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第一 天文一-明史

志第一 天文一 自司马迁述《天官》,而历代作史者皆志天文。惟《辽史》独否,谓天象昭垂,千古如一,日食、天变既著本纪一说为前四篇。论及认识论、逻辑学,兼及自然科学。传,

志第二 天文二-明史

志第二 天文二 ▲月掩犯五纬 洪武元年五月甲申,犯填星。十二年三月戊辰朔,犯辰星。十四年十一月甲午,犯填星。十九年五月己未,犯岁星。二十三年四月丁酉,掩太白。十一月癸

志第一 天文一

  自司马迁述《天官》,而历代作史者皆志天文。惟《辽史》独否,谓天象昭垂,千古如一,日食、天变既著本纪一说为前四篇。论及认识论、逻辑学,兼及自然科学。传本,则天文志近于衍。其说颇当。夫《周髀》、《宣夜》之书,安天、穷天、昕天之论,以及星官占验之说,晋史已详,又见《隋志》,谓非衍可乎。论者谓天文志首推晋、隋,尚有此病,其他可知矣。然因此遂废天文不志,亦非也。天象虽无古今之异,而谈天之家,测天之器,往往后胜于前。无以志之,使一代制作之义泯焉无传,是亦史法之缺漏也。至于彗孛飞流,晕适背抱,天之所以示儆戒者,本纪中不可尽载,安得不别志之。明神宗时,西洋人利玛窦等入中国,精于天文、历算之学,发微阐奥,运算制器,前此未尝有也。兹掇其要,论著于篇。而《实录》所载天象星变殆不胜书,择其尤异者存之。日食备载本纪,故不复书。  ▲两仪  《楚词》言“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浑天家言“天包地如卵里黄”,则天有九重,地为浑圆,古人已言之矣。西洋之说,既不背于古,而有验于天,故表出之。  其言九重天也,曰最上为宗动天,无星辰,每日带各重天,自东而西左旋一周,次曰列宿天,次曰填星天,次曰岁星天,次曰荧惑天,次曰太阳天,次曰金星天,次曰水星天,最下曰太阴天。自恒星天以下八重天,皆随宗动天左旋。然各天皆有右旋之度,自西而东,与蚁行磨上之喻相符。其右旋之度,虽与古有增减,然无大异。惟恒星之行,即古岁差之度。古谓恒星千古不移,而黄道之节气每岁西退。彼则谓黄道终古不动,而恒星每岁东行。由今考之,恒星实有动移,其说不谬。至于分周天为三百六十度,命日为九十六刻,使每时得八刻无奇零,以之布算制器,甚便也。  其言地圆也,曰地居天中,其体浑圆,与天度相应。中国当赤道之北,故北极常现,南极常隐。南行二百五十里则北极低一度,北行二百五十里则北极高一度。东西亦然。亦二百五十里差一度也。以周天度计之,知地之全周为九万里也。以周径密率求之,得地之全径为二万八千六百四十七里又九分里之八也。又以南北纬度定天下之纵。凡北极出地之度同,则四时寒暑靡不同。若南极出地之度与北极出地之度同,则其昼夜永短靡不同。惟时令相反,此之春,彼为秋,此之夏,彼为冬耳。以东西经度定天下之衡,两地经度相去三十度,则时刻差一辰。若相距一百八十度,则昼夜相反焉。其说与《元史》札马鲁丁地圆之旨略同。  ▲七政  日月五星各有一重天,其天皆不与地同心,故其距地有高卑之不同。其最高最卑之数,皆以地半径准之。太阳最高距地为地半径者一千一百八十二,最卑一千一百零二。太阴最高五十八,最卑五十二。填星最高一万二千九百三十二,最卑九千一百七十五。岁星最高六千一百九十,最卑五千九百一十九。荧惑最高二千九百九十八,最卑二百二十二。太白最高一千九百八十五,最卑三百。辰星最高一千六百五十九,最卑六百二十五。若欲得七政去地之里数,则以地半径一万二千三百二十四里通之。  又谓填星形如瓜,两侧有两小星如耳。岁星四周有四小星,绕行甚疾。太白光有盈缺,如月之弦望。用窥远镜视之,皆可悉睹也。余详《历志》。  ▲恒星  崇祯初,礼部尚书徐光启督修历法,上《见界总星图》。以为回回《立成》所载,有黄道经纬度者止二百七十八星,其绘图者止十七座九十四星,并无赤道经纬。今皆崇祯元年所测,黄赤二道经纬度毕具。后又上《赤道两总星图》。其说谓常现常隐之界,随北极高下而殊,图不能限。且天度近极则渐狭,而《见界图》从赤道以南,其度反宽,所绘星座不合仰观。因从赤道中剖浑天为二,一以北极为心,一以南极为心。从心至周,皆九十度,合之得一百八十度者,赤道纬度也。周分三百六十度者,赤道经度也。乃依各星之经纬点之,远近位置形势皆合天象。  至于恒星循黄道右旋,惟黄道纬度无古今之异,而赤道经纬则岁岁不同。然亦有黄赤俱差,甚至前后易次者。如觜宿距星,唐测在参前三度,元测在参前五分,今测已侵入参宿。故旧法先觜后参,今不得不先参后觜,不可强也。  又有古多今少,古有今无者。如紫微垣中六甲六星今止有一,华盖十六星今止有四,传舍九星今五,天厨六星今五,天牢六星今二。又如天理、四势、五帝内座、天柱、天床、大赞府、大理、女御、内厨,皆全无也。天市垣之市楼六星今二。太微垣之常陈七星今三,郎位十五星今十。长垣四星今二。五诸侯五星全无也。角宿中之库楼十星今八。亢宿中之折威七星今无。氐宿中之亢池六星今四,帝席三星今无。尾宿中天龟五星今四。斗宿中之鳖十四星今十三,天籥、农丈人俱无。牛宿中之罗堰三星今二,天田九星俱无。女宿中之赵、周、秦、代各二星今各一,扶匡七星今四,离珠五星今无。虚宿中之司危、司禄各二星今各一,败臼四星今二,离瑜三星今二,天垒城十三星今五。危宿中之人五星今三,杵三星今一,臼四星今三,车府七星今五,天钩九星今六,天钞十星今四,盖屋二星今一。室宿中之羽林军四十五星今二十六,螣蛇二十二星今十五,八魁九星今无。壁宿中之天厩十星今三。奎宿中之天溷七星今四。毕宿中之天节八星今七,咸池三星今无。觜宿中之座旗九星今五。井宿中之军井十三星今五。鬼宿中之外厨六星今五。张宿中之天庙十四星今无。翼宿中之东瓯五星今无。轸宿中之青丘七星今三,其军门、土司空、器府俱无也。  又有古无今有者。策星旁有客星,万历元年新出,先大今小。南极诸星,古所未有,近年浮海之人至赤道以南,往往见之,因测其经纬度。其余增入之星甚多,并详《恒星表》。  其论云汉,起尾宿,分两派。一经天江、南海、市楼,过宗人、宗星,涉天津至螣蛇。一由箕、斗、天弁、河鼓、左右旗,涉天津至车府而会于螣蛇,过造父,直趋附路、阁道、大陵、天船,渐下而南行,历五车、天关、司怪、水府,傍东井,入四渎,过阙丘、弧矢、天狗之墟,抵天社、海石之南,逾南船,带海山,置十字架、蜜蜂,傍马腹,经南门,络三角、龟、杵,而属于尾宿,是为带天一周。以理推之,隐界自应有云汉,其所见当不诬。又谓云汉为无数小星,大陵鬼宿中积尸亦然。考《天官书》言星汉皆金之散气,则星汉本同类,得此可以相证。又言昴宿有三十六星,皆得之于窥远镜者。  凡测而入表之星共一千三百四十七,微细无名者不与。其大小分为六等:内一等十六星,二等六十七星,三等二百零七星,四等五百零三星,五等三百三十八星,六等二百一十六星。悉具黄赤二道经纬度。列表二卷,入光启所修《崇祯历书》中。  兹取二十八宿距星及一二等大星存之,其小而有名者,间取一二,备列左方。  表格略  ▲黄赤宿度  崇祯元年所测二十八宿黄赤度分,皆不合于古。夫星既依黄道行,而赤道与黄道斜交,其度不能无增减者,势也。而黄道度亦有增减者,或推测有得失,抑恒星之行亦或各有迟速欤。谨列其数,以备参考。  赤道宿度周天三百六十度,每度六十分。黄道同黄道宿度  角,一十一度四十四分。一十度三十五分。  亢,九度一十九分。一十度四十分。  氐,一十六度四十一分。一十七度五十四分。  房,五度二十八分。四度四十六分。  心,六度零九分。七度三十三分。  尾,二十一度零六分。一十五度三十六分。  箕,八度四十六分。九度二十分。  斗,二十四度二十四分。二十三度五十一分。  牛,六度五十分。七度四十一分。  女,一十一度零七分。一十一度三十九分。  虚,八度四十一分。九度五十九分。  危,一十四度五十三分。二十度零七分。  室,一十七度。一十五度四十一分。  壁,一十度二十八分。一十三度一十六分。  奎,一十四度三十分。一十一度二十九分。  娄,一十二度零四分。一十三度。  胃,一十五度四十五分。一十三度零一分。  昴,一十度二十四分。八度二十九分。  毕,一十六度三十四分。一十三度五十八分。  参,二十四分。一度二十一分。  觜,一十一度二十四分。一十一度三十三分。  井,三十二度四十九分。三十度二十五分。  鬼,二度二十一分。五度三十分。  柳,一十二度零四分。一十六度零六分。  星,五度四十八分。八度二十三分。  张,一十七度一十九分。一十八度零四分。  翼,二十度二十八分。一十七度。  轸,一十五度三十分。一十三度零三分。  ▲黄赤宫界  十二宫之名见于《尔雅》,大抵皆依星宿而定。如娄、奎为降娄,心为大火,硃鸟七宿为鹑首、鹑尾之类。故宫有一定之宿,宿有常居之宫,由来尚矣。唐以后始用岁差,然亦天自为天,岁自为岁,宫与星仍旧不易。西洋之法,以中气过宫,如日躔冬至,即为星纪宫之类。而恒星既有岁进之差,于是宫无定宿,而宿可以递居各宫,此变古法之大端也。兹以崇祯元年各宿交宫之黄赤度,分列于左方,以志权舆云。  赤道交宫宿度黄道交宫宿度  箕,三度零七分,入星纪。箕,四度一十七分,入星纪。  斗,二十四度二十一分,入玄枵。牛,一度零六分,入玄枵  危,三度一十九分,入娵訾。危,一度四十七分,入娵訾。  壁,一度二十六分,入降娄。室,一十一度四十分,入降娄。  娄,六度二十八分,入大梁。娄,一度一十四分,入大梁。  昴,八度三十九分,入实沈。昴,五度一十三分,入实沈。  觜,一十一度一十七分,入鹑首。觜,一十一度二十五分,入鹑首。  井,二十九度五十三分,入鹑火。井,二十九度五十二分,入鹑火。  张,六度五十一分,入鹑尾。星,七度五十一分,入鹑尾。  翼,一十九度三十二分,入寿星。翼,一十一度二十四分,入寿星。  亢,一度五十分,入大火。亢,初度四十六分,入大火。  心,初度二十二分,入析木。房,二度一十二分,入析木。  ▲仪象  璇玑玉衡为仪象之权舆,然不见用于三代。《周礼》有圭表、壶漏,而无玑衡,其制遂不可考。汉人创造浑天仪,谓即玑衡遗制,其或然欤。厥后代有制作。大抵以六合、三辰、四游、重环凑合者,谓之浑天仪;以实体圆球,绘黄赤经纬度,或缀以星宿者,谓之浑天象。其制虽有详略,要亦青蓝之别也。外此则圭表、壶漏而已。迨元作简仪、仰仪、窥几、景符之属,制器始精详矣。  明太祖平元,司天监进水晶刻漏,中设二木偶人,能按时自击钲鼓。太祖以其无益而碎之。洪武十七年,造观星盘。十八年,设观象台于鸡鸣山。二十四年,铸浑天仪。正统二年,行在钦天监正皇甫仲和奏言:“南京观象台设浑天仪、简仪、圭表以窥测七政行度,而北京乃止于齐化门城上观测,未有仪象。乞令本监官往南京,用木做造,挈赴北京,以较验北极出地高下,然后用铜别铸,庶几占测有凭。”从之。明年冬,乃铸铜浑天仪、简仪于北京。御制《观天器铭》。其词曰:“粤古大圣,体天施治,敬天以心,观天以器。厥器伊何?璇玑玉衡。玑象天体,衡审天行。历世代更,垂四千祀,沿制有作,其制寝备。即器而观,六合外仪,阳经阴纬,方位可稽。中仪三辰,黄赤二道,日月暨星,运行可考。内仪四游,横箫中贯,南北东西,低昂旋转。简仪之作,爰代玑衡,制约用密,疏朗而精。外有浑象,反而观诸,上规下矩,度数方隅。别有直表,其崇八尺,分至气序,考景咸得。县象在天,制器在人,测验推步,靡忒毫分。昔作今述,为制弥工,既明且悉,用将无穷。惟天勤民,事天首务,民不失宁,天其予顾。政纯于仁,天道以正,勒铭斯器,以励予敬。”十一年,监臣言:“简仪未刻度数,且地基卑下,窥测日星,为四面台宇所蔽。圭表置露台,光皆四散,影无定则。壶漏屋低,夜天池促,难以注水调品时刻。请更如法修造。”报可。明年冬,监正彭德清又言:“北京北极出地度、太阳出入时刻与南京不同,冬夏昼长夜短亦异。今宫禁及官府漏箭皆南京旧式,不可用。”有旨,令内官监改造。景泰六年又造内观象台简仪及铜壶。成化中,尚书周洪谟复请造璇玑玉衡,宪宗令自制以进。十四年,监臣请修晷影堂,从之。  弘治二年,监正吴昊言:“考验四正日度,黄赤二道应交于壁轸。观象台旧制浑仪,黄赤二道交于奎轸,不合天象,其南北两轴不合两极出入之度,窥管又不与太阳出没相当,故虽设而不用。所用简仪则郭守敬遗制,而北极云柱差短,以测经星去极,亦不能无爽。请修改或别造,以成一代之制。”事下礼部,覆议令监副张绅造木样,以待试验,黄道度许修改焉。正德十六年,漏刻博士硃裕复言:“晷表尺寸不一,难以准测,而推算历数用南京日出分秒,似相矛盾。请敕大臣一员总理其事,铸立铜表,考四时日中之影。仍于河南阳城察旧立土圭,以合今日之晷,及分立圭表于山东、湖广、陕西、大名等处,以测四方之影。然后将内外晷影新旧历书错综参验,撰成定法,庶几天行合而交食不谬。”疏入不报。嘉靖二年修相风杆及简、浑二仪。七年始立四丈木表以测晷影,定气朔。由是钦天监之立运仪、正方案、悬晷、偏晷、盘晷诸式具备于观象台,一以元法为断。  万历中,西洋人利玛窦制浑仪、天球、地球等器。仁和李之藻撰《浑天仪说》,发明制造施用之法,文多不载。其制不外于六合、三辰、四游之法。但古法北极出地,铸为定度,此则子午提规,可以随地度高下,于用为便耳。  崇祯二年,礼部侍郎徐光启兼理历法,请造象限大仪六,纪限大仪三,平悬浑仪三,交食仪一,列宿经纬天球一,万国经纬地球一,平面日晷三,转盘星晷三,候时钟三,望远镜三。报允。已,又言:  定时之法,当议者五事:一曰壶漏,二曰指南针,三曰表臬,四曰仪,五曰晷。  漏壶,水有新旧滑濇则迟疾异,漏管有时塞时磷则缓急异。正漏之初,必于正午初刻。此刻一误,靡所不误。故壶漏特以济晨昏阴晦仪晷表臬所不及,而非定时之本。  指南针,术人用以定南北,辨方正位咸取则焉。然针非指正子午,曩云多偏丙午之间。以法考之,各地不同。在京师则偏东五度四十分。若凭以造晷,冬至午正先天一刻四十四分有奇,夏至午正先天五十一分有奇。  若表臬者,即《考工》匠人置{埶木}之法,识日出入之影,参诸日中之影,以正方位。今法置小表于地平,午正前后累测日影,以求相等之两长影为东西,因得中间最短之影为正子午,其术简甚。  仪者,本台故有立运仪,测验七政高度。臣用以较定子午,于午前屡测太阳高度,因最高之度,即得最短之影,是为南北正线。  既定子午卯酉之正线,因以法分布时刻,加入节气诸线,即成平面日晷。又今所用员石欹晷是为赤道晷,亦用所得正子午线较定。此二晷皆可得天之正时刻,所为昼测日也。若测星之晷,实《周礼》夜考极星之法。然古时北极星正当不动之处,今时久渐移,已去不动处三度有奇,旧法不可复用。故用重盘星晷,上书时刻,下书节气,仰测近极二星即得时刻,所谓夜测星也。  七年,督修历法右参政李天经言:  辅臣光启言定时之法,古有壶漏,近有轮钟,二者皆由人力迁就,不如求端于日星,以天合天,乃为本法,特请制日晷、星晷、望远镜三器。臣奉命接管,敢先言其略。  日晷者,砻石为平面,界节气十三线,内冬夏二至各一线,其余日行相等之节气,皆两节气同一线也。平面之周列时刻线,以各节气太阳出入为限。又依京师北极出地度,范为三角铜表置其中。表体之全影指时刻,表中之锐影指节气。此日晷之大略也。  星晷者,治铜为柱,上安重盘。内盘镌周天度数,列十二宫以分节气,外盘镌列时刻,中横刻一缝,用以窥星。法将外盘子正初刻移对内盘节气,乃转移铜盘北望帝星与句陈大星,使两星同见缝中,即视盘面锐表所指,为正时刻。此星晷之大略也。  若夫望远镜,亦名窥筒,其制虚管层叠相套,使可伸缩,两端俱用玻璃,随所视物之远近以为长短。不但可以窥天象,且能摄数里外物如在目前,可以望敌施砲,有大用焉。  至于日晷、星晷皆用措置得宜,必须筑台,以便安放。  帝命太监卢维宁、魏国徵至局验试用法。  明年,天经又请造沙漏。明初,詹希元以水漏至严寒水冻辄不能行,故以沙代水。然沙行太疾,未协天运,乃以斗轮之外复加四轮,轮皆三十六齿。厥后周述学病其窍太小,而沙易堙,乃更制为六轮,其五轮悉三十齿,而微裕其窍,运行始与晷协。天经所请,殆其遗意欤。  夫制器尚象,乃天文家之首务。然精其术者可以因心而作。故西洋人测天之器,其名未易悉数,内浑盖、简平二仪其最精者也。其说具见全书,兹不载。  ▲极度晷影  宣城梅文鼎曰:  极度晷影常相因。知北极出地之高,即可知各节气午正之影。测得各节气午正之影,亦可知北极之高。然其术非易易也。圭表之法,表短则分秒难明,表长则影虚而淡。郭守敬所以立四丈之表,用影符以取之也。日体甚大,竖表所测者日体上边之影,横表所测者日体下边之影,皆非中心之数,郭守敬所以于表端架横梁以测之也,其术可谓善矣。但其影符之制,用铜片钻针芥之孔,虽前低后仰以向太阳,但太阳之高低每日不同,铜片之欹侧安能俱合。不合则光不透,临时迁就,而日已西移矣。须易铜片以圆木,左右用两板架之,如车轴然,则转动甚易。更易圆孔以直缝,而用始便也。然影符止可去虚淡之弊,而非其本。必须正其表焉,平其圭焉,均其度焉,三者缺一,不可以得影。三者得矣,而人心有粗细,目力有利钝,任事有诚伪,不可不择也。知乎此,庶几晷影可得矣。  西洋之法又有进焉。谓地半径居日天半径千余分之一,则地面所测太阳之高,必少于地心之实高,于是有地半径差之加。近地有清蒙气,能升卑为高,则晷影所推太阳之高,或多于天上之实高,于是又有清蒙差之减。是二差者,皆近地多而渐高渐减,以至于无,地半径差至天顶而无,清蒙差至四十五度而无也。  崇祯初,西洋人测得京省北极出地度分:北京四十度,周天三百六十度,度六十分立算,下同。南京三十二度半,山东三十七度,山西三十八度,陕西三十六度,河南三十五度,浙江三十度,江西二十九度,湖广三十一度,四川二十九度,广东二十三度,福建二十六度,广西二十五度,云南二十二度,贵州二十四度。以上极度,惟两京、江西、广东四处皆系实测,其余则据地图约计之。又以十二度度六十分之表测京师各节气午正日影:夏至三度三十三分,芒种、小暑三度四十二分,小满、大暑四度十五分,立夏、立秋五度六分,谷雨、处暑六度二十三分,清明、白露八度六分,春、秋分十度四分,惊蛰、寒露十二度二十六分,雨水、霜降十五度五分,立春、立冬十七度四十七分,大寒、小雪二十度四十七分,小寒、大雪二十三度三十分,冬至二十四度四分。  ▲东西偏度  以京师子午线为中,而较各地所偏之度。凡节气之早晚,月食之先后,胥视此。盖人各以见日出入为东西为卯酉,以日中为南为午。而东方见日早,西方见日迟。东西相距三十度则差一时。东方之午乃西方之巳,西方之午乃东方之未也。相距九十度则差三时。东方之午乃西方之卯,西方之午乃东方之酉也。相距一百八十度则昼夜时刻俱反对矣。东方之午乃西方之子。西洋人汤若望曰:“天启三年九月十五夜,戌初初刻望,月食,京师初亏在酉初一刻十二分,而西洋意大里雅诸国望在昼,不见。推其初亏在巳正三刻四分,相差三时二刻八分,以里差计之,殆距京师之西九十九度半也。故欲定东西偏度,必须两地同测一月食,较其时刻。若早六十分时之二则为偏西一度,迟六十分时之二则为偏东一度。节气之迟早亦同。今各省差数未得测验,据广舆图计里之方约略条列,或不致甚舛也。南京应天府、福建福州府并偏东一度,山东济南府偏东一度十五分,山西太原府偏西六度,湖广武昌府、河南开封府偏西三度四十五分,陕西西安府、广西桂林府偏西八度半,浙江杭州府偏东三度,江西南昌府偏西二度半,广东广州府偏西五度,四川成都府偏四十三度,贵州贵阳府偏西九度半,云南云南府偏西十七度。”  右偏度,载《崇祯历书》交食历指。其时开局修历,未暇分测,度数实多未确,存之以备考订云。  ▲中星  古今中星不同,由于岁差。而岁差之说,中西复异。中法谓节气差而西,西法谓恒星差而东,然其归一也。今将李天经、汤若望等所推崇祯元年京师昏旦时刻中星列于后。  春分,戌初二刻五分昏,北河三中;寅正一刻一十分旦,尾中。清明,戌初三刻十三分昏,七星偏东四度;昏旦时或无正中之星,则取中前、中后之大星用之。距中三度以内者,为时不及一刻,可勿论。四度以上,去中稍远,故纪其偏度焉。寅正初刻二分旦,帝座中。谷雨,戌正一刻七分昏,翼偏东七度;寅初二刻八分旦,箕偏东四度。立夏,戌正三刻二分昏,轸偏东五度;寅初初刻十三分旦,箕偏西四度。小满,亥初初刻十二分昏,角中;丑正三刻三分旦,箕中。芒种,亥初一刻十二分昏,大角偏西六度;丑正二刻三分旦,河鼓二中。  夏至,亥初二刻五分昏,房中;丑正一刻一十分旦,须女中。小暑,亥初一刻十二分昏,尾中;丑正二刻三分旦,危中。大暑,亥初初刻十二分昏,箕偏东七度;丑正三刻三分旦,营室中。立秋,戌正三刻二分昏,箕中;寅初三刻十三分旦,娄偏东六度。处暑,戌正一刻七分昏,织女一中;寅初二刻八分旦,娄中。白露,戌初三刻十三分昏,河鼓二偏东四度;寅正初刻二分旦,昴偏东四度。  秋分,戌初二刻五分昏,河鼓二中;寅正一刻十一分旦,毕偏西五度。寒露,戌初初刻十四分昏,牵牛中;寅正三刻一分旦,参四中。霜降,酉正三刻十一分昏,须女偏西五度;卯初初刻四分旦,南河三偏东六度。立冬,酉正二刻一十分昏,危偏东四度;卯初一刻五分旦,舆鬼中。小雪,酉正一刻十二分昏,营室偏东七度;卯初二刻二分旦,张中。大雪,酉正一刻五分昏,营室偏西八度;卯初二刻一十分旦,翼中。  冬至,酉正一刻二分昏,土司空中;卯初二刻十三分旦,五帝座中。小寒,酉正一刻五分昏,娄中;卯初二刻一十分旦,角偏东五度。大寒,酉正一刻十三分昏,天囷一中;卯初二刻二分旦,亢中。立春,酉正二刻一十分昏,昴偏西六度;卯初一刻五分旦,氐中。雨水,酉正三刻十一分昏,参七中;卯初初刻四分旦,贯索一中。惊蛰,戌初初刻十四分昏,天狼中;寅正三刻一分旦,心中。  ▲分野  《周礼·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之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唐贞观中,李淳风撰《法象志》,因《汉书》十二次度数以唐州县配,而一行则以为天下山河之象,存乎南北两界,其说详矣。洪武十七年,《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书》成,颁赐秦、晋二王。其书大略谓“《晋天文志》分野始角、亢者,以东方苍龙为首也。唐始女、虚、危者,以十二支子为首也。今始斗、牛者,以星纪为首也。古言天者皆由斗、牛以纪星,故曰星纪,是之取耳。”兹取其所配直隶十三布政司府州县卫及辽东都司分星录之。  斗三度至女一度,星纪之次也。直隶所属之应天、太平、宁国、镇江、池州、徽州、常州、苏州、松江九府暨广德州,属斗分。凤阳府寿、滁、六安三州,泗州之盱眙、天长二县,扬州府高邮、通、泰三州,庐州府无为州,安庆府和州,皆斗分。淮安府,斗、牛分。浙江布政司所属之杭州、湖州、嘉兴、严州、绍兴、金华、衢州、处州、宁波九府皆牛、女分。台州、温州二府,斗、牛、须、女分。江西布政司所属皆斗分。福建布政司所属皆牛、女分。广东布政司所属之广州府亦牛、女分。惠州,女分。肇庆、南雄二府,德庆州,皆牛、女分。潮州府,牛分。雷州、琼州二府,崖、儋、万三州,高州府化州,广西布政司所属梧州府之苍梧、藤、岑溪、容四县,皆牛、女分。  女二度至危十二度,玄枵之次也。山东布政司所属之济南府乐安、德、滨三州,皆危分。泰安州、青州府,皆虚、危分。莱州府胶州、登州府宁海州、东昌府高塘州,皆危分。东平州之阳谷、东阿、平阴三县,北平布政司所属之沧州,皆须、女、虚、危分。  危十三度至奎一度,娵訾之次也。河南布政司所属之卫辉、彰德、怀庆三府,北平之大名府开州,山东东昌之濮州,馆陶、冠、临清三县,东平州之汶上、寿张二县,皆室、壁分。  奎二度至胃三度,降娄之次也。山东济宁府之兗州滕、峄二县,青州府之莒州、安丘、诸城、蒙阴三县,济南府之沂州,直隶凤阳府之泗、邳二州,五河、虹、怀远三县,淮安府之海州,桃源、清河、沭阳三县,皆奎、娄分。  胃四度至毕六度,大梁之次也。北平之真定府,昴、毕分。定、冀二州,皆昴分。晋、深、赵三州,皆毕分。广平、顺德二府,皆昴分。祁州,昴、毕分。河南彰德府之磁州,山东高唐州之恩县,山西布政司所属之大同府应、朔、浑源、蔚四州,皆昴、毕分。  毕七度至井八度,实沈之次也。山西之太原府石、忻、代、平定、保德、岢岚六州,平阳府,皆参分。绛、蒲、吉、隰、解、霍六州皆觜、参分。泽、汾二州,皆参分。潞、沁、辽三州,皆参、井分。  井九度至柳三度,鹑首之次也。陕西布政司所属之西安府同、华、乾、耀、邠五州,凤翔府陇州,延安府鄜、绥德、葭三州,汉中府金州,临洮、平凉二府,静宁州,皆井、鬼分。泾州,鬼分。庆阳府宁州,巩昌府阶、徽、秦三州,皆井、鬼分。四川布政司所属惟绵州觜分,合州参、井分,余皆井、鬼分。云南布政司所属皆井、鬼分。  柳四度至张十五度,鹑火之次也。河南之河南府陕州,皆柳分。南阳府邓、汝、裕三州,汝宁府之信阳、罗山二县,开封府之均、许二州,陕西西安府之商县,华州之洛南县,湖广布政司所属德安府之随州,襄阳府之均州、光化县,皆张分。  张十六度至轸九度,鹑尾之次也。湖广之武昌府兴国州,荆州府归、夷陵、荆门三州,黄州府蕲州,襄阳、德安二府,安陆、沔阳二州,皆翼、轸分。长沙府轸旁小星曰长沙,应其地。衡州府桂阳州,永州府全、道二州,岳州、常德二府,澧州,辰州府沅州,汉阳府靖、郴二州,宝庆府武冈、镇远二州,皆翼、轸分。广西所属除梧州府之苍梧、藤、容、岑溪四县属牛、女分,余皆翼、轸分。广东之连州、廉州府钦州、韶州府,皆翼、轸分。  轸十度至氐一度,寿星之次也。河南之开封府,角、亢分。郑州,氐分。陈州,亢分。汝宁府光州,怀庆府之孟、济源、温三县,直隶寿州之霍丘县,皆角、亢、氐分。  氐二度至尾二度,大火之次也。河南开封府之杞、太康、仪封、兰阳四县,归德、睢二州,山东之济宁府,皆房、心分。直隶凤阳府之颍州,房分。徐、宿二州,寿州之蒙城县,颍州之亳县,皆房、心分。  尾三度至斗二度,析木之次也。北平之北平府,尾、箕分。涿、通、蓟三州,皆尾分。霸州、保定府,皆尾、箕分。易、安二州,皆尾分。河间府、景州,皆尾、箕分。永平府,尾分。滦州,尾、箕分。辽东都指挥司,尾、箕分。朝鲜,箕分。

