诏百官举贤良方正,恭荐中牟名士王方,帝即征方诣公车,礼之与公卿所举同,方致位侍中。恭在事三年,州举尤异,会遭母丧去官,吏人思之。

  后拜侍御史。和帝初立,议遣车骑将军窦宪与征西将军耿秉击匈奴,恭上疏谏曰:

  陛下亲劳圣思,日昊不食,忧在军役,诚欲以安定北垂,为人除患,定万世之计也。臣伏独思之,未见其便。社稷之计,万人之命,在于一举。数年以来,秋稼不熟,人食不足,仓库空虚,国无畜积。会新遭大忧,人怀恐惧。陛下躬大圣之德,履至孝之行,尽谅阴三年,听于冢宰。百姓阙然,三时不闻警跸之音,莫不怀思皇皇,若有求而不得。今乃以盛春之月,兴发军役,扰动天下,以事戎夷,诚非所以垂恩中国,改元正时,由内及外也。

  万民者,天之所生。天爱其所生,犹父母爱其子。一物有不得其所者,则天气为之桀错,况于人乎?故爱人者必有天报。昔太王重人命而去邠,故获上天之祐。夫戎狄者,四方之异气也。蹲夷踞肆,与鸟兽无别。若杂居中国,则错乱天气,污辱善人,是以圣王之制,羁縻不绝而已。

  今边境无事,宜当修仁行义,尚于无为,令家给人足,安业乐产。夫人道乂于下,则阴阳和于上,祥风时雨,覆被远方,夷狄重译而至矣。《易》曰:“有孕盈缶,终来有它吉。”言甘雨满我之缶,诚来有我而吉已。夫以德胜人者昌,以力胜人者亡。今匈奴为鲜卑所杀,远臧于史侯河西,去塞数千里,而欲乘其虚耗,利其微弱,是非义之所出也。前太仆祭肜远出塞外,卒不见一胡而兵已困矣。自山之难,不绝如綖,都护陷没,士卒死者如积,迄今被其辜毒。孤寡哀思之心未弭,仁者念之,以为累息,奈何复欲袭其迹,不顾患难乎?今始征发,而大司农调度不足,使者在道,分部督趣,上下相迫,民间之急亦已甚矣。三辅、并、凉少雨,麦根枯焦,牛死日甚,此其不合天心之效也。群僚百姓,咸曰不可,陛下独奈何以一人之计,弃万人之命,不恤其言乎?上观天心,下察人志,足以知事之得失。臣恐中国不为中国,岂徒匈奴而已哉!惟陛下留圣恩,休罢士卒,以顺天心。

  书奏,不从。每政事有益于人,恭辄言其便,无所隐讳。

  其后拜为《鲁诗》博士,由是家法学者日盛。迁侍中,数召宴见,问以得失,赏赐恩礼宠异焉。迁乐安相。是时,东州多盗贼,群辈攻劫,诸郡患之。恭到,重购赏,开恩信,其渠帅张汉等率支党降,恭上以汉补博昌尉,其余遂自相捕击,尽破平之,州郡以安。

  永元九年,征拜议郎。八月,饮酎,斋会章台,诏使小黄门特引恭前。其夜拜侍中,敕使陪乘,劳问甚渥。冬,迁光禄勋,选举清平,京师贵戚莫能枉其正。十三年,代吕盖为司徒。十五年,从巡狩南阳,除子抚为郎中,赐驸马从驾。时弟丕亦为侍中。兄弟父子并列朝廷。后坐事策免。殇帝即位,以恭为长乐卫尉。永初元年,复代梁鲔为司徒。

  初,和帝末,下令麦秋得案验薄刑,而州郡好以苛察为政,因此遂盛夏断狱。恭上疏谏曰:  臣伏见诏书,敬若天时,忧念万民,为崇和气,罪非殊死,且勿案验。进柔良,退贪残,奉时令。所以助仁德,顺昊天,致和气,利黎民者也。

  旧制至立秋乃行薄刑,自永元十五年以来,改用孟夏,而刺史、太守不深惟忧民息事之原,进良退残之化,因以盛夏征召农人,拘对考验,连滞无已。司隶典司京师,四方是则,而近于春月分行诸部,托言劳来贫人,而无隐恻之实,烦扰郡县,廉考非急,逮捕一人,罪延十数,上逆时气,下伤农业。案《易》气月《姤》用事。经曰:“后以施令诰四方。”言君以夏至之日,施命令止四方行者,所以助微阴也。行者尚止之,况于逮召考掠,夺其时哉!

  比年水旱伤稼,人饥流冗。今始夏,百谷权舆,阳气胎养之时。自三月以来,阴寒不暖,物当化变而不被和气。《月令》:“孟夏断薄刑,出轻系。行秋令则苦雨数来,五谷不熟。”又曰:“仲夏挺重囚,益其食。行秋令则草木零落,人伤于疫。”夫断薄刑者,谓其轻罪已正,不欲令久系,故时断之也。臣愚以为今孟夏之制,可从此令,其决狱案考,皆以立秋为断,以顺时节,育成万物,则天地以和,刑罚以清矣。

  初,肃宗时,断狱皆以冬至之前,自后论者互多驳异。邓太后诏公卿以下会议,恭议奏曰:  夫阴阳之气,相扶而行,发动用事,各有时节。若不当其时,则物随而伤。王者虽质文不同,而兹道无变,四时之政,行之若一。《月令》,周世所造,而所据皆夏之时也,其变者为正朔、服色、牺牲、徽号、器械而已。故曰:“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易》曰:“潜龙勿用。”言十一月、十二月阳气潜臧,未得用事。虽煦嘘万物,养其根荄,而犹盛阴在上,地冻水冰,阳气否隔,闭而成冬。故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言五月微阴始起,至十一月坚冰至也。

  夫王者之作,因时为法。孝章皇帝深惟古人之道,助三正之微,定律著令,冀承天心,顺物性命,以致时雍。然从变改以来,年岁不熟,谷价常贵,人不宁安。小吏不与国同心者,率入十一月得死罪贼,不问曲直,便即格杀,虽有疑罪,不复谳正。一夫吁嗟,王道为亏,况于众乎?《易》十一月“君子以议狱缓死”。可令疑罪使详其法,大辟之科,尽冬月乃断。其立春在十二月中者,勿以报囚如故事。

  后卒施行。

  恭再在公位,选辟高第,至列卿郡守者数十人。而其耆旧大姓,或不蒙荐举,至有怨望者。恭闻之,曰:“学之不讲,是否忧也。诸生不有乡举者乎?”终无所言。恭性谦退,奏议依经,潜有补益,然终不自显,故不以刚直为称。三年,以老病策罢。六年,年八十一,卒于家。

  以两子为郎。长子谦,为陇西太守,有名绩。谦子旭,官至太仆,从献帝西入关,与司徒王允同谋共诛董卓。及李B23F入长安,旭与允俱遇害。

  丕字叔陵,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遂杜绝交游,不答候问之礼。士友常以此短之,而丕欣然自得。遂兼通《五经》,以《鲁诗》、《尚书》教授,为当世名儒。后归郡,为督邮功曹,所事之将,无不师友待之。

  建初元年,肃宗诏举贤良方正,大司农刘宽举丕。时对策者百有余人,唯丕在高第,除为议郎,迁新野令。视事期年,州课第一,擢拜青州刺史。务在表贤明,慎刑罚。七年,坐事下狱司寇论。

  元和元年征,再迁,拜赵相。门生就学者常百科人,关东号之曰“《五经》复兴鲁叔陵”。赵王商尝欲避疾,便时移住学官,丕止不听。王乃上疏自信,诏书下丕。丕奏曰:“臣闻《礼》,诸侯薨于路寝,大夫卒于嫡室,死生有命,未有逃避之典也。学官传五帝之道。修先王礼乐教化之处,王欲废塞以广游宴,事不可听。”诏丛丕言,王以此惮之。其后帝巡狩之赵,特被引见,难问经传,厚加赏赐。在职六年,嘉瑞屡降,吏人重之。

  永元二年,迁东郡太守。丕在二郡,为人修通溉灌,百姓殷富。数荐达幽隐名士。明年,拜陈留太守。视事三期,后坐禀贫人不实,征司寇论。

  十一年复征,再迁中散大夫。时,侍中贾逵荐丕道艺深明,宜见任用。和帝因朝会,召见诸儒,丕与侍中贾逵、尚书令黄香等相难数事,帝善丕说,罢朝,特赐冠帻履袜衣一袭。歪因上疏曰:“臣以愚顽,显备大位,犬马气衰,猥得进见,论难于前,无所甄明,衣服之赐,诚为优过。臣闻说经者,传先师之言,非从己出,不得相让;相让则道不明,若规矩权衡之不可枉也。难者必明其据,说者务立其义,浮华无用之言不陈于前,故精思不劳而道术愈章。法异者,各令自说师法,博观其义。览诗人之旨意,察《雅》、《颂》之终始,明舜、禹、皋陶之相戒,显周公、箕子之所陈,观乎人文,化成天下。陛下既广纳謇謇以开四聪,无令刍荛以言得罪;既显岩穴以求仁贤,无使幽远独有遗失。”

  十三年,迁为侍中,免。

  永初二年,诏公卿举儒术笃学者,大将军邓骘举丕,再迁,复为侍中、左中郎将,再为三老。五年,年七十五,卒于官。

  魏霸字乔卿,济阴句阳人也。世有礼义。霸少丧亲,兄弟同居,州里慕其雍和。

  建初中,举孝廉,八迁,和帝时为巨鹿太守。以简朴宽恕为政。掾史有过,霸先诲其失,不改者乃罢之。吏或相毁诉,霸辄称它吏之长,终不及人短,言者怀惭,谮讼遂息。

  永元十六年,征拜将作大匠。明年,和帝崩,典作顺陵。时盛冬地冻,中使督促,数罚县吏以厉霸。霸抚循而已,初不切责,而反劳之曰:“令诸卿被辱,大匠过也。”吏皆怀恩,力作倍功。  延平元年,代尹勤为太常。明年,以病致仕,为光禄大夫。永初五年,拜长乐卫尉,以病乞身,复为光禄大夫,卒于官。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父崎,顺帝时为司徒。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之。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曰:“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曰:“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不校。

  桓帝时,大将军辟,五迁司徒长史。时、京师地震,特见询问。再迁,出为东海相。延熹八年,征拜尚书令,迁南阳太守。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常以为“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灾异或见,引躬克责。每行县止息亭传,辄引学官祭酒及处士诸生执经对讲。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

  灵帝初,征拜太中大夫,传讲华光殿。迁侍中,赐衣一袭。转屯骑校尉,迁宗正,转光禄勋。熹平五年,代许训为太尉。灵帝颇好学艺,每引见宽,常令讲经。宽尝于坐被酒睡伏。帝问:“太尉醉邪?”宽仰对曰:“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帝重其言。

  宽简略嗜酒,不好盥浴,京师以为谚。尝坐客,遣苍头市酒,迂久,大醉而还。客不堪之,骂曰:“畜产。”宽须臾遣人视奴,疑必自杀。顾左右曰:“此人也,骂言畜产,辱熟甚焉!故吾惧其死也。”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婢遽收之,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其性度如此。海内称为长者。

  后以日食策免。拜卫尉。光和二年,复代段颎为太尉。在职三年,以日变免。又拜永乐少府,迁光禄勋。以先策黄巾逆谋,以事上闻,封逯乡侯六百户。中平二年卒,时年六十六。赠车骑将军印绶,位特进,谥曰昭烈侯。子松嗣,官至宗正。

  赞曰:卓、鲁款款,情悫德满。仁感昆虫,爱及胎卵。宽、霸临政,亦称优缓。

【版权声明】

《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内容来自网络或者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四字成语大全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志第二十八 百官七-新元史

志第二十八 百官七 大都留守司。秩正二品。掌守卫都城宫禁,调度本路供亿,兼理营缮内府诸邸、尚方供张及门钥启闭之事。留守五员,正二品。同知二员,正三品。副留守二员,正

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后汉书

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 卓茂鲁恭弟丕魏霸刘宽 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父祖皆至郡守。茂,元帝时学于长安,事博士江生,习《诗》、《礼》及历算。究极师法,称为通儒。性宽仁恭,

宣张二王杜郭吴承郑赵列传第十七-后汉书

宣张二王杜郭吴承郑赵列传第十七 宣秉张湛王丹王良杜林郭丹吴良承宫郑均赵典 宣秉字巨公,冯翊云阳人也。少修高节,显名三辅。哀、平际,见王氏据权专政,侵削宗室,有逆乱萌

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

  卓茂鲁恭弟丕魏霸刘宽  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父祖皆至郡守。茂,元帝时学于长安,事博士江生,习《诗》、《礼》及历算。究极师法,称为通儒。性宽仁恭爱。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  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茂问曰:“子亡马几何时?”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嘿解与之,挽车而去,顾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诸府送马,叩头谢之。茂性不好争如此。  后以儒术举为侍郎,给事黄门,迁密令。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人尝有言部享长受其米肉遗者,茂辟左右问之曰:“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人曰:“往遗之耳。”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邪?”人曰:“窃闻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茂曰:“汝为敝人矣。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今邻里长老尚致馈遗,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汝浊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人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顺人情。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且归念之!”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初,茂到县,有所废置,吏人笑之,邻城闻者皆蚩其不能。河南郡为置守令,茂不能嫌,理事自若。数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遗。平帝时,天下大蝗,河南二十余县皆被其灾,独不入密县界。督邮言之,太守不信,自出案行,见乃服焉。  是时,王莽秉政,置大司农六部丞,劝课农桑。迁茂为京部丞,密人老少皆涕泣随送。及莽居摄,以病免归郡,常为门下掾祭酒,不肯作职吏。  更始立,以茂为侍中祭酒,从至长安,知更始政乱,以年老乞骸骨归。  时,光武初即位,先访求茂,茂诣河阳谒见。乃下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夫名冠天下,当受天下重赏,故武王诛纣,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今以茂为太傅,封褒德侯,食邑二千户,赐几杖、车马,衣一袭,絮五百斤。”复以茂长子戎为太中大夫,次子崇为中郎,给事黄门。建武四年,薨,赐棺椁冢地,车驾素服亲临送葬。  子崇嗣,徙封汎乡侯,官至大司农。崇卒,子棽嗣。棽卒,子?嗣。?,子隆嗣。永元十五年,隆卒,无子,国除。  初,茂与同县孔休、陈留蔡勋、安众刘宣、楚国龚胜、上党鲍宣六人同志,不仕王莽时,并名重当时。休字子泉,哀帝初,守新都令。后王莽秉权,休去官归家。及莽篡位,遣使赍玄纁、束帛,请为国师,遂欧血托病,杜门自绝。光武即位,求休、勋子孙,赐谷以旌显之。刘宣字子高,安众侯崇之从弟,知王莽当篡,乃变名姓,抱经书隐避林薮。建武初乃出,光武以宣袭封安众侯。擢龚胜子赐为上谷太守。胜、鲍宣事在《前书》。勋事在玄孙邕传。  论曰:建武之初,雄豪方扰,虓呼者连响,婴城者相望,斯固倥偬不暇给之日。卓茂断断小宰,无它庸能,时已七十余矣,而首加聘命,优辞重礼,其与周、燕之君表闾立馆何异哉?于是蕴愤归道之宾,越关阻,捐宗族,以排金门者众矣。夫厚性宽中近于仁,犯而不校邻于恕,率斯道也,怨悔曷其至乎!  鲁恭字仲康,扶风平陵人也。其先出于鲁顷公,为楚所灭,迁于下邑,因氏焉。世吏二千石,哀、平间,自鲁而徙。祖父匡,王莽时,为羲和,有权数,号曰“智囊”。父某。建武初,为武陵太守,卒官。时恭年十二,弟丕七岁,昼夜号踊不绝声,郡中赙赠无所受,乃归服丧,礼过成人,乡里奇之。十五,与母及丕俱居太学,习《鲁诗》,闭户讲诵,绝人间事,兄弟俱为诸儒所称,学士争归之。  太尉赵憙慕其志,每岁时遣子问以酒粮,皆辞不受。恭怜丕小,欲先就其名,托疾不仕。郡数以礼请,谢不肯应,母强遣之,恭不得已而西,因留新丰教授。建初初,丕举方正,恭始为郡吏。太傅赵憙闻而辟之。肃宗集诸儒于白虎观,恭特以经明得召,与其议。  憙复举恭直言,特诏公车,拜中牟令。恭专以德化为理,不任刑罚,讼人许伯等争田,累守令不能决,恭为平理曲直,皆退而自责,辍耕相让。亭长从人借牛而不肯还之,牛主讼于恭。恭召亭长,敕令归牛者再三,犹不从。恭叹曰:“是教化不行也。”欲解印绶去。掾史涕泣共留之,亭长乃惭悔,还牛,诣狱受罪,薛贳不问。于是吏人信服。建初七年,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中牟。河南尹袁安闻之,疑其不实,使仁恕掾肥亲往廉之。恭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傍。傍有童兒,亲曰:“兒何不捕之?”兒言:“雉方将雏。”亲瞿然而起,与恭诀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耳。今虫不犯境,此一异也;化及鸟兽,此二异也;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还府,具以状白安。是岁,嘉禾生恭便坐廷中,安因上书言状,帝异之。会诏百官举贤良方正,恭荐中牟名士王方,帝即征方诣公车,礼之与公卿所举同,方致位侍中。恭在事三年,州举尤异,会遭母丧去官,吏人思之。  后拜侍御史。和帝初立,议遣车骑将军窦宪与征西将军耿秉击匈奴,恭上疏谏曰:  陛下亲劳圣思,日昊不食,忧在军役,诚欲以安定北垂,为人除患,定万世之计也。臣伏独思之,未见其便。社稷之计,万人之命,在于一举。数年以来,秋稼不熟,人食不足,仓库空虚,国无畜积。会新遭大忧,人怀恐惧。陛下躬大圣之德,履至孝之行,尽谅阴三年,听于冢宰。百姓阙然,三时不闻警跸之音,莫不怀思皇皇,若有求而不得。今乃以盛春之月,兴发军役,扰动天下,以事戎夷,诚非所以垂恩中国,改元正时,由内及外也。  万民者,天之所生。天爱其所生,犹父母爱其子。一物有不得其所者,则天气为之桀错,况于人乎?故爱人者必有天报。昔太王重人命而去邠,故获上天之祐。夫戎狄者,四方之异气也。蹲夷踞肆,与鸟兽无别。若杂居中国,则错乱天气,污辱善人,是以圣王之制,羁縻不绝而已。  今边境无事,宜当修仁行义,尚于无为,令家给人足,安业乐产。夫人道乂于下,则阴阳和于上,祥风时雨,覆被远方,夷狄重译而至矣。《易》曰:“有孕盈缶,终来有它吉。”言甘雨满我之缶,诚来有我而吉已。夫以德胜人者昌,以力胜人者亡。今匈奴为鲜卑所杀,远臧于史侯河西,去塞数千里,而欲乘其虚耗,利其微弱,是非义之所出也。前太仆祭肜远出塞外,卒不见一胡而兵已困矣。自山之难,不绝如綖,都护陷没,士卒死者如积,迄今被其辜毒。孤寡哀思之心未弭,仁者念之,以为累息,奈何复欲袭其迹,不顾患难乎?今始征发,而大司农调度不足,使者在道,分部督趣,上下相迫,民间之急亦已甚矣。三辅、并、凉少雨,麦根枯焦,牛死日甚,此其不合天心之效也。群僚百姓,咸曰不可,陛下独奈何以一人之计,弃万人之命,不恤其言乎?上观天心,下察人志,足以知事之得失。臣恐中国不为中国,岂徒匈奴而已哉!惟陛下留圣恩,休罢士卒,以顺天心。  书奏,不从。每政事有益于人,恭辄言其便,无所隐讳。  其后拜为《鲁诗》博士,由是家法学者日盛。迁侍中,数召宴见,问以得失,赏赐恩礼宠异焉。迁乐安相。是时,东州多盗贼,群辈攻劫,诸郡患之。恭到,重购赏,开恩信,其渠帅张汉等率支党降,恭上以汉补博昌尉,其余遂自相捕击,尽破平之,州郡以安。  永元九年,征拜议郎。八月,饮酎,斋会章台,诏使小黄门特引恭前。其夜拜侍中,敕使陪乘,劳问甚渥。冬,迁光禄勋,选举清平,京师贵戚莫能枉其正。十三年,代吕盖为司徒。十五年,从巡狩南阳,除子抚为郎中,赐驸马从驾。时弟丕亦为侍中。兄弟父子并列朝廷。后坐事策免。殇帝即位,以恭为长乐卫尉。永初元年,复代梁鲔为司徒。  初,和帝末,下令麦秋得案验薄刑,而州郡好以苛察为政,因此遂盛夏断狱。恭上疏谏曰:  臣伏见诏书,敬若天时,忧念万民,为崇和气,罪非殊死,且勿案验。进柔良,退贪残,奉时令。所以助仁德,顺昊天,致和气,利黎民者也。  旧制至立秋乃行薄刑,自永元十五年以来,改用孟夏,而刺史、太守不深惟忧民息事之原,进良退残之化,因以盛夏征召农人,拘对考验,连滞无已。司隶典司京师,四方是则,而近于春月分行诸部,托言劳来贫人,而无隐恻之实,烦扰郡县,廉考非急,逮捕一人,罪延十数,上逆时气,下伤农业。案《易》气月《姤》用事。经曰:“后以施令诰四方。”言君以夏至之日,施命令止四方行者,所以助微阴也。行者尚止之,况于逮召考掠,夺其时哉!  比年水旱伤稼,人饥流冗。今始夏,百谷权舆,阳气胎养之时。自三月以来,阴寒不暖,物当化变而不被和气。《月令》:“孟夏断薄刑,出轻系。行秋令则苦雨数来,五谷不熟。”又曰:“仲夏挺重囚,益其食。行秋令则草木零落,人伤于疫。”夫断薄刑者,谓其轻罪已正,不欲令久系,故时断之也。臣愚以为今孟夏之制,可从此令,其决狱案考,皆以立秋为断,以顺时节,育成万物,则天地以和,刑罚以清矣。  初,肃宗时,断狱皆以冬至之前,自后论者互多驳异。邓太后诏公卿以下会议,恭议奏曰:  夫阴阳之气,相扶而行,发动用事,各有时节。若不当其时,则物随而伤。王者虽质文不同,而兹道无变,四时之政,行之若一。《月令》,周世所造,而所据皆夏之时也,其变者为正朔、服色、牺牲、徽号、器械而已。故曰:“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易》曰:“潜龙勿用。”言十一月、十二月阳气潜臧,未得用事。虽煦嘘万物,养其根荄,而犹盛阴在上,地冻水冰,阳气否隔,闭而成冬。故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言五月微阴始起,至十一月坚冰至也。  夫王者之作,因时为法。孝章皇帝深惟古人之道,助三正之微,定律著令,冀承天心,顺物性命,以致时雍。然从变改以来,年岁不熟,谷价常贵,人不宁安。小吏不与国同心者,率入十一月得死罪贼,不问曲直,便即格杀,虽有疑罪,不复谳正。一夫吁嗟,王道为亏,况于众乎?《易》十一月“君子以议狱缓死”。可令疑罪使详其法,大辟之科,尽冬月乃断。其立春在十二月中者,勿以报囚如故事。  后卒施行。  恭再在公位,选辟高第,至列卿郡守者数十人。而其耆旧大姓,或不蒙荐举,至有怨望者。恭闻之,曰:“学之不讲,是否忧也。诸生不有乡举者乎?”终无所言。恭性谦退,奏议依经,潜有补益,然终不自显,故不以刚直为称。三年,以老病策罢。六年,年八十一,卒于家。  以两子为郎。长子谦,为陇西太守,有名绩。谦子旭,官至太仆,从献帝西入关,与司徒王允同谋共诛董卓。及李B23F入长安,旭与允俱遇害。  丕字叔陵,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遂杜绝交游,不答候问之礼。士友常以此短之,而丕欣然自得。遂兼通《五经》,以《鲁诗》、《尚书》教授,为当世名儒。后归郡,为督邮功曹,所事之将,无不师友待之。  建初元年,肃宗诏举贤良方正,大司农刘宽举丕。时对策者百有余人,唯丕在高第,除为议郎,迁新野令。视事期年,州课第一,擢拜青州刺史。务在表贤明,慎刑罚。七年,坐事下狱司寇论。  元和元年征,再迁,拜赵相。门生就学者常百科人,关东号之曰“《五经》复兴鲁叔陵”。赵王商尝欲避疾,便时移住学官,丕止不听。王乃上疏自信,诏书下丕。丕奏曰:“臣闻《礼》,诸侯薨于路寝,大夫卒于嫡室,死生有命,未有逃避之典也。学官传五帝之道。修先王礼乐教化之处,王欲废塞以广游宴,事不可听。”诏丛丕言,王以此惮之。其后帝巡狩之赵,特被引见,难问经传,厚加赏赐。在职六年,嘉瑞屡降,吏人重之。  永元二年,迁东郡太守。丕在二郡,为人修通溉灌,百姓殷富。数荐达幽隐名士。明年,拜陈留太守。视事三期,后坐禀贫人不实,征司寇论。  十一年复征,再迁中散大夫。时,侍中贾逵荐丕道艺深明,宜见任用。和帝因朝会,召见诸儒,丕与侍中贾逵、尚书令黄香等相难数事,帝善丕说,罢朝,特赐冠帻履袜衣一袭。歪因上疏曰:“臣以愚顽,显备大位,犬马气衰,猥得进见,论难于前,无所甄明,衣服之赐,诚为优过。臣闻说经者,传先师之言,非从己出,不得相让;相让则道不明,若规矩权衡之不可枉也。难者必明其据,说者务立其义,浮华无用之言不陈于前,故精思不劳而道术愈章。法异者,各令自说师法,博观其义。览诗人之旨意,察《雅》、《颂》之终始,明舜、禹、皋陶之相戒,显周公、箕子之所陈,观乎人文,化成天下。陛下既广纳謇謇以开四聪,无令刍荛以言得罪;既显岩穴以求仁贤,无使幽远独有遗失。”  十三年,迁为侍中,免。  永初二年,诏公卿举儒术笃学者,大将军邓骘举丕,再迁,复为侍中、左中郎将,再为三老。五年,年七十五,卒于官。  魏霸字乔卿,济阴句阳人也。世有礼义。霸少丧亲,兄弟同居,州里慕其雍和。  建初中,举孝廉,八迁,和帝时为巨鹿太守。以简朴宽恕为政。掾史有过,霸先诲其失,不改者乃罢之。吏或相毁诉,霸辄称它吏之长,终不及人短,言者怀惭,谮讼遂息。  永元十六年,征拜将作大匠。明年,和帝崩,典作顺陵。时盛冬地冻,中使督促,数罚县吏以厉霸。霸抚循而已,初不切责,而反劳之曰:“令诸卿被辱,大匠过也。”吏皆怀恩,力作倍功。  延平元年,代尹勤为太常。明年,以病致仕,为光禄大夫。永初五年,拜长乐卫尉,以病乞身,复为光禄大夫,卒于官。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父崎,顺帝时为司徒。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之。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曰:“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曰:“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不校。  桓帝时,大将军辟,五迁司徒长史。时、京师地震,特见询问。再迁,出为东海相。延熹八年,征拜尚书令,迁南阳太守。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常以为“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灾异或见,引躬克责。每行县止息亭传,辄引学官祭酒及处士诸生执经对讲。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  灵帝初,征拜太中大夫,传讲华光殿。迁侍中,赐衣一袭。转屯骑校尉,迁宗正,转光禄勋。熹平五年,代许训为太尉。灵帝颇好学艺,每引见宽,常令讲经。宽尝于坐被酒睡伏。帝问:“太尉醉邪?”宽仰对曰:“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帝重其言。  宽简略嗜酒,不好盥浴,京师以为谚。尝坐客,遣苍头市酒,迂久,大醉而还。客不堪之,骂曰:“畜产。”宽须臾遣人视奴,疑必自杀。顾左右曰:“此人也,骂言畜产,辱熟甚焉!故吾惧其死也。”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婢遽收之,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其性度如此。海内称为长者。  后以日食策免。拜卫尉。光和二年,复代段颎为太尉。在职三年,以日变免。又拜永乐少府,迁光禄勋。以先策黄巾逆谋,以事上闻,封逯乡侯六百户。中平二年卒,时年六十六。赠车骑将军印绶,位特进,谥曰昭烈侯。子松嗣,官至宗正。  赞曰:卓、鲁款款,情悫德满。仁感昆虫,爱及胎卵。宽、霸临政,亦称优缓。

【版权声明】

《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后汉书》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四字成语大全网小编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后汉书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伏湛子隆侯霸宋弘族孙汉蔡茂郭贺冯勤赵熹牟融章彪族子义 伏湛字惠公,琅邪东武人也。九世祖胜,字子贱,所谓济南伏生者也。湛高祖父孺,武帝时,

志第十五 历九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志第十五 历九之明史,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志第十六 地理一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志第十六 地理一之明史,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志第十五 历九

  ▲回回历法三  土星黄道南北纬度立成上横行,以小轮心定度为引数,起五十度,异累加三度。累加三度。首直行以自行定度为引数,累加十度。求法:简两引数近度,纵横相遇度分,次各用比例法,得细率。  表格略

【版权声明】

《志第十五 历九》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四字成语大全网小编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志第十七 地理二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志第十七 地理二之明史,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本纪第十五 世祖十二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本纪第十五 世祖十二之元史,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本纪第十四 世祖十一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本纪第十四 世祖十一之元史,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本纪第十五 世祖十二

  二十五年春正月,日烜复走入海,镇南王以诸军追之,不及,引兵还交趾城。命乌马兒将水兵迎张文虎等粮船达数百年。认为形与神不可分离,“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又发兵攻其诸寨,破之。己丑,诏江淮省管内并听忙兀带节制。庚寅,祭日于司天台。赐诸王火你赤银五百两、珠一索、锦衣一袭,玉都银千两、珠一索、锦衣一袭。辛卯,尚书省臣言:“初以行省置丞相与内省无别,罢之。今江淮平章政事忙兀带所统,地广事繁,乞依前为丞相。”诏以忙兀带为右丞相。以蕲、黄二州、寿昌军隶湖广省。毁中统钞板。乙未,赏征东功:从乘舆,将吏升散官二阶,军士钞人三锭;从皇孙,将吏升散官一阶,军士钞人二锭;死者给其家十锭。凡为钞四万一千四百二十五锭。丁酉,遣使代祀岳渎、东海、后土。戊戌,大赦。敕弛辽阳渔猎之禁,惟毋杀孕兽。壬寅,高丽遣使来贡方物。贺州贼七百余人焚掠封州诸郡,循州贼万余人掠梅州。癸卯,海都犯边。敕驸马昌吉,诸王也只烈,察乞兒、合丹两千户,皆发兵从诸王术伯北征。赐诸王亦怜真部曲钞三万锭。掌吉举兵叛,诸王拜答罕遣将追之,至八立浑,不及而还。甲辰,也速不花谋叛,逮捕至京师,诛之。乙巳,太阴犯角。蛮洞十八族饥饿,死者二百余人,以钞千五百锭有奇市米赈之。丙午,畋于近郊。以平江盐兵屯田于淮东、西。杭、苏二州连岁大水,赈其尤贫者。戊申,太阴犯房。己酉,诏中兴、西凉无得沮坏河渠,两淮、两浙无得沮坏岁课。发海运米十万石,赈辽阳省军民之饥者。辛亥,省器盒局入诸路金玉人匠总管府。癸丑,诏:“行大司农司、各道劝农屯田司,巡行劝课,举察勤惰,岁具府、州、县劝农官实迹,以为殿最,路经历官、县尹以下并听裁决。或怙势作威侵官害农者,从提刑按察司究治。”募民能耕江南旷土及公田者,免其差役三年,其输租免三分之一。江淮行省言:“两淮土旷民寡,兼并之家皆不输税。又,管内七十余城,止屯田两所,宜增置淮东、西两道劝农营田司,督使耕之。”制曰:“可。”

  二月丁巳,改济州漕运司为都漕运司,并领济之南北漕,京畿都漕运司惟治京畿。镇南王引兵还万劫。乌马兒迎张文虎等粮船不至,诸将以粮尽师老,宜全师而还,镇南王从之。戊午,命李庭整汉兵五千东征。赐叶李平江、嘉兴田四顷。庚申,司徒撒里蛮等进读《祖宗实录》,帝曰:“太宗事则然,睿宗少有可易者,定宗固日不暇给,宪宗汝独不能忆之耶?犹当询诸知者。”征大都南诸路所放扈从马赴京,官给刍粟价,令自籴之,无扰诸县民。辽阳、武平等处饥,除今年租税及岁课貂皮。浚沧州盐运渠。辛酉,忙兀带、忽都忽言其军三年荐饥,赐米五百石。壬戌,省辽东海西道提刑按察司入北京,江南湖北道提刑按察司入荆南。敕江淮勿捕天鹅,弛鱼泺禁。丙寅,赐云南王涂金驼钮印。改南京路为汴梁路,北京路为武平路,西京路为大同路,东京路为辽阳路,中兴路为宁夏府路。改江西茶运司为都转运使司,并榷酒醋税。改河渠提举司为转运司。江淮总摄杨琏真加言以宋宫室为塔一,为寺五,已成,诏以水陆地百五十顷养之。诏征葛洪山隐士刘彦深。甲戌,盖州旱,民饥,蠲其租四千七百石。己卯,以高丽国王王睶复为征东行尚书省左丞相。豪、懿州饥,以米十五万石赈之。禁辽阳酒。京师水,发官米,下其价粜贫民。以江南站户贫富不均,命有司料简,合户税至七十石当马一匹,并免杂徭;独户税逾七十石愿入站者听。合户税不得过十户,独户税无上百石。辛巳,以杭州西湖为放生池。壬午,镇南王命乌马兒、樊楫将水兵先还,程鹏飞、塔出将兵护送之。以御史台监察御史、提刑按察司多不举职,降诏申饬之。命皇孙云南王也先铁木兒帅兵镇大理等处。

  三月丙戌,诸王昌童部曲饥,给粮三月。丁亥,荧惑犯太微东垣上相。戊子,太阴犯毕。车驾还宫。淞江民曹梦炎愿岁以米万石输官,乞免他徭,且求官职。桑哥以为请,遥授浙东道宣慰副使。改曲靖路总管府为宣抚司。庚寅,大驾幸上都。改阑遗所为阑遗监,升正四品。敕辽阳省亦乞列思、吾鲁兀、札剌兒探马赤自懿州东征。李庭遥授尚书左丞,食其禄,将汉兵以行。江淮行省忙兀带言:“宜除军官更调法,死事者增散官,病故者降一等。”帝曰:“父兄虽死事,子弟不胜任者,安可用之?苟贤矣,则病故者亦不可降也。”辛卯,以六卫汉兵千二百、新附军四百、屯田兵四百造尚书省。镇南王以诸军还。张文虎粮船遇贼兵船三十艘,文虎击之,所杀略相当。费拱辰、徐庆以风不得进,皆至琼州。凡亡士卒二百二十人、船十一艘、粮万四千三百石有奇。癸巳,赐诸王术伯银五万两、币帛各一万匹,兀鲁台、爪忽兒银五千两、币帛各一百。甲午,禁捕鹿羔。镇南王次内傍关,贼兵大集以遏归师,镇南王遂由单巳县趣盝州,间道以出。乙未,以往岁北边大风雪,拔突古伦所部牛马多死,赐米千石。丁酉,驻跸野狐岭,命阿束、塔不带总京师城守诸军。己亥,太阴掩角。壬寅,礼部言:“会同馆蕃夷使者时至,宜令有司仿古《职贡图》,绘而为图,及询其风俗、土产、去国里程,籍而录之,实一代之盛事。”从之。镇南王次思明州,命爱鲁引兵还云南,奥鲁赤以诸军北还。日烜遣使来谢,进金人代己罪。乙巳,诏江西管内并听行尚书省节制。戊申,改山东转运使司为都转运使司,兼济南路酒税醋课。己酉,徐、邳屯田及灵壁、睢宁二屯雨雹如鸡卵,害麦。甲寅,循州贼万余人寇漳浦,泉州贼二千人寇长泰、汀、赣,畲贼千余人寇龙溪,皆讨平之。

  夏四月丙辰,莱县、蒲台旱饥,出米下其直赈之。戊午,太阴犯井。庚申,以武冈、宝庆二路荐经寇乱,免今年酒税课及前岁逋租。辛酉,从行泉府司沙不丁、乌马兒请,置镇抚司、海船千户所、市舶提举司。省平阳投下总管府入平阳路,杂造提举司入杂造总管府。桑哥言:“自至元丙子置应昌和籴所,其间必多盗诈,宜加钩考。扈从之臣,种地极多,宜依军站例,除四顷之外,验亩征租。”并从之。癸亥,浑河决,发军筑堤捍之。乙丑,广东贼董贤举等七人皆称大老,聚众反,剽掠吉、赣、瑞、抚、龙兴、南安、韶、雄、汀诸郡,连岁击之不能平,江西行枢密院副使月的米失请益兵,江西行省平章忽都铁木兒亦以地广兵寡为言,诏江淮省分万户一军诣江西,俟贼平还翼。戊辰,浚怯烈河以溉口温脑兒黄土山民田。庚午,立弘吉剌站。癸酉,尚书省臣言:“近以江淮饥,命行省赈之,吏与富民因结为奸,多不及于贫者。今杭、苏、湖、秀四州复大水,民鬻妻女易食,请辍上供米二十万石,审其贫者赈之。”帝是其言。甲戌,万安寺成,佛像及窗壁皆金饰之,凡费金五百四十两有奇、水银二百四十斤。辽阳省新附军逃还各卫者,令助造尚书省,仍命分道招集之。增立直沽海运米仓。命征交趾诸军还家休息一岁。敕缅中行省,比到缅中,一禀云南王节制。庚辰,安南国王陈日烜遣中大夫陈克用来贡方物。赐诸王小薛金百两、银万两、钞千锭及币帛有差。辛巳,赐诸王阿赤吉金二百两、银二万二千五百两、钞九千锭及纱罗绢布有差。命甘肃行省发新附军三百人屯田亦集乃,陕西省督巩昌兵五千人屯田六盘山。癸未,云南省右丞爱鲁上言:“自发中庆,经罗罗、白衣入交趾,往返三十八战,斩首不可胜计,将士自都元帅以下获功者四百七十四人。”甲申,诏皇孙抚诸军讨叛王火鲁火孙、合丹秃鲁干。

  五月丙戌,敕武平路括马千匹。戊子,诸王察合子阔阔带叛,床兀兒执之以来。己丑,汴梁大霖雨,河决襄邑,漂麦禾。以左右怯薛卫士及汉军五千三百人从皇孙北征。甲午,发五卫汉兵五千人北征。乙未,桑哥言:“中统钞行垂三十年,省官皆不知其数,今已更用至元钞,宜差官分道置局钩考中统钞本。”从之。丙申,赐诸王八八金百两、银万两、金素段五百、纱罗绢布等四千五百。兀马兒来献璞玉。丁酉,平江水,免所负酒课。减米价,赈京师。改云南乌撒宣抚司为宣慰司,兼管军万户府。戊戌,复芦台、越支、三叉沽三盐使司。王家奴、火鲁忽带、察罕复举兵反。己亥,云南行省言:“金沙江西通安等五城,宜依旧隶察罕章宣抚司,金沙江东永宁等处五城宜废,以北胜施州为北胜府。”从之。壬寅,浑天仪成。运米十五万石诣懿州饷军及赈饥民。乙巳,罢兴州采蜜提举司。营上都城内仓。丁未,奉安神主于太庙。戊申,太白犯毕。赐拔都不伦金百五十两、银万五千两及币帛纱罗等万匹。辛亥,盂州乌河川雨雹五寸,大者如拳。癸丑,诏湖广省管内并听平章政事秃满、要束木节制。迁四川省治重庆,复迁宣慰司于成都。高丽遣使来贡方物。诏四川管内并听行尚书省节制。河决汴梁,太康、通许、杞三县,陈、颍二州皆被害。

  六月甲寅,以新府军修尚食局。庚申,赈诸王答兒伯部曲之饥者及桂阳路饥民。辛酉,禁上都、桓州、应昌、隆兴酒。壬戌,赐诸王术伯金银皆二百五十两、币帛纱罗万匹。乙丑,诏蒙古人总汉军,阅习水战。丁卯,又赐诸王术伯银二万五千两、币帛纱罗万匹。复立咸平至建州四驿。以延安屯田总管府复隶安西省。戊辰,海都将暗伯、著暖以兵犯业里干脑兒,管军元帅阿里带战却之。壬申,睢阳霖雨,河溢害稼,免其租千六十石有奇。命诸王怯怜口及扈从臣,转米以馈将士之从皇孙者。太医院、光禄寺、仪凤寺、侍仪司、拱卫司,皆毋隶宣徽院,罢教坊司入拱卫司。癸酉,诏加封南海明著天妃为广祐明著天妃。甲戌,太白犯井。改西南番总管府为永宁路。乙亥,以考城、陈留、通许、杞、太康五县大水及河溢没民田,蠲其租万五千二百石。丙子,给兵五十人卫浙西宣慰使史弼,使任治盗之责。丁丑,太阴犯岁星。发兵千五百人诣汉北浚井。癸未,处州贼柳世英寇青田、丽水等县,浙东道宣慰副使史耀讨平之。资国、富昌等一十六屯雨水、蝗害稼。

  秋七月甲申朔,复葺兴、灵二州仓,始命昔宝赤、合剌赤、贵由赤、左右卫士转米输之,委省官督运,以备赈给。丙戌,真定、汴梁路蝗。运大同、太原诸仓米至新城,为边地之储。以南安、瑞、赣三路连岁盗起,民多失业,免逋税万二千六百石有奇。弛宁夏酒禁。发大同路粟赈流民。保定路霖雨害稼,蠲今岁田租。改储偫所为提举司。敕征交趾兵官还家休息一岁。壬辰,遣必阇赤以钞五千锭往应昌和籴军储。改会同馆为四宾库。戊戌,驻跸许泥百牙之地。同知江西行枢密院事月的迷失上言:“近以盗起广东,分江西、江淮、福建三省兵万人令臣将之讨贼。臣愿万人内得蒙古军三百,并臣所籍降户万人,置万户府,以撒木合兒为达鲁花赤,佩虎符。”诏许之。以沐川等五寨割隶嘉定者,还隶马湖蛮部总管府。己亥,荧惑犯氐。庚子,太白犯鬼。胶州连岁大水,民采橡而食,命减价粜米以赈之。霸、漷二州霖雨害稼,免其今年田租。乙巳,太阴掩毕。诸王也真部曲饥,分五千户就食济南。保定路唐县野蚕茧丝可为帛。壬子,命斡端戍兵三百一十人屯田。命六卫造军器。

  八月癸丑,诸王也真言:“臣近将济宁投下蒙古军东征,其家皆乏食,愿赐济南路岁赋银,使易米而食。”诏辽阳省给米万石赈之。丙辰,荧惑犯房。袁之萍乡县进嘉禾。诏安童以本部怯薛蒙古军三百人北征。己未,太白犯轩辕大星。辛酉,免江州学田租。癸亥,尚书省成。壬申,安西省管内大饥,蠲其田租二万一千五百石有奇,仍贷粟赈之。癸酉,以河间等路盐运司兼管顺德、广平、綦阳三铁冶。丙子,发米三千石赈灭吉兒带所部饥民。赵、晋、冀三州蝗。丁丑,嘉祥、鱼台、金乡三县霖雨害稼,蠲其租五千石。庚辰,车驾次孛罗海脑兒。以咸平荐经兵乱,发沈州仓赈之。分万亿库为宝源、赋源、绮源、广源四库。  九月癸未朔,荧惑犯天江。大驾次野狐岭。甘州旱饥,免逋税四千四百石。丙戌,置汀、梅二州驿。己丑,献、莫二州霖雨害稼,免田租八百余石。壬辰,大驾至大都。乙未,罢檀州淘金户。都哇犯边。庚子,太阴犯毕。鬼国、建都皆遣使来贡方物。从桑哥请,营五库禁中以贮币帛。癸卯,荧惑犯南斗。命忽都忽民户履地输税。尚书省臣言:“自立尚书省,凡仓库诸司无不钩考,宜置征理司,秩正三品,专治合追财谷,以甘肃等处行尚书省参政秃烈羊呵、签省吴诚并为征理使。”从之。升宝钞总库、永盈库并为从五品。改八作司为提举八作司,秩正六品。增元宝、永丰及八作司官吏俸。庚戌,太医院新编《本草》成。

  冬十月己未,享于太庙。庚申,从桑哥请,以省、院、台官十二人理算江淮、江西、福建、四川、甘肃、安西六省钱谷,给兵使以为卫。乌思藏宣慰使软奴汪术尝赈其管内兵站饥户,桑哥请赏之,赐银二千五百两。甲子,置虎贲司,复改为武卫司。丙寅,赐瀛国公赵鳷钞百锭。以甘州转运司隶都省。湖广省言:“左、右江口溪洞蛮獠,置四总管府,统州、县,洞百六十,而所调官畏惮瘴疠,多不敢赴,请以汉人为达鲁花赤,军官为民职,杂土人用之。”就拟夹谷三合等七十四人以闻,从之。大同民李伯祥、苏永福八人,以谋逆伏诛。庚午,海都犯边。桑哥请明年海道漕运江南米须及百万石。又言:“安山至临清,为渠二百六十五里。若开浚之,为工三百万,当用钞三万锭、米四万石、盐五万斤。其陆运夫万三千户复罢为民,其赋入及刍粟之估为钞二万八千锭,费略相当,然渠成亦万世之利。请以今冬备粮费,来春浚之。”制可。丙子,始造铁罗圈甲。瀛国公赵鳷学佛法于土番。己卯,也不干入寇,不都马失引兵奋击之。塔不带反,忽剌忽、阿塔海等战却之。诏免儒户杂徭。尚书省臣请令集贤院诸司,分道钩考江南郡学田所入羡余,贮之集贤院,以给多才艺者,从之。给仓官俸。高丽遣使来贡方物。

  十一月壬午,巩昌路荐饥,免田租之半,仍以钞三千锭赈其贫者。以忽撒马丁为管领甘肃陕西等处屯田等户达鲁花赤,督斡端、可失合兒工匠千五十户屯田。丁亥,金齿遣使贡方物。以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何荣祖为中书省参知政事。修国子监以居胄子。禁有分地臣私役富室为柴米户及赋外杂徭。柳州民黄德清叛,潮州民蔡猛等拒杀官军,并伏诛。庚寅,床哥里合引兵犯建州,杀三百余人,咸平大震。辛卯,兀良合饥民多殍死,给三月粮。壬辰,罢建昌路屯田总管府。癸巳,赐诸王也里干金五十两、银五千两、钞千锭、币帛纱罗等二千匹。也速带兒、牙林海剌孙执捏坤、忽都答兒两叛王以归。甲午,北兵犯边。诏福建省管内并听行尚书省节制。丙申,合迷里民饥,种不入土,命爱牙赤以屯田余粮给之。己亥,命李思衍为礼部侍郎,充国信使,以万奴为兵部郎中副之,同使安南,诏谕陈日烜亲身入朝,否则必再加兵。大都民史吉等请立桑哥德政碑,从之。辛丑,马八兒国遣使来朝。帖列灭入寇。甲辰,以巩昌便宜都总帅府统五十余城兵民事繁,改为宣慰使司,兼便宜都总帅府。改释教总制院为宣政院,秩从一品,印用三台,以尚书右丞相桑哥兼宣政使。庚戌,益咸平府戍兵三百。

  十二月乙卯,赐按答兒秃等金千二百五十两、银十二万五千两、钞二万五千锭、币帛布氎布二万三千六百六十六匹。命上都募人运米万石赴和林,应昌府运米三万石给弘吉剌军。丁巳,海都兵犯边,拔都也孙脱迎击,死之。先是,安童将兵临边,为失里吉所执,一军皆没。至是八邻来归,从者凡三百九十人,赐钞万二千五百一十三锭。辛酉,太阴犯毕。癸亥,置大都等路打捕民匠等户总管府。甲子,太阴犯井。辛未,桑哥言:“有分地之臣,例以贫乏为辞,希觊赐与。财非天坠地出,皆取于民,苟不慎其出入,恐国用不足。”帝曰:“自今不当给者汝即画之,当给者宜覆奏,朕自处之。”甲戌,太阴犯亢,荧惑犯垒壁阵。安西王阿难答来告兵士饥,且阙橐驼,诏给米六千石及橐驼百。乙亥,湖头贼张治囝掠泉州,免泉州今岁田租。丙子,也速不花以昔列门叛。甘肃行省官约诸王八八、拜答罕、驸马昌吉,合兵讨之,皆自缚请罪。独昔列门以其属西走,追至朵郎不带之地,邀而获之,以归于京师。庚辰,六卫屯田饥,给更休三千人六十日粮。高丽国王遣使来贡方物。赐诸王爱牙合赤等金千两、银一万八千三百六十两、丝万两、绵八万三千二百两、金素币一千二百匹、绢五千九十八匹。赐皇子爱牙赤部曲等羊马钞二十九万百四十七锭、马二万六千九百一十四、羊十万二百一十、驼八、牛九百。赒诸王贫乏者,钞二十一万六百锭、马六千七百二十五、羊一万二千八百五十七、牛四十。赐妻子家赀没于寇者,钞三万二千八百八十锭、马牛百,偿以羊马诸物供军者,钞千六百七十四锭、马四千三百二十五、羊三万四千百九十九、驼七十二、牛三十。赏自寇中拔归者,钞四千七十八锭。因雨雹、河溢害稼,除民租二万二千八百石。命亦思麻等七百余人作佛事坐静于玉塔殿、寝殿、万寿山、护国仁王等寺凡五十四会,天师张宗演设醮三日。以光禄寺直隶都省。置醴源仓,分太仓之麹米药物隶焉。以沧州之军营城为沧溟县,以施州之清江县隶夔路总管府。罢安和署。大司农言耕旷地三千五百七十顷,立学校二万四千四百余所,积义粮三十一万五千五百余石。断死罪九十五人。  二十六年春正月丙戌,地震。诏江淮省忙兀带与不鲁迷失海牙及月的迷失合兵进讨群盗之未平者。己丑,发兵塞沙陀间铁烈兒河。辛卯,拔都不伦言其民千一百五十八户贫乏,赐银十万五千一百五十两。徙江州都转运使司治龙兴。沙不丁上市舶司岁输珠四百斤、金三千四百两,诏贮之以待贫乏者。合丹入寇。戊戌,以荆湖占城省左丞唐兀带副按的忽都合为蒙古都万户,统兵会江淮、福建二省及月的迷失兵,讨盗于江西。蠲漳、汀二州田租。辛丑,遣使代祀岳渎、后土、东南海。立武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以侍卫军六千、屯田军三千、江南镇守军一千,合兵一万隶焉。太阴犯氐。壬寅,海船万户府言:“山东宣慰使乐实所运江南米,陆负至淮安,易闸者七,然后入海,岁止二十万石。若由江阴入江至直沽仓,民无陆负之苦,且米石省运估八贯有奇。乞罢胶莱海道运粮万户府,而以漕事责臣,当岁运三十万石。”诏许之。癸卯,高丽遣使来贡方物。贼钟明亮寇赣州,掠宁都,据秀岭,诏发江淮省及邻郡戍兵五千,迁江西省参政管如德为左丞,使将兵往讨。畲民丘大老集众千人寇长泰县,福州达鲁花赤脱欢同漳州路总管高杰讨平之。甲辰,复立光禄寺。戊申,徙广州按察司于韶州。以荆南按察司所统辽远,割三路入淮西,二路入江西。立咸平至聂延驿十五所。废甘州路宣课提举司入宁夏都转运使司。遣参知政事张守智、翰林直学士李天英使高丽,督助征日本粮。

  二月辛亥朔,诏籍江南户口,凡北方诸色人寓居者亦就籍之。浚沧州御河。癸丑,爱牙合赤请以所部军屯田咸平、懿州,以省粮饷。己未,发和林粮千石赈诸王火你赤部曲。置延禧司,秩正三品。壬戌,合木里饥,命甘肃省发米千石赈之。癸亥,诏立崇福司,为从二品。徙江淮省治杭州,改浙西道宣慰司为淮东道宣慰司,治扬州。丙寅,尚书省臣言:“行泉府所统海船万五千艘,以新附人驾之,缓急殊不可用。宜招集乃颜及胜纳合兒流散户为军,自泉州至杭州立海站十五,站置船五艘、水军二百,专运番夷贡物及商贩奇货,且防御海道为便。”从之。命福建行省拜降、江西行院月的迷失、江淮行省忙兀带,合兵击贼江西。大都路总管府判官萧仪尝为桑哥掾,坐受赃事觉,帝贷其死,欲徙为淘金。桑哥以仪尝钩考万亿库,有追钱之能,足赎其死,宜解职杖遣之,帝曲从之。丁卯,幸上都。以中书右丞相伯颜知枢密院事,将北边诸军。成都管军万户刘德禄上言,愿以兵五千人招降八番蛮夷,因以进取交趾。枢密院请立元帅府,以药剌罕及德禄并为都元帅,分四川军万人隶之,帝从之。以伯答兒为中书平章政事。绍兴大水,免未输田租。合丹兵寇胡鲁口,开元路治中兀颜牙兀格战连日,破之。己巳,立左右翼屯田万户府,秩从三品。玉吕鲁奏,江南盗贼凡四百余处,宜选将讨之。帝曰:“月的迷失屡以捷闻,忙兀带已往,卿无以为虑。”皇孙甘不剌所部军乏食,发大同路榷场粮赈之。甲戌,命巩昌便宜都总帅汪惟和将所部军万人北征,令过阙受命。乙亥,省屯田六署为营田提举司。  三月庚辰朔,日有食之。台州贼杨镇龙聚众宁海,僭称大兴国,寇东阳、义乌,浙东大震。诸王甕吉带时谪婺州,帅兵讨之。立云南屯田,以供军储。桑哥言:“省部成案皆财谷事,当令监察御史即省部稽照,书姓名于卷末,仍命侍御史坚童视之,失则连坐。”从之。安西饥,减估粜米二万石。甘州饥,发钞万锭赈之。己丑,赐陕西屯田总管府农器种粒。癸巳,东流县献芝。甲午,太阴犯亢。乙未,铸浑天仪成。癸巳,金齿人塞完以其民二十万一千户有奇来归,仍进象三。

  夏四月己酉,复立营田司于宁夏府。辽阳省管内饥,贷高丽米六万石以赈之。壬子,孛罗带上别十八里招集户数,令甘肃省赈之。癸丑,命塔海发忽都不花等所部军,屯狗站北以御寇。宝庆路饥,下其估粜米万一千石。丙辰,命甘肃行省给合的所部饥者粟。丁巳,遣宫验视诸王按灰贫民,给以粮。戊午,禁江南民挟弓矢,犯者籍而为兵。置江西福建打捕鹰坊总管府,福建转运司及管军总管言其非宜,诏罢之。省江淮屯田打捕提举司七所,存者徐邳、海州、扬州、两淮、淮安、高邮、昭信、安丰、镇巢、蕲黄、鱼网、石湫,犹十二所。甲子,池州贵池县民王勉进紫芝十二本。戊辰,安南国王陈日烜遣其中大夫陈克用等来贡方物。己巳,乞兒乞思户居和林,验其贫者赈之。庚午,沙河决,发民筑堤以障之。癸酉,以高丽国多产银,遣工即其地,发旁近民冶以输官。以莱芜铁冶提举司隶山东盐运司。甲戌,以御史大夫玉吕鲁为太傅,加开府仪同三司,签江西等处行尚书省事。召江淮行省参知政事忻都赴阙,以户部尚书王巨济专理算江淮省,左丞相忙兀带总之。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绵提举司,责民岁输木绵十万匹,以都提举司总之。罢皇孙按摊不花所设断事官也先,仍收其印。尚书省臣言:“巩昌便宜都总帅府已升为宣慰使司,乞以旧兼府事别立散府,调官分治。”从之。立诸王爱牙赤投下人匠提举司于益都。并省云南大理、中庆等路州县。丁丑,升市令司为从五品。改大都路甲匠总管府为军器人匠都总管府。尚书省臣言:“乃颜以反诛,其人户月给米万七千五百二十三石,父母妻子俱在北方,恐生它志,请徙置江南,充沙不丁所请海船水军。”从之。

  五月庚辰,发武卫亲军千人浚河西务至通州漕渠。癸未,移诸王小薛饥民就食汴梁,发大同、宣德等路民筑仓于昴兀剌。壬辰,太白犯鬼。软奴王术私以金银器皿给诸王出伯、合班等,且供馈有劳,命有司如数偿之,复赏银五万两、币帛各二千匹。丙申,诏:“季阳、益都、淄莱三万户军久戍广东,疫死者众,其令二年一更。”贼钟明亮率众万八千五百七十三人来降,江淮、福建、江西三省所抽军各还本翼。行御史台复徙于扬州,浙西提刑按察司徙苏州。以参知政事忻都为尚书左丞,中书参知政事何荣祖为参知政事,参议尚书省事张天祐为中书参知政事。己亥,设回回国子学。升利用监为从三品。辽阳路饥,免往岁未输田租。尚书省臣言:“括大同、平阳、太原无籍民及人奴为良户,略见成效。益都、济南诸道,亦宜如之。”诏以农时民不可扰,俟秋冬行之。罢永盈库,以所贮上供币帛入太府监及万亿库。辛丑,御河溢入会通渠,漂东昌民庐舍。以庄浪路去甘肃省远,改隶安西省。省流江县入渠州。泰安寺屯田大水,免今岁租。青山猫蛮以不莫台、卑包等三十三寨相继内附。

  六月戊申朔,发侍卫军二千人浚口温脑兒河渠。己酉,巩昌汪惟和言:“近括汉人兵器,臣管内已禁绝,自今臣凡用兵器,乞取之安西官库。”帝曰:“汝家不与它汉人比,弓矢不汝禁也,任汝执之。”辛亥,诏以云南行省地远,州县官多阙,六品以下,许本省选辟以闻。桂阳路寇乱水旱,下其估粜米八千七百二十石以赈之。己未,西番进黑豹。庚申,诸王乃蛮带败合丹兵于托吾兒河。丙寅,要忽兒犯边。辛巳,诏遣尚书省断事官秃烈羊呵理算云南,复立云南提刑按察司。月的迷失请以降贼钟明亮为循州知州,宋士贤为梅州判官,丘应祥等十八人为县尹、巡尉,帝不允,令明亮、应祥并赴都。大都增设倒钞库三所。辽阳等路饥,免今岁差赋。移八八部曲饥者就食甘州。海都犯边,和林宣慰使怯伯、同知乃满带、副使八黑铁兒皆反应之。合剌赤饥,出粟四千三百二十八石有奇以赈之。甲戌,西南夷中下烂土等处洞长忽带等以洞三百、寨百一十来归,得户三千余。乙亥,金刚奴寇折连怯兒。立江淮等处财赋总管府,掌所籍宋谢太后赀产,隶中宫。丁丑,汲县民硃良进紫芝。济宁、东平、汴梁、济南、棣州、顺德、平滦、真定霖雨害稼,免田租十万五千七百四十九石。

  秋七月戊寅朔,海都兵犯边,帝亲征。尚珍署屯田大水,从征者给其家。己卯,驸马爪忽兒部曲饥,赈之。辛巳,两淮屯田雨雹害稼,蠲今岁田租。雨坏都城,发兵、民各万人完之。开安山渠成,河渠官礼部尚书张孔孙、兵部郎中李处选、员外郎马之贞言:“开魏博之渠,通江淮之运,古所未有。”诏赐名会通河,置提举司,职河渠事。甲申,四川山齐蛮民四寨五百五十户内附。丙戌,命百官市马助边。敕以秃鲁花及侍卫兵百人为桑哥导从。丁亥,发至元钞万锭,市马于燕南、山东、河南、太原、平阳、保定、河间、平滦。戊子,太白经天四十五日。庚寅,黄兀兒月良等驿乏食,以钞赈之。辛卯,太阴犯牛。诏遣牙牙住僧诣江南搜访术艺之士。发和林所屯乞兒乞思等军北征。癸巳,平滦屯田霖雨损稼。甲午,御河溢。东平、济宁、东昌、益都、真定、广平、归德、汴梁、怀孟蝗。乙未,太阴犯岁星。丁酉,命辽阳行省益兵戍咸平、懿州。戊戌,诛信州叛贼鲍惠日等三十三人。左丞李庭等北征。辛丑,发侍卫亲军万人赴上都。河间大水害稼。壬寅,赋百官家,制战袄。癸卯,沙河溢。铁灯扞堤决。