版权声明:

本站《志第一 天文一-明史》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能完全保证作品版权的准确性和合法性,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成语对对子网,我们会在7个工作日内处理。

志第三 天文三-明史

志第三 天文三 ▲星昼见 恒星洪武十九年七月癸亥,二十年五月丁丑,七月壬寅,二十一年十二月丁卯,俱三辰昼见。弘治十八年九月甲午申刻,河鼓、北斗见。庚子,星昼见。正德元

卷十一本纪第十一 圣宗二-辽史

卷十本纪第十 圣宗一-辽史

卷十本纪第十 圣宗一 圣宗文武大孝宣皇帝,讳隆绪,小字文殊奴。景宗皇帝长子,母曰睿智皇后萧氏。帝幼喜书翰,十岁能诗。既长,精射法,晓音律,好绘画。 乾亨二年,封梁王。

卷十一本纪第十一 圣宗二

  圣宗二四年春正月甲戌,观渔土河。林牙耶律谋鲁姑、彰德军节度使萧闼览上东征俘获,赐诏奖谕。丙子,枢使耶律斜轸、林雅勤德等上讨女直所获生口十余万、马二十余万及诸物。  己卯,朝皇太后。决滞讼。壬午,枢密使斜轸、林雅勤德、谋鲁姑、节度使闼览、统军使室罗、侍中抹只、奚王府监军迪烈与安吉等克女直还烟,遣近侍泥里吉诏旌其功,仍执手抚谕,赐酒果劳之。甲午,幸长泺。  二月壬寅,以四番都军李继忠为检校司徒、上柱国。癸卯,西夏李继造叛宋来降,以为定难军节度使、银夏绥宥等州观察鼾等使、特进检校太师、都督夏州诸军事。西番酋帅瓦泥乞移为保大军节度使、鄜坊等州观察处置等使。甲寅,耶律斜轸、萧闼览、谋鲁姑等族师来朝,行饮至之礼,赏赍有差。丙寅,行次袅里井。  三月甲戌,于越休哥奏宋遣曹彬、崔彦进、米信由雄州道,田重进飞道,潘美、杨继业雁门道来侵,岐沟、涿州、固安、新城皆陷。诏宣徽使蒲领驰赴燕南,与休哥议军事;分遣使者征诸疗兵益休哥以击之;复遣东京留守耶律抹只以大军继进,赐剑专杀。乙亥,以亲征告陵庙、山川。丙子,统军使耶律颇德败宋军于固安,休哥绝其粮饷,擒将吏,获马牛、器仗甚众。  庚辰,寰州刺赵彦章以城叛,附于宋。辛巳,宋兵入涿州。顺义军节度副使赵希赞以朔州叛,附于宋。时上与皇太后驻兵驼较口,良征兵马以为应援。壬午,诏林牙勤德以兵守平州之海岸以备宋。仍报平州节度使迪里姑,若勤德未至,遣人趣行;马乏则括民马;铠甲阙,则取于显州之甲坊。癸未,辽军与宋田重进战于飞狐,不利,冀州防御使大鹏翼、康州刺史马赟、马军指挥使何万通陷焉。丁亥,以北院枢使耶律斜轸为山西兵马都统,以北宣微使蒲领为南征都统,以副于越休哥。彰国军节度使艾正、观察判官宋雄以应州叛,附于宋。庚寅,遣飞龙使亚刺、文班吏亚达哥阅马以给先发诸军,诏驸马都尉萧继远领之。辛卯,武定军马步军都指挥使、郢州防御使吕行德、副都指挥使张继从、马军都指挥使刘知进等以飞狐叛,附于宋。  癸巳,赐林牙谋鲁姑旗鼓四、剑一,率禁军之骁锐者南助休哥。  丙申,步军都军使穆超以灵丘叛,附于宋。诏遣使赐枢密使斜轸密旨及彰国军节度使杓赟印以趣征讨。  夏四月己亥朔,次南京北郊。庚子,惕隐瑶升、西南面招讨使韩德威以捷。辛丑,宋潘美陷云州。壬寅,遣抹只、谋鲁姑、勤德等领偏师以助休哥,仍赐旗鼓、杓赟印抚谕将校。癸卯,休哥复以捷报,上以酒脯祭天地,率群臣贺于皇太后。诏勤德还军。丙午,颇备上所获铠仗数。戊申,监军、宣徽使蒲领奏敌军引退,而奚王筹宁、北大王蒲奴宁、统军使颇德等以兵追蹑,皆胜之。遗敞史勤德持诏褒美,及诏侍中抹只统诸军赴行在所。频不部节度使和卢睹、黄皮室详稳解里等各上所获兵甲。又诏两部突骑蔚州,以助闼览。横帐郎君老君奴率诸郎君巡徼居庸之北。将军化哥统平州兵马,横帐郎君奴哥为黄皮室都监,郎君谒里为北府都监,各以步兵赴蔚州以助斜轸。庚戌,以斜轸为诸路兵马都统,闼览兵马副部署,迪子都监,以代善补、韩德威。癸丑,以艾正、赵希赞及应州、朔州节度副使、奚军小校隘离辖、渤海小校贯海等叛入于宋,籍其家属,分赐有功将校。宋将曹彬、米信北渡拒马河,与于越休哥对垒,挑战,南北列营长六七里。时上次涿州东五十里。甲寅,诏于越休哥、奚王筹宁、宣徽使蒲领、南、北二王等严备水道,无使敌兵得潜至汲州。乙卯,休哥等败宋军,献所获器甲、货财,赐诏褒美。蔚州左右都押衙李存璋、许彦钦等杀节度使萧啜里,执监城使、铜州节度使耿绍忠,以城叛,附于宋。丙辰,复涿州,告天地。戊午上次沙姑河之北淀,召林雅勤德议军事。诸将校所俘获来上。奚王筹宁、南、北二王率所部将校来朝。以近侍粘米里所进自落鸨祭天地。己未,休哥、蒲领来朝,诏三司给军前夏衣布。庚申,上朝皇太后。辛酉,大军次固安。壬戌,围固安城,统军使颇德先登,城遂破,大纵俘获。居民先被俘者,命以官物赎之。甲子,赏攻城将士有差。  五月庚午,辽师与曹彬、米信战于岐沟关,大败之,追至拒马河,溺死者不可胜纪;余众奔高阳,又为辽师冲击,死者数万,弃戈甲若丘陵。輓漕数万人匿岐沟空城中,围之。壬申,以皇太后生辰,纵还。癸酉,班师,还次新城。休哥、蒲领奏宋兵奔逃者皆杀之。甲戌,以军捷,遣使分谕诸路京镇。丁丑,诏诸将校,论功行赏,无有不实。己卯,次固安南,以青牛白马祭天地。庚辰,以所俘宋人射鬼箭。诏遣详稳排亚率弘义宫兵及南、北皮室、郎君、拽刺四军赴应、朔二州界,与惕隐瑶升、招讨韩备威等同御宋兵在山西之退者。辛巳,以瑶升军赴山西。壬午,还次南京。癸未,休哥、筹宁、蒲奴宁进俘获。  斜轸遣判官蒲姑奏复蔚州,斩首二万余级,乘胜攻下灵丘、飞狐,赐蒲姑酒及银器。丙戌,御元和殿,大宴从军将校,封休哥为宋国王,加蒲领、筹宁、蒲奴宁及诸有功将校爵赏有差。  丁亥,发南京,诏休哥备器甲,储粟,待秋大举南征。戊子,斜轸奏宋军复围蔚州,击破之。诏以兵授瑶升、韩德威等。壬辰,以宋兵至平州,瑶升、韩德威不尽追杀,降诏诘责。仍谕,据城未降乾,必尽掩杀,无使遁逃。癸巳,以军前降卒分赐扈从。乙未,赏颇备诸将校士卒。  六月戊戌朔,诏韩德威赴阙,加统军使颇德检校太师。甲辰,诏南京留守休哥遣炮手西助斜轸。乙巳,以夷离毕侄里古部送辎重行宫,暑行日五十里,人马疲乏,遣使让之。丁未,度居庸关。壬子,南京留守奏百姓岁输三司盐铁钱,折绢不如直,诏增之。甲寅,斜轸奏复寰州。乙卯,皇太妃、诸王、公主迎上岭表,设御幄道傍,置景宗御容,率从臣进酒,陈俘获于前,遂大宴。戊午,幸凉陉。以所俘分赐皇族及乳母。己未,闻所遣宣谕回鹘、核列哿国度里、亚里等为术不姑邀留,诏速撒赐术不姑货币,谕以朝廷来远之意,使乾由是乃得行。癸亥,以节度使韩毗哥、翰林学士邢抱朴等充云州宣谕招抚使。丙寅,以太尉王八所俘生口分赐赵妃及于越迪辇乙里婉。  秋七月丙子,枢密使斜轸遣侍御涅里底、干勤哥奏复朔州,擒宋将杨继业,及上所获将校印绶、诰敕,赐涅里底等酒及银器。辛巳,以捷告天地。以宋归命者二百四十人分赐从臣。又以杀敌多,诏上京开龙寺建伟事一月,饭僧万人。辛卯,斜轸奏:大军至蔚州,营于州左。得谍报,敌兵且至,乃设伏以待。  敌至,纵兵逆击,追奔逐北,至飞孤口。遂乘胜鼓行而西,入寰州,杀守城吏卒千余人。宋将杨继业初以骁勇自负,号杨无敌,北据云、朔数州。至是,引兵南出朔州三十里,至狼牙村,恶其名,不进,左右固请,乃行。遇斜轸,伏四起,中流矢,堕马被擒。疮发不食,三日死。遂函其首以献。诏详稳辖麦室传其首于越休哥,以示诸军,仍以朔州之捷宣谕南京、平州将吏。自是宋守云、应诸州者,闻继来死,皆弃城遁。  八月丁酉朔,置先离闼览官六员,领于骨里、女直、迪烈于等诸疗人之隶宫籍者。以北大王蒲奴宁为山后五州都管。乙巳,韩备让奏宋兵所掠州郡,其逃民禾稼,宜募人收获,以其半给收者,从之。乙卯,斜轸还自军,献俘。己未,用室昉、韩德让言,复山西今年租赋。诏第山西诸将校功过而赏罚之。  乙室帐宰相安宁以功过相当,追告身一通;谛居部节度使佛奴笞五十。惕隐瑶升、拽刺赟烈、朔州节度使慎思、应州节度使骨只、云州节度使化哥、军校李元迪、蔚州节度佛留、都监崔其、刘继琛,皆以闻敌逃遁夺官;赟烈仍配隶本贯;领国舅军王六笞五十。壬戌,以斜轸我部将校前破女直,后有宋捷,第功加赏。癸亥,加斜轸守太保。  九月丙寅朔,皇太妃以上纳后,进衣物、驼马,以助会亲颁赐。甲戌,次黑河,以笪九登高于高水南阜,祭天。赐从臣命妇菊花酒。丁丑,次河阳北。戊寅,内外命妇进会亲礼物。  辛巳,纳皇后萧氏。丙戌,次儒州,以大军将南征,诏遣皮室详稳乞的、郎君拽刺先赴本军缮甲兵。己丑,召北大王蒲奴宁赴行在所。甲午,皇太后行再生礼。  冬十月丙申朔,党项、阻卜遣使来贡。丁酉,皇太后复行再行礼,为帝祭神祈福。己亥,以乙室王帐郎君吴留为御史大夫。政事令室昉奏山西四州自宋兵后,人民转徙,盗贼充斥,乞下有司禁止。命新州节度使蒲打里选人分道巡检。北大王帐郎君曷葛只里言本府王蒲奴宁十七罪,诏横帐太保核国底鞫之。蒲奴宁伏其罪十一,笞二十释之。曷葛只里亦伏诬告六事,命详酌罪之。知事勤德连,杖一百,免官。甲辰,出居庸关。乙巳,诏诸京镇相次军行,诸细务权停理问。庚戌,分遣拽刺沿边侦候。辛亥,命皇族庐帐驻东京延芳淀。壬子,诏以敕榜村于越休哥,以南征谕拒马河南六州。乙卯,幸南京。戊午,以南院大王留宁言,复南院部民今年租赋。壬戌,以银鼠、青鼠及诸物赐京官、僧道、耆老。甲子,上与大臣分朋击鞠。  十一月丙寅朔,党项来贡。庚午,以政事令韩德让守司徒,壬申,以古北、松亭、榆关征税不法,臻阻商旅,遣使鞫之。  女十请以兵从征,许之。癸酉,御正殿,大劳南将校。丙子,南伐,次狭底埚,皇太后亲阅辎重兵甲。丁丑,以休哥为先锋都统。戊寅,日南至,上率从臣祭酒景宗御容。辛巳,诏以北大王蒲奴宁居奉圣州,山西五州公事,并听与节度使蒲打里共裁决之。癸未,祭日月,为附马都尉勤德祈福。乙酉,置诸部监,勒所部各守营伍,毋相错杂。丙戌,遣谋鲁姑、萧继远沿边巡徼。以所获宋卒射鬼箭。丁亥,以青牛白马祭天地。辛卯,次白佛塔川,获自落驯狐,以为吉征,祭天地。良马都尉萧继远、林牙谋鲁姑、太尉林八等固守封疆,毋漏间谍。军中无故不得驰马,及纵诸军残南境桑果。壬辰,至唐兴县。时宋军屯滹沱桥北,选将乱射之,桥不能守,进焚其桥。癸巳,涉沙河,休哥来议事。北皮室详稳排亚献所获宋谍二人。上赐衣物,令还招谕泰州。楮特部节度使卢补古、都监耶律盼与宋战于泰州,不利。甲午,祭麃鹿神。以卢补古临陈遁逃,夺告身一通判官、都监各杖之。郎君拽刺双骨里遇宋先锋于望都,擒其士卒九人,获甲马十一,赐酒及银器。乙未,以卢补古等罪诏谕诸军。以御盏郎君化哥权楮特部节度使,横帐郎君佛留为都监,代卢补古。权领国舅军桃畏请置二校领散卒,诏以郎君世音、颇德等充。命彰德军节度使萧闼览、将军迪子略地东路。诏休哥、排亚等议军事。十二月己亥,休哥败宋军于望都,遣人献俘。任寅,营于滹沱北,诏休哥以骑兵绝宋兵,毋令人邢州;命太师王六谨侦候。癸卯,小校曷主遇宋辎重,引兵杀获甚众,并焚其刍粟。  甲辰,诏南大王与休哥合势进讨,宰相安宁领迪离部及三克军殿。上率大军与宋将刘廷让、李敬源战于莫州,败之。乙巳,擒宋将贺令图、杨重进等;国舅详稳挞烈哥、宫使萧打里死之。  丙午,诏休哥以下入内殿,赐酒劳之。丁未,筑京观。复以南京禁军击杨围城,守将以城降。诏禁侵掠。己酉营神榆村,诏上杨围城粟麦、兵甲之数。辛亥,以黑白二牲祭天地。癸丑,拔冯母镇,大纵俘掠。丙辰,邢州降。丁巳,拔深州,以不即降,诛衬将以下,纵兵大掠。李继迁引五百骑窊塞,愿婚大国,永作藩辅,诏以王子帐节度使耶律襄之女汀封义成公主下嫁,赐马三千疋。