  八月壬子,霸州大水,民乏食,下其估粜直沽仓米五千石。乙卯,郴之宜章县为广东寇所掠,免今岁田租。辛酉,大都路霖雨害稼,免今岁租赋,仍减价粜诸路仓粮。壬戌,漷州饥,发河西务米二千石,减其价赈粜之。癸亥,诸王铁失、孛罗带所部皆饥,敕上都留守司、辽阳省发粟赈之。甲子,月的迷失以钟明亮贡物来献。辛未,岁星昼见。癸酉,以八番罗甸宣慰使司隶四川省。台、婺二州饥,免今岁田租。甲戌,诏两淮、两浙都转运使司及江西榷茶都转运司诸人,毋得沮办课。改四川金竹寨为金竹府。徙浙东道提刑按察司治婺州,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司治太原,宣慰司治大同。

  九月戊寅,岁星犯井。己卯,置高丽国儒学提举司,从五品。丙戌,罢济州泗汶漕运使司。丁亥,罢斡端宣慰使元帅府。癸巳,以京师籴贵,禁有司拘顾商车。乙未,太阴犯毕。丙申,荧惑犯太微西垣上将。增浙东道宣慰使一员。江淮省平章沙不丁言:“提调钱谷,积怨于众,乞如要束木例,拨戍兵三百人为卫。”从之。平滦、昌国等屯田霖雨害稼。甲辰,以保定、新城、定兴屯田粮赈其户饥贫者。乙巳,诏福建省及诸司毋沮扰魏天祐银课。

  冬十月癸丑,营田提举司水害稼。太阴犯牛宿距星。甲寅,荧惑犯右执法。以驼运大都米五百石有奇给皇子北安王等部曲。乙卯,以八番、罗甸隶湖广省。丙辰,禁内外百官受人馈酒食者,没其家赀之半。甲子,享于太庙。己巳,赤那主里合花山城置站一所。癸酉,尚书省臣言:“沙不丁以便宜增置浙东二盐司,合浙东、西旧所立者为七,乞官知盐法者五十六人。”从之。平滦水害稼。以平滦、河间、保定等路饥,弛河泊之禁。

  闰十月戊寅,车驾还大都。尚书省臣言:“南北盐均以四百斤为引,今权豪家多取至七百斤,莫若先贮盐于席,来则授之为便。”从之。庚辰,桑哥言:“初改至元钞,欲尽收中统钞,故令天下盐课以中统、至元钞相半输官。今中统钞尚未可急敛,宜令税赋并输至元钞,商贩有中统料钞,听易至元钞以行,然后中统钞可尽。”从之。月的迷失以首贼丘应祥、董贤举归于京师。癸未,命辽阳行省给诸王乃蛮带民户乏食者。乙酉,命自今所授宣敕并付尚书省。通州河西务饥,民有鬻子、去之他州者,发米赈之。丙戌,西南夷生番心嵒等八族计千二百六十户内附。广东贼钟明亮复反,以众万人寇梅州,江罗等以八千人寇漳州,又韶、雄诸贼二十余处皆举兵应之,声势张甚。诏月的迷失复与福建、江西省合兵讨之,且谕旨月的迷失:“钟明亮既降,朕令汝遣之赴阙,而汝玩常不发,致有是变。自今降贼,其即遣之。”丁亥,安南国王陈日烜遣使来贡方物。左、右卫屯田新附军以大水伤稼乏食,发米万四百石赈之。辰星犯房。己丑,太阴犯毕,荧惑犯进贤。庚寅,江西宣慰使胡颐孙援沙不丁例,请至元钞千锭为行泉府司,岁输珍异物为息,从之,以胡颐孙遥授行尚书省参政、泉府太卿、行泉府司事。诏籍江南及四川户口。丙申,宝坻屯田大水害稼。河南宣慰司请给管内河间、真定等路流民六十日粮,遣还其土,从之。婺州贼叶万五以众万人寇武义县,杀千户一人,江淮省平章不邻吉带将兵讨之。遣使钩考大同钱谷及区别给粮人户。庚子,取石泗滨为磬,以补宫县之乐。辛丑,罗斛、女人二国遣使来贡方物。癸卯,禁杀羔羊。浙西宣慰使史弼请讨浙东贼,以为浙东道宣慰使,位合剌带上。甲辰,武平路饥,发常平仓米万五千石。赈保定等屯田户饥,给九十日粮。檀州饥民刘德成犯猎禁,诏释之。湖广省臣言:“近招降赣州贼胡海等,令将其众屯田自给,今过耕时,不恤之,恐生变。”命赣州路发米千八百九十石赈之。丙午,缅国遣委马剌菩提班的等来贡方物。

  十一月丙午朔,回回、昔宝赤百八十六户居汴梁者,申命宣慰司给其田。丁未,禁江南、北权要之家毋沮盐法。戊申,敕尚书省发仓赈大都饥民。壬子,漳州贼陈机察等八千人寇龙岩,执千户张武义,与枫林贼合。福建行省兵大破之,陈机察、丘大老、张顺等以其党降。行省请斩之以警众,事下枢密院议。范文虎曰:“贼固当斩,然既降乃杀之,何以示信?宜并遣赴阙。”从之。癸丑,建宁贼黄华弟福,结陆广、马胜复谋乱,事觉,皆论诛。甲寅,瓜、沙二州城坏,诏发军民修完之。丙辰,罢阿你哥所领采石提举司。发米五百八十七石给昔宝赤五百七十八人之乏食者。丁巳,平滦、昌国屯户饥,赈米千六百五十六石。改播州为播南路。丁卯,诏山东东路毋得沮淘金。赈文安县饥民。陕西凤翔屯田大水。戊辰,太阴犯亢。己巳,发米千石赈平滦饥民。改平恩镇为丘县。武平路饥,免今岁田租。桓州等驿饥,以钞给之。

  十二月丁丑,蠡州饥,发义仓粮赈之。戊寅,罢平州望都、榛子二驿,放其户为民。辛巳,诏括天下马,一品、二品官许乘五匹,三品三匹,四品、五品二匹,六品以下皆一匹。平滦大水伤稼,免其租。小薛坐与合丹秃鲁干通谋叛,伏诛。绍兴路总管府判官白絜矩言:“宋赵氏族人散居江南,百姓敬之不衰,久而非便,宜悉徙京师。”桑哥以闻,请擢絜矩为尚书省舍人,从之。给玉吕鲁所招集户五百人九十日粮。徙甕吉剌民户贫乏者就食六盘。乙酉,命四川蒙古都万户也速带选所部军万人西征。太白犯南斗。丁亥,封皇子阔阔出为宁远王。河间、保定二路饥,发义仓粮赈之,仍免今岁田租。木邻站经乱乏食,给九十日粮。命回回司天台祭荧惑。庚寅,秃木合之地霜杀稼,秃鲁花之地饥,给九十日粮。甲午,以官军万户汪惟能为征西都元帅,将所部军入漠,其先戍漠兵无令还翼。乙未,蠲大名、清丰逋租八百四十石,命甘肃行省赈千户也先所部人户之饥者,给钞赈黄兀兒月良站人户。庚子,武平饥,以粮二万三千六百石赈之。伯颜遣使来言边民乏食,诏赐网罟,使取鱼自给。拔都昔剌所部阿速户饥,出粟七千四百七十石赈之。癸卯,发麦赈广济署饥民。是岁,马八兒国进花驴二,宁州民张世安进嘉禾一本。诏天下梵寺所贮《藏经》,集僧看诵,仍给所费,俾为岁例。幸大圣寿万安寺,置旃檀佛像,命帝师及西僧作佛事坐静二十会。免灾伤田租:真定三万五千石,济宁二千一百五十四石,东平一百四十七石,大名九百二十五石,汴梁万三千九十七石,冠州二十七石。赐诸王、公主、驸马如岁例,为金二千两、银二十五万二千六百三十两、钞一十一万二百九十锭、币十二万二千八百匹。断死罪五十九人。

版权声明:

本站《本纪第十五 世祖十二》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能完全保证作品版权的准确性和合法性,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成语对对子网,我们会在7个工作日内处理。

本纪第十二 世祖九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本纪第十二 世祖九之元史,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志第十五 地理六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志第十五 地理六之元史,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志第十六 河渠一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志第十六 河渠一之元史,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志第十五 地理六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为路三十、州十三、府三、安抚司十五、军三,属府三,属州十七,属县一百五十是《物理实在主义的哲学》(塞拉斯)、《理性与生活》(桑塔,管番民总管一。本省陆站一百处,水站七十三处。

  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司  武昌路,上。唐初为鄂州,又改江夏郡,又升武昌军。宋为荆湖北路。元宪宗末年,世祖南伐,自黄州阳罗洑,横桥梁,贯铁锁,至鄂州之白鹿矶,大兵毕渡,进薄城下,围之数月,既而解去,归即大位。至元十一年,丞相伯颜从阳罗洑南渡,权州事张晏然以城降,自是湖北州郡悉下。是年,立荆湖等路行中书省,并本道安抚司。十三年,设录事司。十四年,立湖北宣慰司,改安抚司为鄂州路总管府,并鄂州行省入潭州行省。十八年,迁潭州行省于鄂州,移宣慰司于潭州。十九年,随省处例罢宣慰司,本路隶行省。大德五年,以鄂州首来归附,又世祖亲征之地,改武昌路。户一十一万四千六百三十二,口六十一万七千一百一十八。至元二十七年抄籍数。领司一、县七。

  录事司。

  县七  江夏,中。倚郭。咸宁,下。嘉鱼,下。蒲圻,中。崇阳,中。通城,中。武昌。下。宋升寿昌军,以其为江西冲要地也。元因之。至元十四年,升散府,治本县。后革府,以县属本路。户一万五千八百五,口六万四千五百九十八。

  岳州路,上。唐巴州,又改岳州。宋为岳阳军。元至元十二年归附。十三年,立岳州路总管府。户一十三万七千五百八,口七十八万七千七百四十三。领司一、县三、州一。

  录事司。

  县三  巴陵,上。倚郭。临湘,中。华容。中。  州一

  平江州,下。唐平江县,宋因之。元元贞元年升州。

  常德路,上。唐朗州。宋常德府。元至元十二年,置常德府安抚司。十四年,改为总管府。户二十万六千四百二十五,口一百二万六千四十二。领司一、县一、州二。州领一县。  录事司。

  县一

  武陵。上。  州二

  桃源州,中。宋置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龙阳州,下。宋辰阳县,元元贞元年升州。领一县:

  沅江。下。本属朗州。后来属。

  澧州路,上。唐改澧阳郡,复改澧州。元至元十二年,立安抚司。十四年,改澧州路总管府。户一十万九千九百八十九,口一百一十一万一千五百四十三。领司一、县三、州二。

  录事司。  县三  澧阳,上。倚郭。石门,上。安乡。下。

  州二

  慈利州,中。唐、宋皆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柿溪州。下。

  辰州路,下。唐改卢溪郡,复改辰州。宋因之。元改辰州路。户八万三千二百二十三,口一十一万五千九百四十五。领县四:

  沅陵,中。辰溪,下。卢溪。下。叙浦。下。

  沅州路,下。唐巫州,又改沅州,又为潭阳郡,又改叙州。宋为镇远州。元至元十二年,立沅州安抚司。十四年,改沅州路总管府。户四万八千六百三十二,口七万九千五百四十五。领县三:  卢阳,下。黔阳,下。麻阳。下。

  兴国路,下。本隋永兴县。宋置永兴军,又改兴国军。元至元十四年,升兴国路总管府,旧隶江西。三十年,自江西割隶湖广。户五万九百五十二,口四十万七千六百一十六。领司一、县三。  录事司。至元十七年立。

  县三

  永兴,下。倚郭。大冶,下。通山。下。

  汉阳府,唐初为沔州,又改沔阳郡。宋为汉阳军。咸淳十年,郡守孟琦以城来归。元至元十四年,升汉阳府。户一万四千四百八十六,口四万八百六十六。领县二:

  汉阳,至元二十二年,升中县。汉川。下。  归州,下。唐初为归州,又改巴东郡,又复为归州。宋端平三年,元兵至江北,遂迁郡治于江南曲沱,次新滩,又次白沙南浦,今州治是也。德祐初归附。元至元十二年,立安抚司。十四年,改归州路总管府。十六年,降为州。户七千四百九十二,口一万九百六十四。领县三:

  秭归,下。倚郭。巴东,下。兴山。

  靖州路,下。唐为夷、播、叙三州之境。宋为诚州,复改靖州。元至元十二年,立安抚司,明年,改靖州路总管府。户二万六千五百九十四,口六万五千九百五十五。领县三:

  永平,下。会同,下。通道。下。  湖南道宣慰司

  岭北湖南道肃政廉访司

  天临路,上。唐为潭州长沙郡。宋为湖南安抚司。元至元十三年,立安抚司。十四年,立行省,改潭州路总管府。十八年,迁行省于鄂州,徙湖南道宣慰司治潭州。天历二年,以潜邸所幸,改天临路。户六十万三千五百一,口一百八万一千一十。领司一、县五、州七。  录事司。宋有兵马司,都监领之。元至元十四年改置。  县五

  长沙,上。倚郭。善化,倚郭。衡山,上。南岳衡山在焉。宁乡,上。安化。下。

  州七

  醴陵州,中。唐、宋皆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浏阳州,中。唐、宋皆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攸州,中。唐为县,属南云州。宋属潭州。元元贞元年升州。

  湘乡州,下。唐、宋皆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湘潭州,中。唐、宋皆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益阳州,中。唐新康县。宋安化县。元元贞元年,升为益阳州。

  湘阴州,下。唐、宋皆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衡州路,上。唐初为衡州,又改衡阳郡,又仍为衡州。宋因之。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四年,改衡州路总管府。十五年,置湖南宣慰司,以衡州为治所。十八年,移司于潭,衡州隶焉。户一十一万三千三百七十三,口二十万七千五百二十三。领司一、县三。本路屯田一百二十顷。

  录事司。宋立兵马司,分在城民户为五厢。元至元十三年改立。

  县三

  衡阳,上。倚郭。安仁,下。酃县。下。

  道州路,下。唐为南营州,复改道州,复为江华郡。宋仍为道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四年,改道州路总管府。户七万八千一十八,口一十万九百八十九。领司一、县四。

  录事司。

  县四  营道,中。倚郭。宁远,中。江华,中。永明。下。

  永州路,下。唐改零陵郡为永州,宋因之。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四年,改永州路总管府。户五万五千六百六十六,口一十万五千八百六十四。领司一、县三。本路屯田一百三顷。  录事司。

  县三

  零陵,上。倚郭。东安,上。祁阳。中。

  郴州路,下。唐改桂阳郡为郴州,宋因之。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四年,改郴州路总管府。户六万一千二百五十九,口九万五千一百一十九。领司一、县六。

  录事司。旧有兵马司,至元十四年改立。

  县六

  郴阳,中。倚郭。旧为敦化县,至元十三年,改今名。宜章,中。永兴,中。兴宁,下。桂阳,下。桂东。下。

  全州路,下。石晋于清湘县置全州,宋因之。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四年,改全州路总管府。户四万一千六百四十五,口二十四万五百一十九。领司一、县二。  录事司。旧有兵马司,至元十五年改立。

  县二

  清湘,上。倚郭。灌阳。下。

  宝庆路,下。唐邵州,又为邵阳郡。宋仍为邵州,又升宝庆府。元至元十二年,立安抚司。十四年,改宝庆路总管府。户七万二千三百九,口一十二万六千一百五。领司一、县二。

  录事司。

  县二  邵阳,上。倚郭。新化。中。  武冈路,下。唐武冈县。宋升为军。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四年,升武冈路总管府。户七万七千二百七,口三十五万六千八百六十三。领司一、县三。本路屯田八十六顷。

  录事司。旧有兵马司,领四厢,至元十五年改立。

  县三

  武冈,上。倚郭。新宁,下。绥宁。下。

  桂阳路,下。唐郴州。宋升桂阳军。元至元十二年,置安抚司。十四年,升桂阳路总管府。户六万五千五十七,口一十万二千二百四。领司一、县三。

  录事司。

  县三

  平阳,上。临武,中。蓝山。下。

  茶陵州,下。唐为县,隶南云州。宋隶衡州,升为军,复为县。元至元十九年,升为州。户三万六千六百四十二,口一十七万七千二百二。

  耒阳州,下。唐、宋皆为县,隶湘东郡。元至元十九年,升为州。户二万五千三百一十一,口一十一万一十。

  常宁州,下。唐为县,隶衡州。宋因之。元至元十九年,升为州。户一万八千四百三十一,口六万九千四百二。

  广西两江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大德二年,广西两江道宣慰司都元帅府言:“比者黄圣许叛乱,逃窜交趾,遗弃水田五百四十五顷,请募溪洞徭、獞民丁,于上浪、忠州诸处开屯耕种,缓急则令击贼,深为便益。”从之。

  岭南广西道肃政廉访司

  静江路,上。唐初为桂州,又改始安郡,又改建陵郡,又置桂管,又升静江军。宋仍为静江军。元至元十三年,立广西道宣抚司。十四年,改宣慰司。十五年,为静江路总管府。元贞元年,并左右两江宣慰司都元帅府为广西两江道宣慰司都元帅府,仍分司邕州。户二十一万八百五十二,口一百三十五万二千六百七十八。领司一、县十。

  录事司。  县十

  临桂,上。倚郭。兴安,下。灵川,下。理定,下。义宁,下。修仁,下。荔浦,下。阳朔,下。永福,下。古县。下。

  南宁路,下。唐初为南晋州,又改邕州,又为永宁郡。元至元十三年,立安抚司。十六年,改为邕州路总管府兼左右两江溪洞镇抚。泰定元年,改为南宁路。户一万五百四十二,口二万四千五百二十。领司一、县二。

  录事司。

  县二

  宣化,下。武缘。下。

  梧州路,下。唐改苍梧郡,又仍为梧州。宋因之。元至元十四年,置安抚司。十六年,改梧州路总管府。户五千二百,口一万九百一十。领县一:  苍梧。下。

  浔州路,下。唐改浔江郡,又仍为浔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六年,改为总管府。户九千二百四十八,口三万八十九。领县二:

  桂平,下。平南。下。  柳州路,下。唐改龙城郡,又改柳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六年,改柳州路总管府。户一万九千一百四十三,口三万六百九十四。领县三:  柳城,下。倚郭。马平,下。洛容。下。

  庆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唐为龙水郡,又改粤州。宋为庆远府。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六年,改庆远路总管府。大德元年,中书省臣言:“南丹州安抚司及庆远路相去为近,所隶户少,请省之。”遂立庆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户二万六千五百三十七,口五万二百五十三。领县五:  宜山,下。忻城,下。天河,下。思恩,下。河池。下。

  平乐府,唐以平乐县置乐州,复改昭州,又为平乐郡,又仍为昭州。宋因之。元改为平乐府。户七千六十七,口三万三千八百二十。领县四:

  平乐,下。倚郭。恭城,下。立山,下。龙平。下。  郁林州,下。唐为南尹州,又改贵州,又为郁林州。宋因之。元至元十四年,仍行州事。户九千五十三,口五万一千五百二十八。领县三:

  南流,下。兴业,下。博白。下。

  容州,下。唐改铜州为容州,又改普宁郡,又置管内经略使。宋为宁远军。至元十三年,改安抚司。十六年,改容州路总管府。户二千九百九十九,口七千八百五十四。领县三:

  普宁,下。北流,下。陆川。下。

  象州,下。唐改为象郡,又改象州。元至元十三年,立安抚司。十五年,改象州路总管府。户一万九千五百五十八,口九万二千一百二十六。领县三:  阳寿,下。来宾,下。武仙。下。

  宾州,下。唐以岭方县地置南方州,又为宾州,又改安城郡,又改岭方郡,又仍为宾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六年,改下路总管府。户六千一百四十八,口三万八千八百七十九。领县三:

  岭方,下。倚郭。上林,下。迁江。下。

  横州,下。唐初为简州,又改南简州,又改横州,又为宁浦郡。元至元十四年,立安抚司。十六年,改总管府。户四千九十八,口三万一千四百七十六。领县二:

  宁浦,下。倚郭。永淳。下。

  融州,下。唐初为融州,又改融水郡,后仍为融州。宋为清远军。元至元十四年,置安抚司。十六年,改融州路总管府。二十二年,改散州。户二万一千三百九十三,口三万九千三百三十四。领县二:

  融水,下。怀远。下。

  藤州,下。唐改感义郡,后仍为藤州。宋徙州治于大江西岸。元至元十三年,仍行州事。户四千二百九十五,口一万一千二百一十八。领县二:

  镡津,下。岑溪。下。  贺州,下。唐改临贺郡,后仍为贺州。宋因之。元至元十三年,仍行州事。户八千六百七十六,口三万九千二百三十五。领县四:

  临贺,下。倚郭。富川,下。桂岭,下。怀集,下。宋属广州,至元十五年,以隶本州。

  贵州,下。唐改怀泽郡,后仍为贵州。元至元十四年,领郁林县。大德九年,省县,止行州事。户八千八百九十一,口二万八百一十一。贵州地接八番,与播州相去二百余里,乃湖广、四川、云南喉衿之地。大德六年,云南行省右丞刘深征八百媳妇,至贵州科夫,致宋隆济等纠合诸蛮为乱,水东、水西、罗鬼诸蛮皆叛,刘深伏诛。

  左江。左江出源州界,至合江镇与右江水合为一,流入横州号郁江。

  思明路,户四千二百二十九,口一万八千五百一十。  太平路,户五千三百一十九,口二万二千一百八十六。

  右江。右江源出峨利州,与大理大盘水通。大盘在大理之威楚州。

  田州路军民总管府,户二千九百九十一,口一万六千九百一。

  来安路军民总管府。

  镇安路。以上并阙。

  海北海南道宣慰司  海北海南道肃政廉访司至元三十年立。  雷州路,下。唐初为南合州,又更名东合州,又为海康郡,又改雷州。元至元十五年,平章政事阿里海牙南征海外四州,雷州归附,初置安抚司。十七年,即此州为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治所,改安抚司为总管府,隶宣慰司。户八万九千五百三十五,口一十二万五千三百一十。本路屯田一百六十五顷有奇。领县三:

  海康,中。徐闻,下。遂溪。下。  化州路,下。唐置罗州、辩州。宋废罗州入辩州。复改辩州曰化州。元至元十五年,立安抚司。十七年,改总管府。户一万九千七百四十九,口五万二千三百一十七。本路屯田五十五顷有奇。领县三:

  石龙,下。吴川,下。石城。下。

  高州路,下。唐为高凉郡,又为高州。宋废高州入窦州,后复置。元至元十五年,置安抚司。十七年,改总管府。户一万四千六百七十五,口四万三千四百九十三。本路屯田四十五顷。领县三:  电白,下。茂名,下。信宜。下。

  钦州路,下。唐为宁越郡,又为钦州。宋因之。元至元十五年,置安抚司。十七年,改总管府。户一万三千五百五十九,口六万一千三百九十三。领县二:

  安远,下。灵山。下。  廉州路,下。唐为合浦郡,又改廉州。元至元十七年,设总管府。户五千九百九十八,口一万一千六百八十六。本路屯田四顷有奇。领县二:

  合浦,下。倚郭。石康。下。

  乾宁军民安抚司,唐以崖州之琼山置琼州,又为琼山郡。宋为琼管安抚都监。元至元十五年,隶海北海南道宣慰司。天历二年,以潜邸所幸,改乾宁军民安抚司。户七万五千八百三十七,口一十二万八千一百八十四。本路屯田二百九十余顷。领县七:

  琼山,下。倚郭。澄迈,下。临高,下。文昌,下。乐会,下。会同,下。定安。下。

  南宁军,唐儋州,改昌化郡。宋改昌化军,又改南宁军。元至元十五年,隶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户九千六百二十七,口二万三千六百五十二。领县三:

  宜伦,下。昌化,下。感恩。下。

  万安军,唐万安州。宋更为军。元至元十五年,隶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户五千三百四十一,口八千六百八十六。领县二:  万安,下。倚郭。陵水。下。

  吉阳军,唐振州。宋改崖州,又为硃崖郡,又改吉阳军。元至元收附后,隶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户一千四百三十九,口五千七百三十五。领县一:

  宁远。下。

  八番顺元蛮夷官。至元十六年,潭州行省遣两淮招讨司经历刘继昌招降西南诸番,以龙方零为小龙番静蛮军安抚使,龙文求卧龙番南宁州安抚使,龙延三大龙番应天府安抚使,程延随程番武盛军安抚使,洪延暢洪番永盛军安抚使,韦昌盛方番河中府安抚使,石延异石番太平军安抚使,卢延陵卢番静海军安抚使,罗阿资罗甸国遏蛮军安抚使,并怀远大将军、虎符,仍以兵三千戍之。是年,宣慰使塔海以西南八番、罗氏等国已归附者,具以来上,洞寨凡千六百二十有六,户凡十万一千一百六十有八。西南五番千一百八十六寨,户八万九千四百。西南番三百一十五寨,大龙番三百六十寨。二十八年,从杨胜请,割八番洞蛮,自四川行省隶湖广行省。三十年,四川行省官言:“思、播州元隶四川,近改入湖广,今土人愿仍其旧。”有旨遣问,还云,田氏、杨氏言,昨赴阙廷,取道湖广甚便,况百姓相邻,驿传已立,愿隶平章答剌罕。

  罗番遏蛮军安抚司。  程番武盛军安抚司。

  金石番太平军安抚司。

  卧龙番南宁州安抚司。

  小龙番静蛮军安抚司。

  大龙番应天府安抚司。

  木瓜犵狫蛮夷军民长官。  韦番蛮夷长官。

  洪番永盛军安抚司。

  方番河中府安抚司。

  卢番静海军安抚司。

  卢番蛮夷军民长官。

  定远府。

  桑州。

  章龙州。  必化州。  小罗州。

  下思同州。

  〓朝宗县。〓上桥县。〓新安县。〓麻峡县。〓甕蓬县。〓小罗县。〓章龙县。〓〓乌山县。〓华山县。〓都云县。〓罗博县。

  管番民总管。  小程番。以下各设蛮夷军民长官。  中嶆百纳等处。  底窝紫江等处。  甕眼纳八等处。  独塔等处。

  客当刻地等处。

  天台等处。  梯下。

  党兀等处。

  勇都硃砂古?瓦等处。

  大小化等处。

  洛甲洛屯等处。  低当低界等处。  独石寨。

  百眼佐等处。

  罗来州。

  那历州。

  重州。

  阿孟州。  上龙州。

  峡江州。

  罗赖州。  桑州。

  白州。

  北岛州。

  罗那州。  龙里等寨。  六寨等处。

  帖犵狫等处。

  本当三寨等处。

  山斋等处。

  羡塘带夹等处。

  都云桑林独立等处。

  六洞柔远等处。

  竹古弄等处。

  中都云板水等处。

  金竹府。古?瓦县。  都云军民府。

  万平等处。  南宁。  丹竹等处。

  陈蒙。

  李稍李殿等处。

  阳安等处。

  八千蛮。

  恭焦溪等处。

  都镇。

  平溪等处。

  平月。

  李崖等处。  阳并等处。  卢山等处。

  乖西军民府。皇庆元年立,以土官阿马知府事,佩金符。

  顺元等路军民安抚司。至元二十年,四川行省讨平九溪十八洞,以其酋长赴阙,定其地之可以设官者与其人之可以入官者,大处为州,小处为县,并立总管府,听顺元路宣慰司节制。

  雍真乖西葛蛮等处。

  葛蛮雍真等处。

  曾竹等处。大德七年,顺元同知宣抚事阿重尝为曾竹蛮夷长官,以其叔父宋隆济结诸蛮为乱,弃家朝京师,陈其事宜,深入乌撒、乌蒙,至于水东,招谕木楼苗、狫,生获隆济以献。

  龙平寨。

  骨龙等处。

  底寨等处。

  茶山百纳等处。

  纳坝紫江等处。  磨坡雷波等处。

  漕泥等处。

  青山远地等处。

  木窝普冲普得等处。

  武当等处。

  养龙坑宿徵等处。

  骨龙龙里清江水楼雍眼等处。

  高桥青塘鸭水等处。

  落邦札佐等处。

  平迟安德等处。  六广等处。

  贵州等处。

  施溪样头。

  朵泥等处。

  水东。

  市北洞。

  思州军民安抚司。婺川县。  镇远府。

  楠木洞。

  古州八万洞。  偏桥中寨。

  野鸡平。

  德胜寨偏桥四甲等处。  思印江等处。

  石千等处。

  晓爱泸洞赤溪等处。  卑带洞大小田等处。

  黄道溪。

  省溪坝场等处。

  金容金达等处。

  台蓬若洞住溪等处。

  洪安等处。

  葛章葛商等处。

  平头著可通达等处。

  溶江芝子平茶等处。

  亮寨。

  沿河。

  龙泉平。思州旧治龙泉,及火其城,即移治清江。至元十七年,敕徙安抚司还旧治。

  佑溪。

  水特姜。  杨溪公俄等处。

  麻勇洞。

  恩勒洞。

  大万山苏葛办等处。  五寨铜人等处。  铜人大小江等处。

  德明洞。

  鸟罗龙干等处。

  西山大洞等处。

  秃罗。

  浦口。

  高丹。

  福州。

  永州。

  乃州。

  銮州。

  程州。

  三旺州。

  地州。

  忠州。

  天州。

  文州。

  合凤州。

  芝山州。

  安习州。

  茆惸等团。

  荔枝。  安化上中下蛮。  曹滴等洞。  洛卜寨。

  麦着土村。

  衙迪洞。

  会溪施容等处。

  感化州等处。

  契锄洞。

  腊惹洞。

  劳岩洞。  驴迟洞。  来化州。  客团等处。  中古州乐墩洞。

  上里坪。

  洪州泊李等洞。

  张家洞。

  沿边溪洞宣慰使司。至元二十八年,播州杨赛因不花言:“洞民近因籍户,怀疑窜匿,乞降诏招集。”又言:“向所授安抚职任,隶顺元宣慰司,其所管地,于四川行省为近,乞改为军民宣抚司,直隶四川行省。”从之。以播州等处管军万户杨汉英为绍庆珍州南平等处沿边宣慰使,行播州军民宣抚使、播州等处管军万户,仍虎符。汉英即赛因不花也。仍颁所请诏旨,诏曰:“爰自前宋归附,十五余年,阅实户数,乃有司当知之事,诸郡皆然,非独尔播。自今以往,咸奠厥居,流移失所者,招谕复业,有司常加存恤,毋致烦扰,重困吾民。”

  播州军民安抚司。  黄平府。

  平溪上塘罗骆家等处。

  水军等处。  石粉罗家永安等处。

  六洞柔远等处。

  锡乐平等处。

  白泥等处。  南平綦江等处。

  珍州思宁等处。

  水烟等处。

  溱洞涪洞等处。

  洞天观等处。

  葛浪洞等处。  赛坝垭黎焦溪等处。

  小姑单张。  倒柞等处。

  乌江等处。

  旧州草堂等处。

  恭溪杳洞。

  水囤等处。  平伐月石等处。  下坝。

  寨章。

  横坡。

  平地寨。  寨劳。

  寨勇。

  上塘。

  寨坦。

  ?岑奔。

  平莫。

  林种密秀。

  沿河佑溪等处。

  新添葛蛮安抚司。大德元年,授葛蛮安抚驿券一。

  南渭州。  落葛谷鹅罗椿等处。

  昔不梁骆杯密约等处。

  乾溪吴地等处。

  哝耸古平等处。

  甕城都桑等处。

  都镇马乃等处。

  平普乐重墺等处。

  落同当等处。

  平族等处。

  独禄。

  三陂地蓬等处。

  小葛龙洛邦到骆豆虎等处。

  罗月和。

  麦傲。

  大小田陂带等处。  都云洞。

  洪安画剂等处。

  谷霞寨。  刺客寨。  吾狂寨。

  割利寨。

  必郎寨。

  谷底寨。

  都谷郎寨。

  犵狫寨。  平伐等处。大德元年,平伐酋领内附,乞隶于亦奚不薛,从之。

  安剌速。

  思楼寨。

  落暮寨。

  梅求望怀寨。

  甘长寨。

  桑州郎寨。

  永县寨。

  平里县寨。

  锁州寨。

  双隆。

  思母。  归仁。  各丹。

  木当。

  雍郎客都等处。

  雍门犵狫等处。

  栖求等处仲家蛮。

  娄木等处。

  乐赖蒙囊吉利等处。

  华山谷津等处。

  青塘望怀甘长不列独娘等处。

  光州。

  者者寨。

  安化思云等洞。

  北遐洞。

  茅难思风北郡都变等处。

  必际县。

  上黎平。  潘乐盈等处。

  诚州富盈等处。

  赤畲洞。

  罗章特团等处。

  福水州。

  允州等处。  钦村。

  硬头三寨等处。

  颜村。

  水历吾洞等处。  顺东。

  六龙图。

  推寨。

  橘叩寨。  黄顶寨。

  金竹等寨。

  格慢等寨。

  客芦寨。

  地省等寨。  平魏。  白崖。  雍门客当乐赖蒙囊大化木瓜等处。  嘉州。  分州。

  平硃。  洛河洛脑等处。  宁溪。

  甕除。

  麦穰。

  孤顶得同等处。

  甕包。  三陂。  控州。

  南平。

  独山州。  木洞。

  瓢洞。

  窖洞。

  大青山骨记等处。

  百佐等处。

  九十九寨蛮。

  当桥山齐硃谷列等处。  虎列谷当等处。

  真滁杜珂等处。

  杨坪杨安等处。  棣甫都城等处。  杨友阆。

  百也客等处。

  阿落傅等寨。

  蒙楚。

  公洞龙木。

  三寨猫犵剌等处。

  黑土石。

  洛宾洛咸。

  益轮沿边蛮。

  割和寨。  王都谷浪寨。

  王大寨。  只蛙寨。  黄平下寨。  林拱章秀拱江等处。

  密秀丹张。

  林种拱帮。

  西罗剖盆。

  杉木箐。

  各郎西。

  恭溪望成崖岭等处。

  孤把。

  焦溪笃住等处。

  草堂等处。

  上桑直。

  下桑直。

  米坪。

  令其平尾等处。

  保靖州。

  特团等处。

  征东等处行中书省,领府二、司一、劝课使五。大德三年,立征东行省,未几罢。至治元年复立,命高丽国王为左丞相。

  高丽国。事迹见《高丽传》。至元十八年,王睶言:“本国置站凡四十,民畜凋弊。”敕并为二十站。三十年,沿海立水驿,自耽罗至鸭绿江并杨村、海口凡三十所。

  沈阳等路高丽军民总管府。

  征东招讨司。

  各道劝课使。  庆尚州道。

  东界交州道。

  全罗州道。

  忠清州道。

  西海道。

  耽罗军民总管府。大德五年立。

  河源附录  河源古无所见。《禹贡》导河,止自积石。汉使张骞持节,道西域,度玉门,见二水交流,发葱岭,趋于阗,汇盐泽,伏流千里,至积石而再出。唐薛元鼎使吐蕃,访河源,得之于闷磨黎山。然皆历岁月,涉艰难,而其所得不过如此。世之论河源者,又皆推本二家。其说怪迂,总其实,皆非本真。意者汉、唐之时,外夷未尽臣服,而道未尽通,故其所往,每迂回艰阻,不能直抵其处而究其极也。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至元十七年,命都实为招讨使,佩金虎符,往求河源。都实既受命,是岁至河州。州之东六十里,有宁河驿。驿西南六十里,有山曰杀马关,林麓穹隘,举足浸高,行一日至巅。西去愈高,四阅月,始抵河源。是冬还报,并图其城传位置以闻。其后翰林学士潘昂霄从都实之弟阔阔出得其说,撰为《河源志》。临川硃思本又从八里吉思家得帝师所藏梵字图书,而以华文译之,与昂霄所志,互有详略。今取二家之书,考定其说,有不同者,附注于下。按河源在土蕃朵甘思西鄙,有泉百余泓,沮洳散涣,弗可逼视,方可七八十里,履高山下瞰,灿若列星,以故名火敦脑兒。火敦,译言星宿也。思本曰:“河源在中州西南,直四川马湖蛮部之正西三千余里,云南丽江宣抚司之西北一千五百余里,帝师撒思加地之西南二千余里。水从地涌出如井。其井百余,东北流百余里,汇为大泽,曰火敦脑兒。”群流奔辏,近五七里,汇二巨泽,名阿剌脑兒。自西而东,连属吞噬,行一日,迤逦东骛成川,号赤宾河。又二三日,水西南来,名亦里出,与赤宾河合。又三四日,水南来,名忽阑。又水东南来,名也里术,合流入赤宾,其流浸大,始名黄河,然水犹清,人可涉。思本曰:“忽阑河源,出自南山。其地大山峻岭,绵亘千里,水流五百余里,注也里出河。也里出河源,亦出自南山。西北流五百余里,始与黄河合。”又一二日,歧为八九股,名也孙斡论,译言九渡,通广五七里,可度马。又四五日,水浑浊,土人抱革囊,骑过之。聚落纠木干象舟,傅髦革以济,仅容两人。自是两山峡束,广可一里、二里或半里,其深叵测。朵甘思东北有大雪山,名亦耳麻不莫剌,其山最高,译言腾乞里塔,即昆仑也。山腹至顶皆雪,冬夏不消。土人言,远年成冰时,六月见之。自八九股水至昆仑,行二十日。思本曰:“自浑水东北流二百余里,与怀里火秃河合。怀里火秃河源自南山,水正北偏西流八百余里,与黄河合,又东北流一百余里,过郎麻哈地。又正北流一百余里,乃折而西北流二百余里,又折而正北流一百余里,又折而东流,过昆仑山下,番名亦耳麻不莫剌。其山高峻非常,山麓绵亘五百余里,河随山足东流,过撒思加阔即、阔提地。”  河行昆仑南半日,又四五日,至地名阔即及阔提,二地相属。又三日,地名哈剌别里赤兒,四达之冲也,多寇盗,有官兵镇之。近北二日,河水过之。思本曰:“河过阔提,与亦西八思今河合。亦西八思今河源自铁豹岭之北,正北流凡五百余里,而与黄河合。”昆仑以西,人简少,多处山南。山皆不穹峻,水亦散漫,兽有髦牛、野马、狼、狍、羱羊之类。其东,山益高,地亦渐下,岸狭隘,有狐可一跃而越之处。行五六日,有水西南来,名纳邻哈剌,译言细黄河也。思本曰:“哈剌河自白狗岭之北,水西北流五百余里,与黄河合。”又两日,水南来,名乞兒马出。二水合流入河。思本曰:“自哈剌河与黄河合,正北流二百余里,过阿以伯站,折而西北流,经昆仑之北二百余里,与乞里马出河合。乞里马出河源自威、茂州之西北,岷山之北,水北流,即古当州境,正北流四百余里,折而西北流,又五百余里,与黄河合。”

  河水北行,转西流,过昆仑北,一向东北流,约行半月,至贵德州,地名必赤里,始有州治官府。州隶吐蕃等处宣慰司,司治河州。又四五日,至积石州,即《禹贡》积石。五日,至河州安乡关。一日,至打罗坑。东北行一日,洮河水南来入河。思本曰:“自乞里马出河与黄河合,又西北流,与鹏拶河合。鹏拶河源自鹏拶山之西北,水正西流七百余里,过札塞塔失地,与黄河合。折而西北流三百余里,又折而东北流,过西宁州、贵德州、马岭凡八百余里,与邈水合。邈水源自青唐宿军谷,正东流五百余里,过二巴站与黄河合,又东北流,过土桥站古积石州来羌城、廓州构米站界都城凡五百余里,过河州与野庞河合。野庞河源自西倾山之北,水东北流凡五百余里,与黄河合。又东北流一百余里,过踏白城银川站与湟水、浩亹河合。湟水源自祁连山下,正东流一千余里,注浩亹河。浩亹河源自删丹州之南删丹山下,水东南流七百余里,注湟水,然后与黄河合。又东北流一百余里,与洮河合。洮河源自羊撒岭北,东北流,过临洮府凡八百余里,与黄河合。”又一日,至兰州,过北卜渡。至鸣沙州,过应吉里,正东行。至宁夏府南,东行,即东胜州,隶大同路。自发源至汉地,南北涧溪,细流傍贯,莫知纪极。山皆草石,至积石方林木暢茂。世言河九折,彼地有二折,盖乞兒马出及贵德必赤里也。思本曰:“自洮水与河合,又东北流,过达达地,凡八百余里。过丰州西受降城,折而正东流,过达达地古天德军中受降城、东受降城凡七百余里。折而正南流,过大同路云内州、东胜州与黑河合。黑河源自渔阳岭之南,水正西流,凡五百余里,与黄河合。又正南流,过保德州、葭州及兴州境,又过临州,凡一千余里,与吃那河合。吃那河源自古宥州,东南流,过陕西省绥德州,凡七百余里,与黄河合。又南流三百里,与延安河合。延安河源自陕西芦子关乱山中,南流三百余里,过延安府,折而正东流三百里,与黄河合。又南流三百里,与汾河合。汾河源自河东朔、武州之南乱山中,西南流,过管州,冀宁路汾州,霍州,晋宁路绛州,又西流,至龙门,凡一千二百余里,始与黄河合。又南流二百里,过河中府,遇潼关与太华大山绵亘,水势不可复南,乃折而东流。大概河源东北流,所历皆西番地,至兰州凡四千五百余里,始入中国。又东北流,过达达地,凡二千五百余里,始入河东境内。又南流至河中,凡一千八百余里。通计九千余里。”

  西北地附录  笃来帖木兒

  途鲁吉。

  柯耳鲁地。

  畏兀兒地。至元二十年,立畏兀兒四处站及交钞库。

  哥疾宁。

  可不里。

  巴达哈伤。

  途思。  忒耳迷。  不花剌。

  那黑沙不。  的里安。

  撒麻耳干。

  忽氈。  麻耳亦囊。

  可失哈耳。

  忽炭。

  柯提。

  兀提剌耳。

  巴补。

  讹迹邗。

  倭赤。

  苦叉。

  柯散。

  阿忒八失。

  八里茫。

  察赤。

  也云赤。  亦剌八里。

  普剌。

  也迷失。

  阿里麻里。诸王海都行营于阿力麻里等处,盖其分地也。自上都西北行六千里,至回鹘五城,唐号北庭,置都护府。又西北行四五千里,至阿力麻里。至元五年,海都叛,举兵南来,世祖逆败之于北庭,又追至阿力麻里,则又远遁二千余里。上令勿追,以皇子北平王统诸军于阿力麻里以镇之,命丞相安童往辅之。  合剌火者。  鲁古尘。

  别失八里。至元十五年,授八撒察里虎符,掌别失八里畏兀城子里军站事。十七年,以万户綦公直戍别失八里。十八年,从诸王阿只吉请,自大和岭至别失八里置新站三十。二十年,立别失八里和州等处宣慰司。二十一年,阿只吉使来言:“元隶只必帖木兒二十四城之中,有察带二城置达鲁花赤,就付阔端,遂不隶省。”至是奉旨:“诚如所言,其还正之。”二十三年,遣侍卫新附兵千人屯田别失八里,置元帅府,即其地以总之。

  他古新。

  仰吉八里。

  古塔巴。

  彰八里。至元十五年,授朵鲁知金符,掌彰八里军站事。

  月祖伯

  撒耳柯思。  阿兰阿思。

  钦察。太宗甲午年,命诸王拔都征西域钦义、阿速、斡罗思等国。岁乙未,亦命宪宗往焉。岁丁酉,师至宽田吉思海傍,钦义酋长八赤蛮逃避海岛中,适值大风,吹海水去而干,生禽八赤蛮,遂与诸王拔都征斡罗思,至也列赞城,七日破之。岁丁巳,出师南征,以驸马剌真之子乞反为达鲁花赤,镇守斡罗思、阿思。岁癸丑,括斡罗思、阿思户口。

  阿罗思。

  不里阿耳。

  撒吉剌。

  花剌子模。

  赛兰。

  巴耳赤邗。

  氈的。

  不赛因。

  八哈剌因。

  怯失。

  八吉打。  孙丹尼牙。  忽里模子。

  可咱隆。  设剌子。

  泄剌失。

  苦法。

  瓦夕的。

  兀乞八剌。

  毛夕里。  设里汪。  罗耳。

  乞里茫沙杭。

  兰巴撒耳。

  那哈完的。

  亦思法杭。

  撒瓦。  柯伤。  低廉。

  胡瓦耳。

  西模娘。

  阿剌模忒。

  可疾云。

  阿模里。

  撒里牙。

  塔米设。

  赞章。

  阿八哈耳。

  撒里茫。

  硃里章。  的希思丹。

  巴耳打阿。  打耳班。  巴某。

  塔八辛。

  不思忒。

  法因。

  乃沙不耳。

  撒剌哈歹。

  巴瓦兒的。

  麻里兀。

  塔里干。

  巴里黑。

  吉利吉思、撼合纳、谦州、益兰州等处。吉利吉思者,初以汉地女四十人,与乌斯之男结婚,取此义以名其地。南去大都万有余里。相传乃满部始居此,及元朝析其民为九千户。其境长一千四百里,广半之,谦河经其中,西北流。又西南有水曰阿浦,东北有水曰玉须,皆巨浸也,会于谦,而注于昴可剌河,北入于海。俗与诸国异。其语言则与畏吾兒同。庐帐而居,随水草畜牧,颇知田作,遇雪则跨木马逐猎。土产名马、白黑海东青。昴可剌者,因水为名,附庸于吉利吉思,去大都二万五千余里。其语言与吉利吉思特异。昼长夜短,日没时炙羊肋熟,东方已曙矣,即《唐史》所载骨利斡国也。乌斯亦因水为名,在吉利吉思东,谦河之北。其俗每岁六月上旬,刑白马牛羊,洒马湩,咸就乌斯沐涟以祭河神,谓其始祖所从出故也。撼合纳犹言布囊也,盖口小腹巨,地形类此,因以为名。在乌斯东,谦河之源所从出也。其境上惟有二山口可出入,山水林樾,险阻为甚,野兽多而畜字少。贫民无恆产者,皆以桦皮作庐帐,以白鹿负其行装,取鹿乳,采松实,及劚山丹、芍药等根为食。

  月亦乘木马出猎。谦州亦以河为名,去大都九千里,在吉利吉思东南,谦河西南,唐麓岭之北,居民数千家,悉蒙古、回纥人。有工匠数局,盖国初所徙汉人也。地沃衍宜稼,夏种秋成,不烦耘耔。或云汪罕始居此地。益兰者,蛇之称也。初,州境山中居人,见一巨蛇,长数十步,从穴中出饮河水,腥闻数里,因以名州。至元七年,诏遣刘好礼为吉利吉思撼合纳谦州益兰州等处断事官,即于此州修库廪,置传舍,以为治所。先是,数部民俗,皆以杞柳为杯皿,刳木为槽以济水,不解铸作农器,好礼闻诸朝,乃遣工匠,教为陶冶舟楫,土人便之。  安南郡县附录

  安南,古交趾也。陈氏叛服之迹,已见本传,今取其城邑之可纪者,录于左方。  大罗城路,汉交趾郡。唐置安南都护府。宋时郡人李公蕴立国于此。及陈氏立,以其属地置龙兴、天长、长安府。

  龙兴府,本多冈乡。陈氏有国,置龙兴府。

  天长府,本多墨乡,陈氏祖父所生之地。建行宫于此,岁一至,示不忘本,故改曰天长。  长安府,本华闾洞,丁部领所生之地。五代末,部领立国于此。

  归化江路,地接云南。

  宣化江路,地接特磨道。  沱江路,地接金齿。

  谅州江路,地接左右两江。  北江路,在罗城东岸,泸江水分入北江,江有六桥。

  如月江路。

  南册江路。

  大黄江路。  烘路。

  快路。  国威州,在罗城南。此以下州,多接云南、广西界,虽名州,其实洞也。  古州,在北江。

  仙州,古龙编。  富良。

  司农。一云杨舍。

  定边。一云明媚。

  万涯。一云明黄。

  文周。一云门州。

  七源。

  思浪。

  大原。一云黄源。  通农。

  罗顺。一云来神。

  梁舍。一云梁个。

  平源。

  光州。一云明苏。

  渭龙。一云乙舍。

  道黄。即平林场。

  武宁。此以下县,接云南、广西界,虽名县,其实洞也。

  万载。

  丘温。

  新立。

  恍县。  纸县。

  历县。

  阑桥。  乌延。

  古勇。

  供县。

  窟县。  上坡。

  门县。

  清化府路,汉九真。隋、唐为爱州。其属邑更号曰江、曰场、曰甲、曰社。

  梁江。

  波龙江。

  古农江。

  宋舍江。

  茶江。

  安暹江。

  分场。古文场。

  古藤甲。  支明甲。

  古弘甲。  古战甲。

  缘甲。

  ?安府路,汉日南。隋、唐为驩州。

  倍江。

  恶江。

  偈江。

  尚路社。

  唐舍社。

  张舍社。

  演州路,本日南属县,曰扶演、安仁。唐改演州。

  孝江。  多壁场。

  巨赖社。

  他袁社。

  布政府路,本日南郡象林县,东滨海,西际真蜡,南接扶南,北连九德。东汉末,区连杀象林令,自立国,称林邑。唐时有环王者,徙国于占,曰占城。今布政乃林邑故地。

  自安南大罗城至燕京,约一百一十五驿,计七千七百余里。

  边氓服役  占城。

  王琴。

  蒲伽。

  道览。

  渌淮。

  稔婆逻。  獠。

【版权声明】

《志第十五 地理六》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四字成语大全网小编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志第十八 礼乐一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志第十八 礼乐一之元史,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本纪第十五 世祖十二-元史

本纪第十五 世祖十二 二十五年春正月,日烜复走入海,镇南王以诸军追之,不及,引兵还交趾城。命乌马兒将水兵迎张文虎等粮船达数百年。认为形与神不可分离,“形恃神以立,神,

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九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九 之清实录光绪朝实录,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本纪第十五 世祖十二