版权声明:

本站《卷十一本纪第十一 圣宗二-辽史》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能完全保证作品版权的准确性和合法性,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成语对对子网,我们会在7个工作日内处理。

卷十二本纪第十二 圣宗三-辽史

卷十二本纪第十二 圣宗三 五年春正月乙丑,破束城县,纵兵大掠。丁卯,次文安,遣人谕降,不听,遂击破之。尽杀其不壮,俘其老幼。戊寅,上还南京。己卯,御元和殿,大赍将士

班门弄斧的意思

卷七本纪第七 穆宗下-辽史

卷八本纪第八 景宗上-辽史

卷八本纪第八 景宗上 景宗孝成康靖皇帝,讳贤,字贤宁,小字明扆。世宗皇帝第二子,母曰怀节皇后萧氏。察割之乱,帝甫四岁。穆宗即位,养永兴宫,既长,穆宗酗酒怠政。帝一日

卷七本纪第七 穆宗下

  十四年春正月戊寅朔,奉安神纛。戊戌,汉以宋将来袭,驰告。二月壬子,诏西南面招讨使挞烈进兵援汉。癸亥,如潢河。  戊辰,支解鹿人没答、海里等七人于野,封土识其地。己巳,如老林东泺。壬申,汉以败宋兵石州来告。  夏四月本汉以击退宋军,遣使来谢。是月,黄龙府某露降。  五月,射舐碱鹿于白鹰山,至于浃旬。  六月丙午朔,猎于玉山,竟月忘返。  秋七月壬辰,以酒脯祀黑山。  八月乙巳,如硙子岭,呼鹿射之,获鹿四,赐虞人女环等物有差。丁未,还吕。戊申,以生日值天赦,不受贺,曲赦京师囚。乙卯,录囚。  九月,黄室韦叛。  冬十月丙午,近侍乌古者进石错,赐白金二百五十两。丙辰,以掌鹿矧思代斡里为闸撒狘,赐金带、金盏,银二百两。  所隶死罪以下得专之。  十一月壬午,日南至,宴饮达旦。自是昼寝夜饮。杀近侍小六于禁中。  十二月丙午,以黑兔祭神。乌古叛,掠民财畜。详稳僧隐与战,败绩,僧隐及乙实等死之。  十五年春正月乙卯,以枢密使雅里斯为行军都统,虎军详稳楚思为行军都监,益以突吕不部军三百,合诸部兵讨之。乌古夷离堇子勃勒底独不叛,诏褒之。是月,老人星见。  二月壬寅朔,日有食之。上东幸。甲寅,以获鸭,除鹰坊刺面、腰斩之刑,复其徭役。是月,乌古杀其长窣离底,余众降,复叛。  三月癸酉,近侍东儿进匕箸不时,手刃刺之。丁丑,大黄室韦酋长寅尼吉叛。癸未,王坊人四十户叛入乌古。癸已,虞人沙刺迭侦鹅失期,加炮洛、铁梳之刑而死。  夏四月乙巳,小黄室韦叛,雅里斯、楚思等击之,为室韦所败,遣使诘之。乙卯,以秃里代雅里斯为都统,以女古为监军,率轻骑进讨,仍令挞马寻吉里持诏招谕。  五月壬申,寻吉里奏,谕之不从。雅里斯以挞凛、苏才群牧兵追至柴河,与战不利。甲申,库古只奏室韦长寅吉亡入敌烈。  六月辛亥,俞鲁古献良马,赐银二千两。以近侍忽刺比马至先以闻,赐银千两。是月,敌烈来降。  秋七月甲戌,雅里斯奏乌古至河德泺,遣夷离堇画里、夷离毕常思击之。丁丑,乌古掠上京北榆林峪,遣林牙萧干讨之。  庚辰,雅里斯等与乌古战,不利。  冬十月丁未,常思与乌古战,败之。  十二月甲辰,以近侍喜哥私归,杀其妻。丁未,杀近侍随鲁。驻跸黑山平淀。  十六年春正月丁卯朔,被酒,不受贺。甲申,微行市中,赐酒家银绢。乙酉,杀近侍白海及家仆衫福、押刺葛、枢密使门吏老古、挞马失鲁。  三月己巳,东幸。庚午获鸭,甲申获鹅,皆饮达旦。  五月甲申,以岁旱,泛舟于池祷雨;不雨,舍舟立水中而祷,俄顷乃雨。  六月丙申,以白海死非其罪,赐其家银绢。  秋七月壬午,谕有司:凡行幸之所,必高立标识,令民勿犯,违以死论。  八月丁酉,汉遣使贡金器、铠甲。  闰月乙丑,观野鹿入驯鹿群,立马饮至哺。  九月庚子,以重九宴饮,夜以继日,至壬子乃罢。己未,杀狼人哀里。  冬十月庚辰,汉主有母丧,遣使赙吊。  十二月甲子,幸酒人拔刺哥家,复幸殿前都点检耶律夷腊葛第,宴饮连日。赐金盂、细锦及孕马百疋,左右授官者甚众。  戊辰,汉遣使来贡。  是冬,驻跸黑山平淀。  十七年春正月庚寅朔,林牙萧干、郎君耶律贤适讨乌古还,帝执其手,赐卮酒,授贤适右皮室详稳。雅里斯、楚思、霞里三人赐醨酒以辱之。乙卯,夷离毕骨欲献乌古俘。  二月甲子,高勋奏宋将城益津关,请以偏师扰之,上从之。  夏四月戊辰,杀鹰人敌鲁。丙子,射柳祈雨,复以水沃群臣。  五月辛卯,杀鹿人札葛。壬辰,北府宰相萧海瓈薨,辍朝,罢重五宴。  六月己未,支解雉人寿哥、念古、杀鹿人四十四人。  是夏,驻跸哀潭。秋八月辛酉,生日,以政事令阿不底病亟,不受贺。  九月自丙戌朔,猎于黑山、赤山,至于月终。  冬十月乙丑,杀酒人粹你。  十一月辛卯,杀近侍廷寿。壬辰,杀豕人阿不札、曷镥、术里者、涅里括。庚子,司天台奏月当食不亏,上以为祥,欢饮达旦。壬寅,杀鹿人唐果、直哥、撒刺。  十二月辛未,手杀饔人海里,复脔之。  是冬,驻跸黑河平淀。  十八年春正月乙酉朔,宴于宫中,不受贺。己亥,观灯于市。以银百两市酒,命群臣亦市酒,纵饮三夕。  二月乙卯,幸五坊使霞实里家,宴饮达旦。  三月甲申朔,如潢河。乙酉,获驾鹅,祭天地。造大酒器,刻为鹿文,名曰“鹿砙”,贮酒以祭天。庚戌,杀鹘人胡特鲁、近侍化葛及监囚海里,仍剉海里之尸。  夏四月癸丑朔,杀彘屯奴。己未,为殿前都点检夷腊葛置神帐,曲赦京几囚。甲戌,挞烈于雕窠中得牝犬来进。  是夏,清暑哀潭。  秋七月辛丑,汉主承钧殂,子继元立,来告,遣使吊祭。  九月戊子,杀详稳八刺、拽刺痕笃等四人。己丑,登小赊天地。戊戌,知宋欲袭河东,谕西南面都统、南院大王挞烈豫为之备。己亥,猎熊,以唤鹿人铺姑并掖庭户赐夷腊葛。甲辰,以夷腊葛兼政事令,仍以黑山东抹真之地数十里赐之,以女环为近侍,女直详稳戞阳为本部夷离堇。  是秋,猎于西京诸山。  冬十月辛亥朔,宋围太原,诏挞烈为兵马总管,发诸道兵救之。十一月癸卯,冬至,被酒,不受贺。十二月丁丑,杀酒人搭烈葛。  是冬,驻跸黑山东川。  十九年春正月己卯朔,宴宫中,不受贺。己丑,立春,被酒,命殿前都点检夷腊葛代行击土牛礼。甲午,与群臣为叶格戏。戊戌,醉中骤加左右官。乙巳,诏太尉化哥曰:“朕醉中处事有乖,无得曲从。酒解,可覆奏。”自立春饮至月终,不听政。二月甲寅,汉刘元嗣立,遣使乞封册。辛酉,遣韩知范册为皇帝。癸亥,杀前导末及益刺,剉其尸,弃之。甲子,汉遣使进白麃。己巳,如怀州,猎获熊,欢饮方醉,驰还行宫。是夜,近侍小哥、盥人花哥、庖人辛古等六人反,帝遇弑,年三十九。庙号穆宗。后附葬怀陵。重熙二十一年,谥曰孝安敬正皇帝。赞曰:穆宗在位十八年,知女巫妖妄见诛,谕臣下滥刑切谏,非不明也。而荒耽于酒,畋猎无厌。侦鹅失期,加炮烙铁梳之刑;获鸭甚欢,除鹰坊刺面之令。赏罚无章,朝政不视,而嗜杀不已。变起肘腋,宜哉!

版权声明:

本站《卷七本纪第七 穆宗下-辽史》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能完全保证作品版权的准确性和合法性,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成语对对子网,我们会在7个工作日内处理。

卷九本纪第九 景宗下-辽史

卷九本纪第九 景宗下 发御春正月丙寅,女直遣使来贡。 二月庚子,宋遣使致其先帝遣物。甲寅,以青牛白马祭天地。 三月癸亥,耶律沙、敌烈献援汉之役所获宋俘。戊振,诏以粟二十

班门弄斧的意思

卷一本纪第一 太祖上-辽史

卷二本纪第二 太祖下-辽史

卷二本纪第二 太祖下 四年春正月丙申,射虎东山。 二月丙寅,修辽阳故城,以汉民、渤海户实之,改为东平郡,置防御使。 夏五月庚辰,至自东平郡。 秋八月丁酉,谒孔子庙,命皇