  二十五年春正月,日烜复走入海,镇南王以诸军追之,不及,引兵还交趾城。命乌马兒将水兵迎张文虎等粮船达数百年。认为形与神不可分离,“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又发兵攻其诸寨,破之。己丑,诏江淮省管内并听忙兀带节制。庚寅,祭日于司天台。赐诸王火你赤银五百两、珠一索、锦衣一袭,玉都银千两、珠一索、锦衣一袭。辛卯,尚书省臣言:“初以行省置丞相与内省无别,罢之。今江淮平章政事忙兀带所统,地广事繁,乞依前为丞相。”诏以忙兀带为右丞相。以蕲、黄二州、寿昌军隶湖广省。毁中统钞板。乙未,赏征东功:从乘舆,将吏升散官二阶,军士钞人三锭;从皇孙,将吏升散官一阶,军士钞人二锭;死者给其家十锭。凡为钞四万一千四百二十五锭。丁酉,遣使代祀岳渎、东海、后土。戊戌,大赦。敕弛辽阳渔猎之禁,惟毋杀孕兽。壬寅,高丽遣使来贡方物。贺州贼七百余人焚掠封州诸郡,循州贼万余人掠梅州。癸卯,海都犯边。敕驸马昌吉,诸王也只烈,察乞兒、合丹两千户,皆发兵从诸王术伯北征。赐诸王亦怜真部曲钞三万锭。掌吉举兵叛,诸王拜答罕遣将追之,至八立浑,不及而还。甲辰,也速不花谋叛,逮捕至京师,诛之。乙巳,太阴犯角。蛮洞十八族饥饿,死者二百余人,以钞千五百锭有奇市米赈之。丙午,畋于近郊。以平江盐兵屯田于淮东、西。杭、苏二州连岁大水,赈其尤贫者。戊申,太阴犯房。己酉,诏中兴、西凉无得沮坏河渠,两淮、两浙无得沮坏岁课。发海运米十万石,赈辽阳省军民之饥者。辛亥,省器盒局入诸路金玉人匠总管府。癸丑,诏:“行大司农司、各道劝农屯田司,巡行劝课,举察勤惰,岁具府、州、县劝农官实迹,以为殿最,路经历官、县尹以下并听裁决。或怙势作威侵官害农者,从提刑按察司究治。”募民能耕江南旷土及公田者,免其差役三年,其输租免三分之一。江淮行省言:“两淮土旷民寡,兼并之家皆不输税。又,管内七十余城,止屯田两所,宜增置淮东、西两道劝农营田司,督使耕之。”制曰:“可。”  二月丁巳,改济州漕运司为都漕运司,并领济之南北漕,京畿都漕运司惟治京畿。镇南王引兵还万劫。乌马兒迎张文虎等粮船不至,诸将以粮尽师老,宜全师而还,镇南王从之。戊午,命李庭整汉兵五千东征。赐叶李平江、嘉兴田四顷。庚申,司徒撒里蛮等进读《祖宗实录》,帝曰:“太宗事则然,睿宗少有可易者,定宗固日不暇给,宪宗汝独不能忆之耶?犹当询诸知者。”征大都南诸路所放扈从马赴京,官给刍粟价,令自籴之,无扰诸县民。辽阳、武平等处饥,除今年租税及岁课貂皮。浚沧州盐运渠。辛酉,忙兀带、忽都忽言其军三年荐饥,赐米五百石。壬戌,省辽东海西道提刑按察司入北京,江南湖北道提刑按察司入荆南。敕江淮勿捕天鹅,弛鱼泺禁。丙寅,赐云南王涂金驼钮印。改南京路为汴梁路,北京路为武平路,西京路为大同路,东京路为辽阳路,中兴路为宁夏府路。改江西茶运司为都转运使司,并榷酒醋税。改河渠提举司为转运司。江淮总摄杨琏真加言以宋宫室为塔一,为寺五,已成,诏以水陆地百五十顷养之。诏征葛洪山隐士刘彦深。甲戌,盖州旱,民饥,蠲其租四千七百石。己卯,以高丽国王王睶复为征东行尚书省左丞相。豪、懿州饥,以米十五万石赈之。禁辽阳酒。京师水,发官米,下其价粜贫民。以江南站户贫富不均,命有司料简,合户税至七十石当马一匹,并免杂徭;独户税逾七十石愿入站者听。合户税不得过十户,独户税无上百石。辛巳,以杭州西湖为放生池。壬午,镇南王命乌马兒、樊楫将水兵先还,程鹏飞、塔出将兵护送之。以御史台监察御史、提刑按察司多不举职,降诏申饬之。命皇孙云南王也先铁木兒帅兵镇大理等处。  三月丙戌,诸王昌童部曲饥,给粮三月。丁亥,荧惑犯太微东垣上相。戊子,太阴犯毕。车驾还宫。淞江民曹梦炎愿岁以米万石输官,乞免他徭,且求官职。桑哥以为请,遥授浙东道宣慰副使。改曲靖路总管府为宣抚司。庚寅,大驾幸上都。改阑遗所为阑遗监,升正四品。敕辽阳省亦乞列思、吾鲁兀、札剌兒探马赤自懿州东征。李庭遥授尚书左丞,食其禄,将汉兵以行。江淮行省忙兀带言:“宜除军官更调法,死事者增散官,病故者降一等。”帝曰:“父兄虽死事,子弟不胜任者,安可用之?苟贤矣,则病故者亦不可降也。”辛卯,以六卫汉兵千二百、新附军四百、屯田兵四百造尚书省。镇南王以诸军还。张文虎粮船遇贼兵船三十艘,文虎击之,所杀略相当。费拱辰、徐庆以风不得进,皆至琼州。凡亡士卒二百二十人、船十一艘、粮万四千三百石有奇。癸巳,赐诸王术伯银五万两、币帛各一万匹,兀鲁台、爪忽兒银五千两、币帛各一百。甲午,禁捕鹿羔。镇南王次内傍关,贼兵大集以遏归师,镇南王遂由单巳县趣盝州,间道以出。乙未,以往岁北边大风雪,拔突古伦所部牛马多死,赐米千石。丁酉,驻跸野狐岭,命阿束、塔不带总京师城守诸军。己亥,太阴掩角。壬寅,礼部言:“会同馆蕃夷使者时至,宜令有司仿古《职贡图》,绘而为图,及询其风俗、土产、去国里程,籍而录之,实一代之盛事。”从之。镇南王次思明州,命爱鲁引兵还云南,奥鲁赤以诸军北还。日烜遣使来谢,进金人代己罪。乙巳,诏江西管内并听行尚书省节制。戊申,改山东转运使司为都转运使司,兼济南路酒税醋课。己酉,徐、邳屯田及灵壁、睢宁二屯雨雹如鸡卵,害麦。甲寅,循州贼万余人寇漳浦,泉州贼二千人寇长泰、汀、赣,畲贼千余人寇龙溪,皆讨平之。  夏四月丙辰,莱县、蒲台旱饥,出米下其直赈之。戊午,太阴犯井。庚申,以武冈、宝庆二路荐经寇乱,免今年酒税课及前岁逋租。辛酉,从行泉府司沙不丁、乌马兒请,置镇抚司、海船千户所、市舶提举司。省平阳投下总管府入平阳路,杂造提举司入杂造总管府。桑哥言:“自至元丙子置应昌和籴所,其间必多盗诈,宜加钩考。扈从之臣,种地极多,宜依军站例,除四顷之外,验亩征租。”并从之。癸亥,浑河决,发军筑堤捍之。乙丑,广东贼董贤举等七人皆称大老,聚众反,剽掠吉、赣、瑞、抚、龙兴、南安、韶、雄、汀诸郡,连岁击之不能平,江西行枢密院副使月的米失请益兵,江西行省平章忽都铁木兒亦以地广兵寡为言,诏江淮省分万户一军诣江西,俟贼平还翼。戊辰,浚怯烈河以溉口温脑兒黄土山民田。庚午,立弘吉剌站。癸酉,尚书省臣言:“近以江淮饥,命行省赈之,吏与富民因结为奸,多不及于贫者。今杭、苏、湖、秀四州复大水,民鬻妻女易食,请辍上供米二十万石,审其贫者赈之。”帝是其言。甲戌,万安寺成,佛像及窗壁皆金饰之,凡费金五百四十两有奇、水银二百四十斤。辽阳省新附军逃还各卫者,令助造尚书省,仍命分道招集之。增立直沽海运米仓。命征交趾诸军还家休息一岁。敕缅中行省,比到缅中,一禀云南王节制。庚辰,安南国王陈日烜遣中大夫陈克用来贡方物。赐诸王小薛金百两、银万两、钞千锭及币帛有差。辛巳,赐诸王阿赤吉金二百两、银二万二千五百两、钞九千锭及纱罗绢布有差。命甘肃行省发新附军三百人屯田亦集乃,陕西省督巩昌兵五千人屯田六盘山。癸未,云南省右丞爱鲁上言:“自发中庆,经罗罗、白衣入交趾,往返三十八战,斩首不可胜计,将士自都元帅以下获功者四百七十四人。”甲申,诏皇孙抚诸军讨叛王火鲁火孙、合丹秃鲁干。  五月丙戌,敕武平路括马千匹。戊子,诸王察合子阔阔带叛,床兀兒执之以来。己丑,汴梁大霖雨,河决襄邑,漂麦禾。以左右怯薛卫士及汉军五千三百人从皇孙北征。甲午,发五卫汉兵五千人北征。乙未,桑哥言:“中统钞行垂三十年,省官皆不知其数,今已更用至元钞,宜差官分道置局钩考中统钞本。”从之。丙申,赐诸王八八金百两、银万两、金素段五百、纱罗绢布等四千五百。兀马兒来献璞玉。丁酉,平江水,免所负酒课。减米价,赈京师。改云南乌撒宣抚司为宣慰司,兼管军万户府。戊戌,复芦台、越支、三叉沽三盐使司。王家奴、火鲁忽带、察罕复举兵反。己亥,云南行省言:“金沙江西通安等五城,宜依旧隶察罕章宣抚司,金沙江东永宁等处五城宜废,以北胜施州为北胜府。”从之。壬寅,浑天仪成。运米十五万石诣懿州饷军及赈饥民。乙巳,罢兴州采蜜提举司。营上都城内仓。丁未,奉安神主于太庙。戊申,太白犯毕。赐拔都不伦金百五十两、银万五千两及币帛纱罗等万匹。辛亥,盂州乌河川雨雹五寸,大者如拳。癸丑,诏湖广省管内并听平章政事秃满、要束木节制。迁四川省治重庆,复迁宣慰司于成都。高丽遣使来贡方物。诏四川管内并听行尚书省节制。河决汴梁,太康、通许、杞三县,陈、颍二州皆被害。  六月甲寅,以新府军修尚食局。庚申,赈诸王答兒伯部曲之饥者及桂阳路饥民。辛酉,禁上都、桓州、应昌、隆兴酒。壬戌,赐诸王术伯金银皆二百五十两、币帛纱罗万匹。乙丑,诏蒙古人总汉军,阅习水战。丁卯,又赐诸王术伯银二万五千两、币帛纱罗万匹。复立咸平至建州四驿。以延安屯田总管府复隶安西省。戊辰,海都将暗伯、著暖以兵犯业里干脑兒,管军元帅阿里带战却之。壬申,睢阳霖雨,河溢害稼,免其租千六十石有奇。命诸王怯怜口及扈从臣,转米以馈将士之从皇孙者。太医院、光禄寺、仪凤寺、侍仪司、拱卫司,皆毋隶宣徽院,罢教坊司入拱卫司。癸酉,诏加封南海明著天妃为广祐明著天妃。甲戌,太白犯井。改西南番总管府为永宁路。乙亥,以考城、陈留、通许、杞、太康五县大水及河溢没民田,蠲其租万五千二百石。丙子,给兵五十人卫浙西宣慰使史弼,使任治盗之责。丁丑,太阴犯岁星。发兵千五百人诣汉北浚井。癸未,处州贼柳世英寇青田、丽水等县,浙东道宣慰副使史耀讨平之。资国、富昌等一十六屯雨水、蝗害稼。  秋七月甲申朔,复葺兴、灵二州仓,始命昔宝赤、合剌赤、贵由赤、左右卫士转米输之,委省官督运,以备赈给。丙戌,真定、汴梁路蝗。运大同、太原诸仓米至新城,为边地之储。以南安、瑞、赣三路连岁盗起,民多失业,免逋税万二千六百石有奇。弛宁夏酒禁。发大同路粟赈流民。保定路霖雨害稼,蠲今岁田租。改储偫所为提举司。敕征交趾兵官还家休息一岁。壬辰,遣必阇赤以钞五千锭往应昌和籴军储。改会同馆为四宾库。戊戌,驻跸许泥百牙之地。同知江西行枢密院事月的迷失上言:“近以盗起广东,分江西、江淮、福建三省兵万人令臣将之讨贼。臣愿万人内得蒙古军三百,并臣所籍降户万人,置万户府,以撒木合兒为达鲁花赤,佩虎符。”诏许之。以沐川等五寨割隶嘉定者,还隶马湖蛮部总管府。己亥,荧惑犯氐。庚子,太白犯鬼。胶州连岁大水,民采橡而食,命减价粜米以赈之。霸、漷二州霖雨害稼,免其今年田租。乙巳,太阴掩毕。诸王也真部曲饥,分五千户就食济南。保定路唐县野蚕茧丝可为帛。壬子,命斡端戍兵三百一十人屯田。命六卫造军器。  八月癸丑,诸王也真言:“臣近将济宁投下蒙古军东征,其家皆乏食,愿赐济南路岁赋银,使易米而食。”诏辽阳省给米万石赈之。丙辰,荧惑犯房。袁之萍乡县进嘉禾。诏安童以本部怯薛蒙古军三百人北征。己未,太白犯轩辕大星。辛酉,免江州学田租。癸亥,尚书省成。壬申,安西省管内大饥,蠲其田租二万一千五百石有奇,仍贷粟赈之。癸酉,以河间等路盐运司兼管顺德、广平、綦阳三铁冶。丙子,发米三千石赈灭吉兒带所部饥民。赵、晋、冀三州蝗。丁丑,嘉祥、鱼台、金乡三县霖雨害稼,蠲其租五千石。庚辰,车驾次孛罗海脑兒。以咸平荐经兵乱,发沈州仓赈之。分万亿库为宝源、赋源、绮源、广源四库。  九月癸未朔,荧惑犯天江。大驾次野狐岭。甘州旱饥,免逋税四千四百石。丙戌,置汀、梅二州驿。己丑,献、莫二州霖雨害稼,免田租八百余石。壬辰,大驾至大都。乙未,罢檀州淘金户。都哇犯边。庚子,太阴犯毕。鬼国、建都皆遣使来贡方物。从桑哥请,营五库禁中以贮币帛。癸卯,荧惑犯南斗。命忽都忽民户履地输税。尚书省臣言:“自立尚书省,凡仓库诸司无不钩考,宜置征理司,秩正三品,专治合追财谷,以甘肃等处行尚书省参政秃烈羊呵、签省吴诚并为征理使。”从之。升宝钞总库、永盈库并为从五品。改八作司为提举八作司,秩正六品。增元宝、永丰及八作司官吏俸。庚戌,太医院新编《本草》成。  冬十月己未,享于太庙。庚申,从桑哥请,以省、院、台官十二人理算江淮、江西、福建、四川、甘肃、安西六省钱谷,给兵使以为卫。乌思藏宣慰使软奴汪术尝赈其管内兵站饥户,桑哥请赏之,赐银二千五百两。甲子,置虎贲司,复改为武卫司。丙寅,赐瀛国公赵鳷钞百锭。以甘州转运司隶都省。湖广省言:“左、右江口溪洞蛮獠,置四总管府,统州、县,洞百六十,而所调官畏惮瘴疠,多不敢赴,请以汉人为达鲁花赤,军官为民职,杂土人用之。”就拟夹谷三合等七十四人以闻,从之。大同民李伯祥、苏永福八人,以谋逆伏诛。庚午,海都犯边。桑哥请明年海道漕运江南米须及百万石。又言:“安山至临清,为渠二百六十五里。若开浚之,为工三百万,当用钞三万锭、米四万石、盐五万斤。其陆运夫万三千户复罢为民,其赋入及刍粟之估为钞二万八千锭,费略相当,然渠成亦万世之利。请以今冬备粮费,来春浚之。”制可。丙子,始造铁罗圈甲。瀛国公赵鳷学佛法于土番。己卯,也不干入寇,不都马失引兵奋击之。塔不带反,忽剌忽、阿塔海等战却之。诏免儒户杂徭。尚书省臣请令集贤院诸司,分道钩考江南郡学田所入羡余,贮之集贤院,以给多才艺者,从之。给仓官俸。高丽遣使来贡方物。  十一月壬午,巩昌路荐饥,免田租之半,仍以钞三千锭赈其贫者。以忽撒马丁为管领甘肃陕西等处屯田等户达鲁花赤,督斡端、可失合兒工匠千五十户屯田。丁亥,金齿遣使贡方物。以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何荣祖为中书省参知政事。修国子监以居胄子。禁有分地臣私役富室为柴米户及赋外杂徭。柳州民黄德清叛,潮州民蔡猛等拒杀官军,并伏诛。庚寅,床哥里合引兵犯建州,杀三百余人,咸平大震。辛卯,兀良合饥民多殍死,给三月粮。壬辰,罢建昌路屯田总管府。癸巳,赐诸王也里干金五十两、银五千两、钞千锭、币帛纱罗等二千匹。也速带兒、牙林海剌孙执捏坤、忽都答兒两叛王以归。甲午,北兵犯边。诏福建省管内并听行尚书省节制。丙申,合迷里民饥,种不入土,命爱牙赤以屯田余粮给之。己亥,命李思衍为礼部侍郎,充国信使,以万奴为兵部郎中副之,同使安南,诏谕陈日烜亲身入朝,否则必再加兵。大都民史吉等请立桑哥德政碑,从之。辛丑,马八兒国遣使来朝。帖列灭入寇。甲辰,以巩昌便宜都总帅府统五十余城兵民事繁,改为宣慰使司,兼便宜都总帅府。改释教总制院为宣政院,秩从一品,印用三台,以尚书右丞相桑哥兼宣政使。庚戌,益咸平府戍兵三百。  十二月乙卯,赐按答兒秃等金千二百五十两、银十二万五千两、钞二万五千锭、币帛布氎布二万三千六百六十六匹。命上都募人运米万石赴和林,应昌府运米三万石给弘吉剌军。丁巳,海都兵犯边,拔都也孙脱迎击,死之。先是,安童将兵临边,为失里吉所执,一军皆没。至是八邻来归,从者凡三百九十人,赐钞万二千五百一十三锭。辛酉,太阴犯毕。癸亥,置大都等路打捕民匠等户总管府。甲子,太阴犯井。辛未,桑哥言:“有分地之臣,例以贫乏为辞,希觊赐与。财非天坠地出,皆取于民,苟不慎其出入,恐国用不足。”帝曰:“自今不当给者汝即画之,当给者宜覆奏,朕自处之。”甲戌,太阴犯亢,荧惑犯垒壁阵。安西王阿难答来告兵士饥,且阙橐驼,诏给米六千石及橐驼百。乙亥,湖头贼张治囝掠泉州,免泉州今岁田租。丙子,也速不花以昔列门叛。甘肃行省官约诸王八八、拜答罕、驸马昌吉,合兵讨之,皆自缚请罪。独昔列门以其属西走,追至朵郎不带之地,邀而获之,以归于京师。庚辰,六卫屯田饥,给更休三千人六十日粮。高丽国王遣使来贡方物。赐诸王爱牙合赤等金千两、银一万八千三百六十两、丝万两、绵八万三千二百两、金素币一千二百匹、绢五千九十八匹。赐皇子爱牙赤部曲等羊马钞二十九万百四十七锭、马二万六千九百一十四、羊十万二百一十、驼八、牛九百。赒诸王贫乏者,钞二十一万六百锭、马六千七百二十五、羊一万二千八百五十七、牛四十。赐妻子家赀没于寇者,钞三万二千八百八十锭、马牛百,偿以羊马诸物供军者,钞千六百七十四锭、马四千三百二十五、羊三万四千百九十九、驼七十二、牛三十。赏自寇中拔归者,钞四千七十八锭。因雨雹、河溢害稼,除民租二万二千八百石。命亦思麻等七百余人作佛事坐静于玉塔殿、寝殿、万寿山、护国仁王等寺凡五十四会,天师张宗演设醮三日。以光禄寺直隶都省。置醴源仓,分太仓之麹米药物隶焉。以沧州之军营城为沧溟县,以施州之清江县隶夔路总管府。罢安和署。大司农言耕旷地三千五百七十顷,立学校二万四千四百余所,积义粮三十一万五千五百余石。断死罪九十五人。  二十六年春正月丙戌,地震。诏江淮省忙兀带与不鲁迷失海牙及月的迷失合兵进讨群盗之未平者。己丑,发兵塞沙陀间铁烈兒河。辛卯,拔都不伦言其民千一百五十八户贫乏,赐银十万五千一百五十两。徙江州都转运使司治龙兴。沙不丁上市舶司岁输珠四百斤、金三千四百两,诏贮之以待贫乏者。合丹入寇。戊戌,以荆湖占城省左丞唐兀带副按的忽都合为蒙古都万户,统兵会江淮、福建二省及月的迷失兵,讨盗于江西。蠲漳、汀二州田租。辛丑,遣使代祀岳渎、后土、东南海。立武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以侍卫军六千、屯田军三千、江南镇守军一千,合兵一万隶焉。太阴犯氐。壬寅,海船万户府言:“山东宣慰使乐实所运江南米,陆负至淮安,易闸者七,然后入海,岁止二十万石。若由江阴入江至直沽仓,民无陆负之苦,且米石省运估八贯有奇。乞罢胶莱海道运粮万户府,而以漕事责臣,当岁运三十万石。”诏许之。癸卯,高丽遣使来贡方物。贼钟明亮寇赣州,掠宁都,据秀岭,诏发江淮省及邻郡戍兵五千,迁江西省参政管如德为左丞,使将兵往讨。畲民丘大老集众千人寇长泰县,福州达鲁花赤脱欢同漳州路总管高杰讨平之。甲辰,复立光禄寺。戊申,徙广州按察司于韶州。以荆南按察司所统辽远,割三路入淮西,二路入江西。立咸平至聂延驿十五所。废甘州路宣课提举司入宁夏都转运使司。遣参知政事张守智、翰林直学士李天英使高丽,督助征日本粮。  二月辛亥朔,诏籍江南户口,凡北方诸色人寓居者亦就籍之。浚沧州御河。癸丑,爱牙合赤请以所部军屯田咸平、懿州,以省粮饷。己未,发和林粮千石赈诸王火你赤部曲。置延禧司,秩正三品。壬戌,合木里饥,命甘肃省发米千石赈之。癸亥,诏立崇福司,为从二品。徙江淮省治杭州,改浙西道宣慰司为淮东道宣慰司,治扬州。丙寅,尚书省臣言:“行泉府所统海船万五千艘,以新附人驾之,缓急殊不可用。宜招集乃颜及胜纳合兒流散户为军,自泉州至杭州立海站十五,站置船五艘、水军二百,专运番夷贡物及商贩奇货,且防御海道为便。”从之。命福建行省拜降、江西行院月的迷失、江淮行省忙兀带,合兵击贼江西。大都路总管府判官萧仪尝为桑哥掾,坐受赃事觉,帝贷其死,欲徙为淘金。桑哥以仪尝钩考万亿库,有追钱之能,足赎其死,宜解职杖遣之,帝曲从之。丁卯,幸上都。以中书右丞相伯颜知枢密院事,将北边诸军。成都管军万户刘德禄上言,愿以兵五千人招降八番蛮夷,因以进取交趾。枢密院请立元帅府,以药剌罕及德禄并为都元帅,分四川军万人隶之,帝从之。以伯答兒为中书平章政事。绍兴大水,免未输田租。合丹兵寇胡鲁口,开元路治中兀颜牙兀格战连日,破之。己巳,立左右翼屯田万户府,秩从三品。玉吕鲁奏,江南盗贼凡四百余处,宜选将讨之。帝曰:“月的迷失屡以捷闻,忙兀带已往,卿无以为虑。”皇孙甘不剌所部军乏食,发大同路榷场粮赈之。甲戌,命巩昌便宜都总帅汪惟和将所部军万人北征,令过阙受命。乙亥,省屯田六署为营田提举司。  三月庚辰朔,日有食之。台州贼杨镇龙聚众宁海,僭称大兴国,寇东阳、义乌,浙东大震。诸王甕吉带时谪婺州,帅兵讨之。立云南屯田,以供军储。桑哥言:“省部成案皆财谷事,当令监察御史即省部稽照,书姓名于卷末,仍命侍御史坚童视之,失则连坐。”从之。安西饥,减估粜米二万石。甘州饥,发钞万锭赈之。己丑,赐陕西屯田总管府农器种粒。癸巳,东流县献芝。甲午,太阴犯亢。乙未,铸浑天仪成。癸巳,金齿人塞完以其民二十万一千户有奇来归,仍进象三。  夏四月己酉,复立营田司于宁夏府。辽阳省管内饥,贷高丽米六万石以赈之。壬子,孛罗带上别十八里招集户数,令甘肃省赈之。癸丑,命塔海发忽都不花等所部军,屯狗站北以御寇。宝庆路饥,下其估粜米万一千石。丙辰,命甘肃行省给合的所部饥者粟。丁巳,遣宫验视诸王按灰贫民,给以粮。戊午,禁江南民挟弓矢,犯者籍而为兵。置江西福建打捕鹰坊总管府,福建转运司及管军总管言其非宜,诏罢之。省江淮屯田打捕提举司七所,存者徐邳、海州、扬州、两淮、淮安、高邮、昭信、安丰、镇巢、蕲黄、鱼网、石湫,犹十二所。甲子,池州贵池县民王勉进紫芝十二本。戊辰,安南国王陈日烜遣其中大夫陈克用等来贡方物。己巳,乞兒乞思户居和林,验其贫者赈之。庚午,沙河决,发民筑堤以障之。癸酉,以高丽国多产银,遣工即其地,发旁近民冶以输官。以莱芜铁冶提举司隶山东盐运司。甲戌,以御史大夫玉吕鲁为太傅,加开府仪同三司,签江西等处行尚书省事。召江淮行省参知政事忻都赴阙,以户部尚书王巨济专理算江淮省,左丞相忙兀带总之。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绵提举司,责民岁输木绵十万匹,以都提举司总之。罢皇孙按摊不花所设断事官也先,仍收其印。尚书省臣言:“巩昌便宜都总帅府已升为宣慰使司,乞以旧兼府事别立散府,调官分治。”从之。立诸王爱牙赤投下人匠提举司于益都。并省云南大理、中庆等路州县。丁丑,升市令司为从五品。改大都路甲匠总管府为军器人匠都总管府。尚书省臣言:“乃颜以反诛,其人户月给米万七千五百二十三石,父母妻子俱在北方,恐生它志,请徙置江南,充沙不丁所请海船水军。”从之。  五月庚辰,发武卫亲军千人浚河西务至通州漕渠。癸未,移诸王小薛饥民就食汴梁,发大同、宣德等路民筑仓于昴兀剌。壬辰,太白犯鬼。软奴王术私以金银器皿给诸王出伯、合班等,且供馈有劳,命有司如数偿之,复赏银五万两、币帛各二千匹。丙申,诏:“季阳、益都、淄莱三万户军久戍广东,疫死者众,其令二年一更。”贼钟明亮率众万八千五百七十三人来降,江淮、福建、江西三省所抽军各还本翼。行御史台复徙于扬州,浙西提刑按察司徙苏州。以参知政事忻都为尚书左丞,中书参知政事何荣祖为参知政事,参议尚书省事张天祐为中书参知政事。己亥,设回回国子学。升利用监为从三品。辽阳路饥,免往岁未输田租。尚书省臣言:“括大同、平阳、太原无籍民及人奴为良户,略见成效。益都、济南诸道,亦宜如之。”诏以农时民不可扰,俟秋冬行之。罢永盈库,以所贮上供币帛入太府监及万亿库。辛丑,御河溢入会通渠,漂东昌民庐舍。以庄浪路去甘肃省远,改隶安西省。省流江县入渠州。泰安寺屯田大水,免今岁租。青山猫蛮以不莫台、卑包等三十三寨相继内附。  六月戊申朔,发侍卫军二千人浚口温脑兒河渠。己酉,巩昌汪惟和言:“近括汉人兵器,臣管内已禁绝,自今臣凡用兵器,乞取之安西官库。”帝曰:“汝家不与它汉人比,弓矢不汝禁也,任汝执之。”辛亥,诏以云南行省地远,州县官多阙,六品以下,许本省选辟以闻。桂阳路寇乱水旱,下其估粜米八千七百二十石以赈之。己未,西番进黑豹。庚申,诸王乃蛮带败合丹兵于托吾兒河。丙寅,要忽兒犯边。辛巳,诏遣尚书省断事官秃烈羊呵理算云南,复立云南提刑按察司。月的迷失请以降贼钟明亮为循州知州,宋士贤为梅州判官,丘应祥等十八人为县尹、巡尉,帝不允,令明亮、应祥并赴都。大都增设倒钞库三所。辽阳等路饥,免今岁差赋。移八八部曲饥者就食甘州。海都犯边,和林宣慰使怯伯、同知乃满带、副使八黑铁兒皆反应之。合剌赤饥,出粟四千三百二十八石有奇以赈之。甲戌,西南夷中下烂土等处洞长忽带等以洞三百、寨百一十来归,得户三千余。乙亥,金刚奴寇折连怯兒。立江淮等处财赋总管府,掌所籍宋谢太后赀产,隶中宫。丁丑,汲县民硃良进紫芝。济宁、东平、汴梁、济南、棣州、顺德、平滦、真定霖雨害稼,免田租十万五千七百四十九石。  秋七月戊寅朔,海都兵犯边,帝亲征。尚珍署屯田大水,从征者给其家。己卯,驸马爪忽兒部曲饥,赈之。辛巳,两淮屯田雨雹害稼,蠲今岁田租。雨坏都城,发兵、民各万人完之。开安山渠成,河渠官礼部尚书张孔孙、兵部郎中李处选、员外郎马之贞言:“开魏博之渠,通江淮之运,古所未有。”诏赐名会通河,置提举司,职河渠事。甲申,四川山齐蛮民四寨五百五十户内附。丙戌,命百官市马助边。敕以秃鲁花及侍卫兵百人为桑哥导从。丁亥,发至元钞万锭,市马于燕南、山东、河南、太原、平阳、保定、河间、平滦。戊子,太白经天四十五日。庚寅,黄兀兒月良等驿乏食,以钞赈之。辛卯,太阴犯牛。诏遣牙牙住僧诣江南搜访术艺之士。发和林所屯乞兒乞思等军北征。癸巳,平滦屯田霖雨损稼。甲午,御河溢。东平、济宁、东昌、益都、真定、广平、归德、汴梁、怀孟蝗。乙未,太阴犯岁星。丁酉,命辽阳行省益兵戍咸平、懿州。戊戌,诛信州叛贼鲍惠日等三十三人。左丞李庭等北征。辛丑,发侍卫亲军万人赴上都。河间大水害稼。壬寅,赋百官家,制战袄。癸卯,沙河溢。铁灯扞堤决。  八月壬子,霸州大水,民乏食,下其估粜直沽仓米五千石。乙卯,郴之宜章县为广东寇所掠,免今岁田租。辛酉,大都路霖雨害稼,免今岁租赋,仍减价粜诸路仓粮。壬戌,漷州饥,发河西务米二千石,减其价赈粜之。癸亥,诸王铁失、孛罗带所部皆饥,敕上都留守司、辽阳省发粟赈之。甲子,月的迷失以钟明亮贡物来献。辛未,岁星昼见。癸酉,以八番罗甸宣慰使司隶四川省。台、婺二州饥,免今岁田租。甲戌,诏两淮、两浙都转运使司及江西榷茶都转运司诸人,毋得沮办课。改四川金竹寨为金竹府。徙浙东道提刑按察司治婺州,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司治太原,宣慰司治大同。  九月戊寅,岁星犯井。己卯,置高丽国儒学提举司,从五品。丙戌,罢济州泗汶漕运使司。丁亥,罢斡端宣慰使元帅府。癸巳,以京师籴贵,禁有司拘顾商车。乙未,太阴犯毕。丙申,荧惑犯太微西垣上将。增浙东道宣慰使一员。江淮省平章沙不丁言:“提调钱谷,积怨于众,乞如要束木例,拨戍兵三百人为卫。”从之。平滦、昌国等屯田霖雨害稼。甲辰,以保定、新城、定兴屯田粮赈其户饥贫者。乙巳,诏福建省及诸司毋沮扰魏天祐银课。  冬十月癸丑,营田提举司水害稼。太阴犯牛宿距星。甲寅,荧惑犯右执法。以驼运大都米五百石有奇给皇子北安王等部曲。乙卯,以八番、罗甸隶湖广省。丙辰,禁内外百官受人馈酒食者,没其家赀之半。甲子,享于太庙。己巳,赤那主里合花山城置站一所。癸酉,尚书省臣言:“沙不丁以便宜增置浙东二盐司,合浙东、西旧所立者为七,乞官知盐法者五十六人。”从之。平滦水害稼。以平滦、河间、保定等路饥,弛河泊之禁。  闰十月戊寅,车驾还大都。尚书省臣言:“南北盐均以四百斤为引,今权豪家多取至七百斤,莫若先贮盐于席,来则授之为便。”从之。庚辰,桑哥言:“初改至元钞,欲尽收中统钞,故令天下盐课以中统、至元钞相半输官。今中统钞尚未可急敛,宜令税赋并输至元钞,商贩有中统料钞,听易至元钞以行,然后中统钞可尽。”从之。月的迷失以首贼丘应祥、董贤举归于京师。癸未,命辽阳行省给诸王乃蛮带民户乏食者。乙酉,命自今所授宣敕并付尚书省。通州河西务饥,民有鬻子、去之他州者,发米赈之。丙戌,西南夷生番心嵒等八族计千二百六十户内附。广东贼钟明亮复反,以众万人寇梅州,江罗等以八千人寇漳州,又韶、雄诸贼二十余处皆举兵应之,声势张甚。诏月的迷失复与福建、江西省合兵讨之,且谕旨月的迷失:“钟明亮既降,朕令汝遣之赴阙,而汝玩常不发,致有是变。自今降贼,其即遣之。”丁亥,安南国王陈日烜遣使来贡方物。左、右卫屯田新附军以大水伤稼乏食,发米万四百石赈之。辰星犯房。己丑,太阴犯毕,荧惑犯进贤。庚寅,江西宣慰使胡颐孙援沙不丁例,请至元钞千锭为行泉府司,岁输珍异物为息,从之,以胡颐孙遥授行尚书省参政、泉府太卿、行泉府司事。诏籍江南及四川户口。丙申,宝坻屯田大水害稼。河南宣慰司请给管内河间、真定等路流民六十日粮,遣还其土,从之。婺州贼叶万五以众万人寇武义县,杀千户一人,江淮省平章不邻吉带将兵讨之。遣使钩考大同钱谷及区别给粮人户。庚子,取石泗滨为磬,以补宫县之乐。辛丑,罗斛、女人二国遣使来贡方物。癸卯,禁杀羔羊。浙西宣慰使史弼请讨浙东贼,以为浙东道宣慰使,位合剌带上。甲辰,武平路饥,发常平仓米万五千石。赈保定等屯田户饥,给九十日粮。檀州饥民刘德成犯猎禁,诏释之。湖广省臣言:“近招降赣州贼胡海等,令将其众屯田自给,今过耕时,不恤之,恐生变。”命赣州路发米千八百九十石赈之。丙午,缅国遣委马剌菩提班的等来贡方物。  十一月丙午朔,回回、昔宝赤百八十六户居汴梁者,申命宣慰司给其田。丁未,禁江南、北权要之家毋沮盐法。戊申,敕尚书省发仓赈大都饥民。壬子,漳州贼陈机察等八千人寇龙岩,执千户张武义,与枫林贼合。福建行省兵大破之,陈机察、丘大老、张顺等以其党降。行省请斩之以警众,事下枢密院议。范文虎曰:“贼固当斩,然既降乃杀之,何以示信?宜并遣赴阙。”从之。癸丑,建宁贼黄华弟福,结陆广、马胜复谋乱,事觉,皆论诛。甲寅,瓜、沙二州城坏,诏发军民修完之。丙辰,罢阿你哥所领采石提举司。发米五百八十七石给昔宝赤五百七十八人之乏食者。丁巳,平滦、昌国屯户饥,赈米千六百五十六石。改播州为播南路。丁卯,诏山东东路毋得沮淘金。赈文安县饥民。陕西凤翔屯田大水。戊辰,太阴犯亢。己巳,发米千石赈平滦饥民。改平恩镇为丘县。武平路饥,免今岁田租。桓州等驿饥,以钞给之。  十二月丁丑,蠡州饥,发义仓粮赈之。戊寅,罢平州望都、榛子二驿,放其户为民。辛巳,诏括天下马,一品、二品官许乘五匹,三品三匹,四品、五品二匹,六品以下皆一匹。平滦大水伤稼,免其租。小薛坐与合丹秃鲁干通谋叛,伏诛。绍兴路总管府判官白絜矩言:“宋赵氏族人散居江南,百姓敬之不衰,久而非便,宜悉徙京师。”桑哥以闻,请擢絜矩为尚书省舍人,从之。给玉吕鲁所招集户五百人九十日粮。徙甕吉剌民户贫乏者就食六盘。乙酉,命四川蒙古都万户也速带选所部军万人西征。太白犯南斗。丁亥,封皇子阔阔出为宁远王。河间、保定二路饥,发义仓粮赈之,仍免今岁田租。木邻站经乱乏食,给九十日粮。命回回司天台祭荧惑。庚寅,秃木合之地霜杀稼,秃鲁花之地饥,给九十日粮。甲午,以官军万户汪惟能为征西都元帅,将所部军入漠,其先戍漠兵无令还翼。乙未,蠲大名、清丰逋租八百四十石,命甘肃行省赈千户也先所部人户之饥者,给钞赈黄兀兒月良站人户。庚子,武平饥,以粮二万三千六百石赈之。伯颜遣使来言边民乏食,诏赐网罟,使取鱼自给。拔都昔剌所部阿速户饥,出粟七千四百七十石赈之。癸卯,发麦赈广济署饥民。是岁,马八兒国进花驴二,宁州民张世安进嘉禾一本。诏天下梵寺所贮《藏经》,集僧看诵,仍给所费,俾为岁例。幸大圣寿万安寺,置旃檀佛像,命帝师及西僧作佛事坐静二十会。免灾伤田租:真定三万五千石,济宁二千一百五十四石,东平一百四十七石,大名九百二十五石,汴梁万三千九十七石,冠州二十七石。赐诸王、公主、驸马如岁例,为金二千两、银二十五万二千六百三十两、钞一十一万二百九十锭、币十二万二千八百匹。断死罪五十九人。

版权声明:

含反义词的成语网小编未对《本纪第十五 世祖十二-元史》内容的版权进行可靠性核实,不能完全保证作品版权的准确性和合法性。如出现版权争议,请与站方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实录卷之一百五十八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实录卷之一百五十八 之清实录光绪朝实录,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志第十五 地理六-元史

志第十五 地理六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为路三十、州十三、府三、安抚司十五、军三,属府三,属州十七,属县一百五十是《物理实在主义的哲学》(塞拉斯)、《理性与生活》(桑塔,

志第十六 河渠一-元史

志第十六 河渠一 水为中国患,尚矣。知其所以为患,则知其所以为利,因其患之不可测而能先事而为之备,或后事而有其功古典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出生于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现属

志第十五 地理六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为路三十、州十三、府三、安抚司十五、军三,属府三,属州十七,属县一百五十是《物理实在主义的哲学》(塞拉斯)、《理性与生活》(桑塔,管番民总管一。本省陆站一百处,水站七十三处。  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司  武昌路,上。唐初为鄂州,又改江夏郡,又升武昌军。宋为荆湖北路。元宪宗末年,世祖南伐,自黄州阳罗洑,横桥梁,贯铁锁,至鄂州之白鹿矶,大兵毕渡,进薄城下,围之数月,既而解去,归即大位。至元十一年,丞相伯颜从阳罗洑南渡,权州事张晏然以城降,自是湖北州郡悉下。是年,立荆湖等路行中书省,并本道安抚司。十三年,设录事司。十四年,立湖北宣慰司,改安抚司为鄂州路总管府,并鄂州行省入潭州行省。十八年,迁潭州行省于鄂州,移宣慰司于潭州。十九年,随省处例罢宣慰司,本路隶行省。大德五年,以鄂州首来归附,又世祖亲征之地,改武昌路。户一十一万四千六百三十二,口六十一万七千一百一十八。至元二十七年抄籍数。领司一、县七。  录事司。  县七  江夏,中。倚郭。咸宁,下。嘉鱼,下。蒲圻,中。崇阳,中。通城,中。武昌。下。宋升寿昌军,以其为江西冲要地也。元因之。至元十四年,升散府,治本县。后革府,以县属本路。户一万五千八百五,口六万四千五百九十八。  岳州路,上。唐巴州,又改岳州。宋为岳阳军。元至元十二年归附。十三年,立岳州路总管府。户一十三万七千五百八,口七十八万七千七百四十三。领司一、县三、州一。  录事司。  县三  巴陵,上。倚郭。临湘,中。华容。中。  州一  平江州,下。唐平江县,宋因之。元元贞元年升州。  常德路,上。唐朗州。宋常德府。元至元十二年,置常德府安抚司。十四年,改为总管府。户二十万六千四百二十五,口一百二万六千四十二。领司一、县一、州二。州领一县。  录事司。  县一  武陵。上。  州二  桃源州,中。宋置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龙阳州,下。宋辰阳县,元元贞元年升州。领一县:  沅江。下。本属朗州。后来属。  澧州路,上。唐改澧阳郡,复改澧州。元至元十二年,立安抚司。十四年,改澧州路总管府。户一十万九千九百八十九,口一百一十一万一千五百四十三。领司一、县三、州二。  录事司。  县三  澧阳,上。倚郭。石门,上。安乡。下。  州二  慈利州,中。唐、宋皆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柿溪州。下。  辰州路,下。唐改卢溪郡,复改辰州。宋因之。元改辰州路。户八万三千二百二十三,口一十一万五千九百四十五。领县四:  沅陵,中。辰溪,下。卢溪。下。叙浦。下。  沅州路,下。唐巫州,又改沅州,又为潭阳郡,又改叙州。宋为镇远州。元至元十二年,立沅州安抚司。十四年,改沅州路总管府。户四万八千六百三十二,口七万九千五百四十五。领县三:  卢阳,下。黔阳,下。麻阳。下。  兴国路,下。本隋永兴县。宋置永兴军,又改兴国军。元至元十四年,升兴国路总管府,旧隶江西。三十年,自江西割隶湖广。户五万九百五十二,口四十万七千六百一十六。领司一、县三。  录事司。至元十七年立。  县三  永兴,下。倚郭。大冶,下。通山。下。  汉阳府,唐初为沔州,又改沔阳郡。宋为汉阳军。咸淳十年,郡守孟琦以城来归。元至元十四年,升汉阳府。户一万四千四百八十六,口四万八百六十六。领县二:  汉阳,至元二十二年,升中县。汉川。下。  归州,下。唐初为归州,又改巴东郡,又复为归州。宋端平三年,元兵至江北,遂迁郡治于江南曲沱,次新滩,又次白沙南浦,今州治是也。德祐初归附。元至元十二年,立安抚司。十四年,改归州路总管府。十六年,降为州。户七千四百九十二,口一万九百六十四。领县三:  秭归,下。倚郭。巴东,下。兴山。  靖州路,下。唐为夷、播、叙三州之境。宋为诚州,复改靖州。元至元十二年,立安抚司,明年,改靖州路总管府。户二万六千五百九十四,口六万五千九百五十五。领县三:  永平,下。会同,下。通道。下。  湖南道宣慰司  岭北湖南道肃政廉访司  天临路,上。唐为潭州长沙郡。宋为湖南安抚司。元至元十三年,立安抚司。十四年,立行省,改潭州路总管府。十八年,迁行省于鄂州,徙湖南道宣慰司治潭州。天历二年,以潜邸所幸,改天临路。户六十万三千五百一,口一百八万一千一十。领司一、县五、州七。  录事司。宋有兵马司,都监领之。元至元十四年改置。  县五  长沙,上。倚郭。善化,倚郭。衡山,上。南岳衡山在焉。宁乡,上。安化。下。  州七  醴陵州,中。唐、宋皆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浏阳州,中。唐、宋皆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攸州,中。唐为县,属南云州。宋属潭州。元元贞元年升州。  湘乡州,下。唐、宋皆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湘潭州,中。唐、宋皆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益阳州,中。唐新康县。宋安化县。元元贞元年,升为益阳州。  湘阴州,下。唐、宋皆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衡州路,上。唐初为衡州,又改衡阳郡,又仍为衡州。宋因之。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四年,改衡州路总管府。十五年,置湖南宣慰司,以衡州为治所。十八年,移司于潭,衡州隶焉。户一十一万三千三百七十三,口二十万七千五百二十三。领司一、县三。本路屯田一百二十顷。  录事司。宋立兵马司,分在城民户为五厢。元至元十三年改立。  县三  衡阳,上。倚郭。安仁,下。酃县。下。  道州路,下。唐为南营州,复改道州,复为江华郡。宋仍为道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四年,改道州路总管府。户七万八千一十八,口一十万九百八十九。领司一、县四。  录事司。  县四  营道,中。倚郭。宁远,中。江华,中。永明。下。  永州路,下。唐改零陵郡为永州,宋因之。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四年,改永州路总管府。户五万五千六百六十六,口一十万五千八百六十四。领司一、县三。本路屯田一百三顷。  录事司。  县三  零陵,上。倚郭。东安,上。祁阳。中。  郴州路,下。唐改桂阳郡为郴州,宋因之。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四年,改郴州路总管府。户六万一千二百五十九,口九万五千一百一十九。领司一、县六。  录事司。旧有兵马司,至元十四年改立。  县六  郴阳,中。倚郭。旧为敦化县,至元十三年,改今名。宜章,中。永兴,中。兴宁,下。桂阳,下。桂东。下。  全州路,下。石晋于清湘县置全州,宋因之。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四年,改全州路总管府。户四万一千六百四十五,口二十四万五百一十九。领司一、县二。  录事司。旧有兵马司,至元十五年改立。  县二  清湘,上。倚郭。灌阳。下。  宝庆路,下。唐邵州,又为邵阳郡。宋仍为邵州,又升宝庆府。元至元十二年,立安抚司。十四年,改宝庆路总管府。户七万二千三百九,口一十二万六千一百五。领司一、县二。  录事司。  县二  邵阳,上。倚郭。新化。中。  武冈路,下。唐武冈县。宋升为军。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四年,升武冈路总管府。户七万七千二百七,口三十五万六千八百六十三。领司一、县三。本路屯田八十六顷。  录事司。旧有兵马司,领四厢,至元十五年改立。  县三  武冈,上。倚郭。新宁,下。绥宁。下。  桂阳路,下。唐郴州。宋升桂阳军。元至元十二年,置安抚司。十四年,升桂阳路总管府。户六万五千五十七,口一十万二千二百四。领司一、县三。  录事司。  县三  平阳,上。临武,中。蓝山。下。  茶陵州,下。唐为县,隶南云州。宋隶衡州,升为军,复为县。元至元十九年,升为州。户三万六千六百四十二,口一十七万七千二百二。  耒阳州,下。唐、宋皆为县,隶湘东郡。元至元十九年,升为州。户二万五千三百一十一,口一十一万一十。  常宁州,下。唐为县,隶衡州。宋因之。元至元十九年,升为州。户一万八千四百三十一,口六万九千四百二。  广西两江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大德二年,广西两江道宣慰司都元帅府言:“比者黄圣许叛乱,逃窜交趾,遗弃水田五百四十五顷,请募溪洞徭、獞民丁,于上浪、忠州诸处开屯耕种,缓急则令击贼,深为便益。”从之。  岭南广西道肃政廉访司  静江路,上。唐初为桂州,又改始安郡,又改建陵郡,又置桂管,又升静江军。宋仍为静江军。元至元十三年,立广西道宣抚司。十四年,改宣慰司。十五年,为静江路总管府。元贞元年,并左右两江宣慰司都元帅府为广西两江道宣慰司都元帅府,仍分司邕州。户二十一万八百五十二,口一百三十五万二千六百七十八。领司一、县十。  录事司。  县十  临桂,上。倚郭。兴安,下。灵川,下。理定,下。义宁,下。修仁,下。荔浦,下。阳朔,下。永福,下。古县。下。  南宁路,下。唐初为南晋州,又改邕州,又为永宁郡。元至元十三年,立安抚司。十六年,改为邕州路总管府兼左右两江溪洞镇抚。泰定元年,改为南宁路。户一万五百四十二,口二万四千五百二十。领司一、县二。  录事司。  县二  宣化,下。武缘。下。  梧州路,下。唐改苍梧郡,又仍为梧州。宋因之。元至元十四年,置安抚司。十六年,改梧州路总管府。户五千二百,口一万九百一十。领县一:  苍梧。下。  浔州路,下。唐改浔江郡,又仍为浔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六年,改为总管府。户九千二百四十八,口三万八十九。领县二:  桂平,下。平南。下。  柳州路,下。唐改龙城郡,又改柳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六年,改柳州路总管府。户一万九千一百四十三,口三万六百九十四。领县三:  柳城,下。倚郭。马平,下。洛容。下。  庆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唐为龙水郡,又改粤州。宋为庆远府。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六年,改庆远路总管府。大德元年,中书省臣言:“南丹州安抚司及庆远路相去为近,所隶户少,请省之。”遂立庆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户二万六千五百三十七,口五万二百五十三。领县五:  宜山,下。忻城,下。天河,下。思恩,下。河池。下。  平乐府,唐以平乐县置乐州,复改昭州,又为平乐郡,又仍为昭州。宋因之。元改为平乐府。户七千六十七,口三万三千八百二十。领县四:  平乐,下。倚郭。恭城,下。立山,下。龙平。下。  郁林州,下。唐为南尹州,又改贵州,又为郁林州。宋因之。元至元十四年,仍行州事。户九千五十三,口五万一千五百二十八。领县三:  南流,下。兴业,下。博白。下。  容州,下。唐改铜州为容州,又改普宁郡,又置管内经略使。宋为宁远军。至元十三年,改安抚司。十六年,改容州路总管府。户二千九百九十九,口七千八百五十四。领县三:  普宁,下。北流,下。陆川。下。  象州,下。唐改为象郡,又改象州。元至元十三年,立安抚司。十五年,改象州路总管府。户一万九千五百五十八,口九万二千一百二十六。领县三:  阳寿,下。来宾,下。武仙。下。  宾州,下。唐以岭方县地置南方州,又为宾州,又改安城郡,又改岭方郡,又仍为宾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六年,改下路总管府。户六千一百四十八,口三万八千八百七十九。领县三:  岭方,下。倚郭。上林,下。迁江。下。  横州,下。唐初为简州,又改南简州,又改横州,又为宁浦郡。元至元十四年,立安抚司。十六年,改总管府。户四千九十八,口三万一千四百七十六。领县二:  宁浦,下。倚郭。永淳。下。  融州,下。唐初为融州,又改融水郡,后仍为融州。宋为清远军。元至元十四年,置安抚司。十六年,改融州路总管府。二十二年,改散州。户二万一千三百九十三,口三万九千三百三十四。领县二:  融水,下。怀远。下。  藤州,下。唐改感义郡,后仍为藤州。宋徙州治于大江西岸。元至元十三年,仍行州事。户四千二百九十五,口一万一千二百一十八。领县二:  镡津,下。岑溪。下。  贺州,下。唐改临贺郡,后仍为贺州。宋因之。元至元十三年,仍行州事。户八千六百七十六,口三万九千二百三十五。领县四:  临贺,下。倚郭。富川,下。桂岭,下。怀集,下。宋属广州,至元十五年,以隶本州。  贵州,下。唐改怀泽郡,后仍为贵州。元至元十四年,领郁林县。大德九年,省县,止行州事。户八千八百九十一,口二万八百一十一。贵州地接八番,与播州相去二百余里,乃湖广、四川、云南喉衿之地。大德六年,云南行省右丞刘深征八百媳妇,至贵州科夫,致宋隆济等纠合诸蛮为乱,水东、水西、罗鬼诸蛮皆叛,刘深伏诛。  左江。左江出源州界,至合江镇与右江水合为一,流入横州号郁江。  思明路,户四千二百二十九,口一万八千五百一十。  太平路,户五千三百一十九,口二万二千一百八十六。  右江。右江源出峨利州,与大理大盘水通。大盘在大理之威楚州。  田州路军民总管府,户二千九百九十一,口一万六千九百一。  来安路军民总管府。  镇安路。以上并阙。  海北海南道宣慰司  海北海南道肃政廉访司至元三十年立。  雷州路,下。唐初为南合州,又更名东合州,又为海康郡,又改雷州。元至元十五年,平章政事阿里海牙南征海外四州,雷州归附,初置安抚司。十七年,即此州为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治所,改安抚司为总管府,隶宣慰司。户八万九千五百三十五,口一十二万五千三百一十。本路屯田一百六十五顷有奇。领县三:  海康,中。徐闻,下。遂溪。下。  化州路,下。唐置罗州、辩州。宋废罗州入辩州。复改辩州曰化州。元至元十五年,立安抚司。十七年,改总管府。户一万九千七百四十九,口五万二千三百一十七。本路屯田五十五顷有奇。领县三:  石龙,下。吴川,下。石城。下。  高州路,下。唐为高凉郡,又为高州。宋废高州入窦州,后复置。元至元十五年,置安抚司。十七年,改总管府。户一万四千六百七十五,口四万三千四百九十三。本路屯田四十五顷。领县三:  电白,下。茂名,下。信宜。下。  钦州路,下。唐为宁越郡,又为钦州。宋因之。元至元十五年,置安抚司。十七年,改总管府。户一万三千五百五十九,口六万一千三百九十三。领县二:  安远,下。灵山。下。  廉州路,下。唐为合浦郡,又改廉州。元至元十七年,设总管府。户五千九百九十八,口一万一千六百八十六。本路屯田四顷有奇。领县二:  合浦,下。倚郭。石康。下。  乾宁军民安抚司,唐以崖州之琼山置琼州,又为琼山郡。宋为琼管安抚都监。元至元十五年,隶海北海南道宣慰司。天历二年,以潜邸所幸,改乾宁军民安抚司。户七万五千八百三十七,口一十二万八千一百八十四。本路屯田二百九十余顷。领县七:  琼山,下。倚郭。澄迈,下。临高,下。文昌,下。乐会,下。会同,下。定安。下。  南宁军,唐儋州,改昌化郡。宋改昌化军,又改南宁军。元至元十五年,隶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户九千六百二十七,口二万三千六百五十二。领县三:  宜伦,下。昌化,下。感恩。下。  万安军,唐万安州。宋更为军。元至元十五年,隶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户五千三百四十一,口八千六百八十六。领县二:  万安,下。倚郭。陵水。下。  吉阳军,唐振州。宋改崖州,又为硃崖郡,又改吉阳军。元至元收附后,隶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户一千四百三十九,口五千七百三十五。领县一:  宁远。下。  八番顺元蛮夷官。至元十六年,潭州行省遣两淮招讨司经历刘继昌招降西南诸番,以龙方零为小龙番静蛮军安抚使,龙文求卧龙番南宁州安抚使,龙延三大龙番应天府安抚使,程延随程番武盛军安抚使,洪延暢洪番永盛军安抚使,韦昌盛方番河中府安抚使,石延异石番太平军安抚使,卢延陵卢番静海军安抚使,罗阿资罗甸国遏蛮军安抚使,并怀远大将军、虎符,仍以兵三千戍之。是年,宣慰使塔海以西南八番、罗氏等国已归附者,具以来上,洞寨凡千六百二十有六,户凡十万一千一百六十有八。西南五番千一百八十六寨,户八万九千四百。西南番三百一十五寨,大龙番三百六十寨。二十八年,从杨胜请,割八番洞蛮,自四川行省隶湖广行省。三十年,四川行省官言:“思、播州元隶四川,近改入湖广,今土人愿仍其旧。”有旨遣问,还云,田氏、杨氏言,昨赴阙廷,取道湖广甚便,况百姓相邻,驿传已立,愿隶平章答剌罕。  罗番遏蛮军安抚司。  程番武盛军安抚司。  金石番太平军安抚司。  卧龙番南宁州安抚司。  小龙番静蛮军安抚司。  大龙番应天府安抚司。  木瓜犵狫蛮夷军民长官。  韦番蛮夷长官。  洪番永盛军安抚司。  方番河中府安抚司。  卢番静海军安抚司。  卢番蛮夷军民长官。  定远府。  桑州。  章龙州。  必化州。  小罗州。  下思同州。  〓朝宗县。〓上桥县。〓新安县。〓麻峡县。〓甕蓬县。〓小罗县。〓章龙县。〓〓乌山县。〓华山县。〓都云县。〓罗博县。  管番民总管。  小程番。以下各设蛮夷军民长官。  中嶆百纳等处。  底窝紫江等处。  甕眼纳八等处。  独塔等处。  客当刻地等处。  天台等处。  梯下。  党兀等处。  勇都硃砂古?瓦等处。  大小化等处。  洛甲洛屯等处。  低当低界等处。  独石寨。  百眼佐等处。  罗来州。  那历州。  重州。  阿孟州。  上龙州。  峡江州。  罗赖州。  桑州。  白州。  北岛州。  罗那州。  龙里等寨。  六寨等处。  帖犵狫等处。  本当三寨等处。  山斋等处。  羡塘带夹等处。  都云桑林独立等处。  六洞柔远等处。  竹古弄等处。  中都云板水等处。  金竹府。古?瓦县。  都云军民府。  万平等处。  南宁。  丹竹等处。  陈蒙。  李稍李殿等处。  阳安等处。  八千蛮。  恭焦溪等处。  都镇。  平溪等处。  平月。  李崖等处。  阳并等处。  卢山等处。  乖西军民府。皇庆元年立,以土官阿马知府事,佩金符。  顺元等路军民安抚司。至元二十年,四川行省讨平九溪十八洞,以其酋长赴阙,定其地之可以设官者与其人之可以入官者,大处为州,小处为县,并立总管府,听顺元路宣慰司节制。  雍真乖西葛蛮等处。  葛蛮雍真等处。  曾竹等处。大德七年,顺元同知宣抚事阿重尝为曾竹蛮夷长官,以其叔父宋隆济结诸蛮为乱,弃家朝京师,陈其事宜,深入乌撒、乌蒙,至于水东,招谕木楼苗、狫,生获隆济以献。  龙平寨。  骨龙等处。  底寨等处。  茶山百纳等处。  纳坝紫江等处。  磨坡雷波等处。  漕泥等处。  青山远地等处。  木窝普冲普得等处。  武当等处。  养龙坑宿徵等处。  骨龙龙里清江水楼雍眼等处。  高桥青塘鸭水等处。  落邦札佐等处。  平迟安德等处。  六广等处。  贵州等处。  施溪样头。  朵泥等处。  水东。  市北洞。  思州军民安抚司。婺川县。  镇远府。  楠木洞。  古州八万洞。  偏桥中寨。  野鸡平。  德胜寨偏桥四甲等处。  思印江等处。  石千等处。  晓爱泸洞赤溪等处。  卑带洞大小田等处。  黄道溪。  省溪坝场等处。  金容金达等处。  台蓬若洞住溪等处。  洪安等处。  葛章葛商等处。  平头著可通达等处。  溶江芝子平茶等处。  亮寨。  沿河。  龙泉平。思州旧治龙泉,及火其城,即移治清江。至元十七年,敕徙安抚司还旧治。  佑溪。  水特姜。  杨溪公俄等处。  麻勇洞。  恩勒洞。  大万山苏葛办等处。  五寨铜人等处。  铜人大小江等处。  德明洞。  鸟罗龙干等处。  西山大洞等处。  秃罗。  浦口。  高丹。  福州。  永州。  乃州。  銮州。  程州。  三旺州。  地州。  忠州。  天州。  文州。  合凤州。  芝山州。  安习州。  茆惸等团。  荔枝。  安化上中下蛮。  曹滴等洞。  洛卜寨。  麦着土村。  衙迪洞。  会溪施容等处。  感化州等处。  契锄洞。  腊惹洞。  劳岩洞。  驴迟洞。  来化州。  客团等处。  中古州乐墩洞。  上里坪。  洪州泊李等洞。  张家洞。  沿边溪洞宣慰使司。至元二十八年,播州杨赛因不花言:“洞民近因籍户,怀疑窜匿,乞降诏招集。”又言:“向所授安抚职任,隶顺元宣慰司,其所管地,于四川行省为近,乞改为军民宣抚司,直隶四川行省。”从之。以播州等处管军万户杨汉英为绍庆珍州南平等处沿边宣慰使,行播州军民宣抚使、播州等处管军万户,仍虎符。汉英即赛因不花也。仍颁所请诏旨,诏曰:“爰自前宋归附,十五余年,阅实户数,乃有司当知之事,诸郡皆然,非独尔播。自今以往,咸奠厥居,流移失所者,招谕复业,有司常加存恤,毋致烦扰,重困吾民。”  播州军民安抚司。  黄平府。  平溪上塘罗骆家等处。  水军等处。  石粉罗家永安等处。  六洞柔远等处。  锡乐平等处。  白泥等处。  南平綦江等处。  珍州思宁等处。  水烟等处。  溱洞涪洞等处。  洞天观等处。  葛浪洞等处。  赛坝垭黎焦溪等处。  小姑单张。  倒柞等处。  乌江等处。  旧州草堂等处。  恭溪杳洞。  水囤等处。  平伐月石等处。  下坝。  寨章。  横坡。  平地寨。  寨劳。  寨勇。  上塘。  寨坦。  ?岑奔。  平莫。  林种密秀。  沿河佑溪等处。  新添葛蛮安抚司。大德元年,授葛蛮安抚驿券一。  南渭州。  落葛谷鹅罗椿等处。  昔不梁骆杯密约等处。  乾溪吴地等处。  哝耸古平等处。  甕城都桑等处。  都镇马乃等处。  平普乐重墺等处。  落同当等处。  平族等处。  独禄。  三陂地蓬等处。  小葛龙洛邦到骆豆虎等处。  罗月和。  麦傲。  大小田陂带等处。  都云洞。  洪安画剂等处。  谷霞寨。  刺客寨。  吾狂寨。  割利寨。  必郎寨。  谷底寨。  都谷郎寨。  犵狫寨。  平伐等处。大德元年,平伐酋领内附,乞隶于亦奚不薛,从之。  安剌速。  思楼寨。  落暮寨。  梅求望怀寨。  甘长寨。  桑州郎寨。  永县寨。  平里县寨。  锁州寨。  双隆。  思母。  归仁。  各丹。  木当。  雍郎客都等处。  雍门犵狫等处。  栖求等处仲家蛮。  娄木等处。  乐赖蒙囊吉利等处。  华山谷津等处。  青塘望怀甘长不列独娘等处。  光州。  者者寨。  安化思云等洞。  北遐洞。  茅难思风北郡都变等处。  必际县。  上黎平。  潘乐盈等处。  诚州富盈等处。  赤畲洞。  罗章特团等处。  福水州。  允州等处。  钦村。  硬头三寨等处。  颜村。  水历吾洞等处。  顺东。  六龙图。  推寨。  橘叩寨。  黄顶寨。  金竹等寨。  格慢等寨。  客芦寨。  地省等寨。  平魏。  白崖。  雍门客当乐赖蒙囊大化木瓜等处。  嘉州。  分州。  平硃。  洛河洛脑等处。  宁溪。  甕除。  麦穰。  孤顶得同等处。  甕包。  三陂。  控州。  南平。  独山州。  木洞。  瓢洞。  窖洞。  大青山骨记等处。  百佐等处。  九十九寨蛮。  当桥山齐硃谷列等处。  虎列谷当等处。  真滁杜珂等处。  杨坪杨安等处。  棣甫都城等处。  杨友阆。  百也客等处。  阿落傅等寨。  蒙楚。  公洞龙木。  三寨猫犵剌等处。  黑土石。  洛宾洛咸。  益轮沿边蛮。  割和寨。  王都谷浪寨。  王大寨。  只蛙寨。  黄平下寨。  林拱章秀拱江等处。  密秀丹张。  林种拱帮。  西罗剖盆。  杉木箐。  各郎西。  恭溪望成崖岭等处。  孤把。  焦溪笃住等处。  草堂等处。  上桑直。  下桑直。  米坪。  令其平尾等处。  保靖州。  特团等处。  征东等处行中书省,领府二、司一、劝课使五。大德三年,立征东行省,未几罢。至治元年复立,命高丽国王为左丞相。  高丽国。事迹见《高丽传》。至元十八年,王睶言:“本国置站凡四十,民畜凋弊。”敕并为二十站。三十年,沿海立水驿,自耽罗至鸭绿江并杨村、海口凡三十所。  沈阳等路高丽军民总管府。  征东招讨司。  各道劝课使。  庆尚州道。  东界交州道。  全罗州道。  忠清州道。  西海道。  耽罗军民总管府。大德五年立。  河源附录  河源古无所见。《禹贡》导河,止自积石。汉使张骞持节,道西域,度玉门,见二水交流,发葱岭,趋于阗,汇盐泽,伏流千里,至积石而再出。唐薛元鼎使吐蕃,访河源,得之于闷磨黎山。然皆历岁月,涉艰难,而其所得不过如此。世之论河源者,又皆推本二家。其说怪迂,总其实,皆非本真。意者汉、唐之时,外夷未尽臣服,而道未尽通,故其所往,每迂回艰阻,不能直抵其处而究其极也。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至元十七年,命都实为招讨使,佩金虎符,往求河源。都实既受命,是岁至河州。州之东六十里,有宁河驿。驿西南六十里,有山曰杀马关,林麓穹隘,举足浸高,行一日至巅。西去愈高,四阅月,始抵河源。是冬还报,并图其城传位置以闻。其后翰林学士潘昂霄从都实之弟阔阔出得其说,撰为《河源志》。临川硃思本又从八里吉思家得帝师所藏梵字图书,而以华文译之,与昂霄所志,互有详略。今取二家之书,考定其说,有不同者,附注于下。按河源在土蕃朵甘思西鄙,有泉百余泓,沮洳散涣,弗可逼视,方可七八十里,履高山下瞰,灿若列星,以故名火敦脑兒。火敦,译言星宿也。思本曰:“河源在中州西南,直四川马湖蛮部之正西三千余里,云南丽江宣抚司之西北一千五百余里,帝师撒思加地之西南二千余里。水从地涌出如井。其井百余,东北流百余里,汇为大泽,曰火敦脑兒。”群流奔辏,近五七里,汇二巨泽,名阿剌脑兒。自西而东,连属吞噬,行一日,迤逦东骛成川,号赤宾河。又二三日,水西南来,名亦里出,与赤宾河合。又三四日,水南来,名忽阑。又水东南来,名也里术,合流入赤宾,其流浸大,始名黄河,然水犹清,人可涉。思本曰:“忽阑河源,出自南山。其地大山峻岭,绵亘千里,水流五百余里,注也里出河。也里出河源,亦出自南山。西北流五百余里,始与黄河合。”又一二日,歧为八九股,名也孙斡论,译言九渡,通广五七里,可度马。又四五日,水浑浊,土人抱革囊,骑过之。聚落纠木干象舟,傅髦革以济,仅容两人。自是两山峡束,广可一里、二里或半里,其深叵测。朵甘思东北有大雪山,名亦耳麻不莫剌,其山最高,译言腾乞里塔,即昆仑也。山腹至顶皆雪,冬夏不消。土人言,远年成冰时,六月见之。自八九股水至昆仑,行二十日。思本曰:“自浑水东北流二百余里,与怀里火秃河合。怀里火秃河源自南山,水正北偏西流八百余里,与黄河合,又东北流一百余里,过郎麻哈地。又正北流一百余里,乃折而西北流二百余里,又折而正北流一百余里,又折而东流,过昆仑山下,番名亦耳麻不莫剌。其山高峻非常,山麓绵亘五百余里,河随山足东流,过撒思加阔即、阔提地。”  河行昆仑南半日,又四五日,至地名阔即及阔提,二地相属。又三日,地名哈剌别里赤兒,四达之冲也,多寇盗,有官兵镇之。近北二日,河水过之。思本曰:“河过阔提,与亦西八思今河合。亦西八思今河源自铁豹岭之北,正北流凡五百余里,而与黄河合。”昆仑以西,人简少,多处山南。山皆不穹峻,水亦散漫,兽有髦牛、野马、狼、狍、羱羊之类。其东,山益高,地亦渐下,岸狭隘,有狐可一跃而越之处。行五六日,有水西南来,名纳邻哈剌,译言细黄河也。思本曰:“哈剌河自白狗岭之北,水西北流五百余里,与黄河合。”又两日,水南来,名乞兒马出。二水合流入河。思本曰:“自哈剌河与黄河合,正北流二百余里,过阿以伯站,折而西北流,经昆仑之北二百余里,与乞里马出河合。乞里马出河源自威、茂州之西北,岷山之北,水北流,即古当州境,正北流四百余里,折而西北流,又五百余里,与黄河合。”  河水北行,转西流,过昆仑北,一向东北流,约行半月,至贵德州,地名必赤里,始有州治官府。州隶吐蕃等处宣慰司,司治河州。又四五日,至积石州,即《禹贡》积石。五日,至河州安乡关。一日,至打罗坑。东北行一日,洮河水南来入河。思本曰:“自乞里马出河与黄河合,又西北流,与鹏拶河合。鹏拶河源自鹏拶山之西北,水正西流七百余里,过札塞塔失地,与黄河合。折而西北流三百余里,又折而东北流,过西宁州、贵德州、马岭凡八百余里,与邈水合。邈水源自青唐宿军谷,正东流五百余里,过二巴站与黄河合,又东北流,过土桥站古积石州来羌城、廓州构米站界都城凡五百余里,过河州与野庞河合。野庞河源自西倾山之北,水东北流凡五百余里,与黄河合。又东北流一百余里,过踏白城银川站与湟水、浩亹河合。湟水源自祁连山下,正东流一千余里,注浩亹河。浩亹河源自删丹州之南删丹山下,水东南流七百余里,注湟水,然后与黄河合。又东北流一百余里,与洮河合。洮河源自羊撒岭北,东北流,过临洮府凡八百余里,与黄河合。”又一日,至兰州,过北卜渡。至鸣沙州,过应吉里,正东行。至宁夏府南,东行,即东胜州,隶大同路。自发源至汉地,南北涧溪,细流傍贯,莫知纪极。山皆草石,至积石方林木暢茂。世言河九折,彼地有二折,盖乞兒马出及贵德必赤里也。思本曰:“自洮水与河合,又东北流,过达达地,凡八百余里。过丰州西受降城,折而正东流,过达达地古天德军中受降城、东受降城凡七百余里。折而正南流,过大同路云内州、东胜州与黑河合。黑河源自渔阳岭之南,水正西流,凡五百余里,与黄河合。又正南流,过保德州、葭州及兴州境,又过临州,凡一千余里,与吃那河合。吃那河源自古宥州,东南流,过陕西省绥德州,凡七百余里,与黄河合。又南流三百里,与延安河合。延安河源自陕西芦子关乱山中,南流三百余里,过延安府,折而正东流三百里,与黄河合。又南流三百里,与汾河合。汾河源自河东朔、武州之南乱山中,西南流,过管州,冀宁路汾州,霍州,晋宁路绛州,又西流,至龙门,凡一千二百余里,始与黄河合。又南流二百里,过河中府,遇潼关与太华大山绵亘,水势不可复南,乃折而东流。大概河源东北流,所历皆西番地,至兰州凡四千五百余里,始入中国。又东北流,过达达地,凡二千五百余里,始入河东境内。又南流至河中,凡一千八百余里。通计九千余里。”  西北地附录  笃来帖木兒  途鲁吉。  柯耳鲁地。  畏兀兒地。至元二十年,立畏兀兒四处站及交钞库。  哥疾宁。  可不里。  巴达哈伤。  途思。  忒耳迷。  不花剌。  那黑沙不。  的里安。  撒麻耳干。  忽氈。  麻耳亦囊。  可失哈耳。  忽炭。  柯提。  兀提剌耳。  巴补。  讹迹邗。  倭赤。  苦叉。  柯散。  阿忒八失。  八里茫。  察赤。  也云赤。  亦剌八里。  普剌。  也迷失。  阿里麻里。诸王海都行营于阿力麻里等处,盖其分地也。自上都西北行六千里,至回鹘五城,唐号北庭,置都护府。又西北行四五千里,至阿力麻里。至元五年,海都叛,举兵南来,世祖逆败之于北庭,又追至阿力麻里,则又远遁二千余里。上令勿追,以皇子北平王统诸军于阿力麻里以镇之,命丞相安童往辅之。  合剌火者。  鲁古尘。  别失八里。至元十五年,授八撒察里虎符,掌别失八里畏兀城子里军站事。十七年,以万户綦公直戍别失八里。十八年,从诸王阿只吉请,自大和岭至别失八里置新站三十。二十年,立别失八里和州等处宣慰司。二十一年,阿只吉使来言:“元隶只必帖木兒二十四城之中,有察带二城置达鲁花赤,就付阔端,遂不隶省。”至是奉旨:“诚如所言,其还正之。”二十三年,遣侍卫新附兵千人屯田别失八里,置元帅府,即其地以总之。  他古新。  仰吉八里。  古塔巴。  彰八里。至元十五年,授朵鲁知金符,掌彰八里军站事。  月祖伯  撒耳柯思。  阿兰阿思。  钦察。太宗甲午年,命诸王拔都征西域钦义、阿速、斡罗思等国。岁乙未,亦命宪宗往焉。岁丁酉,师至宽田吉思海傍,钦义酋长八赤蛮逃避海岛中,适值大风,吹海水去而干,生禽八赤蛮,遂与诸王拔都征斡罗思,至也列赞城,七日破之。岁丁巳,出师南征,以驸马剌真之子乞反为达鲁花赤,镇守斡罗思、阿思。岁癸丑,括斡罗思、阿思户口。  阿罗思。  不里阿耳。  撒吉剌。  花剌子模。  赛兰。  巴耳赤邗。  氈的。  不赛因。  八哈剌因。  怯失。  八吉打。  孙丹尼牙。  忽里模子。  可咱隆。  设剌子。  泄剌失。  苦法。  瓦夕的。  兀乞八剌。  毛夕里。  设里汪。  罗耳。  乞里茫沙杭。  兰巴撒耳。  那哈完的。  亦思法杭。  撒瓦。  柯伤。  低廉。  胡瓦耳。  西模娘。  阿剌模忒。  可疾云。  阿模里。  撒里牙。  塔米设。  赞章。  阿八哈耳。  撒里茫。  硃里章。  的希思丹。  巴耳打阿。  打耳班。  巴某。  塔八辛。  不思忒。  法因。  乃沙不耳。  撒剌哈歹。  巴瓦兒的。  麻里兀。  塔里干。  巴里黑。  吉利吉思、撼合纳、谦州、益兰州等处。吉利吉思者,初以汉地女四十人,与乌斯之男结婚,取此义以名其地。南去大都万有余里。相传乃满部始居此,及元朝析其民为九千户。其境长一千四百里,广半之,谦河经其中,西北流。又西南有水曰阿浦,东北有水曰玉须,皆巨浸也,会于谦,而注于昴可剌河,北入于海。俗与诸国异。其语言则与畏吾兒同。庐帐而居,随水草畜牧,颇知田作,遇雪则跨木马逐猎。土产名马、白黑海东青。昴可剌者,因水为名,附庸于吉利吉思,去大都二万五千余里。其语言与吉利吉思特异。昼长夜短,日没时炙羊肋熟,东方已曙矣,即《唐史》所载骨利斡国也。乌斯亦因水为名,在吉利吉思东,谦河之北。其俗每岁六月上旬,刑白马牛羊,洒马湩,咸就乌斯沐涟以祭河神,谓其始祖所从出故也。撼合纳犹言布囊也,盖口小腹巨,地形类此,因以为名。在乌斯东,谦河之源所从出也。其境上惟有二山口可出入,山水林樾,险阻为甚,野兽多而畜字少。贫民无恆产者,皆以桦皮作庐帐,以白鹿负其行装,取鹿乳,采松实,及劚山丹、芍药等根为食。  月亦乘木马出猎。谦州亦以河为名,去大都九千里,在吉利吉思东南,谦河西南,唐麓岭之北,居民数千家,悉蒙古、回纥人。有工匠数局,盖国初所徙汉人也。地沃衍宜稼,夏种秋成,不烦耘耔。或云汪罕始居此地。益兰者,蛇之称也。初,州境山中居人,见一巨蛇,长数十步,从穴中出饮河水,腥闻数里,因以名州。至元七年,诏遣刘好礼为吉利吉思撼合纳谦州益兰州等处断事官,即于此州修库廪,置传舍,以为治所。先是,数部民俗,皆以杞柳为杯皿,刳木为槽以济水,不解铸作农器,好礼闻诸朝,乃遣工匠,教为陶冶舟楫,土人便之。  安南郡县附录  安南,古交趾也。陈氏叛服之迹,已见本传,今取其城邑之可纪者,录于左方。  大罗城路,汉交趾郡。唐置安南都护府。宋时郡人李公蕴立国于此。及陈氏立,以其属地置龙兴、天长、长安府。  龙兴府,本多冈乡。陈氏有国,置龙兴府。  天长府,本多墨乡,陈氏祖父所生之地。建行宫于此,岁一至,示不忘本,故改曰天长。  长安府,本华闾洞,丁部领所生之地。五代末,部领立国于此。  归化江路,地接云南。  宣化江路,地接特磨道。  沱江路,地接金齿。  谅州江路,地接左右两江。  北江路,在罗城东岸,泸江水分入北江,江有六桥。  如月江路。  南册江路。  大黄江路。  烘路。  快路。  国威州,在罗城南。此以下州,多接云南、广西界,虽名州,其实洞也。  古州,在北江。  仙州,古龙编。  富良。  司农。一云杨舍。  定边。一云明媚。  万涯。一云明黄。  文周。一云门州。  七源。  思浪。  大原。一云黄源。  通农。  罗顺。一云来神。  梁舍。一云梁个。  平源。  光州。一云明苏。  渭龙。一云乙舍。  道黄。即平林场。  武宁。此以下县,接云南、广西界,虽名县,其实洞也。  万载。  丘温。  新立。  恍县。  纸县。  历县。  阑桥。  乌延。  古勇。  供县。  窟县。  上坡。  门县。  清化府路,汉九真。隋、唐为爱州。其属邑更号曰江、曰场、曰甲、曰社。  梁江。  波龙江。  古农江。  宋舍江。  茶江。  安暹江。  分场。古文场。  古藤甲。  支明甲。  古弘甲。  古战甲。  缘甲。  ?安府路,汉日南。隋、唐为驩州。  倍江。  恶江。  偈江。  尚路社。  唐舍社。  张舍社。  演州路,本日南属县,曰扶演、安仁。唐改演州。  孝江。  多壁场。  巨赖社。  他袁社。  布政府路,本日南郡象林县,东滨海,西际真蜡,南接扶南,北连九德。东汉末,区连杀象林令,自立国,称林邑。唐时有环王者,徙国于占,曰占城。今布政乃林邑故地。  自安南大罗城至燕京,约一百一十五驿,计七千七百余里。  边氓服役  占城。  王琴。  蒲伽。  道览。  渌淮。  稔婆逻。  獠。