卷一本纪第一 太祖上

  太祖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姓耶律氏,讳亿,字阿保机,小字啜里只,契丹迭刺霞濑益石烈乡耶律弥里人。德祖皇帝长子,母曰宣简皇后萧氏。唐咸通十三年生。初,母梦日堕怀中,有娠。及生,室有神光异香,体如三岁儿,即能匍匐。祖母简献皇后异之,鞠为己子。常匿于别幕,涂其面,不令他人见。  三月能行;啐而能言,知未然事。自谓左右若有神人翼卫。虽龆龀,言必及世务。时伯父当国,疑辄咨焉。既长,身长九尺,丰上锐下,目光射人,关弓三百斤。为挞马狘沙里。时小黄室韦不附,太祖以计降之。伐越兀及乌古、六奚、比沙狘诸部,克之。国人号阿主沙里。  唐天复元年,岁辛酉,痕德堇可汗立,以太祖为本部夷离堇,专征讨,连破室韦、于厥及奚帅辖刺哥,俘获甚众。冬十月,授大迭烈府夷离堇。  明年秋七月,以兵四十万伐河东代北,攻下九郡,获生口九万五千,驼、马、牛、羊不可胜纪。九月,城龙化州于潢河之南,始建开教寺。  明年春,伐女直,下之。获其户三百。九月,复攻下河东怀远等军。冬十月,引军略至蓟北,俘获以还。先是德祖俘奚七千户,徙饶乐之清河,至是创为奚迭刺部,分十三县。遂拜太祖于越、总知军国事。  明年岁甲子,三月,广龙化州之东城。九月,讨黑车子室韦,唐卢龙军节充使刘仁恭发兵数万,遣养子赵霸来拒。霸至武州,太祖谍知之,伏劲兵桃山下。遣室韦人牟里诈称其长酋所遣,约霸兵会平原。既至,四面伏发,擒霸,歼其众,乘胜大破室韦。  明年七月,复讨黑车子室韦。唐河东节度使李克用遣通事康令德乞盟。冬十月,太祖以骑兵七万会克用于云州,宴酣,克用借兵以报刘仁恭木瓜涧之役,太祖许之。易袍马,约为兄弟。及进兵击仁恭,拔数州,尽徙其民以归。  明年二月,复击刘仁恭。还,袭山北奚,破之。汴州朱全忠遣人浮海奉书币、衣带、珍玩来聘。十一月,遣偏师讨奚、霫诸部及东北女直之未附者,悉破降之。十二月,痕德堇可汗殂,群臣奉遗命请立太祖。曷鲁等劝进。太祖三让,从之。  元年春正月庚寅,命有司设坛于如迂王集会埚,燔柴告天,即皇帝位。尊母氏为皇太后,立皇后萧氏。北宰相辖刺、南宰相耶律欧里思率群臣上尊号曰天皇帝,后曰地皇后。庚子,诏皇族承遥辇氏九帐为第十帐。  二月戊午,以从弟迭栗底为迭烈府夷离堇。是月,征黑车子室韦,降其八部。  夏四月丁未朔,唐梁王朱全忠废其主,寿弑之,自立为帝,国号梁,遣使来告。刘仁恭子守光囚其父,自称幽州卢龙军节度使。秋七月乙酉,其兄平州刺史守奇率其众数千人来降,命置之平卢城。  冬十月乙巳,讨黑车子室韦,破之。  二年春正月癸酉朔,御正殿受百官及诸国使朝。辛巳,始置惕隐,曲族属,以皇北撒刺为之。河东李克用卒,子存勖袭,遣使吊慰。  夏五月癸酉,诏撒刺讨乌丸、黑车子室韦。  秋八月壬子,幽州进合欢瓜。  冬十月己亥朔,建明王楼。筑长城于镇东海口。遣轻兵取吐浑叛入室韦者。  三年春正春月,幸辽东。  二月丁酉朔,梁遣郎公远来聘。  三月,沧州节度使刘守文为弟守光所攻,遣人来乞兵讨之。  命皇弟舍利素、夷离堇萧敌鲁以兵会守文于北淖口。进至横海军近淀,一鼓破之,守光溃去。因名北淖口为会盟口。  夏四月乙卯,诏左仆射韩知古建碑龙化州大广寺以纪功德。  五月甲申,置羊城于炭山之北以通市易。  冬十月己巳,遣鹰军讨黑车子室韦,破之。西北嗢娘改部族进輓车人。  四年秋七月子戊子朔,以后兄萧敌鲁为北府宰相。后族为相自此始。  冬十月,乌马山奚库支及查刺底、锄勃德等叛,讨平之。  五年春正月丙戌朔,日有食之。丙申,上亲征西部奚。奚阻险,叛服不常,数招谕弗听。是役所向辄下,遂分兵讨东部奚,亦平之。于是尽有奚、霫之地。东际海,南暨白檀,西逾松漠,北抵潢水,凡五部,咸入版籍。  三月,次泺河,刻石纪功。复略地蓟州。  夏四月壬申,遣人使梁。  五月,皇弟刺葛、迭刺、寅底石、安端谋反。安端妻粘睦姑知之,以告,得实。上不忍加诛,乃与诸弟登山刑牲,告天地为誓而赦其罪。出刺葛为迭刺部夷离堇,封粘睦姑为晋国夫人。  秋七月壬年朔,斜离底及诸蕃使来贡。  八月甲子,刘守光僭号幽州,称燕。  冬十月戊午,置铁冶。  十一月壬午,遣人使梁。  六年春正月,以化葛为惕隐。  二月戊午,亲征刘守光。  三月,至自幽州。  夏四月,梁郢王友珪弑父自立。  秋七月丙午,亲征术不姑,降之,俘获以数万计。命弟刺葛分兵攻平州。  八月壬辰,上次恩德山。皇子李胡生。  冬十月戊寅,刺葛破平州,还,复与迭刺、寅底石、安端等反。甲申,遣人使梁致祭。壬辰,还次北阿鲁山,闻诸弟以兵阻道,引军南趋十七泺。是日燔柴。翼日,次七渡河,诸弟各遣人谢罪。上犹矜怜,许以自亲。  是岁,以兵讨两冶,以所获僧崇文等五十人归西楼,建天雄寺以居之,以示天助雄武。  七年春正月甲辰朔,以用兵免朝。晋王李存勖拔幽州,擒刘守光。甲寅,王师次赤水城,弟刺葛等乞降。上素服,乘赭白马,以将军耶律乐姑、辖刺仅阿钵为御,解兵器、肃侍卫以受之。因加慰谕。刺葛等引退,上复数遣使抚慰。  二月甲戌朔,梁均王友贞讨杀其兄史友珪,嗣立。  三月癸丑,次芦水,弟迭刺哥图为奚王,与安端拥千余骑而至,给称入觐。上怒曰:“尔曹始谋逆乱,朕特恕之,使改过自新,尚尔反覆,将不利于朕。”遂拘之。以所部分隶诸军。  而刺葛引其众至乙室堇淀,具天子旗鼓,将自立,皇太后阴遣人谕令避去。会弭姑乃、怀里阳言车驾且至,其众惊溃,掠居民北走,上以兵追之。刺葛遣其党寅底石引兵径趋行宫,焚其辎重、庐帐,纵兵大杀。皇后急遣蜀古鲁救之,仅得天子旗鼓而已。其党神速姑复劫西楼,焚明王楼。上至土河,秣马休兵,若不为意。诸将请急追之,上曰:“俟其远遁,人各怀土。怀土既切,其心必离,我军乘之,破之必矣。”尽以先所获资畜分赐将士,留夷离毕直里姑总政务。  夏四月戊寅,北追刺葛。己卯,次弥里,问诸弟面木叶山射鬼箭厌禳,乃执叛人解里向彼,亦以其法厌之。至达里淀,选轻骑追及培只河,尽获其党辎重、生口。先遣室韦及吐浑酋长拔刺、迪里姑等五人分兵伏其前路,命北宰相迪里古为先锋进击之。刺葛率兵逆战,迪里古以轻兵薄之。其弟遏古只临阵,射数十人毙,众莫敢前。相拒至晡,众乃溃。追至柴河,遂自焚其车乘庐帐而去。前遇拔刺、迪里姑等伏发,合击,遂大败之。刺葛奔溃,遗其所夺神帐于路,上见而拜奠之。所获生口尽纵归本土。其党库古只、磨朵皆面缚请罪。师次札堵河,大雨暴涨。  五月癸丑,遣北宰相迪辇率骁骑先渡。甲寅,奏擒刺葛、涅里衮阿钵于榆河,前北宰相萧实鲁、寅底石自刭不殊。遂以黑白羊祭天地。壬戌,刺葛、涅里衮阿钵诣行在,以稿索自缚,牵羊望拜。上还至大岭。时大军久出,辎重不相属,士卒煮马驹、采野菜以为食,孳畜道毙者十七八,物价十倍,器服资货委弃于楚里河,狼藉数百里,因更刺葛名暴里。丙寅,至库里,以青牛白马祭天地。以生口六百、马二千三百分赐大、小鹘军。  六月辛巳,至榆岭,以辖赖县人扫古非法残民,磔之。甲申,上登都庵山,抚其先奇首可汗遗迹,徘徊顾瞻而兴欢焉。  闻狱官涅离擅造大校,人不堪其苦,有至死者,命诛之。壬辰,次狼河,获逆党雅里、弥里,生埋之铜河南轨下。放所俘还,多为于骨里所掠。上怒,引轻骑驰击。复遣骁将分道追袭,尽获其众并掠者。庚子,次阿敦泺,以养子涅里思附诸弟叛,以鬼箭射杀之。其余党六千,各以轻重论刑。于厥掠生口者三十余人,变俾赎其罪,放归本部。至石岭西,诏收回军乏食所弃兵仗,召北府兵验而还之。以夷离堇涅里衮附诸弟为叛,不忍显戮,命自投崖而死。  秋八月己卯,幸龙眉宫,轘逆党二十九人,以其妻女赐有功将校,所掠珍宾、孳畜还主,亡其本物者,命责偿其家;不能偿者,赐以其部曲。  九月壬戌,上发自西楼。  冬十月庚午,驻赤崖。戊寅,和州回鹘来贡。癸未,乙室府人迪里古、迷骨离部人特里以从逆诛。诏群臣分决滞讼,以韩知古录其事,只里姑掌捕亡。  十一月,祠木叶山。还次昭乌山,省风俗,见高年,议朝政,定吉凶仪。  十二月戊子,燔柴于莲花泺。  八年春正月甲辰,以曷鲁为迭刺部夷离堇,忽烈为惕隐。  于骨里部人特离敏执逆党怖胡、亚里只等十七人来献,上亲鞫之。辞多连宗及有胁从者,乃杖杀首恶怖胡,余并原释。于越率懒之子化哥屡奸谋,上每优容之,而反覆不悛,召父老群臣正其罪,并其子戮之,分其财以给卫士。有司所鞫逆党三百人,狱既具,上以人命至重,死不复生,赐宴一日,随其平生之好,使为之。酒酣,或歌、或舞、或戏射、角牴,各极其意。明日,乃以轻重刑。首恶刺葛,其次迭刺哥,上犹弟之,不忍置法,杖而释之。以寅底石、安端性本庸弱,为刺葛所使,皆释其罪。  前于越赫底里子解里、刺葛妻辖刺已实预逆谋,命皆绞杀之。寅底石妻涅离胁从,安端妻粘睦姑尝有忠告,并免。因谓左右曰:“诸弟性虽敏黠,而蓄奸稔恶。尝自矜有出人之智,安忍凶狠,谿壑可塞而贪黩无厌。求人之失,虽小而可恕,谓重如泰山;身行不义,虽入大恶,谓轻于鸿毛。昵比群小,谋及妇人,同恶相济,以危国祚。虽欲不败,其可得乎?北宰相实鲁妻余卢睹姑于国至亲,一旦负朕,从于叛逆,未置之法而病死,此天诛也。解里自幼与朕常同寝食,眷遇之厚,冠于宗属,亦与其父背大恩而从不轨,兹可恕乎。”  秋七月丙申朔,有司上诸帐族与谋逆者三百余人罪状,皆弃市。上叹曰:“致人于死,岂朕所欲。若止负朕躬,尚可容贷。此曹恣行不道,残害忠良,涂炭生民,剽掠财产。民间昔有万马,今皆徒小,有国以来所未尝有。实不得已而诛之。”  冬十月甲子朔,建开皇殿于明王楼基。  九年春正月,乌古部叛,讨平之。  夏六月,幽州军校齐行本举其族及其部曲男女三千人请降,诏授检校尚书、左仆射,赐名兀欲,给其廪食。数日亡去,幽帅周德威纳之。及诏索之,德威语不逊,乃议南证。  冬十月戊申,钩鱼于鸭渌江。新罗遣使贡方物,高丽遣使进宝剑,吴越王钱镠遣滕彦休来贡。  是岁,君基太一神数见,诏图其像。  神册元年春二月丙戌朔,上在龙化州,迭烈部夷离堇耶律曷鲁等率百僚请上尊号,三表乃允。丙申,群臣及诸属国筑坛州东,上尊号曰大圣大明天皇帝,后曰应天大明地皇后。大赦,建元神册。初,阙地为坛,得金铃,因名其地曰金铃冈。坛侧满林曰册圣林。  三月丙辰,以迭烈部夷离堇曷鲁为阿庐朵里于越,百僚进秩、颁赉有差,赐酺三日,立子倍为皇太子。夏四月乙酉朔,晋幽州节度使卢国用来降,以为幽州兵马留后。甲辰,梁遣郎公远来贺。  六月庚寅,吴越王遣滕彦休来贡。  秋七月壬申,亲征突阙、吐浑、党项、小蕃、沙陀诸部,皆平之。俘其酋长及其户万五千六百,铠甲、兵仗、器服九十余万,宝货、驼马、牛羊不可胜算。  八月,拔朔州,擒节度使李嗣本。勒石纪功于青冢南。  冬十月癸未朔,乘胜而东。  十一月,攻蔚、新、武、妫、儒五州,斩首万四千七百余级。自代北至河曲逾阴山,尽有其地。遂改武州为归化州,妫州为可汗州,置西南面招讨司,选有功者领之。其围蔚州,敌楼无故自坏,众军大噪乘之,不逾时而破。时梁及吴越二使皆在焉,诏引环城观之,因赐滕彦休名曰述吕。  十二月,收山北八军二年春二月,晋新州裨将户文进杀节度使李存矩来降。进攻其城,刺史安金全遁,以文进部将刘殷为刺史。  三月辛亥,攻幽州,节度使周德威以幽、并、镇、定、魏五州之兵拒于居庸关之西,合战于新州东,大破之,斩首三万余级,杀李嗣恩之子武八。以后弟阿骨只为统军,实鲁为先锋,东出关略燕、赵,不遇敌而还。己未,于骨里叛,命室鲁以兵讨之。夏四月壬午,围幽州,不克。  六月乙巳,望城中有气如烟火状,上曰:“未可攻也。”  以大暑霖潦,班师。留曷鲁、卢国用守之。刺葛与其子赛保里叛入幽州。  秋八月,李存勖遣李嗣源等救幽州,曷鲁等以兵少而还。  三年春正月丙申,以皇弟安端为大内惕隐,命攻云州及西南诸部。  二月,达旦国来聘。癸亥,城皇都,以礼部尚书康默记充版筑使。梁遣使来聘。晋、吴越、渤海、高丽、回鹘、阻卜、党项及幽、镇、定、魏、潞等州各遣使来贡。  夏四月乙巳,皇弟迭烈哥谋叛,事觉,知有罪当诛,预为营圹,而诸戚请免。上素恶其弟寅底石妻涅里衮,乃曰:“涅里衮能代其死,则从。”涅里衮自缢圹中,并以奴女古、叛人曷鲁只生瘗其中。遂赦迭烈哥。  五月乙亥,诏建孔子庙、佛寺、道观。  秋七月乙酉,于越曷鲁薨,上震悼久之,辍朝三日,赠赙有加。冬十二月庚子朔,幸辽阳故城。辛丑,北府宰相萧敌鲁薨,戊午,以于越曷鲁弟污里轸为迭烈部夷离堇,萧阿古只为北府宰相。甲子,皇孙隈欲生。

版权声明:

《卷一本纪第一 太祖上-辽史》文字图片素材,版权归原作者。因部分文章刊发时未能联系上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含有近反义词的成语网小编,立即处理。

卷三本纪第三 太宗上-辽史

卷三本纪第三 太宗上 太宗孝武惠文皇帝,讳备光,字德谨,小字尧骨。太祖第二子,母淳钦皇后萧氏。唐天复二年生,神光异常,猎者获白鹿、白鹰,人以为瑞。及长,貌严重而性宽

隔岸观火的意思

辽史

卷一本纪第一 太祖上-辽史

卷一本纪第一 太祖上 太祖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姓耶律氏,讳亿,字阿保机,小字啜里只,契丹迭刺霞濑益石烈乡耶律弥里人。德祖皇帝长子,母曰宣简皇后萧氏。唐咸通十三年生。

辽史

  辽史一百十六卷,元脱脱等修,记载辽政权二百多年(公元九○七–一二五年)的历史。其中也兼敍了辽以前契丹族和辽末耶律大石建立的西辽的历史。  契丹是我国历史上的古老各族之一,魏书、隋书等史都有传。唐末,封建军阀篡夺和瓜分农民起义的果实,在中原和南方各地分别建立自己的统治,契丹贵族耶律阿保机(辽太祖)则在祖国的北方疆土上建立了辽朝。它是一个以契丹贵族为主,联合一部分汉族地主和其他各族上层分子组成的政权。  辽朝和历代封建政权一样,设立史官。撰写起居注、日历,纂修实录。历次所修的实录,最后由耶律俨综合编订成书,后人称之为耶律俨实录。耶律俨,析津(今北京)人,本书有传。他的父亲耶律仲禧是在辽朝做官的汉人,本姓李,赐姓耶律。耶律俨本人官至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监修国史。  从今本辽史可以考见,耶律俨实录包括纪、志、传等部分,为后来编写纪传体辽史打下了基础。金朝两次纂修辽史,都以这部书为基本依据。第一次纂修在完颜亶(熙宗)时代,由耶律固、萧永祺先后执笔,皇统八年(公元一一四八年)宗成,未曾刊行,到元修辽史时稿本已散佚无存。第二次在完颜璟(章宗)时代,由移剌履、党怀英等十三人纂修,泰和七年(公元一二○七年)由陈大任最后完成,后人称之为陈大任辽史。当时由於修史的所谓「义例」未定,主要是金朝继承哪一朝的「帝统」问题还未解決。所以陈大任辽史也没有经金朝批准刊行。  元代中统二年(公元一二六一年)和至元元年(公元一二六四年),都曾议修辽、金二史。南宋亡后,又议修辽、金、宋三史。也由於「义例」未定,以至「六十馀年,岁月因循」。关於「义例」的争论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主张仿晋书例,以辽、金作为「载记」,附於宋史;另一种主张仿南、北史例,以北宋为「宋史」,南宋为「南史」,辽、金为「北史」。这个问题长期争议不決。直到元末至正三年(公元一二四三年),脱脱任纂修三史的都总裁,才決定辽、金、宋「各与正统,各击其年号」,由廉惠山海牙、王沂、徐昺、陈绎曾四人分撰辽史。当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很尖锐,各地人民相继起义,元政权处於风雨飘摇之中,财政又极困难,故三史都是仓促修成。其中辽史时间最短,只用了十一个月(至正三年四月到四年三月)。这次纂修即以耶律俨实录、陈大任辽史为基础,参考资治通鑑、契丹国志及各史契丹传等,稍加修订编排。撰成本纪三十卷,志三十二卷,表八卷,列传四十五卷,国语解一卷,共一百十六卷,就是现在这部辽史。  元修辽史时,既没有認真搜集和考订史料,再加上纪、志、表、传之间相互检对也很不够,因此前后重複,史实错误、缺漏和自相矛盾之处很多。甚至把一件事当成两件事,一个人当成两个人或三个人。这种混乱现象在二十四史中是很突出的。但由於耶律俨实録和陈大任辽史都已失传,元修辽史成了现存唯一的一部比较系统、完整地记载辽的官修史书。它提供了一些研究当时阶级斗争、生产斗争、民族关系等问题的材料。  例如,天祚纪反映出,当辽朝对女真的战争节节失败的时候,汉族农民和各族人民纷纷起义,其中由安生儿、张高儿领导的起义军多达二十万人。又如营卫志、礼志提供了契丹部落的建置、分佈,以及遊牧民族风俗习惯的材料。地理志和百官志记録了当时的地理建置和农牧区统治机构的概况。本纪、部族表、属国表、二国外纪等部分还保存了一些研究契丹以外各族历史以及中外关系史的参考资料。从辽史里还可以看到,当时草原上由於农业的发展,手工业人口的增加,逐步出现了一些农业聚落和城市。特别是先后建立的上京和中京,与南京(今北京)有着密切的联击,从而沟通了这一广阔地区的经济和文化。  辽史於元顺帝至正五年(公元一三四五年)与金史同时刊刻,只印了一百部,这次的印本已经失传。明初修永乐大典引用的很可能就是这个初刻本。商务印书馆影印的百衲本,系用几种元末或明初翻刻本残本拼凑而成,虽有不少脱误,但也有许多勝於后出诸本的地方。明南监本源於百衲本所据的元本。北监本脱误与南监本同,且偶有误改。清乾隆殿本系据北监本校刻。道光殿本据四库本改译人名、官名等,有失原书面目。这次点校,以百衲本为工作本,用乾隆殿本进行通校,以南、北监本和道光殿本进行参校。又用永乐大典所引辽史全部校对一过。另外,还用纪、志、表、传互校,并参考册府元龟、资治通鑑、续资治通鑑长编、新旧唐书、新旧五代史、宋史、金史、契丹国志、辽文汇等书校订了史文的脱误。对於前人校勘成果,主要参考了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厉鹗辽史拾遗、陈汉章辽史索隐、张元济辽史校勘记(稿本)、冯家昇辽史初校、罗继祖辽史校勘记。原书卷首有关修史的材料移作附录。

版权声明:

含反义词的成语网小编未对《辽史》内容的版权进行可靠性核实,不能完全保证作品版权的准确性和合法性。如出现版权争议,请与站方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卷二本纪第二 太祖下-辽史

卷二本纪第二 太祖下 四年春正月丙申,射虎东山。 二月丙寅,修辽阳故城,以汉民、渤海户实之,改为东平郡,置防御使。 夏五月庚辰,至自东平郡。 秋八月丁酉,谒孔子庙,命皇

隔岸观火的意思

卷五十 列传第四十二-周书

辽史

辽史 辽史一百十六卷,元脱脱等修,记载辽政权二百多年(公元九○七–一二五年)的历史。其中也兼敍了辽以前契丹族和辽末耶律大石建立的西辽的历史。 契丹是我国历史上的古老各