【版权声明】

成语对对子网所提供《志第十五 地理六-元史》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网友提供。如果任何第三方机构声称是任何内容的版权拥有者,并且不希望所属作品出现在本网站,请您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立即为您删除!

实录卷之二百九十七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实录卷之二百九十七 之清实录光绪朝实录,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卷二十志第十五 天文中-隋书

卷二十志第十五 天文中 二十八舍东方:角二星,为天阙,其间天门也,其内天庭也。故黄道经其中,七曜之所行也。左角为天田,为理,主刑,其南为太阳道。右角为将,主兵,其北,

卷二十二志第十七 五行上-隋书

卷二十二志第十七 五行上 《易》以八卦定吉凶,则庖牺所以称圣也。《书》以九畴论休咎,则大禹所以为明也。《春秋》以灾祥验行事,则仲尼所以垂法也。天道以星象示废兴,则甘

卷二十志第十五 天文中

  二十八舍东方:角二星,为天阙,其间天门也,其内天庭也。故黄道经其中,七曜之所行也。左角为天田,为理,主刑,其南为太阳道。右角为将,主兵,其北为太阴道。  盖天之三门,犹房之四表。其星明大,王道太平,贤者在朝。动摇移徙,王者行。  亢四星,天子之内朝也。总摄天下奏事,听讼理狱录功者也。一曰疏庙,主疾疫。星明大,辅纳忠,天下宁,人无疾疫。动则多疾。  氐四星,王者之宿宫,后妃之府,休解之房。前二星適也,后二星妾也。将有徭役之事,氐先动。星明大则臣奉度,人无劳。  房四星为明堂,天子布政之宫也,亦四辅也。下第一星,上将也;次,次将也;次,次相也;上星,上相也。南二星君位,北二星夫人位。又为四表,中间为天衢之大道,为天阙,黄道之所经也。南间曰阳环,其南曰太阳。北间曰阴间,其北曰太阴。七曜由乎天衢,则天下平和。由阳道则主旱丧,由阴道则主水兵。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南星曰左骖,次左服,次右服,次右骖。亦曰天厩,又主开闭,为畜藏之所由也。房星明则王者明。骖星大则兵起,星离则人流。又北二小星曰钩钤,房之钤键,天之管籥,主闭藏,键天心也。王者孝则钩钤明。近房,天下同心,远则天下不和,王者绝后。房钩钤间有星及疏圻,则地动河清。  心三星,天王正位也。中星曰明堂,天子位,为大辰,主天下之赏罚。天下变动,心星见祥。星明大,天下同,暗则主暗。前星为太子,其星不明,太子不得代。  后星为庶子,后星明,庶子代。心星变黑,大人有忧。直则王失势,动则国有忧急,角摇则有兵,离则人流。  尾九星,后宫之场,妃后之府。上第一星,后也;次三星,夫人;次星,嫔妾。  第三星傍一星,名曰神宫,解衣之内室。尾亦为九子。星色欲均明,大小相承,则后宫有叙,多子孙。星微细暗,后有忧疾。疏远,后失势。动摇则君臣不和,天下乱。就聚则大水。  箕四星,亦后宫妃后之府。亦曰天津,一曰天鸡。主八风,凡日月宿在箕、东壁、翼、轸者,风起。又主口舌,主客蛮夷胡貉,故蛮胡将动,先表箕焉。星大明直则谷熟,内外有差。就聚细微,天下忧。动则蛮夷有使来。离徙则人流动,不出三日,大风。  北方:南斗六星,天庙也,丞相太宰之位,主褒贤进士,禀授爵禄,又主兵。  一曰天机。南二星魁,天梁也。中央二星,天相也。北二星杓,天府庭也,亦为天子寿命之期也。将有天子之事,占于斗。斗星盛明,王道平和,爵禄行。芒角动摇,天子愁,兵起移徙,其臣逐。  牵牛六星,天之关梁,主牺牲事。其北二星,一曰即路,一曰聚火。又曰,上一星主道路,次二星主关梁,次三星主南越。摇动变色则占之。星明大,王道昌,关梁通,牛贵。怒则马贵。不明失常,谷不登。细则牛贱。中星移上下,牛多死。  小星亡,牛多疫。又曰,牵牛星动为牛灾。  须女四星,天之少府也。须,贱妾之称,妇职之卑者也,主布帛裁制嫁娶。星明,天下丰,女功昌,国充富。小暗则国藏虚。动则有嫁娶出纳裁制之事。  虚二星,冢宰之官也。主北方,主邑居庙常祭祀祝祷事,又主死丧哭泣。  危三星,主天府天库架屋,余同虚占。星不明,客有诛。动则王者作宫殿,有土功。坟墓四星,属危之下,主死丧哭泣,为填墓也。星不明,天下旱。动则有丧。  营室二星,天子之宫也。一曰玄宫,一曰清庙,又为军粮之府及土功事。星明国昌,小不明,祠祀鬼神不享,国家多疾。动则有土功,兵出野。离宫六星,天子之别宫,主隐藏休息之所。  东壁二星,主文章,天下图书之秘府也,主土功。星明,王者兴,道术行,国多君子。星失色,大小不同,王者好武,经士不用,图书隐。星动则有土功。离徙就聚,为田宅事。  西方:奎十六星,天之武库也。一曰天豕,亦曰封豕。主以兵禁暴,又主沟渎。  西南大星,所谓天豕目,亦曰大将,欲其明。若帝淫佚,政不平,则奎有角。角动则有兵,不出年中,或有沟渎之事。又曰,奎中星明,水大出。  娄三星,为天狱,主苑牧牺牲,供给郊祀,亦为兴兵聚众。星明,天下平和,郊祀大享,多子孙。动则有聚众。星直则有执主之命者。就聚,国不安。  胃三星,天之厨藏,主仓廪五谷府也。明则和平仓实,动则有输运事,就聚则谷贵人流。  昴七星,天之耳目也,主西方,主狱事。又为旄头,胡星也。又主丧。昴毕间为天街,天子出,旄头罕毕以前驱,此其义也。黄道之所经也。昴明则天下牢狱平。  昴六星皆明,与大星等,大水。七星黄,兵大起。一星亡,为兵丧。摇动,有大臣下狱,及白衣之会。大而数尽动,若跳跃者,胡兵大起。一星独跳跃,余不动者,胡欲犯边境也。  毕八星,主边兵,主弋猎。其大星曰天高,一曰边将,主四夷之尉也。星明大则远夷来贡,天下安。失色则边乱。一星亡,为兵丧。动摇,边城兵起,有谗臣。  离徙,天下狱乱。就聚,法令酷。附耳一星在毕下,主听得失,伺愆邪,察不祥。  星盛则中国微,有盗贼,边候惊,外国反,斗兵连年。若移动,佞谗行,兵大起,边尤甚。月入毕,多雨。  觜觿三星,为三军之候,行军之藏府,主葆旅,收敛万物。明则军储盈,将得势。动而明,盗贼群行,葆旅起。动移,将有逐者。  参十星,一曰参伐,一曰大辰,一曰天市,一曰鈇钺,主斩刈。又为天狱,主杀伐。又主权衡,所以平理也。又主边城,为九译,故不欲其动也。参,白兽之体。  其中三星横列,三将也。东北曰左肩,主左将。西北曰右肩,主右将。东南曰左足,主后将军。西南曰右足,主偏将军。故《黄帝占》参应七将。中央三小星曰伐,天之都尉也,主胡、鲜卑、戎狄之国,故不欲明。七将皆明大,天下兵精也。王道缺则芒角张。伐星明与参等,大臣皆谋,兵起。参星失色,军散。参芒角动摇,边候有急,天下兵起。又曰,有斩伐之事。参星移,客伐主。参左足入玉井中,兵大起,秦大水,若有丧,山石为怪。参星差戾,王臣贰。  南方:东井八星,天之南门,黄道所经,天之亭候。主水衡事,法令所取平也。  王者用法平,则井星明而端列。钺一星,附井之前,主伺淫奢而斩之,故不欲其明。  明与井齐,则用钺,大臣有斩者,以欲杀也。月宿井,有风雨。  舆鬼五星,天目也,主视,明察奸谋。东北星主积马,东南星主积兵,西南星主积布帛,西北星主积金玉,随变占之。中央为积尸,主死丧祠祀。一曰鈇质,主诛斩。鬼星明大,谷成。不明,人散。动而光,上赋敛重,徭役多。星徙,人愁,政令急。鬼质欲其忽忽不明则安,明则兵起,大臣诛。  柳八星,天之厨宰也,主尚食,和滋味,又主雷雨,若女主骄奢。一曰天相,一曰天库,一曰注,又主木功。星明,大臣重慎,国安,厨食具。注举首,王命兴,辅佐出。星直,天下谋伐其主。星就聚,兵满国门。  七星七星,一名天都,主衣裳文绣,又主急兵,守盗贼,故欲明。星明,王道昌,暗则贤良不处,天下空,天子疾。动则兵起,离则易政。  张六星,主珍宝,宗庙所用及衣服,又主天厨,饮食赏赉之事。星明则王者行五礼,得天之中。动则赏赉,离徙天下有逆人,就聚有兵。  翼二十二星,天之乐府,主俳倡戏乐,又主夷狄远客,负海之宾。星明大,礼乐兴,四夷宾。动则蛮夷使来,离徙则天子举兵。  轸四星,主冢宰辅臣也,主车骑,主载任。有军出入,皆占于轸。又主风,主死丧。轸星明,则车驾备。动则车骑用。离徙,天子忧。就聚,兵大起。辖星,傅轸两傍,主王侯。左辖为王者同姓,右辖为异姓。星明,兵大起。远轸凶。轸辖举,南蛮侵。车无辖,国主忧。长沙一星,在轸之中,主寿命。明则主寿长,子孙昌。  右四方二十八宿并辅官一百八十二星。  星官在二十八宿之外者库楼十星,其六大星为库,南四星为楼,在角南。一曰天库,兵车之府也。旁十五星,三三而聚者,柱也。中央四小星,衡也。主陈兵。又曰,天库空则兵四合。  东北二星曰阳门,主守隘塞也。南门二星在库楼南,天之外门也。主守兵。平星二星,在库楼北,平天下之法狱事,廷尉之象也。天门二星,在平星北。  亢南七星曰折威,主斩杀。顿顽二星,在折威东南,主考囚情状,察诈伪也。  骑官二十七星,在氐南,若天子武贲,主宿卫。东端一星,骑陈将军,骑将也。  南三星车骑,车骑之将也。阵车三星,在骑官东北,革车也。  积卒十二星,在房心南,主为卫也。他星守之,近臣诛。从官二星,在积卒西北。  龟五星,在尾南,主卜,以占吉凶。傅说一星,在尾后。傅说主章祝巫官也。  章,请号之声也。主王后之内祭祀,以祈子孙,广求胤嗣。《诗》云:“克禋克祀,以弗无子。”此之象也。星明大,王者多子孙。鱼一星,在尾后河中,主阴事,知云雨之期也。星不明,则鱼多亡,若鱼少。动摇则大水暴出。出汉中,则大鱼多死。  杵三星,在箕南,杵给庖舂。客星入杵臼,天下有急。糠一星,在箕舌前,杵西北。  鳖十四星,在南斗南。鳖为水虫,归太阴。有星守之,白衣会,主有水令。农丈人一星,在南斗西南,老农主稼穑也。狗二星,在南斗魁前,主吠守。  天田九星,在牛南。罗堰九星,在牵牛东,岠马也,以壅畜水潦,灌溉沟渠也。  九坎九星,在牵牛南。坎,沟渠也,所以导达泉源,疏泻盈溢,通沟洫也。九坎间十星曰天池,一曰三池,一曰天海,主灌溉事。九坎东列星:北一星曰齐,齐北二星曰赵,赵北一星曰郑,郑北一星曰越,越东二星曰周,周东南北列二星曰秦,秦南二星曰代,代西一星曰晋,晋北一星曰韩,韩北一星曰魏,魏西一星曰楚,楚南一星曰燕。其星有变,各以其国。秦、代东三星南北列,曰离瑜。离圭衣也,瑜玉饰,皆妇人之服星也。  虚南二星曰哭,哭东二星曰泣,泣哭皆近坟墓。泣南十三星,曰天垒城,如贯索状,主北夷丁零、匈奴。败臼四星,在虚危南,知凶灾。他星守之,饥兵起。  危南二星曰盖屋,主治宫室之官也。虚梁四星,在盖屋南,主园陵寝庙。非人所处,故曰虚梁。  室南六星曰雷电。室西南二星曰土功吏,主司过度。  壁南二星曰土公,土公西南五星曰礔砺,礔砺南四星曰云雨,皆在垒壁北。  羽林四十五星,在营室南。一曰天军,主军骑,又主翼王也。垒壁阵十二星,在羽林北,羽林之垣垒也,主军位,为营壅也。五星有在天军中者,皆为兵起,荧惑、太白、辰星尤甚。北落师门一星,在羽林南。北者,宿在北方也。落,天之蕃落也。师,众也。师门犹军门也。长安城北门曰北落门,以象北也。主非常,以候兵。有星守之,虏入塞中,兵起。北落西北有十星,曰天钱。北落西南一星,曰天纲,主武帐。北落东南九星,曰八魁,主张禽兽。客星入之,多盗贼。八魁西北三星曰鈇质,一曰鈇钺。有星入之,皆为大臣诛。  奎南七星曰外屏。外屏南七星曰天溷,厕也。屏所以障之也。天溷南一星曰土司空,主水土之事故,又知祸殃也。客星入之,多土功,天下大疾。  娄东五星曰左更,山虞也,主泽薮竹木之属,亦主仁智。娄西五星曰右更,牧师也,主养牛马之属,亦主礼义。二更,秦爵名也。天仓六星,在娄南,仓谷所藏也。星黄而大,岁熟。西南四星曰天庾,积厨粟之所也。  天囷十三星在胃南。囷,仓廪之属也,主给御粮也。星见则囷仓实,不见即虚。  天廪四星在昴南,一曰天”W,主畜黍稷,以供飨祀,《春秋》所谓御廪,此之象也。天苑十六星,在昴毕南,天子之苑囿,养禽兽之所也,主马牛羊。星明则牛马盈,希则死。苑西六星曰刍藁,以供牛马之食也。一曰天积,天子之藏府也。  星盛则岁丰穰,希则货财散。苑南十三星曰天园,植果菜之所也。  毕附耳南八星,曰天节,主使臣之所持者也。天节下九星,曰九州殊口,晓方俗之官,通重译者也。毕柄西五星曰天阴。  参旗九星在参西,一曰天旗,一曰天弓,主司弓弩之张,候变御难。玉井四星,在参左足下,主水浆,以给厨。西南九星曰九游,天子之旗也。玉井东南四星曰军井,行军之井也。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名取此也。屏二星在玉井南,屏为屏风。  客星入之,四足虫大疾。天厕四星,在屏东,溷也,主观天下疾病。天矢一星在厕南,色黄则吉,他色皆凶。军市十三星,在参东南,天军贸易之市,使有无通也。  野鸡一星,主变怪,在军市中。军市西南二星曰丈人,丈人东二星曰子,子东二星曰孙。  东井西南四星曰水府,主水之官也。东井南垣之东四星,曰四渎,江、河、淮、济之精也。狼一星,在东井东南。狼为野将,主侵掠。色有常,不欲变动也。角而变色动摇,盗贼萌,胡兵起,人相食。躁则人主不静,不居其宫,驰骋天下。北七星曰天狗,主守财。弧九星在狼东南,天弓也,主备盗贼,常向于狼。弧矢动移,不如常者,多盗贼,胡兵大起。狼弧张,害及胡,天下乖乱。又曰,天弓张,天下尽兵,主与臣相谋。弧南六星为天社。昔共工氏之子句龙,能平水土,故祀以配社,其精为星。老人一星在弧南,一曰南极。常以秋分之旦见于丙,春分之夕而没于丁。  见则化平,主寿昌,亡则君危代天。常以秋分候之南郊。  柳南六星曰外厨。厨南一星曰天纪,主禽兽之齿。  稷五星在七星南。稷,农正也。取乎百谷之长,以为号也。  张南十四星曰天庙,天子之祖庙也。客星守之,祠官有忧。  翼南五星曰东区,蛮夷星也。  轸南三十二星曰器府,乐器之府也。青丘七星在轸东南,蛮夷之国号也。青丘西四星曰土司空,主界域,亦曰司徒。土司空北二星曰军门,主营候豹尾威旗。  自摄提至此,大凡二百五十四官,一千二百八十三星。并二十八宿辅官,名曰经星常宿。远近有度,小大有差。苟或失常,实表灾异。  天汉,起东方,经尾箕之间,谓之汉津。乃分为二道,其南经傅说、鱼、天籥、天弁、河鼓,其北经龟,贯箕下,次络南斗魁、左旗,至天津下而合南道。乃西南行,又分夹匏瓜,络人星、杵、造父、腾蛇、王良、傅路、阁道北端、太陵、天船、卷舌而南行,络五车,经北河之南,入东井水位而东南行,络南河、阙丘、天狗、天纪、天稷,在七星南而没。  天占《鸿范五行传》曰:“清而明者,天之体也,天忽变色,是谓易常。天裂,阳不足,是谓臣强,下将害上,国后分裂,其下之主当之。天开见光,流血滂滂。天裂见人,兵起国亡。天鸣有声,至尊忧且惊。皆乱国之所生也。”  汉惠帝二年,天开东北,长三十余丈,广十余丈。后有吕氏变乱。  晋惠帝太安二年,天中裂。穆帝升平五年,又裂,广数丈,并有声如雷。其后皆有兵革之应。  七曜日循黄道东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行以成阴阳寒暑之节。是故《传》云:“日为太阳之精,主生养恩德,人君之象也。”又人君有瑕,必露其慝,以告示焉。故日月行有道之国则光明,人君吉昌,百姓安宁。日变色,有军军破,无军丧侯王。其君无德,其臣乱国,则日赤无光。日失色,所临之国不昌。日昼昏,行人无影,到暮不止者,上刑急,下人不聊生,不出一年,有大水。日昼昏,乌鸟群鸣,国失政。日中乌见,主不明,为政乱,国有白衣会。日中有黑子、黑气、黑云,乍三乍五,臣废其主。日食,阴侵阳,臣掩君之象,有亡国,有死君,有大水。日食见星,有杀君,天下分裂。王者修德以禳之。  月者,阴之精也。其形圆,其质清,日光照之,则见其明。日光所不照,则谓之魄。故月望之日,日月相望,人居其间,尽睹其明,故形圆也。二弦之日,日照其侧,人观其傍,故半明半魄也。晦朔之日,日照其表,人在其里,故不见也。其行有迟疾。其极迟则日行十二度强,极疾则日行十四度半强。迟则渐疾,疾极渐迟,二十七日半强而迟疾一终矣。又月行之道,斜带黄道。十三日有奇在黄道表,又十三日有奇在黄道里。表里极远者,去黄道六度。二十七日有奇,阴阳一终。张衡云:“对日之冲,其大如日,日光不照,谓之暗虚。暗虚逢月则月食,值星则星亡。”  今历家月望行黄道,则值暗虚矣。值暗虚有表里深浅,故食有南北多少。月为太阴之精,以之配日,女主之象也。以之比德,刑罚之义。列之朝廷,诸侯大臣之类。  故君明则月行依度,臣执权则月行失道。大臣用事,兵刑失理,则月行乍南乍北。  女主外戚擅权,则或进或退。月变色,将有殃。月昼明,奸邪并作,君臣争明,女主失行,阴国兵强,中国饥,天下谋僭。数月重见,国以乱亡。  岁星曰东方春木。于人五常,仁也;五事,貌也。仁亏貌失,逆春令,伤木气,则罚见岁星。岁星盈缩,以其舍命国。其所居久,其国有德厚,五谷丰昌,不可伐。  其对为冲,岁乃有殃。岁星安静中度,吉。盈缩失次,其国有变,不可举事用兵。  又曰,人主出象也。色欲明光润泽,德合同。又曰,进退如度,奸邪息;变色乱行,主无福。又主福,主大司农,主齐、吴,主司天下诸侯人君之过,主岁五谷。赤而角,其国昌;赤黄而沉,其野大穰。  荧惑曰南方夏火。礼也,视也。礼亏视失,逆夏令,伤火气,罚见荧惑。荧惑法使行无常,出则有兵,入则兵散。以舍命国,为乱,为贼,为疾,为丧,为饥,为兵,居国受殃。环绕勾已,芒角动摇变色,乍前乍后,乍左乍右,其殃愈甚。其南丈夫、北女子丧。周旋止息,乃为死丧,寇乱其野,亡地。其失行而速,兵聚其下,顺之战胜。又曰,荧惑主大鸿胪,主死丧,主司空,又为司马,主楚、吴、越以南,又司天下群臣之过,司骄奢亡乱妖孽,主岁成败。又曰,荧惑不动,兵不战,有诛将。其出色赤怒,逆行成钩已,战凶,有围军。钩已,有芒角如锋刃,人主无出宫,下有伏兵。芒大则人民怒,君子遑遑,小人浪浪,不有乱臣,则有大丧,人欺吏,吏欺王。又为外则兵,内则理政,为天子之理也。故曰,虽有明天子,必视荧惑所在。其入守犯太微、轩辕、营室、房、心,主命恶之。  填星曰中央季夏土。信也,思心也。仁义礼智,以信为主,貌言视听,以心为政,故四星皆失,填乃为之动。动而盈,侯王不宁。缩,有军不复。所居之宿,国吉,得地及女子,有福,不可伐。去之,失地,若有女忧。居宿久,国福厚,易则薄。失次而上二三宿曰盈,有主命不成,不乃大水。失次而下曰缩,后戚,其岁不复,不乃天裂,若地动。一曰,填为黄帝之德,女主之象,主德厚,安危存亡之机,司天下女主之过。又曰,天子之星也。天子失信,则填星大动。  太白曰西方秋金。义也,言也。义亏言失,逆秋令,伤金气,罚见太白。太白进退以候兵,高埤迟速,静躁见伏,用兵皆象之,吉。其出西方,失行,夷狄败;出东方,失行,中国败。未尽期日,过参天,病其对国。若经天,天下革,人更王,是谓乱纪,人民流亡。昼与日争明,强国弱,小国强,女主昌。又曰,太白大臣,其号上公也,大司马位谨候此。  辰星曰北方冬水。智也,听也。智亏听失,逆冬令,伤水气,罚见辰星。辰星见,主刑,主廷尉,主燕、赵,又为燕、赵、代以北,宰相之象,亦为杀伐之气,战斗之象。又曰,军于野,辰星为偏将之象,无军为刑事。和阴阳,应其时。不和,出失其时,寒暑失其节,邦当大饥。当出不出,是谓击卒,兵大起。在于房心间,地动。亦曰,辰星出入躁疾,常主夷狄。又曰,蛮夷出星,亦主刑法之得失。色黄而小,地大动。  凡五星有色,大小不同,各依其行而顺时应节。色变有类。凡青皆比参左肩,赤比心大星,黄比参右肩,白比狼星,黑比奎大星。不失本色,而应其四时者,吉;色害其行,凶。  凡五星所出所行所直之辰,其国为得位者,岁星以德,荧惑有礼,填星有福,太白兵强,辰星阴阳和。所行所直之辰,顺其色而有角者胜,其色害者败。居实,有德也。居虚,无德也。色胜位,行胜色,行得尽胜之。营室为清庙,岁星庙也。  心为明堂,荧惑庙也。南斗为文太室,填星庙也。亢为疏庙,太白庙也。七星为员官,辰星庙也。五星行至其庙,谨候其命。  凡五星盈缩失位,其精降于地为人。岁星降为贵臣;荧惑降为童兒,歌谣嬉戏;填星降为老人妇女;太白降为壮夫,处于林麓;辰星降为妇人。吉凶之应,随其象告。  凡五星,木与土合,为内乱、饥;与水合,为变谋而更事;与火合,为饥,为旱;与金合,为白衣之会,合斗,国有内乱,野有破军,为水。太白在南,岁星在北,名曰牡年,谷大熟。太白在北,岁星在南,年或有或无。火与金合,为烁为丧,不可举事用兵。从军为军忧,离之军却。出太白阴,分宅,出其阳,偏将战。与土合,为忧,主孽。与水合,为北军,用兵举事大败。一曰,火与水合为焠,不可举事用兵。土与水合,为壅沮,不可举事用兵,有覆军下师。一曰,为变谋更事,必为旱。与金合,为疾,为白衣会,为内兵,国亡地。与木合,国饥。水与金合,为变谋,为兵忧。入太白中而上出,破军杀将,客胜。下出,客亡地,视旗所指,以命破军。环绕太白,若与斗,大战,客胜。  凡木、火、土、金与水斗,皆为战,兵不在外,皆为内乱。  凡同舍为合,相陵为斗。二星相近,其殃大,相远无伤,七寸以内必之。  凡月蚀五星,其国亡。岁以饥,荧惑以乱,填以杀,太白以强国战,辰以女乱。  凡五星入月,其野有逐相。太白,将僇。  凡五星所聚,其国王,天下从。岁以义从,荧惑以礼从,填以重从,太白以兵从,辰以法,各以其事致天下也。三星若合,是谓惊立绝行,其国外内有兵,天丧人民,改立侯王。四星若合,是谓太阳,其国兵丧并起,君子忧,小人流。五星若合,是谓易行,有德受庆,改立王者,奄有四方,子孙蕃昌;亡德受殃,离其国家,灭其宗庙,百姓离去,被满四方。五星皆大,其事亦大;皆小,事亦小。  