卷五十 列传第四十二

  异域下  突厥吐谷浑高昌鄯善焉耆龟兹于阗献哒粟特安息波斯  突厥者,盖匈奴之别种,姓阿史那氏。别为部落。后为邻国所破,尽灭其族。有一儿,年且十岁,兵人见其小,不忍杀之,乃刖其足,弃草泽中。有牝狼以肉饲之,及长,与狼合,遂有孕焉。彼王闻此儿尚在,重遣杀之。使者见狼在侧,并欲杀狼。狼遂逃于高昌国之北山。山有洞穴,穴内有平壤茂草,周回数百里,四面俱山。狼匿其中,遂生十男。十男长大,外托妻孕,其后各有一姓,阿史那即一也。子孙蕃育,渐至数百家。经数世,相与出穴,臣于茹茹。居金山之阳,为茹茹铁工。金山形似兜鍪,其俗谓兜鍪为“突厥”,遂因以为号焉。  或云突厥之先出于索国,在匈奴之北。其部落大人曰阿谤步,兄弟十七人。其一曰伊质泥师都,狼所生也。谤步等性并愚痴,国遂被灭。泥师都既别感异气,能征召风雨。娶二妻,云是夏神、冬神之女也。一孕而生四男。其一变为白鸿;其一国于阿辅水、剑水之间,号为契骨;其一国于处折水;其一居践斯处折施山,即其大儿也。山上仍有阿谤步种类,并多寒露。大儿为出火温养之,咸得全济。遂共奉大儿为主,号为突厥,即讷都六设也。讷都六有十妻,所生子皆以母族为姓,阿史那是其小妻之子也。讷都六死,十母子内欲择立一人,乃相率于大树下,共为约曰,向树跳跃,能最高者,即推立之。阿史那子年幼而跳最高者,诸子遂奉以为主,号阿贤设。此说虽殊,然终狼种也。  其后曰土门,部落稍盛,始至塞上市缯絮,愿通中国。大统十一年,太祖遣酒泉胡安诺盘陀使焉。其国皆相庆曰:“今大国使至,我国将兴也。”十二年,土门遂遣使献方物。时铁勒将伐茹茹,土门率所部邀击,破之,尽降其众五万余落。恃其强盛,乃求婚于茹茹。茹茹主阿那瑰大怒,使人骂辱之曰:“尔是我锻奴,何敢发是言也?”土门亦怒,杀其使者。遂与之绝,而求婚于我。太祖许之。十七年六月,以魏长乐公主妻之。是岁,魏文帝崩,土门遣使来吊,赠马二百匹。  魏废帝元年正月,土门发兵击茹茹,大破之于怀荒北。阿那瑰自杀,其子庵罗辰奔齐,余众复立阿那瑰叔父邓叔子为主。土门遂自号伊利可汗,犹古之单于也。号其妻为可贺敦,亦犹古之阏氏也。土门死,子科罗立。科罗号乙息记可汗。又破叔子于沃野北木赖山。二年三月,科罗遣使献马五万匹。科罗死,弟俟斤立,号木汗可汗。  俟斤一名燕都,状貌多奇异,面广尺余,其色甚赤,眼若琉璃。性刚暴,务于征伐。乃率兵击邓叔子,灭之。叔子以其余烬来奔。俟斤又西破献哒,东走契丹,北并契骨,威服塞外诸国。其地东自辽海以西,西至西海万里,南自沙漠以北,北至北海五六千里,皆属焉。  其俗被发左衽,穹庐毡帐,随水草迁徙,以畜牧射猎为务。贱老贵壮,寡廉耻,无礼义,犹古之匈奴也。其主初立,近侍重臣等舆之以毡,随日转九回,每一回,臣下皆拜。拜讫,乃扶令乘马,以帛绞其颈,使纔不至绝,然后释而急问之曰:“你能作几年可汗?”其主既神情瞀乱,不能详定多少。臣下等随其所言,以验修短之数。大官有叶护,次(没)〔设〕,次特(勒)〔勤〕,次俟利发,次吐屯发,及余小官凡二十八等,皆世为之。兵器有弓矢鸣镝甲矛刀剑,其佩饰则兼有伏突。旗纛之上,施金狼头。侍卫之士,谓之附离,夏言亦狼也。盖本狼生,志不忘旧。其征发兵马,科税杂畜,辄刻木为数,并一金镞箭,蜡封印之,以为信契。其刑法:反叛、杀人及奸人之妇、盗马绊者,皆死;奸人女者,重责财物,即以其女妻之;斗伤人者,随轻重输物;盗马及杂物者,各十余倍征之。死者,停尸于帐,子孙及诸亲属男女,各杀羊马,陈于帐前,祭之。绕帐走马七匝,一诣帐门,以刀剺面,且哭,血泪俱流,如此者七度,乃止。择日,取亡者所乘马及经服用之物,并尸俱焚之,收其余灰,待时而葬。春夏死者,候草木黄落,秋冬死者,候华叶荣茂,然始坎而瘗之。葬之日,亲属设祭,及走马剺面,如初死之仪。葬讫,于墓所立石建标。其石多少,依平生所杀人数。又以祭之羊马头,尽悬挂于标上。是日也,男女咸盛服饰,会于葬所。男有悦爱于女者,归即遣人娉问,其父母多不违也。父〔兄〕伯叔死者,子弟及侄等妻其后母、世叔母及嫂,唯尊者不得下淫。虽移徙无常,而各有地分。可汗恒处于都斤山,牙帐东开,盖敬日之所出也。每岁率诸贵人,祭其先窟。又以五月中旬,集他人水,拜祭天神。于都斤四五百里,有高山迥出,上无草树,谓其为勃登凝黎,夏言地神也。其书字类胡,而不知年历,唯以草青为记。  俟斤部众既盛,乃遣使请诛邓叔子等。太祖许之。收叔子以下三千人,付其使者,杀之于青门外。三年,俟斤袭击吐谷浑,破之。语在吐谷浑传。明帝二年,俟斤遣使来献方物。保定元年,又三辈遣使贡其方物。  时与齐人交争,戎车岁动,故每连结之,以为外援。初,魏恭帝世,俟斤许进女于太祖,契未定而太祖崩。寻而俟斤又以他女许高祖,未及结纳,齐人亦遣求婚,俟斤贪其币厚,将悔之。至是,诏遣凉州刺史杨荐、武伯王庆等往结之。庆等至,谕以信义。俟斤遂绝齐使而定婚焉。仍请举国东伐。语在荐等传。三年,诏随公杨忠率众一万,与突厥伐齐。忠军度陉岭,俟斤率骑十万来会。明年正月,攻齐主于晋阳,不克。俟斤遂纵兵大掠而还。忠言于高祖曰:“突厥甲兵恶,爵赏轻,首领多而无法令,何谓难制驭。正由比者使人妄道其强盛,欲令国家厚其使者,身往重取其报。朝廷受其虚言,将士望风畏慑。但虏态诈健,而实易与耳。今以臣观之,前后使人皆可斩也。”高祖不纳。是岁,俟斤复遣使来献,更请东伐。诏杨忠率兵出沃野,晋公护趣洛阳以应之。会护战不利,俟斤引还。五年,诏陈公纯、大司徒宇文贵、神武公窦毅、南安公杨荐等往逆女。天和二年,俟斤又遣使来献。陈公纯等至,俟斤复贰于齐。会有风雷变,乃许纯等以后归。语在皇后传。四年,俟斤又遣使献马。  俟斤死,弟他钵可汗立。自俟斤以来,其国富强,有凌轹中夏志。朝廷既与和亲,岁给缯絮锦彩十万段。突厥在京师者,又待以优礼,衣锦食肉者,常以千数。齐人惧其寇掠,亦倾府藏以给之。他钵弥复骄傲,至乃率其徒属曰:“但使我在南两个儿孝顺,何忧无物邪。”建德二年,他钵遣使献马。  及齐灭,齐定州刺史、范阳王高绍义自马邑奔之。他钵立绍义为齐帝,召集所部,云为之复雠。宣政元年四月,他钵遂入寇幽州,杀略居民。柱国刘雄率兵拒战,兵败,死之。高祖亲总六军,将北伐,会帝崩,乃班师。是冬,他钵复寇边,围酒泉,大掠而去。大象元年,他钵复请和亲。帝册赵王招女为千金公主以嫁之,并遣执绍义送阙。他钵不奉诏,仍寇并州。大象二年,始遣使奉献,且逆公主,而绍义尚留不遣。帝又令贺若谊往谕之,始送绍义云。  吐谷浑,本辽东鲜卑慕容廆之庶兄也。初,吐谷浑马与廆马斗而廆马伤,廆遣让之。吐谷浑怒,率其部落去之,止于枹罕,自为君长。及孙叶延,颇视书传。以古有王父字为氏,遂以吐谷浑为氏焉。  自吐谷浑至伏连筹一十四世。伏连筹死,子夸吕立,始自号为可汗。治伏俟城,在青海西十五里。虽有城郭,而不居之,恒处穹庐,随水草畜牧。其地东西三千里,南北千余里。官有王公、仆射、尚书及郎中、将军之号。夸吕椎髻、毦、珠,以皂为帽,坐金师子床。号其妻为恪尊,衣织成裙,披锦大袍,辫发于后,首戴金花。  其俗丈夫衣服略同于华夏,多以羃罗为冠,亦以缯为帽。妇人皆贯珠束发,以多为贵。兵器有弓刀甲矛。国无常赋,须则税富室商人以充用焉。其刑罚,杀人及盗马者死,余则征物,量事决杖。刑人必以毡蒙头,持石从高击杀之。父兄亡后,妻后母及嫂等,与突厥俗同。至于婚姻,贫不能备财物者,辄盗女将去。死者亦皆埋殡。其服制,葬讫则除之。性贪婪,忍于杀害。好射猎,以肉酪为粮。亦知种田,然其北界,气候多寒,唯得芜菁、大麦。故其俗贫多富少。青海周回千余里,海内有小山。每冬冰合后,以良牝马置此山,至来冬收之,马皆有孕,所生得驹,号为龙种,必多骏异,世传青海(骏)〔骢〕者也。  土出牦牛,鸟多鹦鹉。  大统中,夸吕再遣使献马及羊牛等。然犹寇抄不止,缘边多被其害。魏废帝二年,太祖勒大兵至姑臧,夸吕震惧,遣使贡方物。是岁,夸吕又通使于齐氏。凉州刺史史宁觇知其还,率轻骑袭之于州西赤泉,获其仆射乞伏触扳、将军翟潘密、商胡二百四十人,驼骡六百头,杂彩丝绢以万计。魏恭帝二年,史宁又与突厥木汗可汗袭击夸吕,破之,虏其妻子,大获珍物及杂畜。语在史宁传。武成初,夸吕复寇凉州,刺史是云宝战没。诏贺兰祥、宇文贵率兵讨之。夸吕遣其广定王、钟留王拒战,祥等破之,广定等遁走。又攻拔其洮阳、洪和二城,置洮州以还。保定中,夸吕前后三辈遣使献方物。天和初,其龙涸王莫昌率众降,以其地为扶州。二年五月,复遣使来献。  建德五年,其国大乱。高祖诏皇太子征之,军渡青海,至伏俟城。夸吕遁走,虏其余众而还。明年,又再遣奉献。宣政初,其赵王他娄屯来降。自是朝献遂绝。高昌者,车师前王之故地。东去长安四千九百里,汉西域长史及戊己校尉,并治于此。晋以其地为高昌郡。张轨、吕光、沮渠蒙逊据河西,皆置太守以统之。其后有阚爽及沮渠无讳,并自署为太守。无讳死,茹茹杀其弟安周,以阚伯周为高昌王。高昌之称王,自此始也。伯周之从子首归,为高车所灭。次有张孟明、马儒相继王之,并为国人所害。乃更推立曲嘉为王。嘉字灵凤,金城榆中人,本为儒右长史。魏太和末立。嘉死,子(竖)〔坚〕立。  其地东西三百里,南北五百里。国内总有城一十六。官有令尹一人,比中夏相国;次有公二人,皆其王子也,一为交河公,一为田地公;次有左右卫;次有八长史,曰吏部、祠部、库部、仓部、主客、礼部、民部、兵部等长史也;次有建武、威远、陵江、殿中、伏波等将军;次有八司马,长史之副也;次有侍郎、校书郎、主簿、从事,阶位相次,分掌诸事;次有省事,专掌导引。其大事决之于王,小事则世子及二公随状断决。平章录记,事讫即除。籍书之外,无久掌文桉。官人虽有列位,并无曹府,唯每旦集于牙门评议众事。诸城各有户曹、水曹、田曹。每城遣司马、侍郎相监检校,名为城令。服饰,丈夫从胡法,妇人略同华夏。兵器有弓箭刀楯甲矛。文字亦同华夏,兼用胡书。有毛诗、论语、孝经,置学官弟子,以相教授。虽习读之,而皆为胡语。赋税则计输银钱,无者输麻布。其刑法、风俗、婚姻、丧葬,与华夏小异而大同。地多石碛,气候温暖,谷麦再熟,宜蚕,多五果。有草曰羊剌,其上生蜜焉。  自嘉以来,世修蕃职于魏。大统十四年,诏以其世子玄喜为王。恭帝二年,又以其田地公茂嗣位。武成元年,其王遣使献方物。保定初,又遣使来贡。自炖煌向其国,多沙碛,道里不可准记,唯以人畜骸骨及驼马粪为验,又有魍魉怪异。故商旅来往,多取伊吾路云。  鄯善,古楼兰国也。东去长安五千里。所治城方一里。地多沙卤,少水草。北即白龙堆路。魏太武时,为沮渠安周所攻,其王西奔且末。西北有流沙数百里,夏日有热风,为行旅之患。风之欲至,唯老驼知之,即鸣而聚立,埋其口鼻于沙中。人每以为候,亦即将毡拥蔽鼻口。其风迅驶,斯须过尽。若不防者,必至危毙。  大统八年,其〔王〕兄鄯米率众内附。焉耆国在白山之南七十里,东去长安五千八百里。其王姓龙,即前凉张轨所(封)〔讨〕龙熙之胤。所治城方二里。部内凡有九城。国小民贫,无纲纪法令。兵有弓刀甲矛。婚姻略同华夏。死亡者皆焚而后葬,其服制满七日则除之。丈夫并剪发以为首饰。文字与婆罗门同。俗事天神,并崇信佛法。尤重二月八日、四月八日。是日也,其国咸依释教,斋戒行道焉。气候寒,土田良沃。谷有稻粟菽麦。畜有驼马牛羊。养蚕不以为丝,唯充绵纩。俗尚蒲桃酒,兼爱音乐。南去海十余里,有鱼盐蒲苇之饶。  保定四年,其王遣使献名马。龟兹国在白山之南一百七十里,东去长安六千七百里。其王姓白,即后凉吕光所立白震之后。所治城方五六里。其刑法,杀人者死,劫贼则断其一臂,并刖一足。赋税,准地征租,无田者则税银钱。婚姻、丧葬、风俗、物产与焉支略同。唯气候少温为异。又出细毡、麖皮、毡氇、铙(多)〔沙〕、盐绿、雌黄、胡粉及良马、封牛等。东有轮台,即汉贰师将军李广利所屠。其南三百里有大水东流,号计戍水,即黄河也。  保定元年,其王遣使来献。于阗国在葱岭之北二百余里,东去长安七千七百里。所治城方八九里。部内有大城五,小城数十。其刑法,杀人者死,余罪各随轻重惩罚之。自外风俗物产与龟兹略同。俗重佛法,寺塔僧尼甚众。王尤信向,每设斋日,必亲自洒扫馈食焉。城南五十里有赞摩寺,即昔罗汉比丘比卢旃为其王造覆盆浮图之所。石上有辟支佛趺处,双迹犹存。自高昌以西,诸国人等多深目高(昌以东)〔鼻,唯〕此一国,貌不甚胡,颇类华夏。城东二十里有大水北流,号树枝水,即黄河也。城西十五里亦有大水,名达利水,与树枝俱北流,同会于计戍。  建德三年,其王遣使献名马。  献哒国,大月氐之种类,在于阗之西,东去长安一万百里。其王治拔底延城,盖王舍城也。其城方十余里。刑法、风俗,与突厥略同。其俗又兄弟共娶一妻。夫无兄弟者,其妻戴一角帽;若有兄弟者,依其多少之数,更加帽角焉。其人凶悍,能战斗。于阗、安息等大小二十余国,皆役属之。  大统十二年,遣使献其方物。魏废帝二年,明帝二年,并遣使来献。后为突厥所破,部落分散,职贡遂绝。粟特国在葱岭之西,盖古之庵蔡,一名温那沙。治于大泽,在康居西北。保定四年,其王遣使献方物。  安息国在葱岭之西,治蔚搜城。北与康居、西与波斯相接,东去长安一万七百五十里。天和二年,其王遣使来献。波斯国,大月氐之别种,治苏利城,古条支国也。东去长安一万五千三百里。城方十余里,户十余万。王姓波斯氐。坐金羊床,戴金花冠,衣锦袍、织成帔,皆饰以珍珠宝物。其俗:丈夫剪发,戴白皮帽,贯头衫,两厢近下开之,并有巾帔,缘以织成;妇女服大衫,披大帔,其发前为髻,后被之,饰以金银华,仍贯五色珠,络之于膊。  王于其国内别有小牙十余所,犹中国之离宫也,每年四月出游处之,十月乃还。王即位以后,择诸子内贤者,密书其名,封之于库,诸子及大臣皆莫之知也。王死,乃众共发书视之,其封内有名者,即立以为王,余子各出就边任。兄弟更不相见也。国人号王曰翳囋,妃曰防步率,王之诸子曰杀野。大官有摸胡坛,掌国内狱讼;泥忽汗,掌库藏关禁;地卑勃,掌文书及众务。次有遏罗诃地,掌王之内事;萨波勃,掌四方兵马。其下皆有属官,分统其事。兵器有甲矛圆排剑弩弓箭。战并乘象,每象百人随之。其刑法:重罪悬诸竿上,射而杀之;次则系狱,新王立乃释之;轻罪则劓、刖若髡,或翦半须,及系排于项上,以为耻辱;犯强盗者,禁之终身;奸贵人妻者,男子流,妇人割其耳鼻。赋税则准地输银钱。俗事火祆神。婚合亦不择尊卑,诸夷之中,最为丑秽矣。民女年十岁以上有姿貌者,王收养之,有功勋人,即以分赐。死者多弃尸于山,一月治服。  城外有人别居,唯知丧葬之事,号为不净人。若入城市,摇铃自别。以六月为岁首,尤重七月七日、十二月一日。其日,民庶以上,各相命召,设会作乐,以极欢娱。又以每年正月二十日,各祭其先死者。  气候暑热,家自藏冰。地多沙碛,引水溉灌。其五谷及禽兽等,与中夏略同,唯无稻及黍秫。土出名马及驼,富室至有数千头者。又出白象、师子、大鸟卵、珍珠、离珠、颇黎、珊瑚、琥珀、琉璃、马瑙、水晶、瑟瑟、金、银、俞石、金刚、火齐、镔铁、铜、锡、朱沙、水银、绫、锦、白叠、毼、氍毹、囗儵、赤廘皮,及熏六、郁金、苏合、青木等香,胡椒、荜拨、石蜜、千(牛)〔年〕枣、香附子、诃灾勒、无食子、盐绿、雌黄等物。  魏废帝二年,其王遣使来献方物。史臣曰:四夷之为中国患也久矣,而北狄尤甚焉。昔严尤、班固咸以周及秦汉未有得其上策,虽通贤之宏议,而史臣尝以为疑。夫步骤之来,绵自今古;浇淳之变,无隔华戎。是以反道德,弃仁义,凌(囗)〔朁〕之风岁广;至泾阳,入北地,充斥之衅日深。爰自金行,逮乎水运,戎夏离错,风俗混并。夷裔之情伪,中国毕知之矣;中国之得失,夷裔备闻之矣。若乃不与约誓,不就攻伐,来而御之,去而守之;夫然则敌有余力,我无宁岁,将士疲于奔命,疆埸苦其交侵。欲使偃伯灵台,(欧)〔驱〕世仁寿,其可得乎。是知秩宗之雅旨,护军之诚说,实有会于当时,而未允于后代也。  然则易称“见几而作”,传云“相时而动”。夫时者,得失之所系;几者,吉凶之所由。况乎诸夏之朝,治乱之运代有;戎狄之地,强弱之势无恒。若使臣畜之与羁縻,和亲之与征伐,因其时而制变,观其几而立权,则举无遗策,谋多上算,兽心之虏,革面匪难,沙幕之北,云撤何远。安有周、秦、汉、魏优劣在其间哉。

版权声明:

含反义词的成语网小编未对《卷五十 列传第四十二-周书》内容的版权进行可靠性核实,不能完全保证作品版权的准确性和合法性。如出现版权争议,请与站方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卷一本纪第一 太祖上-辽史

卷一本纪第一 太祖上 太祖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姓耶律氏,讳亿,字阿保机,小字啜里只,契丹迭刺霞濑益石烈乡耶律弥里人。德祖皇帝长子,母曰宣简皇后萧氏。唐咸通十三年生。

隔岸观火的意思

辽史-元·脱脱

卷五十 列传第四十二-周书

卷五十 列传第四十二 异域下 突厥吐谷浑高昌鄯善焉耆龟兹于阗献哒粟特安息波斯 突厥者,盖匈奴之别种,姓阿史那氏。别为部落。后为邻国所破,尽灭其族。有一儿,年且十岁,兵人

辽史目录:

辽史 卷一本纪第一 太祖上 卷二本纪第二 太祖下 卷三本纪第三 太宗上 卷四本纪第四 太宗下 卷五本纪第五 世宗 卷六本纪第六 穆宗上 卷七本纪第七 穆宗下 卷八本纪第八 景宗上 卷九本纪第九 景宗下 卷十本纪第十 圣宗一 卷十一本纪第十一 圣宗二 卷十二本纪第十二 圣宗三 卷十三本纪第十三 圣宗四 卷十四本纪第十四 圣宗五 卷十五本纪第十五 圣宗六 卷十六本纪第十六 圣宗七 卷十七本纪第十七 圣宗八 卷十八本纪第十八 兴宗一 卷十九本纪第十九 兴宗二 卷二十本纪第二十 兴宗三 卷二十一本纪第二十一 道宗一 卷二十二本纪第二十二 道宗二 卷二十三本纪第二十三 道宗三 卷二十四本纪第二十四 道宗四 卷二十五本纪第二十五 道宗五 卷二十六本纪第二十六 道宗六 卷二十七本纪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 卷二十八本纪第二十八 天祚皇帝二 卷二十九本纪第二十九 天祚皇帝三 卷三十本纪第三十 天祚皇帝四 卷三十一志第一 营卫志上 卷三十二志第二 营卫志中行营 卷三十三志第三 营卫志下部族下 卷三十四志第四 兵卫志上 卷三十五志第五 兵卫志中御帐亲军 卷三十六志第六 兵卫志下五京乡下 卷三十七志第七  地理志一 上京道 卷三十八志第八 地理志二 东京道 卷三十九志第九 地理志三 中京道 卷四十志第十 地理志四 南京道 卷四十一志第十一 地理志五 西京道 卷四十二志第十二 历象志上 历 卷四十三志第十三 历象志中 闰考 卷四十四志第十四 历象志下 朔考 卷四十五志第十五 百官志一 北面朝官 卷四十六志第十六 百官志二 北面部族官 卷四十七志第十七上 百官志三 南面朝官 卷四十八志第十七下 百官志四 南面京官 卷四十九志第十八 礼志一 古仪 卷五十志第十九 礼志二 凶仪 卷五十一志第二十 礼志三 军仪 礼志四 卷五十二志第二十一 礼志五 嘉仪上 卷五十三志第二十二 礼志六 嘉仪下 卷五十四志第二十三 乐志 卷五十五志第二十四 仪卫志一舆服 卷五十六志第二十五 仪卫志二国服 卷五十七志第二十六 仪卫志三符印 卷五十八志第二十七 仪卫志四仪仗 卷五十九志第二十八 食货志上 卷六十志第二十九 食货志下 卷六十一志第三十 刑法志上 卷六十二志第三十一 刑法志下 卷六十三列传第一 后妃 卷六十四列传第二 宗室 卷六十五 列传第三 史卷六十六 列传第四 卷六十七 列传第五 卷六十八 列传第六 卷六十九 列传第七 卷七十 列传第八 卷七十一 列传第九 卷七十二 列传第十 卷七十三 列传第十一 卷七十四 列传第十二 卷七十五 列传第十三 卷七十六 列传第十四 卷七十七 列传第十五 卷七十八 列传第十六 卷七十九 列传第十七 卷八十 列传第十八 卷八十一 列传第十九 卷八十二 列传第二十 卷八十三 列传第二十一 卷八十四 列传第二十二 卷八十五 列传第二十三 卷八十六 列传第二十四 卷八十七 列传第二十五 卷八十八 列传第二十六 卷八十九 列传第二十七 卷九十 列传第二十八 卷九十一 列传第二十九 卷九十二 列传第三十 卷九十三 列传第三十一 卷九十四 列传第三十二 卷九十五 列传第三十三 文学上 卷九十六 列传第三十四 文学下 卷九十七 列传第三十五 能吏 卷九十八 列传第三十六 卓行 卷九十九 列传第三十七 列女 卷一百 列传第三十八 方技 卷一百一 列传第三十九 卷一百二 列传第四十 奸臣上 卷一百三 列传第四十一 奸臣下 卷一百四 列传第四十二 逆臣上 卷一百五 列传第四十三 逆臣中 卷一百六 列传第四十四 逆臣下 卷一百七 列传第四十五 二国外记 卷一百八 列传第四十六 国语解 卷一百九 表第一 卷一百十 表第二 卷一百十一 表第三 卷一百十二 表第四 卷一百十三 表第五 卷一百十四 表第六 卷一百十五 表第七 卷一百十六 表第八 附录 进辽史表

辽史

  辽史一百十六卷,元脱脱等修,记载辽政权二百多年(公元九○七–一二五年)的历史。其中也兼敍了辽以前契丹族和辽末耶律大石建立的西辽的历史。  契丹是我国历史上的古老各族之一,魏�…更多

卷一本纪第一 太祖上

  太祖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姓耶律氏,讳亿,字阿保机,小字啜里只,契丹迭刺霞濑益石烈乡耶律弥里人。德祖皇帝长子,母曰宣简皇后萧氏。唐咸通十三年生。初,母梦日堕怀中,有娠。及生,室有…更多

卷二本纪第二 太祖下

  四年春正月丙申,射虎东山。  二月丙寅,修辽阳故城,以汉民、渤海户实之,改为东平郡,置防御使。  夏五月庚辰,至自东平郡。  秋八月丁酉,谒孔子庙,命皇…更多

卷三本纪第三 太宗上

  太宗孝武惠文皇帝,讳备光,字德谨,小字尧骨。太祖第二子,母淳钦皇后萧氏。唐天复二年生,神光异常,猎者获白鹿、白鹰,人以为瑞。及长,貌严重而性宽仁,军国之务多所取决。天赞元年,授…更多

卷四本纪第四 太宗下

  会同元年春正月戊申朔,晋及诸国遣使来贺。晋使且言已命和凝撰《圣德神功碑》。戊辰,遣人使晋。  二月壬午,室韦进白麃。戊子,铁骊来贡。丁酉,猎松山。  戊戌,幸辽…更多

卷五本纪第五 世宗

  世宗孝和庄宪皇帝,讳阮,小字兀欲。让国皇帝长子,母柔贞皇后萧氏。帝仪观丰伟,内宽外严,善骑射,乐施予,人望归之。太宗爱之如子。会同九年,从伐晋。  大同元年春二月,封永…更多

卷六本纪第六 穆宗上

  穆宗孝安敬正皇帝,讳璟,小字述律。太宗皇帝长子,母曰靖安皇后萧氏。会同一二年,封寿安王。  天禄五年秋九月癸亥,世宗遇害。逆臣察割等伏诛。丁卯,即皇帝位,群臣上尊号曰天…更多

卷七本纪第七 穆宗下

  十四年春正月戊寅朔,奉安神纛。戊戌,汉以宋将来袭,驰告。二月壬子,诏西南面招讨使挞烈进兵援汉。癸亥,如潢河。  戊辰,支解鹿人没答、海里等七人于野,封土识其地。己�…更多

卷八本纪第八 景宗上

  景宗孝成康靖皇帝,讳贤,字贤宁,小字明扆。世宗皇帝第二子,母曰怀节皇后萧氏。察割之乱,帝甫四岁。穆宗即位,养永兴宫,既长,穆宗酗酒怠政。帝一日与韩匡嗣语及时事,耶律贤适止这。帝…更多

卷九本纪第九 景宗下

  发御春正月丙寅,女直遣使来贡。  二月庚子,宋遣使致其先帝遣物。甲寅,以青牛白马祭天地。  三月癸亥,耶律沙、敌烈献援汉之役所获宋俘。戊振,诏以粟二十万斛助汉。…更多 123456789下一页

版权声明:

《辽史-元·脱脱》文字图片素材,版权归原作者。因部分文章刊发时未能联系上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含有近反义词的成语网小编,立即处理。

辽史

辽史 辽史一百十六卷,元脱脱等修,记载辽政权二百多年(公元九○七–一二五年)的历史。其中也兼敍了辽以前契丹族和辽末耶律大石建立的西辽的历史。 契丹是我国历史上的古老各