凡五星色,其圜白,为丧,为旱;赤中不平,为兵,为忧;青为水;黑为疾疫,为多死;黄为吉。皆角,赤,犯我城;黄,地之争;白,哭泣声;青,有兵忧;黑,有水。五星同色,天下偃兵,百姓安宁,歌儛以行,不见灾疾,五谷蕃昌。  凡五星岁政缓则不行,急则过分,逆则占。荧惑,缓则不入,急则不出,违道则占。填,缓则不还,急则过舍,逆则占。太白,缓则不出,急则不入,逆则占。  辰星,缓则不出,急则不入,非时则占。五星不失行,则年谷丰昌。  凡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积于西方,外国。用兵者利。辰星不出,太白为客;其出,太白为主。出而与太白不相从,及各出一方,为格,野有军不战。  五星为五德之主,其行或入黄道里,或出黄道表,犹月行出有阴阳也。终出入五常,不可以算数求也。其东行曰顺,西行曰逆,顺则疾,逆则迟,通而率之,终为东行矣。不东不西曰留。与日相近而不见,曰伏。伏与日同度曰合。其留行逆顺掩合犯法陵变色芒角,凡其所主,皆以时政五常、五官、五事之得失,而见其变。  木、火、土三星行迟,夜半经天。其初皆与日合度,而后顺行渐迟,追日不及,晨见东方。行去日稍远,朝时近中则留。留经旦过中则逆行。逆行至夕时近中则又留。留而又顺,先迟渐速,以至于夕伏西方,乃更与日合。金、水二星,行速而不经天。自始与日合之后,行速而先日,夕见西方。去日前稍远,夕时欲近南方则渐迟,迟极则留。留而近日,则逆行而合日,在于日后。晨见东方。逆极则留,留而后迟。迟极去日稍远,旦时欲近南方,则速行以追日,晨伏于东方,复与日合。此五星合见、迟速、逆顺、留行之大经也。昏旦者,阴阳之大分也。南方者,太阳之位,而天地之经也。七曜行至阳位,当天之经,则亏昃留逆而不居焉。此天之常道也。三星经天,二星不经天,三天两地之道也。  凡五星见伏留行,逆顺迟速,应历度者,为得其行,政合于常。违历错度,而失路盈缩者,为乱行。乱行则为妖星彗孛,而有亡国革政,兵饥丧乱之祸云。  古历五星并顺行,秦历始有金火之逆。又甘、石并时,自有差异。汉初测候,乃知五星皆有逆行,其后相承罕能察。至后魏末,清河张子信,学艺博通,尤精历数。因避葛荣乱,隐于海岛中,积三十许年,专以浑仪测候日月五星差变之数,以算步之,始悟日月交道,有表里迟速,五星见伏,有感召向背。言日行在春分后则迟,秋分后则速。合朔月在日道里则日食,若在日道外,虽交不亏。月望值交则亏,不问表里。又月行遇木、火、土、金四星,向之则速,背之则迟。五星行四方列宿,各有所好恶。所居遇其好者,则留多行迟,见早。遇其恶者,则留少行速,见迟。  与常数并差,少者差至五度,多者差至三十许度。其辰星之行,见伏尤异。晨应见在雨水后立夏前,夕应见在处暑后霜降前者,并不见。启蛰、立夏、立秋、霜降四气之内,晨夕去日前后三十六度内,十八度外,有木、火、土、金一星者见,无者不见。后张胄玄、刘孝孙、刘焯等,依此差度,为定入交食分及五星定见定行,与天密会,皆古人所未得也。  梁奉朝请祖?恆,天监中,受诏集古天官及图纬旧说,撰《天文录》三十卷。  逮周氏克梁,获庾季才,为太史令,撰《灵台秘苑》一百二十卷,占验益备。今略其杂星、瑞星、妖星、客星、流星及云气名状,次之于此云。  瑞星一曰景星,如半月,生于晦朔,助月为明。或曰,星大而中空。或曰,有三星,在赤方气,与青方气相连。黄星在赤方气中,亦名德星。二曰周伯星,黄色煌煌然,所见之国大昌。三曰含誉,光耀似彗,喜则含誉射。  星杂变一曰星昼见。若星与日并出,名曰嫁女。星与日争光,武且弱,文且强,女子为王,在邑为丧,在野为兵。又曰,臣有奸心,上不明,臣下从横,大水浩洋。又曰,星昼见,虹不灭,臣人生明,星夺日光,天下有立王。二曰恆星不见。恆星者,在位人君之类。不见者,象诸侯之背畔,不佐王者奉顺法度,无君之象也。又曰,恆星不见,主不严,法度消。又曰,天子失政,诸侯横暴。又曰,常星列宿不见,象中国诸侯微灭也。三曰星斗,星斗天下大乱。四曰星摇,星摇人众将劳。五曰星陨。大星陨下,阳失其位,灾害之萌也。又曰,众星坠,人失其所也。凡星所坠,国易政。又曰,星坠,当其下有战场,天下乱,期三年。又曰,奔星之所坠,其下有兵,列宿之所坠,灭家邦,众星之所坠,众庶亡。又曰,填星坠,海水泆,黄星骋,海水跃。又曰,黄星坠,海水倾。亦曰,?贲星坠而勃海决。星陨如雨,天子微,诸侯力政,五伯代兴,更为盟主,众暴寡,大并小。又曰,星辰附离天,犹庶人附离王者也。王者失道,纲纪废,下将畔去。故星畔天而陨,以见其象。国有兵凶,则星坠为鸟兽。天下将亡,则星坠为飞虫。天下大兵,则星坠为金铁。天下有水,则星坠为土。国主亡,有兵,则星坠为草木。兵起,国主亡,则星坠为沙。星坠,为人而言者,善恶如其言。又曰,国有大丧,则星坠为龙。  妖星妖星者,五行之气,五星之变名,见其方,以为殃灾。各以其日五色占,知何国吉凶决矣。行见无道之国,失礼之邦,为兵为饥,水旱死亡之征也。又曰,凡妖星所出,形状不同,为殃如一。其出不过一年,若三年,必有破国屠城。其君死,天下大乱,兵士乱行,战死于野,积尸从横。余殃不尽,为水旱兵饥疾疫之殃。又曰,凡妖星出见,长大,灾深期远;短小,灾浅期近。三尺至五尺,期百日。五尺至一丈,期一年。一丈至三丈,期三年。三丈至五丈,期五年。五丈至十丈,期七年。十丈以上,期九年。审以察之,其灾必应。  彗星,世所谓扫星,本类星,末类彗,小者数寸,长或竟天。见则兵起,大水。  主扫除,除旧布新。有五色,各依五行本精所主。史臣案,彗体无光,傅日而为光,故夕见则东指,晨见则西指,在日南北,皆随日光而指。顿挫其芒,或长或短,光芒所及则为灾。  又曰,孛星,彗之属也。偏指曰彗,芒气四出曰孛。孛者,孛然非常,恶气之所生也。内不有大乱,则外有大兵,天下合谋,暗蔽不明,有所伤害。晏子曰:“君若不改,孛星将出,彗星何惧乎?”由是言之,灾甚于彗。  岁星之精,流为天棓、天枪、天猾、天冲、国皇、反登。一曰天棓,一名觉星,或曰天格。本类星,末锐,长四丈。主灭兵,主奋争。又曰,天棓出,其国凶,不可举事用兵。又曰,期三月,必有破军拔城。又曰,天棓见,女主用事。其本者为主人。二曰天枪,主捕制。或曰,搀云如牛,枪云如马。或曰,如枪,左右锐,长数丈。天搀本类星,未锐,长丈。三曰天猾,主招乱。又曰,人主自恣,逆天暴物,则天猾起。四曰天冲,状如人,苍衣赤首,不动。主灭位。又曰,冲星出,臣谋主,武卒发。又曰,天冲抱极泣帝前,血浊雾下,天下冤。五曰国皇。或曰,机星散为国皇。国皇之星,大而赤,类南极老人星也。主灭奸,主内寇难。见则兵起,天下急。或云,去地一二丈,如炬火状。后客星内亦有国皇,名同而占状异。六曰反登,主夷分,皆少阳之精,司徒之类,青龙七宿之域。有谋反,若恣虐为害,主失春政者,以出时冲为期。皆主君征也。  荧惑之精,流为析旦、蚩尤旗、昭明、司危、天搀。一曰析旦,或曰昭旦,主弱之符。又曰,析旦横出,参?翟百尺,为相诛灭。二曰蚩尤旗。或曰,旋星散为蚩尤旗。或曰,蚩尤旗,五星盈缩之所生也。状类彗而后曲,象旗。或曰,四望无云,独见赤云,蚩尤旗也。或曰,蚩尤旗如箕,可长二丈,末有星。又曰,乱国之王,众邪并积,有云若植雚竹长,黄上白下,名曰蚩尤旗。主诛逆国。又曰,帝将怒,则蚩尤旗出。又曰,虐王反度,则蚩尤旗出。或曰,本类星,而后委曲,其像旗T,可长二三丈。见则王者旗鼓,大行征伐,四方兵大起。不然,国有大丧。三曰昭明者,五星变出于西方,名曰昭明,金之气也。又曰,赤彗分为昭明。昭明灭光,象如太白,七芒,故以为起霸之征。或曰,机星散为昭明。又曰,西方有星,望之去地可六丈而有光,其类太白,数动,察之中赤,是谓西方之野星,名曰昭明。  出则兵大起。其出也,下有丧。出南方,则西方之邦失地。或曰,昭明如太白,不行,主起有德。又曰,西方有星,大而白,有角,目下视之,名曰昭明。金之精,出则兵大起。若守房心,国有丧,必有屠城。昭明下则为天狗,所下者大战流血。  四曰司危。或曰,机星散为司危。又曰,白彗之气,分为司危。司危平,以为乖争之征。或曰,司危星大,有毛,两角。又曰,司危星类太白,数动,察之而赤。司危出,强国盈,主击强侯兵也。又曰,司危见则主失法,期八年,豪杰起,天子以不义失国。有声之臣,行主德也。又曰,司危见,则其下国相残贼。又曰,司危星出正西,西方之野星,去地可六丈,大而白,类太白。一曰,见,兵起强。又曰,司危出则非,其下有兵冲不利。五曰天搀,其状白小,数动,是谓搀星,一名斩星。  天搀主杀罚。又曰,天搀见,女主用事者,其本为主人。又曰,天搀出,其下相搀,为饥为兵,赤地千里,枯骨籍籍。亦曰,天搀出,其国内乱。又曰,太阳之精,赤鸟七宿之域,有谋反,恣虐为害,主失夏政。  填星之精,流为五残、六贼、狱汉、大贲、炤星、绌流、茀星、旬始、击咎。  一曰五残。或曰,旋星散为五残。亦曰,苍彗散为五残。故为毁败之征。或曰,五残五分。亦曰,一本而五枝也。期九年,奸兴。三九二十七,大乱不可禁。又曰,五残者,五行之变,出于东方,五残木之气也。一曰,五缝又曰五残,星出正东,东方之野星,状类辰星,可去地六七丈,大而白,主乖亡。或曰,东方有星,望之去地可六丈,大而赤,察之中青。或曰,星表青气如晕,有毛,其类岁星,是谓东方之野星,名曰五残。出则兵大起。其出也,下有丧。出北则东方之邦失地。又曰,五残出,四蕃虚,天子有急兵。或曰,五残大而赤,数动,察之有青。又曰,五残出则兵起。二曰六贼者,五行之气,出于南方。或曰,六贼火之气也。或曰,六贼星形如彗。又曰,南方有星,望之可去地六丈,赤而数动,察之有光,其类荧惑,是谓南方之野星,名曰六贼。出则兵起,其国乱。其出也,下有丧。出东方则南方之邦失地。又曰,六贼星见,出正南,南方之星,去地可六丈,大而赤,数动有光。  三曰狱汉,一曰咸汉。或曰,权星散为狱汉。又曰,咸汉者,五行之气,出于北方,水之气也。狱汉青中赤表,下有三彗从横,主逐王刺王。又曰,北方有星,望之可去地六丈,大而赤,数动,察之中青黑,其类辰星,是谓北方之野星,名曰咸汉。  出则兵起,其下有丧。出西方则北方之邦失地。又曰,狱汉动,诸侯惊,出则阴横。  四曰大贲,主暴冲。五曰炤星,主灭邦。六曰绌流,动天下敖主伏逃。又曰,绌流,主自理,无所逃。七曰茀星,在东南,本有星,末类茀,所当之国,实受其殃。八曰旬始。或曰,枢星散为旬始。或曰,五星盈缩之所生也。亦曰,旬始妖气。又曰,旬始蚩尤也。又曰,旬始出于北斗旁,状如雄鸡。其怒青黑,象伏鳖。又曰,黄彗分为旬始。旬始者,今起也。状如雄鸡,土含阳,以交白接,精象鸡,故以为立主之题。期十年,圣人起代。又曰,旬始主争兵,主乱,主招横。又曰,旬始照,其下必有灭王。五奸争作,暴骨积骸,以子续食。见则臣乱兵作,诸侯为虐。又曰,常以戊戌日,视五车及天军天库中有奇怪,曰旬始。状如鸟有喙,而见者则兵大起,攻战当其首者破死。又曰,出见北斗,圣人受命,天子寿,王者有福。九曰击咎,出,臣下主。一曰,臣禁主,主大兵。又曰,土精,斗七星之域,以长四方,司空之位,有谋反恣虐者,占如上。  太白之精,散为天杵、天柎、伏灵、大败、司奸、天狗、天残、卒起。一曰天杵,主?羊。二曰天柎,主击殃。三曰伏灵,主领谗。伏灵出,天下乱复人。四曰大败,主斗冲。或曰,大败出,击咎谋。五曰司奸,主见妖。六曰天狗。亦曰,五星气合之变,出西南,金火气合,名曰天狗。或曰,天狗星有毛,旁有短彗,下有如狗形者,主征兵,主讨贼。亦曰,天狗流,五将斗。又曰,西北方有星,长三丈,而出水金气交,名曰天狗。亦曰,西北三星,大而白,名曰天狗。见则大兵起,天下饥,人相食。又曰,天狗所下之处,必有大战,破军杀将,伏尸流血,天狗食之。  皆期一年,中二年,远三年,各以其所下之国,以占吉凶。后流星内天狗,名同,占状小异。七曰天残,主贪残。八曰卒起。卒起见,祸无时,诸变有萌,臣运柄。  又曰,少阴之精,大司马之类,白兽七宿之域,有谋反,若恣虐为害,主失秋政者,期如上占,祸亦应之。  辰星之精,散为枉矢、破女、拂枢、灭宝、绕廷、惊理、大奋祀。一曰枉矢。  或曰,填星之变为枉矢。又曰,机星散为枉矢。亦曰,枉矢,五星盈缩之所生也,弓弩之像也。类大流星,色苍黑,蛇行,望之如有毛目,长数匹,著天。主反萌,主射愚。又曰,黑彗分为枉矢。枉矢者,射是也。枉矢见,谋反之兵合,射所诛,亦为以乱伐乱。又曰,人君暴专己,则有枉矢动。亦曰,枉矢类流星,望之有尾目,长可一匹布,皎皎著天。见则大兵起,大将出,弓弩用,期三年。曰,枉矢所触,天下之所伐,射灭之象也。二曰破女。破女若见,君臣皆诛,主胜之符。三曰拂枢。  拂枢动乱,骇扰无调时。又曰,拂枢主制时。四曰灭宝。灭宝起,相得之。又曰,灭宝主伐之。五曰绕廷。绕廷主乱孳。六曰惊理。惊理主相署。七曰大奋祀。大奋祀主招邪。或曰,大奋祀出,主安之。太阴之精,玄武七宿之域,有谋反,若恣虐为害,主失冬政者,期如上占,祸亦应之。又曰,五精潜潭,皆以类逆所犯,行失时指,下臣承类者,乘而害之,皆灭亡之征也。入天子宿,主灭,诸侯五百谋。  杂妖一曰天锋。天锋,彗象矛锋者也,主从横。天下从横,则天锋星见。  二曰烛星,状如太白,其出也不行,见则不久而灭。或曰,主星上有三彗上出。  烛星所出邑反。又曰,烛星所烛者城邑乱。又曰,烛星所出,有大盗不成。  三曰蓬星,一名王星,状如夜火之光,多即至四五,少即一二。亦曰,蓬星在西南,修数丈,左右锐,出而易处。又曰,有星,其色黄白,方不过三尺,名曰蓬星。又曰,蓬星状如粉絮,见则天下道术士当有出者,布衣之士贵,天下太平,五谷成。又曰,蓬星出北斗,诸侯有夺地,以地亡,有兵起。星所居者,期不出三年。  又曰,蓬星出太微中,天子立王。  四曰长庚,状如一匹布著天。见则兵起。  五曰四填,星出四隅,去地六丈余。或曰,四填去地可四丈。或曰,四填星大而赤,去地二丈,当以夜半时出。四填星见,十月而兵起。又曰,四填星见四隅,皆为兵起其下。  六曰地维臧光。地维臧光者,五行之气,出于四季土之气也。又曰,有星出,大而赤,去地二三丈,如月,始出谓之地维臧光。四隅有星,望之可去地四丈,而赤黄摇动,其类填星,是谓中央之野星,出于四隅,名曰地维臧光。出东北隅,天下大水。出东南隅,天下大旱。出西南隅,则有兵起。出西北隅,则天下乱,兵大起。又曰,地维臧光见,下有乱者亡,有德者昌。  七曰女帛。女帛者,五星气合变,出东北,水木气合也。又曰,东北有星,长三丈而出,名曰女帛,见则天下兵起,若有大丧。又东北有大星出,名曰女帛,见则天下有大丧。  八曰盗星。盗星者,五星气合之变,出东南,火木气合也。又曰,东南有星,长三丈而出,名曰盗星,见则天下有大盗,多寇贼。  九曰积陵。积陵者,五星气合之变,出西北,金水气合也。又曰,西南有星,长三丈,名曰积陵,见则天下陨霜,兵大起,五谷不成,人饥。  十曰端星。端星者,五星气合之变,出与金木水火合于四隅。又四隅有星,大而赤,察之中黄,数动,长可四丈。此土之气,效于四季,名曰四隅端星,所出,兵大起。  十一曰昏昌。有星出西北,气青赤以环之,中赤外青,名曰昏昌,见则天下兵起,国易政。先起者昌,后起者亡。高十丈,乱一年。高二十丈,乱二年。高三十丈,乱三年。  十二曰莘星。有星出西北,状如有环二,名山勤。一星见则诸侯有失地,西北国。  十三曰白星。有如星非星,状如削瓜,有胜兵,名曰白星。白星出,为男丧。  十四曰菟昌。西北菟昌之星,有赤青环之,有殃,有青为水。此星见,则天下改易。  十五曰格泽,状如炎火。又曰,格泽星也,上黄下白,从地而上,下大上锐,见则不种而获。又曰,不有土功,必有大客邻国来者,期一年、二年。又曰,格泽气赤如火,炎炎中天,上下同色,东西纟亘天,若于南北,长可四五里。此荧惑之变,见则兵起,其下伏尸流血,期三年。  十六曰归邪,状如星非星,如云非云。或曰,有两赤彗上向,上有盖状如气,下连星。或曰,见必有归国者。  十七曰濛星,夜有赤气如牙旗,长短四面,西南最多。又曰刀星,乱之象。又曰,遍天薄云,四方生赤黄气,长三尺,乍见乍没,寻皆消灭。又曰,刀星见,天下有兵,战斗流血。或曰,遍天薄云,四方合有八气,苍白色,长三尺,乍见乍没。  汉京房著《风角书》,有《集星章》,所载妖星,皆见于月旁,互有五色方云,以五寅日见,各五星所生云。  天枪星生箕宿中,天根星生尾宿中,天荆星生心宿中,真若星生房宿中,天扌袁星生氐宿中,天楼星生亢宿中,天垣星生左角宿中,皆岁星所生也。见以甲寅日,其星咸有两青方在其旁。  天阴星生轸宿中,晋若星生翼宿中,官张星生张宿中,天惑星生七宿中,天雀星生柳宿中,赤若星生鬼宿中,蚩尤星生井宿中,皆荧惑之所生也。出在丙寅日,有两赤方在其旁。  天上、天伐、从星、天枢、天翟、天沸、荆彗,皆镇星之所生也。出在戊寅日,有两黄方在其旁。  若星生参宿中,帚星生觜宿中,若彗星生毕宿中,竹彗星生昴宿中,墙星生胃宿中,榬星生娄宿中,白雚星生奎宿中,皆太白之所生也。出在庚寅日,有两白方在其旁。  天美星生壁宿中,天毚星生室宿中,天杜星生危宿中,天麻星生虚宿中,天林星生女宿中,天高星生牛宿中,端下星生斗宿中,皆辰星之所生也。出以壬寅日,有两黑方在其旁。  已前三十五星,即五行气所生,皆出月左右方气之中,各在其所生星将出不出日数期候之。当其未出之前而见,见则有水旱兵丧饥乱,所指亡国失地,王死,破军杀将。  客星客星者,周伯、老子、王蓬絮、国皇、温星,凡五星,皆客星也。行诸列舍,十二国分野,各在其所临之邦,所守之宿,以占吉凶。周伯,大而色黄,煌煌然。  见其国兵起,若有丧,天下饥,众庶流亡去其乡。瑞星中名状与此同,而占异。老子,明大,色白,淳淳然。所出之国,为饥,为凶,为善,为恶,为喜,为怒。常出见则兵大起,人主有忧。王者以赦除咎则灾消。王蓬絮,状如粉絮,拂拂然。见则其国兵起,若有丧,白衣之会,其邦饥亡。又曰,王蓬絮,星色青而荧荧然。所见之国,风雨不如节,焦旱,物不生,五谷不成登,蝗虫多。国皇星,出而大,其色黄白,望之有芒角。见则兵起,国多变,若有水饥,人主恶之,众庶多疾。温星,色白而大,状如风动摇,常出四隅。出东南,天下有兵,将军出于野。出东北,当有千里暴兵。出西北,亦如之。出西南,其国兵丧并起,若有大水,人饥。又曰,温星出东南,为大将军服屈不能发者。出于东北,暴骸三千里。出西亦然。  凡客星见其分,若留止,即以其色占吉凶。星大事大,星小事小。星色黄得地,色白有丧,色青有忧,色黑有死,色赤有兵,各以五色占之,皆不出三年。又曰,客星入列宿中外官者,各以其所出部舍官名为其事。所之者为其谋,其下之国,皆受其祸。以所守之舍为其期,以五气相贼者为其使。  流星流星,天使也。自上而降曰流,自下而升曰飞。大者曰奔,奔亦流星也。星大者使大,星小者使小。声隆隆者,怒之象也。行疾者期速,行迟者期迟。大而无光者,众人之事。小而光者,贵人之事。大而光者,其人贵且众也。乍明乍灭者,贼败成也。前大后小者,恐忧也。前小后大者,喜事也。蛇行者,奸事也。往疾者,往而不返也。长者,其事长久也。短者,事疾也。奔星所坠,其下有兵。无风云,有流星见,良久间乃入,为大风发屋折木。小流星百数,四面行者,庶人流移之象。  流星异状,名占不同。今略古书及《荆州占》所载云。  流星之尾,长二三丈,晖然有光竟天,其色白者,主使也,色赤者,将军使也。  流星有光,其色黄白者,从天坠有音,如炬熛火下地,野雉尽鸣,斯天保也。所坠国安有喜,若水。流星其色青赤,名曰地雁,其所坠者起兵。流星有光青赤,其长二三丈,名曰天雁,军之精华也。其国起兵,将军当从星所之。流星晖然有光,白,长竟天者,人主之星也,主将相军从星所之。凡星如甕者,为发谋起事。大如桃者为使事。流星大如缶,其光赤黑,有喙者,名曰梁星,其所坠之乡有兵,君失地。  飞星大如缶若甕,后皎然白,前卑后高,此谓顿顽,其所从者多死亡,削邑而不战。有飞星大如缶若甕,后皎然白,前卑后高,摇头,乍上乍下,此谓降石,所下民食不足。飞星大如缶若甕,后皎然白,星灭后,白者曲环如车轮,此谓解衔。  其国人相斩为爵禄,此谓自相啮食。有飞星大如缶若甕,其后皎然白,长数丈,星灭后,后者化为云流下,名曰大滑,所下有流血积骨。有飞星大如缶若甕,后皎白,缦缦然长可十余丈而委曲,名曰天刑,一曰天饰,将军均封疆。  天狗,状如大奔星,色黄有声,其止地类狗,所坠,望之如火光,炎炎冲天,其上锐,其下圆,如数顷田处。或曰,星有毛,旁有短彗,下有狗形者。或曰,星出,其状赤白有光,下即为天狗。一曰,流星有光,见人面,坠无音,若有足者,名曰天狗。其色白,其中黄,黄如遗火状。主候兵讨贼,见则四方相射,千里破军杀将。或曰,五将斗,人相食,所往之乡有流血。其君失地,兵大起,国易政,戒守御。余占同前。营头,有云如坏山堕,所谓营头之星,所堕,其下覆军,流血千里。亦曰,流星昼陨名营头。  云气瑞气一曰庆云,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庆云,亦曰景云。  此喜气也,太平之应。一曰昌光,赤如龙状。圣人起,帝受终则见。  妖气一曰虹蜺,日旁气也。斗之乱精,主惑心,主内淫,主臣谋君,天子诎后妃,颛妻不一。二曰?云,如狗,赤色长尾,为乱君,为兵丧。

版权声明:

含反义词的成语网小编未对《卷二十志第十五 天文中-隋书》内容的版权进行可靠性核实,不能完全保证作品版权的准确性和合法性。如出现版权争议,请与站方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卷二十一志第十六 天文下-隋书

卷二十一志第十六 天文下 十煇《周礼》,眡祲氏掌十煇之法,以观妖祥,辨吉凶。一曰祲,谓阴阳五色之气,昆淫相侵。或曰,抱珥背璚之属,如虹而短是也。二曰象,谓云如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