隔岸观火的意思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周书

辽史-元·脱脱

辽史目录: 辽史 卷一本纪第一 太祖上 卷二本纪第二 太祖下 卷三本纪第三 太宗上 卷四本纪第四 太宗下 卷五本纪第五 世宗 卷六本纪第六 穆宗上 卷七本纪第七 穆宗下 卷八本纪第八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萧察  萧察字理孙,兰陵人也,梁武帝之孙,昭明太子统之第三子。幼而好学,善属文,尤长佛义。特为梁武帝所嘉赏。梁普通六年,封曲江县公。中大通三年,进封岳阳郡王。历官宣惠将军,知石头戍事,琅邪、彭城二郡太守,东扬州刺史。初,昭明卒,梁武帝舍察兄弟而立简文,内常愧之,宠亚诸子,以会稽人物殷阜,一都之会,故有此授,以慰其心。察既以其昆弟不得为嗣,常怀不平。又以梁武帝衰老,朝多秕政,有败亡之渐,遂蓄聚货财,交通宾客,招募轻侠,折节下之。其勇敢者多归附,左右遂至数千人,皆厚加资给。  中大同元年,除持节,都督雍梁东益南北秦五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诸军事,西中郎将,领宁蛮校慰,雍州刺史。察以襄阳形胜之地,又是梁武创基之所,时平足以树根本,世乱可以图霸功,遂克己励节,树恩于百姓,务修刑政,志存绥养。乃下教曰:  昔之善为政者,不独师所见。藉听众贤,则所闻自远;资鉴外物,故在瞩致明。是以庞参恤民,盖访言于高逸;马援居政,每责成于掾史;王沉爰加厚赏;吕虔功有所由:故能显美政于当年,流芳尘于后代。  吾以陋识,来牧盛藩。每虑德不被民,政道或紊。中宵拊枕,对案忘饥,思纳良谟,以匡弗逮。雍州部内有不便于民,不利于政,长吏贪残,戍将懦弱,关市恣其裒刻,豪猾多所苞藏,并密以名闻,当加厘正。若刺史治道之要,弛张未允,循酷乖理,任用违才,或爱狎邪佞,或斥废忠謇,弥思启告,用袪未悟。盐梅舟烜,允属良规,苦口恶石,想勿余隐。并广示乡闾,知其款意。于是境内称治。  太清二年,梁武帝以察兄河东王誉为湘州刺史,徙湘州刺史张缵为雍州以代察。缵恃其才望,志气矜骄,轻誉少年,州府迎候有阙。誉深衔之。及至镇,遂托疾不与缵相见。后闻侯景作乱,颇凌蹙缵。缵惧为所擒,乃轻舟夜遁,将之雍部,复虑察拒之。梁元帝时镇江陵,与缵有旧,缵将因之以毙察兄弟。会梁元帝与誉及信州刺史、桂阳王慥各率所领,入援金陵。慥下峡至江津,誉次江口,梁元帝届郢州之武成。属侯景已请和,梁武帝诏罢援军。誉自江口将旋湘镇,慥欲待梁元帝至,谒督府,方还州。缵时在江陵,乃贻梁元帝书曰:“河东戴樯上水,欲袭江陵。岳阳在雍,共谋不逞。”江陵游军主朱荣又遣使报云:“桂阳住此,却应誉、察。”梁元帝信之,乃凿船沉米,斩缆而归。至江陵,收慥杀之。令其子方等、王僧辩等相继攻誉于湘州。誉又告急于察。察闻之大怒。  初,梁元帝将援建业,令所督诸州,并发兵下赴国难。察遣府司马刘方贵领兵为前军,出汉口。及将发,元帝又使谘议参军刘钰喻察,令自行。察辞颇不顺,元帝又怒。而方贵先与察不协,潜与元帝相知,克期袭察。未及发,会察以他事召方贵,方贵疑谋泄,遂据樊城拒命。察遣使魏益德、杜岸等众军攻之。方贵窘急,令其子迁超乞师于江陵。元帝乃厚资遣缵,若将述职,而密援方贵。缵次大堤,樊城已陷。察擒方贵兄弟及党与,并斩之。  缵因进至州。察迁延不受代,乃以西城居之,待之以礼。军民之政,犹归于察。察以构其兄弟,事始于缵,将密图之。缵惧,请元帝召之。元帝乃征缵于察,察留不遣。杜岸兄弟绐缵曰:“民观岳阳殿下,势不仰容。不如且往西山,以避此祸。使君既得物情,远近必当归集,以此义举,事无不济。”缵深以为然,因与岸等结盟誓。缵又要雍州人席引等于西山聚众。缵乃服妇人衣,乘青布轝,与亲信十余人出奔。引等与杜岸驰告察。察令中兵参军尹正共岸等率兵追讨,并擒之。缵惧不免,因请为沙门。  察时以誉危急,乃留谘议参军蔡大宝守襄阳,率众二万、骑千匹伐江陵以救之。于时江陵立栅,周遶郭邑,而北面未就。察因攻之。元帝大惧,乃遣参军庾奂谓察曰:“正德肆乱,天下崩离。汝复效尤,将欲何谓?吾蒙先(帝)〔宫〕爱顾,以汝兄弟见属。今以侄伐叔,逆顺安在?”察谓奂曰:“家兄无罪,累被攻围。同气之情,岂可坐观成败。七父若顾先恩,岂应若是。如能退兵湘水,吾便旋旆襄阳。”  察既攻栅不克,退而筑城。又尽锐攻之。会大雨暴至,平地水四尺,察军中沾渍,众颇离心。其将杜岸、岸弟幼安及其兄子龛,惧察不振,以其属降于江陵。察众大骇,其夜遁归襄阳,器械辎重,多没于湕水。初,察囚张缵于军,至是,先杀缵而后退焉。  杜岸之降也,请以五百骑袭襄阳。去城三十里,城中觉之。蔡大宝乃辅察母保林龚氏,登陴闭门拒战。会察夜至,龚氏不知其败,谓为贼也,至晓见察,乃纳之。岸等以察至,遂奔其兄巘于广平。察遣将尹正、薛晖等攻拔之,获巘、岸等,并其母妻子女,并于襄阳北门杀之。尽诛诸杜宗族亲者,其幼稚疏属下蚕室。又发掘其坟墓,烧其骸骨,灰而扬之。  察既与江陵构隙,恐不能自固,大统十五年,乃遣使称藩,请为附庸。太祖令丞相府东合祭酒荣权使焉。察大悦。是岁,梁元帝令柳仲礼率众进图襄阳。察惧,乃遣其妻王氏及世子嶚为质以请救。太祖又令荣权报命,仍遣开府杨忠率兵援之。十六年,杨忠擒仲礼,平汉东,察乃获安。时朝议欲令察发丧嗣位,察以未有玺命,辞不敢当。荣权时在察所,乃驰还,具言其状。太祖遂令假散骑常侍郑穆及荣权持节策命察为梁王。察乃于襄阳置百官,承制封拜。十七年,察留蔡大宝居守,乃自襄阳来朝。太祖谓察曰:“王之来此,颇由荣权,王欲见之乎?”察曰:“幸甚。”太祖乃召权与察相见。仍谓之曰:“荣权,吉士也,寡人与之从事,未尝见其失信。”察曰:“荣常侍通二国之言无私,故察今者得归诚魏阙耳。”  魏恭帝元年,太祖令柱国于谨伐江陵,察以兵会之。及江陵平,太祖立察为梁主,居江陵东城,资以江陵一州之地。其襄阳所统,尽归于我。察乃称皇帝于其国,年号大定。追尊其父统为昭明皇帝,庙号高宗,统妃蔡氏为昭德皇后。又尊其所生母龚氏为皇太后,立妻王氏为皇后,子岿为皇太子。其庆赏刑威,官方制度,并同王者。唯上疏则称臣,奉朝廷正朔。至于爵命其下,亦依梁氏之旧。其戎章勋级,则又兼用柱国等官。又追赠叔父邵陵王纶太宰,谥曰壮武。赠兄河东王誉丞相,谥曰武桓。太祖乃置江陵防主,统兵居于西城,名曰助防。外示助察备御,内实兼防察也。  初,江陵灭,梁元帝将王琳据湘州,志图匡复。及察立,琳乃遣其将潘纯陀、侯方儿来寇。察出师御之,纯陀等退归夏口。察之四年,察遣其大将军王操率兵略取王琳之长沙、武陵、南平等郡。五年,王琳又遣其将雷又柔袭陷监利郡,太守蔡大有死之。寻而琳与陈人相持,称藩乞师于察。察许之。师未出而琳军败,附于齐。是岁,其太子岿来朝京师。察之六年夏,震,其前殿崩,压杀二百余人。  初,江陵平,察将尹德毅说察曰:“臣闻人主之行,与匹夫不同。匹夫者,饰小行,竞小廉,以取名誉。人主者,定天下,安社稷,以成大功。今魏虏贪惏,罔顾吊民伐罪之义,必欲肆其残忍,多所诛夷,俘囚士庶,并为军实。然此等戚属,咸在江东,念其充饵豺狼,见拘异域,痛心疾首,何日能忘!殿下方清宇宙,绍兹鸿绪。悠悠之人,不可门到户说。其涂炭至此,咸谓殿下为之。殿下既杀人父兄,孤人子弟,人尽雠也,谁与为国。但魏之精锐,尽萃于此。犒师之礼,非无故事。若殿下为设享会,因请于谨等为欢。彼无我虞,当相率而至,预伏武士,因而毙之。分命果毅,掩其营垒,斩馘逋丑,俾无遣噍。江陵百姓,抚而安之,文武官寮,随即诠授。既荷更生之惠,孰不忻戴圣明。魏人摄息,未敢送死。王僧辩之徒,折简可致。然后朝服济江,入践皇极,缵尧复禹,万世一时。晷刻之间,大功可立。古人云:“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愿殿下恢弘远略,勿怀匹夫之行。”察不从,谓德毅曰:“卿之此策,非不善也。然魏人待我甚厚,未可背德。若遽为卿计,则邓(祈)〔祁〕侯所谓人将不食吾余也。”  既而阖城长幼,被虏入关,又失襄阳之地。察乃追悔曰:“恨不用尹德毅之言,以至于是。”又见邑居残毁,干戈日用,耻其威略不振,常怀忧愤。乃着愍时赋以见意。其词曰:嗟余命之舛薄,实赋运之逢屯。既殷忧而弥岁,复坎壈以相邻。昼营营而至晚,夜耿耿而通晨。望否极而云泰,何杳杳而无津。悲晋玺之迁赵,痛汉鼎之移新。无田、范之明略,愧夷、齐之得仁。遂胡颜而苟免,谓小屈而或申。岂妖沴之无已,何国步之长沦。  恨少生而轻弱,本无志于爪牙。谢两章之雄勇,恧二东之英华。岂三石于杜鄠,异五马于琅邪。直受性而好善,类蓬生之在麻。冀无咎而沾庆,将保静而蠲邪。何昊穹之弗惠,值上帝之纡奢。神州鞠为茂草,赤县遶于长蛇。徒仰天而太息,空抚衿而咨嗟。  惟古人之有怀,尚或感于知己。况托萼于霄极,宠渥流于无已。或小善而必褒,时片言而见美。昔待罪于禹川,历三考而无纪。获免戾于明时,遂超隆于宗子。始解印于稽山,即驱传于湘水。彼南阳之旧国,实天汉之嘉祉。既川岳之形胜,复龙跃之基趾。此首赏之谬及,谓维城之足恃。值诸侯之携贰,遂留滞于樊川。等勾践之绝望,同重耳之终焉。望南枝而洒泣,或东顾而潺湲。归欤之情何极,首丘之思邈然。  忽值魏师入讨,于彼南荆。既车徒之赩赫,遂一鼓而陵城。同寤生之舍许,等小白之全邢。伊社稷之不泯,实有感于恩灵。矧吾人之固陋,迥飘薄于流萍。忽沉滞于兹土,复期月而无成。昔方千而畿甸,今七里而盘萦。寡田邑而可赋,阙丘井而求兵。无河内之资待,同荥阳之未平。夜骚骚而击柝,昼孑孑而扬旌。烽凌云而迥照,马伏枥而悲鸣。既有怀于斯日,亦焉得而云宁。  彼云梦之旧都,乃标奇于昔者。验往记而瞻今,何名高而实寡。寂寥井邑,荒凉原野。徒揄扬于宋玉,空称嗟于司马。南方卑而叹屈,长沙湿而悲贾。余家国之一匡,庶兴周而祀夏。忽萦忧而北屈,岂年华之天假。  加以狗盗鼠窃,蜂虿狐狸。群圉隶而为寇,聚臧获而成师。窥觎津渚,跋扈江眉。屡征肇于殷岁,频战起于轩时。有扈兴于夏典,采虬着于周诗。方叔振于蛮貊,伯禽捷于淮夷。在逋秽其能几,会斩馘而搴旗。彼积恶之必稔,岂天灵之我欺。交川路之云拥,理惆怅而未怡。  察在位八载,年四十四,保定二年二月,薨。其群臣等葬之于平陵,谥曰宣皇帝,庙号中宗。  察少有大志,不拘小节。虽多猜忌,而知人善任使,抚将士有恩,能得其死力。性不饮酒,安于俭素,事其母以孝闻。又不好声色,尤恶见妇人,虽相去数步,遥闻其臭。经御妇人之衣,不复更着。又恶见人发,白事者必方便以避之。其在东扬州颇放诞,省览(薄)〔簿〕领,好为戏论之言,以此获讥于世。笃好文义,所着文集十五卷,内典华严、般若、法华、金光明义疏四十六卷,并行于世。察疆土既狭,居常怏怏。每诵“老马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未尝不盱衡扼腕,叹咤者久之。遂以忧愤发背而殂。高祖又命其太子岿嗣位,年号天保。  岿字仁远,察之第三子也。机辩有文学。善于抚御,能得其下欢心。嗣位之元年,尊其祖母龚太后曰太皇太后,嫡母王皇后曰皇太后,所生曹贵嫔曰皇太妃。其年五月,其太皇太后薨,谥曰元太后。九月,其太妃又薨,谥曰孝皇太妃。二年,皇太后薨,谥曰宣静皇后。  五年,陈湘州刺史华皎、巴州刺史戴僧朔并来附。皎送其子玄响为质于岿,乃请兵伐陈。岿上言其状。高祖诏卫公直督荆州总管权景宣、大将军元定等赴之。岿亦遣其柱国王操率水军二万,会皎于巴陵。既而与陈将吴明彻等战于沌口,直军不利,元定遂没。岿大将军李广等亦为陈人所虏,长沙、巴陵并陷于陈。卫公直乃归罪于岿之柱国殷亮。岿虽以退败不独在亮,然不敢违命,遂诛之。吴明彻乘胜攻克岿河东郡,获其守将许孝敬。明年,明彻进寇江陵,引江水灌城。岿出顿纪南以避其锐。江陵副总管高琳与其尚书仆射王操拒守。岿马军主马武、吉彻等击明彻,败之。明彻退保公安。岿乃还江陵。  岿之八年,陈又遣其司空章昭达来寇。江陵总管陆腾及岿之将士击走之。昭达又寇章陵之青泥。岿令其大将军许世武赴援,大为昭达所破。  初,华皎、戴僧朔从卫公直与陈人战败,率其麾下数百人归于岿。岿以皎为司空,封江夏郡公。以僧朔为车骑将军,封吴兴县侯。岿之十年,皎来朝。至襄阳,请卫公直曰:“梁主既失江南诸郡,民少国贫。朝廷兴亡继绝,理宜资赡,岂使齐桓、楚庄独擅救卫复陈之美。望借数州,以裨梁国。”直然之,乃遣使言状高祖。高祖许之,诏以基、平、鄀三州归之于岿。  及高祖平齐,岿朝于邺。高祖虽以礼接之,然未之重也。岿知之,后因宴承间,乃陈其父荷太祖拯救之恩,并叙二国艰虞,唇齿掎角之事。词理辩畅,因涕泗交流。高祖亦为之歔欷。自是大加赏异,礼遇日隆。后高祖复与之宴,齐氏故臣咤列长釜亦预焉。高祖指谓岿曰:“是登陴骂朕者也。”岿曰:“长釜未能辅桀,飞敢吠尧。”高祖大笑。及酒酣,高祖又命琵琶自弹之。仍谓岿曰:“当为梁主尽欢。”岿乃起,请舞。高祖曰:“梁主乃能为朕舞乎?”岿曰:“陛下既亲抚五弦,臣何敢不同百兽。”高祖大悦,赐杂缯万段、良马数十匹,并赐齐后主妓妾,及常所乘五百里骏马以遗之。  及隋文帝执政,尉迟迥、王谦、司马消难等各起兵。时岿将帅皆密请兴师,与迥等为连衡之势,进可以尽节于周氏,退可以席卷山南。岿固以为不可。俄而消难奔陈,迥等相次破灭。  隋文帝既践极,恩礼弥厚。遣使赐金三百两、银一千两、布帛万段、马五百匹。开皇二年,隋文帝备礼纳岿女为晋王妃。又欲以其子玚尚兰陵公主。由是罢江陵总管,岿专制其国。四年,岿来朝长安,隋文帝甚敬待之。诏岿位在王公之上,赐缣万匹,珍玩称是。及还,亲执其手谓之曰:“梁主久滞荆、楚,未复旧都,故乡之念,良轸怀抱。朕当振旅长江,相送旋反耳。”  岿在位二十三载,年四十四,五年五月薨。其群臣葬之于显陵,谥曰孝(文)〔明〕皇帝,庙号世宗。  岿孝悌慈仁,有君人之量。四时祭享,未尝不悲慕流涕。性尤俭约,御下有方,境内称治。所着文集及孝经、周易义记及大小乘幽微,并行于世。隋文帝又命其太子萧琮嗣位,年号广运。  琮字温文。性倜傥不羁,博学有文义,兼善弓马。初封东阳王,寻立为皇太子。及嗣位,隋文帝征琮叔父岑入朝,因留不遣。复置江陵总管以监之。  琮之二年,隋文帝又征琮入朝。琮率其臣下二百余人朝于长安。隋文帝仍遣武乡公崔弘度将兵戍江陵。军至鄀州,琮叔父岩及弟(巘)〔瓛〕等惧弘度掩袭之,遂虏居民奔于陈。隋文帝于是废梁国,曲赦江陵死罪,给民复十年。梁二主各给守墓十户。寻拜琮为柱国,封莒国公。  自察初即位,岁在乙亥,至是,岁在丁未,凡三十有三岁矣。  察子嶚,追谥孝惠太子;岩,封安平王;岌,东平王;岑,河间王,后改封吴郡王。岿子瓛,义兴王;瑑,晋陵王;璟,临海王;珣,南海王;玚,义安王;瑀,新安王。  察之在藩及居帝位,以蔡大宝为股肱,王操为腹心,魏益德、尹正、薛晖、许孝敬、薛宣为爪牙,甄玄成、刘盈、岑善方、傅准、褚珪、蔡大业典众务。张绾以旧齿处显位,沉重以儒学蒙厚礼。自余多所奖拔,咸尽其器能。及岿纂业,亲贤并用,将相则华皎、殷亮、刘忠义,宗室则萧欣、萧翼,民望则萧确、谢温、柳洋、王湜、徐岳,外戚则王凝、王诵、殷琏,文章则刘孝胜、范迪、沈君游、君公、柳信言,政事则袁敞、柳庄、蔡延寿、甄诩、皇甫兹。故能保其疆土,而和其民人焉。今载察子嶚等及蔡大宝以下尤著者,附于左。其在梁、陈、隋已有传,及岿诸子未任职者,则不兼录。  嶚字道远,察之长子也。母曰宣静皇后。幼聪敏,有成人之量。察之为梁主,立为世子。寻病卒。及察称帝,追谥焉。岩字义远,察第五子也。性仁厚,善于抚接。历侍中、荆州刺史、尚书令、太尉、太傅。入陈,授平东将军、东扬州刺史。及陈亡,百姓推岩为主,以御隋师。为总管宇文述所破,伏法于长安。  岌,察第六子也。性淳和,幼而好学。位至侍中、中卫将军。岿之五年,卒,赠侍中、司空。谥曰孝。  岑字智远,察第八子也。位至太尉。性简贵,御下严整。及琮嗣位,自以望重属尊,颇有不法,故隋文征入朝。拜大将军,封怀义郡公。  瓛字钦文,岿第三子也。幼有令誉,能属文,特为岿所爱。位至荆州刺史。  初,隋师至鄀州,梁之百寮咸恐惧,计无所出。唯瓛建议南奔。入陈,授侍中、安东将军、吴州刺史。及陈亡,吴人推为主以御隋师。战而败,与岩同时伏法。  蔡大宝字敬位,济阳考城人。祖履,齐尚书祠部郎。父点,梁尚书仪曹郎、南兖州别驾。  大宝少孤,而笃学不倦,善属文。初以明经对策第一,解褐武陵王国左常侍。尝以书干仆射徐勉,大为勉所赏异。乃令与其子游处,所有坟籍,尽以给之。遂博览群书,学无不综。  察初出第,勉仍荐大宝为侍读,兼掌记室。寻除尚书仪曹郎。出镇会稽,大宝为记室,领长流。察莅襄阳,迁谘议参军。及梁元帝与河东王誉结隙,察令大宝使江陵以观之。梁元帝素知大宝,见之甚悦。乃示所制玄览赋,令注解焉。三日而毕。元帝大嗟赏之,赠遗甚厚。大宝还白察云:“湘东必有异图,祸乱将作,不可下援台城。”察纳之。及为梁主,除中书侍郎,兼吏部,掌大选事,领襄阳太守,迁员外散骑常侍、吏部郎,俄转吏部尚书。军国之事,咸委决焉。加授大将军,迁尚书仆射,进号辅国将军。又除使持节、宣惠将军、雍州刺史。察于江陵称帝,征为侍中、尚书令,参掌选事,又加云麾将军,荆州刺史。进位柱国、军师将军,领太子少傅,转安前将军,封安丰县侯,邑一千户。从岿入朝,领太子少傅。岿嗣位,册授司空、中书监、中权大将军,领吏部尚书。固让司空,许之。加特进。岿之三年,卒。岿哭之恸,自卒及葬,三临其丧。赠司徒,进爵为公。谥曰文凯。配食察庙。  大宝性严整,有智谋,雅达政事,文词赡速。察之章表书记教令诏册,并大宝专掌之。察推心委任,以为谋主。时人以察之有大宝犹刘先主之有孔明焉。所着文集三十卷,及尚书义疏并行于世。有四子。  次子延寿,有器识,博涉经籍,尤善当世之务。尚察女宣成公主。历中书郎、尚书右丞、吏部郎、御史中丞。从琮入隋,授开府仪同三司,秘书丞。终于成州刺史。大宝弟大业。  大业字敬道。有至行,父没,居丧过礼。性宽恕,学涉经史,有将命材,屡充使诣阙。初以西中郎府参军随察之镇。察称帝,历尚书左丞、开远将军、监利郡守、散骑常侍、卫尉卿。岿嗣位,迁都官尚书,除贞毅将军、漳川太守。入为左民尚书、太常卿。岿之七年,卒,赠金紫光禄大夫。谥曰简。有五子,允恭最知名。起家著作佐郎、太子舍人。梁灭入陈,拜尚书库部郎。陈亡入隋,授起居舍人。  王操字子高。其先,太原晋阳人也。察母龚氏之外弟也。祖灵庆,海盐令。父景休,临川内史。  操性敦厚,有筹略,博涉经史,在公恪勤。初为察外兵参军,亲任亚于蔡大宝。察承制,除尚书左丞。及称帝,迁五兵尚书、大将军、郢州刺史。寻进位柱国,封新康县侯。岿嗣位,授镇右将军、尚书仆射。  及吴明彻为寇,岿出顿纪南,操抚循将士,莫不用命。明彻既退,江陵获全,操之力也。迁侍中、中卫将军、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参掌选事,领荆州刺史。操既位居朝右,每自挹损,深得当时之誉。岿之十四年,卒。岿举哀于朝堂,流涕谓其群臣曰:“天不使吾平荡江表,何夺吾贤相之速也。”及葬,亲祖于瓦官门。赠司空,进爵为公。谥曰康节。有七子。次子衡最知名。有才学,起家秘书郎。历太子洗马、中书、黄门侍郎。  魏益德,襄阳人也。有才干,胆勇过人。数从军征讨,以功累迁至郡守。察莅襄阳,以益德为其府司马。察承制,拜将军。寻加大将军。及察称帝,进位柱国,封上黄县侯,邑千户,加车骑将军。察之二年,卒,赠司空。谥曰忠壮。进爵为公。岿之五年,以益德配食察庙。  尹正,其先天水人。察莅雍州,正为其府中兵参军。擒张缵,获杜岸,皆正之力。察承制,以为将军。寻拜大将军。及称帝,除护军将军,进位柱国,封新野县侯,邑千户。察之三年,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刚。岿之五年,以正配食察庙。子德毅,多权略,位至大将军。后以见疑赐死。  薛晖,河东人也。有才略。身长八尺,形貌甚伟。尝督禁旅,为察爪牙,当御侮之任。与尹正攻获杜岸于南阳。察承制,拜将军。寻加大将军,进位柱国,除领军将军。岿之二年,卒,赠开府仪同三司。有六子,子建、子尚知名。  许孝敬,吴人,小名嗣儿。劲勇过人,为察骁将。以大将军守河东。既无救援,为吴明彻所擒,遂戮于建康市。赠车骑大将军。子世武嗣。少袭父大将军,好勇不拘行检。重宾客,施与不节。资产既尽,郁郁不得志,遂谋奔陈。事觉,伏诛。又有大将军李广,会稽人。早事察,以敢勇闻。沌口之役,先登力战。及华皎军败,为吴明彻所擒。将降之,广辞色不屈,遂被害。赠太尉,追封建兴县公。谥曰忠武。  甄玄成字敬平,中山人。博达经史,善属文。少为简文所知。以录事参军随察镇襄阳。转中记室参军,掌书记,颇参政事。以江陵甲兵殷盛,遂怀贰心。密书与梁元帝,申其诚款。遂有得其书者,进之于察。察深信佛法,常愿不杀诵法华经人。玄成素诵法华经,遂以此获免。察后见之,常曰:“甄公好得法华经力。”历位中书侍郎、御史中丞、祠部尚书、吏部尚书。察之六年,卒,赠侍中、护军将军。有文集二十卷。子诩,少沉敏,闲习政事。历中书舍人、尚书右丞。从琮入隋,授开府仪同三司,终于太府少卿。  刘盈,彭城人,以西中郎府录事参军随察之镇。有器度,勤于在公。察之军国经谋,颇得参预。历黄门郎、中书监、雍州刺史、尚书仆射。岿之七年,卒,赠本官。第三子然,于时颇知名。隋鹰击郎将。  岑善方字思义,南阳棘阳人,汉征南大将军彭之后也。祖惠甫,给事中。父昶,散骑侍郎。  善方有器局,博综经史,善于辞令。以刑狱参军随察至襄阳。察初请内附,以善方兼记室,充使诣阙。应对闲敏,深为太祖所嘉。自此往来,凡数十反。魏恭帝二年,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长宁县公。察之承制也,授中书舍人,迁襄阳郡守。及称帝,征为太(府)〔舟〕卿,领中书舍人,转太府,领舍人如故。寻迁散骑常侍、起部尚书。善方性清慎,有当世干能,故察委以机密。察之七年,卒,赠太常卿。谥曰敬。所着文集十卷。  有七子,并有操行。之元、之利、之象最知名。之元,太子舍人,早卒。高祖录善方充使之功,追之利、之象入朝。授之利帅都督、代王记室参军。后仕隋,历安固令、郴义江三州司马、零陵郡丞。之象掌式中士,隋文帝相府参军事。后仕隋,历尚书虞部员外郎、邵陵上宜渭南邯郸四县令。  傅准,北地人。祖照,金紫光禄大夫。父谞,湘东王外兵参军。准有文才,善词赋。以西中郎参军随察之镇。官至度支尚书。岿之七年,卒,赠太常卿。谥曰敬康。所着文集二十卷。有二子,曰秉曰执,并材兼文史。秉,尚书右丞。执,中书舍人、尚书左丞。  宗如周,南阳人。有才学,容止详雅。以府僚随察,历黄门、散骑、列卿,后至度支尚书。岿之九年,卒。如周面狭长,以法华经云“闻经随喜,面不狭长”,尝戏之曰:“卿何为谤经?”如周踧踖,自陈不谤。察又谓之如初。如周惧,出告蔡大宝。大宝知其旨,笑谓之曰:“君当不谤余经,政应不信法华耳。”如周乃悟。又尝有人诉事于如周,谓为经作如州官也,乃曰:“某有屈滞,故来诉如州官。”如周曰:“尔何小人,敢呼我名!”其人惭谢曰:“祇言如州官作如州,不知如州官名如周。早知如州官名如周,不敢唤如州官作如周。”如周乃笑曰:“命卿自责,见侮反深。”众咸服其宽雅。有七子。希颜、希华知名。希颜有文学,仕至中书舍人。希华博通经术,为荆楚儒宗。  萧欣,梁武帝弟安成康王秀之孙,炀王机之子也。幼聪警,博综坟籍,善属文。察践位,以欣袭机封。历侍中、中书令、尚书仆射、尚书令。岿之二十三年,卒,赠司空。欣与柳信言,当岿之世,俱为一时文宗。有集三十卷。又着梁史百卷,遭乱失本。  柳洋,河东解人。祖惔,尚书左仆射。父昭,中书侍郎。洋少有文学,以礼度自拘,与王湜俱以风范方正为当时所重。位至吏部尚书,出为上黄郡守。梁国废,以郡归隋,授开府仪同三司。寻卒。  徐岳,东海人,尚书左仆射、开府仪同三司、简肃公勉之少子也。少方正,博通经史。初为东阳王琮师。琮为皇太子,授詹事。及嗣位,除侍中、左民尚书,俄迁尚书仆射。从琮入隋,授上开府仪同三司。终于陈州刺史。子凯,秘书郎。岳兄矩,有文学,善吏事。颇黩于货贿。位至度支尚书。子敬,鸿胪卿。  王漩,琅邪临沂人。祖琳,侍中、太府卿。父锡,侍中。漩少有令誉,尚察妹庐陵长公主。历秘书郎、太子舍人、宣成王友、庐陵内史。察践位,授侍中、吏部尚书。岿之四年,使诣阙,卒于宾馆。赠侍中、右光禄大夫。子瓘,有文词,黄门侍郎。漩弟湜,方雅有器识。位至都官尚书。岿之二十年,卒。子怀,秘书郎,隋沔阳令。  范迪,顺阳人。祖缜,尚书左丞。父胥,鄱阳内史。迪少机辩,善属文。历中书黄门侍郎、尚书右丞、散骑常侍。岿之十七年,卒。有文集十卷。子裒。迪弟遹,文采劣于迪,而经术过之。位至中卫、东平王长史。  沈君游,吴兴人。祖僧畟,左民尚书。父巡,东阳太守。君游博学有词采,位至散骑常侍。岿之十二年,卒。有文集十卷。  弟君公,有干局,美风仪,文章典正,特为岿所重。历中书黄门侍郎、御史中丞。自都官尚书为义兴王瓛师。从瓛奔陈,授侍中、太子詹事。隋平陈,以瓛同谋度江,伏诛。  袁敞,陈郡人。祖昂,司空。父士俊,安成内史。敞少有器量,博涉文史。以吏部郎使诣阙。时主者以敞班在陈使之后,敞固不从命。主者诘之,敞对曰:“昔陈之祖父乃梁诸侯之下吏也,弃忠与义,盗有江东。今大周朝宗万国,招携以礼,若使梁之行人在陈人之后,便恐彝伦失序。岂使臣之所望焉。”主者不能屈,遂以状奏。高祖善之,乃诏敞与陈使异日而进。还,以称旨,迁侍中,转左民尚书。从琮入隋,授开府仪同三司。终于谯州刺史。子谧、谦。  史臣曰:梁主任术好谋,知贤养士,盖有英雄之志,霸王之略焉。及淮海版荡,骨肉猜贰,拥众自固,称藩内款,终能据有全楚,中兴颓运。虽土宇殊于旧邦,而位号同于曩日。贻厥自远,享国数世,可不谓贤哉。嗣子纂承旧业,增修遗构,赏罚得衷,举厝有方。密迩寇雠,则威略具举;朝宗上国,则声猷远振。岂非继世之令主乎。

【版权声明】

成语对对子网所提供《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周书》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网友提供。如果任何第三方机构声称是任何内容的版权拥有者,并且不希望所属作品出现在本网站,请您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立即为您删除!

卷五十 列传第四十二-周书

卷五十 列传第四十二 异域下 突厥吐谷浑高昌鄯善焉耆龟兹于阗献哒粟特安息波斯 突厥者,盖匈奴之别种,姓阿史那氏。别为部落。后为邻国所破,尽灭其族。有一儿,年且十岁,兵人

隔岸观火的意思

卷四十二志第十二 历象志上 历-辽史

卷四十三志第十三 历象志中 闰考-辽史

卷四十三志第十三 历象志中 闰考 月度不足,是生朔虚;天行有余,是为气盈。盈虚相悬,岁月乃牂。积牂而差,寒暑互易,百谷不成,庶政不明。圣人验以斗柄,准以岁星,爰立闰法

卷四十二志第十二 历象志上 历

  辽以幽、营立国,礼乐制度规模日完,授历颁朔二百余年。  今奉诏修辽史,体与宋、金似,其《大明历》不可少也。历书法禁不可得,求《大明》历元,得祖冲之法于外史,冲之之法,辽历之所从出也欤?国朝亦尝因之。以冲之法算,而至于辽更历之年,以起元数,是盖辽《大明历》。辽历因是固可补,然弗之补,史贵阙艾也。外史纪其法,同天存其职,辽史志是足矣。作《历象志》。  历大同元年,太宗皇帝自晋汗京收百司僚属伎术历象,迁于中京,辽始有历。先是,梁、唐仍用唐景福崇玄历。晋天福四年,司天监马重绩奏上《乙未元历》,号《调元历》,太宗所收于汴是也。穆宗应历十一年,司天王白、李玉等进历,盖《乙未元历》也。圣宗统和十二年,可汗州刺史贾俊进新历,则《大明历》也。高丽所志《大辽古今录》称统和十二年始颁正朔改历,验矣。《大明历》本宋祖冲之法,具见沈约《宋书》。具如左。  宋武帝大明六年,祖冲之上《甲子元历》法,未及施用,因名《大明历》。  上元甲子至宋大明七年癸卯,五万一千九百三十九年算外。  元法:五十九万二千三百六十五。  纪法:三万九千四百九十一。  章岁,三百九十一。  章月:四千八百三十六。  章闰:一百四十四。  闰法:十二。  月法:十一万六千三百二十一。  日法:三千九百三十九。  余数:二十万七千四十四。  岁余:九千五百八十九。  没分:三百六十万五千九百五十一。  没法:五万一千七百六十一。  周天:一千四百四十二万四千六百六十四。  虚分:万四百四十九。  行分法:二十三。  小分法:一千七百一十七。  通周:七十二万六千八百一十。  会周:七十一万七千七百七十七。  通法:二万六千三百七十七。  差率:三十九。  推朔术:置入上元年数算外,以章月乘之,满章多为积月,不尽为闰余。闰作二百四十七以上,其年有闰。以月法乘积月,满日法为积日,不尽为小余。六旬去积日,不尽为大余。大余命以甲子,算外,所求年天王十一月朔也。小余千八百四十九以上,其月大。  求次月:加大余二十九,小余二千九十。小余满日法从大余,大余满六旬去之,命如前,次月朔也。  求弦望:加朔大余七,小余千五百七,小分一。小分满四处小余,小余满日法从大余,命如前,上弦日也。又加得望,又加得下弦,又加得后月朔也。  推闰术:以闰余减章岁,余满闰法得一月,命以天王,算外,闰所在也。闰有进退,以无中气为正。  推二十四气:置入上元年数算外,以余数乘之,满纪法为积日,不尽为小余。六旬去积日,不尽为大余。大余命以甲子,算外,天王十一月冬至日也。  求次气:加大余十五,小余八千六百二十六,小分五。小分满六从小余,小余满纪法从大余,命如前,次气日也。  求土王用事:加冬至大余二十七,小余万五千五百二十八,季冬土用事日也。又加大余九十一,小余万二千二百七十,次土用事日也。  推没术:以九十乘冬至小余,以减没分,满没法为日,不尽为日余,命日以冬至,算外,没日也。  求次没:加日六十九,日余三万四千四百四十二,余满没法从日,次没日也。日余尽为灭。  推日所在度术:以纪法乘朔积日为度实,周天去之,余满纪法为积度,不尽为度余。命以虚一,次宿除之,算外,天正十一月朔夜半日所在度也。  求次月:大月加度三十,小月加度二十九,入虚去度分。  求行分:以小分法除度余,所得为行分,不尽为小分,小分满法从行分,行分满法从度。  求次日:加一度。入虚去行分六,小分百四十七。  推月所在度术:以朔小余乘百二十四为度余,又以朔小余乘八百六十为微分,微分满月法从度余,度余满纪法力度。以减朔夜半日所在,则月所在度。  求次月:大月加度三十五,度余三万一千八百三十四,微分七万七千九百六十七,小月加度二十二,度余万七千二百六十一,微分六万三千七百三十六,入虚去度也。  迟疾历:推入迟疾历术:以通法乘朔积日为通实,通周去之,余满通法为日,不尽为日余。命日算外,天王十一月朔夜半入历日也。  求次月:大月加二日,小月加一日,日余皆万一千七百四十六。历满二十七日,日余万四千六百三十一,则去之。  本次日:加一日。  求日所在定度:以夜半入历日余乘损益率,以损益盈缩积分,如差率而一,所得满纪法力度,不尽为度余,以盈加缩减平行度及余为定度。  益之或满法,损之或不足,以纪法进退。求度行分如上法。求次日,如所入迟疾加之。虚去分,如上法。  阴阳历:推入阴阳历术:置通宝以会周去之,不满交数三十五万八千八百八十八半为朔入阳历分,各去之,为朔入阴历分,各满通法得一日,不尽为日余。命日算外,天王十一月朔夜半入历日也。  求次月:大月加二日,小月加一日,日余皆二万七百七十九。历满十三日,日余万五千九百八十七半,则去之。阳竟入阴,阴竟入阳。求次日:加一日。  求朔望差:以二千二十九乘朔小余,满三百三为日余,不尽倍之为小分,则朔差数也。加一十四日,日余二万一百八十六,小分百二十五。小分满六百六从日余,日余满通法为日,即望差数也。  又加之,后月朔也。  求合朔月食:置朔望夜半入阴阳历及余,有年者去之,置小分三百三,以差数加之。小分满六百六从日余,日余满通法从日,日满一历去之。命日算外,则朔望加时入历也。朔望加时入历一日,日余四千一百九十八,小分四百二十八以下,十二日,日余万一千七百八十八,小分四百八十一以上,朔则交会,望则月食。  求合朔月食定大小余:令差数日余加夜半入迟疾历余,日余满通法从日,则朔望加时入历也。以入历余乘损益率,以损益盈缩积分,如差法而一,以盈减缩加本朔望小余为定小余。益之或满法,损之或不足,以日法进退日。  求合朔月食加时:以十二乘定小余,满日法得一辰,命以子,算外,加时所在辰也。有余者四之,满日法得一为少,二为半,三为太。又有余者三之,满日法得一为强,以强并少为少强,并半为半强,并太为太强。得二者为少弱,以并少为半弱,并半为太弱,并入为一辰弱,以前辰名之。  求月去日道度:置入阴阳余乘损益率,如通法而一,以损益数为定。定数十二而一为度。不尽因而一,为少、半、太。又不尽者三而一,一为强,二为少弱,则月去日道数也。阳历在表,阴历在里。  测景漏刻中星数:求昏明中星:各以度数如夜半日所在,则中星度。  推五星术:木率:千五百七十五万三千八十二。  火率:三千八十万四千一百九十六。  土率:午四百九十三万三百五十四。  金率:二千三百六万一十四。  水率:四百五十七万六千二百四。推五星术:置度实各以率去之,余以减率,其余,如纪法而一,为入岁日,不尽为日余,命以天王朔,算外,星合日。  求星合度。  以入岁日及余从天正朔日积度及余,满纪法从度,满三百六十余度分则去之,命以虚一,算外,星合所在度也。  求星见日:以术伏日及余加星合日及余,余满纪法从日,命如前,见日也。求星见度:以术伏度及余加星合度及余,余满纪法从度,入虚去度分,命如前,星见度也。  行五星法:以小分法除度余,所得为行分,不尽为小分,及日加所行分,满法从度,留者因前,逆则减之、伏不尽度。从行入虚,去行分六,小分百四十七,逆行出虚,则加之。  木星:初与日合,伏,十六日,日余万七千八百三十二,行二度,度余三万七千五百四,晨见东方。从用行四分,百一十二日行十九度十一分。留,二十八日。逆,日行三分,八十六日退十一度五分。叉留二十八日。从,日行四分,百一十二日,夕伏西方,日度余如初。一终三百九十八日,日余三万五千六百六十四,行三十三度,度余二万五千二百一十五。  火星:初与日合,伏,七十二日,日余六百人,行五十五度,度余二万大千八百六十五,晨见东方。从,疾,日行十七分,九十二日行六十八度。小迟,日行十四分,九十二日行五十六度。  大迟,日行九分,九十二日行三十六度。留,十日。逆,日行六分,六十四日退十六度十六分。又留,十日。从,迟,日行九分。九十二日。小疾,日行十四分,九十二日。大疾,日行十七分,九十二日。夕伏西方,日度余如初。一终七百八十日,日余千二百一十六,行四百一十四度,度余三万二百五十八,除一周,定行四十九度,度余万九千八百九。  土星:初与日合,伏,十七日,日余千三百七十八,行一度,度余万九千三百三十三,晨见东方,行顺,日行二分,八十四日行七度七分。留,三十三日。行逆,日行一分,百一十日退四度十八分。又留,三十三日。从,日行二分,八十四日,夕伏西方,日度余如初。一终三百七十八日,日余二千七百五十六,行十二度,度余三万一千七百九十八。  金星:初与日合,伏,三十九日,日命三万大千一百二十六,行四十九度,度余三万大千一百二十六,夕见西方。从,疾,日行一度五分,九十二日行百十二度。小迟,日行一度四分,九十二日行百八度。大迟,日行十七分,四十五日行三十三度六分。留,九日。迟,日行十六分,九日退大度六分,夕伏西方。  伏五日,退五度,而与日合。又五日退五度,而晨见东方。逆,日行十六分,九日。留,九日。从,迟,日行十七分,四十五日。小疾,日行一度四分,九十二日。大疾,日行一度五分,九十二日。晨伏东方,日度余如初。一终五百八十三日,日余三万大千七百六十一,行星如之。除一周,定行二百十八度,度余二万大千三百一十三。合二百九十一日,日余二万大千一百二十六,行星亦如之。水星:初与日合,伏,十四日,日余三万七千一百一十五,行三十度,度余三万七千一百一十五,少见西方。从,疾,日行一度六分,二十三日行二十九度。迟,日行二十分,八日行大度二十二分。留,二日。迟,日行十一分,二日退二十二分,夕伏西方。伏八日,退八度,而与日合。又八日退八度,晨见东方。逆,日行十一分,二日。留,二日。从,迟,日行二十分,八日。疾,日行一度大分,二十三日。晨伏东方,日度余如初。  一终百一十五日,日余三万四千七百三十九,行星如之。一合五十七日,日余三万七千一百一十五,行星亦如之。  上元之岁,岁在甲子,天王甲子朔夜半冬至,日月五星聚于虚度之初,阴阳迟疾并自此始。  梁武帝天监三年,冲之子暅上疏,论何承天历乖谬不可用。  九年正月,诏用祖冲之所造《甲子元历》颁朔。陈氏因梁,亦用祖冲之历。至辽,圣宗以贾俊所进新历,因宋《大明》旧号行之。金曰《重修大明历》。传至皇元亦曰《重修大明历》。及改《授时历》,别立司天蓝存肄之,每岁甲子冬至重修其法。  书在太史院,禁莫得闻。

【版权声明】

成语对对子网所提供《卷四十二志第十二 历象志上 历-辽史》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网友提供。如果任何第三方机构声称是任何内容的版权拥有者,并且不希望所属作品出现在本网站,请您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立即为您删除!

卷四十四志第十四 历象志下 朔考-辽史

卷四十四志第十四 历象志下 朔考 古者太史掌正岁年以叙事,国史以事系日,以日、月、时系年。时月不正,则叙事不一。故二史合为一官,颁历授时,必大一统。 辽、汉、周、宋,俱

疯狂猜成语所有答案图解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故事

卷四十志第十 地理志四 南京道-辽史

卷四十二志第十二 历象志上 历-辽史

卷四十二志第十二 历象志上 历 辽以幽、营立国,礼乐制度规模日完,授历颁朔二百余年。 今奉诏修辽史,体与宋、金似,其《大明历》不可少也。历书法禁不可得,求《大明》历元,

卷四十志第十 地理志四 南京道

  商京析津府,本古冀州之地。高阳氏谓之幽陵,陶唐曰幽都,有虞析为幽州。商并幽于冀。周分并为幽。《职方》,东北幽州,山镇医巫闾,泽薮畦养,川河、泲,浸葘、时。其利鱼、盐,其畜马、牛、豕,其谷黍、稷、稻。武王封太保奭于燕。  泰以其地为渔阳、上谷、石北平、辽西、辽东正郡。汉为燕国。  历封臧荼、卢绾、刘建、刘泽、刘旦,尝置涿郡广阳国。后汉为广平国广阳郡;或合于上谷,复置幽州。后周置燕及范阳郡,隋为幽州总管。唐置大都督府,改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李怀仙、朱滔、刘怦、刘济相继割据。刘总归唐。至张仲武、张九仲,以王得民。刘仁恭父子憎争,遂入五代。自唐而晋,高祖以辽有援立之劳,割幽州等十六州以献。太宗升为南京,又曰燕京。  城方三十六里,崇三丈,衡广一丈五尺。敌楼、战橹具。  八门:东曰安东、迎春,南曰开阳、丹凤,西曰显西、清晋,北曰通天、拱辰。大内在西南隅。皇城内有景宗、圣宗御容殿二,东曰宣和,南曰大内。内门曰宣教,改元和;外三门曰南端、左掖、右掖。左掖改万春,右掖改千秋。门有楼阁,球场在其南,东为永平馆。皇城西门曰显西,设而不开;北曰子北。  西域巅有凉殿,东北隅有燕角楼。坊市、廨舍、寺观,盖不胜书。其外,有居庸、松亭、榆林之关,古北之口,桑乾河、高梁河、石子河、大安山、燕山——中有瑶屿。府曰幽郡,军号卢龙,开泰元年落军额。  统州六、县十一:析津县。本晋蓟县,改蓟北县,开泰元年更今名。以燕分野旅寅为析木之津,故名。户二万。  宛平县。本晋幽都县,开泰元年改今名。户二万二干。  昌平县。本汉军都县,后汉属广阳郡,晋属燕国,元魏置东燕州、平昌郡及昌平县。郡废,县隶幽州。在京北九十里。  户七千。  良乡县。燕为中都县,汉改良乡县,旧属涿郡,北齐天保七年省入蓟县,武平六年复置。唐圣历元年改固市镇,神龙元年复为良乡县,刘守光徙治此。在京南六十里。户七千。  潞县。本汉旧县,属渔阳郡。唐武德二年置元州,贞观元年州废,复为县。有潞水。在京东六十里。广六千。  宋次县。本汉旧县,屈渔阳郡。唐武德四年徒置东南五十里石梁城,贞观八年又徙今县西五里常道城,开元二十三年又徙耿就桥行市南。在京南一百二十里。户一万二千。  永清县。本汉益昌县,随置通泽县,唐置武隆县,改会昌,天宝初为永清县。在京南一百五十里。户五千。  武清县。前汉雍奴县,属渔阳郡。《水经注》,雍奴者,薮泽之名,四面有水曰雍,不流曰奴。唐天宝初改武清。在东京商一百五十里。户一万。  香河县。本武清孙村。辽于新仓置榷盐院,居民聚集,因分武清、三河、潞三县户置。在京东南一百二十里。户七千。  玉河县。本泉山地。刘仁恭于大安山创宫观,师炼丹羽化之术于方士王若讷,因割蓟县分置,以供给之。在京西四十里。  户一千。  漷阴县。本汉泉山之霍村镇。辽每季春,弋猎于延芳淀,居民成邑,就城故漷阴镇,后改为县。在京东南九十里。延若淀方数百里,春时鹅鹜所聚,夏秋多菱芡。国主春猎,卫士皆衣墨绿,各持连锤、鹰食、刺鹅锥,列水次,相去五七步。上风击鼓,惊鹅稍离水面。国主亲放海东青鹘擒之。鹅坠,恐鹘力不胜,在列者以佩锥刺鹅,急取其脑饲鸭。得头鹅者,例赏银绢。国主、皇族、群臣各有分地。户五千。  宋王曾《上契丹事》曰:自雄州白沟骄渡河,四十里至新城县,古督亢亭之地。又七十里至涿州。北渡范水、刘李河,六十里至良乡县。渡卢沟河,六十里至幽州,号燕京。子城就罗郭西南为之。正南曰启夏门,内有元和殿,东门曰宣和。城中坊闬皆有楼。有闵忠寺,本唐太宗为征辽阵亡将士所造;又有开泰寺,魏王耶律汉宁造。皆遣朝使游观。南门外有于越王廨,为宴集之所。门外永平馆,旧名碣石馆,谓和后易之。南即桑乾河。  顺州,归化军,中,刺史。秦上谷,汉范阳,北齐归德郡境。随开皇中,粟末靺鞨与高丽战不胜,厥稽部长突地稽率八郡胜兵数千人,自扶余城西北举落内附,置顺州以处之。唐武德初改燕州,会昌中改归顺州,唐末仍为顺州。有温渝河;白遂河;曹王山,曹操尝驻军于此;黍谷山,邹衍吹律之地,南有齐长城。城东北有华林、天柱二庄,辽建凉殿,春赏花,夏纳凉。初军曰归宁,后更名。统县一:怀柔县。唐贞观六年置,治五柳城,改顺义县。开元四年置松漠府弹汗州。天宝元年改归化郡。乾元元年复今名。户五千。  檀州,武威军,下,刺史。本燕渔阳郡地,汉为白檀县。  《魏书》,曹公历白檀,破乌龙于柳城。《续汉书》,自檀在右北平。元魏创密云郡,兼置安州。后周改为元州。隋开皇十八年割燕乐、密云二县置檀州。唐天宝元年改密云郡,乾元元年复为檀州。辽加今军号。有桑溪、鲍丘山、桃花山、螺山。统县二:密云县。本汉白檀县,后汉以居憕奚。元魏置密云郡,领白檀、要阳、密云三县。高齐废郡及二县,来属。户五千。行唐县。本定州行唐县。太祖掠定州,破行唐,尽驱其民,北至檀州,择旷土居之,凡置十寨,仍名行唐县。隶彰愍宫。户三千。  涿州,永泰军,上,刺史。汉高祖六年分燕置涿郡,魏文帝改范阳郡,晋为范阳国,元魏复为郡。隋开皇二年罢郡,属幽州,大业三年以幽州为涿郡。唐武德元年郡废,为涿县,七年改范阳县,大历四年置涿州。石晋以归太宗。有大房山、六聘山、涿水、楼桑河、横沟河、礼逊河、祁沟河。统县四:范阳县。本汉涿县。唐武德中,改范阳县。有涿水、范水。  户一万。  固安县。本汉方城县,先属广阳国。隋开皇九年,自易州涞水县移置,属幽州,取汉故安县名。唐武德四年属北义州,徙治章信堡。贞观二年义州废,移今治,复属幽州。在州东南九十里。户一万。  新城县。本汉新昌县。唐大历四年忻田安县置,后省。后唐天成四年复析范阳县置。在州南六十里。户一万。  归义县。本汉易县地。齐并入緀县。唐武德五年置北义州,州废,复置县来属。民居在巨马河南,侨治新城。户四千。  易州,高阳军,上,刺史。汉为易、故安二县地。随置易州,随末为上谷郡。唐武德四年复易州,天宝元年仍上谷郡。  乾元元年又改易州。五代隶定州节度使。会同九年孙方简以其地来附。应历九年为周世宗所取,后属宋。统和七年攻克之,升高阳军。有易水、涞水、狼山、太宁山、白马山。统县三:易县。本汉县,故城在今县东南六十里。齐天保七年省。  隋开皇十六年,于故安城西北隅置县,即今县治也。户二万五千。  涞水县。本汉道县,今县北一里故道城是也。元魏移于故城南,日口今县置。周大象二年省。隋开皇十八年改涞水县。  在州东四十里。有涞水。户二万七千。  容城县。本汉县,先属涿郡,故城在雄州西南。唐武德五年属北义州。贞观元年还本属。圣历二年改全忠县。天宝元年复名容城县。在州东八十里。户民皆居巨马河南,侨治涿州新城县。户五千。  蓟州,尚武军,上,刺史。秦渔阳、右北平二郡地。隋开皇中徒治玄州总管府,场帝改渔阳郡。唐武德元年废入幽州,开元十八年分立蓟州。统县三:渔阳县。本汉县,属渔阳郡。晋省,复置。元魏省。唐属幽州,开元十八年置蓟州。有鲍丘水。户四千。  三河县。本汉临胸县地,唐开元四年忻潞州置。户三千。  玉田县。本春秋无终子国。汉置无终县,属右北平郡。魏属渔阳郡治,省,唐武德二年复置。贞观初省,乾封中复置。  万岁通天元年更名玉田,属营州。开元四年还属幽州。八年属营州。十一年又属幽州。十八年来属。《搜神记》:“雍伯,洛阳人,性孝,父母没,葬无终山。山高八十里,上无水,雍伯置饮。人就有饮者,与石一斗,种生玉,因名玉田。”户三千。  景州,清安军,下,刺史。本蓟州遵化县,重熙中置。户三千。遵化县,本唐平川买马监,为县来属。  平川,辽兴军,上,节度。商为孤竹国,春秋山戎国。秦为辽西、有北平二郡地,汉因之。汉末,公孙度据有,传子康、孙渊,入魏。随开皇中改平州。大业初夏为郡。唐武德初改州,天宝元年仍北平郡。后唐复为平州。太祖天赞二年取之,以定州俘户错置其地。统州二、县三:卢龙县。本肥如国。春秋晋灭肥,肥子奔燕,受封于此。  汉、晋属辽西郡。元魏为郡治,兼立平川。北齐属北平郡。隋开皇中,省肥如,入新昌。十八年改新昌曰卢龙。唐为平州,后因之。户七千。  安喜县。本汉令支县地,久废。太祖以定州安喜县俘户置。  在州东北六十里。户五千。  望郡县。本汉海阳县,久废。太祖以定州望都县俘户置。  有海阳山。县在州商三十里。户三千。  滦州,永安军,中,刺史。本古黄洛城。滦河环绕,在卢龙山南。齐桓公伐山戎,见山神俞鬼,即此。秦为右北平。汉为石城县,后名海阳县,汉水为公孙度所有。晋以后屈辽西。  石晋割地,在平川之境。太祖以俘户置。滦州负山带河,为朔汉形胜之地。有扶苏泉,甚甘美,秦太子扶苏北筑长城尝驻此;临榆山,峰峦崛起,高千余仞,下临渝河。统县三:义丰县。本黄洛故城。黄洛水北出卢龙山,南流入于濡水。  汉属辽西郡,久废。唐季入契丹,世宗置县。户四千。  马城县。本卢龙县地。唐开元二十八年析置县,以通水运。  东北有千金冶,东有茂乡镇。辽割隶滦州。在州西南四十里。  户三千。石城县。汉置,属石北平郡,久废。唐贞观中于此置临渝县,万岁通天元年改右城县,在滦州南三十里,唐仪凤石刻在焉。今县又在其南五十里,辽徙置以就盐官。户三千。营州,邻海军,下,剌史。本商孤竹国。秦属辽西郡。汉为昌黎郡。  前燕慕容醊徙都于此。元魏立营州,领昌黎、建德、辽东、乐浪、冀阳、营丘六部。后周为高宝宁所据。隋开皇置州,大业改辽西郡。唐武德元年改营州,万岁通天元年始入契丹。圣历二年侨治渔阳。开元五年还治柳城。天宝元年改曰柳城郡。后唐复为营州。太祖以居定州俘户。统县一:%广宁县。汉柳城县,属辽西郡。东北与奚、契丹接境。万岁通天元年,入契丹李万荣。神龙元年移幽州界。开元四年复旧地。辽改今名。户三千。

【版权声明】

《卷四十志第十 地理志四 南京道-辽史》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四字成语大全网小编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卷四十三志第十三 历象志中 闰考-辽史

卷四十三志第十三 历象志中 闰考 月度不足,是生朔虚;天行有余,是为气盈。盈虚相悬,岁月乃牂。积牂而差,寒暑互易,百谷不成,庶政不明。圣人验以斗柄,准以岁星,爰立闰法

疯狂猜成语所有答案图解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故事